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给吉林市教育局的函
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 “践行教育家办学理论与实践” 到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现场活动的函
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教育家办教育的精神,教育部组织了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根据研究班培训方案,培训班第二次研修期间将到吉林市和哈尔滨市学员所在学校进行教育考察会诊与宣传先进教育理念,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将安排全国优秀校长进行专题论坛,培训专家将做专题报告,届时贵教育局可组织当地学校校长参加会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时间:2010年1月8日—9日。
三、主办单位: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
四、承办单位:吉林市教育局
协办单位: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五、参会领导: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等教育部领导,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
六、活动安排:
(一)1月8日上午(9:00-11:30),1.观摩吉林市二实验小学课堂教学。2.专家与教师互动论坛。3.参观学校。
(二)1月8日下午: 1.吉林市领导讲话。
2.陈福校长介绍学校工作,《实施价值领导,创建现代学校》。3.校长论坛:(1)《双峰万仞励精志,儒行千里再创新》
——九江市双峰小学儒励教育办学模式初探 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校长 戴 芳
(2)《日清周结:精细化管理模式》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杨军红
(3)《转型背景下的领导管理变革》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长 何学锋
4.专家讲座:《教育——我们追求什么》
主讲人: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博士
诚请吉林市教育局领导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
2009年12月20日
第二篇:相似的理念与目标 异样的操作与方法——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赴英国培训出访报告
相似的理念与目标 异样的操作与方法
——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赴英国培训出访报告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陈福
根据教育部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培训工作安排,受国家教育部派遣,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安排,以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部周晓燕主任为团长的“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赴英培训团”(第二批)一行18人,其中教育部2人(团长和人事司领导),二期培训班11人,三期培训班5人。于2011年3月11日至3月31日赴英国东伦敦大学培训学习,为期21天。培训期间听取了东伦敦大学听专家讲座、名校长报告、教育督察的授课、还实地考察了6所小学(其中4所小学带幼儿园),1女子中学,1个教师培训机构、1个校长协会,参观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还分四个组分两天对四所学校进行跟班学习,随他们的校长进行“影子培训”,考察一些学校所在城市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文化设施。初步了解了英国的教育历史、教育体系、教育政策、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校长工作、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情况,将学习收获与体会作如下汇报。
一、英国基础教育概况
1.历史上,英国教育为世界瞩目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本土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万。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牛津和剑桥等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奠定了英国在世界上教育的地位,莎士比亚、培根、牛顿、达尔文等世界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更是后人景仰。为此英国是教育的强国,不仅导引本国的学子热心向学,也吸收世界各地的学生前来求学,国家也将教育作为财政的支柱收入项目。
2.宏观看,英国国家在政策上引导教育
一是适时出台政策法规,实现教育的发展。英国历届政府对基础教育都十分重视,将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作为提高国家和民族竞争力的重要国策,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英国政府于1988年颁布了《教育法》;1997年英国工党著名的竞选口号就是“教育,教育,还是教育”;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每个孩子都重要》绿皮书;2007年开始把义务教育延长到18周岁;2010年起,年满4周岁的儿童也可以进入小学学习。教育支出占国内总产值的5%左右,且逐年增加。在过去的20年中,特别是1998年以来,英国在教育体制、学校管理、课程设臵、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二是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从英国国家的层面管理教育的是教育部,政府只负责制定法律法规,但不负责执行,英国国会下有公务员机构,英国是两权分裂,行政和立法人员是分离的。教育部设教育大成、副教育大成,还有五个常务官,任何政府变化常务官都不变。英国大学是不归教育部管理的,是归商务和技术开发部。从管理体制看得出,英国对基础教育是高度重视的。英国有教育部负责教育通过立法机构议会,教育部下细分,下各单位部门负责专业,英国教育部主要负责英格兰教育的主体,因英国政府放权多年,苏格兰、威尔土、北爱尔兰有各自的教育政策。
三是中小学内部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校董会管理学校是英国学校的传统。早在1833年,各学校便出现了由社区代表参加的校董会,负责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重大决策。1944年教育法中对这一学校管理形式再次在法律上予以肯定,要求各公立和民办学校均设立校董会,1985年再次明确在所有学校中 实施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根据法律规定,校董会必须有地方教育当局代表、教师与家长代表,以及社会代表参加,甚至可以让学生代表加入。校长是校董会的当然成员。校董会既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又是学校法人代表。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必须由它作出决定。校长是学校首席行政长官,他向校董会负责,执行校董会的决议以及照看学校的日常行政事务。对校长的任命,政府有专门的规定,一般需要成立一个“地方教育当局——校董会联合遴选小组,按公开招聘,收集背景材料,排出初试名单,面试的程序任命校长。
四是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支出比例大。在英国,基础教育经费以国家直接投入为主。由中央政府直接给全国每所学校划拨办学经费。教育经费占GDP的5%以上。划拨经费的主要依据是在校生数量、人口稀缺指数、特殊需求指数、区域成本调节指数等。目前,国家直接拨到学校的经费占预算标准的85%,其余15%的经费由地方税收解决,或者学校通过申请各种专项经费解决(包括申请国际的、国家的、慈善机构的项目)。全国公立学校都是免费的,学生连书本、文具都不用买。由于政府给予了比较充裕的财力支持,城乡学校的硬件建设都达到相应的标准。校舍、图书、体育场馆、教学器材、计算机等设备,各校差别不大。
3.在中观上,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是允许多种教育并存。英国学校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学校的办学经费由政府支付,也有社团与个人资助;私立学校则由创办者或经营者自己负责筹措经费。还有教会学校,部分教会学校由教会创办。教会学校要求学生家长具有相应的宗教信仰。更有甚者,如果某地区有一定数量的家长联名向政府请示,就可以建设学校,可自主管理。
二是重视教师的培养与教育。英国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大学。想要当教师,首先要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然后再去参加一年的教育培训,主要是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取得了教育证书就可以当教师了。教育部还设专门机构,我们访问的学校培训与发展部TDA(Th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gency for School),就是教师发展培训专门机构,为教师建立教学标准,促进质量提高。对教师可以实行教育硕士制(MTL)。英格兰有48所高等院校教师在实行教学硕士学位,一方面给在职的教师提高学位,另一方面给转行到教师的人提供机会。重视教师的在职提高(PPD)。全英有81所学校进入到PPD计划中来,渐进性的培训积分制(60分颁发证书,到120分得到大专,到180分得到硕士学位),使每年有3500多名教师参与其中受益。小学教师不分专业,中学要分专业。
三是重视校长的管理与培训。我们学到了英国小学校长管理与培训方面的信息和有益经验。政府将原属地方教育的许多权力,诸如学校经费使用权和学校管理权等下放到中小学校,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决定内部的管理机构。学校可自主选聘校长,但在校长选聘工作上,有着严格的选拔程序和公开、竞争的选聘方式。素质方面包括创造未来、领导教学、自我发展和团队、管理、确保向上问责、社区更和谐。在待遇方面,校长的年薪近5-8万英镑。只要校长想干,就不能辞退,直至60岁或65岁退休。校长培训方面,中央政府为向校长,主要是新上任的校长提供信息,拓宽专业,反思实践,提高管理水平,由国家教师培训署拟定并于1995年4月正式颁布实施了“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The Head teachers’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Program)。根据学校长培训对象及其要求的不同,在培训的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校长还能通过校长协会得到情感援助、政策指导、法律求助等方面帮助。
四是完善的督导评估制度。1992年英国政府组建了国家教育标准局(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实施国家教育督导制度。国家教育标准局组织督导人员,每3年对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督导,使用统一的督导评估框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实际,给出相应的评估结论。不是一把尺子评估所有的学校。学校的起点不同,与近几年相比,是否取得了进步;与同类生源的学校相比,是否有所超越。还看学校三年发展计划的落实情况。所有的督导标准最后都可以归结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督导的内容,主要涉及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学习成绩,教育成本效益,学生道德状况等。督导人员到学校听课、听取家长和师生们的意见,督导结束时口头向校董会、校长反馈,书面报告经皇家督学团审查通过后,向社会公布。学校收到督导报告后40天之内,必须针对指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做出计划,并告知所有家长。区域媒体根据公布的各种数据对区域内的学校进行综合排名。家长根据各类信息为孩子选择优质的学校。优质学校就能获得更多的生源,从而获得更多的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工资,也就能吸引更多更好的教师。英国的督导还对学校给予切实的指导,帮助学校完成计划、校际间相互学习等,在基础教育管理中所起的指导促进作用。
4.在微观上,在操作方面有明确指导
一是科学分段。英国把3至16岁儿童少年教育分为四个阶段:3-4岁为学前教育,5-11岁为初等教育,12-18岁为中等教育(其中初中2年、高中2年、职业教育或大学预科2年),总共是15年的义务教育。4岁的孩子,如果家长愿意,也可以进入小学一年级随班就读。
二是限定班额。英国的小学规模普遍较小,没有高楼大厦,一般学校在300人左右,700人以上就算是大学校了。班级规模也比较小,一般在20人左右,绝对不超过30人。大部分幼儿园设在小学里,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统筹安排,衔接紧密。三是关注学生的民主与快乐。设臵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每天上午英文、数学和科学的教学时间,各约50分钟;下午学习其它学科。下午大多安排一些附属课(副科)和活动课。课时较为灵活,教学趋向综合,教师有很大的自主权。教师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合作。学校通过社会课和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安全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学生安全教育,有学校墙上写着“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如果有危险的时候,你自己可以先跑”。多数学校成立了学生会。每月,学生会与校委会都有一次见面会。学生会向校委会转达学生的意见;学校的工作安排也通过学生会向学生传达。
再如,在圣乔治女校,学生建议在操场上提供一些椅子,学校便让学生自己先提个计划,要安装几把,要花多少钱、安在哪里、是否安全,这些都由学生自己去调查完成。托儿所四岁的孩子要求增加玩具,就让学生讨论如何增加钱,讨论结果是将自己的手工与美术的作品进行义卖,孩子们筹到了300磅,再让学生讨论如何花这些钱,互相讨论和尊重。
四是科学设臵教师,提高教师待遇。科学小学每班配备1名教师和1-2名助教,实行教师包班制度。通常一位教师要承担一个班级的英文、数学、科学、计算机等所有学科的教学,个别学校的体育课、音乐课和美术课由专业教师执教(或聘请校外专业人士指导)。教师一周的工作量一般在25节左右。午休时间很短,师生都在学校餐厅集中用餐,或自带午餐或交费用餐。小学教师年薪在3万英镑左右,校长5-8万英镑左右。对于教学成绩非常好的教师,学校会给予额外的奖金。除了正规助教外,还有一些临时助教。助教是不能代课的,只能参与辅导与协助管理,经过考试获得高级助教的才可以临时代课。
二、英国小学教育的特点
1.重视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在培训中,教授和督察讲课时都重点介绍了学校的发展计划,每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靠“学校发展计划”来实现的。学校发展计划在学校董事会的参与下,充分征求学生家长和社区各方面人士的意见而形成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风、特色,根据这些来确定计划,学校规划设计5岁、7岁、11岁的阶层来设计,一切都基于它所掌握和控制的资源。计划包括学校教育与培养目标、教师培训、学校财政情况、硬件建设、教学工作、教师和学生评价以及教师管理等。并将学校计划上报主管部门及下发到家长和社区等。这种管理模式,增强了学校与家长、与社区的联系、有利于家长和各界人士关心学校,支持学校、配合学校开展工作。查看学校三年发展计划及其落实情况,是三年一度的教育督导评估的最主要的内容。
2.全纳教育思想在学校得到落实
政府致力于为每个儿童提供良好教育,英国政府的《每个孩子都重要:为了孩子的变革》具体规定了学校要从五个方面去关注每个儿童:健康安全,快乐,成功,为社区做出积极贡献,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发展。这五个目标也体现了政府对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让每个儿童都能接受主流教育,尤其强调满足弱势少儿的特殊教育需求。患有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儿童有权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在我国,对残疾儿童有特殊教育(如聋哑、培智)学校,在英国对于需要照顾的残疾学生,学校会安排专人照顾;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学校会安排专人疏导;对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学校会安排助教去辅导英语学习;对于智力超常或智力低下的学生,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做相应的辅导。在Lessens等学校,我们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好的学生到专室由专人进行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在Green学校,我们在课堂上看到,教师带着一个发射器,有一个聋哑生有个接收且听器,真正用全纳教育的理念全面育人。要满足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会增加学校开支。学校可以向政府申请,并能得到政府的相应拨款。英国的“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不是一句空头的政治口号,而真真切切是的行动。
3.统一大纲,教材自选,分级评价
在中国规定了国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习惯于规定教科书,学生统一购买教科书,循序渐进授课、大量练习中获取知识。
英国基础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也有《国家教学大纲》,它规定了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所需达到的标准,平时教师就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教学。然而,全国大致有一百多种不同版本的各年级教材和教辅图书,国家不规定学校使用哪一种教材进行教学,完全由学校教师自行选用,学生不要购买教科书,教科书所有学生公用;而且教师可以从任何一个知识模块开始进行教学。这样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有所选择进行教学内容。
在英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要经过三次全国统考,即GCSE, AS, A2三次考试成绩为依据,具体为7岁入学摸底考试、11岁小学毕业考试、16岁中学毕业考试。三次全国统考,都由考试公司组织进行,学校可以任选一家考试公司参加考试,考试分A、B、C、D四个等级。学生中学毕业考试(GCSE)很重要,它的成绩与17岁参加的AS统考成绩、18岁参加的A2统考成绩,决定着你可以投报什么档次的大学。大学招生不再进行全国统一考试,但一些名牌大学会自己出卷考试(包括面试)。牛津、剑桥大学要求投报的学生在这三次全国统考(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的成绩必须全部是A级。
4.学生中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英国的学校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为了使特殊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教师可以实行“一对一”单独辅导;为了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不厌其烦地与学生一起探究;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不分国籍,不分贫贱,不分种族,不分成绩,平等地给予每个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是真正的教育活动的主体,学校、教师和家长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让他们都能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学校里充满着尊重、激励、公正与平等,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英国中小学都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主要学科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四级。一个班的学生,在上课时并不在一起,而是根据水平分科上课。一个学生可能数学课在一级课堂上课,英语在二级,科学在三级课堂上课。在Bedonwell学校,各年级按学生数学学习的程度分班教学,一般每学年有一次学科重新分级,学生也可根据学习成绩提高情况随时跳级。对于低级别的组和其他学习困难学生,学校总会选派优秀教师与这些学生共同制订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并每周向家长反馈补课的效果。在每次国家统考之前,学校都进行预考,以确定学生的补课需求,并采取强针对性的辅导措施。
他们对特殊学生,每天都见缝插针地补课,每天累计补课一小时,这种措施从小学二年级一直延续到五、六年级,力图使学生调到高级别的学习组,从而保证所有学生顺利升入中学。一切补课,都不占用校外时间,也不收取任何费用,更没有驱赶差下生的现象。如果驱赶差下生,将被追究侵犯人权的法律责任。
5.课程设臵科学全面,重视实践活动
英国中小学的课程都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辅助性活动课、特别课程等类别。必修课又分为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由国家统考,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由学校考核。辅助性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专题作业、兴趣活动、道德实践和社会考察等。在英国所有公立学校,小学必须开设9门国家课程,其中3门为核心课程:英语、数学和科学,另有6门基础课程:历史、地理、设计与技术、美术、音乐和体育。除了国家课程,地方教育当局和学校还应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包括人格培养、健康教育、社区活动、劳动体验等。一般学校,国家核心课程占40%左右的课时量,国家基础课程占50%左右的课时量,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占10%左右的课时量。
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活动,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我们在Peel Hall学校看到四年级的学生排队出学校到社区上游泳课,还有高段的学生到马路上在教师指导下全副武装上自行车安全课。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市内的各种展览馆、博物馆也都是向学生开放的。在国家美术馆,没有大声的喧闹,只有欣赏者在画前静心凝思,在与大师对话切磋。每个展厅内都有长条的凳子,供游人与爱好者坐下来欣赏或临摹。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专程来这里上欣赏课。还有的学生在这里临摹,真是绝好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
学校的课程设臵、教学方法、组织形式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课堂上注重启发每个学生动脑思考、发表自己见解;大半时间是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动手实验,注重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肯定学生的独特方法。英国教育“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6.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
为了使学校工作更公开,更民主,大部分学校都请部分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家长们可通过这些代表对学校的方方面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帮助学校建立更完善合理的制度。有时,学校为了节省开支,也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到学校来帮助打扫卫生、修理桌凳。我们在Bedonwell学校,就看到有几个家长将社会捐献的巧克力、小鸡等装到小花篮里做成礼品盒进行义卖,为学校复活节活动筹款。为了提高家长的素质,有些学校还开设了家长教室和家长答询室,指派专门的教师免费为家长辅导,教他们使用微机、学习外语,并解答家长在和孩子们相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许多学校还通过校刊定期向家长通报学校发生的各项大事和开支情况。
英国的家庭教育平等、宽松。英国的家长尊重孩子的性格、爱好、意志和隐私。孩子们在周末可以去踢足球、打棒球、和同学聚会,也可以呆在家里看书、上网、玩游戏,而不会被家长逼着去参加这样那样的学习班。学校的发展和社区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学校积极参与建构社区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社区开放。学校的图书馆、体育场(馆)都与社区居民资源共享。甚至一些成人培训也设在学校里。Bedonwell学校还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家庭活动中心,学校聘请经理,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学习习惯等,从初生到5岁享受到那里的资源,主要是让孩子在那玩,也帮助家长进行培训。政府会额外给一些投入。
三、英国学习培训的启示
1.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效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
中英两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人口状况、教育系统各不相同。如何理性地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基本比较中,去全面地认识与理解英国的基础教育,并从英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理解与认识今天的英国教育现状,进而在现状背后找寻原因,在经验背后找寻规律,在反思中找寻改善的支点。我国的基础教育有自己的优良传统与独特优势,比如,在数学学习成绩就远远优越于英国,我国儒家文化,在英国学校里通过建立孔子学堂、开设中国文化节等方式得到传扬,并且随着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提升,英国将汉语作为学校第二外语学习内容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在比较中切实地改善,学我们应学的、改我们应改的、做我们能做的。
2.转变政府的职能,向教育支持与服务方向发展 英国政府对教育的领导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支持。在明确教育宏观目标基础上,给予学校、教师、学生以相当的自主权。让学校具体确立自己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式与实施途径,地方教育部门把重点重心落实到服务与支持上,不仅在经费上给予保证,而且在学校规划、教师培训、新技术维护、教学方法改进、家庭教育改善、特殊学生辅导等诸多方面提供咨询与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着眼点与归宿。因此,学校都实行按能力分层分组学习,这种分组教学,不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了需求,更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在具体的目标实现中总结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能力迁移与和谐发展。教育的督察部门的工作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帮助学校很好的实现计划与目标的服务上面。3.基础教育要重视社会和生活实践的结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在英国学校得以实践,而我们自己却弱化了这一重要教育思想。英国的基础教育在社会化和生活化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成功经验。英国学校建设布局是家园式的,学校文化建设,在色彩上强调温馨明朗,在内容上强调层次与价值:一是生活规范,学习目标以及个人成长期待。二是学生作品展示,以此肯定学生成长,建立学生自信。三是知识的渗透与铺垫,如关于学科知识的实物图片、模型的陈列与挂贴。由好奇转化为关注、由关注转化为探究、由探究转化为理解、由理解转化为掌握。四是社会生活的典型呈现,在形式上不仅有大量的图片、实物、模型,更着意呈现方式的艺术感与教育学意义。真正做到了环境即教育。除此之外,校长与员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尊重、理解、关心与激励,营造了良好的成长氛围,师生间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共同生活,都很好地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对于以人为本精神的理解与实践。我们的学校、教室、走廊的设计与布臵的成人化与格式化应该得到改变。同时学校教育资源将回归社会,这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教育正愈来愈得到社会重视,这对教育而言,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良好的环境。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相对封闭,正影响着学校教育资源的最大化,社区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因而影响了学校教育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4.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切实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接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政府只是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强制性的义务教育,而不能给予对应的财政保障,只能成为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英国的经历就证实了这一点,所以教育财政投入必须得到保障。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位臵,近年来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在5%以上,英国政府一直在实现其增加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比例的承诺。在我国,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 ,并指出了“三个增长”。但是,直到2010年我国没有任何一年实现了4%的目标,很多省份在具体年份甚至是好几年没能完成“三个增长”的任务,对此,没有任何的问责机制。据测算,我国每年投入的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大约为770亿元以上,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不限制其他财政支出对教育支出的挤占,受教育这一基本权利将无从保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与设备上要达到标准化,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5.加强制度与技术建设,加快现代学校建设步伐 一是优化校长选拔机制,英国校长聘任校长的机构不是地方教育当局,而是学校董事会。被聘任的校长是合同制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校长的权利与义务,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我们应该实行校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校长从业标准,让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和教师代表也参与校长的选拔工作中来,选拔上以后,实行校长任期目标制,对校长的发展实行职级制,提高校长待遇,让校长有不断发展的新空间。此外还要扩大校长自主权。
二是建立新的教师培训机制。使使教师教育体制由单调、封闭走向开放、多元。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长期实施的是独立定向的教师教育制度,政府严格控制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从而造成整个教师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封闭性。我们要寻求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最佳平衡点,尽快在新的背景下形成师范教育新的内部机制。此外,加强师范院校(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武装,也需要真实的实践体验。大学是教师的理论学习场所,中小学是教师的实践基地,只有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英国在此方面有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将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在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中,师范生在学校度过大量时间,由专门的学校指导教师对其教育实习进行专业指导,学校指导教师要接受由大学进行的指导教师培训,这也是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保证教师教育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我们可以建构一种能把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实习模式,双向校本师生培训模式便是这样一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大学与学校的资源,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三是加快信息技术教育,英国近年来特别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将其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驱动力量。英国学校里电子白板、投影机、数码相机、摄像机在所有学校所有班级被广泛应用。同时,在投资中硬件费用仅占总投资的一半。在学科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我们看到在语言课上学生用手中的操作器与教师的计算机联系,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我们还看到三四岁的小孩点鼠标,看动画学习字母与科学知识。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是使学生学习个性化的新机会,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新机会,是整合学生在校学习与校外学习的新机会,是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新机会,是教师发展与提高的新机会,是学校发展与提高水准的新机会。
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英国学校,我们听课中发现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示了英式民主、自主课堂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育观念。我们到世界著名的牛津和剑桥考察,两所学校“What do you think? What do you know?”的育人理念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然而我们看到与了解到的英国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只在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能说清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指导教师明确指出,不要抄教科书,要调查社会,看报纸,找案例,强调提出自己的见解。看得出英式教育方针是从“公民”到“专家”的飞跃,不是“循序渐进”,更不是重复与应试教育。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的成长也要求加速。
综上所述,这次培训学习真正亲历了英国基础教育的状况,英国以人为本的全纳教育思想的形成是英国成人教育实践不断发展的产物。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英国国家及地方政府所采取的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手段与措施,为我们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西合璧,扬长避短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也被英国认同,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好的,克服不足。此行,英国教育与文化考察并行,从英国文化中折射教育的印迹,又从英国的教育寻找到文化影子,国情不同,文化差异很大,在启迪中思维,在借鉴中升华,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安安静静、扎扎实实的办好我们的教育。
这次培训,得到了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周晓燕团长高度负责,全以全意为团员服务,积极争取团员的利益,及时组织团员进行学习总结与交流,体现出教育部考察团长的风范。全体团员精诚合作,学习认真,积极思考,充分交流,校长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愿我们教育在学习中发展,愿友谊在学习中升华,向全体团员对我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1年4月6日
第三篇:全国小学优秀校长研究班学员经验《五课教研 在践行中绽放异彩》甘肃省临夏市建国小学
五课教研 在践行中绽放异彩
——甘肃省临夏市建国小学 余晓梅
“五课教研”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种把学校课程及教学实践与教师培养培训紧密结合的新探索,是以教师为主体,学校为沃土、课堂为基石、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在实施五课教研活动的一年中,我校聚焦特色化五课教研活动,在践行中绽放异彩。
一、科学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五课教研活动具有很好的针对性,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我校对五课教研的需求进行了科学的评估:我校作为一所城市学校,近几年,虽然确定了“教研兴校”的奋斗目标,但在具体的落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研活动仍然停留在图形式、走过场的阶段,无法真正起到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大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参加活动不积极,有些甚至将教研活动当成一种负担,从而导致教研活动的质量不高,效果不佳;二是学校教师队伍逐步走向年轻化,35岁以下教师占到45%以上,但受外界环境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心浮气燥,热情不够,满足于安稳平庸。而中老年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新课改理念接纳受阻。从整体上分析,学校管理处于高原期,学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教师队伍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挑战。科学的分析让我们找到了五课教研活动的需求点、突破口,确保了活动的有的放矢。
二、制定计划,形成良好活动氛围
1、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五课教研活动”实施方案,使学校的教研工作有章可循;
2、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五课”教研活动,使教师充分认识:这项活动首先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它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总体设计、进行观察、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和说明、展示教师的教学实践,来源于教学而又高于教学活动本身;最后它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实践创新尝试。大张旗鼓的宣传激发了教师参加培训的内驱力。
三、建构培训网络,确保逐级落实
“五课”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基础在教师,关键在领导,根本在制度。校长是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我校将“五课教研活动”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来抓,构建了纵横交叉的活动网络。横向网络即组建了以“五课教研活动领导小组”为中心,校长室和教导处分工协作,具体负责的网络体系。校长室负责有关制度的制定和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究;教导处全权负责“五课”活动中,备课、说课、思课、评课内容的培训工作;办公室负责各种材料的收集工作。纵向网络即“三级校本教研培训网络”:校级培训——教研组级——备课组级培训,纵横交叉,确保了各级培训有目标、有内容、有特色、能落实。
四、创新形式,确保活动的实效性(一)专家引领,“学课”示例
特级教师陈颖曾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智慧却给教师带来灵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对于老师们来说,通过校本教研、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可以使自己渐渐进入教学的真境界,但如果缺乏专家的引领,则很难提升其教育理念,达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
1、聆听省州级专家的专题讲座。专家把前沿的信息、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最具实效的做法主要以理论的方式呈现我们面前,引领我们如何有效的实施五课教研。
2、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去浙江、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观摩取经、丰厚精神,更好地走出经典,融进课改的潮流之中。
3、开展“学课”活动。主要是一些专家或优秀教师录像课例展示,同时收集大量的专家或优秀教师的做法。汇集经典,制作成课件,并打印发放大量优秀教学设计、说课设计、课后反思案例,提供范例,供老师们学习和参考。
4、在理论学习、范例引路的基础上,集体研讨。每周分学科定时开展教研活动,讨论学习相关内容,探讨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人人提高的目的。
(二)由下到上,层层推进
1、各年级组分学科积极开展“备一说一上一评一思”五课互助活动——同课擂台,在比较中学习。
(1)集体备课。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求各年级组抓好备课过程中“点、面、线”的有机结合。“点”即老师的个人备课,“面”即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线”即同学科的研究。
(2)多人执教。上课要做到“带题上课”。一人执教,备课组集体跟踪听课并作反馈,教师不断“调适”日常教学,便于扬长避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再次探讨、商议,确定更好的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设计,再由同级第二人执教,之后根据评议意见,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反复磨合,设计更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然后由第三人执教„„最后确定一人进行全校研讨交流。此项活动由于要求听课教师在每堂课中至少追问一个教学细节点,这就迫使教师思考课堂里每一种教学行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其背后有什么深远的意义?实施“梳理课堂”后,教师还是那些教师,活动还是那些活动,但教研的效果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活动的坚持不懈地开展,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出现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同伴互助、师师互动的好势头,对优化教师群体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较好地落实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核心要素,即立足校本,着眼课堂,坚持教研,又提高了教师素质,为广大教师所乐于接受。
(3)全校交流。根据各年级组推荐人员,分学科定时间开展活动。“五课”活动中,授课教师本人完成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反思和评课记录四项内容,年级组完成课堂教学评析的归纳总结一项内容。五件材料为一个研究周期的记录存入档案。
五、总结成绩,提升理念
“五课”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常规,使新课程教师培训落到了实处;“五课”作为评价教师个体和教研组的重要内容,使教研组的管理和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落到了实处。
1、找到了“研训结合”的适宜载体
“研训结合”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虽有口号,但进展不大,就是没有找到一个适宜的载体。“五课”活动把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在研究中培训,在培训中研究”的目标,是“研训结合”的适宜载体。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五课”活动周期性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中,老师们自觉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科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方向、方式、方法,把“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这一核心理念贯彻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初步形成了一支自觉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反思、学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3、促进了校本研训的管理
“五课”活动是课程改革中,针对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遇到的、共同关心的某一问题,围绕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一系列合作、反思、研究与培训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隐性理论知识的结合,是围绕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将五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合作研究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教师培训与教学管理形式。五个环节构成的一个有机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培训“单元”,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教学研究和培训认识过程。因此它是校本管理的一种综合形式,它突出强调管理者对教师的“合作”、“反思”、“行动”的过程计划、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体现出管理者主体建构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六、践行中的思考与展望
1、问题与思考:
(1)怎样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之间、年级之间、学科之间如何进行深度合作?
(2)如何建立有效的五课教研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以确保真正实现教师从被动的接受教育走向主动的专业发展需求学习?
2、今后的展望:
(1)坚持知行思交融,使教师及学校的管理者认识到五课教研的重要性并践行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
(2)坚持层次递进,促使新老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与学校共同成长和发展。
(3)坚持研究与管理并重,着力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全国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材料(小学)(写写帮推荐)
全国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材料(小学)
自任职以来,某校长同志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爱,充满了对少年儿童的赤诚之爱,这爱既滋润了孩子,也成就了他的事业,更升华了他的人生理想,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被授予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小学十佳新锐校长”、全国“学校管理创新示范校长”、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全国“爱国主义教育最佳园丁”、“中华杰出英模人物”、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先进工作者、贵州省小继教第一阶段先进管理工作者、贵州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贵
州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某校长市“劳动模范”、某校长市“十大杰出青年”、某校长市人民教育基金奖
“优秀教师”、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工作者”、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对于他的业绩,《某校长电视台》多次在“乌蒙之星”栏目以《脊梁》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加强研究,提升自我
任教之初,某校长同志就意识到,毕生心血将奉献给小学教育这份事业。担任校长以来,由于市实验小学规模较大,他虽然没有上课,但一直坚持听课、进行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他现在不仅承担着某校长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的任务,还承担着国家教育质量创新管理决策顾问的任务,多次承担市、省、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评委的任务及某校长市小学高级教师评委的任务。与此同时,不仅完成了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开发和利用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任务,该课题并评为全国优秀子课题,其
成果荣获全国和省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三等奖等,主论文被评为省级一等奖和发表,而且现在正承担和实施着市级课题2项,参与市级课题研究5项。几年来,他发表和获奖的教育科研及管理论文30余篇,2006年以来,《全面加强学校管理积极推及素质教育》发表于2007年《现代校长》第一期;《寻找丢失的羊》发表于《某校长教育》2008年第二期;《加强税收文化建设促进税收将康发展》发表于《某校长日报》2008年4月28日第三版;《赞凉都夸实小》发表于《少儿时代报》2008年6月18日第八版。《全面加强学校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发表于《现代校长》2007年第一期。课题成果《开发和利用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获全国结题成果三等奖、贵州省基础教育教学科研、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获省级三等奖、《全面加强学校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获全国二等奖、《浅论课堂教学的有
效和有为》获全国、省、市一等奖,并被作为全国第八届学术年会研讨的三个议题中的一个议题,《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新时期德育内容的研究与探索》获省基础教育论文一等奖、《刍议“以学定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获省一等奖、《课堂应成为学生的舞台》获省一等奖、《充分利用优化课堂教学》获省三等奖。
二、加强指导,提升教师
几年来,在他及班子一帮人的积极工作下,学校坚信并一直践行着一个理念: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教育好教师;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拥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并持续地发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学校实施了常规管理科学化,科研管理常规化,课程管理强制化,品牌建设人文化的“四化建设”,并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以科学评价为基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战略发展计划。
以科研网络为支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奖励条例为杠杆,以课改实践为归宿,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学
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余项。由他承担的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被评为全国优秀子课题,该课题同时荣获教育部新一轮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结题成果三等奖,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近年来,学校教师多次在各级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发表教学
论文百余篇,50余人次获全国、省、市劳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
在抓好学校教师培训培养、教学研究、学校管理、自身提高的同时,他还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指导,由他指导、由张蜀南老师执教的语文课《自己去吧》获全国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小白兔和小
灰兔》获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棉花姑娘》获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由他指导、袁野老师执教的作文课《编写动物童话》获全国作文录像课评选一等奖、语文课《口语交际——推荐一本好书》获全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由他指导、吴明兰老师执教的《一面五星红旗》和《生命生命》分别获全省语文录像优质课评选二、三等奖。
三、加强管理,提升学校
近年来,学校不断践行科学与民主管理,坚持“三个面向”、“两全方针”,办好有特色的实验小学,不断完善“三园式”学校,加强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化,师德教育经常化,业务学习系统化。开展了以学教育理论、深钻课标、教材、探讨教法与学法为主要内容的“四一”活动及“说课”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鼓励各科教师成为教学骨干,教书育人行家。学校坚持“三个创新”:理念创新——育人为本,科研兴
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主动发展,和谐育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围绕“校风正、治教严、教风硬、学风实、师资强、设备齐、环境美、质量高、有特色、有吸引的合格+特色”的示范性实验小学的目标,为少年儿童编织幸福的童年。管理创新——淡化结果,关注过程。常规管理科学化,科研管理常规化,课程管理强制化,品牌建设人文化。方法创新——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以科学评价为基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仅2006年以来,学校就先后被授予为“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学校管理创新模式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国家级、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十几年忘情工作,十几年不懈奋斗,沿着教改的道路,某校长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教育战线上
谱写一曲耕耘者之歌……也许,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校长所感悟到的幸福和骄傲。
第五篇:县教育局深入丰坪小学考核校长试用期任职情况
县教育局深入丰坪小学考核校长试用期任职情况
11月15日,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杨善涛一行3人,深入武安镇丰坪中心小学,对该校校长任职试用期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杨科长一行现场查看校园及档案资料,并组织该校教职工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听取了校长李楚平同志的述职报告。同时对《民主考核测评表》的填写进行了说明。然后,全体教职工就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该校校长进行了民主测评。最后,考核组与部分教师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核实该校校长任职试用期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武安镇丰坪中心小学
裴焕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