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半月刊时谈:“为官不为”的对症药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 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目前,浙江省、安徽省和湖北武汉等地已陆续推出责任清单。相对于已经全面铺开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对不少人而言,还是个新鲜词。究 竟何为责任清单?如何实施?本刊记者最近在安徽、湖北等地进行了采访。
责任清单有啥内容
药品安全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然而药品质量出了问题,相关审批部门有无责任,是哪个环节的责任,往往很难说清楚。
2014年10月31日,安徽省全面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记者在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行政权力责任清单上看到,关于药品生产审 批,将药品生产许可证审批、第二类精神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审批、药品委托生产审批三项行政权力的法定实施依据、权力行使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一一列举,“对不 符合条件给予审批或越权审批的”“审批后不履行监督职责”等,有对应的问责措施。为确保责任清单的切实可行,安徽省在制定责任清单中要求过“三关”,即先过“法律关”:所有责任事项、追责情形来源必须合法;再过“部门关”:选择 部分单位进行试点,接受考验和反馈意见;最后过“社会关”: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基层人士进行专题论证、征求意见。在反复修改完善中,力求责任清单看得懂、记得住、都会用。
翻开武汉市行政权力责任清单,与安徽省有所不同的是,武汉市将责任清单分为权力行使责任规范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两大部分。
比如对于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行政许可类,在权力行使责任规范中明确“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一次性告知”“应当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等,并在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中,一一明确违反此类责任规范的,相关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将被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负责制定武汉市责任清单的武汉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行政机关减掉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后,根据有权就有责、权责一致的原则,以解决权大责小、有权无责、责任不清、责任死角等问题为目的,我们研究出台了责任清单。据了解,目前责任清单制度正在各地积极探索和推开,具体形式和内容也各有差异,但其核心均是对行政权力行使的法定责任以及责任追究进行系统化、公开化的梳理,以破解一些行政权力任性而为、惰性不为、随性乱为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给权力套上“紧箍”。责任清单有序实施
今年1月初,武汉市电视问政节目曝光一个问题:江汉区一小区有人将5套商品房分割成64个面积仅5平方米的胶囊房,政府部门曾多次上门执法,有督办也有承诺,但始终没能治理。
在去年1月1日起实施的《武汉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禁止“擅自改变房屋使用性质或者将住房原设计的房间分隔后出租,危害房屋安全”,并要求房管、城管和建设部门负责具体管理。
根据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中关于行政强制和行政监督检查的内容,武汉市纪检监察部门经调查,明确江汉区房管局、江汉区综治办、唐家墩办事处对当地胶 囊房问题负有管理责任,并根据行政过错程度,对江汉区房管局局长、区政法委综治办主任、唐家墩街道办事处主任、街工委书记、分管的副区长分别给予行政警 告、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等处分或处理。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自去年12月1日实施以来,一批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追责。据武汉市纪检监察部门介绍,仅今年初电视问政中曝光的问题,就有117名干部被问责,其中处级干部34人。
除一批干部因行政过错被问责外,责任清单在治理行政机关“权力迷恋”上也成效初显。中部地区一位基层干部表示,以往各行政部门都多少存在权力迷恋 症,很多打着“加强管理”的幌子,自我设权,自我延伸,自己出台一个内部规定,就能在法定权限外增加权力,“背后往往是重权轻责,部门利益在作祟”。过去清理部门权力,仿佛“割肉”,往往会遭遇抵抗,通过制定责任清单,让拥有行政权力的部门清晰认识到,用权意味着担责,用权不当还会被追责,使各 部门有动力清权放权。合肥市提供的数据显示,制定责任清单后,合肥市权力事项大幅精简,审核确定的5500多项权力基数中,精简4076项,精简率达 73.7%。“实施责任清单,还有效地推动了行政审批中内部程序和外部程序的隔离。”武汉市编办负责人介绍,以往群众在政府部门办事时,内部程序与外部程序常搅和在一起,原本应由政府负责的审核把关论证等事项,分摊给办事人来处理,导致办事人在一个部门不同处室来回跑着盖章。
还有一些相对复杂的事项,如建筑消防设计审核,需要经过专家论证程序,这些本应由政府完成的论证工作却安排给办事人自己去找专家论证,审核部门根据论证结果再审批。这不仅使得行政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也使政府应承担的职责摊给办事人后,质量难以保障,还容易滋生权力寻租。
这位负责人表示,武汉市通过责任清单对各个部门拥有的权力进行规范后,还制定出办事“程序清单”,将企业或居民办的、政府行政机关办的严格区分开 来,办事人只需按规定提交相应材料,在规定时间内领结果即可,具体事项经办、审核都是行政部门的职责,“就像到餐厅吃饭,顾客只需点菜,至于后厨如何洗 菜、炒菜都不用管,只等菜端上来即可”。“法定责任必须为”
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 单”,明确政府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李克强总理去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对责任清单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 其他两张清单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形象的阐述。
经济学家常修泽表示,责任清单对当前存在的三种倾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是权力被削减后无所事事;二是对市场作用有误解,认为政府“有形的手”可有可无;三是对改革、反腐等有抵触情绪,消极怠工。“这些新问题需要建立责任制来解决。”他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学者刘山鹰说,责任清单公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保证实施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责任清单、公开监督”,邀请公众和媒体参与监督责任清单的执行情况,对于落实不力的要追责,如此才有压力和动力。
第二篇:为官不为
为官不为”者当让位于贤
2014-07-16 09:34 求是理论网
字号:
为官不为,是作风整顿的一块硬骨头。在作风建设持续推进、成果不断制度化的当下,少数干部感慨为官不易,以“要求严了”“规矩多了”为借口,滋生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反四风、改作风,就要反对庸官、懒官、太平官,就要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为了做事才当官,而不是为了当官才做事,更不能为了保官不做事。“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古代一位普通官员的话,话虽简单,但却是为官者应铭刻在心的。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味人民服务,衡量一个好干部的标准就是要看在他执政期间,能否为百姓谋福利,百姓能否安康。若不能做到这几点,哪怕他才高八斗,都不是个称职的干部,人们都不会拥护的。这就是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个“福”字就意味着应该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我们要警惕,以“为官不易”为由,为“为官不为”寻找借口。从表象上看,这些官员是“平庸主义”、“好好先生”,奉行所谓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本质上讲,是缺少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事实上,“为官不为”本身就是四风的突出表现。抓工作只重表面、不切实际的“虚为”,就是形式主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给群众办事,遇到难题就“不为”,正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庸懒松散,不思进取,遇到事情就“拖为”,做事拈轻怕重,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没有新目标,就是更是享乐主义;占着位子却不作为,导致资源浪费、机遇流失、矛盾激化,岂不是更为严重的奢靡之风?
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也是评判一个干部境界高低的标尺。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为官者就应该敢于担当,并时刻保持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就是敢于干事,清正廉洁就是不要出事,两者虽然看似有一定矛盾,但其实是统一于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之中的。只要干部信念坚定、心底无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完全能够做到问题面前敢上前、原则面前不动摇,既敢干事、干成事,又不会出事。当然,敢于担当,需要干部加强学习修养,注重实践锻炼,增强担当本领。
当然,倡导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也离不开好环境和好的制度保障,要形成一种让“为官尽责”者升得了迁、让“为官不为”者过不了关的好机制。一方面,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为勇于改革的干部打气。应该树立这样的导向:有为才有位,而不是有资历就有位,甚至是不出错就有位;不能做事越多风险越大,让不干事的人安安稳稳。只有对该作为不作为的干部严肃惩处,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使庸官难过“上岗关”、懒官难过“考核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让今天的“为官不为”,成为明天的“为官不易”,才能激励更多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大显身手,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为官诚然不易,但其实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既然做了官,就要锐意进取、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如果觉得不堪重负、难以胜任,就不要勉强自己,应主动让位于贤。为官不为,要你何用?
第三篇:习近平妙谈为官不易,为官不为
习近平妙谈“为官不易”“为官不为”
“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近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又一次对党员干部的告诫。
“为官不易”刮起了“为官不为”不良风气。其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禁令密集出台,犹如一道道“紧箍咒”,深深套在官员干部头上:责任多了,自由少了;束缚多了,好处少了;官员干部一言一行都得受到社会各界的严格监督。为此,一些人吃不消了,深感“为官不易”,日日如履薄冰、步步惊心。于是“为官不为”似乎成了保护伞,“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宁可不干事,确保不出事”等得过且过、庸懒消怠思想有所滋生。不少“好好先生”旨在混日子,力求保住“饭碗”即可。殊不知,“为官不为”正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如此不作为,懒官懒政,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耽误的是地方发展,辜负的是人民的期望。
“为官不易”的背后应是要求,更是担当。在其位,就该为党分忧、为民办事,就应该谋其政、尽其责。诚然,相比过去,如今的官员干部确实是“不太容易”,但“为官不易”绝不能作为“为官不为”的借口。我党治吏,整顿的是“乱走”的权力。这是对少数迷失干部的警醒,更是对多数优秀干部的爱护。只是一些人不习惯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才会感到当官不易及失去特权后深深的失落感。作为一方官员,拿国家俸禄就应该替民办事,这是人民赋予的责任和权利。官员干部有多大的担当,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其实,习近平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就曾告诫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如今又以“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劝勉之。足见其对为官思想论述的一脉相承,深知为官的价值源于贡献,显于群众的口碑。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未来,“为官不易”必然是一种常态,是公共权力回归本位的可喜见证。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人民迫切期待敢撑“顶风船”的担当,期待敢为、有所为的领导干部。只有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办实事、办真事,百姓的心才会真真切切追随着党;只有把“为官不易”当作一种鞭策,加强官员干部品行修养建设,才能从“为官不易”顺利走向“为官有为”。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为官不易”背后的真问题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对一些干部来说,过得有些“乏味”:年礼没人送了,单位福利不滥发了,不敢开着公车走亲访友了,有人宴请也不敢贸然答应了,窝在家里过了个“裸年”。
岂止是春节。去年以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一系列针对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禁”字头举措密集出台,内容不仅涉及工作要求,还细化到生活领域,给干部戴上了一道道“紧箍咒”,使不少人如履薄冰:不能坐好车了,不能喝好酒了,不敢上酒店了,连办公室也要挤一挤了„„
于是,一些人感慨,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之叹油然而生。
显然,“官不聊生”与“民不聊生”不是一个概念。官员有固定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有福利待遇。所以,“官不聊生”并非指生活状况。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说“官不聊生”呢?细细分析,原来是在正风肃纪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了,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一言一行都得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的严格监督。
对干部来说,“官不聊生”多少有些矫情。本来,当官就需要清正廉明。“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中央出台的“清规戒律”就是为官从政的行为规范,身为干部理应严格遵守。中央的一系列治吏之举,剑指的问题都是本不该发生的,都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也与政治清明背道而驰。治国首在治吏,整治与规范,意在将“乱走”的权力赶入“笼中”。况且,禁令扶正祛邪,对干部也是一种爱护。
对百姓而言,“官不好当”无疑是件好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对干部要求严一些,让权力运行中规中矩,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因此,群众乐见“为官不易”,是希望干部回归“公仆”应有之义,不要把公权力当作私权益。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儿,干部就得有干部的范儿。无论是从政治伦理,还是从民意期待,“官不聊生”都是个伪命题。更要看到,当今的社会,正在加快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型。“做人民公仆”不是一句空话,公务人员须厘清身份,清除特权意识。既为官,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为官者,既要洁身自好,又要勇于担当;既要敢作敢为,又要严于自律。
《荀子·大略》云:“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越是抓得紧、管得严,就越行得正、走得端,越干得实、做得好,方见宗旨意识,方显为民情怀。当然,也有少数人不堪“重负”,思想和行动上都转不过弯来,那就不要勉强自己,给好人腾个地儿,把位子让给甘于奉献、勇于担当者。总书记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才是党员干部时刻需要面对的真问题。
第四篇:为官不为总结
开展懒政怠症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活动总结
蔡楼小学 2015.10.22
蔡楼小学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正风肃纪,11月初,根据县教育局确政办〔2015〕82号《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以做“良心教育”为主题,积极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突出表现为在其位不谋其政,既贻误发展,又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根据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切实防止和纠正少数党员干部中“为官不为”的倾向,进一步弘扬担当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结合教育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抓住契机,学习动员,统一干部认识
10月初,收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的文件后。党支部立即召开支委会,研究活动方案,作出活动布署。
在行政扩大会上支委成员、工团组织成员会聚一起,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明确活动要求。校长蔡绍尼同志指出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有关要求,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和“20字好干部”标准,促进全县教育系统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师德师风明显转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使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增强,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党性观念,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作风保障。
通过学习,使大家统一了认识,思想得到进一步洗理。知道了“为官不为”也其实是一种腐败。主要表现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想其事,不主动作为,既贻误发展,又严重损害党和学校的干部形象。我们一定要纠正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为官不为”的倾向,自觉地成为一名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有所作为的好干部。
二、开展“良心教育”为主题的师德师风讲座
利用周前会时间,校长蔡绍尼同志在全体教师会上宣传了《关于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通报了学校干部的开展情况。指出,作为普能教师,我们虽不是有多大权力的干部,但我们在几十个家长和学生面前还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服好务,要主动服务,要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其实,搞教育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也不需要什轰轰烈烈,只需要做我们应该做的,把应该做的做好就足够了。在浮躁与喧嚣的现实中,各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相互激荡,各种教学模式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经验层出不穷。教育人如何才能在这样的现实中,让自己的心中始终有一把尺子,衡量自己的得与失,真做教育,做真教育。这个尺子就是自己的良心,要做有良心的教育者。
良心来源于责任.做有良心的教育,就是做任何工作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假如连自己的良心都对不住,还有何脸面说我们做的是教育。要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责任是什么?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人。只有心中始终不忘肩上的责任,时刻想着学生的快乐成长,我们的脚步才能坚实,才能去掉浮躁,坚持本真,让教育真正成为让人成为人的事业。
良心体现于真爱。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自己的良心变成对学生的真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自己的学生,卢梭说:“热爱能够弥补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爱。”只要你心甘情愿的为学生的成长做事情,方法和途径就会变得简单,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懂体现于真行。懂了才能让自己的行动有效,懂学生其实就是懂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就是懂教育教学规律,就是懂教育发展规律,只有你懂了,才能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爱他们,让他们接受的积极主动快乐幸福。
做有良心的教育,听起来似乎调子很低。其实,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真正做到这一点也相当不容易,做有良心的教育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更是我们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才能让每一朵在我们校园炫出自已灿烂的色彩。
三、在学校干部队伍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对照“为官不为”重点整治的十条现象,查摆我们自身还存在的问题。大家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找到“为官不为”中还存在的现象:少部分人工作不在状态、有得过且过思想,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履职、履职不尽责现象;部分人存在消极畏难、逃避责任,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的现象;也有情绪化严重,因某事不合自已的意就消极怠工,不愿干事的现象。有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严重,是非不分、奖惩不明,推辞责任、逃避责任的现象。有不敢接受新任务,不敢挑重担的现象。
对“为官不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家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方面认清实质、深挖根源。一是学习不够。政治理论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学习和探讨少了,总认为只要能把本职工作干好,其他学习都无关紧要。二是精神追求不够。受社会普遍存在的重事务工作轻理想诉求、重利益获得轻信念取舍的影响,削弱了我们的精神追求,放松了我们的自我要求,队伍的忠诚意识、大局意识、敬业精神有所弱化。三是党性修养欠缺。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不强,提升自我素养的标尺线不高,缺少争先创优的劲头,缺少改革创新的勇气,精神状态不够振奋,奋斗意识有所弱化。当工作繁重、压力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任务,降低了工作标准,不求质量。四是进取意识不强。认为工作上按部就班,只要规规矩矩地按条款、按规章制度办事,工作不出错,不添乱子,也就问心无愧。不求冒尖,但求稳而不乱,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没给自己树立起跨越的高标杆,缺乏向更高目标追求和奋斗的激情与勇气。
四、在反省中进步
通过近一个月的“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不断反省自我。在交流沟通中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增添了勇气,增强谋事、做事的动力。现在,从值周、巡查、教研、课堂及各类事务工作中看得出,大家的工作状态得了改变,比以前更敬业了。缺位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杜绝,不在状态、得过且过思想有了转变。在位不履职、履职不尽责现象少了。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的现象少了,大家开始主动帮忙,现象多了。情绪化严重部分人也开始有了转变,愿意与人合作并承担安排的任务了。大家团结一心,群策群力,正为为我们蔡楼小学师生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工作。一个凝聚人心的共识正在形成: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学校的干部一员,我们一定做到在其位,谋其事,让每一朵炫出自已的色彩,这是我们的荣耀和快乐。
第五篇: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学习习总书记对“为官不为”论述的体会
今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讲话中习总书记提到了“为官不为”这一现象,同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指出:综合各方面反映,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这些情况,过去也有,为什么当前表现得比较突出?除了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外,也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的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讲话中提到三个“区分开”,即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纪违法,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了;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更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官不为”,是指一些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该尽的职责,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的行为。
自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以来,“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作风大为改观,吃、拿、卡、要,胡作非为之风大幅收敛。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钱不拿了,事却比以前变得更加难办,甚至不办了,推诿扯皮,情况多了。应该说是新形势下出现的的新问题,如不解决,对事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
“为官不为”还概括为:一是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怕触及利益得罪人,宁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二是精神状态萎靡,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平时敲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三是对新常态下适应比较慢,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四是该拍的板不敢拍,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五是对从严治党的新常态还有观望,看看形势再说的错误思想,能拖就拖。六是管得严了周身不舒服,以往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在既不拿好处也不办事,是一种消极对抗。
习书记提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为官不为”者人为把“守规矩”、“干事业”对立起来,说白了是患上了综合性疾病,包括缺乏理想信念的“软骨症”,高压从严治党下的“焦虑症”,保守陈旧的“依赖症”,迷恋官本位的“成瘾症”。
“为官不为”现象直接影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事业发展,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因此,要深挖病根,找准病灶,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综合施治,对症下药,根治“为官不为”毒瘤。
中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广大党员领导面对的是一个重大考验期,也是从政理念,从政方式的转型期,调整期。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其位谋其政是本分。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是准则。为官须有为,不为须问责。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干净但不干事也要问责。“法定职责必须为”。要强化责任担当,心里时刻装着人民,装着事业,夙夜在公,忠诚履职。只要有利于党的事业,有利于人民利益,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就要全力以赴去干,真正干出成效。
作为一名党员要加快转型,做改革的推动者,实践者,引领者,用全新的视角来认识,把握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规律,学中干,干中学。要提高法治素养,学会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凝聚共识,规范行为,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强化红线意识,系好“安全带”,增强工作的原则性,主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