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权、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联合教研活动成功举办1(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7:3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立权、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联合教研活动成功举办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立权、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联合教研活动成功举办1》。

第一篇:孙立权、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联合教研活动成功举办1

孙立权、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联合教研活动成功举办

邱宇强 王春 张林建

5月20日,以“促进语文教学经验之总结,分享语文教育之智慧”为目的的“孙立权、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联合教研活动”在东北师大附中自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孙立权语文名师工作室、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于2012年3月批准成立,是吉林省教育厅首批认定的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两个工作室于2013年5月17日在吉林省实验中学开展了第一次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两个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联袂开展的教研活动。

这次联合教研活动,嘉宾云集,盛况空前。与会的专家学者有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吉林师大东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朴教授,东北师大文学院宋祥教授,吉林省教育学院张玉新教授,语文报社副社长、《语文教学通讯》主编姜联众先生,《语文教学通讯》执行主编王建锋先生,吉林师大文学院院长李秀云教授,吉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宁国利教授,吉林师大东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丽红教授,吉林师大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王艳荣教授,吉林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方勇老师,吉林师大文学院教法教研室主任靳瑞芳老师。东北三省六百余名教师与会,东北三省的多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率团观摩。

联合教研活动由东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室王春老师主持。东北师大附中史亮书记、刘丽君副校长、赵海军副书记、张晓娟副校长、邵志豪副校长、谭祖春副校长出席教研活动。刘丽君副校长代表学校、《语文教学通讯》主编姜联众先生作为嘉宾分别向大会致辞。本次活动包括教学观摩、专题讲座、专家及工作室成员评课、专家报告四部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在教学观摩部分,吉林省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吉林省实验中学语文组长卢军良老师执教《月光与故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导读》。孙立权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东北师大附中艾群老师执教《等待戈多》。卢老师首先从一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导入,引出“月光”这一“外物”与“思故乡”中“情感”的关系,指出诗歌中存在着许多能够传递情感的密码,作者与读者正是通过这些密码来表达和交流感情的。接着卢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中的《春江花月夜》,体悟诗中“月(光)”这个密码,有何特点,作者又是如何借此传情达意的。卢老师采用了诵读法讲授此诗,“三读”《春江花月夜》。“一读”,卢老师逐句带读,学生跟读,他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范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静谧优美而略带忧伤的月夜;“二读”,全班齐读,在已初步体会诗歌氛围的基础上,通读全篇,学生情感饱满,意蕴流畅;“三读”,学生个性化诵读,展现学生个体对诗歌不同的理解。整个讲授过程,教师并未对诗歌内容加以讲解,但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已体悟到了诗本身的美妙。所以,学生很容易的就总结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的特点,以及常传达的情感。最后,卢老师引用了付道彬、黑格尔、钱钟书等人的论述强调了把握诗歌意象这个密码对于理解诗歌的重要性;又引用了歌德的《致月亮》、波特莱尔的《月之愁》,强调研究学问眼光要放得 远一点,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要看一看中国现代诗歌;学习中国诗歌,更要读一读外国诗歌。卢军良老师这堂课行云流水,大开大合,张弛有度,可谓尽展名师风度!

艾群老师授课的题目是《等待戈多》。艾老师由20世纪大师奉劝文学初学者的一句话“模仿是没有出息的,模仿注定了没有出生就已经死亡,你必须把所有的大师踩在脚下,闯出自己的一条新路”导入新课,接着艾老师带着学生围绕《等待戈多》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有何区别、“上吊”情节的解析、“戈多”是谁、“等待”有没有意义等问题展开了探讨。探讨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艾老师的教学智慧:体现一,教师精神饱满,神情亲和,语言具有感染力。面对“淡化情节”“淡化人物”“语言破碎”的荒诞派戏剧,老师和学生往往打不起学习的精神,而艾老师首先就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了学生,鼓励着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文本。体现二,教师设置的问题,具有层级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学生逻辑思维认知规律。体现三,教师善于引导,有效地帮助学生从低阶登上了高阶。比如在提问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有何区别的时候,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了很多,但是思路不清晰,没有条理性,这时候艾老师就提示后边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谈两者的不同呢?”还比如,学生思维出现停滞,探究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艾老师就荡开一笔,以其它作品或材料来启发学生。例如讲到“上吊”情节解析的时候,她提到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对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提到了《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对于“生、死、活”的思考;例如讲到“等待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的时候,她提到了史铁生《命若琴弦》里的故事,指出人生就是等待——失望——再等待的循环过程,引用了《基督山伯爵》结尾男主人公的一句话,“在上帝揭露人的未来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包含在两个词里面:等待和希望。”总之,艾群老师的课与卢军良老师的课,交相辉映,相映成趣:一老一少,一师一徒,一持重,举重若轻;一性情,理情并举。

在专家讲座部分,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吉林省实验中学潘丽老师和吉林省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室主任孙立权老师,分别为与会教师做了专题讲座。潘丽老师讲座的题目是《青年语文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潘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经历及经验,指出青年教师成长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青年教师要主动寻找、自我营建开放的学术空间,二是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在课堂。在第二个问题上,潘老师又从备课、教学、专业发展关键事件三个层面做了特别强调。潘丽老师作为成熟语文教师,讲话中既有对青年教师的殷切期望,又有一些明确的指导,比如,她说青年教师要读书,要首先注重读专业课的书,有了教学实践后,再读一些教育理论的书;教师要注重教学相长,让学生的反馈促进教师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练就自己的一手绝活。潘老师的讲座来自于实践并关切实践,受到与会教师的欢迎。

孙立权老师的《深度语文的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是上午教研活动的压轴戏。孙老师讲座的时候,窗外突降大雨,雨打塑钢屋顶发出巨大的哗哗声,而与会老师,不受一丝干扰,依旧凝神屏气,聆听孙老师的报告。孙老师首先介绍了针对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浅显化、简单化、低俗化、固定化倾向提出“深度语文”的背景。接着他以“观点加例证”的形式,列举了“深度语文”所具有的九个特点。特点一,深度语文追求“甚解”。孙老师以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中“省”的注释为例讲何为“甚解”。“省”在教材中注释为“曾经”,而“省识”在教参赏析中又被理解为“略识”。孰对孰错?孙老师最后考证得出“省”的“五说”,研究后,确定教材注释正确,但可惜注释语焉不详。特点二,深度语文追求提问有深度。如讲《窦娥冤》,他的问题是:小人物的悲剧为什么能感天动地?讲《雷雨》,他的问题是:有人说曹禺心软,把周朴园放了生。你怎么理解?特点三,深度语文不求面面俱到,而求“直击要害”,“点到为止”。比如《老人与海》,他重点讲桑迪亚哥最后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特点四,深度语文追求多占有。孙老师列举了占有李白多首写离别、思念的诗后,发现这些诗具有模式化倾向的例子。特点五,深度语文追求平视教材,平视课文,平视作者。孙老师指出现在的必修教材也存在着很大缺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也存有“苟简”的毛病,辛弃疾也是一个贪腐的官员。特点六,深度语文追求从一望而知中看出一望无知的奥秘。特点七,深度语文不是显摆学问,让人不懂。特点八,深度语文也要靠感觉,不是光凭理性。特点九,深度语文不追求马上有用,而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孙老师最后强调,构建“深度语文”,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老师的语文素养;在构建“深度语文”过程中,语文老师才能成为真正的语文人。

孙立权老师的讲座,讲出了语文的“深度”,也讲出了语文的“广度”。讲座中,他讲《诗经》《离骚》、李杜的诗,讲《窦娥冤》《雷雨》,讲《老人与海》《祝福》《孕妇与牛》,也讲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剧本《伽利略传》,也讲美国好莱坞电影《一曲难忘》,也提到宗教的《旧约》,也提到黑格尔的“二律背反”:从文学到哲学,到宗教;从文学到科学,到美学。这似乎在暗示每一位语文老师,要追求语文的“深度”,首先要有“广度”语文的基础。

在专家及工作室成员评课部分,东北师大文学院宋祥教授、吉林省高中语文教研员张玉新教授、《语文教学通讯》执行主编王建峰先生、长春市高中语文教研员王胜柏先生及工作室成员张继辉、陈净慧、赵兴雅、陈兆辉等老师参与了评课,评课采用“圆桌面对面”评课方式。评课开始,先由卢军良、艾群两位上课教师进行了说课。张玉新教授认为卢军良老师作为特级教师敢于亮相,敢于为年轻教师作示范,是值得肯定的;艾群老师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硕士,但是敢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精神可嘉;潘丽老师的讲座谈青年教师的发展,强调了教师对自身提高的研究,如果加进去对学生的研究就更好了。宋祥教授认为卢军良老师的课,让大家关注到“名师、选修、导读”三个词;潘丽老师的讲座,有两个核心词,实践、反思;艾群老师的课,让我们有四个方面的认识:学生的精彩就是老师的精彩,引发学生思考的课就是好课,信息丰富的课就是好课,注重文本解读的课就是好课。专家王建峰先生和其他工作室的成员也先后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活动最后的一个部分是专家报告,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金海峰教授,受邀为与会教师做了题为《国学教育走进高中语文的思考》的报告。他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总结了中国近现代经历的三个三十年,1919年到1949年,第一个三十年,是建立政权的三十年;1949年到1979年,第二个三十年,是巩固政权的三十年;1979年到2009年,是经济建设的三十年。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金教授提出,在政治和经济都有了基础的大背景下,未来三十年应该是文化大发展的三十年。那怎么能在“国强”“民富”的基础上达到“文昌”呢?他提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国学教育走进高中语文的主张。但金教授又指出,一般人把国学等同于“经史子集”,而“经史子集”在理解上有很大困难,所以国学教育目前进行得步履维艰。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指出国学教育可以从“诗书礼乐”入手。“诗”指“古典诗歌”,“书”指“汉字书法、古代书画器物”,“礼”指“传统礼节”,“乐”指“古典音乐”。金教授指出,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和形式去进行国学教育,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金教授的讲座开阔了教师教学的视野,给语文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孙立权、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两次联合教研活动,反响热烈,充分体现了名师辐射引领的作用,为全省甚至东三省的语文教师培训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家都热切地期待两个名师工作室下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

下载孙立权、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联合教研活动成功举办1(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立权、卢军良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联合教研活动成功举办1(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