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娄烦县小河沟农业生态示范园提水工程项目建议书
娄烦县小河沟农业生态示范园提水工程
项
目
建
议
书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娄烦县小河沟农业生态示范园提水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娄烦县晋生农田基本建设服务队
3、项目负责人:尹晋生
4、项目地址:杜交曲镇小河沟村
5、项目建设内容:发展节水面积1000亩,解决园区管理人员及300只羊的饮用水,建扬水站1处,调蓄水池3座,安装输配水管道36200m,购置喷灌设备5套等。
6、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7、项目实施期间: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底
8、项目投资:72.56万元,其中申请补助资金60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理由和条件:
娄烦县小河沟农业生态示范园位于汾河水库西岸,娄梭公路东侧,园区占地总面积1000亩,是集经济林、苗木花卉种植,鱼、羊养殖一体的综合种植、养殖园。自2006年开发建设以来,目前已完成道路修筑2.1km,生产、生活用房建设192m,土地整治500亩,栽植经济林(核桃)600亩,培育油松种苗30亩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等。
由于区域内气候干旱少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园区内部又无供水设施,人畜用水非常不便,而且每到干旱时节或造林整地
2季节,只得车拉人挑,不仅用水成本较高而且难以保证足额灌水,大大影响了所栽经济林、苗木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长,进而推迟了受益期。此外,由于缺水,园区建设只得分期小规模进行,难以全面开花,整体推进,及早完成规划治理目标,尽快受益。由此可见,水已成为制约园区生产建设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源,解决园区各项生产及生活用水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工程的规划建设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
工程的建设实施无论从近期还是远期看,都具备许多优越条件,首先园区紧临水库,区域内浅层地表水埋深浅、水质好、水量丰富,易利用,是极好的工程水源地;其次园区交通便利,临近范围内可购得地方材料水泥、块石、碎石、粗砂等并运至施工场地,其它设备材料则可在太原市场上购置。第三园区自身又拥有一支专业施工队,不仅人员配置多,而且技能熟练,经验丰富,完全可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所有工程建设内容。可以说工程建设的一切条件业已俱备,工程一旦上马,必将是一个能为我县发展新型绿色生态产业起到典型样板作用的优质高效工程。
三、项目建设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科学实用、费省效宏”的原则进行,使其建成后不仅能有效解决园区各项生产用水,推动园区稳步快速发展,而且要节能节水(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8以上),为我县今后发展山地提水工程探索总结经验。
2、规划设计依据及标准
工程规划设计依据园区自然条件、水资源分布现状、林木种植、养殖用水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有关规定选定为75%,有关技术参数执行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汇编的《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标准,人畜用水按《山西省饮水安全工程设计编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3、工程规划总体布局
经实地勘测,工程总体布局方案为:在园区东侧沟道内建水源截流槽1座,加压提水至园内高位调蓄水池,分设管道送水至田间和人畜房舍,满足灌溉及人畜用水需求。
四、项目建设内容
1、水源截流槽
水源截流槽容积100方,长12m,宽3m,深3m。设计采用砌石砼结构。槽体底板及顶板采用C20钢筋砼浇筑,厚0.2m;上游渗水墙采用干砌石砌筑,顶宽0.6m,底宽1.5m,外围填筑0.6m厚级配良好的滤料;其余三面侧墙为截水墙,底宽1.2m,顶宽0.8m,内外层抹面。
2、供电工程
工程电源就近从10KV输电线路“T”接引至,需增设50KVA变压器1台,架设低压配电线路800m。
3、扬水站
压力管道实测总长340m,管径经计算选定为80mm,设计采 3 用ф80钢管法兰连接,管线沿途转弯、起坡、架空处设砌石镇支墩。
水泵根据扬程及用水流量选用200QJ32—156型水泵1台,配套电机功率25KW,流量32m3/h。
为便于操作管理,井泵管理房建筑面积9m2,采用一般民用建筑标准(砖混结构)。
4、调蓄水池
调蓄水池总容积根据来用水量按2—3天调节计算为300方,为保证水质卫生,灌溉用水和人畜用水分别建300方、100方水池1座、50方水池各1座,调蓄水池采用《给排水标准图集》结构尺寸,300方水池为钢筋砼结构,直径11.0m,深3.5m;100方水池为砌石砼结构,直径6.5m,深3.4m。50方水池为砌石砼结构,直径4.5m,深3.4m。
5、输配水管道
输配水管道包括田间地埋灌溉输水干支管道和人畜用水管道。
地埋灌溉输水管道呈枝状布置,全部采用PVC管承插连接,实测总长3200m,其中ф110PVC干管1160m,ф63PVC支管16条2040m。
灌溉出水口根据地形条件及种植类别布设,经济林2—3亩或一个田块设ф50出水口1个,共计120个,配移动软管10根,单根长50m。苗圃采用半固定喷灌,出水口间距20m,共设ф50 4 出水口40个,配PCL50喷灌设备5套。
人畜饮用水管道采用ф50PE管承插连接,总长420m,羊舍设供水点8套。
输水管道首端及分水处设控制阀,末端设退水阀,所有闸阀均置于井内,共设闸阀井28座。
6、临时工程
临时工程包括施工道路、施工排水等。
五、项目投资概算
工程概算依据工程概算依据水电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结合当地实际而编制,编制时人员一律以13元/工日计入单价,地方建筑材料以工地购买价计入,其它设备材料以太原市2008年第二季度市场价加运杂费计入单价。
工程概算总投资72.5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44.61万元,设备及安装费27.95万元,工程总量13234方,其中土方12974方,石方及砼方260方,总投工4265个工日。(具体概算见附表)
六、资金筹措
由于工程建设投资较大,除自筹资金12.56万元外,尚缺建设资金60万元,需上级有关部门予以扶持解决,申请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设备及材料购置。
七、项目效益
工程效益包括灌溉增产增收效益,省工效益以及增加林草覆盖带来的拦沙保土等社会生态效益。
根据工程规划经计算可知,工程年增产增收效益为31.4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此外,工程建成后,可有效解决管理人员及养殖用水,同时还可拦蓄水土,改善当地小气候,安置部分闲散劳力,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良好势态,所以说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合理可行的。
八、工程运行管理
本项目的供水系统归国家所有,由小河沟农业生态示范园负责管理使用,维修保养供水设备及建筑物,制定用水计划,开展科学试验,收集编制资料等工作。
附:工程概算表1份
第二篇:来安县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议书
安徽省来安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安徽省来安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来安县林业局
4、项目负责人:刘正东
5、项目建设范围:国有长山林场、复兴林场、半塔林场、宝山林场。
6、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总规模为22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00公顷;封山育林120公顷。
7、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申报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80万元,省财政配套32万元,地方配套和建设单位自筹48万元。
8、项目建设年限:2012年,期限一年。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来安县位于安徽省东部的江淮丘陵区,隶属滁州市。东邻天长市及江苏省南京市的六合区,南接江苏省南京市的浦口区,西连滁州市,北与明光市及江苏省盱眙县接壤。
来安县属江淮丘陵区,境内地形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岗地、南部为圩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5-219米。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沛,年平均降雨量950mm左右,年均气温14.9℃,无霜期222天。
土壤以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黄棕壤为主,质地中壤至重壤;其次是玄武岩、千枚岩、石灰岩等风化的砾质砂土,土层浅薄。土壤Ph值6.5-7.5。
地带性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向常绿阔叶林过度。目前,全县常绿阔叶林树种已逐步被常绿针叶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森林植物群落所替代。
(二)社会经济条件
来安县下辖12个乡镇,4个国营林场,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来安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农业人口41.3万人,占总人口的85%。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5.5亿元,财政收入为4.71亿元,人均收入5886元,其中:林业总产值20383万元,占3.11%。
来安县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南京市仅50公里,离滁州市只有20公里路程。境内外交通十分便利,104国道横贯南北,312省道纵贯东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密集的交通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构成了来安县绿色长廊和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的主要骨架。
(三)林业概况
来安县林业用地总面积20838公顷,有林地面积15210公顷,疏林地105公顷,新造未成林地997公顷,苗圃地668公顷,无林地3858公顷。有十二个乡镇林业工作站。
三、建设目标与工程布局
(一)建设目标
在项目区范围内,通过以人工造林、封育等方式,广泛运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封造并举,加大阔叶树比例来优化配臵林地资源,调整林种结构,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减轻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对林木施肥、抚育、管理来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森林的防护效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林农真正得到收益,进而促进项目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布局
根据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县生态区位情况和“十二五”林业的总体规划,选择在国有长山林场、复兴林场、半塔林场、宝山林场建设。
四、建设规模与内容
1、主体工程
来安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工程建设总规模为220公顷,人工造林:100公顷;封山育林120公顷。
2、附属工程
开展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通过此项目活动,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提升工程质量,推广和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生态工程管理,林业实用技术,工程设计、验收、档案管理等,计划举办培训班2次,邀请专家讲座1次。
五、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1、投资估算
来安县2012年国家农业结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160万元,其中用于、封山育林、林木培育管理、其他林业设施(含技术培训、仪器设备)等直接投资145万元,设计费、不可预见费、监理费、管理费和技术咨询与服务费等间接投资15万元。
2、资金筹措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和营造林技术规程的规定,项目建设采取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单位自筹相结合的渠道筹措。
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申报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80万元,省财政配套32万元,地方配套和建设单位自筹48万元。
六、效益预测
1、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经过治理的水库塘坝的水质将变得越来越清,空气质量得到提高,林农的生活、生产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有林地增加将使森林覆盖率增加0.4%,林分结构和质量将得到优化和提高。可见,项目的实施将增强抗自然灾害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地生产力,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既为工程区农民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增加农户收益,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可起到示范推动作用,改变全县较为粗放的林业生产经营模式,增加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经济效益
根据建设规模和产量测算,项目建成15年后可产商品材2万立方米,按550元/立方米计算,木材产值1100万元,年收入达73万元,将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50元。
七、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全局出发,明确责任,加强领导,成立项目工作领导组,按照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抓紧抓实。
2、加大投入,科学兴林
加强科技宣传,提高项目区群众的科技意识,引导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其次全面培训科技队伍,提高科技人员和林农素质;同时要科学规划设计,提高项目科技含量;要强化技术管理,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服务质量。
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一整套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和承办单位的职责,确定收益分配形式,严格检查验收,及时兑现政策。
4、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坚持专款专用,配套资金在项目实施前足额到专户,资金全部落实后,专户使用。施工中不断加强检查、督促,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和资金足额使用。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第三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
相对于政府传统项目开发模式及公共融资方式,PPP项目有以下比较优势:
1、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PPP项目一般由社会私人资本或者联合体融资建设及运营,提供公共服务。共用财政投入很少,较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这对公共财政短缺的情况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捆绑了建设和经营,并以服务和产出付费,使得私人部门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动性,通过创新、自我施压等避免项目成本超支。在风险管理上的合理分配和良好的合作机制也使得项目失败的概率大大降低,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2、保障项目和公共服务质量 评审中标的私人资本或联合体组建项目公司建设项目并提供公共服务。联合体一般是由建设方、融资方、运营方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它比传统开发模式具有更好的内部协调能力。另外,很多PPP项目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建设、管理机构,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3、实现合作双方互利共赢 合理的PPP模式可以平衡公私双方的权责利。在风险分配上遵循“最优承担”原则,即将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承担的一方。同时,全寿命周期特点使得合同具有较大的灵活空间,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既能维护共用部门的利益,也能最大限度满足私人资本的诉求。
PPP项目在第一个项目识别阶段,项目发起时需要提供《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步,尤其对于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项目建议书主要是从项目自身的客观条件方面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般由项目发起人向发改委部门报送,提出立项申请,发改部门审查通过后下达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作为拟建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单位应为国家或地方发改委。
项目建议书大纲
一、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概况
(一)、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名称
(二)、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规模
二、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
(一)、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现状及预测
(二)、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
三、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规划
(一)、拟建地点
(二)、建设方案
(三)、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进度安排
四、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政策条件
(二)、建设区建设条件
(三)、建设技术条件
五、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六、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
(一)、经济效果
1、财务评价
2、国民经济评价
(二)、社会效益
1、环境影响
2、社会影响
七、结论
第四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范文模版]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相对于政府传统项目开发模式及公共融资方式,PPP项目有以下比较优势:
1、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PPP项目一般由社会私人资本或者联合体融资建设及运营,提供公共服务。共用财政投入很少,较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这对公共财政短缺的情况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捆绑了建设和经营,并以服务和产出付费,使得私人部门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动性,通过创新、自我施压等避免项目成本超支。在风险管理上的合理分配和良好的合作机制也使得项目失败的概率大大降低,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2、保障项目和公共服务质量 评审中标的私人资本或联合体组建项目公司建设项目并提供公共服务。联合体一般是由建设方、融资方、运营方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它比传统开发模式具有更好的内部协调能力。另外,很多PPP项目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建设、管理机构,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3、实现合作双方互利共赢 合理的PPP模式可以平衡公私双方的权责利。在风险分配上遵循“最优承担”原则,即将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承担的一方。同时,全寿命周期特点使得合同具有较大的灵活空间,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既能维护共用部门的利益,也能最大限度满足私人资本的诉求。
PPP项目在第一个项目识别阶段,项目发起时需要提供《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步,尤其对于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项目建议书主要是从项目自身的客观条件方面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般由项目发起人向发改委部门报送,提出立项申请,发改部门审查通过后下达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作为拟建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单位应为国家或地方发改委。
项目建议书大纲
一、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概况
(一)、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二)、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规模
二、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必要性
(一)、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现状及预测
(二)、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必要性
三、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规划
(一)、拟建地点
(二)、建设方案
(三)、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进度安排
四、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政策条件
(二)、建设区建设条件
(三)、建设技术条件
五、防洪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六、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
(一)、经济效果
1、财务评价
2、国民经济评价
(二)、社会效益
1、环境影响
2、社会影响
七、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