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大国医王孟英·罗大中》笔记(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7:5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家讲坛《大国医王孟英·罗大中》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家讲坛《大国医王孟英·罗大中》笔记》。

第一篇:百家讲坛《大国医王孟英·罗大中》笔记

百家讲坛《大国医王孟英·罗大中》笔记

请在此添加副标题

大国医王孟英·罗大中 大国医-王孟英01_半痴山人-罗大

中.2011.01.22 清道光四年,1824年,盐务商号周光远27岁,有气派,上厕所出来觉得不对劲,发冷,出虚汗。他自己说话也无力,躺到了地下,请医生。一诊断,说是痧症。外感的传染。医生还没开方子,一个小伙计摸了他的脉,他说这脉搏看马上要断了,如果用芳香开窍,危险。人们都觉得他不懂,怎么有你说话的份,他大声说自己的主张,周光远想这人说的跟自己的相似,他让人按小伙计说的去做。手下人都不好理解。没办法,于是问这个小伙计怎么治,他一低头看到干姜,有四五钱重,让人熬了汤,服了下去。生姜可以发汗解表,可以和中止呕。不想发汗,就用湿纸包上煨姜,不发汗,但可以和中止呕。干姜可以回阳。炮姜可以暖经止血。这汤喝下去,立即看到周的嘴唇红了起来。这小伙计又吩咐了药方,让周光远恢复了健康。人们奇怪了,这是谁呀?这正是温病学家王孟英。这是中医界重要的渐病学家。

1808年生于杭州,起名王士雄,字孟英,出生前有

三个哥因病去世了,他成了最大的男孩,送入私塾,希望得到功名,但是他12岁时改变了他的一生,父亲病了。是温病,外感病分伤寒和温病两种,温病是人体感受了外界的热邪。要把这透出去。人们以为是伤寒,甚至补阳,也没补好,越来越重,病日以剧,将治木矣。这时,出现了浦上林,年轻的医生,成了少年王孟英的偶像。他刚来时人们不信,因为他年轻帅气。但是他来后,给王父断为“是温证也,殆误作伤寒治而多服温燥之药乎?”这是温病是不是当作伤寒治用了过多的温燥的药?“幸而自利不止,热势尚有宣泄,否则早成灰烬,奚待今日耶?”王家人觉得有道理,浦上林说买些甘蔗来,多服用,在中医中说是甘蔗可以清热生津,像西瓜白梨都可以。这方子开完,抓药,熬药,喝。服完后,王父慢慢好了。王孟英立志成这样的医生。两年后,十四岁,父亲又病了,没找到浦上林医生,父亲越来越病重,病危了。一晚,父亲知道自己不久了,就叫来儿子,对他说,以后人生路得自己走,送你一句话,人生天地间,必期有用于世,汝治斯言,我无悔矣。王孟英痛苦万分,不住点头。没多久,父亲去世了。儒家讲孝心,儿子对父

亲的病束手无策,自责。许多人正是这样走上医道的。他正是如此成为著名的医生家。他对舅舅哭着说,父亲去世时曾吩咐对人世有用,有比医学更有用的吗?我现在想用十年来学医学,把母亲妹妹托付给您,可以吗?舅舅支持这个十四年的少年。但是穷困逼迫他,中断学业,不得不养家糊口。

当时,在金华市有孝顺街,有许多盐务商号,他在这儿当了会计。忙,晚上小伙计们都吃饭聊天,而他却回家自学中医。到第三年时,周光远病倒了,发生了开头的一幕。周光远发现一个人才,叫来,问身世,赞叹不已。把他调到手下,当自己的弟弟来看。周光远从此就讲这个故事。这是当地有名人物,周围许多人来求诊,让他积累了大量经验,到第十年,回到了杭州。开始行医生涯。

当时张养之是书生,穷没钱,靠卖字为生,身体不好。怕冷,大热天,他穿好厚。阳痿。发病重,头疼,咳嗽,自己服了温补的药,请来王孟英,王一见大吃一惊。他见到几层幔帐。王疹脉沉重按,弦滑。他说这病像是寒邪,不是,是热邪,潜藏。得用苦寒的药泄掉热,才行。张养之不相信。就请求他好好看。王

孟英就解释,热气潜藏,体表感觉到凉,中医容易误诊。张养之按照吩咐下了三副药,病情却没改变。这下家乱了,亲戚朋友看到了,大家就开始议论。甚至有人说他一定会送命的。张养之就另请了两位,一看,冷成这样,是阳虚,再温补,这消息传到了王孟英。王孟英想治的是这个病,二话不说,真奔他家,来到床前,如果不曾相识,没找过我,我可以不管,如果有钱,我也可以不管,可是现在,你贫困,现在他们我太了解了,他们一定温补。这方子服下就危险了。我请你辞去这两位医生。养之傻了。王孟英说如果真是虚寒,我的药下去了,你一定受不了。现在坚持一下就行了。张养之见如此,感动了。再服了。三副后,慢慢缓解了。十副后,便正常了。消化系统恢复正常。一百天后,张养之彻底恢复健康了,还生了小宝宝。后来整理医案时评价说,王孟英之心地,不可学。真难学。

另有小伙子烧得说糊话,胸口有冷气,现在是外感的感冒。好多医生来治治不好,王孟英来,诊断热邪在气分,一贴药应该能好呀,找来前边的方子,他一看明白了,大家觉得这病寒证,用温补呀之类,他觉

得这些是好方子,就是没对症。开白虎汤,生石膏;被他父亲扣下来。第二天来了,王孟英觉得奇怪,一问,果然没用。王孟英说如果妥善,问儿子,一看,生石膏,不用。王孟英想治的是这个病,苦口婆心地讲为什么要服这个。他家决定请诸多医生来会诊。一般人不愿意的。不相信,掉头就会走。但他依然来,一看真热闹,全是专家。患者父亲求神拜佛。王孟英觉得他真可怜。他们不懂医学道理。于是他跟各位专家说,我写清楚病历,大家看合理不。几位名医都赞同,才服用,一副下去,就有效了,三副基本好了。

大国医-王孟英02_正气驱邪-罗大

中.2011.01.23 外号半痴的王孟英善治疟疾,可是现在全世界每天就有三千儿童因为疟疾死去。

一天,王孟英要家,有人来求诊,来人远道而来,看起来奇怪,王孟英似曾相识,一端详,正是老领导周光远。周光远白胖,有气派,怎么变成这样子?让进屋,落坐后问他怎么了。原来他感染了疟疾,痛苦的事。他被折磨得痛苦不堪。有医生发散,结果没治好,后来人看到不能发散,就滋补,没效。再看他是

皮包骨头了。忽冷忽热。周光远只能来求助于王孟英。于是来到杭州看病了。好治吗?得先说说它。这也叫打摆子。是一种蚊子传播的。古代怎么治理的呢?效果不尽如人意。举例来说,清康熙时,康熙患了,想不出办法,法国白晋传教士写过这事,非常重的疟疾,皇帝向传教士求教,献了金鸡纳霜,让大臣去验,分给患者,结果都痊愈了。献给了皇帝,康熙才服了。很快好了。可见当时清宫里治疗不如这种药好。这是外国的草药,原产于秘鲁。也叫奎宁,仍是治疗的主要药物。今天治疗怎么样呢?还不够理想。卫生组织统计三分之一在阴影下。疟疾让许多人死去。每天有三千儿童因患疟疾死去。成了与艾滋病等成了头号杀手。

有位先生患了疟疾,发寒少发热多。只发作过两次,张先生就瘦了下去。心里没底,打听谁治得好。有人推荐王孟英,请来。诊得脉象是细数,血液不足,有热。他心中有数了。王孟英问他发作特点。张先生说是每次都在子夜发作,与脉象对得上,阴虚。一天中,半夜子时阴气最重。阴虚的人阴气不足,出现症状。四诊合参,要与舌象对得上,口干口喝,总想喝?冷

水。阴虚内热,总会口喝,侵袭到了肾经,不要轻视。王孟英说,慢,要先答应一个条件。说吧,什么?王孟英说不要给别的医生看。奇怪。于是答应了。滋阴清热。张先生熬着喝下去,等着发作,没发作了。疟疾从此就好了。病痊愈了。一副就好了。

再来看一个,一个朱仲和得了,也是寒少热多,胸闷。朱仲和打听,有人推荐了王孟英。他父亲介绍这病,从小到大,得了许多次,广延名手治疗,不得痊愈。一般一年左右。朱先生提要求,不知能否于月内及痊?这个要求看来过分。像挑战似的。王孟英说何限之宽耶?旬日可。太雷人了。王孟英能否完成任务呢?他分析病情,暑湿为患,夏至后立秋前,热气大,人自身也会产生水湿。现在用方子清掉暑湿,就会恢复。开了一个清暑化清方,生石膏,杏仁等。可以清热泻火。可以透出热寒的邪气。杏仁是常用零食,在中医中可以降肺气。肺主一身之气。像便秘,加杏仁就可以降肺气。王孟英告诉他们有条件,放胆服之不可商于人。家人一听,要求有点怪,按方抓药,服下了。结果只用了八副,好了。用了八天。为什么王孟英反复要求不要跟别的医生商量?因

为中医中有几样药可以截杀疟疾,像柴胡,王孟英一样也没用。他怕方子其他医生看不懂。如果添上了,就改了方向。问题来了,王孟英不用那些,速度却快,有秘诀吗?还真有。看一个例子。

相简哉的妻子,他学医,妻子得病了,他心存顾忌,请人治疗。一看,人说重,叫胎疟。得发散,彻底发散干净。相简哉没听说过,不好意思问,结果不但没好,而且瘦了下来。医生也觉得不好,推脱了。相简哉另请一位,觉得是虚,补中益气,一个月过去了。她却虚弱不堪了,口干睡不着觉。相简哉悲从中来,想起老师赵先生。这位老师也是七上八下。这病难治。如果治不好,丢人呀,他认识王孟英,拉上他,一起来了。一进门,相简哉介绍了。胎疟,让王孟英笑了。他诊脉,是细数的脉象,阴虚。脉按之不鼓,说明这人正气虚了。王孟英有数了,讲这个阶段不能再以疟字横于胸中,不要只奔着它了,否则没法治好。大家晕了。那得奔什么去呀?王孟英解释,有人重因为有人正气即防御系统不正常了,这是阴虚,正气不足,补足了,就好。他开了滋阴的方,有龙眼等。王孟英是食疗的专家,像龙眼与西洋参一起就可以互补。玉

灵膏就是龙眼肉西洋参加白糖加起来蒸,服下,可以养心血补阴。现在效果是果未浃旬,好了。四十年来治疟,无难愈之症。

王孟英看没看到疟原虫,回答是没有。发现是在1880年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王孟英知道这个病是外界而来的吗?一定知道。中医知道由外感邪气而来。中医外邪和人体矛盾中,他关注人体的一部分,相信防御系统会清除出去。有东西阻碍了它的运转。拿掉就可以清除掉。中医不针对性地加强人体的防御能力,明白这个道理,中医就不难理解了。用自己来治疗好自己,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周光远来了,王孟英诊了,说是足太阴,体内湿气重,开的是不换金正气散。喝下去后,只一副,周光远就觉得寒热轻了。他甚至不相信,这么简单。第二副再喝下去,相信了。这时不发作了。第三副下去了,基本就好了。开了点善后的药,就完全好了。周光远,笑了。这事没完,第二年秋天,又发了。这是复发。手下找了许多医生来,周光远打发走了,只相信王孟英,就把上次的文件拿来翻去年的方子。

大国医-王孟英03_力战霍乱-罗大

中.2011.01.24 王孟英让周光远辞去了盐务一职,专门选择比邻王孟英而居。恰恰几年后霍乱爆发,连王孟英的妻子也难幸免。周光远一天晚上病了,王孟英一看,就知道这事不好。模样都变了,诊断是霍乱。这病爆发迅速,有些人留不下时间来治疗就死了。现在降低了死亡率,但是还有些地方仍然是可怕的疾病。这词早就有,《黄帝内经》就有,指上吐下泻,古人不认识,把烈性传染病霍乱当成了这个。王孟英奇怪,这与古代霍乱不同,他就加上了转筋。

周光远怎么传染上了呢?这事不怪他,应该看到这个霍乱是世界范围背景的。这病在今天公认是起源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曾大流行,之后一共爆发过七次。这次印度惨烈,传入中国,云南及东南沿海。云南影响小些,但东南沿海厉害,当时卫生条件极差。晚清时,这儿脏乱差。百姓住房条件差,水乡取水方便,不打井,喝水直接来自河里。给霍乱造成了可乘之机。昆虫也传播。

医生风险大,尤其是那个年代,徐氏夫人可能受王孟英连累,陪他时,半夜她泻了两次,早晨,她帮着

王孟英梳头,又泻了。他觉得怪了。诊脉,王孟英晕了,脉象不好,七至,而不耐按,虚弱,她没感觉不好。他跟母亲说了。母亲没在意。王孟英也怀疑诊断自己错了,还是写信给妻哥来,找人请另外一位医生,一起诊断一下,就在这时,她饿了,下了山东挂面,刚吃,一下子吐了,他知道不好了,两人一起诊断,病重了。然后决定喝人参汤,再喝,她可是喝不下去了。她抬头望着丈夫,她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了,于是向他提了最后的要求,让我最后一次喂奶吧,喂完了,他彻底凉了。乳房的瘪了,意味着胃气不足,不久她去世了,给王孟英打击极大,从此刻意研究霍乱。

王孟英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呢?霍乱弧菌其实只能存活四分钟,就会被杀死,因为夏天时我们会喝许多水,稀释了胃酸,导致了细菌存活,当时传说西瓜引起,西瓜会稀释胃酸,也会因为苍蝇等叮食过。当时一个小伙子吃过酒肉,热时在凉席上睡觉,就吃了许多西瓜,当时舒服,傍晚时头重,身体冷,半夜吐泻,天明挺不住了,请来王孟英,一摸脉,微弱得要消失了。王孟英看出是阳气要消失的人,开方子,叫浆水

散。温热的药,秫米即高粱米汁。中医认为是好东西。王孟英清楚这可以调和脾胃,补气养脾,服下去不久就恢复了。关键不能过食西瓜。现在冷饮,中医不主张这样,因为夏天毛孔开张,进饮会导致局部寒凉,各种病菌都可能进入,要保护好脾胃。最好喝温热的绿茶。

王孟英对周光远的霍乱,怎么诊呢?他知道这是瞬间可以夺人性命的病。以前轻松能治好病的王孟英现在却愁眉不展。阳气损失严重,苦寒药一下,阳气更不足了。问周光远的母亲有没有现成的人参。还真有,于是煎成浓汤,这叫独参汤。专门就气虚来的。给自己争取时间,喝过,王孟英开了方,人参,白术,茯苓,白芍,附子,肉桂,干姜,白扁豆,木瓜,薏苡仁,莲子肉。奇妙无穷,这里包含几个方子,茯苓,白芍,白术,附子和姜叫真武汤。这个是伤寒论里的方子,专门针对水湿泛滥。人参干姜等是针对上吐下泻。人参,白术茯苓等是八珍糕。这个来历大,专门治疗脾胃虚弱。乾隆常吃的,成了年龄最大的一个。周光远服下去后,觉得和畅了。终剂,即各症皆减。一共十多天调理就恢复了。好了。周光远非常感激王

孟英。救了两次命,他想下半辈子就得跟着王孟英了。王孟英写过《霍乱论》,收录了这一案。周光远也写过,“若非半痴,恐不能救”。

霍乱怎么治疗呢?有一位老太太,帮工一辈子,这一年她患了,上吐下泻,抽筋。户主赶快请来王孟英。她可不是阳气要脱,却是暑热,开蚕矢汤。专门创的一个方子。收录到中医院校的教材中。蚕宝宝粪便,桑叶有清热作用,经过蚕消化有升清降浊功能,她喝过就开始停泻了,身体恢复了。可是,第三天,她感觉没劲,翻身都不容易。赶快请医生,请来附近的朱医生。他觉得是阳虚之症,应该补阳,开附子理中汤,煎好准备给她吃,一位朋友在场,思考了一下,说且慢,有问题。若谓寒证,则前日之药,下咽即毙。怎么就停止了呢?不对,得仔细想想。户主惊悟,赶快去请来王孟英。王孟英来一诊脉,这病不是寒证,虽然元气虚,是没清干净暑热,好险呀。有人奇怪,总用温热药,怎么现在是这样?王孟英说,“举世亦但知霍乱转筋是危险之病,从无一人能知此证有阴阳之异,治法有寒热之殊,而一正其得失者。”都知道难治,但从来没深究,是寒证与热证都有的病,没人纠

正。是真不足吗?

王孟英的经验是,霍乱出现的时间就是在晚清,当时认识不足,他们一直在想,到底是寒还是热邪呢?总想归入一类,就会出现错误,王认为不要这样教条,只看病在人身体上导致什么症状,是寒证就用温热的药来治疗。这就是辩证施治,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中医是根据证候来诊断治疗的。像感冒就是,有寒有热,用药自然不一样。王孟英就开了清热的方子,六天老太太就好了。深得周光远的好评。

大国医-王孟英04_寒温之争-罗大

中.2011.01.25 这场霍乱慢慢被扑灭了,王孟英在这过程中与别的医生发生了争执。一天邵秋子来找他,请为母亲诊治,王孟英赶快出诊了。到了,一诊脉,说这人痰饮为患,外感病。忽冷忽热,许多人治过没效。王孟英觉得清掉痰饮,才行。这是中医特殊概念,正常人体内体液下水分布,如果不正常分布,就有痰与饮之别了。邵秋子请两位医生一起来诊断,另一位就否认,认为是阴虚的疟疾,得补阴。身体虚,得滋补,王孟英气,他是治疗疟疾的高手,邵秋子却赞同这种说法,滋补

好,就转过来对王孟英说,你的任务完成了,请回吧,赶走了他。王孟英气呀。他插不上嘴。这位太太服过滋补药,没多久就出现脉伏胸痞,没脉搏了,口渴,吃不下,包某医生一看,坏了,这病这么重,出虚汗,不行了,就断言,病危了,开了生脉饮的人参麦冬,五味子,补气滋阴,清历代皇帝不行时,御医常用这一招。包医生跑了。这时邵秋子想起了王孟英,去请,王孟英马上来了。再一诊断,他说,这是经络给痰饮堵住了,不要再服补药,得化痰,能听我吗?于是开了小陷胸汤,化中焦痰热,加上杏仁等。

这个方子给老太太服下,几副后,她脉搏出来了,不打嗝了,身体转机了。这时,邵秋子,又找来一位医生,郑医生一看,这是寒凉之药,会伤阳气呀,不行。要用的是温热之药,散热气才行。王孟英没说话,邵秋子又眼亮了,确实不能用寒凉之药,又轰走了王孟英了。王孟英仍然插不上话。这样,老太太服郑某的药,都是生姜等温热之药,出现唇肿咽疼等症状。话都说不出来。病重了。郑某找借口溜了。邵秋子又怕了,怎么又重了?又想起了王孟英。

王孟英对患者热情,一般不再看了,他却不,叹气

后又来看了。再诊断,这时重了,药分量不够了,开方子,把竹沥等都用上了。服下去后,六副后,她吐出许多味道重的痰。精神头足了,能吃饭了。身体出现转机。这时,邵秋子又找了一大帮医生,来了后都说这药太凉了,伤了阳气怎么办?得温补了。王孟英插不上嘴了。邪说横行。邵秋子觉得有道理。又对王孟英说,你的任务完成了,请回吧。听从他们安排温补,服了很多药,结果一直拖到了半年,变得嘴里全部烂了,嘴唇肿得老高,病重了。这些医生害怕了。找借口纷纷走了,邵秋子心凉了,想起了王孟英,请来,一诊断,王孟英说不怕大症,我会尽力治疗,但有一分生机就救回来,我现在却是一点力也下不去,最后老太太死了。

温病是什么?从伤寒说起。外感病学理论,建立在伤寒理论基础上。伤寒是张仲景搜集医书写成的,论述的是人体的防御对外邪造成的反应。风寒暑温燥火,这六气是正常气候变化,异常时叫外感六淫。王孟英许多用《伤寒论》的方子。后世大部分医生没用到这个。喜欢用温热来治。后来有人认识到,有些外感一上来就是胸痛等,不是寒邪,就开始关注温热病治病

特点。明有吴又可发现当时许多瘟疫,都是热证,舌头焦黑,用麻黄等治就死了,就写成了《温疫论》。清叶天士创温病学理论。拜师十七人,成一代大家。叶天士没时间写书,出诊时,在小船上口述《温热论》,从这里开始,温病理论正式形成。王孟英深深崇拜他。王孟英医案中,有许多是前边医生误治的,又多是温病,错误地用过温补的,王孟英痛定思痛,他写下《温热经纬》,到处推广理论。做出极大贡献。

这个理论怎么治病呢?来一医案,一人患温病,许多医生无策了。请来王孟英,一看,左脉快,右手脉却是鱼翔脉。这个脉象是虚阳浮越的外象,王孟英也觉得重极了,当时许多医生走了,不治了。王孟英一回头,看到这家人,老的老少的少,都在乞求,王孟英觉得太可怜了。这是家中的顶梁柱,他说据脉莫能下手,吾且竭力勉图,看能否有生机。大家心中有了一点希望。王孟英说要有一个条件。恐怕信任不坚。请来其他医生,说我的方法不对。如果不坚定,就没救了。母亲跪下说,就听您的,即使是开毒药,也不怀疑。有这份信任就有救了。王孟英开了竹叶石膏的方子。专门治疗热病后期的方子。他不在乎先后,该

用就用了。开了五副,许子社不渴了,脉搏正常了,只有舌苔变黑了。王孟英看到这个,心中有数了。开了元参,生地,知母,竹叶,等清热解毒的药,这时天凉了,这种方子下去能行吗?这时岳父来了,带着道士来的。想帮一把忙,开始设坛,热闹地搞,许子社本躺着,开始神智不清了。道士们害怕了。吓跑了。中医认为人正气不足邪气正退时,要静养。如果骚扰就不利于恢复。大家请来王孟英,服一药,清热解毒,重用竹沥,几副下去,黑舌苔退了,但口渴,王孟英说多买些梨,吃或者喝汁。梨有润肺清胃凉心功能,他称为天生甘露饮。他常让人吃。

在他眼里,西瓜、甘蔗都是药。这个患者一个多月,恢复了。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真治好了,这个医案编进了,编都说,“盖学识可造,而肠热胆坚,非人力所能及,此孟英所以为,不世出之良医也”。这个证治法古代都找不到。后世医生未必能学会。学得了技术学不了热心。

大国医-王孟英05_乱世名医-罗大

中.2011.01.26 清末,瘟疫横行,百姓饱受折磨。在王孟英四十八

岁时,太平天国起义,王孟英先回到老家,后到上海,霍乱再次来袭。

1855年,杭州到海昌,小船在行驶,王孟英带着家人回到老家。太平天国军队即将围困杭州,这儿生活费用极高,行医半生的王孟英生活陷入清贫中。只得回到老家。这次行程凄凉,家当除了旧衣,只有一方砚台。当年父亲去世时,正是带着它出来讨生活,行医三十多年,仍只是带着它归乡。百姓听说他回来了,可是名医呀,百姓纷纷求诊,他常去看病。梅泾,一个患者得了带下病,同时患了腹泻,两年,每天早晨都泻,肠鸣胸闷,月经越来越少。现在是慢性结肠炎,棘手。有人认为是湿热,当时有效,可是远期效果不好,容易复发。有人说是脾肾阳虚,被脾,也是效果不佳。王孟英呢,认为这个病就是脾胃虚弱,生化无权。借五行的概念表述,认为是肝欺负了脾脏。情绪方面属于肝木,郁闷会影响消化系统。现在医学也是如此认为。像生气会引起胃疼。脾胃被抑制,吸收营养少,会引起月经。王孟英开了方子,回到海昌。后来,碰到一秀才,认识这个妇女,效果怎么样?说是四副药就痊愈了。王孟英开的是补脾胃的药,有白芍

牡蛎,柔肝,他用的是乌梅丸的思路,专治厥阴病,病到一定程度,不是寒或者热了。是寒热错杂了。怎么治?得把寒药与热药一起下。黄连黄柏是寒药,而附子干姜是热药。现在医生也这样用了。

王孟英搬家到了海昌,但是周光远没来。结果被困在城里。城破时,战乱动荡中,周光远去世了。王孟英悲痛。两人关系不一般。最困难时曾帮他度过难关,而在周光远几次危险时,王孟英救了几次命,在整理书案时,周光远帮助他。太平军与清军将在海昌附近交战,王孟英又搬家,安顿好家人,帮百姓看病,主要是普通百姓,贫穷,世道是物价飞涨,他清贫得买不起米了。王孟英常常是饿着去看病。这说明在他心中别人的安危高于自己的温饱。王孟英吃的是麸子和糠。晚上是忍着饥饿来写书。整理了330多种食物的食疗养生价值。像梅杏桃李栗枣梨等水果的养生价值。这是他饿着时写的,我明白一个道理,医道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境界。即使你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仍义无反顾地拯救别人的境界。

他孤身一人去了上海,先在朋友家的纸号寄居,朋友听说他来了,纷纷找他看病。这时他的书流传极广

了。举一个医案,一个陈姓小姑娘,腹泻,肚子涨,治疗无效,虚到脖子都软了。伤了津液,医生补阳,她神智不清了,医生又用了寒凉药,更重了,陈父生气了。哪能做实验呢?请走了这些庸医。怎么治呢?听说王孟英来了,高兴了。请来王孟英,诊断,轻松地说是食积。陈先生说不会吧。只是吃多了。想想是什么吃多了。孩子因为母亲去世得早,没奶,就吃龙眼和枣脯,常吃就多了,可能是。这两种东西是好,但不能吃多。于是,就开了消食导滞的药,一副就开始恢复了。这个医案有现实意义。小孩的脾胃发育不够全面,过食会引起脾胃紊乱。现在许多病像小孩高烧退不下来,就消食导滞马上就退下来了。要适当控制小孩的饮食。这位陈父非常感谢。于是说,我家有三间屋没人住,不嫌弃随便住。就解决了住房问题,搬来了住下了。从此开始在上海的行医生涯了。一位老朋友来找他了。

南浔有人害了怪病,有人甚至马上就死了,另一个17岁重病。王孟英跟人去看这位,他大吃一惊,脸手都黑了,眼陷,耳聋,这是霍乱,又来了。这时,上海卫生条件差,无房有人搭棚,垃圾成山,水源不好。

王孟英分析病情,觉得没到芒种,不应该是暑热,伏邪为患,有些邪气会潜藏在体内,这种理论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王孟英往外透发,透这些邪气,发散,清热解毒,三副就脉搏起来了。黑色退去,眼睛却红了,烦躁。王孟英说这说明透出来,再开,服,身体开始发斑,血分之热透出来了,再清热解毒,就治好了。可是二女儿却死去了。

一天,一位金姓人来找他,慈善的人,看过写的书,一见如故,成了好友。他来找王孟英想劝他把霍乱论重新修订一下。那时年轻,现在有了更多的经验。王孟英答应了,但太忙了,拖了两个月,在八月二十八日,金某却开始上吐下泻,四肢抽筋,让人请王孟英,赶到一看,无药可救了。当天就去世了。王孟英伤痛,这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九月份,老家来信,女婿写信来,同一天,二女儿定宜也因为这个去世。她嫁给戴家,另请医生来治,先治温热后治寒凉,却最终去世了。王孟英听到哭晕了。悲痛之余,走进书房,要重新写这个《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论述了很多防疫理论。像水源与食物的污染都是传播霍乱的根源。他还提出通风,保持清新的措施。防御重于治疗。

那时,王孟英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只能自己单独与霍乱战斗。写完这本书后,王孟英扑入到战斗中去。当时医生死亡率也是极高,防护不好。即使危险,仍得投入战斗。王孟英从此人医史文献界中消失了。有说法是活到了61,感染了霍乱,死亡了。有一个说法是80多岁。

下载百家讲坛《大国医王孟英·罗大中》笔记(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家讲坛《大国医王孟英·罗大中》笔记(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