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工2015年641真题
2015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设计艺术理论
适用专业:设计学;美术(专业学位)共2 页
第1 页
一、填空(共10 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建筑代表作品是由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和 菲利普•韦布(Philip Webb)共同完成的莫里斯住宅,俗称,代表了“工 艺美术运动”的精神。
2、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学院——包豪斯的历任校长有 等。(只写一位)
3、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源于,大部分现代主义主要人物在20 世纪30 年 代末移民继续发展。
4、隋唐时期著名桥梁,是一座大型石拱桥,又称安济桥,采用敞肩型 样式,设计精巧。
5、高迪设计的巴特罗公寓、圣家族大教堂是西班牙运动的代表作。
6、中国四大名园分别是,。
7、《寂静的春天》一书让公众突然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巨大威胁,从而开启了群众 性的现代环境保护运动,该书的作者是。
8、著名设计师汉宁森设计的照明灯具后来发展成了极为成功的
灯具系列,这类灯具具有很高的美学质量并符合科学原理,使用效果非常好,至 今畅销不衰。
9、无印良品和IDEO 分别是国和国的公司。
10、麦克哈格成为20 世纪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言人,他于1969 年首先扛起 规划的大旗。
二、名词解释(共3 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1、开片
2、以人为中心设计思想
3、生态设计
三、简答题(共2 题,每题20 分,共40 分)
1、简述《园冶》一书的造园理念。
2、简述汉代服装的特点。
四、论述题(共2 题,每题30 分,共60 分)
1、结合专业举例论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设计如何走向世界。
2、阐述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第2 页
第二篇:华工2013年641真题
641 华南理工大学201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设计艺术理论适用专业:设计学共2 页第1 页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设计发展史是艺术与()的发展史。它们是一把双刃剑,是人类最高心智的产物。2 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科布西耶成为()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们居住的机器。“装饰艺术”风格在英国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陶瓷、餐具和茶具、咖啡具风格趋向简单的几何造型,米色、翡翠色和银色比较普遍,这种类型的陶瓷被称为()式。4 1907年,彼得·贝伦斯、亨利·凡德·威尔德等人,发起成立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5 国际主义风格在设计形式上受到密斯·凡·德·罗的()主张的深刻印象,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极简主义的特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与拉斐尔、达芬奇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是德国著名设计师,他在1919年创立包豪斯,并担任校长。8 20世纪初吉马德为法国巴黎设计的地铁站入口属于()风格作品。9 1851年在()(国名)的水晶宫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装饰艺术运动产生于()世纪20-30年代的法国、美国等国家。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 人体工程学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3 青花瓷 4 荷兰风格派 5 巴洛克艺术 6 流线型运动 7 俄国构成主义 8 深衣
三、简述题(7题选4题,每题15分,共60分,多选答题按前4题计分)
第2 页 简述中山装或者旗袍中西合璧的特征 2 简述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主张 3 简述明式家具的艺术设计特点 4 简述波普设计运动 简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风格 6 简述古代江西景德镇瓷器的发展过程 简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在平面设计上的体现
四、论述题(5题选1题,每题30分,共30分,多选答题按第1题计分)1 论述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论述“减少主义”风格(Minimalism,或称简约主义)设计理念,并举例说明 论述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Wright/Gropius/Corbusier/Aalto中任选一位)的设计理论、思想、代表作品等内容 论述宋瓷繁荣的原因、窑系及其特点、瓷器形制及其特点 5 论述现代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
第三篇:华工新闻真题2002到2009
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实务考研试题(传媒人网回忆版)
(差03业务02业务01业务和史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闻题材 2.客观报道
二:简答题
1.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 2.当代新闻报道形态的变化
三:采访计划题
经历汶川地震中的不少人(各个群体)有了心理问题,为了抚慰心理,某报纸要做一次相关的专题报道,请你列一个可行的采访报道计划。
四:消息写作题
根据材料,写600字的消息 传媒人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材料太长了,大致是领导干部上网 提升网力等等
五:(传播方面)
1.超链接的原理 作用 与影响,并结合实例分析 2.网络文化空间和特征,结合实例分析
3.举例分析,网上人际传播与效果及控制管理功能,并与网上大众传播结合起来简要分析
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史考研试题(传媒人网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京报
2、中央社
二、简答
1、陈独秀办报活动
2、三、论述
梁启超办报思想
新闻理论内参2、3、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新闻真实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你的观点是怎样的?
5、新闻传播理论
1、创新推广模式
2、个案研究法 传媒人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3、德弗勒传播模式特点
4、传播学传统学派的特点
5、调查研究中国青年报三十周年报头变化
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史论试题
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史:名词解释:《循环日报》
陈独秀
简答题:朝廷官报出现、沿革和作用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新闻思想
论述题: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华科的老师也太懒了,07年考了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今年就换成毛泽东的讲话,出题也太随意了)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新闻体制 另一道好像是“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简答题 有一道是“受众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答案在新闻传播效果那个笔记里面。
另一道好像是: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论述题 大概是讲我国放宽对外国记者在国内采访的限制,要求谈谈这件事对中国新闻事业的意义。
传播理论:名词解释 符号互动 “把关人”理论
简答题: 记者与信源关系的三种情况
论述题 大概是:传播功能研究早期研究以及传播功能的内容
传播学研究方法设计题: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做个观众的收视调查
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实务试题
怎么没有人考华中科技大学,其实华科没有大家想像中的那么难。为什么呢?看2008年试题吧,是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回忆的,基本准确。
简答和名词解释的题我记不起来了。消息写作题的材料大概是“重庆市设立了一个“农民工日”,然后对这个事情,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有很多人主张不仅要设立节日,而且要把对农民工的关怀落实到实处。,要求针对这个事写篇消息。采访提纲题:针对最近我市将要开一个房地产会议,针对这事制定一个采访计划。评论写作题: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导致参观人数暴涨,秩序混乱,针对这事写篇评论
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史论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新闻传播史论试题
一、新闻史(50分)
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新青年》
①新文化运动时期 最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刊物,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并至始至终的充当新文化运动的旗帜。②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1926年终刊。③它的发展的十年时间前后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1915年至 1920年是启蒙报刊时期,主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科学;第二个时期是1920年至1926年为共产主义报刊时期,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宣传与准备。
史量才
生平、办报、思想、《申报》改革
2、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简述梁启超的办报活动与新闻思想。1 前期:封建士大夫到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代表 办报活动:《时务报》《知新报》时务文体 办报思想:耳目喉舌论 过渡段: 2 中后期 :
办报活动:《新民丛报》
《清议报》 办报思想:书上六大点
简述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主要内容。背景 谈话内容:①阐明新闻工作的重要性②对新闻工作的要求③新闻工作者做好工作的四项具备条件(书上有具体内容)
3、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试评述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在华外报的历史地位及社会影响。
书上有原答案.二、新闻理论(50分)
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新闻信息
新闻自律
2、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受众需求包含哪几个层面的内容?
如何理解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原则?
3、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请结合实际论述新闻出版自由与新闻传播社会控制的关系。
三、传播理论(50分)
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传播的虚拟功能
发展传播学
2、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简述传播学的传统学派及其研究特点。
3、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试比较“枪弹论”时期的“强大效果论”与“新强效力论”的形同点与差异。
4、综合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政府管理部门要对新闻媒体上医药广告多的问题进行公众调查,请就这一调查的问卷设计及其相关技术谈出自己的想法。
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实务试题
新闻业务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专业性采访,它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抢新闻”,在写作时要注意什么?
3、版面在报纸中有什么作用?
4、谈谈你对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的看法,举例说明。
5、新闻评论有哪些特性,举例说明其中一个特性。
二、实践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周六晚,市防汛指挥部急报:市郊水库因地震原因出现裂口。此时,负责该项报道任务的农村部全体采编人员出外旅游。作为新闻热线的值班记者该如何处理这一情况?(8分)请拟定一个采访报道方案。(12分)
2、根据下面给出的材料写一篇600字的消息(12分),拟定标题(8分)
身着昌潍平原农村寻常可见的白衬衣黑裤子,黝黑的脸上透着山东大汉标志性的忠厚。眼前这位农民,就是被誉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乐义。
2005年4月7日下午,正在先进性教育联系点寿光市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三元朱村。在一间蔬菜大棚里,听完菜农王友德讲述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群众种大棚“发大财”的经过后,总书记说:“王乐义这个头带得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带领农民致富上。”
“王乐义引发了蔬菜生产的„白色革命‟,进而引发了餐桌上的„绿色革命‟。他是蔬菜界的袁隆平!”刘良琪,寿光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说起“菜王”王乐义,像在讲述一个传奇。情牵蔬菜,缘自王乐义对知识的渴求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强烈使命感。早在1978年,王乐义刚担任村支书,就“冒冒失失”闯进山东农学院请来园艺专家李正之教授,将400亩荒岭改造成了“花果山”,村民们从此吃上了饱饭,有了点闲钱。可王乐义不知足,一直在找一个土里刨金的好法子。当地有种菜的传统,也有不少农户用塑料大棚反季节种菜,但老式的大棚保温效果差,一冬烧五六吨煤加温也只能出些叶菜。王乐义不信邪,上北京,跑周边,大大小小的菜棚、温室看了无数个,笔记记了几十万字。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乐义打听到辽宁瓦房店农民韩永山的大棚大冬天能出黄瓜。大棚依山向阳,保温好,不用烧煤。1989年大年初六,王乐义就奔赴瓦房店。韩永山的家,他三进三出,撵走了再回去。终于,王乐义为百姓谋富路的真诚感动了韩永山,把“姐夫来了也没教”的技术传给了他。后来韩永山干脆“移民”寿光,和王乐义一起研究推广冬暖式大棚。
共产党人过去带领群众打天下,现在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群众致富,这个头党员干部不带谁带?” 徐少华,时任三元朱村团支部书记。回忆起他们17名党员带头建大棚的经历,感慨万千。从瓦房店回村,王乐义一头钻进冬暖式大棚的研究里,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五项技术改进。胸有成竹的他召集群众开大会,兴冲冲地号召大家建新式大棚,却没有一人报名。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乐义傻,乐义贱,想带咱们去要饭……”支部会上,王乐义发了话:“乡亲们不愿种,那是不认识,咱不能怨人家。除了年岁大的、身体不好的,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建大棚!” 带这个头意味着什么,党员们心里清楚:建一个棚得五六千元,一旦试种不成功,都得成困难户。但这个头,他们带定了!
当年10月,17个新式冬暖大棚在三元朱村建了起来,17名党员像照料孩子一样没白没黑粘在棚里。12月24日,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开秤每公斤20元。入夏算账,棚均收入2.7万元。三元朱沸腾了,群众眼热了,第二年没用动员,一下子上了181个,户均1个多。
王乐义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1992年,无公害大棚蔬菜大面积试种成功,开全国先河;此后不断引进新品种,种大棚果树、花卉,搞无土栽培……去年,王乐义又与来自美国、以色列等八个国家的农业专家和科研机构达成协议,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寿光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民不出国门就能学到国际先进技术,取得发达国家认可的技术证书。
“为推广大棚,王乐义遭的罪一点不比发明大棚少。”马金涛,寿光市委常委、秘书长,曾任三元朱村所在的孙家集镇镇长。1992年,从孙家集调到五台镇当书记的马金涛,心急火燎地请王乐义来帮着推广大棚,连续两天开了四场千人大会,讲得王乐义嗓子直冒烟。1995年,革命圣地延安要求派技术员,王乐义刚到就发起了高烧。吊瓶挂到凌晨一点多,早上吃点药他就上了讲台,一口气讲到过晌。讲完要走,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1978年,王乐义因患癌症做了直肠切除手术,从此腰间挂了个粪便袋。为推广大棚四处奔波,他默默承受着身体的痛苦和不便。王乐义同样也经历过心灵的煎熬。当初对外推广大棚技术,他不是没犹豫过。第一茬黄瓜刚下来,就有人找上门:“老少爷们儿可要指望它挣大钱了,你得把技术捂住!”就在这时,当时的县委书记王伯祥也来找王乐义:“我想让你把技术推广出去,一丁点儿不留,你看怎么样?”王乐义吸了口凉气,没吱声。送走王伯祥,王乐义辗转反侧:“我是三元朱的村支书不假,但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党的宗旨不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吗?”他拿定主意:向全县推广!
1990年,寿光县成立冬暖式大棚推广领导小组,王乐义任技术总指导,挨乡挨村跑,当年建起5130个大棚。从此一发不可收,他跑遍全省,走进全国15个省市区。村里的上百名技术员则像种子一样,撒往20多个省份。1993年起,王乐义用3年时间在新疆各民族同胞中推广大棚菜,结束了那里一年8个月靠外地供菜的历史。王乐义的三弟王乐泉1995年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的百姓都说:“这回可是小书记帮了大书记的忙!” “你问我最盼乐义啥?我最盼着他快点退休,我们好一块儿在家吃顿安生饭。”如果不是亲耳听到,真不敢相信,妻子梁文荣对王乐义就这么点要求。王乐义一年有三四个月在外传技术,回到村里也是忙得团团转,家里的活指望不上他。身为“大棚书记”的妻子,梁文荣却没能亲手种过一个棚,因为乐义没工夫,她一个人忙不过来。自打王乐义当上村支书,家里人就和“好事儿”绝了缘。1979年,王乐义把公社“戴帽”分给大女儿月荣的招工指标让给了别人,16岁的女儿想不开喝了农药,没能救过来。到如今,王乐义已是64岁的老人,提起这,眼眶仍不由一红,自言自语道:“只能怪孩子不懂事啊。” 其实,在王乐义的熏陶下,孩子们早就“懂事”了。老三下岗两年,卖了两年包子,没向当爹的张嘴要求安排个工作。女儿王茜、媳妇月桂都跟着娘在家种过地、育过苗。
“以最低标准追求生活欲望,以最高标准搞好工作。共产党员如何永葆先进性,王乐义是面镜子。”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对王乐义如是评价。王乐义在村里当了20多年家,三元朱从集体积累2800元的穷窝子,变成了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集体积累180多万元的小康村。但王乐义自己并没有发财。这些年来,王乐义领过的奖金不知有多少笔,但花在家人身上的只一次。那是1990年,王乐义领了400元奖金,正准备交给集体,从不开口的老伴梁文荣发了话:“先别捐了,我想买个三轮车,从家到地里三里多地呢。”那辆三轮,梁文荣一直骑到现在。注册“乐义”牌商标后,来找王乐义合资合作的人很多,目前已甄选了6家。他立了条规矩:分红归村集体,个人一分不要。走在三元朱村里,乡亲们对王乐义的亲热劲儿让人眼热。85岁的王耀明老人扯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这是老人节时乐义给做的,村里老人都有,还发钱发蛋糕呢!有了乐义,俺们活不够啊!”
告别三元朱时,王乐义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心事,就是怎么完成好总书记的嘱托: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农民,把教育抓好。如今这事已有了眉目:由他牵头的鲁光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即将在新疆、贵州等地开办,西部农民不用大老远跑过来,就能学到先进、实用的蔬菜种植技术了。
3、根据下面的资料,用理论的方式写一篇600字的评论(10分),同时用驳论的方式以简要文字批驳对方的观点(5分),自拟标题(5分)
据报载,民营东星航空公司在成都招聘空中服务小姐时,把“长相漂亮”排在首位,而研究生学历则免谈。据该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金志明介绍,将招聘的60名空姐,高中学历将占1/3,大专学历占1/3,本科学历占1/3,研究生以上学历免谈。他说:“高学历女孩不安心、不踏实,老是觉得大材小用,跳槽的机率较大,低学历的女孩则相对稳定”。该消息披露后,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有的反对,有的赞同。电视实务部分 简答题
1、举例简要分析电视现场报道的特色?(10分)
2、电视镜头的无技巧转场,可采用哪些合理的过渡方法?(写出5种方法即可,10分)
3、举例分析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的组合方式?(10分)
网络传播部分(30分)
一、简答题
1、网络新闻的界定及其主要特征(6)
2、网络传播的主要方式及主要特征(10)
二、论述题
1、网络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14)
广告实务部分(30分)
一、简答题(10分)
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广告策略有何不同?
二、策划创意题(20分)
一直以来,宝洁公司在中国播出的飘柔洗发水广告基本是采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电视告的形式:以飘逸柔顺的功能为诉求点,讲述洗发水的科学功效,然后切换到拥有一头秀发、绽放出笑容的漂亮女性。
2006年,宝洁公司飘柔(Rejoice)洗发水开始推出情感诉求的广告口号“发动,心动,飘柔”,抛弃了洗发水广告的一贯风格,开始用亲情和有爱来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并试图将飘柔打造成中国完美女性的形象缔造者。
请你根据以上个案,重新开展以下策划与创意:
1、分析飘柔品牌的个性特征,对其进行拟人化描述(8分)
2、创意一个飘柔品牌广告口号,并释义说明(7分)
3、以新口号为题,创意一个电视品牌广告脚本(5分)
2006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史论考研试题
0华中科技大学2006新闻史论考研试题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新闻史部分(60分)(填空题做在试卷上,其余做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我国第一章以政论为主的近代报纸(《》)1874年1月5日创办于香港。
2、政变后,改良派的机关报《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办于()。
3、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新闻史的专著是戈公振先生的(《》)。4、1926年9月1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
5、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办于江西瑞金的(“ ”)。
二、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苏报案
2、癸丑报灾
3、四大副刊
4、反克里空运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陈独秀民主科学的办报态度。
2、简述《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过程中同国民党的新闻统治所作的斗争。
四、论述题(二题选做一题,15分)
1、简析小报出现的背景与意义。
2、简论邹韬奋新闻思想的核心与意义。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新闻学(广义)
2、新闻受众的物质功利需求
3、新闻舆论的特点
4、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5、媒介产业市场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新闻价值是相对的?
2、新闻记者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其职业角色冲突有哪些表现?(请回答三种或三种以上)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播社会控制因素有哪些新变化?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关于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收,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很难说到底应该收还是放,舆论监督关键看社会效果,问题是否解决,而不是发了多少报道,提升了多少收视率和发行量。请您结合中国新闻业的实际,从公众需求、媒体义务和权利等方面,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请论述中国媒介产业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
2006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业务考研试题
2006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业务考研试题(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新闻敏感
2、稿件的配合
3、延缓式导语
4、评论的时效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
1、访问一般要对哪些条件进行选择?
2、报纸版面具有哪些功能?
3、新闻报道“说话”方式常见的有哪些?
4、如何理解评论中的“事实胜于雄辩”,在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三、请根据所给定的报道主题,拟出采访计划:(20分)关注研究生学制改革。(背景:一些高校研究生学制已经从三年改为两年制,有的还坚持实行三年制,有的学校不同学科分别实行两年制、两年半制、三年制。)
四、下面是某记者的一次采访笔记,请你就这些材料写一则消息(本题35分,其中标题10分,正文25分。要求600 字)。
金秋十月,我们来到甘南。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达目的地阿干镇琅峪村。很快,我们找到了村民、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展览馆”馆长张余斌,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筹办这个展览馆的? 张余斌(以下简称“张”):2003年秋天,我在自家院内创办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展览馆”,开始免费向孩子们开放。十几年前,我在村里任计划生育专干时,就接触过不少不愿读书、最终失足的青少年。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就因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食毒品,被捕入狱。
记:你是一个年过半百的普通农民,你为什么要办这个展览馆呢?
张:那还是三年前的一天,村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问我:“雷锋是哪个国家的?”我一听,伤心地落泪了。大山深处的孩子猛然提出这个问题,我的心窝就像被猛扎了一刀。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我深切地感到:农村孩子必须加强思想、文化和道德方面的教育。从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创办“展览馆”的决心,我要让山里的孩子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为了仍我们增强现场感,54岁的张余斌和他的妻子龙新军领着我们到村前村后的山梁上转了转。他们边走边介绍情况。
张:是信息的闭塞、文化的不发达和严重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农民及农村孩子法制观念淡薄。
走在陡峭的山路上,记者体会到了张余斌所说的闭塞。张余斌所在的阿干镇琅峪村离兰州市区不过50多公里,但位于海拔2800米的山梁上,远离公路干线,崎岖难行。
登上山梁,放眼望去,在大多陈旧的民宅中,张余斌家的房子格外显眼。龙新军说:“如果不是为了办展览馆,我们家不可能盖新房子。老房子太小,展览资料没地方挂,就挂在房梁上。屋子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不得不考虑建新房子。”
张余斌扩建后的展览馆分为3个展室,展出的资料包括毛泽东、周恩类、邓小平、刘胡兰、赖宁等革命前辈及英雄人物的挂图。以及“两弹一星”、“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等方面的宣传画。
张:因为地方太狭小,还有资料没挂出来。2003年创办之初,整个展览馆的面积不过20多平方米,两次扩建后达到了 100多平方米。记:你投入了多少钱?
张:两年来的投入已经超过了11万元,为此,我家现背上了近5万元的债务。记:你们家的经济情况如何?
张:不太宽裕啦。全家的主要收入靠种植百合,每年能卖六七千元。大儿子外出打工,收入微薄;小儿子上学一年还要花掉三四千元。记:你妻子支持你办展览馆吗?
张:开始她反对,还闹了许多次矛盾。后来她还是把我没办法。记:你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钱吗?
张:钱还不是问题。钱的事我们还可想办法解决。我现在最大的压力是少数人的非议,有人总在背后说风凉话,嘲笑我,认为我没有资格办这个展览馆。
记者走访琅峪村,有几名村民正在自家门前干活,说起张余斌办展览馆的事,言语中带着几分不屑。
有的说:“我不清楚他在搞什么?” 有的说:“他那展览馆有啥用啊!” 转了一圈,我们又回到老张的展览馆。记:那你办展览馆究竟图什么呢?
张:我从没想过回报,边远山区的孩子见的东西太少,建展览馆就是为了让周边的孩子能多受些教育。
没有官方的组织,没有统一的行动,自发的参观者达到了三四千人次。前来参观者的留言是让张余斌夫妇最感欣慰的东西。记者看到,3个留言簿上记录着许多参观者的感动—— “张老师,你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社会,你让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是精神的伟大。”“从这一天起,我觉醒了,懂得了道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变得有了书香味,不像以前只知道玩耍。我已经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但张余斌夫妇颇为失望的是周边学校的孩子来的还是不多。
为了达到让周边孩子都来看看的“预期效果”,2005年国庆节期间,张余斌举办了建立展览馆以来最大的一次活动:向周边、公路沿线乃至个别市区小学送出了30多份请柬,邀请学校校长和老师及部分学生前来参观,目的是让校长、老师们提提意见,共同探讨未成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可是,到了约定的时日,只有两所小学来了人。
琅峪村小学与张余斌家相距不过500米,但只有少数学生自发地来过。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被邀请但没回复的阿干镇烂泥沟小学校长郑西专,他说:“因为远,学生不方便去。如果学生去了,可能心灵会受到震撼。但说到教育意义,学校的教育要比他全面,老师的文化层次也比他要高。”
记者又电话采访地处兰州市区的西湖小学的韩延合校长,他则怀疑张余斌办展览馆的现实性:“一个农民负债办展览馆,到底能坚持多久,还得观望。”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找到了张余斌。记: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张:今冬农闲了,我准备将部分资料制成展板,元旦和春节期间,我将到附近各村、各学校巡回展出。
10月20日,我们采访完张余斌的当前晚上就回到省城。第二天我们拨通了省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负责人张正权的电话。他说:“甘肃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社会力量很薄弱,可供孩子们寓教于乐的场所实在有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节假日更是没地方可去。”他呼吁,社会各界都应来关注和支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校外场所。应该说,张余斌自办展览馆,是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北京某报记者狄华鲁周2005年10月21日记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后写一篇赞同正方或反方观点的评论文章,600字左右(标题10分,文章25分,共35分)。
据报载,建设部负责人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风景名胜区不能交给企业管理,不能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将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和资源保护监管的职责交给企业承担。因为企业管理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使风景区受到破坏。
正方:风景名胜区不能交给企业管理
反方:风景名胜区可以交给企业管理
华中科大2006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华中科大2006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与概念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
2、麦克鲁汉
3、“知沟”理论
4、新强效果论
5、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
6、马莱茨克模式
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45分)
1、简述传播学的确立。
2、谈谈大众传播的受众控制。
3、简析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4、试述媒介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5、简述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三、论述题(每小题23分,共46分)
1、比较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别论、社会关系论。
2、试用“议程设置理论”分析我国大众传播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题(本题29分)
请设计一个方案来研究如下课题:中国大陆媒体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是否客观。务必指出分析单位、抽样方法,以及相关的测量。
2005华中科大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华中科大2005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解释(共30分)
1、群体意识(5分)
2、威尔伯•施拉姆(6分)
3、(大众传播中的反馈的)非义务性(4分)
4、热媒介(4分)
5、意义(5分)
6、(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6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45分)
1、近代传播研究有哪些方面的背景?
2、大众传播的受众具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关于传播过程的赖利夫妇模式?
4、什么是布里德潜网?
5、试评析个案研究方法的作用及局限。
三、论述题(每小题23分,共46分)
1、试论述大众传播学对于效果问题的研究的发展过程(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和经历的几个阶段)。
2、试说明“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及“培养”理论与“文化指标研究”的关系。
四、综合运用题(29分)
如果要求你证实或证伪下列假设:“在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中,学生来源地的经济、社会发达程度越高,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文艺、体育特长等)越好”,你将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和什么样的研究过程?[除进行一般性的说明外,要求重点说明:
1、如何测量“学生来源地的经济、社会发达程度”;
2、如何测量“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文艺、体育特长等)”;
3、如何抽取学生样本;
4、根据什么来下证实和证伪的结论。]
2005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史论考研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2005新闻史论考研试题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新闻史部分(60分)
一、改错题(请在下列句子中错误的地方划横线,并将正确的内容写在横线下面。注意一定要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8分)
1、我国近代第一家商业性报纸是《上海新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
2、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魏源提出报纸是“国之利器”,要求改变外国人垄断中国新闻事业的局面,实行国人办报。3、1935年,邹韬奋创办的《新生》周刊因发表了《闲话皇帝》的文章,触怒了日本而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史称“新生事件”。
4、解放战争时期,自由主义者王芸生创办《客观》周刊和《观察》周刊,发表了许多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文章。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5、“广学会”
6、“设报达聪”
7、“竖三民”
8、《新青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9、简述中国封建王朝对朝廷官报的一般管理措施。
10、简述汪康年对报刊业务改革的贡献。
11、简析我国“报刊政论时代”新闻事业的特点。
四、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联系实际,有一定的深度;每题答案的篇幅在800字左右。第一题10分,第二题15分,共25分)
12、评析中国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的发展及其遭遇。
13、评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界的整风改革。
新闻理论部分(90分)
五、概念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4、知的权利
15、报刊的社会责任论
16、信息过剩
六、简述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17、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同与异。
18、新闻宣传的社会整合功能。
19、舆论监督的对象。
20、学界对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的看法有哪几种?你认为哪一种最有道理,并简述之。
七、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1、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22、联系实际谈谈我国转型期社会舆论的特征。
23、略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新闻业务一考研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新闻业务一考研试题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闻线索
2、解释性新闻
3、组合报道
4、运动镜头
二、问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报纸编辑中如何做到报道的平衡?
2、如何增强电视的传播新闻的功能?
3、以新闻节目制片人为例,简述电视传播中把关人的控制过程。
三、论述题(24分)
举例说明,新闻报道失实的表现及原因。(要求1000字以上)
四、根据下面几段材料写成一篇消息。要求结构完整,体裁格式规范,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标题10分,正文 25分,共35分)
杨志之与泸沽湖土特产门市的店主朱光志蹲在门市边闲聊。天已经黑了,半个月亮仍然照得见天空重叠如山峦的云彩, 月亮的轮廓边还有一圈淡淡彩虹颜色的光环。杨志之:你说5年后四川这边的泸沽湖开发赶得上云南的落水(地名)吗? 朱光志:不可能。人家现在好发达。
杨志之:不一定吧。四川这边有万亩草海的景点,云南那边只能游湖…… 杨志之:四川这边开发以后会不会变得跟落水一样,对游客不热情了? 朱光志:肯定会的。10年前,落水人也像我们一样好客。现在游客来了要划船,他们爱理不理。闲谈了大约半个小时,两人各自走开。朱光志低头回到他的店里。杨志之沿着草海边的路快速向前走,3分钟后就到了一个铁架塑料布的棚子。这条路是杨志之走了10多年的通往“阿夏家”走婚的路。他要到棚子里帮助阿夏卖烧烤。他的阿夏———加初之玛曾经和游客开玩笑说:如果他不帮我卖烧烤,我就不让他走婚。
走婚还要附带帮阿夏卖烧烤,这也许能折射2004年四川泸沽湖边摩梭人生活的新变化。
9月21日,22岁的高若拉玛给凉山州泸沽湖景区管理局负责人打电话,要求在博树村当摩梭文化讲解员。听完高若拉玛自我介绍后,那位负责人当即决定录用。3年前高若拉玛从盐源职业中学毕业后先后到丽江市的酒店当过服务员,在广东东莞市的一家百货商店当过售货员。9月22日,高若拉玛被安排到博树村五支洛自然村一幢小房子里上班,这里距离她的家只有5分钟的步行路程。高若拉玛说:在外面工作 ,觉得人心复杂得很,心累。今年以来家里老是打电话催我回家,说是家里没有人跳舞、划船,在家里一样的可以打工。我对家本来就有一种依赖感,于是我下定决心回家乡工作,白天当讲解员,晚上还可去村集体舞场跳舞为家庭挣得收入。据了解,泸沽湖景区今年招聘的51位讲解员绝大部分都是外地打工回乡的女孩。今年以来,泸沽湖的四川沿岸比过去能见到更多的衣着艳丽民族服饰的摩梭姑娘,当然还有高大健壮的摩梭小伙子。对于游客来说,摩梭姑娘、小伙的第一个鉴赏点是景区收费站,在这里有被称为“七仙女”的七位摩梭姑娘用摩梭语和汉语向游客问好。2004年春节以来,300余名在外地打工的四川摩梭人返回了泸沽湖,吸引他们返乡的是从未有过的家乡旅游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山南村的党支部书记泽西甲泽说:年轻人是喜欢走婚的,自由、轻松。小伙子平时在自己的母亲家劳动,偶尔去阿夏家帮一下忙。脸皮厚的小伙子还可以一天在姑娘家吃上两顿饭———早饭和晚饭。“我以前也是走婚的,后来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不和,于是出来和阿夏建立了新家。现在想来后悔,我和老婆两个人不仅要管理两个小孩的学习生活,还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和劳动。”
在论及云南宁蒗县落水镇泸沽湖旅游开发的繁荣时,四川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村民们总忘不了加上这样一句话:但是他们已经变了,变得冷漠只认钱。和摩梭村民一样,当地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对于湖对岸的这种变化密切关注的同时感到了责任,于是便对文化采取措施保护。草海附近的博树村是规划中的一类保护区,也是2004年新的保护措施的试点村。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摩梭大家庭的分裂和夫妻结婚情况的出现。而分裂的征兆的确曾经产生过。以往四川泸沽湖景区的划船、骑马项目由村民集体进行,收入集体分配,但是划船、骑马的次数是按家庭轮流分配。十四五个人的大家庭一年分配到的划船、骑马的次数和四五人的小家庭分配到的次数一样多。因为这样的分配方式,个别家庭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分成了两个小家庭,同时为获得更多利益而分家的想法也在村民中蔓延。今年3月8日,博树村通过村规民约对划船、骑马的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不再由家庭轮流划船、骑马,而以全村的总人口为统计口径,不分家庭,无论男女老幼,每6个人分为一组,一组一组地轮流安排划船、骑马,同时收入也分到全村每一个人的头上。由于此前村里的篝火晚会是由家庭旅馆组织,不同家庭旅馆的游客互不串门,游客利益受损,因此篝火晚会的经营方式也改为在村集体的舞场举行,村民参与跳舞和分配利益的方式也按照划船、骑马的方式进行。由于利益在全村以最平均的方式进行分配,大家庭不觉得比小家庭吃亏,分家的思潮在全村暂时平息下来。目前博树村的绝大多数村民对这样的旅游利益分配方式感到满意,今年以来全村10081人,人均从旅游项目上获益1100余元。博树村强硬的村规民约是否能确保将来摩梭文化的延续呢?28岁的姑娘阿卡是云南落水镇的一个摩梭人大家庭的当家人,这个13人的大家庭同时也正经营着一个生意红火的家庭旅馆。阿卡对摩梭文化延续的关键是这样认识的:在摩梭家庭里,每个成员挣的钱都要交给当家人,每个成员的支出都由当家人来安排。如果私心进入了摩梭家庭,家庭不团结了,大家都讲个人利益,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摩梭家庭、文化就崩溃了。阿卡强调说:我喜爱我现在的大家庭,我非常不愿意看到这一天。
卓玛(化名)从公共舞场跳完舞回家,在路上就被几个在边上烧烤棚喝酒的男游客叫住了,一看是先前一起跳舞的人。卓玛于是和他们一起喝酒吃东西,忽然有一位男游客借着酒醉把卓玛紧紧抱住,还嚷着“要走婚”,卓玛奋力挣脱后逃走。
游客或者是外来人员的到来给这个原本平静的摩梭村庄带来了无形的压力。有的游客不厌其烦地向摩梭姑娘询问走婚的习俗,甚至不礼貌地提问:你是否有几个爸爸?你是否有很多情人?我和你走婚好吗?有的人对于这种问话有时不予理睬,有时则一味地说是。
草海附近的摩梭人面对的冲击不仅仅来自形形色色的游客,还来自当地为发展旅游业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今年初, 草海边的博树村出台了许多新的村规民约,景区管理局也向村民传达了新制定的景区规划和泸沽湖保护条例。而博树村的村民中读完小学的人数还不到30%,因此,这些条例、规定有的对于他们来说要么是不存在,要么就只是一些理解不清楚的事情。
对摩梭村民来说,外地人介入本地旅游业经营的趋势也造成了竞争的压力。喇明强家2000年就修建了一个旅游接待房, 他的老婆和两个侄女是他家的全部服务人员,每天都忙得手忙脚乱。到今年4月他才把门面租给了两户来自云南大理的商人卖旅游商品。最近他又常不满地说:草海边卖旅游商品的商人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外地人把本地人的钱赚走了。不仅仅是旅游商品,外地人甚至涉足了旅游接待房的生意。由于担心经营上的风险,一家名叫天然居的旅游接待房被当地摩梭人以3.5万元的年租金租给了西昌市的航天旅行社,而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摩梭家庭的成员又重新来为旅行社当服务员打工。
无疑,对于扎根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的摩梭母系大家庭来说,要以一种商业方式包装摩梭文化去赚取好奇游客的钞票,的确艰难。然而,他们必须走出这一步,才能面向未来。
五、根据《耍手段找关系家长“特别关注”》这篇报道,写一篇评论。自拟标题,字数在600字左右。(标题10分,正文25分,共35分)
给学生排座位教师费心劳神
耍手段找关系家长“特别关注”
本报讯近日,鞍山一位教师向记者诉苦,如今当老师最头痛的就是排座位。本来每个学期开学,由于学生的生长发育不同,班主任都要进行一次重新排座,但望子成龙的家长竟认为好座位才能让孩子听好课,调座也就成了提高成绩的“希望工程”。于是,诸如“我与某某领导关系好”“能帮老师办某某事”“请老师吃饭”……都成了调座儿的“手段”。
鞍山许多学校一直延续传统的按大小个儿排座,而按此排座的班主任老师都会被家长的要求搞得焦头烂额。许多家长都学会了以孩子视力不好为由要求调到前排,可如此多的“近视眼”,老师根本无法都照顾到。时间长了,调座的理由也不断更新,一位家长竟抬出孩子“听力不好”的理由。还有一些学校的班级里男生比女生多出十几个,就出现了两个男生同桌的情况。有些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和女生一桌,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自制力差,得往前调让老师管着点儿,与女生一桌才能认真听讲。还有一位家长见孩子没调到前排,就做了一个十几厘米厚的椅垫。
为了集体满足要求,老师们真是绞尽脑汁。某小学采取按个头的大、中、小分成几组,每天每组第一排串到最后一排,后面的依次向前串一座,每星期再左右整组横向调。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坐到教室里各方位的座位。某校初三班分坐成10排,全班同学按前5排、后5排各为一个单位。每星期,每单位的5个横排依次纵向调座。还有一位老师曾想出更绝的招儿:学生每星期依据横排、纵排、对角线依次流动,其复杂、严密程度可谓煞费苦心。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新闻史论试题
新闻史部分(60分)
一、改错题(请在下列句子中错误的地方划横线,并将正确的内容写在横线下面,每小题2分,共8分)
1、1843年1月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一文,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报纸的专文。
2、《澳门新闻纸》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张近代报纸。
3、戈公振的《中国新闻发达史》是我国新闻史研究方面的第一部专著。
4、1940年12月30日,重庆新华广播电台创建,它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进奏院状
2、《?|园文录外编》
3、《新华日报》
4、“国新社”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析国人办报开始的背景。
2、简析启蒙报刊的基本特点。
3、简述1948年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联系实际,有一定深度;每题答案的篇幅在800字左右。第一题10分,第二题15分,共25分)
1、评析《申报》、《新闻报》的“八字方针”与《大公报》的“四不”办报方针的同与异。
2、综观史实,评述中国新闻事业的政治性特征。
新闻理论部分(9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时效性原则
2、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
3、新闻自律
4、新闻传播的权能控制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
2、新闻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3、新闻受众心理的基本特征
4、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三、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新闻传播应该增加信息量,但就某一个具体媒体(报纸、广播、电视)而言,是否信息量越大越好?信息量的大小还应该考虑哪些限制因素?
2、请以“孙志刚事件”为例,分析新闻传播的功能。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新闻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剥笋式结构
2、综合新闻
3、心记
4、版面空间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
2、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异同?
3、数字电视的特点与作业?
三、论述题(20分)
“三贴近”与记者作风。
要求:
1、自拟题目;
2、观点正确;
3、1000字以上
四、写作题(共65分)
下面是某记者的采访笔记,请你根据这位记者笔记的材料,完成两项写作任务:
1、写一则消息。要求:(1)自制标题;(2)正文600字至700字。(本小题35分,其中标题8分,正文27分)。
2、为写成的消息配发一则评论。要求:(1)观点正确;(2)自制标题;(3)正文500字至600字。(本小题30分,其中标题8分,正文22分)
采访笔记(略)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传播理论与方法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传播理论与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与概念(本题共20分)
1、拉斯维尔的5W模式(4分)
2、文化规范论(4分)
3、传播情景与情境意义(6分)
4、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6分)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本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组织传播的功能
2、试述受众选择媒介形式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3、试述批判学派研究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传播学原理,尽可能准确而贴切地解释下列传播现象(本题共25分)
1、2002年英国爆发口蹄疫时,布莱尔首相身穿黄色塑胶防护服视察农场,希望借此表明英国对防止口蹄疫的重视。结果事与愿违,国外人士反而认为英国口蹄疫严重,不敢前去旅游,为此,英国减少了10亿英镑的旅游收入。(5分)
2、某电视台的一个音乐栏目,开办不久就有观众写信提出改进意见。台方认为,这些观众的意见虽然不无道理,却不见得能代表广大观众的要求与愿望,仍然按既定的方针办栏目。一年以后,电视台委托媒介调查公司调查全台各个栏目的收视率,得知该音乐栏目的收视率相当低,电视台下决心进行栏目改版,撤销了该栏目。(10分)
3、凯瑟琳·沙利文是《奥斯汀美国政府家报》的资深记者。在一次没有被报道的火灾和化学毒物泄露事件之后,她报道了奥斯汀市一家半导体芯片制造大厂工人的不安全和健康受到损害的情况。这触怒了当地的商会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席。这位有权势的经纪人向该委员会的常务副主席金泽尔表示了不满。金泽尔正式《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的出版人。又是大奥斯汀商会的主席。迫于压力,沙利文不得不辞职。报社并不公布她的辞职真相,只是提出,“如果她保证不对本报提出批评、起诉,不再将来的新闻报道中使用她在本报工作时收集到的资料,报社将付给她八千美元。”(10分)
四、论述题(本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实际,说明信号与象征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结合网络传播的实际,说明你对信息沟理论的认识。
五、设计题(本题25分)
请就研究假设“人们对某一特定的新零售产品的喜爱度会随着接触产品广告次数的增加而提高”,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传播理论与历史试题
一、名词与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霍夫兰
2、符号
3、易读性测量
4、含义结构论
5、罗杰斯“创新-推广”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克拉珀1960年提出的受众接受信息的选择性理论。
2、谈谈德弗勒模式。
3、简述美国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4、简述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比较传播的线性模式与控式。
2、归纳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各方面因素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四、综合应用题(25分)
用传播研究方法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的变化”,涉设计出研究步骤,并尽可能详细说明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新闻史论试题
新闻史部分(6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报房
2、《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3、时务文体
4、反客里空运动
5、《泰晤士报》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
2、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3、分析《申报》与《大公报》办报宗旨的区别。
4、为什么说邹韬奋是人民的新闻出版事业家?
5、《新莱茵报》为什么要打着“民主派机关报”的旗号?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评述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
2、分析廉价报纸产生的背景。
新闻理论部分(9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受众权益
2、正面宣传为主
3、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4、媒介产业的层次
5、时效性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新闻的“源”和“流”及其划分意义
2、当今中国新闻体制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新闻选择的标准及运用
2、中国新闻自由的基本概念
3、利用网络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传播理论与方法试题
一、名词与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布里德潜网
2、两级传播论
3、个人差异论
4、库尔特·列文
5、把关人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2、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 3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计划十分重要,请简述研究计划书的基本要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分析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与控制实验法之异同。
2、试举近期事例论述不同国度对传播控制的共同之处。
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新闻史论试题
新闻史部分(共4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宋代,“小报”的编印者为了扩大消息来源,雇请了业务与专职的采访人员,称之为()。2、1879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创办附张(),开创我国报纸副刊之先声。
3、1900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是孙中山亲自筹划的,其社长兼总编辑是()。
4、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第一任主编是()。5、1946年2月,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在苏北淮阴成立,这是解放区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校,由()任校长。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梁启超前期与中期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
2、简述启蒙报刊时期陈独秀民主、科学的办报态度及其在当时的意义。
3、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新闻界整风改革的经过。
4、简述“韬奋精神”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做,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能联系实际,并有一定深度,篇幅在1000字左右,15分)
1、评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私营企业性报纸的大发展。
2、试论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报刊政论时代”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我国新闻业的影响。
新闻理论部分(共60分)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新闻价值是由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构成的。
2、所谓媒介产业特性,从宏观角度讲就是媒介经营的();从微观角度讲就是媒介单位的()。
3、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学者是(),而提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这一定义的学者是()。
4、受众权益包括:(1)知的权利,(2)言的权利,(3)批评监督的权利,(4)(),(5)()。
5、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原则包括()和()两项内容。
五、选择题(从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每题2分,共10分;漏选、多选不给分)
1、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
A、事实 B、信息 C、传播
2、新闻记者这一社会角色的定位是()
A、信息的传播者和未人民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B、社会的精神导线和教育这
C、当的宣传工作者
3、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是西方最早的新闻理论。下列学者对这一理论的建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A、约翰·洛克(英国人)、托马斯·杰弗逊(美国人)、韦尔伯·斯拉姆(美国人)
B、约翰·弥尔顿(英国人)、托马斯·杰弗逊(美国人)、约翰·司徒尔德·米尔(英国人)
C、拉斯韦尔(美国人)、韦尔伯·斯拉姆(美国人)、约翰·弥尔顿(英国人)
4、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
A、新闻传播媒介 B、党和政府 C、人民群众
5、广告是新闻产业的()
A、主业 B、主业经济 C、非主业经济
六、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试比较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新闻体制上的主要区别。
2、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3、新闻舆论导向要坚持哪些原则?
4、现代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方面有哪些基本特点?
5、新闻真实性的含义是什么?
七、论述题:请你用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的理论对下述现象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理论联系实际,10分)
2001年7月以来,广西、陕西、上海、江苏等地频频发生重大事故,消息随着报纸、电视、网络迅速传开。特别是广西南丹特大事故,通过新闻记者的努力,被某些人极力掩盖的铁幕才撕开一角,立刻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使对事故的调查处理步入正常轨道。与此同时,对于新闻媒体曝光的利与弊也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事故曝光多,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因而他们往往阻挠对事故现象的采访。
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新闻业务考研试题
第四篇:真题
1、总书记对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和保定学院职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指出青年人应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深入基层为民服务。李克强总理鼓励大学生应树立职业平等观念和扎根基层的观念,在基层不断创新,提升自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当前,许多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虽然知识结构很全面,但DOA基层工作后并不能很快的适应基层的工作方式方法,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快应用到工作中去,有的甚至不能适应乡村生活,出现“水土不服”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克服这种工作和生活上的不适应。
3、如何解决农村出现的“脏乱差”问题
4、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被上楼”谈看法。
5、假设你在城市长大,学习,当上选调生后将你分配到偏远的小镇,你怎么开展工作?
6、蔬菜滞销,作为乡镇干部你怎么办?
1、有人说像绅士,又要像斗士,有人说要有笑脸还要会翻脸,你认为今后工作怎么做?
2、孕妇被撞身亡,网上出现流言误指是某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领导交给你去调查处理,怎么做?
3、社区中的自由市场中的摊贩占道经营,在上下班高峰期造成交通拥堵现象,如果领导要求你去解决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做?
1、群众向你反映情况,可是你根据调查,发现反映的情况不符合实际,你向群众解释以后,还有部分群众不满意,并且出现的情绪波动,你该如何处理。
2、你正在主持一个新闻发布会,对于发布会上的一个数据有记者提出质疑,请问你要怎么办?请模拟一下当时解决问题的情况。
3、假如你是一名基层公务员,领导安排你到一个贫困县去调查一下该县城贫困的原因,但村民认为你在搞形式,走过场,不理解和支持你,你该怎么办?
1、假如你是一名基层公务员,领导安排你到一个贫困县去调查一下该县城贫困的原因,但村民认为你在搞形式,走过场,不理解和支持你,你该怎么办?
2、市委组织召开全市会议,要求各级征服切实做好“富民,壮镇,强县”工作,谈谈你对“富民,壮镇,强县”的理解?
1、有人说“人与人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请结合三支一扶岗位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2、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对与做群众工作很重要,结合三支一扶岗位实际,谈谈你打算怎样深入群众、了解群众?
1、鸡蛋由外打破,看到的是食物,鸡蛋由内打破,看到的是生命。请谈谈你悟出的哲理。
2、假如领导派你和一个有矛盾的同志一起出差,你如何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样的事情你是如何处理的?
3、“作为副职助理,在和主要领导研究问题时,你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提出后却不被采纳,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何处理?”
第五篇:真题
标准表述】
[原因]
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增长,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在我国实行居民阶梯电价乃大势所趋。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统计局公布的当前物价水平处于较低位置,给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改提供了宽松环境。
从环保节能节约资源压力看,能源资源类价改已经非常迫切。从企业经营成本和运转压力看,加快改革,理顺价格,也不能再拖。要以实行阶梯电价为契机,提高全民族的节能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让节约能源资源深入人心,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意义]
阶梯电价改革方案遵循了“多耗能多付费”的定价原则,完全符合国民经济节能减排的调控政策大方向,也是世界公认的合理定价模式。
实施居民阶梯电阶,一方面不会让低收入家庭因为电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准。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阶梯电价实行后,电费支出是保持基本稳定的。由此可见,推出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是在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基础上作出的一项改革举措。
另一方面提高了高收入家庭的电价,让他们承担更高的用电成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收入家庭的无度用电,从而节约能源。从而促进广大居民科学合理用电,并且能够更好地保障公平。
[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全球阶梯电价实施的经验看,特别强调区域差异和削峰填谷两大特征。我国不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即便是同地区的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也很大,因此各地区的基本用电需求量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从公共资源品的定价程序看,除了对定价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外,还必须召开价格听证会,才能够对最终定价方案予以确定,避免行政部门单方面的实际决定权。如何避免过往资源价格调整过程中的“信任危机”,关键就在于切实提高公众对于资源品价格调整的参与度。
总之,只有当公众能够真正参与到电价调整的过程之中,并且能够切身感受到资源品价格调整带来的社会益处,才会由衷地支持价格调整方案,最终让资源品的价格与使用逐渐趋于合理。
[对策措施]
其一,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距,在充分体现节能减排约束的前提下,把阶梯电价确认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
其二,定价模式的确定要公开透明,不仅要公布实施阶梯价格的数量依据,并且需要对实施阶梯电价之后的市场影响进行测算,再经过征求意见、价格听证等程序后,方可最终实施;
其三,对高用电量者征收惩罚性费用后,相关的费用应该部分用于补偿低收入群体的用电需求,从而让电价高低不仅能够调节资源使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谈谈对对阶梯电价的看法?
电力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虽然多年来我国一直重视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由于我国公民存在用电节约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导致目前我国在用电高峰的时候,依然会存在用电紧张的问题。并且,无节制的用电还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实行阶梯电价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实行阶梯电价就是把居民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分档次来确定用电费用。这是采用价格杠杆来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的一种科学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缓解电力资源的浪费现象,提升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还有助于使我国摆脱在用电高峰期不得不“拉杂限电”的窘况。此外,对于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的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性社会也是大有裨益的。
政府在实施阶梯电的过程中需要切实的以“服务便民思想”为指导。确保阶梯电价制定过程的的科学合理性,并通过开展专家调研、座谈会等方式来优化阶梯电价分类标准,确保不会对普通群众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一些困难群众,政府要给与适当的用电补贴,同时,政府还需要确保电价定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并严格的履行用电价格听证程序。从长远来看,政府要不断的完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多发展一些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2、群众对电价收费构成不了解,会咨询相关部门,如果你是该部门工作人员,怎么解决? 阶梯电价对于引导群众合理用电,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大有帮助的。阶梯电价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电费计算方式,采用的是用电分阶段计价。很多群众会对电价的收费产生疑问,作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会耐心的给群众进行解释,避免群众产生误解。
如果群众前来咨询的人数比较少,我会向领导建议,在我们单位成立一个临时窗口,由我具体负责向前来咨询的群众解释国家目前实行的电价收费构成。领导同意后,我会将电价收费标准,制成一个详细的、比较容易被群众理解的价格表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展示。并且根据一个家庭的正常用电量来进行实际的操作,让群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此外,我还会利用这个机会,向群众宣传这项措施的好处。如果前来咨询的群众人数比较多,说明我们的前期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我会向领导汇报这一情况,并向领导建议,组成一个宣传组,到我们辖区内的各生活区进行阶梯电价标准的宣传。并且利用我们的单位网站,将电价收费构成制作成一个详细的表格,说明各个阶段的电价费用,让群众对阶梯电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外,我还会想领导提议,召开一个由专家学者、电力部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讨论会,并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向群众们宣传阶梯电价。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仔细、耐心的习惯,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解决。
2012年11月24日河南公务员面试题(乡镇)
材料是廉政食堂,每天30元标准,接待一律不准外出等等。
1、你对“廉政食堂”有什么看法?
2、某乡镇“廉政食堂”很有特色,领导让你做份材料并做个简报,你怎么做?
3、有的员工表示,食堂伙食差,跟领导的待遇有很大差距,作为食堂的负责人,你怎么办?
4、某县领导团在你乡某村视察工作,工作结束后,村民做好了饭并留客,你怎么办?
下午面试题
材料主题:县政府组织环卫工人放假一天,由政府工作人员上街扫地,并且活动一直到晚上9:00才结束。
1、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2、在人流密集区,环卫工人对群众意见很大,群众对环卫工人意见也很大,如果你是政府工作人员,你怎么办
3、干部扫地这项活动,有人支持统一着装,有人反对,如果你是领导,你怎么统一双方的意见?
4、县领导让干部上街扫地,怎么使这件事情成为常态化的规定、制度,搜集信息、意见,如果你是工作人员,你怎么开展?
3、干部扫地这项活动,有人支持统一着装,有人反对,如果你是领导,你怎么统一双方的意见?
4、县领导让干部上街扫地,怎么使这件事情成为常态化的规定、制度,搜集信息、意见,如果你是工作人员,你怎么开展?
1、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城市的卫生环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城市的名片。环卫工人为了城市的干净整洁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为城市良好形象的树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目前社会上却存在一些歧视环卫工人的现象。县政府组织环卫工人休息一天,由政府的工作人员来上街扫地。不仅体现了政府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和关爱,也有利于向公众宣传“爱护城市、爱护公共卫生、尊重环卫工人”的理念,对整个社会而言,政府的这一举措也能为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然而,另一方面,环卫工人们目前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依靠简单的替他们工作一天就能够解决的。目前环卫工人在工作环境、医疗保障、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政府要想真正的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使环卫工人们能够鼓足干劲儿,尽心尽力的为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需要政府作出更多的努力。首先,政府应对目前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活状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积极的了解他们的困难。
其次,政府应根据环卫工作的工作量来为环卫工人制定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并按照我国政府规定的标准,来解决环卫工人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问题。
此外,针对一些困难的环卫工人,政府还应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给与适当的优惠。并针对外来的环卫工人,政府还应在其子女上学方面,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帮助。
新浪网友2012-11-25 19:20:53 [举报]
2、在人流密集区,环卫工人对群众意见很大,群众对环卫工人意见也很大,如果你是政府工作人员,你怎么办?
在城市人流密集区域,环卫工人与群众彼此之间存在着误解和隔膜。如果不及时的消除,不仅可能为挫伤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也可能会导致市民不爱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对公共卫生的维持和保护,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我会积极的行动起来,消除市民和环卫工人之间的误解。首先,我会通过实地走访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询问一些人流密集的区域的市民与环卫工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并且把这些意见整理出来,查找他们之间产生隔阂的原因。其次,我会针对他们的意见咨询一些管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听听他们的处理意见。
此外,我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缓解他们自己的误会。如请示领导,对环卫工人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在面对市民的不文明行为的时候,可以更加礼貌进行劝阻。并且,我还会组织有关工人人员在一些人流密集区,张贴一些“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成果,爱护城市公共卫生”的标语。同时,我还会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请示领导制作一个以“爱护城市家园,爱护环境卫生”为主题的宣传片或者公益广告,并且在宣传过程中,加入一些环卫工人的工作状况。通过主流的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增进市民对环卫工作的了解,消除市民对环卫工人的误会。
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市民与环卫工人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向着友好、和谐的方向发展。
3、干部扫地这项活动,有人支持统一着装,有人反对,如果你是领导,你怎么统一双方的意见?
作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向长期奋斗在环卫工作一线的工人表示一下关心,为城市的公共卫生尽一份自己力量。不仅可以愉悦自己的身心,还有助于发挥积极的社会示范效应。我认为,无论是否统一着装,相信大家想为城市的文明贡献力量的心情是一样的。作为领导,我会采取以下措施来统一意见。
首先,我会向大家明确此次活动的目标。使大家明白我们此次活动不是作秀,而是需要向环卫工人一样,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出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从而统一大家的思想。
其次,我认为既然是需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那么就有必要穿上环卫工人的服装,这不仅是出于宣传的目的,也是因为环卫工人的服装具有一定的安全警示作用,尤其是在道路交通比较拥挤的地方,穿着环卫工人的服装会更加的醒目,并且在夜间得道路上工作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安全。我会将我的想法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向大家传达,并且倾听大家的意见,耐心的做大家的工作。此外,我会与相关的环卫部门负责人联系,借调一批环卫工人的服装。并且在此次活动后,将这批服装清洗干净后还给环卫部门,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4、县领导让干部上街扫地,怎么使这件事情成为常态化的规定、制度,搜集信息、意见,如果你是工作人员,你怎么开展? 领导干部利用工作之余带头上街扫地,不仅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要求,也能向全社会展示新时期政府公务员工作方式的转变。为了使这项规定不流于形式,真正的成为一种常态,我会积极的开展此次调查工作,来搜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会根据此次活动的要求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在调查方式上,我会根据需要,并结合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查、以及访谈等多种形式。为了确保此次工作顺利开展,我会根据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具体包括问卷制作人员、活动策划人员、活动宣传人员、网络调查人员、走访调查人员和电话咨询人员。分工完毕后,我会对大家进行一个必要的培训,使大家明确此次工作的目的和流程。
在调查期间,我会及时的与各组人员密切联系,让大家深入到单位职工中间、环卫工人中间以及市民中间,倾听大家对政府这一举措的看法和建议,并且让大家做好详细的记录。并通过网络号召大家就此问题广泛的发表看法。
最后,我会将各方的意见进行汇总,并且草拟一份解决方案,呈报给领导审阅。推他
1、某大学教授,院长毕业致辞:“真心希望你们追求时,为达目的,要计手段。屈尊时,要为五斗米折膘,不为五斗米折腰。见义时,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独自往前走。受辱时,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之后去睡觉。”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院长的话对我们做人做事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对这段毕业致辞,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点,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应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正所谓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无论何时,做人都是首位的。困难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克服解决。只有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辛勤的努力换取的成功才是有意义的,而一些旁门左道可能会在短期内帮助你达到目标,但是从长远来看,必将百害而无一利。
第二点,古语有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尤其对于一名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讲,面对着生存和生活的种种压力,要承受的困难相对更多。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坚信曙光就在前方,困难只是暂时的。无论面对怎样的状况,都应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不屈服,宁可折膘而不折腰。
第三点,一名年轻人应有正义感和使命感,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应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帮助他人。近日来一系列诸如小月月事件,老人摔倒无人帮扶等社会现象的报道值得我们反思。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每个人付诸于行动,温暖和爱心犹如涓涓细流汇入江河,只有集广大民众的善心善行于一起,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友爱。每个人都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帮助他人,不以善小而不为。
第四点,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我们都难免会受到些委屈,这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我们应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掌握释放压力的方法。无论受到怎样的委屈或不公正的对待,都不能打消自己工作的积极性,相反应通过更加出色的表现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第五点,通过这段话,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于磨难,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坚信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用实际行动践行温总理对青年人提出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殷切期望。
公务员考试专家提醒:考生应当善于利用面试真题,拿到真题,不要急着先看参考答案和解析,应当先用真题来测试一下自己,按照面试的答题方式和程序进行实战演练,然后对照参考答案和解析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评分和修正,从中积累经验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答题水平。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国考面试,实现自己的公职梦!中国将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这比2008、2009年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25%。受此影响,一些中西部省份的贫困人口总数将比2009年大幅增加,同时贫困发生率也将可能有较大幅度提升。
12月21日召开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指出,受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未来十年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返贫压力仍然较大。
请问你对中国扶贫有何评价?
参考解析:我对中国的扶贫工作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点,近日来政府提高扶贫标准,相应很多已经脱贫的人重新“返贫”,虽然在数字上我国贫困人口数量有所增长,但从根本上讲,这种做法增加了底层民众的福利,改善了低收入群体生活,彰显了国家的责任以及政府扶贫工作的决心和力度,值得民众拍手称好。
第二点,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比过去,政府财政资金相对充足,已经有能力帮助更多的贫困人群保障基本生活。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亿万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因而政府更应搞好扶贫工作,落实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果实。同时我们应看到,我国目前正经历着经济体制调整的阵痛,人于人之间,地区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被逐渐拉大,相应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尖锐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加大扶贫力度,搞好扶贫工作,通过全体民众共享经济发展果实来弥补由于贫富差距增大而造成的社会裂痕。
第三点,虽然我国扶贫工作已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我们仍应看到,面对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众多,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现状,政府的扶贫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单纯的提高扶贫标准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以及资金的投入来支撑。首先,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通过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就业,鼓励低收入群体通过自己的劳动真正脱贫致富,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完善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其最基本生活得到保证,消除民众的不安全感和恐慌感,让大家能够安心生产劳动,避免社会中不稳定因素的滋生。最后,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保障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更多的贫困对象。政府应坚持搞好扶贫工作的决心不动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保障社会和谐良性发展
面试真题:有群众来政府办事,公务员喊他去找领导,谈谈你的看法?你应该怎么做?
出题思路:考查考生处理问题、协调问题的能力。
题目解析:此题分为两问,第一问从公务员的职位特征角度进行阐述;第二问具体说在工作中如何对待群众来访。
参考要点:(第一问)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应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当群众有问题来到政府,我们就应该热情接待,积极解决,题目中这名公务员让群众去找领导的做法,会让群众产生一种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事互相推诿的错误看法,所以,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位公务员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第二问)如果有群众来到政府办事,作为公务员,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热情接待,认真倾听群众来访的目的,有需要的话要做好相应记录。
第二,如果群众来访要解决的问题,属于我们部门管理并且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我就应该尽自己努力,将问题按照相应的规定给予解决;如果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我们部门管理,那么我就应该耐心的向他说明,应该如何办理这样问题,相应的部门联系方式和位置;如果群众反映的问题很没有相关规定和先例,不能立即解决,我会说明情况并承诺解决期限,请他相信我们并耐心等待。事后,向领导汇报情况,听取领导指示。
总之,不管群众要解决的是哪一类问题,我们都要在不越位、不缺位的前提下,将各项工作做到位,真正做到让群众带着问题而来,载着满意而归。
面试真题:征地过程中以租代征,谈看法和措施?
出题思路:考查考生综合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解析:社会热点现象题,这是公务员面试中常见题型。在作答此类题目时,要坚持全面、客观、辩证的原则,不可偏僻,同时,要对社会热点类的问题有一定知识积累。如果考生在考场中,真的遇到不了解的热点问题,可以抓住方向和切入点,从宏观方面进行作答。
参考要点:对题目中“以租代征”这一社会现象,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1)所谓“以租代征”即“以租为名,以征为实”,指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绕过法定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通过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而直接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行为。其实质是规避相关的法律制度,是一种违法的新形式。
2)从表面上看以租代征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政绩、也有利于提高租地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三个有利于”随着城市建设的飞快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一定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赢”。对于企业、农民还是政府而言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它不仅逃避了相应的法定义务,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也埋下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造成了重复建设的不断产生,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3)“以租代征”现象出现的原因,既不是法律不完善,也不是执法不严格。问题出在思想认识上,隐藏在背后的则是利益驱动。所以当下,我们更应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责观、政绩观,使他们真正做到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面试题目:谈谈对政府公信力的看法?你认为怎样才能增强政府公信力?
出题思路:考查考生全面看待问题、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目解析:考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结合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热点问题来进行论述,这个题目表面上是问政府公信力,但本质问题是政府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百姓的幸福感。所以考生应理清思路,从几个大方向着手,有条理阐述。
参考要点:顾名思义,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取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它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是政府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体现,所以,政府的公信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政府责任造就出来的。那么政府要增强公信力,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并具体落实到行动当中,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恪尽职守、有诺必践等优良作风在百姓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2)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履行好各项行政职能。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就要处理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群众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及突出矛盾。
(3)坚持依法行政基础上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严格执法、依法办事是政府造就公信力的大前提,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才能获得百姓的信赖。
最后,相信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阳光型、效能型、服务型、责任型的政府一定能够获得百姓发自内心的肯定和支持
面试题目:一个公务员培训班,有老同志,培训完结后,让你组织一次40人的完全公益性的义卖活动,你怎么组织?
参考解析:这次义卖活动非常有意义,是我们感恩社会,参与慈善的一个途径,我会通过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好本次活动。
首先,在筹备这次义卖活动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统计好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并确定活动举行的时间、地点。2提前向参加义卖活动的40名公务员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把本次活动的主旨和精神传达给所有人。并征求老同志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们提出的建议,不断完善本次活动的方案。3成立本次义卖活动工作小组,确定专人负责提前收取参加义卖的物品,安全保管。4通过媒体向社会宣传本次活动,鼓励大家积极购买,尽自己之力参与慈善。5根据需要提前联系公正人员和媒体记者在活动时负责监督及宣传报道。6提前布置活动现场,在醒目处悬挂标语。
其次,在义卖活动开始后,依次拍卖之前收集的物品,派专人负责登记、收款。注意维持活动现场的秩序,保障义卖能够顺利进行。现场注意调动大家参与义卖的积极性,鼓励群众踊跃购买,为慈善尽一份力。物品拍卖结束后,请公正人员当场进行公正,确保本次活动的公开透明。承诺善款捐出后会第一时间向外界公布。
最后,将所筹集的义卖款项捐赠给当地的红十字会,并向外界公布收据等凭证,对善款的流向做出说明。为本次活动撰写简报,表扬参与活动的40名干部,鼓励更多的人今后参与类似活动。把本次义卖活动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收集归档,同时做好个人总结,为自己以后从事此类活动积累经验。
某学校发生让孩子给父母洗脚的事件,你如何看待的?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这个现象的发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学校让孩子给父母洗脚,是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只有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在以后的成长和生活中达到完善的人格。
(2)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我认为是我们的一部分孩子道德缺失,缺乏感恩意识,有些孩子认为父母为子女所做都是理所当然,却不知有时当父母的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能为自己做点什么,哪怕是一丁点小事,就足以蔚籍那颗操劳的心。当然并不是父母对子女的付出都要求有回报。学校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将其与教育孩子联系到一起,让孩子为父母洗脚。
(3)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感恩的心意的体现,并不仅仅是在于是否给父母洗过脚,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忙做家务,或是倒一杯水。
(4)总之,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很重要,懂得感恩更重要。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但希望这种教育不要“刻板”,更不必要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洗脚”形式上。而是要通过此类事件让学生真正懂得应该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道理。
试题再现】某公路局招人,优先照顾子弟,预留萝卜职位,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参考答案】“萝卜岗位”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内部交易,是对其他应聘人员不公平的体现,是一种裙带关系的不正之风。
“萝卜岗位”百害而无一利,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那些真正有能力胜任公务员职位的有志青年无法施展才华,极易产生“权力至上”的不健康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不利于国家阳光型政府的建设,违背了选拔公务员的基本原则。
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消除“萝卜岗位”,确保选拔用人机制的公平、公开。第一,严肃选拔人才的标准,切实杜绝选拔过程中的腐败现象,选取那些真正心系百姓的人,做到秉公用权,秉公招聘。第二,严格监督,加强监管,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行政透明度,每个流程都严格把关,特别是公示环节,一定要请人民群众自发地加入到监督的工作当中来。一旦发现问题严惩不贷。第三,政府人员也应加强自律,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思想深处杜绝“萝卜岗位”,绝不因公徇私。
温总理曾经说过,公平正义比阳光还要灿烂。让选拔人才在阳光下进行,是我们构建阳光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推进器,希望这种公平能蔓延至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中公专家点睛】本题通过对“萝卜岗位”的看法来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作答此题,考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挖出其实质“公平”,在此基础上与我国构建阳光型政府的国情相结合作答,方能得到高分。
1、某乡镇企业为农村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最近效益不好,需要加班加点工作,其发出噪声使得孩子睡不好觉,大人工作受到影响,一些乡亲去政府面前抗议,你作为乡镇公务员,发表三分钟讲话。
【参考答案】
亲爱的乡亲们,大家好,我是咱们乡的工作人员小刘:
针对大家现在所反映的该乡镇企业加班加点工作,影响到了大家的生活,现在你们的激动心情我很理解,在此我代表该企业向大家道歉,希望大家能够平静一下情绪,一起把这件事情解决。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企业对于我们村的帮助很大,它为大部分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我们很多村民都是在这个企业上班的,它让我们不用远离家乡就可以赚钱养家,但是最近由于企业效益不好,需要加班加点的完成工作,企业负责人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转变企业的现状,只是没有考虑到这样做对于大家的生活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会马上派工作人员与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尽量让企业在不影响大家生活的情况下加班,尽快转变现在效益不好的局面,那么后面就不需要再加班加点了,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们的工作,当我们与企业沟通之后也会第一时间将沟通的结果反馈给大家。最后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监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有问题可以及时的向我们反映,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帮助大家解决。谢谢大家。
2、领导交代你工作任务,步骤都给你规定好,但是你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很累赘重复,有更好的办法,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对于领导交给我的工作任务,我一定要积极完成工作任务,按照要求一步一步的去做,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我发现领导规定的工作步骤累赘重复,我会这样去做:
首先,认真反思自己发现的问题是否存在,重新审查自己执行任务的每一个步骤,领导规定好工作步骤是为了让我更好的完成工作,领导考虑问题是站在更加全面角度。其次,经过反思后,若是执行过程中步骤的重复是工作的需要,那么我会继续按照领导规定的工作步骤认真完成接下来的工作;若是我考虑问题不是很全面,自己所想的方法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不强,那么我会积极改正自己的想法,并在执行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更好的完成工作;若经过考虑后发现在执行过程中这种重复会降低工作效率,那么我会主动找到领导,向领导汇报我的想法并认真听取领导的指示,根据领导的指示继续高效率的完成后续的工作。
最后,在此项任务完成后向领导汇报执行此项任务的过程与结果,并总结在完成这项任务过程中自己所得到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工作任务
3、一些农村父母外去打工,留在家里的孩子有的不上学,有的上网,有的贪玩在水里溺死,如果你是一名公务员,怎么看?
【参考答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中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到城市去工作,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随之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第一,很多留守儿童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孩子缺少家庭对功课的辅导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没有家人督促其学习,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却不能及时解决,同时他们普遍年龄较小没有学习自控能力,在放学之后若没有家人监督就会选择玩耍而不完成作业。
第二,监护人和代监护人的自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大多的留守儿童是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及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属一起生活,他们一般文化层次不高,有很大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有时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中会存在溺爱的情况,使得现在孩子的生活习惯较差,缺少约束力,促使很多悲剧的发生。
为了更好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留守儿童的家长要转变自己的发展观念,认识到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孩子的性格和习惯都是在小时候形成的,所以一定要从小关心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其次,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于留守儿童的关心,尤其是学校的老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要积极与孩子的家长沟通,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最后,当地政府可以建立分区负责制度,让政府的工作人员每个人负责几个村,随时走访村里的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以及生活情况,同时要鼓励家长选择回家乡工作或者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真正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