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站在新起点上的设计探索_江南大学_省略_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展述评
文 / 张凌浩(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站在新起点上的设计探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设计展述评
Design exploration on a new starting point 创意与设计 | 活动与专题 Activities and Special 095 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反思,一直是 许多设计专业的特色方向。以往的设计多 集中于陶瓷、木竹材、藤编等传统工艺的 再造,如今在城市更新及创意家居兴起的 带动下,特别是米兰家具展、英国伦敦 100% 设计展的广泛影响,近年来大大激发 了学生对创意生活的极大兴趣,毕业作品 的数量及规模持续扩大,从一个侧面也体 现出社会文化的影响已转向对生活、情感 体验的更多关注。家居体验设计、传统工 艺再设计等都成为当代设计专业学生的兴 趣所在,激发师生更多地回归传统、工艺、装饰、材料,深入陶瓷工坊、竹编现场与 木工车间等进行设计创作。
本届毕业设计的一大特点是,学生关 注的视角更多地从单一的传统文化符号拓 展到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将传统工艺与 新的设计理念、手法相结合,将传统工艺 与当代的生活观、时尚观相结合,传统工 艺与其他材料相结合,注重工艺的拓展,进一步拓展了思考空间。更有作品进一步 关注社会文化的价值创造,反思底层民众 的生活、社会边缘人生和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探讨设计如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 设计,这些主题的毕业设计都激起观者很 多的思考。许多导师所带的团队都立足于 本土化的研究与思考,关注传统产业的振 兴。例如有针对无锡本地紫砂的研究,有 通过紫砂设计各式旅游纪念品的“锡游记”,也有基于广东煲汤文化,以紫砂、竹木材 料与当代生活相结合,设计新生活食器,这些作品极佳地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设 计。作品“六张故事”的元素则取材与当 下社会所关注的各类人群生活中场景的符 号,表现诉说感、故事感,形成不同的时 空联系。又如从景德镇各地收集而来的老 木头,有的是拆下的梁,有的是门窗,将 这些记忆的材料与结构创作成系列公共座 椅,以期在情感记忆与现代生活间取得平衡。又如“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宣传品及衍 生品设计”,设计者秉持对佛教文化的敬 重,注重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对象的理 解,从寺院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佛教文化本身的深度与丰富度展开设 计,其系列作品诉求给予观者质朴、真诚、厚重的视觉感,广受好评。
这些基于本地文化或传统工艺的作品,通过新的设计思维及探索,无不在现代生 活中焕发新生。这类设计创新,体现了师 生长期以来对于文化创新的关注,也是一 次次推广设计精神价值的有力尝试。
四、价值变革与专业观念的重塑 随着科技与人文的发展,近十年来设 计教育的观念和专业范畴都有了重大的变 化,对于专业价值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拓展,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及实践无疑成为 其中重要的探索方向。对艺术公共方式的 探究是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当 代艺术教育承担社会责任的学术态度。通过部分毕设作品可以看到基于这种 态度所呈现出的新的面貌。就当下而言,公共艺术现有的专业状态激发了相关设计 专业的艺术活力,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学术 空间,维系了艺术与科技的对话通道。通 过表现方式的梳理,本次公共艺术专业对 毕设选题及展陈形式做了认真的规划,以 “艺术摆件、公共雕塑、艺术规划与设计” 三个互为关联的方向整体展现出对专业文 化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在艺术摆件设计方 向中,强调通过媒材实现生活艺术品的设 计能力,结合手工艺术的形式、材料与工 艺手段,进行实用性或装饰性的手工艺品 的设计;在公共雕塑设计方向中,强调研 究存在于一定空间环境中,以美化、优化 环境为目的的公共雕塑具有构筑环境的整 体意义,如表现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 的雕塑“午后”、折纸艺术与铁艺结合的“折 锈”、定位于“童年与成长”话题展开的 雕塑等;在艺术规划与设计方向中,通过 文化与空间阅读制定艺术与公共环境的对 话形式,提出以艺术策划与多元化表达的 方式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系统化解决的方 案,如“似合院”公共座椅,即体现对社
图 1 2012 届本科毕业作品展——长途旅行车设计 作者:孙超、胡凌玥意与设计总第二十期 | 2012.03 生态设计研究、交互设计研究等探究性内 容。许多毕业设计不但反映了学生对本专 业知识与能力的掌握,而且体现出学科、专业之间交叉与融合的特点,视觉语言的 娴熟应用使大多数作品取得了良好的设计 效果。一些作品突破了固有的表现手法与 物质载体,将功能、形式、市场、消费等 不同层面的要素在视觉层面进行了系统整 合,例如“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系列视觉宣 传品设计”,设计清新,各种图形具丰富 意义,通过与各种载体的结合形成较强烈 的视觉印象;一些作品更加注重对设计问 题文化层面的研究与挖掘,尤其是关注本 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如何通过设计融入现 代消费与视觉产品中;另一些设计则关注 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导入情感化设计 与体验设计等前沿设计思想,以使视觉设 计获得更大的创意舞台与表现空间。这些毕业设计作品大多体现出以问题 为主导的特点,注重前期的研究,有的进 行了沉浸式的实地调研和文化观察,理解 问题和定义设计成为课题展开的重要环节,而并非只是基于短期、实际结果的实践; 更多重视探求的过程甚于最后的成果,将 设计与工程、商业和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通过商业模式、服务开发以及新信息技术 的介入,为传统的设计带来了新的变化以 及新的展现形式。
二、特色深化与新领域的探索
每年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实际上不 仅仅是学生对于当下社会的聚焦,还是其 所在专业及其导师一直关注的领域,这些 领域已经通过多届的毕设作品实践形成鲜 明的特色与理念,例如城市交通、系统创 新与服务、传统工艺再设计、景观与建筑 复合、地域建筑、品牌包装、文字设计等。今年的很多毕业设计作品在这些传统特色 领域中继续推进,构成一幅特色图景。品牌与包装类的设计作品以注重研究 消费需求与拓展市场为导向,其作品展示 和答辩环节皆充分展现了调查分析、理念 定位、形象策划与视觉表达等完整流程,其形式与内涵的赋予提高了传统设计的附 加值。以包装设计作品为例,持续注重心 理学、生态学与品牌策略的研究,在特色 包装、品牌包装、绿色包装、新功能包装 等方面均有突破性的设计创新;许多包装 设计在满足促销与便利使用的同时,体现 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文化传承问题的积 极关注。传统设计形式中较为突出的还有 特色品牌推介、书籍设计等纸质媒介的视 觉作品,例如“符号云南”系列,即利用 云南相关的符号、字母、数字、笔划等着 力表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及少数民族特色 的旅游、节日纪念品,其将数字化现代化 的符号手法与传统的元素相结合,重新诠 释传统文化,令人印象深刻。而传统特色 效果最为集中的当属文字设计,这些作品 在原有传统书法的构造及内涵的基础上,围绕连笔、布局、斜线、墨迹等美学意 象进行重构,演绎出新的文字境界,例如 “复·言”、“墨迹——文字的水墨形态 研究”等,兼具细腻的笔调与恢弘的气势,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诠释了文化传承与创新 理念的完美结合。其局部设计和整体策划、展示均体现出严谨的专业精神与对审美意 境的执着追求,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印象。重视用户体验性,以用户体验驱动设 计是近年来专业设计的又一重要特色。以 人为本的理念已不仅仅体现在最后作品呈 现的细节之中,而是更多地融入到设计的 过程及设计的定义之中,重视系统的分析 与研究,使其设计呈现出新的面貌。例如 “山水城林——南京青少年城市与自然体 验馆设计”就重视开敞空间对青少年心理 疾病辅助治疗、层层错落引导人流、山体 走势与人流的互动,并设立多个体验区,形成符合当代青少年特征的综合性体验馆。又如“水墨青花”,注重传统元素与当代 设计的结合,通过多种材料及多维的展示,形成诸多的观者文化体验点,并突出意象 的互动,因而形成较佳效果。工设专业的“好 时光设计”,也探索尝试开启时间及灯光 的不同方式,在研习传统使用习惯的基础 上打破常规,在不同情境体验需求的指引 下重新设计接触点,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这些设计都在当代新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 拓展了设计观,从定义行为、需求到定义 设计,因而带来新的设计面貌。对于原有专业领域的突破,例如传统 视觉对二维平面的突破,也成为本届毕业 设计作品的一大特色。许多作品借助于交 叉与跨界理念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以更 为灵活自由的表现手段来诠释对生活的体 验。视觉的语言属性与载体的功能属性在 某些具备多维特征的作品中得到较好的融 合。视觉语言的信息特征在一些作品中表 现得十分清晰。这些作品全面地分析了符 号、环境、受众、行为及媒介等要素,既 从理性层面关注到了识别、理解、反应等 信息传达的科学内涵,又从感性层面赋予 设计对象良好的传达效果与感染力。数字 媒体设计积极应对当前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浪潮,将视觉语言与数字虚拟技术、信息 技术、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技术相结合,使 视觉语言从静态存在向动态生成转变,从 单向传达向交互传达转变,因而变得更为 活跃和丰富。“‘零’情感交互体验式网 站及系统设计”、“雅量天气 APP 应用” 即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无疑,近年来设计的概念在当今社会 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及丰富,我们对于设计 创新理念的传达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本次毕业展,继去年“交互式公交站台设计” 之后有更多的设计作品都密切关注物联网 与交互技术的成果,关注社会创新模式与 服务设计领域。例如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 儿童家具产品的尝试,通过全新的用户体 验,引发对传统造物领域的重新思考。
三、思维创新与传统文化的拓展2012 年 6 月 4 日—15 日,江南大学设 计学院 2012 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在学院 公共空间隆重举行。整个毕业展览以“全 景式”模式,全面地展示了工业设计、视 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学、文 化创意与策划设计、公共艺术、美术学 7 个专业及方向毕业生的作品,分布于一楼 到四楼的大厅、各个楼层公共空间及专业 展厅。
本次毕业展共有千余(套)设计作品
参加展览,专业跨度大、门类多、规模大,包括工业设计系的家电产品、交通工具、家具家居、交互产品与服务等作品,视觉 传达与信息设计系的文字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书籍装帧、媒体 APP 设计及广 告策划,环境与建筑设计系的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规划等作品,美术学系的 公共艺术装置、雕塑、陶艺、油画、国画 等众多作品,体现了从产品到建筑景观、从功能实用到艺术情感体验、从二维、三 维到虚拟交互与服务模式的多元特色。展 出作品主题丰富而有活力,从各个层面反 映了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毕业生们面对社会 与生活真挚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作为本 年度设计学院众多专业最重要的一次教学 成果集中展示,本次展览折射出近年来各 专业师生基于当代“设计”再定义的命题 的思考,反映了他们在当代科技、文化环 境下对设计与艺术多元性的尝试,对文化 传承的使命与责任感。
一、时代命题与多元创新的思考 当代的设计教育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 的历史境遇,社会和产业界从没有像今天 这样关注创新设计及其创造的价值。对于 学院各专业来讲,毕业设计的方向不仅是 自身对设计或艺术创作教学定位和发展方 向的一次凝练和展示,还是产业探索与生 活创意的风向标。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从上 世纪 60 年代创系以来,无论是 80-90 年代 与企业结合开展实题设计,2000 年后注重 探索性设计,还是近年来更多关注当代命 题的研究性思考,无不是将设计命题与产 业、社会、文化的当代问题积极联系,探 索新时代背景下“可能性”的设计。无疑,当今的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高端综合性设计服务是探索产品升级的重 要途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另一热点,通过类似“创意欧洲”计划以促进国内文 化和创意事业的发展。而这些成为本届毕 业生积极围绕的课题领域,并试图通过设 计思维形成多元化、特别是具有先导性的 解决方案。
重视产业价值的创新提升是本次工业 设计专业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校企合作 在毕业设计中比重提升,以促进毕设课题 联系实际,为产业和企业解决现实问题。以往的设计多注重概念的本身,虽然形成 许多可贵的创新点,但是由于缺乏与产业 的真实联系及量产、商业的思考,因而往 往得到较好评价却难以引发产业对其创新 点的关注,从而缺乏可持续的提升与转化。本次的毕业设计作品,进一步将概念的探 索与量产的可行性充分结合,如无论是“家 庭监控机器人设计”或“Jeep 车载救援设 备设计”,还是“机场公共交通解决方案”、“三轮卡丁车设计”等,无不重视设计工 程的转化。有的设计概念甚至以可实际使 用的功能样机出现,展现出开拓新市场空 间的较大可能性。而“复古旅行车设计”、“中老年人便携助力购物车设计”、“磁 动力机厂服务车设计”等,虽在实际运行 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无疑具有一定 的远景和可延伸的价值,这些都引起参观 企业和专业媒体的重点关注。
本届毕业作品的题材选择更为开放与 多元化,就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系而言,既包括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传统的应用性设计,也包括信息设计、媒体研究、市场研究、DOI 编码:10.3969/J.ISSN.1674-4187.2012.03.016 作者简介:张凌浩,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设计学。096创意与设计总第二十期 | 2012.03 会“拆”与“合”的艺术思考。公共艺术 毕设作品整体表现出的艺术气质、人文情 节、新媒材及新技术的运用都成为本次展 览的特色。
而美术学专业的作品则进一步体现了 新背景下专业理念的拓展与释放。设计学 科背景下美术学科教学应有怎样的方向,本次毕业创作无疑是一次较好的探索。许 多作品从固有的架上绘画艺术创作思维中 解放出来,注重于美术创作成果的现代社 会存在方式,注重于多元化、跨画种、综 合材料与独特创新的语言风格形式呈现,呈现出一种新思维、新取向与新探索。在 原有架上绘画、装饰艺术与公共艺术的专 业方向基础上,本次毕业创作注重学科方 向之间的跨界与交叉融会,在评介评判中 以创新探索为前提,其作品创作实践中大 多体现出学术性、前沿性与实验性的探索。传统民间艺术、架上艺术、实验艺术、现 代艺术与设计等都成为此次学生在创作中 关注的领域,从中予以新的发现与创造。尤其是许多学生在创作期间走出画室深入 传统民间艺术产地,在与民间艺人的交流 碰撞中激发艺术创作灵感,其创作成果打 破了自赏自娱的原有模式,注重于本土化 与地域性的特征表现。在本届毕业创作中 许多优秀美术作品倡导对当代社会生活的 艺术关注与真实情感体验。在油画创作中 许多作品尝试动漫、卡通等新艺术语言形 式的融合,尝试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装饰 画创作中的创新性融会,因而呈现出一种 充满人文关爱与青春活力的艺术气息。更 重要的是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引导与创 作锻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知识与技能也更好地与时俱进。
五、设计教育的新背景与寻找未来专业 的新定位
无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 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 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还是工 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在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这个时代给 设计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 而,我们也应看到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 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当下,以设计技能主导 的传统的大众化设计专业教育已无法适应 这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创新人才不再是单 纯解决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本体范畴的 工作,许多设计的最终完成所要求的知识 范畴已远远超出设计专业传统的知识范畴,同时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我们培养作为未 来设计产业引领和开拓的核心力量的高端 领军设计人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时代 背景反思设计本体、设计对象、设计方法、设计思维、设计准则、设计史论等各个方面,重新思考设计专业的范畴和核心概念,确 定设计学科与商学、技术、社会学、心理学、文化等多个学科紧密关联的交叉点并确立 自身学科主体,进而带动课程建设或组织 架构的调整。
我们应该看到,处在综合性大学背景 下的设计与艺术学科探索与产业、社会的 结合是其使命,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艺与建筑等专业必须思考如何以与国家 相关产业结合为发展支撑,明确需要重点 关注的研究领域。同时,其创新设计也应 该看到设计对象或任务的复杂性,提高设 计师对“问题”的认识,即设计不应只是 一种解决问题的行动,更应是在设计过程 中寻找问题、定义方案。由于全球越来越 多的产业具有服务的特征,因此,在设计 中须有面向产业的综合设计服务思维和商 业转化意识,特别是从产品到服务、从功 能到体验的新的设计策略方向,特别是从 研发前期定义用户需求和定义设计驱动的 整体创新。其设计的特征必然是具有系统 的思考、整合的知识、过程的体验与协同 的设计。
不管是专业是基于怎样的学科基础,设计、美术专业都应关注社会的发展并与 其交叉,其形成的交叉点即是新的发展基 点。无论是信息社会、多维空间给视觉传 达设计带来交互科学与过程体验的理念变 革,艺术化生存、社会价值给美术、公共 艺术专业存在方式带来的影响,服务设计 所开创的产品之外的设计过程,还是着眼 于未来和长远利益而对基于短期目标的设 计观的改变,我们都需要主动迎接,并加 以积极改变。但必须指出的是,不应不加 思考地抛弃传统的设计特色,这些特色历 经时间凝练,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面 向变化的方向与基于特色的基础应是各专 业发展相互支撑的双翼。结语
本次毕业设计展得到了国内高校、相 关产业界及本地企业、文创机构的高度关 注,展览期间,Billwang工业设计网联合
四川长虹、上海木码、上海龙域、杭州飞鱼、杭州瑞德、杭州凸凹、深圳嘉兰图等国内 最知名的设计机构、企业举办相关的交流 活动,因此形成了较好的影响。这次毕业 展同时也激发了相关同行对未来设计教育 理念及专业定位的一些讨论,彼此都深受 启发,这些都将有助于对“设计”的当代 再定义及设计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持续 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