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犀利的人物刻画再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画卷

时间:2019-05-15 07:4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犀利的人物刻画再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画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犀利的人物刻画再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画卷》。

第一篇:以犀利的人物刻画再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画卷

以犀利的人物刻画再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画卷

读小说《老风口》有感

一口气读完了张者的小说《老风口》,颇多感慨和震撼,小说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历史为依据,反映兵团人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人物和故事都是原生态的,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生活的真实还有艺术的真实。人不断地在改变自然,社会生活不断改变人。这些改变是生活状态的改变,也是人生的改变。小说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丝丝入扣,充满异域的神秘色彩。人与自然,男人和女人,汉人和少数民族,他们的经历让人匪夷所思;爱与恨,歌与哭,青春与激情,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定的历史、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地理位置,深刻地刻画了众多典型人物,通过人物的表现,给我们展示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戍边历史,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对书中人物的分析,再次感悟作者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吧!

1、胡一贵为兵团26连连长,外号胡日鬼,敢想敢干,充满激情,文化不高却又自以为是,往往把一件简单的事搞得很复杂,可谓是满腔热情地胡搞.胡一贵的激情是和那个时代分不开的,新中国刚刚诞生,人们满腔热情地来建设这个新的国家。胡一贵的热情和整个时代是合拍的,所以胡一贵所犯的错误是那个时代可以接受的,为此他才有机会不断地胡日鬼。人们只有用嘲笑和讽刺来评价他的胡搞。胡一贵的另一种性格就是刚愎自用,倔强而又不讲理,有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拗劲。胡一贵的这种性格反映在个人感情上,成了人们赞叹的忠贞不渝,他和阿伊古丽马拉松似的恋爱就有了性格依据。

2、阿伊古丽是一个美丽的维吾尔姑娘,她热情、大方、爱憎分明。她是小说贯穿始终女主角。阿伊古丽和胡一贵的感情戏一直是小说的一条主线,她和胡一贵的爱情可谓是曲折、艰难、伤感又充满了柔情,由于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阿伊古丽和胡连长的爱情注定要受到挫折。

3、马指导员是一个沉稳、老练。沉实的人,他原则性强,是典型的共产党的基础干部。但是,由于他稳住,有原则,也使他缺少激情,缺少敢想敢干的冲劲。马指导员和胡一贵是黄金搭档,谁也离不开谁。马指导员不断地为胡一贵收拾烂摊子,可是在胡一贵再一次胡搞时,他又拦不住他,他也不愿意阻拦他,有时候还是欣赏的。因为胡一贵的所谓的胡搞都有一定的道理,有时候胡搞还恰恰能解决问题。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没有胡一贵的胡搞就没有马指导员的稳重。

4、秦安疆是26连的一员,他是一个大学生,属于知识分子,这是那个时代的宝贝,也是那个时代的异数。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清醒的人往往和整个时代不合拍,所以,秦安疆后来被打成右派。秦安疆是战争的受害者,战争给秦安疆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所以他申请护林、写诗歌、吹笛子、学民歌等来排解自己心中的痛苦。

秦安疆是小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文革之后,秦安疆得到了新生,由于他对社会形势敏锐的观察力,对屯垦戍边清醒的认识,在兵团恢复后,秦安疆后来成了一个26连的连长,成了兵团新一代的领导。

5、葛大皮鞋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他是一个老兵,参加过抗战。一个从国民党旧军队过来的老兵,他学会了保护自己,身上有一些老兵痞的坏习气。他以“个人”为中心,一切都从“自我”出发,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小我”而服务的,这和那个火热的激情燃烧的年代格格不入,所以,葛大皮鞋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小人”,是一个受到嘲笑和谴责的人,一个小人物和大时代不合拍,其结局注定是悲剧性的。

6、宁彩云是一个旧上海的妓女,她被改造后来到新疆,来到了一个谁也不了解她的地方。她可谓是满腔热情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宁彩云有一个不被人知道的过去,她希望自己开始新生活,没想到在文革期间她又不得不把过去的一切翻出来给人看。宁彩云的性格中有两面性,作为一个弱女子她是脆弱的,同时她又是坚强的,她知道什么是男人需要的,也知道什么是男人在乎的,所以她紧紧地拿着这个武器和葛大皮鞋进行了一场战争。最后,她的结局是可叹的,她嫁给了秦安疆。

7、李桂馨可谓是那个时代年轻女性的代表。她无私无畏,飒爽英姿,朝气蓬勃,青春靓丽,是那个时代男人们追逐的对象,她属于男人在她面前会自卑的那个时代的新女性。这样的女性往往性格独特,不好驾驭,有追求,有主见,有个性,我的青春我做主,她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样的一个女性应该是那个时代的宠儿,可是遇到了一个满腔热情地胡搞的连长,于是她居然成了一个悲剧人物。李桂馨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老风口》这本书写的唯美、感人、真实,看后很多天头脑里还有“胡日鬼”、马指导员等人的影子,通过对上述人物的简单分析,使我们了解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填补了对新疆人文、地貌,风土和地域文化的空白,既增长了知识又拓宽了视野,是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好书。

第二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资料

1954年

1月27日

新疆省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历史遗留的、含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某些地名名称的通知》。决定将“迪化市”改名为“乌鲁木齐市”,“乾德县”改名为“米泉县”,“孚远县”改名为“吉木萨尔县”,“绥来县”改名为“玛纳斯县”,“景化县”改名为“呼图壁县”,“承化县”改名为“阿勒泰县”,“镇西县”改名为“巴里坤县”,“巩哈县”改名为“尼勒克县”。并决走于1954年2月1日起正式使用。同年,新疆阿山地区改称阿勒泰地区。

2月20日

《新疆日报》报道:新疆军区公布了部队增产节约成绩。自1953年11月至1954年1月,全军增产节约总数已达2947亿元(旧币)。

3月8日

以杨明轩为团长、袁任远、许广平为副总团长的全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率领第二总分团一行60余人抵达迪化市。在慰问军区领导机关及驻乌部队后,旋即分赴南北疆各部队驻地展开慰问活动。爱国艺人常香玉、著名歌唱家李波、戴爱莲等为部队官兵演出了精彩节目。

4月8日至17日

中共新疆分局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中全会和中共西北局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批判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和贯彻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检查新疆地区党内团结问题。会议认为:新疆地区党内团结的主要问题,是加强外来汉族党员干部和本地民族党员干部之间的团结。而外来汉族党员高级干部和本地民族党员高级干部之间的团结,又是新疆地区党内团结的关键。当前新疆地区党的团结的主要障碍,是部分同志思想中残存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想。因此,必须继续克服这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以增强党的团结。

王恩茂作了总结讲话。指出:这次会议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实际,以自我批评的方式,批判了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以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使新疆地区党的团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7月15日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军区分别给西北局、西北军区、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发电,提出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领导机构、名称的请示报告。

7月

水利部部长傅作义、西北局行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李赋都及苏联水利专家汉洛宁、茹可夫来疆视察水利工作,重点考察了玛纳斯河流域,提出了改进水利灌溉的建议。

8月1日

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一师修建的“八一胜利大渠”举行放水典礼。该渠1951年3月15日动工兴建,干、支渠共长257公里,渠宽27.4米,可灌溉农田45万亩。在放水典礼上,水利部部长傅作义高度赞扬了这项工程。他说:“荆江分洪工程是要什么有什么,这里是要什么没什么。但是,这些困难没有吓倒人民战士,战士们自伐木材,自制筐担,自搓绳索,自开石头,自打铁器,自制炸药,缺乏技术人员,就自己努力学习,结果是要什么有什么。因此,今日获得的成绩就更显得伟大而光荣。”

8月6日

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复电新疆军区:同意二十二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9月

农九师北移。

10月2日

《新疆日报》报道:焉耆“解放二渠”第一期工程竣工开闸放水。该渠由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十七师于1951年7月1日动工兴建,第一期工程包括总干渠和南干梁两部分,总长53公里,可灌溉农田12万余亩。1954年

10月7日

新疆军区遵照中央军委、总参谋部8月6日决定发布命令,宣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

兵团的筹建始于1953年5月。当时,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及西北军区的命令,将所属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1954年8月,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电令新疆军区将生产管理部与二十二团合并组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成兵团的部队有人民解放军二、六军的4个师,二十二兵团全部和五军的一部。兵团机关驻乌鲁木齐,下辖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9个直属团和9个企事业单位。成立时总人口17.5万人,其中指战员和无军籍职工10.5万人。兵团保持军队的组织形式,实行农、工、商、学、兵相结合,党、政、军一体的特殊体制。10月,经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批准,成立了兵团党委,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第二书记张仲瀚,第三书记程悦长,副书记王季龙。12月5日举行兵团成立大会,陶峙岳为司令员,王恩茂兼政委。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初期,受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领导。195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部成立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党政工作受自治区党委领导。兵团成立后,每年都有一批转业军人、内地支边群众、知识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兵团,后来形成一支百万人的建设队伍,成为自治区经济建设的一支突击力量,在发展新疆经济和维护民族团结、稳定新疆局势、保卫祖国边疆、防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24日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军区党委作出《关于驻新疆农业生产建设部队加强援助各族农民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的决议》.其主要精神为:

一、划分地区,对农民进行农业指导;

二、协助培训技术人员;

三、抽调一批干部,建立技术指导站并协助建社工作。据此,新疆军区农业生产部队共抽调410名排以上干部参加各地建社工作,帮助群众组织了105个互助组,8个合作社,抽调110名农业技术干部担任地方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10月30日

新疆军区发布新队组字第十五号命令,《公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机构及所管辖部队番号》。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政治委员王恩茂(兼),副司令员程悦长、赵锡光,副政治委员张仲瀚,司令部参谋长陶晋初,刚参谋长杨贯之、王根僧、陈德法,政治部主任王季龙,政治部副主任刘一村。下辖南疆生产管理处、石河子生产管理处、农业建设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师,以及建筑工程第一师、建筑工程处、运输处等,共计17.5万余人。11月1日,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办公。

生产建设兵团领导机关组织机构:

司令部下设:办公室、计划处、财务处、农牧处、基本建设处、物资管理处、卫生处、管理处、采购处、合作总社、物资供应处。

政治部下设:组织部、宣传部、文化部、保卫部、劳保福利部(有编制,未设立)、直属党委、劳改工作处、秘书处。

与司令部、政治部平列的有:干部部、军法处。

生产建设兵团下辖师级单位、驻地及主要负责人:

南疆生产管理处,驻喀什,处长杜宏鉴,1955年初撤销,人员及直属单位并入农一师。

石河子生产管理处(后改称石河子管理处),处长王根僧。

农业建设第一师:驻阿克苏,辖一、三团。师长任晨,政治委员贺劲南(1955年林海清任师长,壮宏鉴任政治委员)。

农业建设第二师:驻焉耆(1956年迁库尔勒),辖五、六团。师长刘克明,政治委员阳焕生。

1949年 2 月,中央军委将独立第六旅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军步兵第六师。在彭德怀、王震将军的指挥下,这支英雄之师转战于西北战场,先后参加了运安、宜瓦等十大战役;而后挥师陇东,挺进河湟,相继解放了安邑、咸阳、天水、临夏等16座城市。1949年9月,大军陈兵嘉峪关,促使新疆和平起义。10月10日,步兵第六师由甘肃张掖出发,进抵酒泉、玉门、敦煌一线集结待命。不久王震命令师长张仲瀚迅速组成一支先遣队,于11月4日抵达新疆南北疆分界处的天山咽喉焉耆、库尔勒地区进行踏勘布点,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1953 年 2 月,步兵第六师集体就地转业,执行农垦任务。同年6月 5 日,新疆军区转发中央军委命令,步兵第六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二师,所辖十六团、十七团、十八团依次更名为农业建设第四团、第五团、第六团。师部驻焉耆。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成立后,农二师归属兵团建制,成为少数几个比兵团成立还早的师。1960 年 9 月师部移驻库尔勒。1975年 3 月,兵团建制撤销,5 月农二师并入巴州,组建农垦局,归巴州领导。1981年 12 月,中央恢复兵团体制。1982 年 4 月 1 日,农垦局撤销,恢复了农二师的番号。

农业建设第三师: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五军十四师、五师的部分部队,驻霍城。奉命就地转业组建农业建设第三师。同年底撤销师番号,所辖七、九团改名为独立农场和独立牧场(1956年划归农四师)。今日农三师的前身为1955年4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前进农场,1963年4月为农一师第四管理处,1966年1月农一师第四管理处基础上组建农三师,农三师是为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方针和开发南疆、建设“三线”而于1966年1月正式组建的。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中印边境形势严峻。1964年5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党中央提出了一、二、三线的战备布局和建设大三线的方针、政策。7月,自治区党委召开工作会议,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部署,指出:新疆是祖国反霸斗争的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边境安全,必须进行三线建设,使新疆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为适应战备需要、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强“三线”建设战备会议精神,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巩固边防,更好地完成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三个队”的任务,兵团党委对三线建设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原则是:建设山区,建设后方基地,重点南移,加速南疆建设。山区主要指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南移主要指重点开发农一、二师的塔里木垦区、焉耆盆地和叶尔羌河流域。兵团决定:三线建设以农牧业为主,在农牧业的基本建设中突出水电和草原建设。

1965年7月,兵团党委根据形势发展,专题请示自治区党委并中共中央西北局,请求在南疆巴楚、麦盖提地区重新组建一个农业师,恢复农三师建制。同年9月,中央召开了北京工作会议,确定了“以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善工业布局”的方针。同月,自治区党委批准兵团党委关于在喀什地区重建农三师,并要求:“农三师成立后,和地方如何划分土地、水利等问题,请兵团党委和喀什地委本着先民后军,军民兼顾,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有利发展生产的原则,提出方案,报自治区党委和人委审定。”后又决定将喀什专区团结农场划归农三师建制。

11月,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对农三师主要领导干部的配备作出决定,兵团党委命令有关各师抽调人员支援农三师恢复建师,建制连必须在12月编好待命。

农业建设第四师:驻新源肖尔布拉克(1956年迁伊宁市)。辖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师长冯祖武,政治委员胡田勋。

农业建设第五师:驻哈密(1963年迁博乐)。辖十三团、十五团。师长兼政治委员任书田。

农业建设第六师:驻米泉县五家渠。辖十六团、八一农场、猛进农场、五0农场(1956年划归农四师)。师长郑云彪,政治委员苟成富。

农业建设第七师:驻沙湾县炮台(1958年3月迁奎屯)。辖十九团、二十团、二十一团、小拐农场。师长刘振世,政治委员史骥。

农业建设第八师:驻石河子。辖二十二团、二十三团、二十四团、石河子机耕农场。师长罗汝正,政治委员鱼正东。

农业建设第九师:驻焉耆。师长兼政治委员傅志华(1955年初撤销农九师番号,所辖二十五团、二十六团合并由南疆北调并入农七师。二十七团改为四团并入农二师)。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二十七师。1953年3月,编为农九师,属生产部队建制,师部驻焉耆县。1955年,农九师撤销,所属各团并入农七师和农二师。1957年,农七师在塔城、额敏一带开发新农场。1958年10月,成立塔额总场,下设3个分场。1960年11月,改为农七师第三管理处,又续建4个分场。1969年,第三管理处和工二师师部及部分团场合并,组建农九师。

农业建设第十师:前身为第22兵团骑兵第七师。驻玛纳斯县小李庄。师长兼政委林海清(1955年撤销农十师番号,三十团和劳改支队及师部并入农八师,所辖之二十八团因远在阿勒泰,直接归兵团领导)。1959年1月,兵团直接领导之28团奉中央军委命令,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兵团党委批准,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骑七师19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新疆兵团第十师。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现已建立11个团场,16个工交建商企业,35个行政事业单位,总人口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4万人。

建筑工程第一师:驻石河子(1955年改为玛纳斯河水利工程处)。

建筑工程处(原军区工程处):驻乌鲁木齐市。政治委员杨润贵,副处长曾继富。

运输处(原军区运输处):驻乌鲁木齐市。处长白纯史,政治委员张启华。

八一农学院:院址乌鲁木齐。院长涂治。11月16日

经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批准,成立“中共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由王恩茂、张仲瀚等27人组成。王恩茂任第一书记,张仲瀚任第二书记,程悦长任第三书记,王季龙任副书记;常委有:陈实、刘一村、杨南桂、杨润贵、杨贯之;委员有:陈明池、阳焕生、冯祖武、郑云彪、史骥、鱼正东、林海清、杜宏鉴、张立长、陶晋初、杨振烈、杨兆元、彭煦程、张存仁、白纯史、陈晓岚、孟梅生、苟成富。

11月20日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医院(驻乌鲁木齐市七道湾)举行落成典礼。

11月25日至29日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举行首次扩大会议。会议认为: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加速国营农场建设,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积极发挥国营农场的先进示范作用,促进新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各族农民的生产迅速得到发展,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11月27日

中共新疆分局第七十二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生产建设兵团1953~1957年计划指标意见》。提出,新疆军区生产部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适应国家在新疆地区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首先抓好粮食、棉花及其他工业原料的生产;第二,促进新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实现。

11月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军区党委联合发布《关于驻新农业生产部队加强援助各族农民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的决定》,要求驻新人民解放军农业部队,除努力搞好部队生产、争取实现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外,还应担负起大力援助各族农民以开展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的任务,协助地方党委和政府办好互助合作组织,改进生产技术。

12月4日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自动化榨油厂竣工投产。

12月5日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于乌鲁木齐市隆重举行成立大会。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代政委王恩茂宜读了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命令,并颁发了中央军委授予生产建设兵团的印鉴。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12月15日

中共新疆军区首届党代表大会召开。大会讨论并批准张仲瀚所作的《关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五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53~1957年)。计划规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水利建设为先行,以北疆地区为重点,从而加速国营农场建设。五年计划要求:结合水利建设速度,逐渐扩大耕地面积,至1957年达到230万亩,力争300万亩;扩大棉花播种面积,1957年达到50万亩,总产籽棉8500万公斤;粮食9250万公斤;大力发展机耕,1957年机耕面积达到60%左右。要继续整顿畜牧业,逐渐改良品种,提高牲畜质量,保留有条件的山区牧场,逐步扩大农场畜牧业;加工副业应贯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以解决农牧产品加工和供应部队需要为主。同时,相应地发展工程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到1957年五年计划完成时,全兵团应做到自给有余。

12月

兵团司令部增设加工副业处(师级)。

同月

生产建设兵团抽调一批党政干部和后勤人员,同西北荒地勘测设计队、新疆省部分勘测设计人员,合编为“新疆荒地勘测设计局”,调农九师副政治委员袁新任该局副局长。其主要任务是,配合兵团进行农场勘测规划,并摸清新疆荒地资源。该局成立后,从1955~1957年的三年间,在兵团范围内积极进行老场补测规划和新场勘测规化。据统计:三年中共勘测绘制各种比例的地形图17633平方公里;土壤详查2853万亩;规划新老农场44个,面积达689万亩。1957年,兵团参谋长陶晋初率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对已规划的36个农场进行了现场审定,历时一年,对国营农场正规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同月

农业部召开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提出国营农场的工作方针是:巩固、提高现有农场,有计划发展新农场。

是年

新疆军区八一农学院专科班学员毕业40人,均分配到各师、团场担任林业技术员。

年底

全兵团拥有四种型号的拖拉机279台(折合606标准台),康拜因62台,各型机引农具9305件,机耕面积52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48%。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总数为43个(其中农场34个),工交商建企业127个;总人口17.55万人,职工10.55万人,小学24所,大专、中专各1所。当年开荒22.32万亩,耕地面积达到115.89万亩,播种面积为88.67万亩,粮食总产7184.4万公斤。亩产101.5公斤,棉花总产189万公斤,油料总产210.7万公斤,牲畜存栏53万头,工农业总产值8856万元,综合经营利润3311万元,上缴国家粮食1686.5万公斤。

接收安置山东支边青年6531人;接收河北、河南、四川、湖北、江苏、安徽初中以上知识分子4394人。1975年

1月3日

自治区党委和新疆军区党委联合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上报《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请示报告》。报告中肯定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20多年来,广大军垦战士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下,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一手拿枪、一手拿砍上曼,艰苦创业,屯垦戍边,把大片荒滩开垦成良田,在戈壁滩上建起了工厂,繁荣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了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和文教卫生事业,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团结,加强了反修斗争,巩固了祖国边防,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报告认为,改变兵团体制,更有利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有利于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加强反修战备,有利于经济建设的统一规划。这是当前发展新疆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新疆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

2月18日至3月2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关于改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体制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新疆军区主要负责人赛福鼎·艾则孜、杨勇、张世功以及兵团党委成员裴周玉、张竭诚、周九银、孔瑞云、杜海林、苟纪明、王振东、杨贯之、杨宗胜、朱铁谷、侯全智、吴登云、甄子明等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叶剑英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三次接见了与会代表。叶剑英两次讲话指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中立了功,取得很大成绩。现在改变体制要慎重,希望与会同志善始善终,做好工作。”会议经过讨论,产生两个文件,即《关于加强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元化领导和调整体制的请示报告》和《关于调整兵团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的安排》。

3月2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中发[1975]11号文件,批转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新疆军区的两个报告。即《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请示报告》和《关于调整兵团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的安排》。中央11号文件规定:

一、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机构,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主管全疆国营农牧场的业务工作。师机关并入所在地(州)机关,成立地(州)农垦局,主管本地(州)范围内的国营农牧团(场)的工作。

二、兵团和师的工矿、交通运输、建工队伍,商业、文教、卫生等企业事业单位,分别归自治区和地(州)各有关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

三、团(场)归所在地(州)领导。团(场)的全民所有制不变,生产资料不动,干部和职工的政治待遇、生活福利不变。各团(场)要坚决贯彻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继续办好直接为农牧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小型工矿、运输企业。

四、设置石河子地区,成立石河子地区革命委员会,统一该地区的领导。

五、兵团现役干部是1968年以来为加强兵团建设调去的,他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做了大量工作,有很大成绩。兵团体制改变后,这些干部由新疆军区按中央军委对全军干部安排的有关规定统一妥善安排。其他干部归自治区党委和各地(州)党委统一管理,合理使用,妥善安排。

六、兵团现役部队归新疆军区建制领导。武装值班连改称武装基干民兵连,继续搞好“三落实”。

4月11日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到石河子视察。

4月25日至5月7日

自治区党委、新疆军区党委召开贯彻中央11号文件会议,制定有关接交工作的具体方案。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后,所属各师(管理处)机关并入所在地、州机关,各师所属工业、交通运输、建筑行业、商业、文教、卫生等企事业单位,按行业分别划归自治区及所在地、州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兵团现役部队及训练、生产基地、划归新疆军区领导。

5月23日

自治区党委、新疆军区党委联合发出《关于改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体制有关接交工作的具体方案的通知》,即日起开始移交,8月底基本结束。

1981年

1月初

农垦部拨款21万元,帮助**团扩建少数民族中学。

1月12日

叶城县发生**事件。

1月12日至1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王震来新疆视察,先后接见石河子垦区、奎屯垦区、新湖农场及二十九团负责人。听取汇报后,要求积极扩大、推广地膜植棉。史骥、修新民代表奎屯垦区,王寿·臣、黄金山代表新湖农场立了“军令状”,奎屯垦区扩大地膜植棉20万亩,其中3.5万亩亩产达到75公斤以上。年末,新湖农场实现指标,并向王震作了汇报。

1月14日至16日

王震在乌鲁木齐先后两次接见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垦区上海支边青年代表,勉励他们树雄心、立大志,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加强纪律性,为四化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2月16日,农垦部转发了《王震同志在新疆同上海支边青年的谈话要点》。

1月24日

原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杨宗胜在西安病逝。2月27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了追悼会。

1月27日至30日

农垦总局在石河子召开棉花地膜栽培技术推广座谈会。传达王震指示,交流地膜植棉经验,积极推广地膜植棉。

2月10日至20日

农垦总局召开农垦局长会议。各地、州农垦局主要负责人及财务、计划、生产、基建业务负责同志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毛乃舜作《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搞好调整,发挥优势》的报告,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汪锋、第二书记谷景生、书记宋致和到会讲话。会议讨论了1981年生产任务,要求在经营管理上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基本建设上要退够,退中有进,严格财政管理,力争收支平衡。

2月

王震视察新疆。他在自治区厅、局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时指出:“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军区的后备军,是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重要力量。”“生产建设兵团搞了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还有交通业,办的完全对。”

同月

农垦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垦厅、局长会议,重点讨论缩短基本建设战线问题。

3月12日至30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在北京召开如何解决新疆垦区农场上海支边知识青年问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兼农垦局长谢高忠、上海市副市长伟哲

一、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农垦部副部长张修竹、国家劳动总局副局长王炯。3月25日,赵紫阳在会上作了讲话。会议根据赵紫阳讲话精神,研究解决新疆垦区农场上海支边知识青年问题的方针、措施、方法、步骤,取得了一致意见。会议共同商定了《关于解决新疆垦区农场上海支边知识青年问题的具体规定》,共10条,其基本精神是,坚决贯彻把大部分“上海支边知识青年”稳定在新疆的方针,分期分批地把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上海支边知识青年”商调或迁回上海。

3月30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向国务院写出了《关于解决新疆垦区农场上海支边知识青年问题的报告》。

3月

财政部、农垦部印发《关于加强农垦企业包干结余资金管理的试行规定》的通知。

4月15日

农垦总局党委决定:在石河子农学院举办农牧团场干部轮训班。将1200余名干部,用4至5年时间轮训一遍。

4月25日至28日

农垦总局党委受自治区党委委托,在二十九团召开“上海支边知识青年工作会议”,各地州农垦局及部分团场领导干部163人参加。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新疆上海知青问题的讲话、批示和文件,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返回新疆上海支边青年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谷景生、阳焕生、谢高忠到会讲了话,会议对有关安置工作作了具体规定。

4月28日

农垦部发出《关于委托石河子农学院举办西北地区国营农场干部培训班的通知》。农垦总局党委决定,将石河子农学院举办的农牧团场领导干部培训班,纳入部办西北地区国营农场干部轮训规划之内。

4月

农垦部颁发《国营农场农业生产规章(修正草案)》和《国营农场畜牧业生产规章(草案)》。

5月初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王震为团长的中央巡视团来疆视察。巡视团视察了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垦区、乌鲁木齐化工厂等许多地区和单位,会见了乌鲁木齐部队负责同志及部分师团以上干部和参加乌鲁木齐读书班的同志。他指出:驻疆部队在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时,要结合进行爱国主义和热爱祖国大西北的教育,使广大指战员进一步树立安心边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思想。王震还会见了根据合同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进行地震勘探的法国地球物理总公司地震队的负责人乐湖、勤苏和有关人员。他在视察自治区城乡后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新疆经济,改善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5月5日至22日

农垦总局召开国营农场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各垦区、团场及计划财务负责干部400多人参加。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农垦厅(局)长会议文件及中央有关文件,重点研究和讨论加强经营管理,扭亏增盈问题;会议提出1981年的任务就是扭亏为盈,实现利润6902万元。王震和农垦部副部长张林池接见了与会全体同志,并讲话。

5月17日

新疆农垦系统28所中、小学和97名教师被农垦部授予全国农垦教育战线先进单位和先进教师光荣称号,并受到奖励。

5月27日

伽师县发生反革命武装叛乱事件。

5月28日

国务院发出国发(1981)91号文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上海市关于解决新疆垦区农场上海支边知识青年问题报告作出批复,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报告》和所附《关于解决新疆垦区农场上海支边知识青年问题的具体规定》。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坚决把上海知青的大多数稳定在新疆,并要求新疆做好返疆上海知青的安置工作。但是,考虑到当前新疆农场和上海知青本人或家庭的实际困难,也要在现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分期分批地把一部分符合规定的上海知青商调回沪或迁回上海落户,或安置到上海市所属的外地农场。

6月10日

农垦总局作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营农场三北防护林建设规划》,确定有风沙灾害的农场为88个,其中有严重灾害的46个。

6月30日

王震写信给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建议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月1日,邓小平批示:“请王震同志牵头,约请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必要性作一系统的报告,并为中央拟一决议,以凭决定”。

7月

《新疆日报》发表农垦总局党委为庆祝建党60周年撰写的专题文章《党的屯垦戍边方针的伟大胜利》。

8月13日至14日

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视察新疆。视察了石河子八一毛纺厂、农科院及石河子总场地膜棉花栽培情况,接见了团以上干部和老红军、劳动模范代表。邓小平在听取了新疆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对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意见后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

8月14日

《新疆日报》刊登原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文章《以诚相见的中国共产党人》。文章回顾了1949年9月25日率部起义的情况。

8月17日

《新疆日报》报道:石河子大泉沟水产研究所利用精液冷冻技术育出50多万尾白鲢鱼苗,交大泉沟水库喂养。

9月

农垦部、财政部印发《全国国营农场财务工作会议纪要》、《国营农场总会计师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关于加强农垦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管理的试行规定》3个文件的通知。

10月30日

喀什发生**事件。

10月

中国农垦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在北京举办全国农垦产品产销会。

同月

农垦部、中国农林工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农垦厅局长暨农垦系统工会干部会议。重点讨论了国营农场贯彻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制、选拔中青年干部、职工教育和宣传工作等问题。

11月6日

《新疆日报》报道:新疆农垦总局宣布,以石河子一四八团为一方,以香港国际棉业有限公司、澳大利亚莫依合作社为一方签订的植棉合作项目获得成功。今年棉花播种1800亩,亩产达86.2公斤,每亩盈利200元。

11月

农垦部颁发《农垦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12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中发〔1981]45号文件,发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决定指出:“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月14日

国务院派出以农垦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由农垦部副部长赵凡率领到达新疆,商谈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有关事宜。30日,农垦总局党委上报《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个问题的意见》,建议“恢复兵团,应以农垦系统现有建制为基础,基本不动,适当做些调整”。

12月22日至25日

农垦总局召开各地、州、市农垦局及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央[1981]45号文件,重点研究了兵团和师机关的编制、单位划分和接交方案。赵凡、谷景生到会讲了话。

是年

石河子文联专业作者杨牧的诗《我是青年》,获1979~1981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

年底

有农牧团场168个(其中农场158个),场办工业586个。独立核算工厂、运输企业、工程建筑企业、商业156个。小学2148所,中学611所,中专4所。总人口221.02万人,其中职工88.56万人。耕地面积1360.38万亩,播种面积1104.26万亩;粮食总产9.23亿公斤,亩产152.5公斤;棉花总产5246.34万公斤,亩产40公斤;油料总产4995.16万公斤,亩产40公斤;牲畜年末存栏271.54万头,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社会总产值22.77亿元,国民收入9.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3%和12%。财务扭转1967年以来11年亏损局面,实现利润2114万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54年10月7号,也曾经遭到过“四人帮”的破坏,被撤销了,那是一个悲剧,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毁灭性的破坏。后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必须要恢复,所以81年恢复了,这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需要,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第三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新疆,古代称为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邦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在乌垒设立西域都护府。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本成立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至2015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历史证明,“屯田兴则西域兴,屯田废则西域废”,据史料记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家策略,是我国历代政府成功地治理边疆地区的宝贵经验,中央政府决定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新疆实际的战略举措,也是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肩负屯垦戍边、造福一方的光荣使命,从蹒跚起步,一路开拓进取。数代兵团人挺进戈壁荒漠建设富庶家园,在边防沿线构筑起一道摧不垮的万里雄关。6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70.1万人口和14个生产建设师、176个团场、两千多个连队、四千多家企业、管理7个城市的党政军企合一的超大型特殊组织,成为牢牢扎根边陲、戍边创业、发展经济,捍卫祖国最高利益永不换防的“兵团力量”。

戍守边防是国家赋予兵团的重要职责,兵团共有58个边境团场,守卫着2019公里的边境线。理好屯垦和戍边的关系,要求兵团运用科学发展观把握屯垦和戍边的关系变化,科学配置各方面资源,探索形成既能够实现充分发展又能够保持强大戍边能力的体制机制;既坚持以屯垦为中心,不断增大经济和综合实力,又始终坚持以戍边为目的,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变化,时刻警惕“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作好反分裂斗争的充分准备。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需要体现在调动发挥兵团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长治久安的追求上。

处理好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重点是处理好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的关系。兵团特殊管理体制是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必要保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兵团有效配置资源、增强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是兵团处理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关系的有效途径。

“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是中央对兵团的新定位新要求,是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对兵团的现实需要,也是兵团体制具有的内在潜力和功能,更是兵团存在发展的战略价值所在。

成为“稳定器”,就是平时要着力打基础、促长远,壮大综合实力,增强维稳戍边能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整体作战能力,特殊时期尤其是当稳定受到威胁和干扰时,要起到纠偏和恢复稳定的作用,这是充分发挥维稳戍边作用的首要要求;成为“大熔炉”,就是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巩固和扩大嵌入式、融合式发展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兵团充分发挥维稳戍边作用的核心要求;成为“示范区”,就是要用好兵团具有先进生产力要素和先进文化底蕴的优势,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方式和现代文化理念,当好大美新疆的建设大军和生态卫士,当好现代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方式的积极倡导者,真正成为传播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高地,这是兵团充分发挥维稳戍边作用的必然要求。

当前,兵团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兵团党委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和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这条主线,提出了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 年兵团生产总值占自治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对兵团事业的发展,对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兵团屯垦戍边综合实力的提升,对兵团在新的历史时期当好“四个队”、发挥好“三大作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几代兵团人长期奋斗追求的凝结,是兵团精神这一价值追求不断时代化的最新结果。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离不开兵团精神这一强大时代价值追求的不断推动。不可否认,兵团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要巩固并不断提高我们的小康水平,率先在西北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既定的宏伟蓝图,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我们用兵团精神引领兵团各项工作,用兵团精神教育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使兵团精神成为凝聚鼓舞兵团职工群众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看一个地区能否富强,可以参考这个地区在历史上是否强盛过,如果历史上曾经辉煌过,那么这个地区即使稍有落后,也终将重振辉煌。这是历史规律使然,我想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发下,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新疆、兵团必将会有大发展、大繁荣。

下载以犀利的人物刻画再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画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犀利的人物刻画再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画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