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中国制造地铁的原因
1中国制造地铁的原因:早期: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07月01日开工据统计北京地铁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完全是为了战备)
后期: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地面交通已无法适应有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产生的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城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噪音和空气污染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以世界各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说明,轨道交通的发展无不和与之发展相配套的技术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地下铁道交通,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 长期角度看:;从长期看,则可以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短期角度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从短期看能够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2.中国地铁发展的历史:
中国地铁产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年,北京地铁就在领袖人物的政治考虑和革命豪情之下应运而生。第二阶段,由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口、机动车的急剧增长,中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大塞车等现象。继上海和广州之后,“地铁热”升温,中国34个人口数量过100万的城市中,有20个城市提出修建地铁的计划。40多年来我国的地铁建设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例如 北京地铁(一号线1969年建成作为战用,1981年正式开放
第一个建造的
天津地铁始建于1970年4月7日是中国继北京后第2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上海地铁其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中国继天津后第3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
3地铁优势:它是采用在地下挖隧道,运用有轨电力机车牵引,除为方便乘客,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出进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宝贵土地和空间。既不对地面构成任何环境污染,又可以为乘客躲避城市嘈杂烦躁的空间提供良好环境。乘座过地铁的人,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快捷、准时、方便、舒适、宁静、安全等。此外,地铁还是发生战争等特大紧急情况最理想的防御工事和庇护所,每逢夏季,地铁还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快速输送城市客流。地铁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其正常运行不受地面道路拥挤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实现快捷、安全、舒适地运送旅客。地铁一般采用直流或交流电力牵引,其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4中国地铁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车辆设计制造的技术进步神速。截至2006年底,中国共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4467辆(包括国产和进口),轨道交通的公里数达558.4km。地铁建设的热潮必将为地铁设备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截至2006年11月27日,与地铁相关的设备招标共计277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涉及到了包括车辆、牵引制动、信号、电梯扶梯、通风、自动售检票、车辆段设备等系统的国际和国内招标。地铁工程建设还将为工程机械带来机会,特别是盾构机等担纲主要掘进任务的专用工程机械将成为地铁建设不可或缺的必选设备。目前,国内城轨车辆的制造厂家已具有年产3000 辆的能力。从发展历史和产品生产规模来看,我国目前有4大城市轨道车辆生产基地: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浦镇车辆厂;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地铁一号线、四号线两个地铁车辆项目招标中双双夺魁,总计318辆地铁车辆的项目合同在北京签订。
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农村人口急速流向城镇,使得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情况日趋严重,政府在解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特别是交通需求方面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运输,在运力、环保、经济、舒适和空间利用等方面有着其他交通手段无可替代的优势。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规定人口在300万以上、GDP值在1000亿以上、年财政收入在100亿以上的城市可以建地铁,实际上达到或接近这个标准的城市已有十五、六个之多,地铁和轨道交通规划总长度已超过3000km。计划在2015年前中国建成的地铁线路长度超过1200km。况且其他大中城市的膨胀趋势也相当惊人,公共交通需求急剧上升,修建地铁和轻轨已是各大城市基础建设的必要内容,是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志。因此可以预测,未来5到10年将是中国城市地铁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5中国地铁发展前景:
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伴随着我国社会经入快速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并行发展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开始注重轨道交通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地铁的同时,在次繁忙客运通道上、区域之间以及在居民住宅小区与主客运通道或客运枢纽间规划建设轻轨或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以形成合理的轨道交通网。有些城市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正在建设跨座式单轨运行系统(如重庆市);有些城市正在探索建设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系统;在一些大城市(区域)之间也开始规划建设大城市之间的快速轨道线;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始建设近郊和远郊的市郊铁路,以促进城市规模效应和城市边缘和卫星城镇的发展。
国内地铁设备企业应当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大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国内生产企业的扶持,加强和完善地铁装备制造体系的生产链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地铁建设,使地铁装备产业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有理由相信,地铁建设的热潮必将带动机械、电气等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为我国机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6中国地铁发展遇到的困难:从1965年起我国就开始修建地下铁道,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由于地铁建设技术标准高、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所需设备器材多,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将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而目前,地铁建设资金大部分是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支持以及银行的贷款。但是由于今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严格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因此,地铁建设的资金供给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地铁建设市场的开放程度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广泛动员和利用包括境外资金在内的社会资金,有助于实施市场化的运营体制,进一步加快中国地铁建设的发展步伐
7中国地铁发展策略分析;
一、综合发展政策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不能只着眼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要统筹兼顾,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强化城市(区域)间协调发展、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制定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的首要选择。
为了有效引导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必须改变城市间旅客运输和城市公共交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约束,选择速度快、容量大、占地少、无污染的城际间快速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作骨干,以拉大城市发展的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最终促进区域城市带的形成,进而带动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和其它交通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进行综合规划建设,并实现有机的衔接配合,加强轨道交通综合性枢纽的规划建设,加快大城市间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保障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不同时期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
二、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优先发展政策
针对我国大城市不同的发展时期,应制定不同的公交优先交通政策。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结合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轨道交通系统及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承担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定位,进而制定适合城市发展的公交优先的管理措施及发展政策。
在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仍是以常规公交为主,因而近期城市交通的发展仍以优先发展常规公共交通为主,同时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和规划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的并重发展。
远期对轨道交通实施投资倾斜,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逐步确立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地位,最终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
三、国产化和标准化政策
轨道交通是涉及土建、机械、电气、电子及通讯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技术装备的水平反映了国家的工业基础水平。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十分重视,并已制定了相关的国产化政策。为了促进我国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其相关的国产化和标准化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一方面,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领导,通过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合作研制、集中力量自我开发等手段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设备产业,对相关产业予以扶持和政策倾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实现生产当地化,设备国产化、现代化;同时,结合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市场环境,对引进设备和国产设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合理的国产化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为今后轨道交通运营维修、降低成本创造条件。
尽快制定各种轨道交通方式标准模式的政策法规,以控制轨道交通品牌繁多的发展局面。同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轨道交通技术标准,建立和健全各项配套技术工业的标准化、国产化生产体系。
四、轨道交通市场化政策
政府主管部门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对轨道交通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服务。
轨道交通企业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依靠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装备提供优质的服务。
引入竞争机制,在同一规划和管理下,积极吸引社会参与,实行招标、有偿转让和专营权等制度,建立完善的市场经营机制。
在保障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出行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良性发展的价格与价值补贴政策。
五、经济政策与体制创新
健全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经济政策、优惠条件、扶持政策等,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引进外资,应制定专项引资政策。
建立与政策配套的投融资体制。实施发行“城市基础设施长期债券”政策;系统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基金”;制定合理的票制票价,建立可行的投资一回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规范投融资标准,在用地、税收、政府贴息和担保等方面建立系统化和长期有效的政策法规。
六、城市布局及用地调整政策
为适应今后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制定上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宏观引导作用,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对于用地规划,应赋予轨道交通建设一定的优先权,同时要对轨道线周边用地性质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建设“捆绑式”的综合性开发利用。
七、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政策
根据未来区域和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对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进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重点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外部快速轨道交通及对外交通枢纽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轨道交通(内、外)的集约化、交通枢纽及场站布局的合理化、旅客运输高效化。以城市轨道网为基础骨架,并通过对外快速轨道网向外辐射,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策略 我以用蓝字 画出范围
你可以从每一小节
勾点重点 就行)8 地铁的弊端:地铁的主要弊端是拥挤让人无可奈何,与此同时衍生的环境问题更给健康增添了隐患。调查中,仅次于“拥挤”的问题是“通风不好”,其余依次为太过憋闷(28.79%)、厕所少(13.26%)、车扶手脏(16.67%)。在由此导致的健康问题中,29.83%的人认为通风不好,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27.8%的人觉得在车厢内呆久了,容易头晕恶心、腰酸背痛、疲劳乏力;27.14%的人觉得扶手不卫生,易导致一些传染病交叉感染。
建设问题:地铁地下隧道挖掘
会造成地面沉降..地铁重大事故
2008年11月15日下午,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致21人死亡的惨剧。专家痛惜地指出:“这是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
时间:2004年9月21号 地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
事故:下水道发生破裂,工地在受水浸泡后发生了面积约700平方米的地面塌陷 死伤:无
时间:2007年3月28号早晨 地点:北京苏州街地铁10号线 事故:工程发生塌方事故 死伤: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
时间:2007年12月17号下午4点 地点:南京地铁2号线
事故:施工面突然发生断裂,市区主干道路面塌方达30多平方米 死伤:无
时间:2008年1月17号下午 地点:广州地铁5号线
事故:施工中突然涌水发生塌方,导致珠江大桥引桥下的双桥路旁地面突然下陷达100平方米,深约5米 死伤:无
时间:2008年4月1号 地点:深圳龙岗区地铁3号线
事故:工地进行桥墩浇铸混凝土施工时母板突然坍塌,混凝土倾泄而下,5人被埋 死伤:3死2伤
第二篇:香港地铁盈利的原因
香港地铁盈利的原因
第一点:发车密集
香港地铁是全球地铁中发车间隔密度最大的运营线路之一。香港地铁列车系统允许最密间隔105秒。换句话说,两趟列车的最短间隔不到2分钟。
地铁高效运转,依靠先进技术与精确管理来支撑。比如,香港地铁站台上都加装一道屏蔽门,既可将地铁候车区和隧道分隔,保持候车区恒定的温度,也可对客流进行控制,保证列车准点开行;又比如,香港地铁列车都装有自动控制系统,可自动调整行进中的列车间距,决定列车最佳的加速和减速时机。由于设施先进和有效管理,香港地铁列车准时率超过99.5%。
第二点:地铁+房地产
在香港,从城市最边缘地区到市中心,坐地铁基本上半个小时都能到达。而对不少在城市中心地带上班的民众来说,往往是距上班地点最近的地点是最堵的地方。因此尽管地铁票比巴士要贵出一倍还多,坐几站就要四五元港币,地铁交通因为快捷、便利还是受到了香港上班族的青睐。
香港地铁的运营完全由电脑控制,高峰时同时在线运行121列车,每班车平均间隔120秒。根据香港相关部门的统计,平均每天有250万人乘坐地铁出行,占总出行人数的1/3。
遇到雨天,香港人可以不带雨伞,而衣衫不湿地出行办事。因为庞大的地铁网络将地面上建筑连为一体。走进香港地铁,干净凉爽的环境很得人好感,各种指示牌一目了然。香港地铁经营者很有头脑,不单纯是建设地铁,通常把沿线地产开发捆绑在一起,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每一条新建地铁线路,香港地铁都充分评估其地面商业开发价值。与特区政府签订的项目协议,一并将地产开发“设计”其中。
与绝大多数由当地政府投资、作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地铁公司相比,香港地铁公司的运营模式独树一帜,它采用的是“地铁+房地产”的经营模式。这也是它盈利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地铁公司大多接受政府补贴,或是难以持续盈利。地铁公司便找来地产商共同开发车站及车厂上盖的空间,根据不同的条件,兴建大型的住宅及商用物业。其后,管理已落成的屋村和部分商用物业的收入,就成为香港地铁公司的滚滚财源。
机场快线上有一站叫青衣,原来这里有油库、船坞等设施,所以地价相对较低。由于地铁的拉动,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新建小区纷纷落成,人气不断聚集,现在这里每平方尺均价超过港币4000元。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价格已达到中档物业水平。地铁建设与地产开发捆绑一起,香港地铁从地价升值中也赚取收益。
“地铁+房地产”的经营模式也显示了香港地铁公司的双重身份。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香港地铁公司必须做好地铁服务,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监督,为香港提供一个国际一流的交通环境;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香港地铁必须创造商业价值,为股东带来最大的利益。
作为香港政府的合作伙伴,香港地铁可以优先从政府手中拿地,按照政府的统一规划进行地铁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这些地铁站以上的地块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入地产商进行开发,然后地铁公司将地铁建设起来,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人流,实现地产增值。
地铁+房地产模式的长年经营,使香港地铁公司发展出了跟地产商的多种合作方式。通常情况下,项目建成后双方按合同约进行利润分成,部分项目,香港地铁也会直接投资参与建设。比如2003年落成的香港中区最高的楼――88层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大厦(简称IC2),也是建在地铁上面,就是由香港地铁公司建18层,香港恒基地产公司建70层。这座总高415米的摩天大楼已成为香港的新地标。
2006年,香港地铁共获得了98.41亿港元的营业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地铁,但在其创造的77.58亿港元的利润中,则有90%的利润都来自于房地产经营。第三点:物业
香港地铁物业最让人惊讶的运营项目是其旗下四大商场——德福广场、青衣城、杏花新城和绿杨新村,尽管位置并非位于黄金商业区,有的商场甚至位于远郊,如青衣城(位置类似于广州番禺)、杏花新城(位置类似于广州东圃)和绿杨新村(位置类似于广州芳村),但其商铺出租率却保持在100%的水平,而且均成为所在区域的商业焦点。
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物业总监何恒光称,地铁商场能保持100%的出租率,关键在于对市场研究透彻,定位清晰。如青衣城以海洋为主题,所有的商铺均按海洋主题进行设计,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连传统快餐店“大家乐”、“麦当劳”都在设计上引入了海洋元素,感觉很新潮。“一个商户不符合这个主题,就会破坏商场的气氛。”因此,香港地铁物业在招商时坚持要商户配合主题。
另外,商户的合理配置也很重要,他们会事前对所在区域的消费群做详细的市场调查,然后确定服装、饮食、玩具、化妆品等类别的店铺的比例,并定期进行客户营业额调查,和客户研究经营状况,及时调整商铺比例。
据统计,经营面积分别为5.9万、1.2万、1.9万、2.9万平方米的德福广场、绿杨新村、杏花新城和青衣城,年租金收入分别可达到了3.53亿港元、1.04亿港元、0.8亿港元和1.76亿港元。四大商场合计为地铁创造超过7亿港元的收入。
地铁物业还引入了优质服务计划。即聘请神秘顾客定期访问四大商场,对每个商户进行评分,分成A、B、C、D四档,每季度公布一次评分结果,评分较高的商户将在续约时给予好的位置,而评分低的客户则下次不予续约。
何恒光坦言,开始有些商户抗拒这种作法,但实施几个月后,不少商户主动和地铁物业商谈服务改善措施,以取得高分。
何恒光称,香港地铁物业盈利的秘诀在于严格按市场模式运作,严格执行物业发展流程,即从选定地盘、设计计划大纲及取得法定批准到商议批地条款,等等,最后是物业管理。
而内地地铁在发展之前则普遍没有物业发展计划。有的城市考虑到地铁周边地块的物业发展,但却往往只是把地块加以出售,却没有交给地铁公司统一运营,缺乏规划性。第四点:八达通
香港地铁公司早在1979年就开始发展信息系统支持运营。香港地铁业务对IT的需求一目了然——要支持地铁公司的持续盈利,一是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防止高昂的设备折旧成本“吃掉”利润;二是进行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第三,则是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将“地铁+房地产”的经营模式真正在IT系统中落实下去,借助技术力量获得更高的收益。
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赖锡璋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入ERP,将香港地铁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维护管理、项目管理、收益管理、市场和客户关系管理、物业管理、运输和客运管理等各自独立的IT系统打通,形成信息顺畅流通的统一系统。与此同时,IT部门由200人精简到100人。
最终,将这种信息闭环转化成商业利益的是一套八达通卡系统。八达通,是香港地铁盈利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
八达通卡是香港市民乘坐地铁时用来付费的卡,几乎人手一张。1999年,香港地铁为了融资,将八达通卡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进行运营,持有其57%的股份,但八达通的IT系统仍放在香港地铁的办公楼里,由他们统一管理。八达通卡系统与香港地铁的管理系统后台互联,乘客乘坐地铁的信息,以及在地铁附近商铺商场消费的信息在两个公司之间共享。
香港地铁公司利用八达通卡系统发展了一个客户忠诚计划,针对香港市民喜欢“找优惠”的特点,地铁公司通过八达通卡推广“坐10次送1次”的优惠活动;同时,持八达通卡的乘客可以在地铁公司名下商场或商铺内享受各种各样的优惠折扣,并通过地铁站里的终端机获得麦当劳等商店的优惠券。客户忠诚计划将大批人流从其他交通方式引入地铁。
香港地铁还不断通过IT系统的改进和创新吸引客流,提高客户忠诚度。比如与银行的系统相联,实现八达通卡自动转账充值,以及发展香港地铁会员俱乐部(MTRClub),通过这个平台专门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和优惠信息。
大量的人流使地铁附近的物业成了黄金宝地。香港地铁名下所有的商场和商铺都采取只租不卖的形式,便于统一管理。商户们不仅要支付比同类商场更高的租金,还要“应付”香港地铁派来的专业调查人员,这些人统计地铁站附近的人流及商铺的营业额,地产经理们据此决定哪些商户该引入,而哪些该退出。
八达通卡在地铁和商铺内都能使用的另一个好处是,香港地铁公司可以对收集来的乘客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了解他们的消费特征和采购模式。对顾客吸引力较强的商户会更容易获得地铁站内的黄金铺位。第五点:开源还需节流
2002年,研发并在地铁里应用的“e分钟着数(“着数”是广东话,即有好处的意思)”系统。这是一个放在地铁站里的柜式机,其后台与香港地铁公司和八达通公司的IT系统相联。乘客在地铁站的柜式机上刷一下自己的八达通卡,就可以获得相关商场和商铺的优惠券。这个柜式机的设置使优惠活动期间,乘地铁的人数增加了5%。另外,柜式机上方的电视屏不断播放商户的广告,不仅将地铁里的人流引进了商铺,也使香港地铁增加了广告收入。
“e分钟着数”系统的终端设置在香港地铁人流最密集的地铁站里,公司为此付出了500万港元的投资。通过商户广告投入和乘客数的增加,仅1年该系统就收回了投资。2002年,该系统荣获一项亚洲大奖。从2002年开始,每隔一两年,香港地铁的IT部门就会有一个应用系统获得国际性或区域性的IT大奖。
“与增加收入的系统相比,节省成本的系统在保证公司盈利方面作用同等重要。”香港地铁管理着1060亿港元的固定资产,包括地铁列车、路轨及站内所有的设备,所有这些设备如果不好好保养,一旦坏掉,那就可能带来上百亿元的损失。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保证香港地铁盈利的作用非常重要。为此,IT部门开始安装一个系统,专门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这个系统支持了维修部门对4万多个零件和过去30年积累下来的8万个维修记录的管理,维修部门1000多个工程师的643种工作需求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现,系统明确规定的工程师们在遇到某种状况时,从系统的角度能够做多少修改,走怎样的流程,最后怎样安装。赖锡璋说,如果一个本来只能用10年的车经过比较好的维修和保养能用20年,那就相当于资产价值翻了一倍,利润也就增加了。
还有一些小的系统创新对于改进盈利也同样重要。IT部门开发了一个电话的自动语间服务,电脑用英文、普通话、广东话三种语言来回答客户提问。这个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详尽的交通指导,比如问从香港九龙到将军坳怎么走,语音系统能提供路线和转站方案,早晚班发车时间和具体的路费。海外的顾客也可以打电话去了解香港的交通信息。现在这个系统每天接收2000多个顾客问讯电话,取代了以前10多个座席三班倒,提供的24小时服务
第三篇:中国制造演讲稿
大家好,首先我想让大家看一个简短的视频,由此来引出我们这组今天的话题。
看完这个视频相信大家对一个词组印象深刻,这个词组就Made in China.这则广告其实是中国商务部推出的一个全球广告,广告围绕这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大概是在我们学习英语不久以后,当时中国很流行made in china,经常会看到或则听到这个词组。中国制造不是一个会让我们产生距离感的词,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身上的穿着,平时的日用品,大部分应该都是来自于中国制造的商品以至于我们小组在讨论一些生活中的外国制造的商品时都很难有什么想法。
中国制造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五颜六色的产品,二十每一个独立的中国人的强大的共同体。他制造了商品、独有的思想观念、也创造了自己的明星、歌曲、电影。
今天我们谈的是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的处境。在21世纪应该没有什么比中国崛起更加令人瞩目,中国制造自然也成为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MADEINCHINA”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的骄傲,也是全球经济链条中的关键一环,靠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中国的GDP攀上了世界第四的位置,国外的消费者享受到了低价格、高消费的生活,但是,在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物流成本未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币汇率节节走高、银行利率上升的环境下,传统的中国制造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下我看到过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从一位美国的家庭主妇,同时也是一名资深记者萨拉的一本书叫《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萨拉在圣诞节前夕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于此同时当她环顾家里,DVD、鞋子、袜子、玩具、台灯,竟然也全都是来自于中国,莫名的恐惧感与义愤让她决定开始一年的实验:如果没有中国制造,美国人的生活是否还能继续下去?一年的精力充满挫折,在离开中国制造的这一年间,他不的不为为4岁的儿子购买68美元的意大利谢;厨房抽屉坏了,却找不到修理的工具;生日蜡烛的购买、故障的家电用器全都成为她最头疼的事。她在这一年中得出的结论是“在把中国推出我们的生活时,我却得到了一个中国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之中的结论。”
萨拉的这个故事可以让中国企业窃喜的是,发达国家对很多“中国制造”的依赖已成为定势,但大多数美国人还是和萨拉一样抱着一个心态“我对中国制造有点反感,但是我还更想省点钱。”
大家一定也会很好奇中国制造之所以会引起一些反感的原因。其实世界对中国制造存在着一些误解。在国外,中国制造一般是与三低联系起来“低端、低价、低值”。可以说中国为全球繁荣做了巨大贡献,但商品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也因此中国制造曾一度遭遇全球范围的信任危机,被媒体点名、撤下柜台,一时间中国企业人人自危。不过这样的遭遇也不是中国独有的,日本的现代汽车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也被奚落为:“全世界最倒霉的十件事,其中第八件就是坐现代汽车。”但在一个足心的调查中,日本企业已经成功使“日本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让世界各国消费者都能由衷地接受索尼、佳能、东芝这些日本品牌。所以“中国制造”危机的关键点并不在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而是某些产品未能达到质量标准。我觉得这一点值得中国企业家门深思,应该如何变危为机。我们需要告诉全世界一个真正意义的“中国制造”----“高端、高质,节能、环保”
正如一开始我们所看到的视频广告的主题“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互利双赢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试看,美国家庭正在享受着中国制造的衬衫,鞋子,玩具,Ipod,但是,在我在一起观看这个PPT的时候,用的是Windows的操作系统,微软的PPT软件,包括我收集的一大部分资料也是来自于谷歌的搜索引擎。
大家可以一起想想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可能是看到世界各国离开中国制造无法进行有序的生活一股民族自豪感,但也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改进自身,冷静判断自身所处环境的一个工具,怎样把中国制造更好地变为中国智造。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国制造教案
市学科带头人参评教案•小学思品•1号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和经济贸易领域现状的调查了解,感受“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生活的影响。
2、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好前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简单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状况,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力。活动重点:
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收集的关于我国出口商品信息的资料,说说“中国商品给国际市场和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2、从报纸、网络等媒体搜索信息,了解近年来活跃在国际经济舞台的中国知名企业,如TCL、海尔集团等,了解他们过去的成就和未来的计划。
3、我们家乡走出了国门的产品有哪些?收集相关信息。活动过程:
一、“中国制造”的崛起
1、出示“MADE IN CHINA”,交流: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标记?
2、这个标记的名字是——中国制造(板书)3、30多年前,在老师你们这么小的时候,商店里的许多商品名称都带“洋”字,透过这些“洋”的印记你看到了什么?
(那时我国的工农业产品十分匮乏,连生活用品,如棉布、白糖、肥皂之类都要按计划供应,更不要说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之类的大件商品了。一些紧俏商品,更是限量购买——如果手里没有“工业品券”,即便有钱也买不到)。
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国内物质越来越丰富。20多年后,在美国的华人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快速阅读P99《中国制造》
交流:在美国的华人有怎样的感受?
5、小结:“MADE IN CHINA”渐渐让全世界瞩目,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二、“中国制造”风靡世界 1、11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怎样呢?“中国制造”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视频——《MADE IN CHINA》
讨论: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仔细阅读课本第100页的内容,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小组活动:将课前查找到的我国商品出口信息的资料进行分组交流,说说中国商品给国际市场和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4、故事《没有中国商品的生活是一种煎熬》
一位用惯了中国商品的美国女记者,过圣诞节时突发奇想:如果没有“made in China”,生活将会怎样?于是,她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带领全家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结果如何?为了避开“made in China”,她不得不花比平时更多的钱去买一双标价68美元的“意大利”鞋;缺了中国产的塑料轮子,她丈夫没法为儿子造一个漂亮的玩具小车;厨房的抽屉坏了,却找不到非中国制造的工具来修理;家里老鼠肆虐,却无法消灭它们,因为有效的捕鼠器是产自中国的;儿子过生日,生日蜡烛却买不到,除非选择“made in China”„„正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以前再平常不过的购物,在那一年里都变成了一种煎熬。”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能够把原本平常的日子变成一种煎熬,可见“made in China”对于这位美国记者是多么重要。)小结:中国商品不仅仅是给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变化,而且有的还成为了响当当的中国品牌、国际品牌。
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1、阅读新闻剪报——《美国有了“海尔路”》 像剪报上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什么?
2、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走向世界的中国商品和中国企业?
小结:中国品牌只要有了自己的技术创新,在质量、技术和管理上赶超了世界一流水平,那我们的品牌就会走入世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所以,我们期待 2 着“中国制造”成为更多的“中国创造”(板书)
四、我为家乡创品牌
1、我们家乡有哪些产品走出了国门呢?(湘绣、酒鬼酒)
2、老师讲述: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走出国门的藠头
3、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使更多的家乡物产走向国际市场?(湘莲、)小组讨论交流,选择一样家乡物产,完善你们的建议,完成信息卡。
4、畅想一下:20年后去环游世界,我们会怎样为中国商品而感到自豪呢?
五、结束
这变化是多么的巨大!当然,自豪也好,骄傲也罢,都还为时过早。我们还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经济更发展、国力更强大,让“made in China”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好,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欢呼、加油吧!
六、课外活动:
我们湖南、我们湘潭有哪些产品走出了国门呢?请你开展调查,查阅当地的报纸,浏览网站,访问有名的家乡企业……用剪报等形式建立一份自己的“信息库”,班上办一个小型展览。
第五篇:反中国制造
反中国制造
看到这个题目我也很激动,因为我对中国制造感触颇深。对于中国制造,我只能用“雷”这个字来释怀我无奈的心情。
先从中国制造的商品来说吧。说中国从古至今有过无数伟大的发明创造:那万里长 城永不倒,可是如今你防得住飞机大炮?说地动仪的发明早先于世界“N年”,可它怎么没能预知、挽回四川数以万计的生命?或许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吧。看看身边,那天早上上学。我在学校门口的小铺里“花重金”买了一瓶“康师傅”矿泉水。到了学校,等我喝了一半了,旁边的同学告诉我:“你喝的水都这么有个性啊!‘刘师傅’的!”我仔细观察水瓶的外包装之后,当场无奈,只能咬着后槽牙说:“便宜,便宜!”
如果有人说:“一瓶假水就说中国制造不好啊?”那好,请接着听。
去年我购买过一台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名牌笔记本。简单的说,六月购买,七月蓝屏,八月检修,十二月取回。先不说你的质量好坏,就说你这“名牌的服务态度”也让人动怒啊。
如果还有人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以偏概全!”那么,请再接着听。
在古时,中国制造了无数伟大的文人骚客,可造来造去,他们抒发的也是由自己的心声所演变的诗歌,更甚者留下这些诗来“折磨”我们这些现代学生。在现代,中国以其传统的教育方式,制造了更无数多的学子,这些莘莘学子们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创新能力基本没有,只会无休止的咀嚼前人留下的知识。我比较关注于结果,我很肯定的说诺贝尔的奖状上原来还没有过汉字,而且照此教育方式制造下去,可就真的应了老祖宗的那句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我虽作为“中国制造”产品中的一员,我很无奈,但我却仍心存感激与希望。因为是中国教育让我有能力写出我对“中国制造”的看法。我并不想过激的去批评现实,我也无力去改变现实,我只想用一个“中国制造产品”的口吻说出自己的心声,以引起一些人的同感或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