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竺可桢校长是怎样把浙大办成 东方剑桥 的
竺可桢校长是怎样把浙大办成 东方剑桥 的
下篇:当年浙大是不是真的已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了
作者:■文/杨竹亭
我们浙大通过李约瑟在英国的宣传被誉为“东方剑桥”以后,当年的浙大师生并不感到惊奇。
谈家桢师曾告诉我说:那年李约瑟在湄潭几次对他说,浙大的学术成就像英国的剑桥与牛津,他都一笑了之,也没有感到是对我们的表扬。事实上我们的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之地位,早已是举世公认的。苏步青师也说:那时期的英伦三岛,整天在德国飞机的狂炸之中,他们哪里有我们浙大的教授们那样不怕艰苦,人人敬业钻研,并在破庙里作出辉煌的成绩来。
怎样的大学,才算得上是全球一流的大学
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全球一流的大学,应该是:有一流的远见卓识的校长、一流的德才具备的教授、一流的民主、自由宽松的教学空间、能年年推出一流的、领先的科研成果、能教育培养出众多合格的人才和一些杰出的人才。而不是看你大学里有多少幢大厦,也不是国际某权威机构排列的名次前后,不是有多少所谓“大师”,更不是有多少毕业的全国富豪和高官。
竺可桢校长从小跟随他大哥学古文。他大哥竺可材与马一浮先生同榜进学,所以竺可桢从小就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中学毕业后考入山海关铁道学院读土木系,庚款留美时读伊利诺大学农学院,毕业后进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地理与气象,是我国地理与气象二门科学之父。他又是我国天文与科学历史的著名学者。他除了把浙大办成一流大学之外,所著的《中华五千年气候的变迁》、《二十八星宿之考源》和《中国物候学》等著述,全是时代的力作,全球著名。他原本不愿担任浙大校长,是在浙大驱逐郭任远校长时,学生们强烈要求:“我们要学者,不要党棍子”的要求下,他才出任浙大校长的。在允任浙大校长以前,他先要蒋介石政府答应三个条件:一是校长有用人权,党部不得干预;二是经费必须及时保证;三是只干半年,在浙大情况安定以后,就回气象研究所去,继续研究气象科学。结果,蒋介石政府答应了他前面的二个条件,他就可以放手干了。那第三个条件是陈布雷劝他暂时不要提出,到以后需要时再提不迟。所以他是一个不怕丢失校长职务的人,顾虑就比别的校长少多了。
渴求真才,民主治校,求是求实求真,学风严谨,持之以恒
竺校长担任校长以后,仿效美国哈佛等世界名校,实行民主管理,教授治校。并规定学校的校务委员会为最高权力组织,委员在教授中产生,一切重大方针都必须通过校务委员会的讨论方始有效。教授可以不受拘束地尽量在学术上发表他的意见。校长可以长期不在学校,而各项教育活动照常运行。
他的办学主张,是必须要有一大批在思想上民主,学术上自由,和具有高水平的教授,才能办好一流的大学。
在担任浙大校长以后,除了重用如苏步青、贝时璋等原有老教授以外,又把因反对郭任远领导而离开浙大的张绍忠、蔡邦毕、何增碌、束星北等许多著名教授一一请回,并加以重用。
这时曾有人向竺可桢反映,束星北脾气不好,恐难以相处。而竺校长说,只要有学问,脾气好坏不必介意,仍热情地写信给束星北,要他尽快回浙大来,为办好浙大而一同努力。
竺可桢校长除了起用大批老教授外,还重金聘请国内外著名俊秀学人前来任教。其中以中国科学社和南高师的朋友与学生最多。特别是对老三届清华留美的科学社的老人纷纷聘用。所以在浙大的中国科学社人员,在全国各大学中,占人数最多,如王季梁(师范学院院长)、郑晓沧(研究院院长)、李熙谋(工学院院长)、梅光迪(文学院院长)、胡刚复(理学院院长)、张绍忠(教务长)等,且都担任了要职。在教授中程孝刚、易鼎新、叶良辅、吴定良、朱庭祜、张肇骞、何增禄、涂长望、蒋硕民、沈思屿、陈立、王福山、张孟闻等,也都是中国科学社的社员。
以上这许多骨干教授,都是主张民主办学和学术自由的著名学者,有这许多民主有识之士聚集在浙大,必然会把整个浙大的自由民主气氛漫延开来。日久就形成了一种自由民主的校风和自由学术的传统。
竺可桢校长到了遵义以后,又仿效美国哈佛大学的“求真”校训,在浙大提出以“求是”为校训。经校务会议通过后,全校严格执行。从此一个民主与求是的校风在浙大校园里广泛地形成和开展起来。也由于浙大是一所民主、自由、求是的大学,所以以后又有许多学者都愿意来浙大任教或作短期讲学。如马一浮、柳贻徵、陈寅恪、钱穆、吴宓等大师级教授,都来过浙大教过我们。
谈家桢先生曾对我说过:“在美国摩根研究院毕业以后,母校东吴大学要我回去任教。但是我不喜欢洋人办的学校。只想进国家办的且学术气氛浓厚的大学去执教,最后是由留美的朱正元同学向浙大胡刚复院长推荐,不久就把竺可桢校长的聘书寄来了,而且是以二级正教授待遇相聘,我非常高兴!”。可见竺校长对聘用教授之重视了。
浙大有这样的校长,这样的教授和这样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怎么会不成为一所民主的大学?
所以后人把浙大誉为“民主堡垒”,竺可桢被誉为“民主校长”。
浙大的教授能不能被称为一流的教授 浙大在遵义期间,中央教育部出台了一则新的部聘一级教授制,这是当年的国家最高级职称。办法是由全国各大学校长提名,然后交全国各大学同类科系的教授讨论决定,人数极少,全国总共才20余人。那时榜上有名的教授中,数学共三名,即浙大的苏步青和陈建功。另一位是西南联大的华罗庚。物理学二名,一位是浙大胡刚复,另一是联大吴有训。教育学三名,二位是浙大郑晓沧和孟宪承,另一位是中大常道直。化学二位,一位是浙大王季粱,另一位是联大曾昭伦。农学一人,是浙大园艺系主任吴耕民。所以那时的理科部聘一级教授几乎全被浙大和联大包了。
至于人们常议论的“为什么中国大陆培养不出诺贝尔奖的获奖人”?这个问题情况复杂,但是我们浙大和联大都有过诺奖的得主。当年李政道获奖以后曾对媒体说:“我生平最难忘的三个教授,一是浙大的束星北师,二是联大的吴大猷师,其三是美国哥大的费米老师。”他在南京大学演讲时,又对南大师生说:“最早应该获取诺贝尔奖的不应该是我与杨振宁,而是赵忠尧。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原子物理研究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现正负电子湮没产生的r—射线的,当年瑞典皇家学会曾决定将诺贝尔奖授给他,但不幸的是有一位德国女物理学家的文献报告结果与他不同,所以把他的这项诺奖扣下来了。以后是由一名赵忠尧的助手名叫安德逊,又继续观察了二年,结果仍是这个结果,所以是由他获取了诺贝尔奖。”
2000年,诺贝尔奖的负责人见到李政道时,非常遗憾地说:“这项荣誉奖,应该是中国赵忠尧的,不幸的是被西方官僚主义弄错了”。赵忠尧、吴有训、严济慈等都是我国最早期的著名物理学家,他们还都是我们胡刚复老师在南高执教时精心培养的学生。
还有一位名叫程开甲的校友,他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功勋奖获得者,他在自己传记中写道:“我不应该当年过早地把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亇质子质量的介子的研究放弃以致在20年后被别人研究成功了,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其实,在我们浙大师生中与诺奖有关系的还有几位:
当年浙大化学系周厚复教授是我国最早的诺贝尔奖的候选人。王淦昌教授也数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除以上所提到所有教授以外,浙大还有许多著名的教授;理学院生物系有贝时璋、罗宗洛、蔡堡、张肇骞、江希明;数学系有钱宝琮、毛路真、章勇、蒋硕民、徐瑞芸;化学系有王葆仁、卢嘉锡、汪猷、储润科;物理系有朱正元、卢鹤绂、吴健雄、朱福忻;药学系有孙宗彭、张其揩。
文学院中文系有马一浮、柳贻徵、梅光迪、祝文白、王嘉吾、缪钺;外文系有谢文通、张君川、黄尊生、郭斌禾;史地系有黄秉维、叶良辅、李四光、涂长望、沙学浚、吴定良、任美锷、谢家荣、谭其骧、陈乐素、张荫麟、贺麟、顾谷宜、钱穆、陈寅恪、陈训慈;教育系有黄翼、陈立、胡家健、李相勗、陈学洵等,都是一时之选。
对其他学院的教授,因为当年我只是读浙大五年制的师范学院理化系和史地系的学生,所以知道不多,但在记忆中还可记得的,如工学院化工系的李寿恒、吴征铠、苏元复、吴浩青;电机系的王国松、杨耀德,殷元章;土木系的吴钟伟、徐芝纶;机械系的钱钟韩、易鼎新、万
一、程孝刚、王仁东、范绪基等。
农学院也有许多著名的教授,我记忆依稀的是当年农学院长蔡邦华,农艺系主任卢守耕,教授孙逢吉、金城;农化系主任杨守珍,教授彭谦、罗登义;农经系主任梁庆椿,教授吴文晖、张德粹、严仁赓等;园艺系主任吴耕民、教授熊同禾;病害系陈鸿逵等,也都是全国一流的教授。
在学生中,除了前面所提的与诺贝尔奖有关的同学以外,其实在当时浙大还有不少成绩与他们一样优秀的学生。如物理系的邹国兴、胡济民、汪容和数学系的谷超豪、程民德等在大学里也像李政道一样优秀,就是各人奋斗的目标和机遇不同。从浙大100年校庆纪念文集上看,截止1997年,浙大已有111位师生在中科院和工程院荣任为院士。这些院士,也大多数是竺可桢时代的浙大师生。
为什么当年会有这么多的著名教授到浙大来任教?
因为竺可桢校长爱才,惜才,并尽量创造条件,把他们聘来,发扬他们的才华。有一次苏步青、谈家桢、王淦昌等许多老浙大教授在北京开会时,大家都说:“自已的一生中最舒畅,最有成就的时期,就是在湄潭浙大理学院的任教时期。”那时候王淦昌师患有结核病,每天都牵着一头奶羊,到双修寺的物理系实验室门口的草地上去放羊吃草。他每天是靠挤羊奶来作营养,来治病。苏步青家中人口多,开支大,每天只吃二餐饭,而且还要掺入大量红薯来充饥。但是他们正如李约瑟教授所述的那样:“身居穷乡僻壤,物质条件艰苦。但他们志高不坠,意气奋发,在如此条件下,还是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获得这许多成果。不容易。”
浙大的校风是求是精神。
浙大的校歌是这样教育我们: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启尔求真。学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已是,无曰遂真。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嗟尔髦士,尚其有闻„„我们浙大的同学,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成才的。
一流的大学是靠自己的校长、教授、学生,不懈的努力下形成的,一流大学自应避免急功近利,戒除世俗浮躁心理,潜心研究学问,加强基础理论的探索,汇集人才,使之展示抱负,集天下英才而育之,使之脱颖而出,瞄准前沿课题,坚持优良学风的贯彻,杜绝社会上金钱物欲名利的侵袭,以出人才、出成果为己任。
总之,一流的大学是靠自己的校长、教授、学生,共同努力下打造形成的。
第二篇:习近平:勿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
习近平:勿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
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 马海燕)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北大引发热议。
谈到青年的价值观形成时,习近平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向习近平汇报学校工作的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说,这是习近平到中央工作后第五次到北大,也是他在中共十八大后第一次到北大,既看了人文学科,也看了理工学科,还参加了学生诗会,最后与师生座谈,谈及五四精神的传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一流大学等重要问题。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陈鹏作为唯一的教师代表向习近平汇报了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陈鹏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经常脱稿讲故事,谈体会,娓娓道来,整个过程非常放松。比如关于谈到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时,他说“人生就像扣扣子”;谈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他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勉励学生好好读书时,他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谈到一流大学的目标时,引用鲁迅的话说“北大是常为新的”;谈到人生道路的选择时,他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告诫大家在开始的时候就要想明白。
在对学生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要求时,习近平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他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说“勤学”之重要;引北大原校长蔡元培的话“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谈“修德”之必要;引刘禹锡的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辨”之意义;引用《礼记》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笃实”之重要。
参加座谈会的经济学院教授董志勇注意到座谈会中,习近平有11次插话,问了很多问题,大部分与教学密切相关,表现出对大学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视。习近平肯定了北大争取到2018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也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让北大师生深感责任重大。
国际关系学院2013级硕士生郭立伟是河北正定人。得知习近平到北大后,很多家乡人都打来电话问他见到习近平的感受。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习近平讲起15岁时从北京到陕北插队,和同去插队的知青换书看的经历,“30里借书30里还书”的故事让“90后”们颇为震动。和当代青年一样,习近平当年也面临出国、工作的选择,但最终“想做点事”的想法让他留在了国内工作,习近平说,“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习近平在静园草坪和学生们一起朗诵《沁园春·长沙》已在北大传为美谈。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本科生邓筱说,习近平像一位长者,用跟我们聊天的方式给我们一份温暖。她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成为一名记者,做整个社会的“眼睛”,做习近平口中“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当代青年。(完)
第三篇:神总结:浙大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一.浙大是所什么性质的学校
先来点官面儿上的话:浙江大学,1897年建校,是首批国家重点高校,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C9盟校、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盟校。现设有120个本科专业,覆盖文、史、经、法、哲、教、管、理、工、农、医十一个学科门类,每年招收本科生5400人左右,使中国大陆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也是中国大陆招生人数最少的综合性大学。
当然,浙大虽是综合性大学,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和政治原因,曾经那所以文理名世的“东方剑桥”早在52年即被肢解,现在的浙大,是在98年由浙江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土木系、机械系、电机系、化工系)、杭州大学(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个别系科、之江大学文理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医科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形成的,当然,由于52-98这46年国家政策和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根同源的四所学校发展状况并不统一,尽管各自在各自领域都处于前列,但是四所学校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也导致了今天这大的学科结构布局:理工农医经管强于文史法哲教。
二.浙大在行什么
前面说过,浙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120个本科专业,覆盖文、史、经、法、哲、教、管、理、工、农、医十一个学科门类,每年招收本科生5400人左右;前面还说过浙大的学科现状:理工农医经管强于文史法哲教。那么浙大到底擅长什么?
其实浙大自己很清楚、浙大的学生也很清楚,单从浙大每年的招生人数就可见一般,工科两类加起来将近1900人,理科也在800左右,农学700人……
是的,浙大最擅长的是工科、农科,理科、医科、管理学经济类、法学紧随其后,而其余的人文、社科类虽然在全国地位不低,但是与前面的学科门类的绝对实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如果你想来浙大,那么理工农医经管法是更合适的选择方向。而在这些方向里面,浙大到底哪些学科较为厉害?
浙大最引以为傲的当属工科、材料科学、化学,这三个学科被ESI评价为世界前0.1%的学科(今年变四个了,第四个不知道是哪个),而工科里面,由老浙大四系衍生出来的化工与生物工程(化工、过控、生工)、土木、机械、能源、电气(电气工程、电气信息、电自)、信电(通信、电子科学)、光电、控制、生仪(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仪器)、计算机学院实力最为强劲,属于在全国数一数二的的专业(个别比较惨烈的可能排到第五第六的样子)
另外,浙大理学院的数学、物理、地学也都属于强势学科,理学院的心理系也堪称顶尖,尤其在工业心理学方面。而农学也属于顶尖水平(北京同学请无视,农学不在北京招生)三.浙大的氛围
说实话,只体验过浙大,不好说其他学校如何,感觉上浙大的校园氛围是分校区的…… 紫金港校区是最新建的,也是我个人不太喜欢的一个校区,尽管这里的条件很好,但是底蕴实在不足……但是没办法,头两年要在这里度过……
玉泉校区,原浙江大学所在地,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校区,这里氛围很浓,学霸很多,属于学术气氛最浓的地方之一,另外,学校大部分理工科藏书都在玉泉……
之江校区,原浙江大学三分部所在地,风景很美,而且与世隔绝,整个校园的氛围也是与世无争的,这里是光华法学院独占的……
西溪校区,原杭州大学所在地,这个校区现在不太让人满意,因为学校在这里设了很多对外课堂,搞的校园内社会人员比学生多,搅得氛围不太好……
华家池校区,52年之前的国立浙江大学仅存的最后一块土地……很美很田园,农学院的地盘……不过话说,现在农学院的课堂已经搬到了紫金港……
关于学术和思想氛围,浙大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决定了浙大的环境。浙大在管理上对自由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基本上只要你不做“杀人放火、坑蒙拐骗、奸淫掳掠、涉毒涉赌”,学校里就不会有人管你,没有人管你是否到课、没有人查寝、没有人来管你的思想政治动态、没有人来对你的言论、行为加以干涉……这也意味着在浙大,思想、学术绝对自由,当然,这种自由仅限于校园内……
同时,由于浙大的理工科强势,浙大的学生人数理工科占多,在无形之中,校园内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工科意识和理科思维……因此,理工科的学生相对来说要环境更好一些。但是,浙大的氛围并不学霸……甚至感觉有一些社会化……有一些打酱油的感觉,还有一点水……当然这种感觉也许仅限于紫金港……因为玉泉真是学霸……
四.浙大的培养风格
浙大的培养风格一百多年来没有变过,一直是一种学校导向、学生自主的风格,学校给学生开辟的是一个自由的平台,任由学生发展,当然,学校的相关部门会经常与社团合作,举行一些活动,期望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成长。
另外,由于浙大的考核制度,在学校内,所有的事情都是靠硬实力说话,没有人可以打破这条铁规,因此,在学校里,每个人都会在无形之中给自己以巨大的压力……尽管这个压力实际上是来自学校、来自社会,但是却通过这种方式施加,然后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学校不加干涉,只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验收,例如,学业会在期末考试时检测,达不到要求就会被退学。
由于浙大的环境,浙大培养的人毕业以后一般会直一些,把在学校里面想起什么说什么、口无遮拦的作风或多或少的带到了校园外,另外由于浙大的培养方式,浙大人的业务实力相对较强,综合两方面,可以说,浙大培养的是总工程师,而不是官员,因此,你如果想毕业后干些实事儿,浙大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想毕业以后走党政道路,一方面浙大的氛围里走出的人与现在的执政党、政府希望的人不符,甚至是会有严重冲突的,另一方面,估计你在浙大会很郁闷,因为这里没有人会鸟什么党政啊之类的东西。五.浙大的学术生活
浙大的学术生活算是别具一格的。浙大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谓是独树一帜,招生时彻底打破了学科限制,按照学部制进行招生,分为人文、社科、理学、工科(工学)、工科(信息)、应用生物学、医学、科技创意八个试验班,另外设立竺可桢学院,专门接收保送生、以及高考本省前一百名或者北京、上海两省前四百名的地方,当然这地方并不是你说进就进的,是要面试的。
在浙大学习一年之后,学校会要求你选择主修专业,原则上主修专业是不鼓励跨大类的,当然,如果你十分迫切地想跨,那就要看其他大类的专业是否有余量了。专业确认这件事,不亚于一次高考,拼的就是绩点。如果某专业开出来收112个人,报超了,专业院系会按绩点排名,然后刷人,有些学院还会要求面试。因此,不要认为浙大的学生多幸福,可以自由的选择专业,在浙大,你享受的是用你的汗水换来的。
当然,浙大有一个好处就是自由选课,全校除了竺可桢学院求是科学班的个位数个的几门课程外,任何一个学院的任何一门课都是对全校开放的,你可以选择人和你喜欢的课去修读,前提是学位相关课程你要修够,因为每学期的选课上限是35个学分。
浙大的自由选课有别于其他学校的选课制度,在浙大,你的课表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上什么难度的、什么时间上、上谁的课、学什么不学什么,都是你自己说了算,当然竺可桢学院的孩子们选择权小一些,他们必须修读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被称为荣誉课(也叫H课),其实就是很黄很暴力的课……挂起科来没商量……不过他们还是有权决定自己什么时间上、上谁的课。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浙大的孩子轻松,浙大毕业生的一大特点是基础扎实,但是这些名声也是被学校逼出来的。浙大课程设置可谓高教届的一朵奇葩……以浙大的数学课程为例,社科学微积分、工科最低是微积分,可选数学分析、数学分析(甲)、数学分析(甲)(H),理科则是数学分析、数学分析(甲)、数学分析(甲)(H),竺可桢学院则是数学分析(甲)(H),这样设置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跟数学打交道最低层级课程微积分的难度,却远高于全国其他理工科高校学习的高等数学,更有点数学分析的味道,而数学分析这门课程则全面向理学院靠拢……另外,对于其他高校来说,一些数学工具被包含在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中,作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章节出现(比如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在高等数学里只是一章很不起眼的存在,你只要会积出来就OK),但是在浙大,这些课变成了单独的课程,要求也向数学系全面靠拢……而且浙大这种自由选课制度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专业学院开课,专业学院对课程的要求是按照专业课的要求走的,而没有把它当做基础课或者公共课,换句话说,你上的课的难度、数量要比其他学校大得多。六。浙大的非学术生活
浙大地处杭州,气候条件不太理想……冬天很冷、夏天很热,一年都很湿,春秋几乎没有……当然,浙大现在除了室外哪里都装了空调,还算可以忍受。
浙大的生活成本绝不比北京、上海低,一方面,杭州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的首府,物价基本与北京持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赶超之势,身处杭州的浙大也难免要受其影响,因此不要想着为了降低生活成本而来浙大。浙大的伙食……紫金港的大食堂和麦香只能说一般般……临湖很不错,但是价格不是一般人承受的起的,一顿饭15元左右……其他校区的没体验过,不好评论。
另外杭州的交通……只能说市内就是天通苑……因此,在杭州出行,我们一般会选择骑车…… 七.浙大适合什么样的人
前面描述了浙大的特征,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浙大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了,现在来说什么人适合浙大。
浙大适合那些具有良好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顶得住压力、能够拼搏的人。在浙大没有人管你,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自己,你可以做一个学霸、做一个社霸、做一个打酱油的、做一个水人……在浙大的环境里,每一个人最原本的性格都会被暴露无遗,而你在浙大得到什么,也完全看你自己。但是同时,浙大的压力是巨大的,没有人过得轻松,只有人过的快乐。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体来讲,浙大是一所对得起你高考分数和前十二年辛苦的学校,尽管里面还有很多不足,理工科强势、人文类弱势的境况短期内也无法改变。如果你是一个向往绝对自由、顶得住压力、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浙大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否则你会出现各种不适的…
第四篇:优秀校长是怎样练成的
常务副校长岗位职责
一、协助校长处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
二、主管学校总务、财务、基建、校办企业工作。
三、指导制订学校总务等工作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执行。
四、负责制订总务部门的岗位职责,指导各项工作,并对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五、负责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领导编制每年的预、决算,审批学校各项开支。
六、指导总务处进行校产管理工作,审批学校设备的购置。
七、负责制定校园发展规划,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八、负责改善学校师生生活条件,指导食堂工作,规划教师的福利,做好教工住房的分配和调整。
九、负责联系,指导校办企业工作。
十、负责向社会筹集资金。
优秀校长是怎样练成的
在宁海,只要提到符洪铭老师,无论是熟悉的,还是素未谋面的,都会啧啧称赞。25岁时成为宁波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年仅27岁就成为全国优秀老师,1997年被评为宁波市劳动模范,1999年又成为浙江省劳动模范,2000年获科教兴县杰出贡献奖,2001年又步入浙江省名校长培养行列。
符洪铭老师是一位敬业、勤业、乐业、精业的优秀教育者的代表。他二十年如一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并倾注了自己满腔的热情。无论是作为普通教师,还是学校领导,他都能始终如一地凭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尽心尽职,勤奋踏实地工作,用青春和智慧教书育人。
符洪铭老师对学校一片忠心,把学校当作了自己的家;对教师一片真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人格魅力征服老师,感召老师,使学校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对业务一丝不苟,每年高三把关,抓会考、高考,学科竞赛都有出色的成绩;对学生一腔爱心,重在以德育人,被大家公认为“爱生如兄”的好教师;在管理上一往无前,致力于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他是同事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工作上的楷模。
对学校一片忠心
“人总得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一旦理想确立,就得为之毕生地奋斗和不懈地努力。”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自从决定报考宁波师范学院那刻起,符洪铭老师就立志投身三尺讲台,讲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
从1982年到1993年,从普通教师到副校长,符洪铭老师一直吃住在长街中学校内教师宿舍中,过着教室、办公室、寝室三点一直线的简单枯燥生活。有好心的同志劝他不要一味地工作工作,适当的时候,出去娱乐放松一下。符老师笑着说:“我一不会喝酒,二不善娱乐,走出校门我就没有市场了,还是同学生在一起才能发挥一点特长。”就这样,十九年来,他以校为家,调教学生,钻研业务,管理学校,并乐此不疲。
1993年,符洪铭老师调到知恩中学任业务副校长,抓教学工作。为了方便教学与管理,符老师又住进了校内四楼的一个阁楼上,又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到现在,他还住在知恩中学教师宿舍五楼的一个简单的套间里。
“知恩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是符校长常说的一句话。他经常鼓励学生,“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将以我为荣”。为了学校的全面发展,他早出晚回,勤勉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知恩中学的发展步伐又稳又快。1999年成为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2000年成为浙江省办学水平A级学校。2002年成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
对老师一片真诚
“堂堂正正,求实从严”是知恩的校训,也是符校长的座右铭。符校长经常对老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我们学校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关心支持下,天时地利兼而有之,人和对我们就至关重要了,我们只有团结一致,共创大业,才不会辜负宁海人民的期望。”符校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模范行为来感召教师,用赤诚之心来感动教师,像兄弟姐妹一样爱护教师。
符校长采用弹性制度来管理学校,从不以名目繁多的规章制度来压束教师,充分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尊重老教师,虚心请教,对年轻教师帮带,培养。他的温和、谦逊,平易近人,诚恳真诚在师生中有口皆碑,深得同仁的尊敬和拥戴。
“以诚待人,多为教师着想,多替教师办实事”是符校长待人处世的原则。98年一位高三把关教师患肝炎住院,符校长获悉后马上安排其他教师顶上,并赶往医院探望他,告诉他工作已由其他教师接替,要他放心养病,争取早日康复。该教师康复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学校报到,要求复课,他说:“在符校长手下工作,心情畅快,我要把前阶段的损失加倍弥补过来。”
对业务一丝不苟 1982年8月28日,符洪铭老师刚刚到长街报到时,领导就找到他,希望他能兼教高三生物课。可他不仅在大学没学过生物,就连初中、高中也没碰过这门课,“连最基本的‘细胞’是形容词还是名词都还不懂,”以这样的知识水平去挑高三生物课的重担,行吗?
符老师硬着头皮承担下来了,心里却暗暗使劲:要干就要干出点样子来!高中生物课知识零碎,繁杂,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难度。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料,他就放弃休息时间,一趟趟去县城,去宁波购买;没有同事可以随时探讨,他就向学过生物的学友请教。
一年里,为了教好高中生物课,符老师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查资料,编教案。每份教案都有详案、简案、板书,一节课起码写满8页备课纸,最长的达14页。就这样经过一年自学而教,当年的生物高考竟然在县内名列前茅,成为宁海县教坛一颗闪亮的新星,令人刮目相看。
任知恩中学校长以来,符老师始终站在教育第一线上,每年亲自把关高三化学,在每届高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对学生一腔爱心
长街中学的老师都知道,符洪铭老师每晚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晚临睡前,他总是手提一支电筒,蹑手蹑脚地来到学生寝室,拾起学生掉落在地上的衣裤,掖了未塞拢的被头,然后悄悄离开。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夜办公结束后,他总不忘到学生生活区去转转,看看。符老师以兄长的情感对待每位学生,使他成了学生的知心人。学生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对学生关切爱护,一次符校长发现班上一名姓胡的学生上课常常走神。后来,他到该同学家家访,发现该同学家境实在困难:老父残疾,母亲又是聋哑人,下面还有个小弟弟,家里几乎没有劳动力。符校长从心底暗暗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早点了解这一情况!返校后,他立即把助学金送到这位学生手中,平日里经常关心帮助该同学,买些生活用品,营养补品给他。在符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小胡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后来,他在给符老师的信中说:“符老师,几年来你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兄长,无论今后我在哪里工作,我都会时时刻刻记住您这位热心肠的恩师„„”
96届学生章庆,头脑聪颖,但心里素质较差。高三会考时,语文考了个“E”,当时他灰心丧气,沉默寡言。兼任班主任的符校长马上进行思想工作,劝他放下包袱,在会考补考和高考中重新证明自我。在符校长兄长般的关心下,章庆同学迅速走出低谷,以618分的高分考入了浙江大学。
关爱,使符老师获得了学生的尊敬。每年节假日,来看望他的学生总是络绎不绝。
在管理上精益求精,一往无前
尽心尽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是符老师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一大特点。一个星期天,符洪铭老师不慎扭伤了右脚,脚踝上还被擦掉一块皮,鲜血直流,走路一瘸一拐的。妻子见状连连劝他:“今晚就别去上班了,我替你请假。”符老师一再不肯,妻子只好把他送到学校。符老师之所以坚持赶到学校,倒不仅仅是为了备课,而是因为星期天,班上的同学都返校了,他得查夜去。
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是符老师管理的又一大特色。知恩中学是所新办的学校,93年在全县招生三个高中班。为了第一届高考一炮打响,符老师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从安排教师,制订计划,到学习进度事必躬亲,并亲自担任了其中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兼任了三个班级的化学课。学校工作、班级工作、教学工作三头并进,几乎剥夺完他所有的休闲时间。但符老师明白新办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为了头炮打响,牺牲一点休息时间算什么?主管领导承担责任,仿佛是一道无声的命令,首届毕业班三年如一日,三军用命,96高考一炮打响,高考上线率达83%。此后的五届,高考再接再厉,上线人数稳步上升。2001年,知恩中学的高考上线率已高达99.2%,其中本科率更是高达72%。知恩中学以全县二流的生源,创造了一流的成绩。与日俱增的教学声誉,使符洪铭日显清瘦的脸庞现出了愉悦的笑容。
一往无前,精益求精,是符校长管理上的又一大特色。他采用民主参与式管理模式,自己负责日常全面工作,建好班子队伍,小权分散,保持对一般问题的协调权、指导权、干预权。尊重下属,充分调动下级的自主性、积极性。采用弹性管理,重实绩考核,以“德、能、勤、绩”为教师考核的标准。几年来,学校秩序井然,教风、学风浓郁,教育科研蔚然成风,兄弟学校纷纷前来调研参观。2002年1月调任宁海县教育局副局长,分管教学业务工作。符洪铭同志能迅速适应新的环境,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深入不同层次的学校,开展教育教研工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尽了一份力。
2003年10月兼任宁海中学校长。宁海中学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对他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符校长上任伊始就通过开座谈会、下班听课,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针对学校特点,开学初就提出“求真务实搞教学,从严治学强管理,聚精会神抓质量”的口号,从“严”、“实”入手,狠抓教育质量。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符校长以校为家,从早到晚,埋头实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信任和赞誉。
“一门心思,两袖清风,菇苦含辛育桃李;三尺讲台,四方净土,春风化雨树栋梁”,这副对联就是符洪铭同志的真实写照。
第五篇:校长视界:国外学校是怎样开家长会的-家长会
校长视界:国外学校是怎样开家长会的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联系的纽带,也是家校合力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世界各国莫不如此。但是对许多中国孩子甚至家长来说,开家长会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在孩子们的印象里,家长会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向家长通报孩子的成绩,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也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于是有人如此调侃家长会:“让家长高兴地去,愤怒地回”“老师间接揍人的武器”“成绩发布会”“揭短会”……但是在国外,学校开家长会却是另一番情形。
美国:家长会由学生主讲
美国中小学的家长会一般集中在期中考试后的某一天,学校全部停课。学校会提前1个月给家长寄去一封预约信,提供不同的时间段让家长挑选并预约。家长可以选择这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半个小时),按预约时间到校,与孩子的主要任课老师见面,但家长会全部由学生“主讲”。这一天,教室的摆设与以往不同,改成十张铺着桌布的方桌,桌上放着台灯和一小盘糖果。老师引导各个家庭围着一张方桌坐,大家轻声讲话,互不干扰。接下来,就由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为了开好家长会,老师会事先帮学生彩排。由于学生介绍的时间只有20分钟,而要讲的内容涉及数学、英语阅读、科学等学科,不仅要讲学得如何,还要解释为何学得好或者为何学不好,所以老师会帮学生列个目录,根据目录提示分别把各科的考卷和作业向家长展示。介绍完毕后,家长会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和在校表现评价表,家长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与孩子的主要任课老师交谈。由于美国学校班级规模比较小,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且美国老师对孩子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家长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建议,学校也会及时考虑采纳。
家长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下一步目标。
英国:家长依次与老师单独交流
英国家长会一学期(一般两个月)一次,一个年级一天,各班分别进行。英国的家长会都是一对一进行,老师和家长直接沟通,但时间有限,一般10——15分钟。家长提前在预约表上填好时间段,然后依次和老师单独交流。
在英国,一个班大约30位学生,家长会从8:50开到15:10,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辛苦、家长轻松。老师事先会将每个孩子的情况做一个书面准备,这份长达3页的学年报告,记录的不是学生的分数等级,而是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及能力等,最后是老师据此得出的评语和孩子的自我评价。在这个框框下,家长和老师谈起来比较容易,不可能闲聊,与家长闲聊也是老师忌讳的。另外,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以夸为主,让家长感到老师将孩子“装”在心里。孩子身上的缺点,则被老师隐藏在“需要改进”的表格栏中。
德国:一起探讨孩子的兴趣爱好
德国的学校一般都会在新学期召开家长会,德国的家长会实际上是家长、教师和学生交流感情的会议。开会时没有人作报告,也没有人谈论考试或成绩等话题,更没有人把学生的成绩互相比较。他们认为,孩子们不存在好和差的区别,只是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兴趣特长而已。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就是要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潜质和特长。教师、家长、学生一起探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长大后愿意和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这就是家长会的主题。
家长会上还是会讲到新学期的课程安排,还有家长委员会的选举。选举过程中,老师不会有任何干涉,完全让家长们自己协调安排。一般家长委员会选举结束后,老师们才正式出来,轮流解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内容。家长会每年都安排一次出游,可以远至西班牙,也可以近到黑森州。这样的家长会,气氛是非常轻松活跃的。
法国:家长会权力惊人
法国的小学家长会如直销网络,从学校、小区、省市一直到全国家长联合会,机构非常健全,也有一定的权力。全国家长联合会的家长代表可与教育部长讨论预算、教师名额、代课制度、保险医疗等教育政策。如果家长会够强势的话,甚至可以推动教改。每学期开学,家长会的成员向新来的家长解释家长协会的功能,然后邀请每个家长入会。入会要交16欧元的年费,除了可以参选代表外,每个月还可以收到全国家长联合会的通讯。
新西兰:校长一般不露面
在新西兰,家长会和中国很不一样。首先,校长一般不露面。其次,不开年级大会也不开班级会议。家长会就在学校的会堂开,里面划分为一个个的专柜,各科老师各占一个。
学生在这之前与自己的各个任课老师预约时间,然后家长按着预约表逐个会见老师。每次会面时间约为5分钟,内容简单扼要、一针见血,主要是汇报孩子情况,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最后都不忘对家长说“以后请和校方保持联络”。当与预约表上的老师会见完毕后,家长就可以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