第一篇:代县隆重举行电影《山路弯弯》
大学生村官题材电影《山路弯弯》
全国首映式在代县隆重举行
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山西锦绣源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共青团山西省委、中共忻州市委宣传部、中共代县县委、代县人民政府联合摄制的电影《山路弯弯》于5月9日下午在县委大会议室隆重举行首映式。参加首映式的有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的负责同志、全县大学生村官和驻忻各新闻媒体的领导和记者。忻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海亮,长影(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主任王延志、国家一级导演戈日泰、副导演孙立明和县领导韩建保、梁跃飞、王凤岗、刘爱珍和县法院院长贾秀玲、山西雁云影视公司总经理赵杰民出席首映式。
电影《山路弯弯》是由代县青年作家郎眉存创作并改编而成的一部农村题材的影片,取材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经历,原作获得了中组部大学生村官征文奖,影片讲述了大学生赵丽娟(孙晶晶饰演)主动放弃就业机会,来到雁门关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当起了村官,她利用所学知识,宣传法律法规,缓和村民矛盾,创造和谐干事的创业环境;她组织农村妇女成立锦绣源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提高刺绣工艺,作品远销省内外,最终带领广大村民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这部影片集中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别样的青春风采和新农村建设中村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部影片的剧本由代县法院法官郎眉存创作,又是在代县实地取景拍摄,这是一部取材于代县,扎根于雁门文化的电影,也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影片。这部电影的公映,对于进一步树立基层大学生村干部良好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代县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度,促进代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文化强县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影片的首映,也是为迎接党的十八胜利召开献上的一份厚礼!
在首映式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韩建保热烈致辞。县政府党组成员、雁门关风景区管理中心主任王凤岗隆重宣宣布:电影《山路弯弯》今天在全国正式公映!随后,山西雁云影视公司总经理赵杰民和长影(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主任王延志分别在首映式上介绍了电影《山路弯弯》的拍摄情况。
国家一级导演戈日泰,副导演孙立明,代县法院法官、编剧郎眉存与观众见面。
最后,全体参加首映式的观众共同欣赏了电影《山路弯弯》。
附:现场照片
代县村官办
2012.5.16
第二篇:读《山路弯弯》有感
读《山路弯弯》有感
黄勇
近日,有幸拜读了张段长写的《山路弯弯》——检查恩施维修小组随笔这篇文章,组织班组职工学习并展开讨论不说,自己也反复拜读了多遍,每读一遍感觉就像是对自己思想上的一次洗礼,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管理者怎能不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去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呢?
张段长一是到恩施,最艰苦的地方检查指导工作和异地职工交心谈心,张段长二是检查探测站工作,这两件事情触动了我的神经,这种身体力行的务实作风给襄辆的干部职工起着表率作用,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想想在边远地区工作的同志,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异地他乡,但是,他们却用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去,默默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六场新开通不久,目前现场作业的确存在一些困难,有些股道作业环境差,不尽如人意,但是,和他们相比,这点困难对于我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想想他们,就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六场也有来自外地的年轻人,不少人也想调回家,他们的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在异地调转问题上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做为一名工班长应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和他们交心谈心,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引导,引导他们摈弃杂念、自我定位,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对于劳务派遣工,在他们面前应该多宣传类似于恩施维修小组那种立足岗位、扎根艰苦地区、执著坚守、干好本职工作,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精神,号召他们向恩施维修小组的职工们学习,勤学苦练,提高业务水平,在技能大赛中去争夺好名次,获得机会“转正”;再则,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精检细修,去发现典型和重点故障,受到嘉奖而赢得“转正”机会,碌碌无为、随波逐流只能耽误青春、贻误自己。
新襄辆成立后,特别是六场开通以后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管理上严格但不缺乏人情味,使我们的工作热情更高了,职工们的工作态度更加实在,业务知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思想上的负面情绪在逐步减少,幸福感在逐步增多。
当前铁路正在开展“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主题教育,铁路经营面临下行压力,存在不少的困难,车辆段也处在创业阶段,工作千头万绪,因此,我们要树立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意识,稳住自己的心神,抓好安全生产,扎实搞好本职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作业,规范作业过程,精检细修,让每一辆车都安全运行,不给新襄辆添乱;同时,我们更要加强业务学习,业务是产业工人立身之本,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胜任工作,把本岗位工作做的更好;最后,还需要我们以主人翁的精神来对待企业,感恩企业,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舟共济,为新襄辆的兴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都是襄辆的一员,襄辆给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它、珍惜它。襄辆有一个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纪律严明、服从指挥、能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我们坚信襄辆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职工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第三篇:山路弯弯优美散文
前半辈子走过太多的路,有一条山路一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偶尔还有一种冲动,什么时候再走一次就更好了。
从那个小站出发,走过一条毛马路,接着便是一条几乎垂直而上的山间小道。半山腰有一条岔路,记得有一年与那位中学同学去他亲戚家玩,吃过晚饭后,穿堂过屋,睡在他家堆满稻草的二楼上,夜晚醒来上厕所,只见明河在天,月影婆娑,好一片星空下的夜月,让你傻傻地站在月亮地里看了半天。清早起来,空气清新,在他家的压水井捧水洗脸,清凉透鼻。如今这位同学已静静躺在自家对面的山坡上,朝迎日出,暮送月落,人间的喜怒哀乐与他绝缘了。
一鼓作气爬上山顶,山上有一个梨园,要是树上挂满了梨子,我们绝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园子的入口写着八个大字“小心爆弹,严禁偷窃”。但要是主人已经摘了梨子,我们便会小心翼翼踏进这片禁区,偶尔也会有点收获,隐藏得很深的梨子被我们发现,那种兴奋劲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接着,是一段山间平路,站在路上俯瞰山下,肥沃的山土种满了庄稼,春天以小麦、油菜为主,夏天则是金灿灿的黄花菜,每次走到此处,那些读过的田园山水诗喷涌而出,王维的《渭川田家》最贴心意: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下得山来,便到了八十年代大名鼎鼎的山河村,“志在山河换新秋”,那时的山河是湖南集体主义经济的典型,与河南的南街、江苏的华西、天津的大邱庄齐名。这里有一条宽阔的环村公路,路旁分布好几家村办企业,如灯泡厂、编织厂等。一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气象,羡煞我们这些世代贫穷的人们。
二十多年了,也不知这个村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了山河,要经过一个水库大坝。听说修水库死了好几个人,这里地势险峻,山高沟深,一下子上到山顶,一下子沉到沟底,落差极大,想来那时的建设却也不易。记得一次经过此地正好在看那本《少年皇帝康熙亲政记》时,对书中的宫廷政变,“侯门深似海”便有一种很直观的感受。
再经过几上几下后,到了比较熟悉的地头,长冲,进入了本乡地界。这里也有一个百步梯,一色的石板路,两旁都是黄花土。因为是下坡,所以走起来格外轻松,山脚下有很多初中的同学,马路边的长冲电影院读初中时学校组织来看过几次电影,而且这里还有一位现校友,大多数时间我们结伴回家,在这里与他分手后,离家越来越近了。
在路边的一个水井补充了体能后,开始走上那条狭长垅中大道,也是石板路,两旁都是稻田,挨着的是一个又一个大屋。那段时间对农村题材的小说很感兴趣,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暴风骤雨》、克非的《春潮急》、柳青的《创业史》一部部都看完了。走在这条田间道上,很自然地想起生宝和改霞在散发稻香的田野散步,谈理想、谈人生,觉得这真是人间最美好的事,只是你的“改改”不知在何处。
到了黄家边,就像半只脚踏进自己的家门。
你想到了那次难忘的夜行经历。那天清早我去后山约石牯去学校看高考分数,看完分数后,天色已晚,在小站照旧没搭上车,你和石牯、梅子相约一起回家,一路紧赶慢赶,到了这条垅中大道时,天已完全黑下来,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真是墨黢黢黑,好容易摸索着走过这条田间石板路,生宝和改霞早跑到爪哇国去了。接着走上渠道路,你虽然拄了一根树枝拐杖,还是不小心摔在渠道里,幸亏渠道干干,还没到放水时节。从渠道里爬起来继续前行,很快把梅子送到家,接着石牯也到了家,而你还要翻过一条山间小道才能到,虽然路很短,但这条路,夜晚走起来很瘆人,中间有一片黑压压的密林,两旁是坟地,乡人传说的“沙子鬼”就来源于此。你几乎一路狂奔跑出这片密林,一直跑到那个熟悉的高台才彻底放松下来,你能看到自家的灯光了,也就在此时,你听到石牯和他的父亲打着电筒追上来了,他们用电筒照着,你一路疾奔回家。
回到家已是八点多,家人已经吃了饭,在阶基上聊天,你却一直沉浸在这次难忘的夜行中,兴奋、期待、略带一点点紧张。
从此之后,这条山路便常常入了你的梦境,萦绕不散。
第四篇:山路弯弯山路长诗歌
它一头牵着山外那
高楼林立,金碧煌辉,繁华喧嚣的世界
它一头拴着山里故乡那
一道道山,一条条梁
那一道道山啊那一条条梁
布着一锄一镢开垦的梯田
立着一锨一担筑成的土窑
跑着一群一拨觅草的牛羊
刻着亦悲亦喜山民的沧桑
黎明的曙光
爬上东面的那道山梁
父亲,站在稀疏的篱笆前
拉起那头善良的黄牛
肩扛一袋种子的希望
把被岁月压弯的筋骨挺直
撑起一根一根永不言败的倔强
向着山路,出发
空中的一朵白云
静静看着山路上
父亲和黄牛晃动的身影
越来越接近太阳
他们身后
那一串串潮湿的脚印
在薄雾中,见证着山路上
来来往往的晨与昏
起起落落的风和雨
诉说着山路旁
那一道道山,一条条梁,一片片庄稼
书写的冷与暖,荣与辱,聚与散。
山峁上
父亲的脊背
在晨光中
弯曲成山路的模样
把生命的希望
一点,一点,延长
手中高举的鞭子
如一根笔直的标尺
始终不肯落下
一颗坚韧的魂魄
和一头善良的牲畜
将生活的滋味
一犁一犁翻开
默默凉晒在苍莽的黄土之上
寂寥的苍穹之下
黄土,用广袤无垠的宽度
一寸一寸丈量着
山民那一寸一寸足够的高度
黄昏的夕阳
从山坳那边落下
母亲,抓住那根不曾把腰压弯的扁担
挑着被岁月漂洗的发白的日子
从炊烟袅袅的山路上走来
身后
那口长满苔藓的老井与长满皱褶的古槐
记忆
活了一年又一年
一对载满清水的桶
用一晃一悠的节奏
把多少忧愁
交付给了一片白亮亮的月光
冬季的寒风
从颓废的山口灌进来
爷爷,背一节夏天的温度
赶一群清瘦的山羊
躲进一面无风无雨的土窑
看着挂在窑壁上
那身打满补丁的衣服
和那把被岁月磨得锃亮的锄头
翻来覆去咀嚼着
腊月的阵痛
有一天
爷爷和父亲的魂魄
变成了一棵白杨
立在这弯弯的山路旁
年复一年将我眺望
有一天
我沿着这弯弯的山路
从山外繁华的红尘走来
在虔诚的忏悔和惶恐的祝福中
与那棵早已成为风景的白杨对视
记忆,那么近,又那么远
第五篇:山路弯弯谱写三十年改革开放之歌
山路弯弯谱写三十年改革开放之歌
我,出生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山区古镇——溪口。那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还有那浓浓晨雾下的条条山路,就因为这些!曾让多少文人雅士驻足留连,魂牵梦绕,深夜灯下伏案抒情。这一条条山路,写下了一代代人的生活,引发了一代代人的感慨,我深爱着这一切,更难忘这山路三十年的“人生故事”,感叹在这山路上盛开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之花!
打小的时候,在父亲肩上就偶尔走过这山路,但!那时只能感受到父亲肩上的温暖,而父辈们讲述的有关山路的故事,如今却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父亲比我现在这个年龄还小的时候,就是靠着自己的双脚、奶奶纳的千层底丈量着那崎岖山路的每一个水坑,统计着一路上凹凸不平的鹅卵石,早晨起来,头顶还是满天的繁星,放学回家,天空已钩出一轮弯月,雨天,很奢侈地撑着一把油纸伞,雪地里,跌倒了爬起来,还是一脸灿烂。布鞋破了,脚趾踢出血,那弯弯的山路在人们的脚下显得如此漫长,“步行、肩扛、手提”演绎着三十年前那个时代的“山路人生”。
在我上幼儿园之前,家里条件好了,搬到了鎮上,上学已不需像父亲那样披星戴月,平时也很少重复父亲那时天天要走的路,但逢年过节走亲戚时,那条路对我而言,依然是那般的亲切,路!虽还是那条路,依然弯弯的,蜿蜒至山的那头,但!路变宽了!变平了!一路上除了少之又少的几个老人慢行,再也见不着肩扛手提的身影了,一路穿梭着三轮车发动机的声响,仔细听,隐约还能听见车内乘客的欢笑,象是丰收后的喜悦,更像是一种心灵上的陶醉。车子驶过,虽是留下一路烟尘,却难掩时代改革节奏的步伐。
现在,我上高中了,也好久没有回老家去看看,清明节时,父亲带我一道回家祭祖,一路坐在伯伯开的车子里,走在这陌生而又熟悉的山路上,我很少说话,父亲也没说话,车里车外都显得格外安静,快回到老家了,我打开车窗,深深地吸了口车外的新鲜空气,看到窗外的一切,我简直不敢相信,不敢相信这还是我曾经熟悉的那条弯弯的山路,宽敞的水泥路面,路两旁刚栽不久的小树,在风雨中摇动着,似乎是和我很熟,象是在和我打招呼,欢迎我回家。我差一点没有狂呼出来,啊!几天不见,变化咱就这么大呢。家乡的人变少了,楼房却变多了,路似乎是变“短”了,却变“安静”了。
山道弯弯,它一路印证着,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足迹,印证着周围一切的一切发生的巨大变化,每一个足迹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正谱写着一首壮丽的改革开放赞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默默耕耘,迎来了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一条条山路伴着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奏响三十年的改革乐章,山更青了,水更绿了,人更美了,山里的世界变得更大了,我相信!相信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山路还将会随着改革大潮一路延伸,载入这山路历史的将会是一次又一次的巨变,谱写出更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