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老党员的心愿
河滨街道办事处
工 作 简 报
(第600期总第600期)
签发人:宁华 2012年3月22日
一个八旬老共产党员的心愿
3月23日,我和区委组织部、街道党工委领导一行,带着钢花社区75名党员的嘱托,前去银川看望久未谋面的老党员冯彦仲,他托我带回一篇他写的心愿。我看了以后深受感动,现将老党员冯彦仲的《我的心愿》以信息的形式登载出来,供广大党员大家学习参考之用,也请广大党员同志们对照冯彦仲老党员的心愿,思考我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该给党做点什么?给人民做点什么?为社会做点什么?
《我的心愿》
我叫冯彦仲,陕西汉中市镇巴县人,1930年1月10日出生,现年82岁,是河滨街道钢花社区一名离休老干部,一个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1948年2月,16岁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17岁的我光荣入党。参军后,我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参加了解放河南、四川的战斗、1950年,赴朝参战、1959年参加了甘南剿匪战斗,一共参加过大小战役近百次,1970年退伍到原钢铁厂上班至1981年离休。
我离休后,党和政府给与我极大的荣誉和丰厚的待遇。每当夜晚,睡不着觉的时候,想着那些先我而去的战友们,我不禁心潮起伏,难以自己,我经常扪心自问,我这个从战争中活下来的老党员,要为党做些什么?要为那些英年早逝的战友做些什么?这样的念头激励我走过激情的青年时代,走过了战斗的中年,现在我年事已高,不能再从事革命生产了,只能为党多交些党费,以了 却我的心愿。
2009年,建国60周年,我向中组部缴纳了1000元的特殊党费;2011年建党90周年,我又向中组部缴纳了2000元的特殊党费。今年,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我要再缴纳特殊党费3000元,表达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的微薄心愿,这也是一个老党员对党永不改变的忠诚。(信息员:曹淑琴)
第二篇:一个老党员的思想汇报
一个老党员的思想汇报
神经外科杨芳裕
建党九十周年,是一个多么庄重的日子,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包含着热泪,我想再写一次思想汇报,就像入党积极分子一样,认认真真地写一写这么多年来的思想变化,写一写在党的培养下我的成长历程。
我觉得我很幸运,我出生在这样的时代,一个独立自主、没有军阀混战、没有列强侵略的时代,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时代,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民当家做主,享受着充分的自由和民主的时代。这个时代,是由许许多多共产党员付出宝贵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是个非常值得珍惜的时代!
我很幸运,我出生在一个共产党的家庭。我的父母亲都是共产党员,我的姐姐和两个哥哥也都是共产党员,而且都是非常经典的共产党员。
我妈妈有个苦难的童年……我外公外婆本来是对恩爱夫妻,却被封建宗族势力活活拆散。我外公被卖丁当了国民党兵外出没了音信,我外婆被逼改嫁远走他乡。我妈妈从一个可以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女孩顿时变成一个孤儿,随后,被一个上了年纪的贫穷妇女收养。这样一个女孩,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会有前途和希望吗?我妈妈八岁就开始外出谋生,到二十里外的程溪挑竹笋或者卖花,家里多病的老人经常要等到她赚钱买米回来才能下锅煮饭。遇到雨天,她的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出门,我妈妈却只能孤零零出发,因为米缸已经空了,不出去赚钱,两个人都得饿肚子。
七十年代城里放映<卖花姑娘>,她听说了,就骑车去看,路上摔了一跤也没能阻止她去看那片电影。她说电影里的卖花姑娘就是解放前的她,看了一场电影,她流了一场的泪。
是共产党改变了她苦难的命运,是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我妈妈经常告诉我那个改变她命运的日子。那是1949年农历7月28日,13岁的她开门做饭时看到房前屋后都是兵,惊吓得缩回屋子。养母从门缝看了看,肯定地说:“是红军回来了,孩子,不用怕,红军是自己人呀!”于是,我妈妈打开房门,把凳子搬出去给解放军坐,把家里的咸菜统统洗净送给语言不通的解放军吃。解放军给她留下她看不懂的白条,后来才知道是借条,随后的工作组给兑换成钱。
在新政府的帮助下,我妈妈进了夜校学习识字,加入了共青团,17岁入了党,还当了村干部。我懂事之后,妈妈是村信用站出纳,她管钱管得井井有条,对账对得清清楚楚,还经常参加生产队劳动,又兼顾全部家务活,还培养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
改革开放后,我妈妈成了村里第一批万元户,被记者拍照片登上“中国市场报”,说她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事迹。她觉得很光荣,我在城里读书也觉得很争气。
我爸爸19岁入党,解放后就当上了村干部。他工作上严谨负责,言语不多却很有威信。他曾为救百余村民半夜趟齐腰洪水通知群众转移,及时避开垮堤的洪水。他抓生产时能够计算出一斤谷子有多少粒,能够看得出田中央有几丛稲子未被噴上农药。他当公社信用社主任几十年,没出过账目差错,贷出去的钱没有一分钱变成呆账坏账。
最让我佩服的是,我在小学三年级写“反击右倾翻案风”作文时,他对我说邓小平一定会东山再起,后来,邓小平成为我们改革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后,他总是用农民的语言宣传党的政策,叫农民放心承包,下本经营。在他的鼓动下,九湖乡的经济蒸蒸日上。
我家还有个特别的人物影响着我的人生观,那是我阿婆。阿婆以前的丈夫是闽南游击队吹号手,在战斗中牺牲了。阿婆自己带一女一男两个小孩逃难,男孩饿死了,女儿送人家了。阿婆改嫁到我们家族后,没人知道她是烈士遗孀。她以砍柴卖柴为生,日子过得很辛苦。解放后,她有机会得到政府补贴,因为她是烈士遗孀,可她没有提任何要求。
父母的影响,组织的教育,对我选择人生的道路非常重要。我正是在他们的引导下积极向组织靠拢并入党的。当我入党申请第一次没被批准时,我爸爸对我说:这说明我的努力还不够,需要加倍努力。正是在爸爸的鼓励下,我正确认识了第一次没有被批准入党的原因,经过后来的努力,我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会报名到遥远的非洲援外三年多。我的回答很简单,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冒险到四川救灾。我回答,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哪里任务重,共产党员就应该在那里出现,哪里有危险,共产党员就应该勇敢地站在那里。
援外和抗震救灾让我得到太多的荣誉,我觉得我做得还很不够,有愧于那么多的荣誉。同时,我又十分珍惜这些荣誉。荣誉属于昨天,今天应该更加努力,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如今,我们肩负着繁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工作。我们要寻找差距,迎头赶上,团结同志,克服困难,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建党九十周年就要到了,我感到十分激动,感到十分幸福,我再次向党组织写一份思想汇报,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第三篇:一个老党员的申请书
申 请 书
镇领导
我叫赵老砖,男,今年已经72岁了。1966年1月,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本大队的基层干部。
年轻时代的我是非常踏实肯干的,那时我任基层干部,不管烈日炎炎、还是雪花满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都要开会、工作、巡逻打更、挖河铺路、平整土地。很早就要步行去开会,“今年雨很大,很可能会淹,我们要防大水淹没庄稼。加强巡视,要防止群众的土坯草房被漏雨淋坏,房倒屋塌,把人砸在里边。”当年就是年轻啊,干什么都觉得浑身是劲,连续阴雨常常几天睡不成觉,有时,刚脱下衣服,听说谁家的房子漏的很了,连忙起来赶过去……天天防火,夜夜防贼:深冬场光地净,有人会偷林中的大树,去地里看看,在街上也是要来回打更。那时有的是力气,乐在其中,把一切献给了党,入党时的誓言犹在耳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随着时代变迁,历史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1986年,我44岁,总设计师提出要求“干部要年轻化,知识化”,高小毕业的我深感自己的知识不足,就从一线退居了二线,对此我是觉得理所当然,退就退吧,本来,权利都是党赋予我的,在二线也照样为党做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而今我垂垂老矣,当年那些一块儿摸爬滚打的干部,大部分都已作古,他们也曾经为家乡做过贡献。但是年轻时过度的奔波劳累,积劳成疾。如今他们不用再受疾病折磨了,他们先后辞别了人世,想当年我们一块儿开会、打更、检查漏房、危房,谁想到后人会是这样的结果……
近五十年的党龄,为党辛辛苦苦工作二十多年,总是想着别人怎么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这些年来别人去路上锻炼身体,我羡慕他们;看着别人能下地劳动,我更羡慕他们。但是我不能,因为如今的我是病魔缠身,疾痛的折磨让我形同废人,因此家里日益困窘,经济越来越困难,我的老病也越来越重。而精神上的折磨则更严重,退下近三十年以来,从没见一个上级领导代表组织来看过我们这些老人。也从没收到过什么慰问品,甚至慰问信也没有见过一封,难道这是一个为党工作,为群众工作几十年该受的回报吗?
当年我们工作时,条件很苦,但我们心中快乐:那时没有汽车,我们先是步行,后是骑自行车;开始雨衣是稀罕物,我们就戴一顶草帽披个麻袋片,就是这样,我们也在风雨中奔波,在寒风中打更。夜深人静,别人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而我们却在天天防火夜夜防贼。当年破“四旧”时,村里收到成篮的金银首饰没有人在意去留下一个。当年谁会想贪它一个子,记得有一个干部,在查账时,有两块五毛钱的亏空,赶忙从兜里拿出钱来补了空缺。我们都曾经将这事引为笑谈,而我呢,更是一分也没有往兜里装。可是如今的我却一年不如一年,白发苍苍,胡子拉碴,再没有当初的激情和革命勇气了。不知道是否能得到组织上的照顾,是不是组织上已经彻底忘记我们这些老革命了。
心情沉重不能自已,这也算是我们那一代的悲哀,我们实在咬咬牙也不想给组织找麻烦,但今天实在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还把家里拖累的举债度日,我实在需要说一说了!
儿子一家在外打工,家里拆迁,儿子的院子被冲,别人家都给补钱了。据说别人家有补几万的,有几十万的,甚至有上百万的,而我家呢,却一分钱都没有给,我什么也没有说,谁让那个时候家里还有些收入。现在我只能向组织身手了,看看组织能否给予照顾。
一个退居二线后、挺无奈的老干部!
第四篇:一个老党员的执著情怀
一个老党员的执著情怀
——记昆明市人口计生委退休干部李美翠同志
李美翠同志这位从官渡区阿拉乡三瓦村走出来的彝家女,于
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官渡区委常委、区妇联主任,昆明市妇女联合会副主任,昆明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等领导职务。在位时,她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办事认真、作风踏实;她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做事原则,在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休后,她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始终不忘一个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为基层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她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干部职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得到城乡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她是心系国策的人
1989年3月,李美翠同志从昆明市计生委副主任(主持工作)的位臵上退休。但她人退休,思想不退休,不论参加什么社会团体活动,三句话不离本行,总不忘与计划生育工作联系起来,只要有机会,她都要为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曾担任昆明市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退休后,她仍坚持参加市协会的理事会工作,1998年,又以常务理事当选为副会长。此时,她已年近七旬,但她工作劲头不减当年,在市计生协会对十四个县(市)区基层协会进行组织整 1
顿及达标验收的整个过程中,她不顾年迈,身先士卒,带领市协会办公室的年轻同志深入县区、深入基层,深入到广大会员群众之中,就计生协会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与服务,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2002年,市人口计生委聘请李美翠同志为市计生协会驻会副会长。她坚持全日制上班,经常到各县(市)区调研,了解城乡育龄人群的希望和要求,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计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提供有关部门作为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为开展好“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的三结合工作,市人口计生委把270万三结合项目基金交给市计生协会运作。她不辞辛苦亲自带队到县区、乡镇、村居实地调研,指导基层和农村的部份分独子户、双女户,依托三结合基金实施项目,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如今,270万三结合项目基金已滚动使用多次,不少农户依靠实施三结合项目摆脱了困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在嵩明、石林、安宁等地,呈现出“扶大户带小户、扶一村带一片”的欣欣向荣景象。美翠同志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令身边工作的同志和基层干部群众钦佩不已,县乡计生干部纷纷称诵道“老李主任宝刀不老,真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啊!”
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2003年,经李美翠同志的倡导与促成,市计生委协会邀请著名的妇科、儿科、家教、农林牧方面的专家及民间文艺爱好者成立了“优
先、优育、优教”、“农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宣传”三支志愿者服务队。几年来,她带领着这三支服务队先后到嵩明、石林、官渡、寻甸、晋宁、禄劝、东川等十三个县区进行优生、优育、优教,种植、养殖技术咨询、送医、、送药到农村等服务活动,与此同时,文艺宣传服务队也把计生方针政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到城乡广大育龄群众之中。她还组织昆明市政协联谊会医卫组的专家到嵩明县小街镇苗族村义诊,免费给当地苗族群众看病送药,苗族同胞如同过节高兴万分,一位苗族妇女激动地说:有钱到昆明也不一定找得到这么好的专家,在家门口就有大专家看病,真是太好了!”
说李美翠同志的热心肠。计生系统的干部职工有目共睹,为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在位时,她历尽千辛万苦。退休后,也花费了不少心血,为使广大育龄群众了解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她积极组织成立了退休干部“文艺队”,编排节目到各乡镇演出;云南省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一出台,她带领部分退休干部组成督导组到官渡、盘龙等区的农村核实奖优对象情况,经她组织创作的花灯演唱《学政策》也应运而生。为配合“村居建设”、“三结合项目”、“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内容的宣传,在她精心策划了《和谐社区是我家》、《希望树 幸福果》、《四同管理好》等剧目。李美翠同志虽年事已高,但劲头十足,热情不减,认真编排节目,亲自带队下基层演出,舞台上还时常见得到她那矫健的身影。一次志愿者文艺服务队在五华区教场中路社区做宣传活动,当时国家计生委一位副主任在现场观看后感慨万分,他说“云南省的奖、优、免、补,他们十几分钟的《学政策》我就完全清楚明白了。”文艺队成立至今,全市十三县区
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演出二十多场,观众达五万余人次,活动范围遍布全市城乡。
李美翠同志不仅热爱老本行,对社会活动也十分热心,她被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聘为第十届、第十届顾问期间,积极参加每一次的调研活动,并及时汇报调研情况。经她提案的关于村(居)委会计生宣传员工作量大,但报酬偏低问题,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经昆明市政协汇同昆明市人口计生委的共同努力,此问题已圆满解决。在贯彻落实云南省农业人口奖优免补政策过程中,针对相当一部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李美翠同志四处奔走、积极反映,做了大量的工作。她热情扎实地为社会奉献,她的工作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她担任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顾问的十年中,曾被评为市政协活动积极分子;2008——2009被评为昆明市优秀妇女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的先进个人。李美翠同志社会活动较多,她不仅在市政协当顾问、市计生协会任副会长,同时,还担任市离退休妇联干部联谊会会长,市老体协舞蹈队队长,她精力充沛,身兼数职,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但从未听她发过什么怨言。
她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李美翠同志为人厚道,具有强烈的同情心,是一个见他人有困难就想帮一把的人,她非常关注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状况,想方设法争取社会力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她通过各种渠道,从自己做起,组织动员两城区计生协会会员收集人们更新换代衣物汇聚起来,带领市计生
协工作人员按衣物的新旧程度、厚薄情况,大小规格,分门别类、清理打包,自己找车分期分批送到富民、石林、晋宁、东川、寻甸等县的贫困地区。几年来,她经手送到贫困群众手中的衣物,累计达六辆车之多。
当她得知东川区乌龙一中、晋宁县夕阳中学住校生缺少棉被御寒,便发动德胜桥老板杨美淮购买棉被、毛巾被,并与杨一道把棉被送到这些贫困学生手中。另外她还动员昆明铁路局计生办退休干部李凤珠、官渡区退休干部杨桂英扶持富民县麻地村的两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捐款购臵棉毯送给富民县大营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今年初,李美翠同志来到寻甸河口镇海嘎村,这是个彝汉杂居的贫困山区村委会。她多年来形成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走走转转体察民情,当她发现有个家贫如洗、衣衫单薄的80多岁老人时,心情十分沉重,当即把老人请到村委会,从带来的衣物中挑选了两条裤子、一件外衣、一件皮衣送给老人,老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李美翠同志心挂灾区,响应号召,发动计生委退休干部献爱心,自己带头捐款600元;今年盈江地震她又积极献上爱心捐款200元。问她为什么样样热心、事事带头,她说:“我受党教育几十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充分体现了李美翠同志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情怀。这就是一个老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市人口计生委党总支
2011年5月5日
第五篇:一个老党员的善举之路
一个老党员的善举之路
72岁的马德滋老人是友谊农场场直居民办事处第四社区一名退休党员,有着40年的党龄。40年来,他无论当教师还是当干部,无论在岗还是退休,无论严寒酷暑、家住哪里,从没放弃义务修路护路的善举。近年来,友谊镇周边的路已修筑成了水泥或柏油路,可马德滋依然去路上查看。发现路面上有杂物,就及时清除,保障路面干净,减轻车辆磨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几十年不图名利,默默做好事。这位老党员的善举和执著,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赞誉,他又被评为第三届感动双鸭山人物。尽管获得了荣誉,可马德滋却以平常心态对待,他曾坦然地说:“修路护路已成为习惯了,只要身体还行,就会一直做下去。”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换取大家的方便,是他的快乐和追求。
马德滋老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在平凡中体现自
己的追求,践行着他40年前的入党誓词,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境界。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