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向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分园下放行政审批权限试点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向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分园下放行政审批权限试点实施意见
(沪府办发〔2013〕34号)
(2013-06-08)
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张江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11‟8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11‟7号)的有关要求,现就开展向张江高新区各分园下放行政审批权限试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本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开展向张江高新区各分园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先行先试,推进园区行政管理和服务创新,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园区行政审批体系;在实现“园内事园内办结”的基础上,总结推广园区先行先试经验,发挥园区管理创新的示范效应。
二、实施原则
(一)聚焦张江,率先支持。对张江高新区具备条件的分园,给予“三个率先”支持,即全市重大改革措施率先在张江高新区试点,重大创新政策率先在张江高新区试行,重大创新基地、平台和项目率先在张江高新区布局。
(二)先行先试,逐步展开。凡张江高新区内具备条件的分园,均可申请试点。试点根据各分园承接行政审批权限的能力,采取“成熟一个试点一个、能够承接一项下放一项”的方式,逐步扩大试点覆盖范围。
(三)分类指导,效率优先。按照“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强化服务”的要求,结合各分园管理体制特点,分类指导各分园探索健全承接行政审批权限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推广行政审批标准化和告知承诺,市、区(县)相关部门可通过在各分园设立服务窗口或网上受理申请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四)协同管理,责权一致。加强市、区(县)政府有关部门对试点的指导和协同管理。推广同步审批和按立项权同步下放。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或区(县)政府就行政审批事项,承担相应的管理和后续监督职责。
三、实施内容
以张江高新区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先行先试平台,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度,增加下放或取消的权限。本次下放的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包括:
(一)土地出让 试点分园内土地出让,在符合产业导向、明确用地产业类型的基础上,可采取公开招拍挂或定向挂牌方式出让,并实行带方案的土地出让制度。土地出让过程中的前期征询工作,可由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委托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承担。
(二)规划参数调整
试点分园内涉及容积率调整(小于2.0)等内容,在对项目必要性、地区交通影响、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方案(成果深度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不予公示),可由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审批,报市、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备案,相应成果同步纳入市规划国土信息平台。
试点分园内涉及工业、仓储、研发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拆分、合并以及建筑高度的调整,在项目实施阶段经过专家论证程序确认,可由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审批,报市、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备案,相应成果同步纳入市规划国土信息平台。
试点分园内涉及产业用地绿化率、建筑密度调整,在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建设项目审批确认,可由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审批,报市、区(县)规划土地及绿化管理部门备案。
(三)绿地范围控制线划定和调整 分园内绿地范围控制线的划定和调整,在不减少园区规划公共绿地总量的情况下,由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实施,并参照相关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布后,报市、区(县)规划和绿化管理部门备案。
试点分园内迁移、砍伐树木,由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审核(古树名木、古树后续资源除外),通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行政审批系统”进行网上审批,审批决定书加盖电子公章。
(四)设计文件审查
试点分园内的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审查,由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审查结果报市、区(县)建设管理部门备案。
(五)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
投资总额在3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的审批,由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有专项规定的除外)。
(六)环境影响评价
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核准、备案、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由其所属区(县)环保部门负责,区(县)环保部门也可委托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七)预防性卫生审核 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由其所属区(县)卫生部门负责,区(县)卫生部门也可委托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八)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
授权由经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与市科技部门认可的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区域内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定,认定结果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公室备案。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公室对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监督。
(九)企业登记
在试点分园投资设立且符合张江高新区产业导向的有限责任公司,由经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与市工商部门认可的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认定,实行“零首付”注册,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注册资本。同时,为园内制造业提供配套服务且不扰民、不影响环境和公共安全、不涉及前臵许可的服务业企业,可以申请利用经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与市工商部门认可的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指定的场地,作为住所进行集中登记。
(十)项目备案和核准
试点分园内的建设项目,由所在区(县)投资管理部门委托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实施项目备案和核准。需由国家和省级项目核准机关核准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设计方案审查
对试点分园的建设项目,市、区(县)规划土地及绿化管理部门在土地出让或核发选址意见书、核定规划设计条件时,要告知建设单位规划设计条件、后续仍需审查的相关管理部门和其他应尽事项,并注明在签署告知承诺书后免予设计方案审查。对建设单位签署承诺遵守的,免予审查设计方案,直接进入后续审批环节(位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内的,或位于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周边建设控制范围内的,涉及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均除外)。
(十二)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
区域内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的申请受理和材料初审,均由经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与市产业管理部门认可的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或分园所在区(县)管理部门负责。
(十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 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的初审,由经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与市科技部门认可的试点分园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上述行政管理权限中,若国务院有关部门、市政府另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区(县)政府要参照本实施意见,向试点分园同步下放区(县)政府的行政审批权限。
四、实施办法
市、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张江高新区各分园要围绕实现“园内事园内办结”的目标,探索多种试点模式、协同推进试点。
(一)实施主体。实施主体包括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区(县)政府、开展试点的分园。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试点的协调指导工作。
(二)启动程序。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分别制订下放有关行政审批权限的操作细则和其它文件,做好与试点分园的衔接工作;分园由所在区(县)政府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提出试点申请,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经协调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其承接行政审批权限的能力综合评估后,确定下放的具体权限和方式。
(三)实施方式。根据各分园管理体制特点,采取分类实施的方式。对已设立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试点分园,经综合评估后承接行政审批权限。对未设立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分园,由区(县)政府会同所属分园研究制订试点方案,推动分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或结合实际建立分园行政受理、网上受理审批等服务窗口。在此基础上,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向试点分园所在区(县)政府授予或委托行政审批权限。
五、组织协调
试点工作在市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会同市审改办、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协调,由试点实施主体具体实施。各实施主体要明确试点工作负责人和联络机构及联络人员,及时掌握试点工作情况。试点工作情况由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汇总后向市政府汇报。
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分析掌握试点分园遇到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和解决办法,并适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制订有关操作细则和其他文件的基础上,加强行政审批平台建设,加强对试点分园的业务辅导和管理衔接,指导试点分园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并依法实施监督。
各区(县)政府、各分园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健全试点分园行政审批管理或服务机制,建立园区行政服务与区(县)政府审批联动的绿色通道。
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市审改办、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加强对试点分园开展行政审批及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定期进行试点绩效评估,及时调整完善试点实施办法,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对未按规定行使相关权限的分园,暂停试点。
本实施意见由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市审改办、市发展改革委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6月30日。
(2013年6月8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向工业园区下放部分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和权限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向工业园区下放部分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和权
限的意见和建议
县行政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园区办事效率,加快园区企业建设投产达效,按县领导指示,园区借鉴渝府发【2013】82号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向两江新区下放市级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和权限的决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初拟了需由县政府授权或委托形式下放部分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和权限到工业园区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方案如下:
一、下放范围
工业园区范围内所有企业项目,包括在建、新建和改建项目。
二、下放内容
根据园区实际情况,需完全下放县级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和权限13项,其中规划7项,建设6项,具体详见附件
1三、成立职能部门
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1个,下设接件大厅、规划审批科、建设审批科、土地建设管理科、档案管理科5个科室。
四、编制及机构成员组成情况
1、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分管领导1名,副处级及以上,分管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全面工作。
2、接件大厅,2-4名工作人员,均为事业编制,主要负责规划、建设手续的接件、核验、并向内外进行宣传、传达信息。
3、规划审批科,科长1名,工作人员2-3名,均为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主要负责设计方案审查与批复、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等规划手续办理。
4、建设审批科,科长1名,工作人员2-3名,均为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主要负责初步设计审查与批复、施工图备案、收取和使用城市建设配套费、收取和退还民工工资保障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办理等建设手续。
5、土地建设管理科,科长1名,工作人员2-4名,均为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主要负责违法占用土地、违法建设行为、建筑综合行政管理执法。
6、档案管理科,工作人员1名,事业编制;主要负责工程建设资料的收集、归档、整理等。
以上所需增加编制总计12-16个。
附件1
向工业园区下放县级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和权限表
(完全下放)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和向区县下放审批权限的通知
津政发〔2010〕18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和向区县下放审批权限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组织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以下统称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经认真审核,市人民政府决定,取消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45项,暂不列入市本级的行政审批事项25项,将原106项行政审批事项合并为48项,向区县下放审批权限的行政审批事项25项。从2010年4月起分三步实施:4月8日已开始实施向区县下放涉及投资项目联合审批的审批权限;5月18日开始实施取消、调整、合并的行政审批事项;6月1日开始实施向区县下放的其他行政审批事项权限。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此次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对取消后改为备案的,要坚决防止以备案的名义进行变相审批;对改为事后监管的,要健全监管制度,切实做到监管到位;对改为登记和内部职责性管理工作的,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提高服务效率;对下放区县部门审批的,要迅速组织好上下衔接。各区县对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尽快组织落实,做好承接,搞好对审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下放到区县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落实到位,都要进入同级行政许可中心实施“一站式”现场审批服务。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进一步完善“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的体制机制和配套制度,提高审批效率,保障审批质量,加强对行使审批权的全程监督,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务求实效,为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1.取消市本级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45项)
2.暂不列入市本级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25项)
3.调整合并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106项合并为48项)
4.向区县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权限目录(25项)
二○一○年五月二日
第四篇:浙江省温州市关于全面开展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行政审批职能整合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2011
浙江省温州市关于全面开展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行政审批职能整合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2011-11-02
1.梳理行政审批事项,调整内设机构职能配置。有行政审批职能的行政部门,都要梳理本部门法定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初审事项,以及这些事项在本部门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的分布情况,按照本次改革的原则拟定行政审批职能整合方案。
2.调整相关处室,设立行政审批处。有行政审批职能的行政部门,在现有编制数、内设机构个数、中层领导职数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撤、并等方式设置行政审批处,代表本部门集中办理法定的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职能已集中在一个内设机构,且不是该内设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能,可在该内设机构增挂行政审批处牌子。
3.成建制进中心,对窗口充分授权。单独设立行政审批处的要成建制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挂牌的要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和专业骨干进驻中心。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特别重大需部门法人代表签字的审批事项外,部门其他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授权到窗口独立办理,实现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窗口对外。
4.建立相互衔接又相互制约的内部工作制度。各行政部门要按照审批和监管相对分离的要求,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沟通顺畅、衔接紧密的内部工作制度。行政审批处做好行政审批工作,相关业务处室把主要精力转到制订政策、中长期规划、相关规则、标准和批后监管上来。按流程建立审批和监管相互贯通、前后衔接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