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构建规范化生活卫生管理模式的研究
生活卫生科构建规范化生活卫生管理模式的总结
我生卫科自开展“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法执纪”专项教育整顿活动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劳教、强戒人员生活卫生保障及队内管理教育规范化,响应所工作部署,努力搞好管理规范建设年、警察队伍整顿及三项教育活动,坚持以劳教人员教育转化率为首要标准和生活卫生保障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紧密联系劳教、生卫工作实际,深入研究管教、生活卫生业务,确保场所安全稳定,促进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坚持以活动推进党风、以活动改善作风、以活动带动警风,抓班子带队伍,强化规范管理,积极开展学习班、讨论班,查找自身问题,已取得很大成效。现将在活动中工作汇报如下:
一、规范生活卫生各项制度,强化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规范化。
组织科室民警开展学习班,认真学习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学习历年局、所下发关于生活卫生工作各种文件,加 强对疾病急救知识、各种常见病情的了解、学习关于饮食卫生、食堂工作等规范性文件,加强隐患防范(防火、防电、防流行病、防集体中毒)意识,加强人性化管理,注重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强戒人员生活。并对照局关于劳教场所生活卫生管理标准化的要求和生卫工作表薄册统一标准,按照科室、大队、食堂管理、医疗卫生等四大类进行规范,建立生活卫生工作表薄册,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防止和克服了工作中的随意性,推动生卫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为切实体现生卫执法的透明度,劳教、强戒人员食堂坚持每周公布食谱,每月公开伙食账目,严格做到账物相符,账帐相符,认真接受在所人员监督。同时,财务和政监部门还定期对食堂账目进行内部审计。
本科室时刻以党的劳教方针、政策为中心,严格按照部、局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绳,配合社会卫生防疫、食品卫生、精神卫生等部门工作,在工作的同时积极进取,根据季节变化、流行性疾病等客观因素安排讲座,以通知形式加强生活卫生、治疗等知识,增加如食堂电气设施日检查、卫生 巡查表、新型燃料安全使用规范、新型燃料日检查制度、生活卫生科电工有关纪律规定等适应新时期劳教管理规范化制度、表格,为更好的将场所管理规范化和民警公正廉洁执法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民警政治、业务素质及管理规范。继续强化安全首位意识,牢固树立“确保场所安全稳定是劳教机关工作永恒主题”的思想观念,在巩固现有安全稳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安全工作的可靠程度,以实现教育改造安全年和 “五个为零”的工作目标。
1、“坚持首要标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组织干警展开学习,加强民警的政治和思想建设工作。
2、进一步加强“事例分析”,“心理辅导”等业务培训课程的培训不断提高管教民警的业务水平和管教能力。
3、加强对老同志的谈话和关心,充分调动老同志工作积极性,发挥好他们传、帮、带的积极作用。
4、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重视警容风纪,明确奖罚制度不断提高管教民警的责任心。
5、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沟通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同 志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促进2011年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继续发挥职能科室职能作用,服务“一线”。随着收容人员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禁毒法》实施以来,新收容的强戒人员入所时根本没有脱离脱毒期,身体特别虚弱。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强化后勤保障和卫生防疫是工作重点,根据上级领导的工作部署,认真统筹分析,合理安排,减少浪费,在日常工作中真抓实干,深入细致做好每一环节,努力做到生活卫生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1)提高食物量标准,增加营养配餐。从4月起,每人每周早餐增加一个鸡蛋,丰富蛋白质含量。
(2)畅通交流沟通渠道,倾听心声,让强戒人员主动参与到生活卫生工作管理中来。成立了伙委会,对伙食质量及标准进行监督。广泛吸收强戒人员关于如何改善伙食、提高质量的建议。
(3)严把食物质量关。完善了食物购买、监督制度,确保进入食堂的食物无质量问题。通过竞聘,把炒菜技术好的厨师选聘到岗位上来,确保食物精工细做,保证质量。
1、加强科学合理伙食搭配,保证质量,提高强戒人员 身体素质。
在有限的条件下,拓宽进货渠道,保证质量,节约开支,保证强戒人员吃饱、吃熟、吃的卫生,做到粗粮细做,变换菜品花样,同时做好节假日的伙食改善工作,准备应节应季食品,办好营养餐、生日餐,尊重少数民族强戒人员的饮食习惯,落实回汉分餐分灶,继续搞好强戒人员周菜品展示,促进强戒人员就餐管理规范化,在后勤保障工作中体现出教育、改造、挽救的工作方针,开展食堂达标升级活动促进食堂管理工作全面上水平。
2、加强对强戒人员食堂操作人员的管理、考核工作。加强对强戒人员食堂操作员的培训,安全操作规程的考核,定期对他们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对新调入食堂的要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后经批准方可调入食堂工作,做到强戒人员食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做到每一个食堂操作员都达标。
3、做好后勤服务。办好强戒人员购物超市,超市物品严把进货渠道关,防止伪劣日用品和变质食品流入;做好强戒人员的防暑降温和防寒过冬工作;
4、发挥强戒人员伙食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伙 委会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将整改结果及时反馈。进一步落实“三明确”,“三分开”,“三公开”制度。
5、落实对强戒人员食堂的卫生检查和餐具消毒制度,严把病从口入关。针对强戒人员食堂电器多,使用频繁,各项电路设施老化生活卫生科专门指定一名持证电工人员负责对强戒人员食堂电器设施进行维护,确保不发生各类安全隐患事故。
三、强化卫生防疫 坚持标本兼治
首先,积极开展所内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坚持每周一至二次全所性的彻底消毒,重点对强戒人员宿舍,生产场地、食堂、所部办公区、排水沟、卫生间等容易被忽视的区间消毒。在每年春夏两季流感传染病流行期间,坚持每天一次全所消毒,堵住了各种传染病的所内发生,有效地控制了疾病传染源。
其次,重点开展专项预防活动。强化卫生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食源性季节性的疾病防治工作,尤其要加强对甲流的预防。利用广播、板报、生活卫生报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进行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增 强警察和强戒人员的卫生防疫知识,抓好肝炎、梅毒、艾滋病防控监测。
第三,坚持“有病及时治疗”。为全所强戒人员建立了健康档案。较好地把各种疾病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继续做好防病治病工作加强对病好的管理,特别是慢性病的跟踪。
建立三级就诊治疗体系,有效提高医疗救治效率。常规病痛在大队即可处臵,我所为各管教大队增派三名医疗人员,统一配备了急救箱、电子血压计和担架等基本医疗装备,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头痛发热等常规病痛,由驻队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及时处臵;常见病症巡诊解决,由巡诊医生到各队进行现场诊治;复杂病症医院就诊,对巡诊医生无法独自处臵的,由干警送至医院进行系统诊治。做好对患病强戒人员的治疗工作。对危、重病人员密切观察,注意病情变化,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管理,从心理角度消除强戒人员对药物依赖。
我所主要开展心理咨询与干预及治疗工作,我们将心理矫治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建立集药物治疗、心理治 疗、思想教育、生产和劳动教育及生活为一体的管理模式,重视心理的干预,如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行为的矫正和训练、人格的塑造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等。
五、做好内务管理和环境美化工作。
加强卫生管理工作,坚持强戒人员内务卫生评比,坚持环境卫生巡查工作,从而有力的保证了内务卫生管理水平及环境卫生面貌。
生活卫生科
2011年11月25日
第二篇:关于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大队民警关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心得
关于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行 规范管理 分别管理的思考
——邵虎
自2008年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施以来,司法劳教所便加挂了牌子——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由此,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便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开始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相比劳教人员而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其身份的特殊性,这对长期从事劳教工作的警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就目前我所实际而言,少数学员为之前的劳教戒毒人员,现在换了一种身份,实则为吸毒成瘾人员。《禁毒法》实施至今,包括《戒毒条例》(国务院597号令)及《贵州省禁毒条例》均没有配套制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诊断评估办法”。各省(市、区)、各强制隔离戒毒所评估办法不一,这给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带来了很大困难,《戒毒条例》第五章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被责令接受社区康复的人员拒绝接受社区康复或者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并再次吸食、注射毒品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强制隔离戒毒不得提前解除。目前问题集中在:生病、违规违纪受处分、逃避必要的生产劳动以及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学员身上,而后者最为严重,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增多。解决和处理这些学员的问题是关键。
现各地都没有明确指示如何诊断评估,执行机关和决定机关不是同一机关,评估材料的报送和审批紧靠双方协调,随意性较大。一次或二次戒毒人员都有可能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这给场所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就我所而言,由于地域的特殊性,自2011年6月26日《戒毒条例》(国务院597号令)颁布实施后,收治二次以上戒毒人员比例较高,老、弱、病、残学员增多,加之一次戒毒人员多数为曾经在公安强戒所戒过毒,多数学员签有社区康复协议。再则80、90后学员收治明显增多,而这些学员年轻气盛,多为独生子女或单亲家庭,性格偏执,易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严重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以我为中心,钻牛角尖,易走极端。而我们的“首要标准”是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率,场所职能是维护稳定,确保“四防”,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促经济发展,这就要让学员快乐戒治,快乐生活,尽量避免警教矛盾,努力构建警教和谐。
我所即将面临大多数戒毒学员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会使部分学员没有了戒治动力、没有了希望。纪律和秩序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不及早进行规范管理,分别管理,主动出击,将会导致被动的局面。当前的形势是只要有一名学员(《戒毒条例》第五章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没有得到提前解除,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说服不了学员,工作会被动或部分失控,影响管教也影响经济发展。
应该从纪律上下功夫,必须进行整顿,将“严格管理、人文关怀”融入到“规范管理、分别管理”之中,而规范管理必须要先健全分别管理,这样才能落到实处。要让学员生病了能治疗,违规违纪了有惩罚,消极软抗了有管理,减少学员消极软抗辐射面,让各队专心抓好管理,维护场所安全稳定,服务经济发展。遵循“急性脱毒期、康复期、巩固期”进行分别管理,严格落实“遵守纪律、戒毒治疗、教育矫治、生活卫生、康复和生产劳动”。实行动态管控、分级处遇,及时兑现、呈报处罚、延长戒毒期等。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一、新收管理。学习及身体康复训练必须由民警亲自落实或现场亲自监督。进所就由警察直接管理,对学员是一种良好的导向,消除了学员心中的“拐杖”印象。严格落实新收学习训练时间,把好收治关,特别是身体检查。收治了再办外医或退回,易引起不良导向,一些别有用心的学员便以此为借口,无病装病,小病大养,想方设法逃避戒治、劳动或达到出所目的(二次戒毒以上或曾经刑释解教学员表现相对突出),导致突发事件、警教矛盾增加,管理难度加大。
二、病员管理。经医院诊断为患病,但又达不到外医,本人申请治疗或需要给予必要治疗的,依法统一集中在医院进行必要治疗,既符合《禁毒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戒毒条例》(国务院597号令)第三十条;《贵州省禁毒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也减少这些学员因得不到
治疗,为逃避戒治、必要劳动或达到出所目的,而找种种理由、借口,给管理警察施压,故意挑衅警察,上访或自伤自残,扰乱场所秩序。同时也利于影音资料、治疗记录的收集和整理,作为证据留存,以备用时之需,做到有备无患。
三、违规违纪、出所巩固期学员管理。因违规违纪之后认错态度差或即将出所消极软抗,影响场所戒治秩序的,按程序拟报重新学习,统一管理、教育,巩固戒治成果。减少这些学员的不良行为影响其他学员,进而产生化学反应。
当然,进行规范管理,分别管理,就要配齐配强管理警察。医院要独立,配备2-3名警察值班;新收队要独立,对新收、重新学习、巩固戒治成果学员的管理要分级,按制度给予分级处遇,可从各队抽调警察充实警力。
对适用单独管理、重新学习、给予必要治疗、巩固戒治成果等的,学员有一个从观望、接受到融合的过程,要形成制度,让学员逐步适应,对号入座,动态管控,体现严肃性和威慑力。要尽早介入,不能等事情大面积发生了才“亡羊补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样治标不治本,不利于场所秩序持续安全稳定,也很被动,甚至会被别有用心学员利用,进而煽动激进学员闹事。要结合当前开展的“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和“规范管理年活动”,依法进行分别管理,要教育、引导学员尽早适应管理模式,为后续工作打基础。
第三篇:浅谈构建强制隔离戒毒的后续照管机制
浅谈构建强制隔离戒毒的后续照管机制
戒除毒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我国2009年以前公认的统计说法,吸食、注射海洛因成瘾者戒毒后的复吸率通常高达90%,有的甚至认为高达95%。但我们通过近两年对后续照管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中山市小榄镇、顺德区容桂镇两地进行实地回访调查后发现,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后续照管工作体系并扎实地开展工作,复吸率可以大大降低,真正达到“毒难戒,毒能戒!”
一、后续照管是戒毒过程的重要阶段
对海洛因吸毒者进行的戒毒过程,一般应包括三个阶段:脱毒——康复——后续照管。
(1)脱毒。为减轻吸毒者停掉毒品后出现的生理戒断反应,给予戒毒者以药物治疗或控制其出现的戒断反应的过程。脱毒是戒毒治疗的第一步和基础。
(2)康复。生理脱毒后,吸毒者仍存在心理依赖和一定的身体依赖,对毒品的心理渴求和躯体的稽延性戒断反应仍要持续很长时间,所以,要对戒毒者在脱毒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以巩固脱毒效果,克服心理依赖。这个过程可以很长,有的甚至超过10年以上,故有“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之说。
(3)后续照管。亦称帮教,是指在完成上述两个阶段后,重点帮助戒毒者为重返社会做好各方面的思想准备。我们知道,老人、残疾人员、小孩需要照管,因为他们身体、智力、认知能力等弱于正常人,应对能力不足,面临比正常人更多的风险。同样,戒毒人员从强制隔离戒毒所回归社会后也面临复吸毒的风险,所以要辅导其重新步入社会,如教他们如何社交、求职、处理家庭关系和应付生活中的压力等,激发其抗拒毒品的觉悟与决心,并与他们建立稳定的联系,进行定期的探访和检查,目的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回归为一个健康的人。
很多地方的复吸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也与第三阶段的工作不重视不扎实密切相关。
2012年8月回访调查中山小榄、顺德容桂两地2009年6月1日后解戒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随后还到三水康复苑对这两地的戒毒康复人员做了深入了解,做的就是定期的回访和检查工作。那次共调查127人,调查到复吸与否的结果为:复吸43人,未复吸84人。即便有一些假象(如有的回归人员可能复吸,害怕验尿后被抓就用假尿给我们检测企图蒙混为阴性,也不排除有的回归人员以种种理由、方式逃避验尿而当地工作人员却站在某种立场说未发现复吸)未被发现,复吸人数可能高于43人,其综合复吸率仍远低于公认的复吸数据,说明了后续照管的重要意义。
二、有的放矢构建后续照管机制 要真正彻底戒断毒品,固然关键靠自己,但外在的后续照管即第三阶段必不可少。戒毒人员离开强戒场所后,我们应针对他们的特点、面临的处境和吸毒的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后续照管措施,并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加以落实。概括来说就是“抓住一个关键期、营造两个环境、采取四个措施”。
(一)抓住一个关键期,遏制复吸的高发势头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的半年至1年半期间,是戒毒能否保持下去的关键时段。我们经过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一时间段复吸的人数达到22人,占调查到的复吸总人数的55%,可以说一大半是因为这一关没过好而复吸的。这一时段,因为戒毒人员刚刚回到家庭,刚刚回到社会,对被隔离了一两年的社会会产生一定的陌生感,一切都还不太适应,甚至思想和行为都已经落后于已经发展了的社会形势,会感到孤独和无所适从;因为对社会对市场的不太了解,也会有不知做什么好的感觉;因为不能很快找到自己的价值,短期内难以找到工作,也容易被家人误解为好吃懒做,不愿意吃苦和工作,从而产生苦闷和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昔日的毒贩子和道友最容易乘虚而入,让他找到心理上的慰藉,从而再次陷入吸毒的泥潭。此时如能对戒毒人员及时帮扶一把,那么戒断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反之,则很可能被推上复吸的道路。这就是关键期,过了一两年后,戒毒人员随着对社会的逐渐了解和逐渐适应,生活也能逐步走上正轨,抵抗毒友的拉拢诱惑、抗复吸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二)营造两个环境,提供良好的戒毒条件
1、正常的婚姻家庭环境。婚姻状况对戒毒人员的责任心和操守有较大影响。据这次调查后的统计结果来看,受调查人员的家庭婚姻状况如下:
未婚的39人,占30.7%;已婚的66人,占52%;离异的18人,占14.2%,复婚1人,婚姻混乱者3人。其中复吸者未婚和离异的共25人,占复吸人员总数43人的58.14%。
从统计情况看,吸毒行为对一个人婚姻影响很大。吸毒行为无疑危害婚姻家庭生活,反过来,婚姻家庭生活的不正常,也会极大地影响戒毒,从而提高复吸的几率。2011年的调查也得出类似结论,未复吸的87人中,保持婚姻和复婚的有51人,占58.6%。未复吸人员保持较好婚姻状况的占了大多数。反之,走上复吸道路的戒毒人员,婚姻状况正常的仅占复吸者人数的35%。
可见没有正常的婚姻家庭,戒毒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在对他们的问卷调查中也发现,69%的人员认为戒毒需要亲友的理解;19%的人员表示,自己复吸与父母不理,妻子不睬,子女不认,亲人不管,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有关系,即当时的复吸含有赌气的原因,破罐子破摔。根据两地工作人员的经验介绍,安置帮教工作要出成效,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做好其家庭的思想工作,要求其妻儿能给予理解、接纳、帮助;要求其亲属能积极帮助其就业,有效发挥亲情监督作用,以爱心唤起戒毒人员的良知和责任感。来自家庭的后续照管对戒毒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无毒、和谐的社区环境。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为戒毒人员提供了一个围墙隔离、看守严密的无毒环境,在这一时期内就算想吸毒也不可能,因而不存在复吸毒问题。而且所内的戒毒人员是平等的,没有歧视的眼光,彼此能互相理解,每天又参加生产劳动,生活充实,想吸毒的念头——心瘾也大为减弱。而一回到社会,环境就不同了:被人唾弃,亲友疏离,无所事事,而潜藏的毒贩子和吸毒道友又前来拉拢引诱。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坚定的戒毒信念和坚强的拒毒毅力,是很难抵制这些诱惑的。据问卷调查,回答主要的复吸原因是“心瘾难除、毒友劝诱”的有65人,占51.2%。可见营造无毒环境对戒毒的重要性。
调查中发现,中山小榄和顺德容桂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戒毒成效,与他们大力营造无毒环境密切相关。他们在这方面是下了不少工夫的:一是建立禁毒工作体制。每一村都有详细的禁毒宣传计划,建立了各自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规定或要求综治办、司法所、居委会主任、治保主任、党员干部等对辖区内的毒情和回归人员悉数掌握并实行动态管控,大力建设无毒社区,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不让毒品进校园”等活动,以达成上级规定的禁毒目标;二是完善帮教体系。如顺德容桂,建立了解戒人员跟踪帮教、扶持就业、一人一档及戒断奖励等措施,戒毒人员从出所之日起,就受到了全方位的跟踪帮教,严控其与涉毒人员接触。和谐的环境也很重要,只有理解才能和谐。戒后复吸的人常被人辱骂为“狗改不了吃屎”,生活中处处疏远、躲避。可见社会的不理解。戒毒难,正所谓“一朝吸毒,终生戒毒”,人们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一次就成功戒除。统计表明,受访对象经历一次戒毒者9人,占7.1%;二次戒毒者27人,占21.3%;三次戒毒者32人,占25.2%;三次以上戒毒者59人,占46.5%。
而经历两次及以上戒毒的占了92.9%,这说明了戒毒不容易成功。很多戒毒成功的人都是经历过多次戒毒以后才彻底戒除的。因此对戒毒人员应当给以充分的理解和包容,鼓励和支持他们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戒毒。在强制隔离戒毒所里,由于民警的“三像”关爱,戒毒人员得到民警的理解和感化,戒毒的自觉性、依从性较高,但是回到社会后,所见多是歧视的目光,不被理解和尊重,连企业招聘也拒绝录用,戒毒的信心很快就动摇了。缺少理解、不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而小榄镇在营造理解、和谐的社会环境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在中山小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戒毒人员对社教办工作人员发自内心地尊重和配合,在回答为什么时,回归人员梁润辉的话具有代表性,他说:“社教办的阿姨们比自己的父母还要好,还要亲,没有她们就没有我戒毒的今天。”小榄的戒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这与他们为戒毒人员营造了理解包容的环境是分不开的,社教办工作人员多数年龄较大的女性,绝大多数曾经是老师,他们以长者的情怀、父母般的爱心去理解、接纳他们,一次次找他们亲切地聊天,开导他们,化解他们的心结,温暖他们一度冷却的心,而不是动辄训斥,居高临下地说教,将一个个吸毒浪子温情地拉回到社会正常的轨道上。
(三)采取四个措施,巩固取得的戒毒成效
1、教育宣传措施。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毒品和吸毒危害认知的水平,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人对毒品和吸毒危害的认识也较低,导致吸毒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较大。根据调查统计,这127名对象的文化层次如下:文盲1人,占0.8%;小学文化35人,占27.6%;初中80人,占63%;高中及中专11人,占8.7%。
从文化层次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了绝大多数,正说明了文化层次低的人更容易走上吸毒违法的道路。
所以小榄等地对回乡的戒毒人员大力组织开展文化学历和职业知识教育,开办了夜校、职校等,鼓励居民特别是戒毒人员参加,并拔出大量经费支持。同时还积极开展禁毒宣传和戒毒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表彰宣传活动,在大街小巷广为张贴禁毒类警语和标语,宣传栏内贴满毒品和吸毒危害知识的宣传漫画;村委社区定期到学校、工厂举办禁毒讲座、放映禁毒类电影等。由于宣传教育普及到位,群众对毒品的认识提高,拒毒防毒的意识增强,毒品蔓延的势头得到大力遏止。2、就业关爱措施。一个人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就容易无事生非。这是许多戒毒人员复吸毒的重要因素。因此,戒毒人员回到社会后应当让他生活充实,精神有寄托,最重要的就是就业。众所周知,戒毒人员形象差、文化低,缺乏劳动技能,被社会歧视,就业受排斥,这加剧了复吸率。我们所调查的中山小榄镇和顺德区容桂镇,戒毒成效相对比较显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这两地的就业环境较好,政府重视,对回归的戒毒人员给以就业方面的照顾,比如让他们参加职技培训,推荐介绍就业,甚至对一些就业困难的戒毒人员直接安排在社区做保安员、环保、绿化等技术要求不高的服务性工作,对复吸可能性较大的回归人员则动员支持他们去戒毒康复所就业。据统计,受调查人员当中,实现就业的62人,占48.8%;在康复所就业25人,占19.7%。闲散无业的27人,占21.3%。从统计情况看,受调查人员87人(62+25)实现了就业,占78.7%,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戒毒的成功,提升了戒毒操守率。而且,未复吸的戒毒人员,几乎百分之百有工作,他们或在社教办、综治办的帮扶下,坚持在康复所、社区公益岗位(如治安员、清洁员)工作;或在亲人所办的企业、作坊,帮助打理生意;或在朋友的企业工作;或利用自己在场所内获得的一技之长,从事个体经营……正是有了工作,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也使他们通过劳动充实了生活、磨练了意志、收获了成功,保持了不错的操守率。在调查中发现,这两地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家庭企业或家族企业所起的戒毒作用尤其突出,他们不会排斥自己的亲人就业,戒毒人员有的直接在自己亲人所办的工厂、商铺就业,得到了亲人的有效监督;有的随亲人从事养殖业,离开了市区原有的吸毒环境;有的随亲友辗转各地跑业务做生意,脱离了与昔日道友的接触和干扰。
3、软着陆措施。三水戒毒康复所自开张以来就成了许多戒毒人员从强制隔离戒毒所回到社会的过渡区,无异于一个软着陆,缓冲区。这无疑比直接进入社会提高了保险系数。它为戒毒人员提供了让生活充实的就业的机会,提供了良好的“无毒环境”和无歧视的和谐环境,人身自由度又较大,类似于社会的工厂、企业,是戒毒人员试适应社会、避免复吸毒风险的理想之地。在与禁毒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发现两地政府均高度重视戒毒康复工作,如中山市小榄镇将三水戒毒康复所定位为该市戒毒人员的康复基地,与三水戒毒康复所签定了协议。镇政府规定,凡是小榄镇的戒毒人员在三水康复所工作,每月按600元补贴,每月还安排车辆接送回家一次。这无疑为他们戒毒的动机愿望增加了正能量。目前,中山小榄有50多名戒毒人员在三水戒毒康复所工作(被列入本次调查对象的有22人);顺德容桂也制定了鼓励戒毒人员到戒毒康复所康复的奖励措施,现有20多名容桂的戒毒人员在三水戒毒康复所工作(列入我所本次调查对象的有3人)。据社区工作人员反映,从三水戒毒康复所及肇庆康复基地返回的学员大多保持了较好戒毒操守率,戒毒效果较为明显。
4、社区矫正措施。社区矫正相对于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封闭管理而言可说是开放式的戒毒管理模式,不与社会隔绝,自由度远高于强制隔离戒毒所内。但如果脱离管控,放任甚至不理,回归的戒毒人员走上复吸道路的可能性必定很大,这也是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复吸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社区矫正应当强化监管帮教功能,也即充分发挥对戒毒人员的后续照管作用。
1、社区居民应理性看待、接纳回归的戒毒人员,更多地给以理解和关爱,引导其普通人交往,监督防范他与贩毒分子和涉毒人员来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戒毒人员的亲属、邻居、朋友应劝导、帮助其纠正不良的思想言行,让其早一点适应社会,摆脱恶习;
3、基层司法所、派出所、社教办的政府机构、组织应定期不定期地给以监督、帮助,如尿检、就业扶助、困难慰问等;
4、社区的工作人员、老党员、离退休干部等经常找其谈心,给以思想开导,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5、引入义工和专业的志愿人员如心理师、戒毒医生等对社区内的戒毒人员进行帮助如心理辅导、行为矫治,促进心理康复,矫正因吸毒而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提供戒毒医疗方面的帮助如解决稽延性症状,提供药物治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等,加强体检,防控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对因疾病原因而不能脱离吗啡类药品的戒毒人员,指导其正确运用美沙酮等替代疗法,避免因病非法吸毒、传播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