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在海南即将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之际,总书记视察海南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海南要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海南提出的新的更高期待、赋予的新的重要的使命,是海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的努力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要求,牢记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扛起海南担当。
海南经济特区的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不仅仅是为了加快海南一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而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因此海南经济特区从诞生伊始就担负着义不容辞的国家使命。26年前,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宣布:“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他满怀信心地预言:“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这个“很了不起”,就在于如果把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很有说服力,就能够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也就能够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25年来,海南不辱使命,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先行先试,以一系列超前的改革开放措施,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海南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边陲海岛变成了一个绿色、开放、特色经济欣欣向荣的经济特区。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海南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展现出诱人的发展前景。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总书记提出海南要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可谓意味深长,寄望殷切。与25年前相比,经济特区面临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特区应担负怎样的使命,如何进一步发展,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提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对办好经济特区作出的新的战略定位,赋予了我们新的更高使命。这一要求与邓小平同志提议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战略设计一脉相承,其核心就是以海南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就要自觉担负起这样的国家使命,以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成就,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作出新示范。
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是海南的新使命,也为海南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加快改革开放的重大使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甩开膀子,多探索、多实干、多担当,以一天也不耽误的实干,最大限度凝聚正能量。要将发展不足转化为高起点追赶的契机,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桎梏,用足用好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营造依法、高效、优质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发挥海南独特优势,走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最大程度释放扩大内需的潜力;营造公平、普惠、和谐的社会环境,努力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让全省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天的海南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更有条件实现科学发展,处在发展干事的最佳时期。我们一定要埋头苦干,奋起直追,紧紧围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使海南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家园和度假天堂。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第二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加满油,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荆楚历史上,2018年4月,注定意义非凡——
在开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总书记来到湖北。“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和‘立’上同时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应性,使中国质量同中国速度一样享誉世界。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掌舵领航、举旗定向。
这是人民领袖对湖北的殷切嘱托,这是湖北迈向新征程的强劲号角。用心领会、用情感悟、用力落实。
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连日来,从机关到企业,从武汉到市县,人们在思考、在谋划,更在积蓄着澎湃之力——
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路上!坚持一个定力—— 高质量发展
草木葱茏,群山叠翠。和煦景明的五一长假,人们沉浸在荆楚美丽河山之时,省发改委大楼内,干部职工们却“上满发条”。
5月1日下午,省发改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要求,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 总书记的指示,高瞻远瞩,指明方向。
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适应经济新常态、突破发展关口的现实选择—— 湖北正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成长的烦恼”不少:区域竞争加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中低级、供给中低端、企业中低效,迫切需要实施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这是湖北的黄金机遇——
经济增速换挡,恰好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机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决不能在激烈竞争中落后,决不能让发展机遇丧失,决不能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无所作为!
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湖北,必须扛责上肩,实打实、硬碰硬,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是新一轮产业竞争和重大机遇,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就‘出彩’,否则就‘出局’。”省经信委主任王祺扬这样认识。“落实‘四个切实’重要要求,为奋力谱写湖北发展新篇章作出发改贡献。”目前,省发改委党组正在紧锣密鼓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切实措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壮大绿色崛起新动能,让绿色成为富美夷陵的主打色!”宜昌市夷陵区委书记王玺玮信心满满。4月26日,夷陵区就在总书记视察过的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谋划下一阶段工作。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上下保持定力,横下一条心,实干到底!
把握一根主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4月28日,省委连夜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破立并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发出坚定有力的声音。
工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领域。“破”,要破得彻底。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湖北一直不懈努力。“巩固近几年来‘破’的成果,严控新增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传统产能,有效破除无效供给,让过剩落后产能‘一去不复返’,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王祺扬说。
“立”,要立得坚定。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只要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互联网与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也能“有中出新”“老树发新芽”。
省经信委介绍,我省将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万千产业培育工程”,力争3-5年在重点优势产业实现万亿产业突破,打造20个千亿元以上产业,并培育1000家在国际、国内或全省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同时,培育信息光电子、“芯面端”、智能网联汽车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促使新兴产业“新枝长新树”,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力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7%以上。
迈向高质量发展,质量建设是关键一环。
眼下,“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在荆楚大地如火如荼:推动1000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育100家质量管理标杆企业。
省质监局局长邹贤启表示,全省质监系统将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为契机,加强标准建设,以高标准引领质量升级和产业升级;加强品牌塑造,服务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长江质量奖等政府质量奖,争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努力打造湖北品牌的影响力、美誉度和竞争力。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企业是生力军。
今年,三环集团与全球众多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同台竞技、力拔头筹,荣获戴姆勒卡车与客车全球采购最佳质量供应商奖,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供应商。站在德国辛德尔芬根的梅赛德斯奔驰客户中心的领奖台上,三环集团总经理梅汉生感受到了世界顶级质量带来的力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最终目的是通过调整市场供需关系,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梅汉生表示,高质量发展这条道路,“三环”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激活“第一动力”—— 创新驱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来自何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
总书记切中肯綮: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殷殷嘱托语重心长,催人奋进。
从科研工作者、企业家到政府部门负责人,肩上都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实验室、在工厂车间、在田间地头,创新的火花正在激情迸发。在全球最大的温度传感器生产基地——华工科技高理公司,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加热控制系统和电池板智能保护控制系统,能聪明地感知外部环境并自动调节,为绿色安全驾驶保驾护航。“总书记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我们虽然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温度传感器生产商了,但创新无止境,今后将以更大力度创新。”该公司总经理聂波表示。“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梅汉生介绍,三环集团将加大重点新产品研发力度,推动产品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三环专汽公司正在和武汉氢阳公司合作,国内首台常温常压氢能源物流车样车年内有望开发出来。”“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和加快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的紧迫性。”王祺扬表示,我们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自觉摒弃过去要素投入型增长路径依赖,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切实加大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研发应用力度,在存储芯片、高端数控机床、发动机、工业机器人、北斗导航等“短板”领域合力攻关,努力掌握更多的“企业命门”和“大国重器”,有效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更乘东风踏征程。牢记嘱托,湖北加满油,鼓足劲,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转方式是唯一出路
——二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湖北要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靠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唯一出路。
湖北要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指示,指明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前行方向和根本路径。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迅速行动,将总书记对湖北的殷切期望,书写在荆楚大地之上。
思想的新突破首当其冲。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发展实践表明,什么时候思想解放有了新进展,经济发展也就有了新动力。湖北,胸怀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的大抱负,设定了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大目标。湖北是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比重大,转型发展包袱重,靠一般产业、靠传统发展路子肯定不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唯一的出路。要靠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农业,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靠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靠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走上经济变大变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之路。转变发展方式,思想观念的新突破首当其冲。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决定全省前途和命运的当务之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不胜不休。
行动的新突破至关重要。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越是外部经济形势严峻,越是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转变发展方式就越不能松。危中寻机,化压力为动力,行动上的新突破,至关重要。
我们要从增速放缓、转型阵痛的倒逼中体验切肤之痛,从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现实中看到潜在危机,坚定方向,激流勇进,不等不靠,果敢行动;
我们要摒弃转变发展方式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会议里的形式主义,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把问题和阻碍解决在当下,把困难和矛盾扫除在眼前,把短期利益、局部利益断然丢弃;
我们要痛下决心,化解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目前经济运行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如果现在不痛下决心,将来必定付出更大的代价。化解产能过剩,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交给市场和企业,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工作重点转向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制定标准、保护环境、支持创新上来,特别是落实好改革举措;
我们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从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高度修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从发展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科学境界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攻坚的新突破尤其关键。
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着眼长远的根本性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成为破解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与时俱进、奋发争先的湖北,肩负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国家责任,要在自主创新、绿色发展、城乡一体、压缩过剩产能这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扫除阻滞,率先突破。
对于湖北来说,就是要长于做“加法”,深刻把握、切实发挥农业、工业、科教、生态文化、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五大比较优势”,真正做大经济总量;
勇于做“减法”,果断革除能耗大、污染重、效益差的落后企业和生产线,真正淘汰落后产能;
善于做“乘法”,切实把创新驱动作为全省发展的核心战略,为工业、农业、文化、金融装上科技的翅膀,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
敢于做“除法”,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真正做到生态立省。
总书记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勾勒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伟蓝图,激起了全省上下踊跃投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壮志豪情。让我们万众一心、奋发进取,全力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突破!
着力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明确目标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使村党支部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在紧邻三峡大坝的许家冲村,总书记强调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如何激发农民内在活力,如何引导大家共同奋斗?我们就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我们就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搞一哄而上,不搞大干快上,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以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打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始终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民者,国之根也。从实地探访三峡移民生活,到亲身了解棚户区改造情况,从驻足查看污水处理,到与社区居民亲切交流,总书记视察湖北期间,每到一处,都不忘与基层干部群众拉家常、问冷暖、听心声,无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总书记意味深长的重要讲话、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再次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励鞭策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民生工作。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在诞生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守护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要把“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付诸于湖北的改革发展实践,始终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以钉钉子精神落细落小落实。
始终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书记“为民的事没有小事”的谆谆告诫要求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最不满意的事情做起,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湖北建设,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按时完成新三年棚户区改造攻坚任务……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做起,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针对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就要加强社区治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总书记多次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调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基层党组织处在服务人民群众最前沿,是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以改革创新完善社区治理,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要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以人民之心为心,带着感情和责任去做民生工作,我们就能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一步步变为荆楚大地上的灿烂现实。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突出,又有新的表现形式”“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总书记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深刻告诫我们“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再次发出把作风建设推向纵深的响亮动员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越是顽固坚挺,我们越要冷静清醒、保持定力;“老问题”越是有了“新表现”,作风建设越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住主要矛盾,针对突出问题,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我们才能以优良的作风推进湖北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面对难题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靠什么啃下深水区中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拿下新征程上一个又一个山头?就靠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拿出过硬作风,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少当“二传手”、多当“主攻手”,每一个人都主动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手的山芋,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2013年7月总书记视察湖北,就明确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此次总书记视察湖北,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牢记殷殷嘱托,我们要更加认识到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通过深入基层、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调查研究,推动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这是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庄严宣示,也是作风建设走向纵深的靶向所在。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是善作善成的法宝。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我们必将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乘势而上,推动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不断创造新时代湖北发展新业绩。
第三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10月22日-25日,总书记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并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不停步。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广东的工作,高度评价改革开放40年广东取得的成绩和创造的经验,要求我们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对我们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东人民的亲切关怀,为广东在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让全省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增做好新时代广东各项工作的奋斗动力和前进信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我个人要以更坚定的信心,努力工作,为广东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一、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广东的殷殷嘱托和亲切关怀,坚定“四个意识”,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二、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深化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国情省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奋力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务实基础,进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广东寄予的殷切期望,切实扛起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扎实努力的工作,向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广东父老乡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第四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2016年新年伊始,总书记到重庆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为重庆发展把脉定向,明确提出“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我们要把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重庆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根本行动指南,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作为,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一、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总书记指出:“对西部地区而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掉队,必须扬鞭奋蹄、埋头苦干。”重庆总体上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繁重。必须充分认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要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必须以发展的办法加快补齐“三农”、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短板”,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必须更加关注农村贫困人口、城乡特殊困难群体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惠及全体人民。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必须切实解决不同功能区域间与城乡间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齐步走”,要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差异发展、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等于所有区县、乡镇、村同步进,人人齐步走。重庆五大功能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潜力差异很大,各功能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任务也必须各有侧重。“十三五”时期,重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9%左右,这是区间值和整体目标,允许各略有波动,也不要求各功能区域和区县整齐划一。要注重分类指导、梯次推进,通过差异化的政策导向,鼓励发展基础好、实力强的功能区域和区县发展更快一些,扶持带动条件较差、相对落后地区跨越发展,推动全市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要注重解难题、打基础、利长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极为关键。当前,重庆发展仍面临创新能力不够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新兴产业亟须培育及城乡区域间差距较大等诸多难题。要紧紧瞄准既是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又是惠及长远战略需要的突出矛盾问题,加强各方面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精准务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为推动更长时期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紧紧抓住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阶段的鲜明特征。总书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为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切实把握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应当主动积极务实地去看待。新常态具有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要坚持以主动积极态度把握新常态,深刻领会新常态的本质特征要求,主动转变思维、更新观念,主动迎难而上、应对挑战,防止“速度情结”、“换挡焦虑”,防止浮于表面、空喊口号,防止畏难不前、消极懈怠。坚持以客观务实态度把握新常态,既认识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概括,切实把适应新常态的新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又避免片面地甚至错误地把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归结为新常态,防止标签化、庸俗化、简单泛化。
新常态是一个演进过程,必须清醒认识风险和挑战。新常态下,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经济发展的条件、环境、动力和约束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在逐步消退,人口红利在逐渐下降,全球贸易红利在逐步减弱,技术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动力亟须转换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效应愈加凸显,等等。实践表明,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争的路子已经走不通,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地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常态是一个全新考验,必须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新常态是客观存在,本身没有好坏,但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的工作与实效却有高下。能否在新常态下有新作为,关键取决于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适应引领新常态的能力。立足新形势新要求,要着力提升把握趋势、超前谋划的战略预判力,善于从苗头预见趋势、从趋势发现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动,掌握工作主动权。提升遵循规律、相机抉择的科学决策力,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机遇与挑战、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及时制定正确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升破除陈规、化解难题的改革创新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提升突出重点、兼顾各方的统筹协调力,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等关系,正确处理稳增长与调结构、供给与需求、存量与增量等关系。提升靶向施策、定向发力的精准实施力,针对新常态下区域、行业、企业分化日益明显的新情况,坚持因时因势因事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对症下药。提升敏锐应变、严守底线的风险管控力,科学研判经济运行中的风险点、风险源以及风险传导范围和方向,妥善应对金融、房地产、政府性债务等领域风险,把风险化解在源头,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坚持密切联系实际。从重庆实际出发,我们提出,要辩证看待经济运行的波动,更加注重看整体、看主流;辩证看待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更加注重看质量、看内涵;辩证看待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取舍,更加注重看潜力、看可持续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更加注重看后劲、看协同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更加注重看苗头、看规律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利弊,更加注重看大局、看长远;辩证看待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更加注重看统筹性、协调性;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更加注重看关联性、互动性。总之,要善于用全局眼光把握发展大势,做到举重若轻,有定力、不慌神;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做到举轻若重与举重若轻相结合,有作为、敢担当、不懈怠。
三、自觉遵循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
总书记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指挥棒。
新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深化,体现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时俱进地回答了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发展依靠什么、发展为了什么等重大问题。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要从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策略选择等方面深刻领会其精髓,并自觉运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唯GDP、速度至上等观念,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彻底摒弃拼资源拼消耗、盲目铺摊子等路子,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彻底摒弃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轻社会等倾向,坚持平衡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彻底摒弃各自为战、闭门造车等做法,坚持全国一盘棋和内外联动发展。要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改革引领、开放支撑、创新驱动。
新发展理念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统筹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替代,注重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努力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
四、以新的战略定位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
总书记指出,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要按照这一定位要求,争做中西部改革开放排头兵,努力在全国一盘棋中谋划发展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围绕这一综合性定位,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要统筹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发展,构建与直辖市体制、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超大城市规模相匹配的城市空间载体。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推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绿色发展。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突出美丽山水城市特色风貌,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机制,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发挥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作用,提升经济要素的集聚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着眼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形成集群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金融业,突出发展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尊重创新规律,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统筹推进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突出创新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牵引带动作用,着力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两江新区、国家级高新区等重点区域集聚,向我市确定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七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等重点领域集聚。推进开放协同式创新,促进创新平台、创新要素等开放共享,培育高水平的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支持,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全面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提升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的效率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完善“渝新欧”国际铁路、长江黄金水道、渝昆泛亚铁路等对外大通道,强化水陆空三个国家级枢纽配套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物流)区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辐射带动功能,提升两江新区平台功能竞争力,加强国际国内通关合作,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合作和制度创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重要城市的经贸合作,推进长江流域园区与产业合作对接。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力度,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离跨境结算和投融资便利化以及“渝新欧”铁路口岸建设运行等服务贸易“5+1”专项工作,推动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五、扬鞭奋蹄、埋头苦干,推动重庆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落实。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重庆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载体和平台,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策符合中央精神、符合重庆实际、符合发展规律。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不懈地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功能定位,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加强区域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区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建设,推动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各功能区域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促进各功能区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实现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结合重庆实际,必须强化改革引领,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位和要素配置扭曲,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供需新平衡;必须强化开放支撑,全面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供需新空间;必须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必须正确处理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统筹做好“加减法”,调优存量、做优增量,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增有效供给,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力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去无效供给,既要以市场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也要保护、发展好优质产能和市场份额。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服务,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风险管控,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妥善应对金融、房地产、政府性债务等领域风险。补经济社会短板,重视抓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发展新体制,落实好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结合实际谋划和推进一批标志性、牵引性的重点改革任务。全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统筹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营造良好秩序。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和公务员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为做好重庆各项事业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扎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始终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用新办法贯彻新理念,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第五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
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山西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深入我省视察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山西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山西人民的深切关怀,充分展现了总书记的领袖风范、雄韬大略、为民情怀、务实作风和人格魅力。总书记视察山西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山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治晋理政开出了对症良方,为大家做好工作传授了思想方法,为践行宗旨做出了表率示范,为办好山西的事情增添了信心决心。
通过学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我认识到要沿着转型综改这条总书记为我们指明的金光大道坚定走下去,坚实走出来。要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三农”工作,打好特色优势牌,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切实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推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新成绩。
通过学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我认识到只要我们老老实实、不折不扣、坚定不移按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办,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通过学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要固本培元、标本兼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完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狠抓“三基”建设,切实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和开展工作全过程,始终做到总书记的号令坚决听从、思想坚决贯彻、决策坚决执行、权威坚决捍卫。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把推动经济发展与维护和谐稳定、确保安全生产、加强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