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QQ邮箱 - 新闻话题 - 厅级干部为何会获鲁迅文学奖
QQ邮箱厅级干部为何会获鲁迅文学奖
湖北诗人车延高以诗集《向往温暖》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因他官居“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便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作品被讥为“羊羔体”,成了本届鲁奖的最大新闻。因为其作品的口语特征,故被网友戏称为“写诗全凭回车敲”,一些人认为车延高获奖是对鲁迅文学奖的“讽刺”。此外,因为车延高的官员身份,也让一些网友提出了质疑,怀疑其中有“运作”成分在。
车延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作为“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的鲁迅文学奖,又为何会颁给这位官拜厅级的纪委书记呢?
第一部分:获奖为何受质疑?谁让你是官员
1:必须承认车书记是个“文学中年”
我来的时候一朵荷花没开/我走的时候所有的荷花都开败/像一个白昼轮回了生死/睁开大彻大悟的眼睛/一只是太阳,一只是月亮/脚下的路黑白分明/命运小心翼翼地走/……/而一夜湖风,用一支笛子/吹老了整个洪湖(节选自《一瓣荷花》)要是不署名,这首诗起码不会在网络上引起任何暴风骤雨。这诗虽说不上多么的好,但也不至于被讥讽地创造出个什么“体”。是的,写这诗的人就是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如果你再有空读了他怀念嫂子的《让我记住母爱的人》,怀古的《琴断口》和写给5·12大地震中背儿子尸体回家的父亲的《父亲的庄稼》。就会发现,这些诗歌虽然语言平白易懂,但感情却真挚,其中时有让人感动的经典语句,并非如网络传闻那样不堪和恶劣。
在“羊羔体”**事件后,车延高回应官员附庸风雅的说法,“谁为附庸风雅5点起床写诗?”
2:“羊羔体”既不是获奖原因,亦不代表其作品水平要知道,车书记的获奖作品,并不是因为那几首《徐帆》《刘亦菲》,而是他的诗集《向往温暖》(《徐》《刘》等诗并未入选这个诗集)。而《向往温暖》中的第一首诗,正是本文开头的《一瓣荷花》。
著名作家阿来亦认为网民应该宽容一些,“我认识车延高,也读过他的很多作品,我觉得没有网络上调侃得那么差劲。其实四川一些先锋诗人,也写这种风格的白话诗文。如果诗歌过分修辞,反而远离生活。而且就算诗圣杜甫,也不是每首都是传世杰作,所以没必要把最差的一首提出来使劲批评。” 3:车书记获奖之所以受“关注”,正是因为他的官员身份 应该说,关于车延高的诗歌及获奖的争议,并非诗歌本身的争议。诗歌之外的因素占了很大的因素。
想想也明白,如果是诗歌好坏存在争议,哪怕有一部分人对车延高获奖抱有不同看法,也算是正常的,但如此一边倒地批评质疑车延高那就有点异常了。而现在这种局面又是如何造成的呢?说白了,就是公众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官员通吃”现状心怀不满。以至于许多人连车书记的诗集都没读过,就开始大批特批。
因为诗歌的好与坏,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而官衔的大与小,却是铁板钉钉泾渭分明的事实。第二部分:官员与文学的“联姻” 1:“官员作家”已屡见不鲜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陕西的“官员作家群”:“在陕西,官员写作非常普遍,从基层到厅局,从乡镇到省委,已成规模了。” 从副省长、县委书记到财政局长,这些公务员白天上班,“夜余”写作,集体将作品刊登在一个叫《美文》的杂志上,并且称“写作平和心态、激发生活热情、对工作有启发”。另外,如四川广元副市长邹瑾曾获巴金文学院文学奖、北京文联党组副书记黎晶获完美文学奖,作家张平更是当选山西副省长。
2:虽然有不少人栽在文学道路上
在车延高之前,江湖上名头最响的“官员作家”非原山东省齐河县县委书记李凤臣莫属。这位在2005年才开始诗歌创作的“史上最牛贪官诗人”,曾一年出版7本诗集,戴着中国作协会员和国家一级作家的桂冠,没出事前曾被捧为“诗坛神话”。
而仅2009年一年,中国作协就开除了6位获刑贪官会员。加上今年落马的河南省安监局党组书记李永新,中国作协的贪官作家已达7人。
还有浙江省台州市国土局原局长刘长春(散文家、书法家),河南省安监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李永新(贪官诗人),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出过诗词散文集)等等,只要有心收集,完全可以编一套贪官诗文大典:一边是漂亮诗文,一边是贪腐败业绩,多好的一个反贪教材啊。…[详细] 3:但利益依然吸引着官员前赴后继
为什么官员们要进入文学圈?自然是为了利益,以“最牛贪官诗人”李凤臣为例——2005年,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等人在齐河县举行了“中国诗歌万里行”创作采风活动,李凤臣用公款“举全县之力玩诗歌”。
到了2007年,就在李凤臣锒铛入狱前几天,中国作协下属中国诗歌协会,还为他的第九部诗集《生命驿站》发了新闻。李凤臣落马后曾交代:“写诗有一层目的,就是为日后的升迁铺路。”这表明,他的官帽与诗人桂冠是有着互动之功的。除了升迁外,搞文学也可以为官员们带来直接经济利益——比如,用公款出两三本书,再借助自己的职务之便,找两个人一介绍就入会变成作协会员。在名片上堂而皇之地印上“作家”二字,身价立刻增高不少。再把“自费”出的书,往下属单位一摊派,还会挣一笔大钱,可谓名利双收。考虑到头上还有个作家头衔,自己又无时间写作或者文才殆尽,雇枪手或让秘书代写作品,在个别官员作家中也不鲜见。4:官员喜欢作协,作协也喜欢官员
其实,如果说车延高的官员身份被强调,始作俑者恰好是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们。此次鲁奖评委会给予车延高的获奖评语是:“难得一个坚硬的市纪委书记有如此柔软的诗心——— ” 在这段不足百字的获奖评语中,评委会首先聚焦的是“纪委书记”,而且还是“坚硬的”,念念不忘的是他的官员头衔。在评委会眼中,坚硬的是他头上的官员帽子,而柔软的则是诗歌的美学标准和获奖底线。这让人联想起一位中国作协所属诗歌刊物副主编给那位“最牛贪官诗人”李凤臣写的序言,曾连用了9个“书记”。…[详细] 李凤臣在2005-2006年短短一年间,荣获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等众多来自中国作协的桂冠,被奉为“李凤臣模式”、“诗坛神话”。为庆贺他50大寿,2006年4月还特意召开他的《天命集》座谈会,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彭蕴锦到场讲话。诚如《中国青年报》所言“谁说诗歌死了?在李凤臣那里,诗歌不是满嘴油花活得好好的吗?” 第三部分:鲁迅文学奖内幕几重?
1:揭一揭文学奖的老底 a 不透明的文学奖:
每年的鲁迅文学奖,在终评结果公布之前,几乎没有任何消息。以第三届为例:中国作家协会的官方网站于2004年12月25日毫无声息地出现了鲁迅文学奖公布的消息,但第二天再上去看,该消息不知道为何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本次(第五届)更为诡异:“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是在前晚9点多在其官网上公布的。”
鲁迅文学奖的评奖程序极其不透明,每年逢记者采访,作协方面都不透露评委名单(本届已提供),谁评的,谁入了初评,怎么评,完全没人知道,最后突然给一个获奖名单。b 天女撒花的文学奖:
“世界上有这样的文学奖吗?一个奖三四十个人获奖,不是非常可笑吗?”有人如此评价道。
真正权威的评奖(如诺贝尔文学奖),是对顶尖作品花中选花,而非撒网式的。某种意义讲,鲁迅文学奖的权威性毁于过多过滥。
c 文学奖朝南开,有才无权(钱)莫进来:
在前四届鲁迅文学奖中,几乎每届都会有评委获奖,而到了2007年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竟然同时有四位作家,既是评委又是获奖者。如此耸人听闻的事情,在世界各国的文学评奖中,绝无仅有。
再比如这次得奖的人中,不少是作协领导,或者车延高这样的权势人物。只有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有人建议把干脆鲁奖改名为“书记主席奖”。2:挡不住的诱惑: 据称,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后,获奖者所在省都由省里出面,重奖得主,奖金从10万到30万不等。此外得奖者在升职、出国、外出演讲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刺激了很多人想方设法去获奖。
有人这样写道——文学就像一个受辱的姑娘,“被一个叫作协的警察逮住了,关进一间铁屋子,门上挂着鲁迅的牌子”,“但凡摸了大腿的,就能得到几十万的奖赏”,于是“有好几个省的作协,都想来摸。”
3:一个成功运作鲁迅文学奖的例子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仪式在深圳召开,为此,深圳方面支付了200万元“公关打点”。
而这200万的一个重要政治任务,就是保证深圳某传媒集团高层杨黎光在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获奖,完成三连胜,塑造杨黎光这个政治文学典型。
就在鲁迅文学奖评奖前期,有关杨黎光的报告文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作协主要领导悉数到场,不久后,这些评委就开始为杨黎光写文章宣传。可以说杨是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最早也是最确定的获奖者,恐怕他确定获奖的时间早于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启动时间。4:一通有关本次车书记获奖的电话
一个本次鲁迅文学奖的评委,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不小心透露了以下信息—— “南京的一个报纸……不就车延高的事儿现在闹大了……是啊,有啥啊,真是没劲,我当时就觉得他要这个奖真是没劲。过几年退下来,然后再要……过两届退下来再要吧。他现在54了吧……这个(获奖)对他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对他的职务……网上一热闹,报纸就跟……” 其中三味,还请读者自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