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11刘士合同志在莱芜市莱钢集团企地共建协同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4.11刘士合同志在莱芜市莱钢集团企地共建协同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4月11日 根据录音整理)
市委、市政府与莱钢集团召开这次企地共建协同发展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莱芜市与莱钢集团的战略合作,动员全市上下、企地双方迅速行动起来,加快推动企地共建、协同发展,共同开创企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深入推进莱钢集团与莱芜市“企地共建、协同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提升境界、强化共识,充分认识“企地共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科学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发展的形势严峻复杂,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莱芜和莱钢的发展都处在赶超跨越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坚定不移地深化“企地共建、协同发展”,不仅是牵动全局的重大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决定企地双方前途和命运的战略抉择。对此,全市上下、企地双方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凝聚共识,共谋跨越。
第一,“莱钢兴则莱芜兴,莱钢强则莱芜强,莱钢快则莱芜快,莱钢好则莱芜好”,莱芜与莱钢企地共建、携手并进、共生共荣、共生共强、协同发展,这是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的最朴素、最基本、最深刻、最管用的道理,是当前和今后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指导思想。莱钢对莱芜发展的贡献特别巨大。莱钢1970年建厂,扎根莱芜大地,经过40多年的激情创业,成长为拥有1500万吨产能、700亿元销售收入的国内一流钢铁强企,累计上缴税金230亿元,(下转A3版)
(上接A1版)并带动发展起我市上百家地方配套企业。“十一五”期间,莱钢集团本部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78.5亿元,实现利税152.8亿元,实现税收收入126.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3.8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4.8%、32.6%、39%、30.5%。即使是钢铁市场面临历史上最严重困难的2011年,莱钢集团仍然为全市贡献了34.9%的工业增加值、32.8%的工业利税、21.7%的税收和22%的地方财政收入。同时,莱钢在莱芜市城市发展、群众就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莱钢在莱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特别重要。莱钢是莱芜最大的企业,是莱芜最大的客商,是莱芜最大的优势和品牌,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引领作用。莱钢是一个现代化的一流企业,是省属特大型企业,有近4万职工,有14家子公司和11家改制公司,莱钢掌控资源、组织资源、聚集资源的能力、水平和平台,都是莱芜发展极为重要的优势和支撑。比如资金方面,去年全市贷款总余额是531.6亿元,而莱钢一家企业就达到121.88亿元,占全市的22.9%;人才方面,莱钢一家企业就拥有全市60%以上的产业人才,全市有27名首席技师,有18名都来自莱钢。同时,莱钢的装备、产品、技术、品牌、管理等,对于支撑和引领莱芜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莱钢对莱芜的感情特别深厚。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一批莱钢人在莱芜创业开始,广大莱钢职工以莱芜为家,以莱芜为荣,以发展莱钢、支持莱芜为己任。特别是“十五”期间,莱钢集团在面对产业转移重大抉择的时候,坚定不移地选择扎根莱芜做大做强,先后上了大H型钢、宽带钢、电炉钢等一批重大项目,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产能由200万吨向1000万吨的历史性跨越,“十五”时期也是莱钢发展最快的时期。面对山钢集团整合重组的新形势,莱钢集团坚决提出“生产运营的主体责任不变、利润中心的主体不变、利益主体不变、纳税受益主体不变”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对莱芜人民的深情厚谊,非常令人感动。莱钢集团无论是集团领导,还是中层干部,还是一线职工,都充满了深厚真挚的莱芜情结。同时,莱芜历届党委、政府都始终把莱钢当成自己的企业,在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莱芜市在自身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政策等资源要素,对莱钢集团的财政支持达到20多亿元。莱芜人民也都是发自内心地对莱钢真情真心真爱,以支持莱钢为荣,为莱钢的发展而自豪。莱芜与莱钢这种情同兄弟、亲如一家的深厚感情,这种患难与共、命运相连、共克时艰、同创辉煌的可贵精神,是推动企地双方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宝贵财富和不竭动力。
第二,深化“企地共建、协同发展”,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举措。莱芜因钢设市、因钢兴市。钢铁是莱芜最大的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最大的文章。而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钢铁做优做强,最大的龙头是莱钢、最大的优势是莱钢、最大的引擎是莱钢。莱钢是莱芜最大的幸运,是莱芜人最大的福气,是莱芜赶超跨越最大的支撑和希望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服务和支持莱钢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做优做强钢铁,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同时,把钢铁产业链条拉长,把钢铁精深加工的文章做足做深、做优做强。从产品提升上看,同样是钢铁产品,普通的型钢、螺纹钢、板带材每吨价格在4500元左右,冷镦钢、弹簧钢等普通优特钢产品每吨价格则达到7000元左右,高端的高工钢、硅钢片等优特钢产品每吨价格高达20000元以上,有的甚至每吨价格高达十几万元,产品结构调整的空间很大。莱钢的钢产量占到全市的2/3,莱钢的产品向“高质高端高效”方向提升,大力发展“新、优、特”产品,对于全市调优调强钢铁产品结构,具有决定性意义。从链条延伸上看,钢铁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非常巨大。像莱钢生产的优特钢,价格大约在每吨6000元左右;如果加工成锻件,每吨价格可提高到8000元左右;如果加工成汽车零部件,每吨价格可达到15000元左右;如果将汽车零部件组装成齿轮箱等产品,每吨价格可达到30000元以上,价值将实现成倍的增长。莱钢拥有几百万吨钢铁精深加工原料,掌握着大量的下游加工制造客户资源,而且品牌、人才、技术等优势非常突出,发挥这些优势,大力引进钢铁精深加工企业,对于拓展钢铁发展空间、提升增值水平、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第三,深化“企地共建、协同发展”,是实现今后五年科学跨越目标的根本支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全市GDP确保实现120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确保3500亿元、力争达到4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实现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关键在工业,工业的4000亿目标实现了,GDP、地方财政收入目标也就实现了。莱钢“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的奋斗目标。近年来,莱钢集团致力于实施强企战略,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做优做强,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莱钢集团新班子到位后,发展思路非常清晰,目标非常明确,信心非常坚定,工作非常务实,管理非常严谨,成效非常明显。通过实施降本增效,莱钢4月份有望率先实现扭亏增盈,全年可增加利润30亿元。“十二五”期间,莱钢集团有望提前和超额完成1000亿目标。这意味着在实现全市工业4000亿的目标中,莱钢的支撑和贡献至少要超过四分之一,如果加上莱钢带动的相关加工配套产业,对全市今后发展的贡献将更大、地位将更加突出、支撑带动能力将更强。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奋起赶超、科学跨越,加快建设“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支持好莱钢的发展,坚定不移地深化企地合作共建,企地双方赶超跨越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一个区域的发展,第一位的发展要素就是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企业要实现一流的发展,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一流的发展环境。各级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企地共建、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牢固树立“服务莱钢就是服务莱芜发展、服务莱钢就是服务莱芜父老乡亲、服务莱钢就是服务我们自己”的理念,从市几大班子做起,从区、镇党政负责人做起,包括全市130万人民,都要一心一意为莱钢服务,真心诚意地与莱钢携手共建,努力在深化企地共合作、促进更好更快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提速增效,切实提高“企地共建、协同发展”水平
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企地共建、携手并进、共生共荣、协同发展”的指导原则,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工作总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做到“境界要高、措施要硬、工作要实、力度要大、效率要快、效果要好”,确保各项工作快推进、快落实、快见效。
一是合力推进莱钢的项目建设,全力以赴促进莱钢做优做强。莱钢的项目就是莱芜的项目,为莱钢创造优良发展环境是莱芜各级各部门的首要责任和工作重点。莱钢集团“十二五”期间将新上总投资160亿元的大项目,气魄很大、决心很大、力度很大。各级要把服务支持莱钢项目建设作为重大任务,千方百计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质的服务。对莱钢集团新上和续建重大项目,要优先满足用地指标,最大程度减少审批环节、压减审批时限、减免各种费用、提供一流服务,打造最优良的发展环境。当前,要着力解决好莱钢项目建设推进中遇到的村庄搬迁等突出问题,确保项目及时落地、按时竣工投产。昨天下午,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莱钢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环境整治工作组,由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光华同志担任组长,市公安、法院等部门和钢城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对影响莱钢项目建设推进的村庄搬迁等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尽快推进、尽快投产、尽快达效。市工作组进驻以后,以钢城区为主开展工作,有关镇(街道)和村都要靠上做工作。市、区、镇、村各级干部都要坚定自觉地维护好市委、市政府决策,对莱钢项目拆迁涉及到自己亲戚朋友的,要主动做好工作,把规定讲清楚、把政策讲明白、把工作做到位。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对故意刁难、阻挠施工、无理取闹的单位和个人,要绝不手软,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惩办。这里强调一点,今后凡是全市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决不允许各级干部从中干预和阻挠,更不允许在背后出主意、甚至别有用心地策划不利于大项目建设推进的事情。对各级干部服务大局、服务项目情况,市纪委要结合开展“转提优保促”活动,加大督查力度。
二是发挥企地双方优势,加快推进“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为加快推进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钢城开发区加挂“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开发区接受市委、市政府和钢城区委、区政府双重领导、以区为主,并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独立运作、封闭管理、单独考核。在企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用5年的时间,园区销售收入确保达到500亿元、力争达到800亿元。各级要把加快推进“莱钢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政策向园区倾斜、力量向园区加强、投入向园区集中,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不讲理由,全力以赴加快园区建设发展。一要在园区建设上快推进、快见效。要高起点制定好、完善好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功能配套、生活居住等专项规划,努力打造一流的特色钢铁精深加工园区。要着眼长远发展,大力提升园区功能配套,高标准推进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市直有关部门、钢城区要与莱钢集团一道,加大对园区道路、水利、燃气、绿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逐项列出任务单子,落实责任单位,倒排工期抓好建设推进。二要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快推进、快见效。对园区已开工的克虏度耐磨材料、汽车配件、压力容器、环保设备、机械制造、清洁能源等项目,要强化措施、抢抓工期、争分夺秒、昼夜施工,千方百计快建设、快投产;对已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项目,要抓紧办理项目立项、土地、环评、能评、安评等手续,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开工。按照战略合作协议要求,莱钢集团以及下属公司、改制公司,也要在项目建设上加大对园区的支持力度,新上项目最大限度地向园区集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同时,要发挥好莱钢集团的技术、人才、市场、品牌等优势,加大企地联合招商力度,加快引进一批莱钢上下游客户入驻园区发展。三要在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上快推进、快见效。对入园企业和项目,要按照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给予各项优惠扶持;对特别重大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大优惠。莱钢集团也将在原材料、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给予入园企业优惠扶持,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同时,要始终坚持“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把园区建设与改善民生、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提高园区发展水平。
三是共同打造美好家园,为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优良条件。“同住一个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是企地双方共同的责任,更是广大职工和群众最大的期待。要以莱芜市城乡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强钢城区与莱钢集团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配套功能,强化城市执法管理,努力把钢城区打造成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打造成莱钢职工和钢城居民舒适宜居的家园。同时,继续深化人才、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全方位提高共建水平。当前,要着重解决好与莱钢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城市管理等重点问题。会后,请分管同志带领有关部门深入到钢城区、深入到莱钢、深入到项目,认真研究,做好规划,狠抓落实,确保政策研究到位、措施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力推进
一要强化领导抓推进。莱芜市和莱钢集团成立“企地共建、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由陈总、田书记、杨市长和我任组长,市有关部门、莱钢集团有关部门和钢城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共同研究决定深化企地合作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人大副主任刘曙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同时,健全完善企地联席会议、高层沟通交流、现场办公会等制度,加强企地之间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沟通对接,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要强化责任抓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把服务莱钢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凡是涉及莱钢的工作,都要实行亲自抓、重点抓、负总责;凡是莱钢提出的问题,都要认真研究,第一时间提上议事日程。要把推动“企地共建、协同发展”的任务层层分解到部门、到区、到镇、到村、到人头,明确标准、明确时限,分兵把关抓好推进落实。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服务莱钢重点工作,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一次调度督查,对工作不力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要转变作风抓推进。要把深入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入推进“企地共建、协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和支持莱钢发展、深化企地合作上见成效。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成效倒逼工作法”,大力发扬“5+2”、“白+黑”、“晴+雨”精神,为莱钢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市纪委要把各级服务和支持莱钢情况纳入活动督查的重要内容,对出现“中梗阻”、推诿扯皮、工作不力、影响发展环境的,进行查处和曝光。
四要真奖真惩抓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支持服务莱钢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实绩考核。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工负责人、钢城区几大班子成员及其下属各镇(街道)党政负责人的年度考核和选拔重用,都要征求和听取莱钢意见。对服务支持莱钢工作不得力、不到位的干部,莱钢集团党委可直接向市委提出调整建议。
总之,推进“企地共建、协同发展”,极为重要,十分紧迫,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我们企地双方以这次动员会为新的起点,更加紧密地携手同心,更加坚定地并肩奋进,共同干出一番大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为4万莱钢职工和130万莱芜人民谋福祉。开启企地共建 共谱辉煌新篇
11日,市委、市政府与莱钢集团召开企地共建协同发展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企地双方迅速行动起来,加快推动企地共建、协同发展,共同开创企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有关单位都要立即行动,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进一步完善深化与莱钢集团的战略合作,按照新的要求,以实际行动将企地双方共建、共兴、共赢工作推向新的层次。
要深化企地共建,实现共兴共赢,就得充分认识“企地共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莱芜因钢设市、因钢兴市,可以说,莱钢兴则莱芜兴,莱钢强则莱芜强,莱钢快则莱芜快,莱钢好则莱芜好。当前,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形势的严峻复杂,使莱芜和莱钢的发展都处在结构调整、赶超跨越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所以,坚定不移地深化“企地共建、协同发展”不仅是牵动全局的重大决策,也是决定企地双方前途和命运的战略抉择。同时,莱钢从建厂到壮大,对莱芜的发展贡献特别巨大、在莱芜经济中的地位特别重要,特别是40多年来的携手并进、共生共荣,也反复证明了企地双方情同兄弟、亲如一家的深厚感情。而从当前形势看,莱钢的兴旺繁荣对实现我市今后五年科学跨越的目标举足轻重。所以,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企地共建、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牢固树立服务莱钢就是服务莱芜发展、就是服务我们自己的理念,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主动的作为,开创企地合作新的局面。
要深化企地共建,实现共兴共赢,就得出思路、定措施,以实际行动搞好“企地共建、协同发展”。企业与地方是一个共生共荣的统一体,要想办法、定路子,加强合作,共兴共赢,创造一个“让地方因企业锦上添花,企业在地方如鱼得水”的和谐局面。所以,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企地共建、携手并进、共生共荣、协同发展”的指导原则,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工作措施,高境界、高标准、高要求地快速推进企地共建工作。要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全力以赴促进莱钢做优做强。要树立莱钢的项目就是莱芜的项目的观点,对莱钢集团新上和续建重大项目优先满足用地指标、减少审批环节、压减审批时限、减免各种费用,打造最优良发展环境。要发挥企地双方优势,加快推进“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下转A2版)
(上接A1版)做到政策向园区倾斜、力量向园区加强、投入向园区集中,努力打造档次最高、环境最好、管理最优的特色钢铁精深加工园区。莱钢集团以及下属公司、改制公司,也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把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同时,要发挥好莱钢集团的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加大企地联合招商力度,加快引进一批莱钢上下游客户入驻园区发展。
要深化企地共建,实现共兴共赢,就得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脚踏实地抓推进。本次会议签订了《莱芜市人民政府、莱钢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企地共建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双方共同成立了“企地共建、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这为深化战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各级各有关部门来说,单位主要负责人就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重点抓,强化责任、转变作风。要把支持服务莱钢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实绩考核,坚决杜绝“中梗阻”、推诿扯皮等现象,让企地双方携手同心,并肩奋进,共同干出一番大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开启企地共建、共谱辉煌新篇。打造最优良的治安环境
市公安局局长 王茂祯
全市公安机关一定按照会议部署,坚持同心同向、主动对接、强化措施、积极作为,全力服务保障“企地共建、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一,提升境界、凝心聚力,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市公安机关一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提升境界,把服务保障“企地共建、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作为优先研究、优先展开、优先落实的重大任务,不讲条件、不讲理由、不计代价,始终保持最鲜明的态度,采取最过硬的措施,拿出最精干的力量,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坚决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
第二,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努力打造最优良的治安环境。我们决心加强与银山公安局、厂企综治保卫组织的沟通协调,强化与法院、国土、城管等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全力优化莱钢周边及产业园的治安环境。毫不放松地抓好严打整治“百日攻坚”集中行动,严厉打击影响项目建设、危害企业发展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强揽工程等霸痞流氓行为和黑恶势力犯罪,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伙、端掉一伙,对故意刁难、阻挠施工、无理取闹的单位和个人,绝不手软。突出抓好重点整治,坚持哪里治安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哪里,及时消除影响企业建设与发展的不安定因素。最大限度地屯警街面,落实防范责任,实行企地联防联治联守,构筑企业安全发展屏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对因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及时报告党委政府、通报有关企业,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积极创新治安管理服务,围绕企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在户政、交通、消防、出入境等方面实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主动服务,为投资兴业者和企业实现无缝隙、无障碍的全程优质服务。
第三,严格管理、规范执法,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深化“转提优保促”活动,坚持以“一企一员、一村一警、一人一策、一户一档”活动为平台,领导带头,全警参与,落实“一线工作法”,做到思路在一线完善,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成果在一线体现。教育广大民警像当年老区人民参战莱芜战役那样,攻艰克难,顽强拼搏,一鼓作气,永不懈怠,为“企地共建、协同发展”再作贡献、再立新功。(本报记者 柳尧杰 整理)在推动企地合作共赢中发挥好排头兵作用
钢城区委书记 胡文朴
“企地共建、协同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和莱钢集团公司着眼全市发展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在推动企地合作共赢中发挥好排头兵作用。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三点:
一、强化教育引导,营造服务支持莱钢发展的浓厚氛围。坚定不移地把莱钢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把服务支持莱钢作为全区的头等大事,围绕“企地共建、协同发展”这一主题,通过召开会议、举办活动等各种形式,加强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掀起服务支持莱钢发展的新热潮。
二、强化服务协调,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支持莱钢做大做优做强。一是快节奏、高效率做好莱钢重点工程的服务协调工作。对莱钢新上重点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驻工地,进现场,做到莱钢的项目建设到哪里服务协调就延伸到哪里。设立服务支持莱钢贡献奖,对实绩突出的服务协调组、镇(街道)、村(居)和个人进行重奖。二是举全区之力加快钢城经济开发区建设。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一流钢铁精深加工园区为目标,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大项目、大招商,力争开发区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区、全市最好水平,每年在全省同级开发区中的排名不断提升。三是努力打造莱钢放心发展、舒心经营的良好环境。按照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城的目标,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企地联手实施府前大街改造、南湖公园改扩建等一批城建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加快推进汶源康居等安居工程,不断改善莱钢职工住房条件。加强平安钢城建设,积极开展莱钢重点项目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强揽工程、阻挠施工、强买强卖、偷盗物资等不法行为,保障莱钢重点工程顺利建设。
三、强化合作共建,开创企地共建共享的新局面。一是加强企地产业合作。深入分析莱钢产品优势,细化钢铁产业节点,促进钢铁产业链条延伸,提升钢铁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加强企地招商合作。坚持把莱钢作为最大的投资主体和招商载体,依托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和莱钢营销网络,深入挖掘莱钢的优质客户资源。加大企地联合招商力度,近期与莱钢集团公司赴上海市闸北区举行专题招商推介会。同时,利用莱钢产品订货会、战略伙伴恳谈会等时机,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三是加强企地资源合作。积极探索城市共建、文明共兴、平安共创、文化共享等方面的新举措,深入推进双方在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最大程度地整合企地资源,推动企地双方共兴共荣。(本报记者 柳尧杰 整理)支持莱钢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赵山臣
莱钢是我市的支柱企业,支持莱钢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土部门将立足本职,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力搞好莱钢用地保障工作。
一、突破规划计划制约,保障用地需求
土地供应能否跟上,关系到莱钢的建设,关系到全市的发展。我们将努力破解土地规划、计划制约,全力保障莱钢用地需求。一是合理调整规划。我们将根据莱钢发展需求情况,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适当调整土地规划,为莱钢规划预留3-5年的用地空间,特别是尽快解决今明两年急需占用土地的规划调整,因地制宜,统筹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并引导莱钢优先选择符合规划的区域进行建设。二是积极筹措指标。我们将多渠道为莱钢筹措用地指标。一方面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优先保障莱钢建设。同时,积极引导、配合莱钢做好重点项目的策划、包装、申报工作,储备一批拿得出手、够分量的大项目、好项目直接到国家、省立项,努力争取挤进国家、省发展计划盘子,为争取国家、省用地指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内涵挖潜,特别是抓好增减挂钩工作,引导莱钢与区镇合作开展旧村改造,政府立项,莱钢出资,镇村推进,腾出的用地指标由莱钢使用。同时,尽量使用未利用地,缓解指标压力。
二、加快土地报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提高内部运转速度。积极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及时跟进,做到既好又快,保障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莱钢用地审批材料全部附具“绿色通行证”,高效率、快节奏、高质量服务,特殊情况现场办公,就地解决,确保在最短的时限内完成。二是搞好外部衔接协调。与莱钢、钢城区政府联合成立专门工作组,抽调精干力量靠上集中办公,妥善解决征地、批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区两级土地审批联席会议制度,与相关部门加强用地相关材料办理的沟通衔接,并联审批,保障项目尽快落地。
三、依法高效集约用地,维护发展大局
依法高效用地是保障发展用地的根本途径。一是节约集约用地。引导莱钢发扬劈山建厂的节约用地传统,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地资源,鼓励新上项目上岭,并提高用地投资强度,实现土地使用效益最大化。二是维护农民权益。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就高就快足额补偿,维护农民权益,减少涉地信访,维护好稳定发展大局。三是依法规范用地。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规范运作,防止因违法用地引发问题、影响发展。(本报记者 李伟 整理)创造最和谐的发展秩序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田敬德
市城管执法局作为维护城市建设发展环境的职能部门,将以最优质的服务和最积极的作为,为全市发展、为企地共建创造最优良的环境、最和谐的秩序。
一、坚决把服务莱钢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为莱钢项目建设提供强力保障
围绕推进莱钢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以拆除违法建设和各类乱搭乱建为突破口,坚持拆违在先,采取自拆、助拆、强拆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拆除违法建筑,项目建设到哪里,拆违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针对涉及村庄搬迁中的违法建筑,重拳出击,重点突破,坚决拆除,扫清障碍,确保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投产。
二、把服务“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作为第一责任,努力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围绕推进“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努力为园区建设提供一流服务、打造一流环境。一是强化执法检查,当好企业的“卫士”。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服务”的理念,对各类涉企的违法违章案件要加大执法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财产损失。同时,严格规范涉企检查,实行涉企检查审批制度,禁止乱检查、乱罚款,有效避免因执法管理对企业建设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强化超前防范,当好企业的“助理”。积极推行“城管执法便民服务卡”、“城管执法工作回馈单”和“温馨告知书”制度,一次性告知项目建设所需办理的各项规划建设手续,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三是强化跟踪服务,当好企业的“保姆”。实行定点联系制度,对每个项目都明确专人负责,开展“零距离”、跟进式服务,做到企业有所呼、我即有所应,企业有所求、我即有所为。
三、把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城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不断提升精品城市建设水平
把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园区大发展、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营造整洁有序的园区环境和城市环境。一是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容貌秩序管理水平。二是按照“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缝隙、保洁全天候”的要求,提升保洁标准,落实保洁措施,全面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市政设施巡查管护运行机制,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全面提升市政设施管护水平。(本报记者 李伟 整理)调高境界 加大措施全力支持莱钢发展
市环保局局长 毕占明
市、区环保部门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按照“三高一大”的要求,调高境界,加大措施,全力支持莱钢发展,全力服务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
解决突出问题,全力破解莱钢发展难题。落实专门人员,成立专门班子,限期解决制约莱钢项目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莱钢争取治污资金,筛选最佳治污技术,不断提高治污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莱钢减排腾出的排污总量指标,优先支持莱钢自身的发展,为莱钢的大发展拓展空间。
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服务园区项目建设。一是落实“超前”服务,强化项目指导。围绕服务园区及莱钢发展,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超前介入项目建设,积极为建设项目单位提供环保政策咨询服务,协助项目改进建设工艺、优化治污措施,科学规避各类政策限制,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二是落实“三零”(零距离、零间隙、零收费)服务,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项目承诺审批时间分别由法定的60个、20个、1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3个和1个工作日。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特殊重大项目实行现场办公,零距离服务;对急办的项目,实行全天候零间隙服务;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窗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标准化管理,对项目审批、监测等事项一律免费,实行零收费服务。三是落实“跟踪”服务,对园区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式服务,积极参与项目引进、审批、建设、生产的各个环节,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协调处理好项目建设推进中的环保问题。对莱钢“十二五”期间需国家、省里审批的项目,安排专人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办得成、办得快。
加强环保业务指导,全力提升园区层次和水平。我们将立足工作实际,加强对园区建设环境规划的指导,对园区的功能区划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指导园区抓好污水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把园区建设成为“清洁园区、绿色园区、转方式调结构的示范园区”,提高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借助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这个平台,发挥莱钢的钢铁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环保设备制造项目落户园区,助推园区项目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柳尧杰 整理)
第二篇:陈启祥同志在莱芜市莱钢集团企地共建协同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陈启祥同志在莱芜市莱钢集团企地共建协同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企地共建协同发展动员大会,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对莱芜市和莱钢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发展、实现共赢,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乘本次会议的东风,做好莱钢各方面的工作,努力开创企地共建、协同发展的新局面。莱钢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已成为年产15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总资产810亿元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钢铁主业形成了型钢、板带、优特钢、棒材四大系列产品,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齐全的H型钢生产基地,全国产销量最大的齿轮钢生产基地;非钢方面形成了铁矿石采选、工程设计与项目总承包、金融证券、机械制造、钢结构加工、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粉末冶金及制品、水泥及微粉熟料、冶金辅料、运输物流、化工产品等十几个产业。2011年,集团生产钢1420万吨、生铁1440万吨、钢材14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6亿元,利税总额51.8亿元,其中利润25.3亿元。“十五”以来,莱钢把握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迅速做大钢铁主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达到千万吨钢规模。进入“十一五”,适应钢铁行业发展转型的新形势,适时提出了由规模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的阶段性战略转移,制定实施了以“突出结构调整,着力自主创新,打造钢铁精品,做出莱钢特色,建设一流强企”为核心内容的新的发展战略,把工作重点放到做强上。通过加快技术进步,推进结构调整,强化企业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重要举措,提升了企业发展质量,(下转A3版)(上接A1版)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大力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对非钢产业从产权结构上进行了根本性调整,先后对11个子公司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逐步形成了“一业为主,相关多元”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多年来,莱钢的发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尤其得到了莱芜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建厂之初,莱芜人民像支援莱芜战役那样支援莱钢建设,特别是莱芜地级市和钢城区成立以来,历届领导班子服务莱钢、支持莱钢的意识都很强,在税收政策、土地征用、居民搬迁、企地协调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莱钢的发展,识大体、顾大局,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做出了很大奉献,为了项目建设,许多群众搬迁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说,没有莱芜人民的大力支持,就不会有莱钢今天的辉煌。对此,莱钢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牢记在心、铭记不忘。
莱钢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莱钢历届领导班子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尽力将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仅“十五”以来,累计完成投资365亿元,向莱芜市上缴税金196亿元;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投资47亿元;绿化及道路建设投资7.5亿元。先后建成了500万吨钢和200万吨钢以上规模的银山型钢新区及银前新区。建成了1880m 3高炉、3200m 3高炉、120t转炉、大型H型钢、1500mm热轧带钢、4300mm宽厚板、冷轧薄板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工艺装备实现了大型化、现代化。40多年来,莱钢累计实现利税总额430亿元,上缴税金230亿元,带动了上百家地方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加工制造、钢材贸易、冶金辅料、建筑安装、运输物流、物资供应等若干个产业群,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如粉末冶金公司,已具备了年产7.5万吨钢铁粉末生产能力,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品种齐全,同时拥有还原制粉、雾化制粉两条生产线的钢铁粉末生产企业;汽运公司鲁中钢铁物流园,是2008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物流项目和莱芜市重点建设项目,该物流园依托莱钢品牌优势和销售优势,围绕服务主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已初具规模。莱钢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先后安置周边群众4000多人就业,间接拉动几万人就业。在环境建设方面,仅“十五”以来,投资7亿元以上,修公路、治河道、搞绿化、建公园、通暖气,完善医疗、教育、商业、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广大人民群众在服务莱钢、支持莱钢中找到了致富途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十二五”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钢铁行业调整重组的关键时期。莱钢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制定实施了以“坚持系统提升,创新运营模式,推进产业协同,做强钢铁主业,支撑山钢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十二五”战略规划,以新思维、新理念、新视野,对钢铁主业、非钢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优化调整,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整体盈利水平,三年内本部钢铁主业吨材售价和盈利达到或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积极推进非钢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资本运营领域,提升资本运营和资产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十二五”末,莱钢集团将具备年产1800~20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其中本部保持1200万吨水平;集团实现年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利润50亿元以上;其中,非钢营业收入400亿元以上,利润40亿元以上。把莱钢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强、经济实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的现代化钢铁企业。
围绕产品升级和工艺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莱钢集团计划总投资160亿元以上,其中钢铁主业100亿元,非钢产业60亿元。本部钢铁主业重点项目,一是特钢系统升级改造工程,这也是山钢“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概算投资30亿元,投产后具备年产100万吨优特钢生产能力,主要生产中高档机械用钢、汽车用钢、轴承钢等产品。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对山东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力争将该项目建设成为山东省特殊钢精品基地,使莱钢特钢进入国内特殊钢企业第一梯队行列。二是焦化系统配套完善项目,主要是建设新焦炉、干熄焦、煤焦油深加工生产线。三是银山型钢炼钢质量提升项目,主要是建设4号脱磷炉及配套设施。四是以1500mm带钢、大型H型钢、特钢中型生产线等为主体的轧材线升级改造。在非钢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矿山资源、资源综合利用、钢铁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钢铁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工程技术服务和金融证券业务。通过进一步优化提升,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前景好、能够引领区域市场的优势非钢产业。
随着发展形势的变化,莱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模式与“十五”、“十一五”将有所不同。前十年,莱钢累计投资360亿元,主要是扩大规模、增加产能。今后一个时期,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走创新驱动、集约经营、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以此提高单位产品的售价和盈利水平。“十二五”期间,钢铁主业、非钢产业的投资,主要用于对现有工艺的优化和产品提档升级。“十二五”末,虽然莱钢本部钢铁产量不会有大的增长,但是销售收入和利润将会大幅度提高,相应地税收也会有较大增长,对莱芜市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后一个时期,钢铁行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国家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GDP增长7.5%的目标,这就意味着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从行业看,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大宗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下游企业需求不旺,市场难有根本性的转机。目前,莱钢仍处在新的创业阶段和发展的爬坡阶段,生产经营建设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我们已经研究制订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迎接新挑战、接受新考验,实现莱钢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也希望莱芜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一如既往地给予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大项目和环境建设上,要着眼长远、立足整体、增进理解,从各个方面积极创造条件,相互支持,加强协调,实现共赢共享、协同发展。
在4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莱芜与莱钢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唇齿相依,谱写了企地联手、协调促进、共谋发展的新篇章,共同创造的辉煌将永载史册。莱芜市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宏伟目标,到“十二五”末,GDP确保达到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确保达到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确保达到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作为全市工作的总抓手,着力推进大项目,开展大招商,促
进大发展,谋求新跨越。这些目标和举措,充分体现了新班子大思路、大视野、大手笔的工作魄力和开拓精神,必将促进莱芜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对莱芜今后的发展前景,我们倍感振奋,并深受鼓舞,对做好莱钢的工作也更加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以赴搞好生产经营,千方百计提高盈利水平。以深度挖潜提质增效吨钢300元、全年增效30亿元为总目标和总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抓住市场机遇,优化生产组织,确保稳定高效顺行;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改善品种质量;强化市场营销,大力开拓市场;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持续降低运行成本;强化环境经营,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以更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莱芜人民,支持莱芜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我们将集中财力物力,调集精兵强将,投入工程建设。特钢项目按照明年5月份投产的目标,倒排工期,加大推进工作力度;转炉系统质量提升改造、银山前区双工位VD炉、60000m 3/h制氧机,以及部分轧线的适应性改造等也将按计划积极推进。三是协助市、区两级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已经成立了推进地方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明确了各职能部室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莱钢产品、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出台了促进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客户到莱芜投资兴业。“十二五”末,我们将实现莱钢钢铁产品就地消化30%以上的目标,将莱钢所在区域发展成为以消化生产性用钢材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四是积极配合市、区搞好工业园区建设。最近,我们已经派出有关人员到海化、武钢、东营、兖矿、枣庄等地市和企业进行学习考察,探索企地共建工业园区的运行模式和相关政策。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里的统一规划和部署,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使工业园尽快启动运行起来。我们尽量将一些与钢铁主业关联度不高的项目,安排在工业园区内建设,并鼓励和支持改制单位到工业园区投资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莱钢诞生在莱芜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莱钢的发展凝结着广大莱芜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说,莱钢是国家的,也是莱芜人民的,贡献莱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本次会议为标志,莱芜市和莱钢集团的战略合作翻开了新的一页。让我们携手并肩,精诚合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实现企地共同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刘士合同志在全市“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刘士合同志在全市“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对深入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迅速从节日氛围中走出来,全面铺开今年各项工作,从速从快抓好推进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知难而进,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刚才,朱胜运同志宣读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对2011全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莱芜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围绕开展好“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活动《意见》,并在会上进行了印发,各级各部门单位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开展好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好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风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事业成败和民心向背,效率影响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发展环境直接决定一个地方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和区域竞争力。这三者紧密相联、协同作用,是一个地方振兴崛起的动力和源泉所在。面对保增长、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和紧迫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作为全市工作的总抓手,着力推进大项目,开展大招商,促进大发展,谋求新跨越。这是市委、市政府从莱芜实际出发,着眼发展大局,作出的重要决策。
当前新一轮科学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能不能迅速做大莱芜经济总量、做强发展实力,加快实现奋起赶超和科学跨越,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莱芜的前途和命运。去年全市实现GDP62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2.21%下降到1.3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仅占全省的1.2%,同比增长11.07%、比全省低14.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贷款余额等经济指标在全省占比过低、增速过慢的问题都十分突出,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与兄弟地市的差距正不断扩大。同时,与省内的一些强县比较,去年有17个县(市、区)GDP超过我市,有6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我市。同样是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同样是面对严竣复杂的形势,全国很多钢铁城市、重化工城市甚至一些欠发达地区,都抢抓危机当中的机遇,都在逆势突进,拼搏进取,大干快上,成功实现了加速赶超。困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困难面前关键看境界、看作风、看抓工作的力度、看抓落实的本事、看大干苦干抓推进的精神。全市各级必须跳出莱芜看莱芜,把莱芜放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来审视,清醒、深刻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在区域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等各种矛盾和问题,表面看是经济结构问题,但根子是发展问题。我市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指标水平的差距,根源上是干部作风、服务效率和发展环境的差距。因此,要战胜困难和危机,实现逆势崛起和跨越赶超,必须抓住“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这个根本和要害,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抓出成效,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当前,我市在作风、效率、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与科学跨越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亟需加以治理整顿和改进提高。主要是:一些同志发展意识、危机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莱芜在区域竞争中面临的多重危机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缺乏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一些同志思想境界、思维视野和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同其他地市比人均、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满足于低水平、一般化,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胆略和气魄;有些同志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特别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作风漂浮,工作不力,心思和精力没用在抓工作、谋发展上;有些同志精神状态不佳,困难面前畏难发愁、怨天尤人,消极退缩、不思进取,缺乏攻坚破难的勇气、韧劲和办法;有些部门和干部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淡薄,“衙门作风”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工作节奏不快、效率不高,特别是有的单位和干部吃拿卡要,恶意刁难,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中梗阻”现象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三乱”问题突出,各种形式的涉企检查收费过多过高过滥,有些部门重收费轻服务,可收可不收的也要收,收费就高不就低,有的甚至只收费不服务;有些执法单位把罚款作为硬性指标和创收项目,以罚代管、以罚代法问题突出,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周边环境不好,霸头强揽工程、强销建材、强装强卸、强索恶要等现象较为突出,一些项目驻地村也借口集体利益高价强揽工程、索要钱物;开明开放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主动接受省会济南和周边城市辐射带动的意识不强,有的区镇和单位重承诺轻落实、重招商轻安商,招商时激情满怀,签约后热情骤降,客商来时笑脸相迎,企业获利又犯“红眼病”,诚信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全市加快发展的“大合唱”中还有不少“不和谐音符”,不争论、不观望、不等待、一心一意干事业的氛围还不浓厚,鼓励改革创新、宽容失误、允许失败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干部身上,但破坏的是莱芜的形象,流失的是项目投资,损害的是群众利益,影响的是发展大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开展这项活动,就是要通过学习提高、查找问题、整改落实、强化监督等措施,集中打一场“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攻坚战,为服务和保障全市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今后五年是莱芜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实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力促莱芜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大的台阶,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奋起赶超、负重奋进。因此,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后五年全市GDP确保达到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确保达到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确保达到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把莱芜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紧紧扭住发展不动摇,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必须突出抓大项目好项目、抓大招商大投入。所有这些,最终要靠各级干部大干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要靠各级各部门单位高效率的工作,要靠莱芜大地处处优良的发展环境。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既是立足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紧迫需要,又是着眼长远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跨越的战略举措,各级必须充分认识搞好活动的重大意义,高度负责、深入细致地把活动组织好、开展好,以优良的作风和崭新的风貌,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准确把握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和主要任务
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坚持以“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为主线,以“保增长、促发展”为核心,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突出抓干部、抓制度、抓监督、抓落实,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活动的目的要求是:引导全市上下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着力解决工作作风、服务效率、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讲大局、树正气,讲奉献、重实干”的社会风尚,努力在“全力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招商、关键抓投入、合力谋跨越”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各级要准确把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活动开展,务求取得实效。要着重在以下十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按照“三高一大”的总要求确定工作目标。“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是市委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总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都要坚决贯彻落实这一总要求,敢于在全国全省的竞争大格局中比进位、争一流,敢于按照科学跨越的要求确立高目标、高追求,敢于树立建设“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的雄心壮志,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努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区或省级高新区中排名每年至少上升3个位次;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开发区、农高区要分别在全省同类园区中争先进位。各镇都要按照“保三争四”的要求确定目标,即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保证30%、力争40%,争取用3年时间,有10个以上的镇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其中5个以上过2亿元,涌现出更多的经济大镇、强镇。市委、市政府对镇域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对20个镇(街道)的发展寄予极大期望。只有下定决心把镇域经济发展起来,莱芜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各区、各园区、各镇要围绕上述目标,详细制定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财政增收等推进计划,以完成时限倒逼工作进度,以目标要求倒逼工作推进,把各项目标细化到季度、到月、到周、到日,责任到单位、到岗、到人,一步一步抓推进,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高水平实现发展目标。市直各部门单位要瞄准全国全省先进水平高点定位,各项工作争创一流,综合考评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力争进入前三位。会议结束后,市直各部门单位要按照部署要求,迅速把活动开展起来,特别是在制定整改措施时,要拿出在全省争一流的工作方案。各企业要勇于担当,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奋力开拓,大干苦干,尽快做大做强。
二要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推进年”。大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要在全市迅速掀起大项目建设的热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调整、大发展、大跨越。要明确目标抓推进。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今年过十亿元的项目必须保证3个,过亿元项目保证10个;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开发区、农高区过十亿元项目必须保证2个,过亿元项目保证10个;各镇根据基础条件分三类,一类必须保证过十亿元项目2个、过亿元项目5-10个,二类必须保证过十亿元项目1个、过亿元项目5-10个,三类必须保证过亿元项目6个,并鼓励各镇勇当排头兵,按一类确定大项目建设目标。要强化领导抓推进。市、区、镇都要成立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大项目建设,亲自研究大项目建设,亲自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抓出成效。要实行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完善“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跟踪推进。要加强大项目策划和储备。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策划编制一批产业链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其他财源项目,确保储备亿元以上生产性项目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钢铁是莱芜最大的支柱产业,莱钢是莱芜最大的资源。会后,发改委牵头,要围绕钢铁精深加工策划一批投资过十亿元、几十亿元的大项目。要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提高项目的成熟度,为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尽可能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要加强督导考核。对大项目的储备、开工、建设、竣工情况实行百分制日常考核,对投资十亿元以上项目增加赋分权重;对大项目建设实行“月调度督查、季观摩评比”,每次观摩都现场打分、排出名次,考核结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并与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挂钩。请市委办、市政府办抓紧制定下发“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从速从快抓好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4月上旬进行第一季度现场观摩。
三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攻坚年”。招商引资是加快莱芜跨越赶超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必须坚持开明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打开市门,最大限度地吸引项目、吸引资金、吸引技术、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地集聚各种发展要素,以大开放、大招商推动莱芜大发展。要明确招商攻坚任务。突出工业项目、创税项目,瞄准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确保引进一批投资过亿元、过10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各区、各园区、各镇都要围绕确保实现大项目建设目标,层层分解招商引资任务,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要注重招商选资,重点招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财政贡献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坚决不要低水平、低档次、有污染的项目。要实行分散招商、集中推进。市、区、镇三级组织200个以上招商小组,常年在外招商,及时收集有价值的招商信息,并由各级领导靠上洽谈推进。上半年、下半年市里分别组织一次集中招商活动,由市级领导带队,到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福建等重点区域和城市进行招商签约,各区、各园区、各镇都要提前对接洽谈,确保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和落地。要强化企地联合招商。充分发挥莱钢、鲁矿、泰钢、九羊等大企业的主体作用,围绕企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提高产业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做好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亲情招商的文章,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大格局。要完善招商政策。研究制定更加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在项目落地安置、税收减免、跟进服务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打造全省最优政策环境。修订完善项目异地安置政策,合理确定招商引荐方与项目落地方的责任和利益分成比例,形成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机制。完善考核奖惩政策,最大程度调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四要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加快莱芜跨越发展,关键在企业,重点在企业,希望也在企业,必须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尽快在全市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骨干企业、支柱企业、台柱子企业。要大力实施“大企业培植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和10亿元的企业,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实施“1255大企业培植计划”,力争五年内发展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企业1家、过五百亿元企业2家、过百亿元企业5家、过十亿元企业50家。各区、各园区、各镇都要确定大企业培育扶持对象,拉出单子,主动对接,快速跟进,靠上服务,力促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各企业也要按照高点定位、跨越发展的要求,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制定发展规划,选准发展路径,策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做大做优做强。要加大联系服务企业力度。从市、区、镇干部中选派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的干部担任督导联络员,对现有规模以上企业每家派驻一个督导联络小组,每组2人,离岗常驻企业,真正做到下得去、住得下、干得实,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前两个阶段集中活动结束之后,督导联络小组要全部进驻企业,干部所在单位的“一把手”对包扶企业负总责。要建立健全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企业家参与党委政府决策制度,对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加强企业家队伍教育培训,组织引导企业家提升能力、讲究诚信、自重自强、干事创业。当地企业新上项目要同样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的投资热情,支持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要支持企业练内功、挖潜力、保增长、增效益。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体,实施“质量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一批高端创新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培育创新型企业。同时,选择一批具有技术、品牌、市场优势和成长性强的民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其迅速膨胀,努力形成既有“高峰”、又有“群山”,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五要加快推动园区建设和镇域经济发展。园区是集聚资源要素、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优势载体。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各重点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搭建新一轮发展的大平台。高新区要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时,要下决心尽快做大总量,提升产业、企业的档次和水平,打造内生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成为全市发展的“火车头”、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动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田”。雪野旅游区要以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办好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等活动,提升旅游、会展、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目前,雪野旅游区已经具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在省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一步要研究论证好发展定位,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主导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区和统筹城镇发展的城市新组团。莱城工业区要以承接济南制造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壮大先进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市。钢城经济开发区要以服务配套莱钢为重点,着力建设国内特色化、专业化的钢铁深加工基地和钢铁物流基地。农高区要以争创国家级农高区为目标,加快建设生姜种质资源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同时,规划建设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泰钢不锈钢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促进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加强对园区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在市级层面建立园区发展专门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研究解决大项目统筹安置等问题;进一步理顺现有省级园区的领导管理体制,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各园区要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依法依规集约节约、管好用好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镇域经济事关全市发展大局,镇域经济强,全市经济就强。要把镇域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引导各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名镇、旅游强镇、现代农业大镇,推动镇域综合实力上台阶。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积极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群众创业建设发展载体、搭建服务平台,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六要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协调联动机制和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完善诚信体系;组织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年、信贷服务企业行”活动,建立银企合作网,加强银企之间的联谊对接和信息交流;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力争年内2家企业实现上市,3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制定金融机构奖励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着力保障发展用地,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力度,做好存量土地挖潜文章,多措并举保证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用地。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政治责任意识,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要深入推进“碧水蓝天”工程,扎实推进治污减排,为新上项目腾出总量空间;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关,坚决杜绝新增污染。要制定突破性的人才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我市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大力推进与国内外高层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和国家、省级研发中心。引进和用好人才,企业是主体,各个企业要学会借脑发展自己。
七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要着眼长远,建设优美宜居城市,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集聚发展资源要素的能力。要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拉开新一轮城市建设大框架的要求,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的机遇,聘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水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做好控制性规划,编制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要坚持高标准建设。按照“大投入、多开工、快建设、出精品”的思路,制定实施《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高标准抓好2012年确定的公共服务、环境提升、功能完善、安居建设四类工程,规划建设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和特色街、精品路及标志性建筑,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与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用市场的手段建设城市,拓展建设资金来源,努力促进财政增收。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新城镇新社区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要坚持高效能管理。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精细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八要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落实好上级有关惠民政策,健全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幸福莱芜”建设水平。今年集中力量办好10件实事:
1、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提高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3、积极扩大城镇就业。
4、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5、加大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力度。
6、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7、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8、建设高标准实验幼儿园和实施学前教育家庭困难在园儿童资助。
9、建设文体惠民设施和市文化中心二期工程。
10、实施市医院扩建项目。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莱芜”建设,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成立市委群众工作办公室,落实各单位工作责任,限期解决并跟踪督办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成员混合编组,每周一次轮流接访,力争尽快办结全市所有积案。
九要实施“构建服务高地、打造投资洼地”专项行动。以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为重点,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招商、安商、富商、亲商的热土,打造成有利于企业成长和做大做强的沃土,打造成强力吸纳聚集生产要素的“磁场”和“洼地”。要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铺下身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研究、去落实,做到思路在一线完善、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落实。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从市、区、镇三级机关部门选派干部,重点排查解决农村群众和企业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大力精简文件会议和检查评比,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会议总体压缩30%以上。召开由区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严格实行审批制度。要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实行部门承诺制,各单位要将清理后所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包括具体办事依据、工作流程、具体要求、办理时限、工作纪律、收费标准等向社会公开,各执法部门入企检查的计划等有关情况也要向社会公开,由主要负责人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开作出服务承诺。实行限时办结制,各级各部门要在制定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时,加强研究,强化效率意识,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对企业、群众上门办理的事项,首先要告知能办不能办,能办理事项什么时候能办完,不能办理事项为什么不能办。对符合政策规定、事实清楚的事项,要当日有答复,属于市内的事项三天必须办完,特殊情况下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办结;需上级审批的事项,必须从速从快办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违反部门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变执收部门到企业收费为企业到规定地点缴费,并尽快过渡到“一费制”。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实行涉企检查审批制度,大力压减入企检查次数和规模。加强对行政服务中心的监管,审批部门应进必进,杜绝体外循环现象;加强电子监察,及时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严禁擅自设置审批前置条件以及利用备案、核准等形式搞变相审批;完善公开评议政府部门及涉民科室办法,强化社会监督。要全力优化发展软环境。要明确软环境建设责任,各区、镇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是本区域软环境建设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负第一责任;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要突出抓好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各级公安机关要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重点治安保护。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建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政风行风热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严厉务实管用的措施,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从快从严查处。(上接第一版)以“保增长、促发展”为核心,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突出抓干部、抓制度、抓监督、抓落实,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活动的目的要求是:引导全市上下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着力解决工作作风、服务效率、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讲大局、树正气,讲奉献、重实干”的社会风尚,努力在“全力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招商、合力谋跨越”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各级要准确把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活动开展,务求取得实效。要着重在以下十个方面下功夫:一要按照“三高一大”的总要求确定工作目标,努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二要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推进年”,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调整、大发展、大跨越。三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攻坚年”,坚持开明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打开市门,以大开放、大招商推动莱芜大发展。四要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尽快在全市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骨干企业、支柱企业、台柱子企业。形成既有“高峰”、又有“群山”,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五要加快推动园区建设和镇域经济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各重点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搭建新一轮发展的大平台,促进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要把镇域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引导各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名镇、旅游强镇、现代农业大镇,推动镇域综合实力上台阶。六要着力解决金融、土地、环境、人才等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七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建设优美宜居城市,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集聚发展资源要素的能力。八要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水平,着力建设“幸福莱芜”。九要实施“构建服务高地、打造投资洼地”专项行动。要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全力优化发展软环境,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招商、安商、富商、亲商的热土,打造成有利于企业成长和做大做强的沃土,打造成强力吸纳聚集生产要素的“磁场”和“洼地”。十要建立健全抓重点、抓发展、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引导区与区、园区与园区、镇与镇、部门与部门之间比增量、比新的增长点、比在全省的进位,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
刘士合强调,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是一项重大的“发展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场涉及思想、利益、制度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方法步骤,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切实把活动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之中,落实到抓项目、抓招商、真干事、干成事上,确保整个活动既主题突出、达到要求,又特色鲜明、富有成效。
杨宜新就贯彻会议精神作了安排部署。他要求,要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突出工作重点,迅速掀起“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高潮。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提升境界这个思想保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当前莱芜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和美好前景,以思想的大解放、境界的大提升,推动全市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决贯彻落实“三高一大”的总要求,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落实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要牢牢把握“保增长、促发展”这个根本目的,把活动开展与推进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招商引资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工业经济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与破解发展瓶颈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快城市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党的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造福莱芜人民;要牢牢把握“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这条工作主线,大力推动作风转变,大力提升服务效率,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在全市形成促进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大项目、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杨宜新还就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会议印发了《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的意见》,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方法步骤,确定了十项重点任务。活动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习提高阶段,去年12月底市委办公室专门下发通知进行了部署,到1月底结束;第二阶段是深入查摆阶段,时间为2月上旬,主要任务是继续深入学习讨论,深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完善各项制度等;第三阶段为整改落实阶段,从2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上旬结束,重点是落实好《意见》确定的十大重点任务;第四阶段是检查验收阶段,于12月中旬后进行。
会议对2011全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市、区副县级以上干部,各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重点企业负责人;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及个人代表参加会议。
第四篇:刘士合同志在全市“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刘士合同志在全市“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
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刘士合同志在全市“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对深入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迅速从节日氛围中走出来,全面铺开今年各项工作,从速从快抓好推进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知难而进,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刚才,朱胜运同志宣读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对2011全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莱芜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围绕开展好“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活动《意见》,并在会上进行了印发,各级各部门单位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开展好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好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风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事业成败和民心向背,效率影响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发展环境直接决定一个地方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和区域竞争力。这三者紧密相联、协同作用,是一个地方振兴崛起的动力和源泉所在。面对保增长、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和紧迫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作为全市工作的总抓手,着力推进大项目,开展大招商,促进大发展,谋求新跨越。这是市委、市政府从莱芜实际出发,着眼发展大局,作出的重要决策。
当前新一轮科学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能不能迅速做大莱芜经济总量、做强发展实力,加快实现奋起赶超和科学跨越,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莱芜的前途和命运。去年全市实现GDP62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2.21%下降到1.3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仅占全省的1.2%,同比增长11.07%、比全省低14.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贷款余额等经济指标在全省占比过低、增速过慢的问题都十分突出,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与兄弟地市的差距正不断扩大。同时,与省内的一些强县比较,去年有17个县(市、区)GDP超过我市,有6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我市。同样是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同样是面对严竣复杂的形势,全国很多钢铁城市、重化工城市甚至一些欠发达地区,都抢抓危机当中的机遇,都在逆势突进,拼搏进取,大干快上,成功实现了加速赶超。困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困难面前关键看境界、看作风、看抓工作的力度、看抓落实的本事、看大干苦干抓推进的精神。全市各级必须跳出莱芜看莱芜,把莱芜放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来审视,清醒、深刻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在区域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等各种矛盾和问题,表面看是经济结构问题,但根子是发展问题。我市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指标水平的差距,根源上是干部作风、服务效率和发展环境的差距。因此,要战胜困难和危机,实现逆势崛起和跨越赶超,必须抓住“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这个根本和要害,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抓出成效,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当前,我市在作风、效率、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与科学跨越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亟需加以治理整顿和改进提高。主要是:一些同志发展意识、危机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莱芜在区域竞争中面临的多重危机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缺乏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一些同志思想境界、思维视野和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同其他地市比人均、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满足于低水平、一般化,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胆略和气魄;有些同志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特别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作风漂浮,工作不力,心思和精力没用在抓工作、谋发展上;有些同志精神状态不佳,困难面前畏难发愁、怨天尤人,消极退缩、不思进取,缺乏攻坚破难的勇气、韧劲和办法;有些部门和干部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淡薄,“衙门作风”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工作节奏不快、效率不高,特别是有的单位和干部吃拿卡要,恶意刁难,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中梗阻”现象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三乱”问题突出,各种形式的涉企检查收费过多过高过滥,有些部门重收费轻服务,可收可不收的也要收,收费就高不就低,有的甚至只收费不服务;有些执法单位把罚款作为硬性指标和创收项目,以罚代管、以罚代法问题突出,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周边环境不好,霸头强揽工程、强销建材、强装强卸、强索恶要等现象较为突出,一些项目驻地村也借口集体利益高价强揽工程、索要钱物;开明开放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主动接受省会济南和周边城市辐射带动的意识不强,有的区镇和单位重承诺轻落实、重招商轻安商,招商时激情满怀,签约后热情骤降,客商来时笑脸相迎,企业获利又犯“红眼病”,诚信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全市加快发展的“大合唱”中还有不少“不和谐音符”,不争论、不观望、不等待、一心一意干事业的氛围还不浓厚,鼓励改革创新、宽容失误、允许失败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干部身上,但破坏的是莱芜的形象,流失的是项目投资,损害的是群众利益,影响的是发展大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开展这项活动,就是要通过学习提高、查找问题、整改落实、强化监督等措施,集中打一场“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攻坚战,为服务和保障全市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今后五年是莱芜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实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力促莱芜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大的台阶,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奋起赶超、负重奋进。因此,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后五年全市GDP确保达到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确保达到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确保达到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把莱芜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紧紧扭住发展不动摇,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必须突出抓大项目好项目、抓大招商大投入。所有这些,最终要靠各级干部大干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要靠各级各部门单位高效率的工作,要靠莱芜大地处处优良的发展环境。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既是立足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紧迫需要,又是着眼长远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跨越的战略举措,各级必须充分认识搞好活动的重大意义,高度负责、深入细致地把活动组织好、开展好,以优良的作风和崭新的风貌,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准确把握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和主要任务
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坚持以“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为主线,以“保增长、促发展”为核心,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突出抓干部、抓制度、抓监督、抓落实,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活动的目的要求是:引导全市上下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着力解决工作作风、服务效率、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讲大局、树正气,讲奉献、重实干”的社会风尚,努力在“全力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招商、关键抓投入、合力谋跨越”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各级要准确把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活动开展,务求取得实效。要着重在以下十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按照“三高一大”的总要求确定工作目标。“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是市委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总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都要坚决贯彻落实这一总要求,敢于在全国全省的竞争大格局中比进位、争一流,敢于按照科学跨越的要求确立高目标、高追求,敢于树立建设“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的雄心壮志,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努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区或省级高新区中排名每年至少上升3个位次;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开发区、农高区要分别在全省同类园区中争先进位。各镇都要按照“保三争四”的要求确定目标,即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保证30%、力争40%,争取用3年时间,有10个以上的镇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其中5个以上过2亿元,涌现出更多的经济大镇、强镇。市委、市政府对镇域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对20个镇(街道)的发展寄予极大期望。只有下定决心把镇域经济发展起来,莱芜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各区、各园区、各镇要围绕上述目标,详细制定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财政增收等推进计划,以完成时限倒逼工作进度,以目标要求倒逼工作推进,把各项目标细化到季度、到月、到周、到日,责任到单位、到岗、到人,一步一步抓推进,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高水平实现发展目标。市直各部门单位要瞄准全国全省先进水平高点定位,各项工作争创一流,综合考评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力争进入前三位。会议结束后,市直各部门单位要按照部署要求,迅速把活动开展起来,特别是在制定整改措施时,要拿出在全省争一流的工作方案。各企业要勇于担当,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奋力开拓,大干苦干,尽快做大做强。
二要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推进年”。大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要在全市迅速掀起大项目建设的热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调整、大发展、大跨越。要明确目标抓推进。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今年过十亿元的项目必须保证3个,过亿元项目保证10个;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开发区、农高区过十亿元项目必须保证2个,过亿元项目保证10个;各镇根据基础条件分三类,一类必须保证过十亿元项目2个、过亿元项目5-10个,二类必须保证过十亿元项目1个、过亿元项目5-10个,三类必须保证过亿元项目6个,并鼓励各镇勇当排头兵,按一类确定大项目建设目标。要强化领导抓推进。市、区、镇都要成立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大项目建设,亲自研究大项目建设,亲自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抓出成效。要实行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完善“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跟踪推进。要加强大项目策划和储备。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策划编制一批产业链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其他财源项目,确保储备亿元以上生产性项目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钢铁是莱芜最大的支柱产业,莱钢是莱芜最大的资源。会后,发改委牵头,要围绕钢铁精深加工策划一批投资过十亿元、几十亿元的大项目。要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提高项目的成熟度,为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尽可能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要加强督导考核。对大项目的储备、开工、建设、竣工情况实行百分制日常考核,对投资十亿元以上项目增加赋分权重;对大项目建设实行“月调度督查、季观摩评比”,每次观摩都现场打分、排出名次,考核结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并与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挂钩。请市委办、市政府办抓紧制定下发“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从速从快抓好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4月上旬进行第一季度现场观摩。
三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攻坚年”。招商引资是加快莱芜跨越赶超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必须坚持开明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打开市门,最大限度地吸引项目、吸引资金、吸引技术、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地集聚各种发展要素,以大开放、大招商推动莱芜大发展。要明确招商攻坚任务。突出工业项目、创税项目,瞄准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确保引进一批投资过亿元、过10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各区、各园区、各镇都要围绕确保实现大项目建设目标,层层分解招商引资任务,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要注重招商选资,重点招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财政贡献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坚决不要低水平、低档次、有污染的项目。要实行分散招商、集中推进。市、区、镇三级组织200个以上招商小组,常年在外招商,及时收集有价值的招商信息,并由各级领导靠上洽谈推进。上半年、下半年市里分别组织一次集中招商活动,由市级领导带队,到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福建等重点区域和城市进行招商签约,各区、各园区、各镇都要提前对接洽谈,确保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和落地。要强化企地联合招商。充分发挥莱钢、鲁矿、泰钢、九羊等大企业的主体作用,围绕企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提高产业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做好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亲情招商的文章,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大格局。要完善招商政策。研究制定更加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在项目落地安置、税收减免、跟进服务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打造全省最优政策环境。修订完善项目异地安置政策,合理确定招商引荐方与项目落地方的责任和利益分成比例,形成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机制。完善考核奖惩政策,最大程度调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四要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加快莱芜跨越发展,关键在企业,重点在企业,希望也在企业,必须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尽快在全市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骨干企业、支柱企业、台柱子企业。要大力实施“大企业培植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和10亿元的企业,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实施“1255大企业培植计划”,力争五年内发展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企业1家、过五百亿元企业2家、过百亿元企业5家、过十亿元企业50家。各区、各园区、各镇都要确定大企业培育扶持对象,拉出单子,主动对接,快速跟进,靠上服务,力促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各企业也要按照高点定位、跨越发展的要求,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制定发展规划,选准发展路径,策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做大做优做强。要加大联系服务企业力度。从市、区、镇干部中选派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的干部担任督导联络员,对现有规模以上企业每家派驻一个督导联络小组,每组2人,离岗常驻企业,真正做到下得去、住得下、干得实,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前两个阶段集中活动结束之后,督导联络小组要全部进驻企业,干部所在单位的“一把手”对包扶企业负总责。要建立健全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企业家参与党委政府决策制度,对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加强企业家队伍教育培训,组织引导企业家提升能力、讲究诚信、自重自强、干事创业。当地企业新上项目要同样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的投资热情,支持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要支持企业练内功、挖潜力、保增长、增效益。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体,实施“质量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一批高端创新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培育创新型企业。同时,选择一批具有技术、品牌、市场优势和成长性强的民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其迅速膨胀,努力形成既有“高峰”、又有“群山”,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五要加快推动园区建设和镇域经济发展。园区是集聚资源要素、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优势载体。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各重点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搭建新一轮发展的大平台。高新区要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时,要下决心尽快做大总量,提升产业、企业的档次和水平,打造内生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成为全市发展的“火车头”、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动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田”。雪野旅游区要以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办好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等活动,提升旅游、会展、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目前,雪野旅游区已经具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在省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一步要研究论证好发展定位,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主导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区和统筹城镇发展的城市新组团。莱城工业区要以承接济南制造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壮大先进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市。钢城经济开发区要以服务配套莱钢为重点,着力建设国内特色化、专业化的钢铁深加工基地和钢铁物流基地。农高区要以争创国家级农高区为目标,加快建设生姜种质资源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同时,规划建设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泰钢不锈钢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促进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加强对园区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在市级层面建立园区发展专门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研究解决大项目统筹安置等问题;进一步理顺现有省级园区的领导管理体制,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各园区要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依法依规集约节约、管好用好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镇域经济事关全市发展大局,镇域经济强,全市经济就强。要把镇域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引导各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名镇、旅游强镇、现代农业大镇,推动镇域综合实力上台阶。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积极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群众创业建设发展载体、搭建服务平台,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六要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协调联动机制和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完善诚信体系;组织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年、信贷服务企业行”活动,建立银企合作网,加强银企之间的联谊对接和信息交流;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力争年内2家企业实现上市,3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制定金融机构奖励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着力保障发展用地,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力度,做好存量土地挖潜文章,多措并举保证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用地。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政治责任意识,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要深入推进“碧水蓝天”工程,扎实推进治污减排,为新上项目腾出总量空间;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关,坚决杜绝新增污染。要制定突破性的人才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我市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大力推进与国内外高层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和国家、省级研发中心。引进和用好人才,企业是主体,各个企业要学会借脑发展自己。
七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要着眼长远,建设优美宜居城市,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集聚发展资源要素的能力。要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拉开新一轮城市建设大框架的要求,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的机遇,聘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水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做好控制性规划,编制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要坚持高标准建设。按照“大投入、多开工、快建设、出精品”的思路,制定实施《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高标准抓好2012年确定的公共服务、环境提升、功能完善、安居建设四类工程,规划建设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和特色街、精品路及标志性建筑,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与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用市场的手段建设城市,拓展建设资金来源,努力促进财政增收。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新城镇新社区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要坚持高效能管理。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精细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八要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落实好上级有关惠民政策,健全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幸福莱芜”建设水平。今年集中力量办好10件实事:
1、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提高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3、积极扩大城镇就业。
4、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5、加大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力度。
6、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7、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8、建设高标准实验幼儿园和实施学前教育家庭困难在园儿童资助。
9、建设文体惠民设施和市文化中心二期工程。
10、实施市医院扩建项目。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莱芜”建设,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成立市委群众工作办公室,落实各单位工作责任,限期解决并跟踪督办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成员混合编组,每周一次轮流接访,力争尽快办结全市所有积案。
九要实施“构建服务高地、打造投资洼地”专项行动。以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为重点,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招商、安商、富商、亲商的热土,打造成有利于企业成长和做大做强的沃土,打造成强力吸纳聚集生产要素的“磁场”和“洼地”。要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铺下身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研究、去落实,做到思路在一线完善、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落实。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从市、区、镇三级机关部门选派干部,重点排查解决农村群众和企业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大力精简文件会议和检查评比,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会议总体压缩30%以上。召开由区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严格实行审批制度。要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实行部门承诺制,各单位要将清理后所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包括具体办事依据、工作流程、具体要求、办理时限、工作纪律、收费标准等向社会公开,各执法部门入企检查的计划等有关情况也要向社会公开,由主要负责人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开作出服务承诺。实行限时办结制,各级各部门要在制定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时,加强研究,强化效率意识,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对企业、群众上门办理的事项,首先要告知能办不能办,能办理事项什么时候能办完,不能办理事项为什么不能办。对符合政策规定、事实清楚的事项,要当日有答复,属于市内的事项三天必须办完,特殊情况下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办结;需上级审批的事项,必须从速从快办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违反部门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变执收部门到企业收费为企业到规定地点缴费,并尽快过渡到“一费制”。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实行涉企检查审批制度,大力压减入企检查次数和规模。加强对行政服务中心的监管,审批部门应进必进,杜绝体外循环现象;加强电子监察,及时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严禁擅自设置审批前置条件以及利用备案、核准等形式搞变相审批;完善公开评议政府部门及涉民科室办法,强化社会监督。要全力优化发展软环境。要明确软环境建设责任,各区、镇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是本区域软环境建设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负第一责任;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要突出抓好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各级公安机关要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重点治安保护。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建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政风行风热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严厉务实管用的措施,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从快从严查处。(上接第一版)以“保增长、促发展”为核心,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突出抓干部、抓制度、抓监督、抓落实,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活动的目的要求是:引导全市上下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着力解决工作作风、服务效率、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讲大局、树正气,讲奉献、重实干”的社会风尚,努力在“全力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招商、合力谋跨越”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各级要准确把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活动开展,务求取得实效。要着重在以下十个方面下功夫:一要按照“三高一大”的总要求确定工作目标,努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二要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推进年”,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调整、大发展、大跨越。三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攻坚年”,坚持开明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打开市门,以大开放、大招商推动莱芜大发展。四要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尽快在全市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骨干企业、支柱企业、台柱子企业。形成既有“高峰”、又有“群山”,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五要加快推动园区建设和镇域经济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各重点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搭建新一轮发展的大平台,促进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要把镇域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引导各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名镇、旅游强镇、现代农业大镇,推动镇域综合实力上台阶。六要着力解决金融、土地、环境、人才等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七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建设优美宜居城市,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集聚发展资源要素的能力。八要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水平,着力建设“幸福莱芜”。九要实施“构建服务高地、打造投资洼地”专项行动。要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全力优化发展软环境,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招商、安商、富商、亲商的热土,打造成有利于企业成长和做大做强的沃土,打造成强力吸纳聚集生产要素的“磁场”和“洼地”。十要建立健全抓重点、抓发展、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引导区与区、园区与园区、镇与镇、部门与部门之间比增量、比新的增长点、比在全省的进位,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
刘士合强调,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是一项重大的“发展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场涉及思想、利益、制度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方法步骤,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切实把活动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之中,落实到抓项目、抓招商、真干事、干成事上,确保整个活动既主题突出、达到要求,又特色鲜明、富有成效。
杨宜新就贯彻会议精神作了安排部署。他要求,要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突出工作重点,迅速掀起“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高潮。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提升境界这个思想保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当前莱芜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和美好前景,以思想的大解放、境界的大提升,推动全市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决贯彻落实“三高一大”的总要求,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落实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要牢牢把握“保增长、促发展”这个根本目的,把活动开展与推进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招商引资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工业经济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与破解发展瓶颈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快城市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党的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造福莱芜人民;要牢牢把握“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这条工作主线,大力推动作风转变,大力提升服务效率,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在全市形成促进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大项目、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杨宜新还就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会议印发了《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的意见》,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方法步骤,确定了十项重点任务。活动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习提高阶段,去年12月底市委办公室专门下发通知进行了部署,到1月底结束;第二阶段是深入查摆阶段,时间为2月上旬,主要任务是继续深入学习讨论,深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完善各项制度等;第三阶段为整改落实阶段,从2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上旬结束,重点是落实好《意见》确定的十大重点任务;第四阶段是检查验收阶段,于12月中旬后进行。
会议对2011全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市、区副县级以上干部,各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重点企业负责人;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及个人代表参加会议。
第五篇:刘士合同志在全市“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刘士合同志在全市“转作风提效率 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对深入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迅速从节日氛围中走出来,全面铺开今年各项工作,从速从快抓好推进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知难而进,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刚才,朱胜运同志宣读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对2011全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莱芜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围绕开展好“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活动《意见》,并在会上进行了印发,各级各部门单位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开展好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好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风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事业成败和民心向背,效率影响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发展环境直接决定一个地方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和区域竞争力。这三者紧密相联、协同作用,是一个地方振兴崛起的动力和源泉所在。面对保增长、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和紧迫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作为全市工作的总抓手,着力推进大项目,开展大招商,促进大发展,谋求新跨越。这是市委、市政府从莱芜实际出发,着眼发展大局,作出的重要决策。
当前新一轮科学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能不能迅速做大莱芜经济总量、做强发展实力,加快实现奋起赶超和科学跨越,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莱芜的前途和命运。去年全市实现GDP62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2.21%下降到1.3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仅占全省的1.2%,同比增长11.07%、比全省低14.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贷款余额等经济指标在全省占比过低、增速过慢的问题都十分突出,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与兄弟地市的差距正不断扩大。同时,与省内的一些强县比较,去年有17个县(市、区)GDP超过我市,有6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我市。同样是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同样是面对严竣复杂的形势,全国很多钢铁城市、重化工城市甚至一些欠发达地区,都抢抓危机当中的机遇,都在逆势突进,拼搏进取,大干快上,成功实现了加速赶超。困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困难面前关键看境界、看作风、看抓工作的力度、看抓落实的本事、看大干苦干抓推进的精神。全市各级必须跳出莱芜看莱芜,把莱芜放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来审视,清醒、深刻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在区域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等各种矛盾和问题,表面看是经济结构问题,但根子是发展问题。我市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指标水平的差距,根源上是干部作风、服务效率和发展环境的差距。因此,要战胜困难和危机,实现逆势崛起和跨越赶超,必须抓住“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这个根本和要害,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抓出成效,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当前,我市在作风、效率、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与科学跨越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亟需加以治理整顿和改进提高。主要是:一些同志发展意识、危机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莱芜在区域竞争中面临的多重危机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缺乏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一些同志思想境界、思维视野和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同其他地市比人均、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满足于低水平、一般化,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胆略和气魄;有些同志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特别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作风漂浮,工作不力,心思和精力没用在抓工作、谋发展上;有些同志精神状态不佳,困难面前畏难发愁、怨天尤人,消极退缩、不思进取,缺乏攻坚破难的勇气、韧劲和办法;有些部门和干部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淡薄,“衙门作风”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工作节奏不快、效率不高,特别是有的单位和干部吃拿卡要,恶意刁难,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中梗阻”现象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三乱”问题突出,各种形式的涉企检查收费过多过高过滥,有些部门重收费轻服务,可收可不收的也要收,收费就高不就低,有的甚至只收费不服务;有些执法单位把罚款作为硬性指标和创收项目,以罚代管、以罚代法问题突出,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周边环境不好,霸头强揽工程、强销建材、强装强卸、强索恶要等现象较为突出,一些项目驻地村也借口集体利益高价强揽工程、索要钱物;开明开放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主动接受省会济南和周边城市辐射带动的意识不强,有的区镇和单位重承诺轻落实、重招商轻安商,招商时激情满怀,签约后热情骤降,客商来时笑脸相迎,企业获利又犯“红眼病”,诚信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全市加快发展的“大合唱”中还有不少“不和谐音符”,不争论、不观望、不等待、一心一意干事业的氛围还不浓厚,鼓励改革创新、宽容失误、允许失败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干部身上,但破坏的是莱芜的形象,流失的是项目投资,损害的是群众利益,影响的是发展大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开展这项活动,就是要通过学习提高、查找问题、整改落实、强化监督等措施,集中打一场“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攻坚战,为服务和保障全市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今后五年是莱芜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实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力促莱芜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大的台阶,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奋起赶超、负重奋进。因此,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后五年全市GDP确保达到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确保达到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确保达到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把莱芜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紧紧扭住发展不动摇,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必须突出抓大项目好项目、抓大招商大投入。所有这些,最终要靠各级干部大干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要靠各级各部门单位高效率的工作,要靠莱芜大地处处优良的发展环境。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既是立足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紧迫需要,又是着眼长远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跨越的战略举措,各级必须充分认识搞好活动的重大意义,高度负责、深入细致地把活动组织好、开展好,以优良的作风和崭新的风貌,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准确把握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和主要任务 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坚持以“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为主线,以“保增长、促发展”为核心,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突出抓干部、抓制度、抓监督、抓落实,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活动的目的要求是:引导全市上下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着力解决工作作风、服务效率、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讲大局、树正气,讲奉献、重实干”的社会风尚,努力在“全力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招商、关键抓投入、合力谋跨越”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各级要准确把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活动开展,务求取得实效。要着重在以下十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按照“三高一大”的总要求确定工作目标。“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是市委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总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都要坚决贯彻落实这一总要求,敢于在全国全省的竞争大格局中比进位、争一流,敢于按照科学跨越的要求确立高目标、高追求,敢于树立建设“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的雄心壮志,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努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区或省级高新区中排名每年至少上升3个位次;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开发区、农高区要分别在全省同类园区中争先进位。各镇都要按照“保三争四”的要求确定目标,即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保证30%、力争40%,争取用3年时间,有10个以上的镇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其中5个以上过2亿元,涌现出更多的经济大镇、强镇。市委、市政府对镇域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对20个镇(街道)的发展寄予极大期望。只有下定决心把镇域经济发展起来,莱芜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各区、各园区、各镇要围绕上述目标,详细制定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财政增收等推进计划,以完成时限倒逼工作进度,以目标要求倒逼工作推进,把各项目标细化到季度、到月、到周、到日,责任到单位、到岗、到人,一步一步抓推进,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高水平实现发展目标。市直各部门单位要瞄准全国全省先进水平高点定位,各项工作争创一流,综合考评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力争进入前三位。会议结束后,市直各部门单位要按照部署要求,迅速把活动开展起来,特别是在制定整改措施时,要拿出在全省争一流的工作方案。各企业要勇于担当,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奋力开拓,大干苦干,尽快做大做强。
二要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推进年”。大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要在全市迅速掀起大项目建设的热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调整、大发展、大跨越。要明确目标抓推进。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今年过十亿元的项目必须保证3个,过亿元项目保证10个;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开发区、农高区过十亿元项目必须保证2个,过亿元项目保证10个;各镇根据基础条件分三类,一类必须保证过十亿元项目2个、过亿元项目5-10个,二类必须保证过十亿元项目1个、过亿元项目5-10个,三类必须保证过亿元项目6个,并鼓励各镇勇当排头兵,按一类确定大项目建设目标。要强化领导抓推进。市、区、镇都要成立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大项目建设,亲自研究大项目建设,亲自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抓出成效。要实行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完善“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跟踪推进。要加强大项目策划和储备。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策划编制一批产业链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其他财源项目,确保储备亿元以上生产性项目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钢铁是莱芜最大的支柱产业,莱钢是莱芜最大的资源。会后,发改委牵头,要围绕钢铁精深加工策划一批投资过十亿元、几十亿元的大项目。要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提高项目的成熟度,为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尽可能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要加强督导考核。对大项目的储备、开工、建设、竣工情况实行百分制日常考核,对投资十亿元以上项目增加赋分权重;对大项目建设实行“月调度督查、季观摩评比”,每次观摩都现场打分、排出名次,考核结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并与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挂钩。请市委办、市政府办抓紧制定下发“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从速从快抓好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4月上旬进行第一季度现场观摩。
三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攻坚年”。招商引资是加快莱芜跨越赶超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必须坚持开明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打开市门,最大限度地吸引项目、吸引资金、吸引技术、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地集聚各种发展要素,以大开放、大招商推动莱芜大发展。要明确招商攻坚任务。突出工业项目、创税项目,瞄准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确保引进一批投资过亿元、过10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各区、各园区、各镇都要围绕确保实现大项目建设目标,层层分解招商引资任务,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要注重招商选资,重点招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财政贡献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坚决不要低水平、低档次、有污染的项目。要实行分散招商、集中推进。市、区、镇三级组织200个以上招商小组,常年在外招商,及时收集有价值的招商信息,并由各级领导靠上洽谈推进。上半年、下半年市里分别组织一次集中招商活动,由市级领导带队,到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福建等重点区域和城市进行招商签约,各区、各园区、各镇都要提前对接洽谈,确保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和落地。要强化企地联合招商。充分发挥莱钢、鲁矿、泰钢、九羊等大企业的主体作用,围绕企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提高产业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做好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亲情招商的文章,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大格局。要完善招商政策。研究制定更加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在项目落地安置、税收减免、跟进服务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打造全省最优政策环境。修订完善项目异地安置政策,合理确定招商引荐方与项目落地方的责任和利益分成比例,形成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机制。完善考核奖惩政策,最大程度调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四要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加快莱芜跨越发展,关键在企业,重点在企业,希望也在企业,必须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尽快在全市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骨干企业、支柱企业、台柱子企业。要大力实施“大企业培植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和10亿元的企业,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实施“1255大企业培植计划”,力争五年内发展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企业1家、过五百亿元企业2家、过百亿元企业5家、过十亿元企业50家。各区、各园区、各镇都要确定大企业培育扶持对象,拉出单子,主动对接,快速跟进,靠上服务,力促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各企业也要按照高点定位、跨越发展的要求,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制定发展规划,选准发展路径,策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做大做优做强。要加大联系服务企业力度。从市、区、镇干部中选派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的干部担任督导联络员,对现有规模以上企业每家派驻一个督导联络小组,每组2人,离岗常驻企业,真正做到下得去、住得下、干得实,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前两个阶段集中活动结束之后,督导联络小组要全部进驻企业,干部所在单位的“一把手”对包扶企业负总责。要建立健全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企业家参与党委政府决策制度,对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加强企业家队伍教育培训,组织引导企业家提升能力、讲究诚信、自重自强、干事创业。当地企业新上项目要同样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的投资热情,支持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要支持企业练内功、挖潜力、保增长、增效益。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体,实施“质量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打造一批高端创新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培育创新型企业。同时,选择一批具有技术、品牌、市场优势和成长性强的民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其迅速膨胀,努力形成既有“高峰”、又有“群山”,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五要加快推动园区建设和镇域经济发展。园区是集聚资源要素、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优势载体。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各重点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搭建新一轮发展的大平台。高新区要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时,要下决心尽快做大总量,提升产业、企业的档次和水平,打造内生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成为全市发展的“火车头”、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动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田”。雪野旅游区要以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办好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等活动,提升旅游、会展、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目前,雪野旅游区已经具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在省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一步要研究论证好发展定位,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主导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区和统筹城镇发展的城市新组团。莱城工业区要以承接济南制造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壮大先进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市。钢城经济开发区要以服务配套莱钢为重点,着力建设国内特色化、专业化的钢铁深加工基地和钢铁物流基地。农高区要以争创国家级农高区为目标,加快建设生姜种质资源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同时,规划建设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泰钢不锈钢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促进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加强对园区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在市级层面建立园区发展专门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研究解决大项目统筹安置等问题;进一步理顺现有省级园区的领导管理体制,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各园区要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依法依规集约节约、管好用好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镇域经济事关全市发展大局,镇域经济强,全市经济就强。要把镇域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引导各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名镇、旅游强镇、现代农业大镇,推动镇域综合实力上台阶。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积极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群众创业建设发展载体、搭建服务平台,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六要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协调联动机制和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完善诚信体系;组织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年、信贷服务企业行”活动,建立银企合作网,加强银企之间的联谊对接和信息交流;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力争年内2家企业实现上市,3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制定金融机构奖励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着力保障发展用地,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力度,做好存量土地挖潜文章,多措并举保证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用地。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政治责任意识,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要深入推进“碧水蓝天”工程,扎实推进治污减排,为新上项目腾出总量空间;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关,坚决杜绝新增污染。要制定突破性的人才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我市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大力推进与国内外高层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和国家、省级研发中心。引进和用好人才,企业是主体,各个企业要学会借脑发展自己。
七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要着眼长远,建设优美宜居城市,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集聚发展资源要素的能力。要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拉开新一轮城市建设大框架的要求,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的机遇,聘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水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做好控制性规划,编制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要坚持高标准建设。按照“大投入、多开工、快建设、出精品”的思路,制定实施《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高标准抓好2012年确定的公共服务、环境提升、功能完善、安居建设四类工程,规划建设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和特色街、精品路及标志性建筑,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与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用市场的手段建设城市,拓展建设资金来源,努力促进财政增收。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新城镇新社区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要坚持高效能管理。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精细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八要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落实好上级有关惠民政策,健全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幸福莱芜”建设水平。今年集中力量办好10件实事:
1、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提高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3、积极扩大城镇就业。
4、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5、加大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力度。
6、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7、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8、建设高标准实验幼儿园和实施学前教育家庭困难在园儿童资助。
9、建设文体惠民设施和市文化中心二期工程。
10、实施市医院扩建项目。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莱芜”建设,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成立市委群众工作办公室,落实各单位工作责任,限期解决并跟踪督办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成员混合编组,每周一次轮流接访,力争尽快办结全市所有积案。
九要实施“构建服务高地、打造投资洼地”专项行动。以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为重点,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招商、安商、富商、亲商的热土,打造成有利于企业成长和做大做强的沃土,打造成强力吸纳聚集生产要素的“磁场”和“洼地”。要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铺下身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研究、去落实,做到思路在一线完善、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落实。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从市、区、镇三级机关部门选派干部,重点排查解决农村群众和企业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大力精简文件会议和检查评比,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会议总体压缩30%以上。召开由区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严格实行审批制度。要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实行部门承诺制,各单位要将清理后所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包括具体办事依据、工作流程、具体要求、办理时限、工作纪律、收费标准等向社会公开,各执法部门入企检查的计划等有关情况也要向社会公开,由主要负责人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开作出服务承诺。实行限时办结制,各级各部门要在制定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时,加强研究,强化效率意识,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对企业、群众上门办理的事项,首先要告知能办不能办,能办理事项什么时候能办完,不能办理事项为什么不能办。对符合政策规定、事实清楚的事项,要当日有答复,属于市内的事项三天必须办完,特殊情况下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办结;需上级审批的事项,必须从速从快办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违反部门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变执收部门到企业收费为企业到规定地点缴费,并尽快过渡到“一费制”。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实行涉企检查审批制度,大力压减入企检查次数和规模。加强对行政服务中心的监管,审批部门应进必进,杜绝体外循环现象;加强电子监察,及时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严禁擅自设置审批前置条件以及利用备案、核准等形式搞变相审批;完善公开评议政府部门及涉民科室办法,强化社会监督。要全力优化发展软环境。要明确软环境建设责任,各区、镇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是本区域软环境建设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负第一责任;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要突出抓好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各级公安机关要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重点治安保护。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建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政风行风热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严厉务实管用的措施,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从快从严查处。
十要建立健全抓重点、抓发展、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建设更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要创新区、园区和镇科学发展考核机制,引导区与区、园区与园区、镇与镇、部门与部门之间比增量、比新的增长点、比在全省的进位,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要突出对进位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突出对大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三项指标的考核,加大赋分权重。对区镇一体的镇,从区级经济基数中剥离出其镇级基数,与其他各镇一同进行考核。要严格奖惩兑现,对实现进位目标、超额完成大项目建设推进任务、考核综合排名第一的区、园区和前三位的镇,给予重奖,特别是在干部使用上给予倾斜,党委主要负责人优先提拔重用;对未实现进位目标、未完成大项目建设推进任务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严肃问责,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区、园区和后三位的镇进行干部调整;对在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坚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完善市直部门单位实绩考核办法,提高各部门推进大项目、开展大招商、服务企业发展和做好各项工作的水平。同时,希望中央和省各驻莱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和中心意识,与全市发展合心、合力、合拍,真正为莱芜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尽职尽责。市委、市政府将加强与省相应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大对驻莱部门单位的领导监管力度。当前,要切实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努力争取首季开门红,特别要高度关注企业运行中遇到的资金、市场、用工等问题,积极跟上服务、靠上工作、解决问题,确保一月比一月好、一季比一季好,争取一年上一个台阶,三年有个大跨越。
三、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是一项重大的“发展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场涉及思想、利益、制度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各级各部门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抓好推进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我任组长,杨宜新同志任副组长,市几大班子有关领导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纪委,具体负责统筹推进工作。会上印发的活动《意见》是指导活动开展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细化分解目标责任,迅速开展工作,确保把活动的每一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研究制定活动检查、考核、奖惩细则,促进各级各部门单位抓好活动实施。二要明确方法步骤,精心组织实施。活动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习提高阶段,去年12月底市委办公室专门下发通知进行了部署,到本月底结束;第二阶段是查摆问题、制定措施、认真整改阶段,时间为2月上旬,主要任务是继续深入学习讨论,深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完善各项制度等;第三阶段为深入实践和整改落实阶段,从2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上旬结束,重点是落实好《意见》确定的十大重点任务;第四阶段是检查验收阶段,于12月中下旬进行。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准确把握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各阶段的具体部署,切实把活动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之中,落实到抓项目、抓招商、真干事、干成事上。对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不走过场。要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整个活动既主题突出、达到要求,又特色鲜明、富有成效。
三要加强督导,确保实效。市里将成立督导组,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确保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适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市、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党委、政府督查机构,要加强随机暗访,及时发现并解决好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先进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引导整个活动健康发展。同时,加大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对发现的各类突出问题要进行公开曝光。
四要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活动开展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区镇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市直部门单位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树优、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对活动开展不力、影响发展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进行问责查处。
同志们,开展好这次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胸怀全局,着眼长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动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环境大优化,为促进莱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