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化学知识竞赛
乌兰察布分校
高一化学知识竞赛
班级
姓名
分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N-14 H-1 C-12 Cl-35.5 K-39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66分)
1.已知a 克N2含有b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b a 28b28aA.B.C.D.28a28ba-1b2、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g·mol,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A.M g B.1/M g C.M/6.02×1023 g D.6.02×1023/M g
3、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4、质量为16 g的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11.2 L的是()A.H2 B.O2 C.CO2 D.CH4
5、在同温同压下,A、B两容器中分别充满氢气和氨气,如果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相等,则两容器体积比是()
A.2∶1 B.1∶2 C.2∶3 D.1∶3
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 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7、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A.KClO3溶液 B.CaCl2溶液 C.KCl晶体 D.液态氯化氢
8、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K+ MnO4-Cl-SO42-B.Na+ CO32-SO42-Cl-C.NO3-Na+ HCO3-Ba2+ D.Na+ NO3-H+ SO42-
9、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3
B.5∶4
C.1∶1
D.3∶5
10、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中,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Cl和被氧化的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 B.4:3 C.10:3 D.11:3 11、50 mLBaCl2 溶液所含有的Cl- 可被20ml 0.5mol/L 的AgNO3溶液全部沉淀,则原溶液中的Ba2+ 物质的量 浓度是()
A.1.0 mol/L B.0.8mol/L C.0.2mol/L D.0.1mol/L
二、填空题(34分)
1、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等物质组成,为鉴定,有如下实验(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澄清溶液;(2)向此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3)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HNO3,沉淀完全溶解。由此推断: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__ _______,肯定没有___ 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可用什么方法来检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_
2、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
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20分)
(1)请分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用双线桥法表示)(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填写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3)若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 __。
第二篇:高一化学竞赛获奖名单(模版)
高一化学竞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10人)
4班:黄浩威13班:刘轶铧1班:赖行2班:熊军文 2班:胡小浓3班:李铭轩1班:管前庆4班:杨宇豪 2班:徐英南9班:罗昊
二等奖:(20人)
10班:周凯臣8班:李嘉坤3班:张志毫13班:周志春2班: 罗宇成45班:江平12班:李思伟34班:徐嘉伟2班:熊惠45班沈寒川
三等奖:(52人)
4班:余嘉莉13班:李袆3班:邹紫婧12班:袁锦春16班:李克强1班:谭智坤26班:陈厚康13班:袁乐46班:管健45班:潘智超29班:饶德昊3班:万禄4班:罗彰荣5班:张涵乐6班:李顺1班:余宏广44班:李懿46班:熊宏泰4班:宋启凡26班:聂瑞强46班:曾辰林46班:丁辉3班:熊望3班:朱靖8班:毛世斌1班:谢驰骋10班:蒋旭峰6班:朱晨 2班:宋毅17班:陈兴成9班:黄远3班:张志松4班:曾斌涛46班:吴天泽34班:夏昌11班:熊靖莹 7班:徐恒10班:范文强 14班:李凡16班:王伊杰 1班:邹彪38班:邹椋37班:徐泽宇10班:熊城军 3班:熊晶39班:范子昂 1班:杨玉婷5班:蔡恒17:熊宏辉33班:范彪10班:黄佳文1班:刘雅茜 44班:鄢跃军46班:蔡培 5班:熊娅楠28班:黎梦坤46班:袁纪腾3班:聂振波 5班:邹亚欣46班:熊潇琨 6班:徐祥武5班:杨俊赛
高一年级化学备课组2013年12月3日
第三篇:高一化学秋冬季教学竞赛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化学秋冬季教学竞赛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力。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二、工作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完成教学任务。
3、做好培优补潜工作。
三、具体措施:
1、要求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认真探究,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
2、督促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多提问;
3、多下班辅导学生,作好信息反馈工作,培养优生,辅导好学习困难生,抓好中上水平的学生,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力争全面提高;
4、抓好实验教学,让学生多动手;
5、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竞赛。
四、教材分析:
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化学必修1。第一章中介绍从实验学化学,体现了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也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介绍了物质的量,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为学生以后运用相关的概念来学习新的知识以及进行较复杂的计算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中要强化这些概念,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要恰当地把握教材的深广度。第二章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知识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对学生学习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章还要重视结合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视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第三章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四章以非金属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安丘二中秋冬季教与学竞赛
教学计划
高一二部
刘娟
2013-10-7
第四篇:高一化学竞赛辅导小组工作总结
高一化学竞赛辅导小组工作总结
2008-10-29 18:18
高一化学竞赛辅导小组活动计划
简敏华
今年高一化学竞赛,在高一全体化学老师和参赛学生的努力下,成绩再创辉煌!其中有5人获市二等奖,有28人获市三等奖(名单附下),获奖人数和获奖比率均为番禺区第一。(番禺区各大校的获奖情况为:仲元中学参赛人数约为100人,获奖人数29人;番禺中学参赛人数约为150人,获奖人数13人;禺山高中参赛人数约为人40人,获奖人数4人。我校参赛人数44人,获奖人数33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辅导教师的辛勤指导。本人从中摸索出一些辅导方法,与同行共勉,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索化学尖子生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选拔苗子
兴趣是一种带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这门学科,就会积极参与这门课的学习,就会在课堂上主动积极思维,课前、课中、课后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就变被动为主动,就会自觉地持久地坚持学习下去,充分发挥其潜力,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初中学生一进入高中学习,环境、老师、学习的习惯和方法都是全新的,不论他的基础如何,我们都努力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是:热爱学生,作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学习;课堂上的语言艺术及课堂的表演艺术去维系学生的兴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低起点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有成就感,以发展学生的兴趣;通过开展必要课外活动和课外兴趣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途径,在学生进校的较短时间内就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步选择较好苗子打下基础。
竞赛苗子的选拔,不能仅通过几次考试,也不能凭其初中辉煌业绩,应综合分析,全面考察,我们认为竞赛苗子应具备:①对化学具有浓厚兴趣;②各科应全面发展;③头脑灵活,善“诡辩”;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⑤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等。对选拔的竞赛苗子重点培养。当然,这些苗子往往也是数学、物理、生物等竞赛苗子,应协调好关系,以保证其有充足精力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去。
二、夯实基础,培养自学能力
1、传授知识,重视方法,夯实基础
知识基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有足够的知识面,二是要有足够深的知识层次;因竞赛试题内容广,层次深,有时还涉及到许多新科学、新科技领域以及数学、物理、生物的相互渗透的一些问题,这些知识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形成全面的知识网络。
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积累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内涵、外延和实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应用能力,形成最有效的合力,进而提高学生自悟、自省、自学及创新能力。
2、倡导自学,形成能力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在学校学习获得知识只是基础的一部分,有大量的知识要通过阅读、广播、电视及人的交往中获得。学习的层次越高,自学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所以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化学竞赛必须要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从竞赛试题看,竞赛题的许多知识来源于课本,又会超出平时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和运用。这些知识无法通过课堂上讲授进行解决,必须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的。自学能力是化学竞赛选手独立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因为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能广泛猎取知识,见多识广。
三、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化学竞赛是智力的竞赛,不是知识的竞赛”,因此,化学竞赛中有很多内容是以高中化学为背景而解答则是一般中学生力所不能的,鉴于这一特点,我们着力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统摄问题能力等,并在平时辅导中体现一些思维能力培养的专题训练,这些试题主要来源于历年高考、初赛试题、新科学、新科技综合试题,通过测试、讲评、讨论、个别辅导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中我们通过以下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一题多变、多解——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思维的敏捷性,一方面要求思维的感受力强,即敏感;另一方面要求思维速度要快,力争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对信息的处理。化学教学中,可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设障等训练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一题多变既可以帮助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的特点,又可以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对学生有所启迪,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狭隘性,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一题多解,可以变学生的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宽学生眼界,达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若命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给出同一个条件,演变出许多题,而“解”却只有一个或是运用一个反应规律,解决不同形式的多道习题。
教学中,针对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只停留在习题表面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异中求同的多题一解训练将会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产生飞跃,这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
具有相同或相似解题方法的许多题目,只要对其中一个题目深入研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核心,找到共同的规律,达到真正理解和运用,类似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收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
3、数形结合——发展思维的广阔性
数形结合其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洁的解题途径。可分为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
4、发挥想像——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化学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联想和某些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化学事物新意象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应突出激发学生创造、想象意识。
在化学晶体结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经常以NaCl晶体为基
本模式,进行多维空间的发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从而使问题在情境中得到解决,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取得最大收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现象、结论都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我们首先组织学生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入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其熟练的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加热、过滤、分液及成套仪器的组装拆卸,常见仪器的使用;其次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实验;再次,我们设计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操作过程的得失及误差,培养其创造性能力。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应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急能力的培养,做到处惊不乱。
辅导训练是否有效,关键在训练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法。
四、提高素质,发挥潜能
竞赛尖子的培养,不仅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更要重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个性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驱力,它可激励学习的热情,使产生乐不知倦的求知欲、坚强的毅力和成功的信念,可以调动人的创新意识,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因此,我们在辅导学生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努力开发其非智力因素,我们认为应做:经常找学生谈心,使其养成对任何事物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作风;经常鼓励和培养其对科学探索孜孜追求的精神,养成平时对待学习的严肃性态度;训练其对事物的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的能力。只有具备坚忍不拔意志,勇于吃苦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才能使知识达到升华,潜能达到充分发挥。
实践证明,化学竞赛活动实际是化学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它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竞赛,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竞赛活动,可以激发老师不断完善自我,全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有研究的教学,重视基础,重视学生的群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五篇:高一化学竞赛辅导小组活动计划
高一化学竞赛辅导小组活动计划
2008-10-29
本学期高一化学竞赛的辅导人选及辅导的安排,具体如下:
一、辅导名单:
班别 姓名班别 姓名班别 姓名班别 姓名班别 姓名 1李开广5 陆炳志6 曾伟锟15 崔嘉杰19 邵嘉茵 1麦健达5 李家雄8 郭伟煊15 方嘉升19 何培森 1张剑洲5 周启伟8 江沛尧15 蒋振鸿19 陈桂荣 1陈学彬5 何恩亮11 黄泳进15 何柏文19 黄伟英 1冯珠女5 苏恒11 钟梓烨15 吴家东19 杨建亮 1吴海敏5 黄剑楠11 林文迪15 钟伟奇19 黄东强 1何桂花5 何嘉浩11 孔祥驹15 梁晓璇19 马铭智 1黎醒业11 谢华南15 黄俊杰19 何欣强20 林松文 1卢伟华11 何始成15 李辉14 朱俊发17 赖国 1李嘉俊13 刘栋辉1 何卓恩
二、辅导计划:每周2节课,每节1个小时,共34节课
活动时间 活动主要内容
第二周2月25日 金属元素的性质复习1
第二周2月27日 金属元素的性质复习2
第三周3月3日 非金属元素性质研究1
第三周3月5日 非金属元素性质研究2
第四周3月10日 物质的量计算1
第四周3月13日 物质的量计算2
第五周3月17日 氧化还原反应1
第五周3月19日 氧化还原反应2
第六周3月24日 离子反应1
第六周3月26日 离子反应2
第七周4月31日 元素周期律1
第七周4月2日 元素周期律2
第八周4月7日 化学反应速率1
第八周4月10日 化学反应速率2
第九周4月14日 原电池的研究1
第九周4月16日 原电池的研究2
第十周4月21日 有机物的性质1
第十周4月23日 有机物的性质2
第十一周4月28日 分组实验1
第十一周4月30日 分组实验2
第十二周5月5日 实验报告填写的方法1
第十二周5月7日 实验报告填写2
第十三周5月12日 实验专题训练1
第十三周5月14日 实验专题训练2
第十四周5月19日 推断题专题1
第十四周5月21日 推断题专题2
第十五周5月26日 计算专题1
第十五周5月28日 计算专题2 第十六周6月2日 综合训练题一
第十六周6月4日 综合训练题一讲评 第十七周6月9日 综合训练题二
第十七周6月11日 综合训练题二讲评 第十八周6月14日 综合训练题三 第十八周6月15日 综合训练题三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