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讲学提纲

时间:2019-05-15 07:0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镇西讲学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镇西讲学提纲》。

第一篇:李镇西讲学提纲

李镇西提纲(请勿挂到网上)

做一个富有智慧的班主任

情感:水乳交融

心心相印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都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儿童 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 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 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智慧:所谓“情感”,必须化为每一天的教育行为。

班主任最好具备的技能——

说话要有感染力:真情实感,激情澎湃,抓住人心。善于从生活找谈话的切入口: 要会讲故事:

要幽默,并善于自嘲:一种从容的心态。要会和学生谈心:善于倾听,尊重理解。善于利用过去的学生作为教育资源: 

今天谈谈:

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 班会的艺术 优秀学生的人格引领 转化后进生

雷梦佳不是死于民主,而是死于“伪民主”。

第一,未成年人是否具备理性判断的能力?

在并不具备成熟理性判断力的儿童中进行所谓的投票,结果往往是很荒唐的。投票方式将学校与当事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责任,不恰当地转移给了未成年学生。

第二,民主是否成为“多数人的暴政”? 因为利益关系或感情因素,尊重多数往往会损害少数人的权利和尊严。2009年11月发生的农民工返乡途中患感冒乘客表决将其撵下车……

一向被我们标榜为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标志的民主扮演着多数人侵犯少数人利益的“暴力工具”……

民主本身就有着自己的缺陷,它的缺陷就在于多数人所赞同的意见未必是对社会而言最好的意见,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社会中的多数可能受到错误的诱导,并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哪些东西适宜“民主表决”?

生活中运用民主方式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区分问题的性质属于制定规则还是执行规则。

属于制定规则性质的事项(包括制定规则和选举制定规则的人)应该尽量搞直接民主,范围过大则可以间接一次,也就是代议制民主。属于执行规则性质的事项则不适合直接民主,也不适合表决人数众多的间接民主;相反适合由少数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根据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做出裁决,但有利害关系者需要回避。

第四,教师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何在? 班风建设,价值引导,民主启蒙……

案例:关于“三好生”评选和学生干部的选举…… 我班上的几次投票……

一个令我感动的故事――

学校一年一度的广播操比赛,我带的班级总能得第一名。今年是一年级,经过艰苦的训练后,有两名学生始终不能与全班协调。我知道,其中一人是先天性尾骨脱节,另一人性格极其内向,动作协调性很差。前者忙得满头是汗也无济于事,后者一紧张动作便颠三倒四。根据规则,每班可有5%的学生因特殊原因不参加比赛,换句话说,他俩可以不参加比赛……

我非常钦佩张彦老师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爱心;更可贵的是,他用自己的这颗爱心唤醒了全班学生的爱心,那两位学生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来自老师的尊重,更有来自全班同学的尊重,来自集体的尊重。通过这件事,全班学生都受了一次生动的平等意识的教育。但是,如果我们继续往深处思考,这件事中这两位学生所受到的尊重,不应该仅仅是来自教师主观的“爱心”,而首先应该是他们所享受的权利使然――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享受集体生活和集体荣誉,而且这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班干部的确定 班规的制定 关于教育惩罚

班规的权威就是集体的权威,也是教师的权威!小故事: 第一次受罚

面对制度的监督……

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创造出集体舆论,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转化为班集体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这样,学生会真切地感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同时也受着集体的注视:有了进步,他会赢得全班同学鼓励的掌声;犯了措误,他会感到全级同学谴责的目光。因此,高明的教育者总是把自己的教育意愿以集体舆论的形式责达出来,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位学生。

几个小故事

开学第一天给学生发信 欢迎张迪 保温桶的故事 不露痕迹的教育

充分发现并发挥每一笔教育资源

开学第一天,我看到班上一个女孩的脸很可怕,估计被曾经毁容。我很担心,她这三年怎么在班上过?更担心同学们怎么对待她……

那一刻,我真是非常感动。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和我一起在营造一种非常美好的氛围,不但温暖着王倩之,也温暖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在这里,王倩之成了一个不自觉的教育者,以她的行动告诉其他同学什么叫做自尊自信自强!其他同学也成了不自觉的教育者,鼓励着鼓舞着王倩之继续她虽然曾经不幸但依然美好的人生!只有我是一个自觉的教育者,默默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幕。不,我也是受教育者,被我的学生教育着,感染着……

班会的艺术

现在的班会有“表演化”甚至“小品化”的倾向 我不认为,老师主持班会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班会的主题从何而来? 应该来自学生心灵的需要!我的两节班会课: 失窃之后

让我们再一次唱响--

象征我们童年光荣和骄傲的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问:说说你认为最重要的歌词?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准备”,包括哪些?

除了知识,还有更重要的“童心”!问:什么是童心?童心包括那些品质? 纯真,善良,正直,激情,好奇,诚实………

童年的乐趣(抢答)

童年的害怕(抢答)

童年的智慧(折纸)

童年的歌谣(儿歌比赛)

童年的形象(看照片,猜照片)

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能够成就一个老师

这里的所谓“成就一个老师”有两个含义:一是让老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二是让老师获得教育智慧。

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 把课题当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而在班主任工作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转化后进生了。通过对后进生的观察、研究,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我们的教育智慧会更加丰富,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情感也会更加充沛。

转化“后进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后进学生”们几乎时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

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集体。

第二,唤起向上信心。

每当我自己感到学生不听我的话时,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个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当然,教师唤起后进生上进信心的前提,是对孩子无限的相信,相信每一个后进生都有着上向的愿望。

“你有什么优点?”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

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便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第四,允许不断反复:反复是后进生的特点,允许其反复,不是纵容,而是宽容,更是一种期待。

第五,鼓励表扬为主。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六,暂时降低要求: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如果要求后进生一步登天,那他肯定会丧失信心的,因为他不可能一步登天。相反,适当降低要求,他则可能会跃跃欲试,逐步进步。

 第七,营造教育氛围(文学作品的魅力)

一碗油盐饭

前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

我放学回家

炒了一碗油盐饭

放在妈妈的坟前

教师的人文追求 想起于漪老师的话--



“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

这里的“学做”就是一种人文追求

理想与责任

风骨与良知

视野与思考

学识与胸襟

理想与责任

教师应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老师,我们会想你的!”

“上午在一薄弱中学考评,有个青年教师谈得很客观,为人也大度,她说:„别人当特级我为他们高兴,我自己只想好好教书,不想那些。我喜欢这个工作。‟她走时,我从桌上招待我们的果盘里拿了一个很好看的红果子给她,她问:„王老师,你能不能在我的书上签个名?‟我答应了,一会儿她从办公室拿了我的书又赶过来,并送我一个小袋子,说:„这是我自己烤的蛋糕,送给王老师吃,希望你保重身体!‟这一天我都很愉快。”(王栋生)专业信仰:以所教学科而由衷地自豪!

理想:教师要有一种使命感 

2007年新学期开学之际,法国全国85万名教师同时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写信者称自己满怀信念和激情,要与教师谈谈儿童的未来——

“儿童的未来在你们每个人的手中。你们承担着教育、引导和保护这些尚未完全成形并仍然脆弱的精神与感觉的责任。你们的责任是伴随他们从幼儿到少年,促进其心智、道德、身体、能力的蓬勃发展。这一责任是最重的,同时又是最美好、最值得褒奖的”。

写信者谈到了他的教育理念,他说:“教育就是试图调和两种相反的运动,一是帮助每个儿童找到自己的路;一是促进每个儿童走上人们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当使儿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写信者看来,儿童应当成为“自由的人、渴望知晓美好事物与伟大事物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满爱心的人、独立思考的人、宽容他人的人,同时又是能够谋到职业并以其劳动为生的人”。他说:“教育者的作用不是让儿童享受童年,也不是使他们成长为更大的儿童,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成人,成为公民。”

 萨科奇这封信的主题是“重建学校”——

“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 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 事物的厌恶,这便是教育者为儿童所承担的工作,这便是对儿童最好的爱,这便是对儿童的尊重。”

理想和责任不是抽象的,它应该体现于对每个学生的爱,和每一天的教育智慧。

对孩子来说,老师有什么荣誉称号、学术地位,他根本不懂,因此没有意义。在孩子看来,只要老师爱他,而且上课上得很好,这个老师就是好老师。

 对普通教师来说,理想与责任更多体现于课堂,体现于教育教学智慧。我在学校征集课堂教学智慧…… 案例之一: 当课堂出现怪叫……

教育写作与科研

记录教育,享受人生

写作对于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我看来,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我经常给老师们说:“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而且通过精彩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更精彩地去做!” 给老师们提供发表的平台

网络--2006年11月至今,我校老师在网上共发表教育随笔近13000篇!报刊:《班主任之友》《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开辟专栏……

著作:《给新教师的建议》《把心灵献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故事》……

平凡不普通

――《李镇西团队丛书•把心灵献给孩子》总序 

李镇西 我们是一群平凡却不普通的教育者。

我们平凡,因为我们都是学校一线的老师。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承受着学生人身安全、教学质量要求、升学率任务以及家长过高的期待值等巨大的压力。因此,和中国所有教师一样,我们每天早晨迎着太阳或冒着风霜雨雪匆匆赶到学校,然后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接待学生家长;晚上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还要在灯下备课、阅读或写教育随笔,反思自己一天的工作。我们有着来自教育的困惑,或来自生活烦恼,也因此而叹息乃至流泪……

但我们毕竟不普通。这里的“不普通”当然不是指我们外在的什么“耀眼光环”或“显赫地位”,而是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内心还燃烧着理想主义的熊熊火炬――

坦率地说,我们对中国教育并不乐观,但我们不愿意只是埋怨(有时候当然也忍不住发些牢骚),而想通过我们每一天点点滴滴的努力,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从带好每一个班开始,从和每一个学生谈心开始,从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开始……改善进而(或许能够)改变我们身边的教育――我们当然不敢奢望改造中国教育,但是我们坚信,如果中国每一个教师都这样做,中国教育一定会得到改造的!

我很多年前,我写过这样一段话――

茫茫人海,如蚁人生,我们个人的确太渺小,但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可以自己使自己的灵魂接近高尚,使自己的心灵自由地飞扬。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从来不少埋头苦干、拼命硬干、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我以前都把这只当作“名人名言”,但今天,我愿意和所有教育界的有志者一起,实践这句话――让我们也成为中国的脊梁!

现在看这段话,我依然激情澎湃。

不过,悲观地一点说,哪怕我们最终也没能改造中国教育,可我们至少能够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过一种新教育实验所追求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实,我们当中许多人,并不是主动选择的教育,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当了教师。只是,既然成了教育者,我们就不愿苟且地混日子,或者唉声叹气地怨天尤人,而希望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享受职业和人生的快乐。

我们知道,教育的艰巨有时候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的教育对象无法选择;面对我们不甚满意却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能够改变的只有两点:职业,或职业心态。我们选择了后者。于是,在有的教师盲目而麻木地重复每一天单调的教育的时候,我们却通过思考,通过创造,通过阅读,通过写作,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尽可能有滋有味。于是,课堂成了我们挥洒生命的舞台,学生成了我们心心相印的伙伴。甚至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包括每一天都会给我们带来“悬念”的后进生,都成了我们的课题,我们从中获得了科研的愉悦,教育的乐趣,人生的幸福。

无数个普通日子里无数普通的思考、普通的情感、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普通的智慧……便凝结成我们不普通的记忆。这套《李镇西团队丛书》,便是这些温馨记忆的结晶。

作为一群平凡的教育者,我们没有想过青史留名。我们知道,我们这些朴素的文字,很难成为什么什么的“里程碑”或“开创”了什么什么的“经典之作”。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文字连如彗星扫过夜空都谈不上,最多昙花一现。但即使如此,我们也心满意足,毕竟我们的生命和我们学生的生命一起芬芳过,璀璨过。

我们并不自卑。我们坚信,无数和我们一样的教育者忠实记录自己心灵的文字,汇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气势磅礴的教育交响曲。能够成为这伟大壮美乐章中的一个美丽音符,我们很自豪。

谢谢你打开这套丛书,谢谢你倾听我们的心音!

2009年5月22日晚写于从成都至杭州的班机上

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

风骨与良知

教师,要有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和尊严!不跪着教书!(不人云亦云,不惟教参是从)

在权贵面前,在家长面前,在“优生”面前,挺起我们的脊梁!

何以面对先生?

和陶行知时代相比,今天的教育除了学校越来越漂亮,规模越来越宏大,在教育理念、教育改革等方面,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后退!当年陶行知所痛斥的旧教育弊端,正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而且这些弊端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中国教育叫得最响亮的口号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在有些地方这不过是口号而已,是写在墙上美化校园的,或烘托校园“文化氛围”的;而实际上,是“以分为本”,是“一切为了升学率,为了一切升学率,为了升学率的一切”!为了这个升学率,生源大战血肉横飞;为了这个升学率,逼着成绩差的学生“自愿转学”;为了这个升学率,不惜重金挖外校的优生……

学校不择手段,教师尊严扫地,教育丧失良知!可怜的只是孩子。如果陶行知先生活到今天,他会怎样想怎样说?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

我越来越觉得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现在教育体制,就是引导老师们“只要目的,不择手段”,“只管眼前,不管将来”,因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分数成了所有学生的人格标签,也成了所有教师的全部光荣,或者耻辱!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坚守你的教育良知吗?

 教育,这个特殊的职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许多必须放弃的,而坚守一些必须坚守的。我不敢说我自己能够坚守多久,但我会坚守到我能够坚守的最后一刻。

《我鄙视这样的“名校”!》

和青年老师的谈话…… 两个普通的青年语文教师

卢军:《教师专业成长关键词》 王开东:拒绝社会污染

“当许多人迷失了自己(过于自负,自我恶性膨胀,唯我独尊)的时候,开东的真诚、善良、谦逊、沉静、安详、内敛,淡泊……成了许多人的一面镜子。”

“本书展示了开东的精神世界和实践空间。无论是文学评论还是社会观察,无论是教育心得还是成长感悟,开东视野开阔,思考敏锐;激扬文字,意气风发;抑扬顿挫,浅唱低吟。于细节处揭示真知,在从容中表达灼见。善良中透着正义的激情,温和中不乏批判的锋芒。” 不上公开课

红兵:

最近几年和一些老知识分子交流比较多,谈的都不是语文,而是中国的时政和未来。说真话,和他们比,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苟活者。我真的想早点退休,做一个自由人,让灵魂飞翔。

今天早晨给于漪老师打电话,想问她生日哪一天,因为我只知道她生于1929年。结果,她说她生日刚过。我们聊了几句,真诚祝她健康。放下电话,我甚至悲哀地想,也许在不远的将来,随着被某些年轻人看不起的“那一代”的离去,一种风范一种境界将成为绝唱。

下午和你说吴非,我之所以现在到处推荐吴非,是因为他从许多司空见惯的“常态”中揭露除了病态,他说得不过是常识,但在一个互相欺骗的社会,说出常识便是深刻,更是勇气!读他的文章,我好多时候感到惭愧,因为从中读到了我的庸俗和苟且。

写到这里,我把你作为最好的朋友,想给你提个建议:我们一起来抵制“公开课”,怎样?这里说的“抵制”,不是说我们要去“做”什么,而是我们可以“不做”什么――这里的“什么”,就是指到处借班上课。十年前,我们讨论过公开课的弊端,可是你我一样到处“献课”。相信你和我一样,有着许多无奈。但是,凭着一堂上得极为熟练课走遍天下,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我越来越觉得不好意思了。而且,这种做法,也不符合语文教学常态。于漪就是不上公开课的。所以,现在别人请我讲学,我说作报告可以,但课坚决不上,我不想演戏。

前年在一次讲学的时候,谈到什么是真正的语文教师,我说:“在我有限的视野中,我最敬佩的两位语文老师是上海的程红兵和南京的王栋生。”我觉得我俩之间已经不需要互相表扬了(平时开玩笑的调侃除外),但我对你的敬佩是发自内心的。

好了,不写了。下次到上海,如果你也在,我们聚聚。

镇西

2009年2月24日

卢梭在《爱弥尔》中告诫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祝你生日快乐……”

视野与思考

专业视野:

我们读不读教育学著作?读不读语文教育专业著作?读不读语文教学专业杂志?

关注语文教学理论最新最前沿的动态。

举两个例子:

第一,什么叫读“懂了课文”?

我的观点是:“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赵丽宏:情感、智慧、文采

李海林从“文学四要素”出发,提出:“世界”、“作者”、“文本”、“读者”这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有三次转换--

第一次:从“世界”向“作者”的转换 第二次:从“作者”向“文本”的转换 第三次:从“文本”向“读者”的转换

让学生“经历”了这三个转换,让学生明白了这三个转换的必然性和具体内容,就是所谓“读懂了课文”。

第二,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

研究起因--

对语文教材中选文的体例不清,必然导致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文章的“读误”——本为欣赏的文章,被处理成了写作例文;本为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片断,却被用作获取信息的工具。语文课程内容的含糊,使得我们在教学中企图面面俱到,而从来不关心隐藏在课文原生价值之后的教学价值。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王荣生博士独具慧眼地将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他认为,这四种选文作为学生在语文课里的“学件”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

定篇——

是为了传承文化,学生学习的是经典的丰厚蕴涵,掌握选文本身。定篇的经典性,使它本身便成为了课程目标之一。在进入教材时,“是直接地、原汁原味地搬进,并且成为该部分的教材其他内容的环绕中心。”

《诗经》《红楼梦》《阿Q正传》《荷塘月色》…… 例文—— 

“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但是,感知教具并不是教与学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要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

单元知识短文…… 样本——

即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

是提供信息和背景资料的文章。

王荣生对选文的分类,是他对语文教学的一大贡献,给我们的阅读教学以一个角度的定位。人文视野

对于国际国内富有影响的思想家的著述,包括人文知识分子的著作,你阅读了多少?

对于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你凝望了多少?

对于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你思考了多少?

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和民众的生活,以及各种暗流汹涌的思潮,你关注了多少?

哈维尔、龙应台、邵燕祥、李辉、谢泳……

《炎黄春秋》、《随笔》、《老照片》、“五柳村网站”……

《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大地主刘文彩》、《人民日报:叫一声同志太沉重》、《山楂树之恋》……

你有属于自己的灵魂吗?

对中国,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

从林昭到王申酉……

对教育,你有没有自己的解剖?

吴非:《前方是什么》

对教材,你有没有自己的理解?

(离开了教参,你还能备课吗?)我最近对课堂的思考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这四个字应该体现在我们每一天的课堂上。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会,等于零!课堂新模式:导学稿+小组合作 两个案例——

《春之怀古》导学稿

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我能够和你们一起来阅读欣赏一篇散文《春之怀古》。

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们读一篇文章的流程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是不是至少应该分四个步骤:首先,要把文章读一遍,或者朗读,或者默读,总之至少要读一遍,能够多读几遍当然更好。

其次,要扫除字词障碍,在读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太熟悉的字或词,那就要动手翻工具书查一查把字音、意思弄懂。前面两个环节做好之后,再仔细读,目的是感受文章的妙处,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语句,或者说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将这些部分勾画出来,想想:好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联想?如果可能,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从文章中提出问题:不懂得地方,迷惑的地方,甚至怀疑是作者写错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自己思考,或与同学讨论碰撞。这四个步骤,简称为“朗读”“除障”“欣赏”“质疑”。还可以俗称为“读一读”“查一查”“划一划”“问一问”。

我们学《春之怀古》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好吗? 【预习

导学】

一、朗读(读一读)

有表情地把课文至少读三遍。

读的时候,拿着笔,在不认识的字词上做记号。

二、除障(查一查)

1.听说过这篇文章的作者吗?如果知道,请说说你对作者的了解。如果不了解也不要紧,请你通过工具书、参考书或网络查一查好吗?并把作者的有关情况简要写在下面:

2.在你刚才朗读文章的时候,一定有不少生字难词吧?请查辞书字典把这些字词弄懂。你都查了哪些字词呢?请把它们的写在下面,并写出其读音和意思。

三、欣赏(划一划):

我相信,这篇文章一定有让你怦然心动的地方——或者是某个字,或者是某个词,或者是某句话,或者是某个段落……请你把它勾画出来,并写上批注(直接写在课文上,不用写在这里),谈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

四、质疑(问一问):

1.动脑筋推敲文章的内容和语句,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考考周围的同学,但你要能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请把这个问题及其答案写在下面。

2.写出一个你不能解答的疑问:

【交流

分享】

一、互相考一考:

各小组内交流各自查的生难字词。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考考。请小组同学交流对作者的了解,然后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教师补充作者的其他作品。

二、一起读一读: 全班同学齐读。分小组比赛朗读。教师朗读。

三、大家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被文章打动的语句。请小组派代表轮流起来对全班说说他们的感动。教师说自己的感动。

四、彼此问一问: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疑问。

请小组派代表用问题去考其他小组的同学。全班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究竟要表达什么?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吗?

五、总结收获:

1.你新学了哪些字词?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究竟要表达什么? 3.你在写法上有哪些新的收获?

4.试试能否仿写一段话 学识与胸襟

你是学者型教师吗?

你平常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吗?

“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

(流沙河、钱梦龙、万鲁君……)

心态决定幸福--

豁达宽广,宁静致远

要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人生,站在人生的高度看待教育。

如果你对职业不满意,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埋怨一万句,第二天还的面对,何苦呢?

彻底想透:我能够改变职业吗?我能够换一个更好的学校吗? 如果不能,请与我一起坚守!

悲痛欲绝是过一天,积极乐观也是过一天。(最大的不幸,是认为自己最不幸)既然注定了只能继续在此生存,那我们只有改变自己。学校还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改变。

我们是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的幸福!我允许你默默无闻,但你自己不能纵容自己碌碌无为。我可以理解你的平凡,但你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平庸。

关于岳父的絮语--

岳父万鲁君,1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解放后一直任高中语文教师,文革中仅仅因为大学毕业后曾在旧法院工作过几天,便被开除公职遣返回乡,饱受苦难,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名誉和工作。1980年退休。

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心目中,他是我身边的巴金、钱钟书、季羡林。唯一不同的是,岳父不是名人。他首先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在我老家这个地方,凡是知道他的人无不对他的人品钦佩不已,儒家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已经化作他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岳父博学。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他天资聪颖,年轻时考大学,四十年代同时考五所大学(武汉大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等),居然都名列第一!后来他选择了四川大学。他学的是法律,精于文史哲,诸子百家烂熟于心,但数理化、生物、英语、医学等都有所涉猎。在大学里,他还自读了《资本论》。而且,到现在他还在不停地阅读,不断吸收新的信息。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我刚分到乐山一中时,他还没有退休,和我是同事。听过他的课,他的课上得非常好,厚重的学问功底,使他对教材的驾驭游刃有余,课堂上妙趣横生。但他的藏书却很少,远远不及我的多。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他的学问全部装在他的肚子里,他的学问我一辈子都赶不上。以前我在乐山一中任教时,他就是我的“教参”。就是现在,有时遇到难题,我也还是打电话到乐山向他请教。

早在1988年,岳父就为自己写了一副挽联:

功过以实为凭,万事坦然活已够;

荣辱让人说去,一生清白死何求?

他还对这副挽联写了一个说明——

未居高官显位,应是无功;曾被打倒批臭,或云有过。但燃薪传火,问心无愧,两手无血,怎不坦然?

活着时惯听流言蜚语,死了后不少挽联颂歌;何如自知自乐,先给自己定案,死后一烧便了。

过了11年,他的身体依然健康,他开始写自传,回顾自己的一生,也写下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命运所折射的20世纪中国的风云变幻。在自传里,他又为自己写了一个讣告——

讣告

万鲁君死了。他是一个平凡普通的教师,立功立德立言都谈不上,按他的遗嘱送去一烧便了,不举行任何仪式。特此敬告亲朋故旧,他和你们永别了。

死者万鲁君生前自拟

1999年1月26日

岳父在其自传的最后写到《遗愿》。他说他有五个遗愿——

第一,我非常希望我能够猝死,自己不痛苦,家属也不痛苦。

第二,我死后,不设灵堂,不收任何奠仪,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追悼会。

第三,希望我的子女后代,首先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无愧于“人”这个称号的大写的“人”!

第四,我希望我们的国家稳定、发展、繁荣、富裕。希望为政者真的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不要汲汲于政权,浸没在僵化的意识形态里,如是,则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第五,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个园丁,我希望同学们青年们在阳光灿烂的春天里成长,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自由地飞翔!

七五抒怀(五首)

行年七五又书怀,万事坦然气宇开。回首来时风雨路,言何幸福言何灾。

人生能有几知己,白发碰杯庆古稀。乐共儿孙话往昔,笑看天际谱余辉。

兴来铺纸便挥毫,泼洒夹宣三二刀。不是文人偏浓墨,倾消块垒学离骚。

茶馆有闲买一坐,随翻报纸意飞翔。漫评欧美亚非拉,乱扯工农兵学商。

何必羡人多有钱,何人似我能多闲?撇开生死便成佛,人到无求即是仙。八五 生日打油诗

减去古稀方十五,再加十五便百年。笑看岁岁花开落,一日无愁一日仙。

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

成为湖泊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

大师问:「味道如何?」

弟子呲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苦!」。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都放进附近的湖里。

 弟子于是把盐倒进湖里,老者说:「再尝尝湖水」。

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弟子答道:「很新鲜。」

大师问:「你尝到咸味了吗?。」

年轻人答道:「没有。」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

「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我们将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所以.. 当你处于痛苦时,你只要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成为一个湖泊。

第二篇:讲学通知书

讲学 通 知

尊敬的家长:

我校有幸请到著名教育家、学生潜能激励专家-——欧阳维建老师为我校做父母和孩子专题讲学,主题是: 亲子关系就是学习成绩——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快速提升自信和学习成绩

1、教育人性的奥秘——如何做孩子喜欢的父母,如何让孩子找回学习的快乐;

2、教育观念的奥秘——如何正确地把握孩子的优缺点,如何快速转变孩子的缺点;

3、教育思维的奥秘——现场传授一学就会,一看就懂,一用有效的教育思维三字秘诀;

4、教育关系的奥秘——亲子关系就是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就是学习效果;

5、教育工具的奥秘——如何引导孩子运用“演讲互助学习潜能开发工具”快速提升学习成绩。

欧阳维建老师的讲学特点是:父亲或母亲带孩子一起参加,共同成长,特别适合我校父母教育孩子的实际需要,机会难得,学位有限,敬请家长把握良机,自愿申请参加。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告会时间:年月日(请提前半小时入场)

地点:

二、参加报告会的十大人群:

如果您属于以下任何一种孩子的父母,建议您一定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孩子一起聆听这次讲学,这也许是您一生中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学习,它可能会改变您孩子的一生:

1、学习成绩好 但不开心

2、学习很努力 但成绩不理想

3、想学好 动不了 成绩差

4、与父母逆反 亲子关系紧张

5、迷恋上网和电游 不能自拔

6、自卑胆小 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7、因情感问题而为情所困

8、学习怕苦 不按时完成作业

9、与老师关系不好 听课效率低

10、学习没目标 得过且过

三、参加报告会的十大理由:

1、一个孩子,输不起!不能实验,不可重来!教育的成败,家族的兴衰!

2、父母太爱孩子却不懂孩子!不会“爱”,爱变“害”!爱孩子是需要学习的能力!

3、父母事业成功但教育孩子不成功,不算真正的成功,因为任何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4、高中普及,大学扩招,孩子未来的就业竟争实际上是现在父母们之间的教育竟争!

5、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我们父母太落后!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6、人生两比:30岁之前比事业,30岁之后比谁家的孩子有出息!

7、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们接受了不幸的教育!没有不好的父母,只有不幸的父母。她们继承了不好的教育传统!改变观念,调整方法,再差的孩子经过良好的教育也一样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8、名师引路,教育提速!听歌星演唱快乐一时,听“欧爸”讲学幸福一生!

9、欧阳维建老师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欧爸”,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待优生”!

近10年来,每年寒暑假他都亲自举办训练营,无论多么“差”的孩子,到了他手上都能迅速找回学习的自信,无数孩子由“待优生”变成了“绩优生”!

10、维建老师被社会誉为“中国教育成果品牌推广第一人”,他经过二十年的艰苦探索,终于集百家之长,破解了父母教育孩子的“真谛”,发现了最简单、最实用的教育“诀窍”,他从幕后走到台前,就是为了 与广大父母分享他发掘的教育“宝藏”!该“宝藏”能帮助父母迅速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烦恼中解脱出来!

四、基本要求:

1、父亲或母亲着正装带7岁以上孩子准时参加(7岁以下孩子不适合聆听);

2、接到本通知后立即填妥回执表或致电预约听课座位,座位有限,额满即止。

3、本课程为家庭套票(限家长带一个孩子),教育投资金980元,听众必须购票入场,对号入座。

4、人脑不如电脑,敬请带好笔和笔记本。

二小时,短短二小时,全身心拥抱欧阳维建老师的报告,就是拥抱孩子的未来!---------------裁切线-------------凭 回孩子姓名:班级:家长姓名:手机:执参加人数:人□ 父□ 母□ 爷□ 奶其它领您希望欧阳维建老师在报告会上为您解答的疑难问题是什么?

票_________

第三篇:李镇西简介

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李镇西,一九五八年生,四川成都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就职于成都石室中学,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研究生在读,师从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李老师崇拜苏霍姆林斯基,仰慕朱自清、叶圣陶等二三十年代的学者型中学教师。爱好读书和写作。经常对学生说并用以自勉的两句话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守住灵魂!

李老师勤于笔耕,喜欢写诗,他把教育当成一首诗来写。为了让教育充满理想主义气息,也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班集体,他和学生为班级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未来班”,他们设计班徽,绘制班旗,创作班歌,后来,“未来班”作为一个优秀班集体被全国多家报刊报道,这成为他教育诗篇中的第一行美丽的文字。

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这本书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选》、《花开的声音--我班的故事》、《风中的芦苇在思索--李镇西随笔选》等书。

李镇西,从事中学语文教育18年以来,笔耕不辍,已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教育导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先后正式出版了《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的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等教育专著,总计发表了百万余字的作品。李镇西用一颗心面对他热爱的学生们:“一把年纪”还和半大的孩子玩斗鸡游戏;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居然帮学生回了一封情书;为了给学生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在办公桌前坐上14个小时,编撰“班级风采录”„„

对此,李镇西有过这样的回答:“我对学生做的一切都是在还债,在报答童心呀!”

他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作为班主任,李镇西在班级管理方面改变过去教师一人说了算的“人治”,让全班学生运用集体制订的班级规章互相制约、共同管理,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与学生一起建设班级体。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关心集体、参与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在李镇西的班级里,大事小事都是民主评定,班主任至多也就“一票”发言权。一次,一个刚刚保证了“不再犯错”的学生,“忍”不住又犯了老毛病。李镇西气极之下,想惩罚这个学生,取消他参加郊游活动的权利。可他转念一想,看看学生怎么办呢?

学生们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举起森林般的小手———让他和我们一起去,集体不能在这时抛弃他。犯错的学生禁不住热泪盈眶,这样的班级教育,胜过100次惩罚。

李镇西说,在当代中国,几乎每一个“优秀教师”“优秀事迹”的辉煌大厦,都必须以其班级大大高于所在年级、所在地区平均水平的“升学率”作为支撑的主要栋梁,否则,他的一切教育思考、探索与创新都等于零,“升学教育”压倒了一切。

但是,取得较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学生个性精神的丧失!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培养出没有个性的学生。

对一个各科成绩都差得出奇的学生,李镇西没有去反复问他: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为什么不认真听课?而是尝试贴近这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他的苦衷:听不懂课而又必须坐在教室里,还不准做其他事,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呀。

李镇西特别批准这个学生可以在语文课上抄《烈火金刚》、《红岩》等小说,一个学年结束后,这个连字都不识多少的学生语文竟然考了76分!

李镇西说,“教育燃烧着激情也燃烧着思想。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因而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想之光,理所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这是一项光明的事业,更是一项艰难的事业。只有当一个人愿意为它付出很多很多时,才能看得见他深刻的足迹。

7月,李镇西将带着他18年来的酸甜苦辣,带着他一颗爱孩子的心,与全省各地来蓉的老师们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爱心、心灵这些永恒的话题。

第四篇:李镇西心得体会

——李镇西报告会

2017年9月23日——9月24日在三穗县教育与科技局的组织和带领下来到了铜仁市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了 “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大型报告会”。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李镇西老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人称“南李北魏”(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

李镇西老师的头衔很多,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但他在开场白的时候却这样说:头衔都是他人给的,我自己认为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那么朴实无华,那么平易近人。演讲开篇他让所有与会同志观看了武侯实验中学十年校庆的宣传片,十分钟的宣传片,没有看到学校的领导,没有看到学校的建校规模,没有看到半个字的关于学校取得的成就。仅仅看到了一位新教师怎样把一个中途转学的后进生培养的爱学习了的事迹。多么低调,多么实在啊。为了让坐在后面的老师能够看到他,他不惜站着讲讲课。“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走了很远,却忘记了我们的起点。”——李镇西

欣赏李镇西关于教育的演讲,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李镇西的教育行为对我们有着重大的指导,所以我要把自己听到的,记住的,想到的、写下来。

一,爱心与教育

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叽叽喳喳的享受就是幸福)(有没有欣赏孩子的一颗心,可以反映你有没有对孩子的爱)。

爱是什么?

李镇西老师这样说:爱是一种依恋。(什么是依恋?孩子们都期盼着上你的课。放假了,孩子们都盼望着早点开学。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孩子们觉得因为有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爱是一种理解。什么是理解?李镇西用自己的一句话说“一个学校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教职工在‘兢兢业业’。”最后告知与会者,一个理解学生的老师是:有儿童般的情感,有儿童般的兴趣,做有童心的教育者。你要理解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应该怎么!

爱是一种尊重。李镇西说:一个学校没有比学生的信任更重要的了。学生们为什么依恋学校,依恋班级,依恋班主任?那是应为他们信任。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从尊重开始。(安超的故事)(郭沫若回母校的故事,站在石室中学门口驻足良久,结果还是没有踏进去)为什么?只是因为他之前是后进生吗?不是!而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已。

爱是一种浪漫。我们要让教育充满浪漫与情趣。(我们要把三年的时光,留给孩子怎样的回忆?)出自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我交给你一个孩子》一书。孩子来学校的目的是快乐成长,你让孩子快乐且浪漫的成长了吗?一个孩子,一个日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个日子,呵护每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留给孩子无限的浪漫的会议。(比如,篝火晚会,踏青活动,爬山归来,田野归来,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等等)再社会实践中,孩子的浪漫会议很多。

一、要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激情的行为。安东尼•罗宾斯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成为顶尖的渴望,就不可能创造卓越的成就,那种渴望可能是——一个艺术家、运动员、科学家、一个平凡的父母或是一个生意人的抱负。要做老师,就要做最好的老师,做你身边最好的,做同行中最好的。人只有报着做最好的心态,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二、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一个老师当然要有有童心、爱心、责任心。但是,他必须课上的好,班带的好,分考的好。还要坚持“四个不停”

“不停的实践,不停的思考,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作。”关于实践,我们的上课,带班,谈心,处理班级突发事件都是实践。庸俗的人一贯蛮干,优秀的教师懂得创新与研究。当谈及上课,李教授说:我们要把每节课都当公开课,当优质课来上。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关于思考。你知道“第十名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吗?第十名的孩子真的比较有出息吗/?倒数的孩子就没有出息吗?皮格马利翁在中国做过实验吗?学生是需要关怀、支持、信任和鼓励的,如果我们都能每天做到这些,我们的每个孩子都会实验成功。当谈及“品牌”“特色”,李镇西给我们推荐了他写得一本书《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他说,特色是凝聚出来的,品牌是实战出来的,不是谁赋予的。听后感触颇多。“良心比品牌更重要”,“义务教育慎谈品牌”,“我们要凭良知做事,用常识思考”“我们要用常识识破一些装腔作势的所谓理论”。

《遍地“教育家”》李镇西说,哪来这么多教育家?当成千上万的“教育家”齐聚人民大会堂举办教育家大会时也不觉得脸红,这么对教育家,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是现在这样?

关于阅读。李镇西说,阅读对于我们教师和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报告中他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读书,并且为我们推荐了一些。教育报刊、教育经典和学生读物等。

三、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让他们因为有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镇西。幸福是一种心态。

首先、多和学生打交道,学生的天真可爱,活泼开朗会不知不觉地感染你,让你去喜欢他们,从而减轻对教师工作的倦怠。

再次、带着研究的眼光去从事工作。换一种眼光看教育,让每天都充满创造的乐趣。

最后他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小和尚老抱怨,师傅就让他去买盐,一半盐放在杯子里用水冲了让他喝,问他味道怎样,当然咸了;另一半扔湖里再喝湖水,问他味道怎样,此时水的味道很鲜活。这就给出启示:人一生的苦难就那么多,关键是看我们的容器有多大,你胸襟开阔就觉得很快乐,所以不要做杯子,要成为一片湖泊。

李老师的报告言简意赅,对一名教师来说收获很大,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精神灌溉,也给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我们要学习李老师的爱心和童心、尊重与民主,要拥有高远博大的情怀,享受激情、浪漫、诗意的教育生活;要端正思想,克服职业倦怠,不断加强学习;要倍加珍惜当前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第五篇:李镇西经典语录

李镇西经典语录

近日读李镇西老师著作和听他的报告收获甚多,摘其教育经典语录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语录如下:

“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心就永远年轻。”

“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重复每天平凡的工作。”

“不要做别人,做自己;不要重复自己,要创新。”

“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决不盲从。”

“教育要有一点浪漫的气息。”

“每天读浪漫的小说”

“多一条爱好,就多一条同学生走在一起的道路。”

“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没有比倾听心脏的声音更幸福的了。”

“研究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

“永远记住:尊重学生,并不能取代教育本身;但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

“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

“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人的自我改造绝不是一次教训就能彻底“重新做人”,所谓“战胜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伴随一生。

“只要我把人格的丰碑深深的铸进学生的心灵,我就无往而不胜。” “埋头耕耘不问收获。只管攀登不问高。”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才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将无从谈起。”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在教育中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缺点的可爱性。”

“对学生的思想开导成功的秘诀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承认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的。“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今日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如何对待他人.”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感情的依恋。”

下载李镇西讲学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镇西讲学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荷塘月色——李镇西

    李镇西课堂实录——《荷塘月色》 第一节课 这是我给新生讲的第一篇课文。 上课开始,我叫学生把书都关上:“我得考你们两个问题。” 看着学生紧张的表情,我说:“第一个问题其实很......

    李镇西报告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有感 项惠兰 今年二月底,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和楼老师一同到安徽宿州参加了由国家教育杂志社主办的“中小学班主任业务提升专题报告会”的学习。期间听了三位国......

    李镇西读后感

    心 灵 的 对 话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崇文街小学 张慧琴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这是教育界人人皆知的事。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让我获益匪浅!捧读......

    李镇西报告

    李镇西报告 一.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1情感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李老师认为首先应该是有一颗童心,和学生保持共同的爱好,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

    《黄河颂》讲学稿.

    《黄河颂》讲学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诗歌情感,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2.揣摩关键词句,了解黄河的形象特点。 学法......

    读李镇西有感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 李镇西,当代著名教育家,久闻大名。近期,读他的《如何转化后进生》,断断续续,感受颇丰。 一言以蔽之,李老师教育的法宝......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李镇西讲座”工作总结 我校集中收看了“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李镇西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

    李镇西报告有感

    李镇西老师报告深感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 这种听到并感受到的共鸣是一种欣然与幸福。为什么这样说,在今天下午的李镇西教授的视频报告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