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建设之酒桌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5 08:2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文化建设之酒桌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文化建设之酒桌文化建设》。

第一篇:浅谈中国文化建设之酒桌文化建设

浅谈中国文化建设之酒桌文化建设

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步入了轨道,社会的思想在不断的变革,虽然不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但总体文化建设的方向引领着正确的价值观指向,无论是在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时无刻体现这一点。可是我以为中国的酒桌文化建设还差得很多,还缺少着强有力的约束和指引。

习总书记上台以来,打老虎打苍蝇,酒桌的奢侈之风确实狠狠地刹住了一段时间,酒桌之风有所收敛。但是不仅仅是官场,社会大大小小的,形形色色的人,男人,只要聚会吃饭,十之八九逃不过酒,为什么会有这种文化呢?中国古代经常处于战乱年代,人们长期处于恐惧中,为了对付长期的心理高压,所以就有了自古以来喝酒壮胆这一说法,酒渐渐与人际关系联系到了一起,变成了人们口中所谓的交情,开始的时候在酒桌上是豪迈,是真汉子的象征,延续到了和平年代就渐渐变得畸形了,喝酒好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谈业务也好,聚会也好,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不讲规矩,很多人都错误地把一起喝酒和交情划上了等号,不喝就是不仗义,而且很多文化层次不高的成年人的坚信不喝酒在中国就办不了事,同时言传身教给子女灌输了同样的思想,代代相传。当代劝酒文化是传统社会酒文化的变体,是强制性的政治行为内化到普通大众心中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这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或曰一种政治。只要酒的“政治液体”身份还在,酒桌的“权力场”还未消除,敬酒劝酒的习俗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为什么要说酒桌文化建设还差很多,在中国还是有非常严重的危害。有数据说话。世界卫生组织一组数据显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麻疹和疟疾的总和,而且也高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全球每年因喝酒造成490万人死亡,中国每年有114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2737000人,占总致残率的3.0%。今年元旦,鲜血淋淋发生在我身边,我的一个亲人,没能挺过新年第一天,从发现肝癌到生命的终结,只有两个月,他才54岁。就是因为酒场不断。酒后闹事的出事的还少吗?酒驾夺走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有人说张学良有吸烟又喝酒,活到九十多,真是不懂时代的文化风气究竟导向哪里,正因张学良如此,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如此胡作非为吗?知乎上看到一句话,酒桌文化的本质就是——我通过虐待你,看你是否服从。人生存在社会上,必然有主从的权力关系,必然有需求关系,必然有上下关系。酒桌文化就是以上关系的变形。想要酒桌文化消失,除非社会上达到人人平等。酒桌文化不可能消失。有这样一种悲观的声音:“我们能做的,其实也就是努力做到成为劝酒的一方,而不是喝酒的一方。努力变成行刑的一方,而不是受刑的一方。”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悲哀,然而这却是大多数人无力地反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个酒桌文化啪啪打了多少脸。

即便是当代中国,酒与酿酒产业依然是政府把控的产业。当代酒文化有着政治的烙印。改革开放之前,酒还是奢侈品,要凭粮票领取。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酒才慢慢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中,成为普通的消费品。由于需求旺盛,中国酿酒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头号产酒大国。很多地方将酿酒当场支柱产业,如中国最为贫穷的西南地区占据中国白酒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从世界范围看,文明程度相对高的国家,酒的市场占有率则相对低,所以中国的酒产业折射的是中国现代文明的落后!

那该怎样进行酒桌文化的建设呢?首先从国家层面,要好好优化一下酒桌文化。云南保山市纪委、组织部已经联合下发文件通知,严禁党员、干部在任何场所,借交流感情、热情好客、加深印象等为由,以玩牌、猜拳等方式赌酒。安徽发布了公务禁酒令: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内公务活动禁止饮酒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遵照执行。江苏省检察院党组书记刘华也明确要求,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严格按照省委最新要求,严禁公款送礼、公款旅游、违规公款吃喝,省内公务接待一律不喝酒,特别要防止接受当事人宴请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国家在努力,我们有目共睹,官场有了清风,我认为还要将这股清风刮到社会的各个政府部门,各个高校。严肃党的纪律,官员办事情就办事情,不要搞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也应该出台法律,严禁向未成年人售酒。接着社会层面,应该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要将酒量大作为男人的优点大肆弘扬,不要弘扬酒桌文化,尤其是劝酒文化!社会的各个阶级都应该敢于向酒桌文化说不,这是肩负在一代人身上的重任!从个人来说,我是大学生,斗胆说自己是知识分子,更应该拒绝,明知这是不好的风气,就不要带到学校里,不要美名其曰提前接受社会的教育。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言传身教,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社会高级阶级应该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一点点推进中国酒桌文化的变革!

龙应台说:“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我们要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而抵抗的力量所源,就是文化。

我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去影响更多的人,为中国酒桌文化的建设,变革,贡献微不足道的力量,努力发光就好。

第二篇:中国酒桌文化

中国酒桌的宴请潜规则

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周晓群:不懂得中国酒桌文化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中国办事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官场,假如你不懂得吃喝宴请其中的奥妙是断然没有办法左右逢源的。

不懂得中国酒桌文化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中国办事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官场,假如你不懂得吃喝宴请其中的奥妙是断然没有办法左右逢源的。

身在中国的官场,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饭局不是万能的,但假如没有了饭局则是万万不能的。在中国官场的酒桌上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用人的哲理,这种哲理就包含在“酒风可见工作作风”和“酒品说明人品”之中。

从你什么时间接到吃饭通知可以看出其中的玄妙。提前一天预约是真的请你,提前半天约你是想让你作陪,到点了才通知你则完全是由于人数不够而让你去凑数。

敬酒时不能喧宾夺主。只有领导们相互敬完才可以轮到自己去敬,除非你是领导,否则敬酒时最好逐个按顺时针秩序方向敬酒,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误解。

酒场地上碰了杯就应该干杯。说一句豪爽之言,我喝完,你随意。既显得自己大度,又可以给对方适当的压力。敬别人,如果不碰杯,喝多喝少可以随意,如果碰了杯那就必须喝完杯中酒。

酒桌切忌谈论业务或工作上的事情。在中国,只要酒喝好了生意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喝多喝大了,仕途更是不用担心,因为,在官场上大家心里都知道潜规则,要不然谁也不会敞开了跟领导喝酒。

千万别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不管你能不能喝酒,都不要把不会喝酒作为自己的挡箭牌。

场面上应酬一定要记得保护领导。跟领导出去应酬一定要记得少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如果得到领导代酒的指令,则要拿出淌地雷的那种舍己救人的勇气。

假如领导不胜酒力,则一定要想方设法巧妙的把准备敬领导酒的人拦下;或者挡在领导前面跟敬酒者先干几杯,先消耗掉敬酒者的大部分酒量,要知道你多喝几杯领导就可以少喝几杯。

如果酒桌上是按瓶喝酒的,则未经允许千万别从领导的酒瓶中倒酒,以免酒瓶中的玄机被别人发现,而且,如果领导没有让你代酒而你自己很踊跃,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领导有喜欢喝“花酒”的爱好,则要假装自己酒量太差而找几个漂亮美眉来陪领导喝酒,同时,酒桌上千万别说错话,办错事,就算被领导逮到瑕疵更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虽然很多人喜欢一请就来的人,但这种人往往会成为别人眼里的超级替补;必须三请才有可能来的人,别人才会感到你的分量,别人才会真正尊重你。而假如怎么请都不来的那种很有原则的人,因无法跟你有朋友之间的感觉,别人只会敬重你。当然,假如是属于不请自来蹭饭的人,绝对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注意酒后不要失言,可以向领导表态但不要说大话,可以向领导表忠心但不要失态,说话不要唾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了可以上厕所,绝对不能酒后失态。

会敬酒的靠语言艺术,善斗酒的靠游击战术,装醉酒的善于玩骗术,灌不醉的肯定防身有术。

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脸,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自己手中敬酒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手中敬酒的杯子不要放太低,不然叫下面的怎么做人? 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就算是喝多了也不能现场直播。对于醉酒的领导可以嘘寒问暖,可以送上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显得你关怀备至。

当出现想请的没来,尽来了一些陪客的时候,千万别表现出你的失望情绪,要知道别人能参加你的宴会绝对是给足了你的面子,你的失望表情可能会损伤到朋友感情。

酒场是你个人表现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尤其是跟初次见面又能够主宰你命运前途的大领导喝酒,表现一定要积极,最好你的表现能给大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通常是谁请客谁买单,因此,要确保自己在结账时仍然清醒,否则,虽然都是在用公款请客,谁买单都可以,也不会有人说你小气,但你的先醉绝对会成为朋友们的笑柄,甚至还会传到你的顶头上司那里。

假如今天你有幸列入了参加陪领导喝酒的名单之中,说明了你即将被发展成领导小圈子里的人,因此,在酒席的表现可以成为被领导确认的最后环节。只有被领导确认的人,才有个人的发展前途。

酒场是讲规矩的,这种规矩影射出官场的规矩,因此,才会有“摆酒容易请客难”的俗语,才会有奥妙无穷和玄机深刻的中国的酒桌文化。

第三篇:中国酒桌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人们总是以为,家居讲的只是装饰、家具等家居的元素而已。其实,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生活,家居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的改变缘于生活态度与观念的转变,体现国人素质。同样,餐桌上的礼仪也能体现出个人的素质与品位。而且中国人一定要对中国人繁杂的餐桌礼仪了解一二,才能不愧对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才不至于贻笑大方。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第四篇:中国的酒桌文化

中国的酒桌文化

在中国,几乎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要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要请客,结婚要请客,孩子满月要请客,老人寿诞要请客,升官要请客,乔迁新居要请客,涨工资要请客,孩子升学要请客,送行要请客,接风要请客,至于相熟的朋友之间更是经常互相请客(并且我们中国人吃饭从来不搞西方所谓的AA制。)请客吃饭很有一些约定俗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规矩。

在我的家乡,一般来说桌面上上了4盘菜以后就可以敬酒了。主人中地位最尊者要首先敬酒,多数情况每人每轮只敬一杯,但有的比较豪爽或酒量较大的主人会连敬2、3杯。主人最尊者敬完酒后,由其他主人按职位高低依次敬酒。但有时也可能主客双方交叉敬酒,但也要严格按照职位高低顺序依次敬。

地位较低的人敬酒前,常常要给被敬者倒酒,但如果桌面较大也可以不倒酒。地位较尊者敬大家酒时是不需要倒酒的。倒酒时的规矩是必须倒满,以倒满而不外溢为最好。所谓“酒满杯,茶半杯”。

敬酒时,如果桌面小,则敬酒人一般要和大家碰杯,碰杯也有规矩,就是地位低或岁数小的人要尽量使自己的杯子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上缘碰对方杯子中部或更下的位置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果桌面较大,大家就一齐用杯子底碰几下桌面代替,名为“过电”或“上网”。敬酒人说完祝酒词必须先喝,而且必须全部喝尽,敬酒人一般都客气地说:“我干了,大家随意。”,但被敬者一般也要都干了才有礼貌。如果不能喝酒最好事先声明,喝饮料等代替。

作为下属在酒席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领导,不让领导喝多,办法呢,一种是用语言,比如向对方领导解释:我们领导最近身体不好,挺长时间不喝酒了,这次您来是破例....等等;另一种是用行动,即替领导喝酒。替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暗的,即趁别人不注意把领导的酒往自己杯里倒;另一种是明的,即当别人向领导敬酒时你站起来以领导身体不好或酒量不行为由替领导喝,但必须把握好分寸,一般说来对方的领导敬的最好不替,地位低一些敬的则可。

喝酒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让对方的人多喝,自己人少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善于劝酒和善于耍滑。

酒桌文化很广大,我了解也就这么多,酒桌文化能成事也能坏事,所以在酒桌上还是要少喝,别因此而毁坏了自己的身体。

第五篇:中国酒桌社交文化.

中国酒桌社交雷倒世界,敬酒名堂复杂深奥酒桌社交具体表现酒桌上的规矩

中国酒桌社交雷倒世界,敬酒名堂复杂深奥

“在中国,有一件事能让两个陌生人很快成为朋友,那就是喝酒。”听到英国著名音乐经纪人西蒙•纳贝尔发出这番感叹时,《环球时报》记者有一点意外———一个“老外”竟如此明白中国“人情世故”里的门道。纳贝尔曾将英国摇滚乐队“威猛”引入中国,他回忆起3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时说,第一次到北京,他不知道该跟哪个部门讨论演出问题,于是就给每个部门打电话,约官员吃饭。最后他联系到了一位分管煤炭的部长助理,两人把酒寒暄后,这位“不对口”的官员把他介绍给相关部门负责人,终于促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支西方乐队来华演出。纳贝尔说:“在中国,酒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从北到南,从商场到官场的“酒桌社交”,甚至明白了汉语语境下“关系”一词的含义。但他们除了依旧不能适应中国的酒桌文化外,还认为这背后隐藏着制度、体制问题。英国《金融时报》形容说,在中国,“关系”是一个迷宫般的网络,外人很难窥得其中的奥秘,维护这个迷宫需要昂贵的成本,而酒是其中一项。

●中国人一年“喝掉”300亿公斤粮食

《环球时报》记者居住的日本小城伊丹是中国广东某市的友好城市,双方人员往来密切。市长藤原提起中国的酒桌文化是又赞叹,又苦恼,“中国真是文明古国,喝酒居然有那么多名堂。”第一次访华,藤原出发前特意把中国的祝酒辞研究了

一遍,不料在酒桌上却一句话也没用上。中方没说任何祝酒辞,只是客气地端上一个大盘子,上面有几十个小酒盅,里面的酒五颜六色。主人解释说,这叫“航空母舰”,每个酒盅里都是当地一种名酒———“请随意”。这位日本市长盛情难却,结果没喝到一半就壮烈退场了。第二次访华,他又接到一大杯啤酒,里面扣着一个小酒盅。主人把小酒盅拿开,啤酒里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液体球———原来小酒盅里扣的是白酒,主人说,这叫“潜水艇”———“请随意”。藤原一饮而尽,然后便人事不知。藤原说,他一直无法适应中国人的劝酒方式,因此一到中国赴宴就两股战战。

擅长豪饮的俄罗斯人也不习惯中国人的敬酒方式。曾在中国工作的俄专家康斯坦丁对中国人行酒令时“罚酒”的做法很不理解,“酒应该奖励赢的人,怎么反倒让输的人喝呢?”他还说,俄罗斯人的祝酒辞言简意赅,如果是军人,只大吼三声“乌拉(万岁)”便一饮而尽,可中国人却喜欢长篇大论,喝酒时的讲究也多。康斯坦丁说,俄语中有一个习惯说法———“中国仪式”,就是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另一位莫斯科的新闻工作者玛利亚则对记者抱怨说,她本来滴酒不沾,但中国朋友一听说她来自俄罗斯,就会来劝酒,而且不相信她不喝酒,结果总是很尴尬。一位美国人近日在“企业社会责任”网站上撰文说,他几年前在青岛学习时搞懂了三件事:一是很难让中国人相信你不喝酒;二是更难做到让青岛人相信不喝青岛啤酒并非怠慢这座城市;三是啤酒不被看成酒精饮料。他说,每个外国人一到中国就学会了干杯,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做生意,喝酒是必需的。

上个月,中国两名官员在酒桌上倒下,其中一人死亡,另外一人昏迷,引起了国外媒体的注意。《华尔街日报》称,在中国的公款酒席上,鱼翅、鲍鱼、海参等价格不菲的佳肴是菜单上的主角,人们拿着酒力强劲的中国白酒敬完一轮又一轮,晚上的活动可能会以去卡拉OK厅或按摩院告终。报道称,中

国人每年要“喝掉”300亿公斤粮食,用在公款吃喝的费用每年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称,毛泽东曾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现在中国官场派对上,白酒四处流动。

●西方人学着用喝酒与中国人“搞关系”

韩国《朝鲜日报》认为,中国官宴、私宴上“逢酒必醉”,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喝酒关系到礼节、面子和人际关系。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很多人只要办事,先想到有没有关系,而只要求人,几乎必以请客喝酒开场。以至于不少西方国家向将要前往中国公干的本国人提出忠告,要懂得用吃喝维持人际关系。

英国政论性杂志《TABLET》题为“建立‘关系’的秘诀”的文章说,如果你想与中国人做生意,低估“关系”将会带来风险,几乎所有中国商人都把“关系”视作重要资产。文章列举了10个建立“关系”的秘诀,其中有3项与喝酒有关。包括参加宴会敬酒时一定要学会说“干杯”;要努力寻求在酒桌上达成理解和共识;喝白酒时切记:中国人欣赏你的“开放性”。

在法国,工商经贸专业杂志常会出版一些商务指南,提醒商务人员注重礼貌礼节。经济杂志《扩展》编印的《商务行为指南》介绍说,在商务宴请中,敬酒应该在用餐正式结束时进行,喝酒时嘴里不能有食物,喝完后要抹嘴唇,酒杯里应当剩一口酒,不能见底,此外,不要强行向他人敬酒。但《指南》也特意说明:在中国例外,中国人喜欢敬酒,法国的商务人员应该了解这一点。

“中国有个词汇,叫关系。大到开办公司,谋取职位,小到孩子入托上学,都要有关系,”英国《金融时报》这样写道,“那是一个迷宫般的网络,外人很难窥得其中的奥秘。维护‘关系’这个迷宫,需要昂贵的成本,烟酒就是其中的一

项。”美国《波士顿环球报》说,作为一位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如果想在中国获得成功必须有“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在中国很重要。”但对于一些西方人认定,“中国的关系等同于腐败”以及“酒桌下暗藏幕后交易”的说法,该报称,专家并不认为搞关系不道德,在中国,“关系”并不意味着在达成交易后就可以任意妄为,它只表示,商业伙伴需要发展比西方标准更深厚、密切的往来联系。

●多国严控酒桌社交成本

一位美国商人曾在中国媒体撰文说,对于想在中国开拓业务的外国公司来说,美欧公司不如日韩企业具有优势,“因为韩国和日本的生意习俗跟中国的饮酒标准有相似性:他们也喜欢把自己喝得晕头转向,以向中国同行表明他们的真诚和勇气。”

日本和中国一样,自古以来就把喝酒当作沟通感情、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即便是日本最普通的职员,每周也至少有一两次酒局。而且在日本,拒绝饭局邀请的风险更大,可能有被排挤、甚至丢饭碗的危险。但日本人在酒桌上绝不劝酒,大家心照不宣,自我控制,而且原则上都是自掏腰包。大多数日本员工的每月工资,都会预留固定比例作为应酬用款,高级管理层的比例更高。也许正因为如此,日本酒局虽多,却很少衍生出挥霍公款、腐败等问题。

在韩国,人们正试图抛弃喝酒陋习。韩国媒体去年说,该国一半以上的上班族,无论男女,“一喝酒就暴饮”,每年有20万亿韩元浪费在饮酒上。一位在韩国工作多年的中国人告诉记者,韩国人喝酒的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以前他们喜欢晚上请人吃饭,吃饭时一般都喝“炸弹酒”,喝到很晚后还要再换地方喝啤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在中午请人吃饭,尤其是正式的商务宴请,一般只喝一点红酒或一杯啤酒。现在韩

国一些公交车内的显着位置上还贴有“拒绝喝酒并不失礼”的公益广告。在朝鲜,2005年初曾刊发居民教养材料《根除侵蚀社会主义的“酒风”》,批评人情往来以送酒为美的现象以及不分场合时间动辄大摆酒宴的现象。2007年,朝鲜还出现过针对军队士兵的演讲材料《军队沉迷酒风则社会主义就会灭亡》,里面提到,前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饮酒成风,而军人泡在酒里就无法保卫社会主义,因此助长“酒风”是叛逆国家的行为。

西方国家对公务宴请中饮酒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托比尔斯是英国在野党保守党的铁杆党员,常要参加英国政坛的各类酒会。他告诉记者,尽管英国人很爱喝,但想在公务场合“喝个够”的机会却几乎没有。如果是政府部门或政党组织的酒会,每位登记参加活动的人只能分到一杯酒,因为主办方对财政开支严格把关。托比尔斯还经常往返中英两地,他说,多数英国朋友在听了他对中国酒桌文化的介绍后,都为这种铺张浪费感到可惜。一些朋友认为,如果是个人行为就是道德问题,但要是政府行为就涉及法律了。不过托比尔斯常告诉他的朋友们:“想让中国人把五千年的酒文化一下子来个大改变,就像英国人把女王赶下台一样,不那么容易。”

在“啤酒之国”德国,布伦瑞克市的官员丹尼尔向记者介绍说,德国政府部门和企业有非常繁杂、严格的报销程序,首先要在请客前填写一份“请客计划”,详细列出宴请地点、菜品、酒品标准以及请客目的,经批准后才能实施;吃完饭要在发票上标明每道菜和酒的价格,还要汇报请客效果如何。丹尼尔说,德国公务宴请中酒的标准一般是每人一杯,不超过2欧元。如果违反规定,除了议会的专门委员会可以提出质疑,各联邦州的腐败案件处理中心还可协同联邦审计署专案小组对其进行调查。

●中国该培养公私分明的酒文化

“酒桌社交在中国地位如此特殊,是因为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把公、私观念分得很清。”法国历史学教授伏维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西方人如果在办事过程中相互欣赏,也会相约吃饭,但吃饭只是办事后派生出的私人交往成果;而在中国,吃饭却是办事的工具,私交也可能成为办事的基础。另一位巴黎大学的教授则认为,中国的酒桌文化与中国人官本位及权威崇拜的思想有关,在劝酒、敬酒习俗的背后,可能是公权私有以及人身依附的问题。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说,从黄帝造酒的传说开始,中国的历史就因为酒而变得形象、生动,曹操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都是历史美谈。事实上,古人饮酒时常辅之以做诗、猜谜的活动,民间饮酒则讲究敬神祭祀、长幼尊卑等法度习俗,相比之下,现代中国的一些酒桌习俗被异化了。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社交方式,西方是咖啡厅社交,而我们就习惯于酒桌。“但问题是,现在的饭店酒桌变成了办公室的延伸,成了规范之外的一种灰色地带,并在这里办了一些灰色的事。”周宁说:“中国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应该有将公私、国家集体个人分得很清楚的社交方式。而面对来自西方的批评,我们必须清醒,先辨是非,再分中西。从自身检讨,辨别哪些批评是故意的、是诋毁现存政治秩序的,哪些是对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廉政建设有意义的。”---------

酒桌社交具体表现

强制干杯“酒桌文化”。中国人饮酒有许多规矩。比如,主陪先代酒。头三杯必须同饮。如果是大杯,那么,至少先喝一

半。接着,副主陪代酒,将余下的半杯干掉。或者,由主陪规定,6口喝完或7口喝完。得到大家一致响应后,即开始执行。换第二杯,主陪、副主陪,依顺序一个一个陪酒;最后把酒干掉。第三杯开始“散打”。就是自由敬酒。一个桌上,若有喝白酒、有喝啤酒的,一般标准是1:6。即一杯白酒兑6杯啤酒。当然,也有一些酒令,什么“左转弯,带甩干”,一轮酒下来,每人都得干。要是有人提议干杯,大家都干,就你不干,那你就成了众矢之的了。众目睽睽之下,你就得硬干,否则,大家就会瞧不起你。更有甚者,你不干,就会有人不依不饶,非逼你干杯不可,否则,你就会听到讽刺的话,或者脏话。

以酒论人品。什么“是男人的就干,不是男人的可以不干”。所谓“从酒品看人品”。谁要是能喝,端杯必干,就说这个人豪爽,实在,讲究,敞亮,可交。谁要是喝得少,就说这个人“挟挟咕咕”,不实在,玩心眼。

以酒辨感情。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没有感情赏个脸”,“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假如张三敬酒,自己先干了,然后环视大家,如果有人干了,就认为该人对自己尊重,如果有人不干,就认为此人没有把敬酒者放在眼里。

敬酒论等级。先敬官大者,或者按照人物的重要性大小来敬,先被敬者自然有受尊重的感觉,最后被敬者其实心里并不痛快。有的人只敬一个人(比如最大官),其他人就不高兴。敬酒者也按照官的大小或者年龄大小排序,谁要是抢先敬酒,那被抢先者心里就不高兴。

敬酒的人还要先说几句,很多人习惯于把酒桌边的一圈人挨个“歌颂”一番,但是难免对有的人歌颂多一些,对有的人歌颂少一些,如果被歌颂少的人小心眼,矛盾的种子就种下了。

你要是不敬酒,大家就有些瞧不起你,认为你有些呆,谁在酒桌上活跃,谁就会受到格外重视,被高看一眼。

以丰盛论酒宴规格。很多地区摆酒宴时满桌子是菜,酒筵结束后,菜能剩三分之二。似乎菜少了就显得小气。

酒桌社交-与社会关系

在一定的意义上,在中国,喝酒是拉近人际距离的一种手段和符号。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如果依然还象开会一样一本正经,就意味着人们之间还有距离感,还在用理性约束自己,还在按照官场或商场的规则进行表演,还在对他人进行防范,而不敢对他人敞开自己内心真实的世界。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喝酒就不痛快,没有意思,没有味道,酒桌关系就依然还是工作关系。相反,喝酒应该是消除人际距离的一种手段,它给人以“可接受”的理由而放松对自己的理性约束,吐露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创造一种大家都是“自己人”的氛围。

在中国,请客与喝酒是一门学问,一种社交技能。它是编织和营造社会关系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制度经济学的话说,它在特定的情况下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在许多情况下,要能“办得成事”,就必须先能请得动求之办事者喝酒。不仅如此,在许多场合,让客人吃得好、喝得够,不但是慷慨好客的表现,而且是编织“自己人”圈子或关系网的手段。而关系圈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则是不言自明的。

酒桌社交-影响

第一,伤害身体甚至危及自己或他人生命。酒多伤肝,伤胃,伤脑。有人酒后得脑溢血死亡,有人酒后睡在回家路上被冻死,有人酒后驾车被撞死或撞死他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哥们能在一起喝酒,那是因为哥们关系好。但是既然关系好,那就应该关心哥们的身体,可是恰恰相反,越是关系好越是劝

酒,要是不好才懒得理你呢。而劝酒是伤害身体的,这不是悖论么?主观上劝酒是好意,客观上却是在害弟兄。归根结底还是愚昧。

第二,伤感情。有多少人在喝酒以前是哥们,在酒桌上喝多后却大打出手甚至捅刀子,等酒醒了以后就后悔。有人在酒桌上挑礼,比如我敬你你不干,是不是瞧不起我呀?或者敬酒词不当,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或者你敬别人不敬我,等等,记恨在心。有人酒后骂人,那就更伤感情了。

第三,损伤形象。俗话说,“酒后无德”,或者“酒胆包天”,“酒后失态”,“酒后失言”等。一般人没有“贵妃醉酒”的美态,酒后形象大都很难看,话很难听。很多人酒醒了后想不起自己醉酒时说什么干什么了,可是自己记不清,不等别人记不清,想挽回名誉,不大可能。

第四,污染环境。一般人酒后会大吐,弄得卫生间里呕吐物满地,或者吐在回家路上,恶心;酒后满嘴酒气,污染空气。

第五,浪费粮食。文明喝酒,对身体有益,而喝多了,多喝的部分就是浪费,没有发挥有效作用。

第六,坏大事。酒后吐真言,可能说漏了嘴,把不该说的说了,不该泄露的泄露了,可能会坏大事。酒桌社交-外媒评价

酒桌社交

韩国《朝鲜日报》认为,中国官宴、私宴上“逢酒必醉”,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喝酒关系到礼节、面子和人际关系。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很多人只要办事,先想到有没有关系,而只要求人,几乎必以请客喝酒开场。以至于不少西方

国家向将要前往中国公干的本国人提出忠告,要懂得用吃喝维持人际关系。

英国政论性杂志《TABLET》题为“建立‘关系’的秘诀”的文章说,如果你想与中国人做生意,低估“关系”将会带来风险,几乎所有中国商人都把“关系”视作重要资产。文章列举了10个建立“关系”的秘诀,其中有3项与喝酒有关。包括参加宴会敬酒时,一定要学会说“干杯”;要努力寻求在酒桌上达成理解和共识;喝白酒时切记:中国人欣赏你的“开放性”。

在法国,工商经贸专业杂志常会出版一些商务指南,提醒商务人员注重礼貌礼节。经济杂志《扩展》编印的《商务行为指南》介绍说,在商务宴请中,敬酒应该在用餐正式结束时进行,喝酒时嘴里不能有食物;喝完后要抹嘴唇,酒杯里应当剩一口酒,不能见底。此外,不要强行向他人敬酒。但《指南》也特意说明:在中国例外,中国人喜欢敬酒,法国的商务人员应该了解这一点。

“中国有个词汇,叫关系。大到开办公司,谋取职位,小到孩子入托上学,都要有关系,”美国《波士顿环球报》说,作为一位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如果想在中国获得成功必须有“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在中国很重要。”但对于一些西方人认定,“中国的关系等同于腐败”以及“酒桌下暗藏幕后交易”的说法。该报称,专家并不认为搞关系不道德。在中国,“关系”并不意味着在达成交易后就可以任意妄为,它只表示,商业伙伴需要发展比西方标准更深厚、密切的往来联系。

酒桌社交-国际范畴

日本

日本和中国一样,自古以来就把喝酒当作沟通感情、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即便是日本最普通的职员,每周也至少有一

两次酒局。而且在日本,拒绝饭局邀请的风险更大,可能有被排挤、甚至丢饭碗的危险。但日本人在酒桌上绝不劝酒,大家心照不宣,自我控制,而且原则上都是自掏腰包。大多数日本员工的每月工资,都会预留固定比例作为应酬用款,高级管理层的比例更高。也许正因为如此,日本酒局虽多,却很少衍生出挥霍公款、腐败等问题。

韩国

在韩国,人们正试图抛弃喝酒陋习。韩国媒体去年说,该国一半以上的上班族,无论男女,“一喝酒就暴饮”,每年有20万亿韩元浪费在饮酒上。一位在韩国工作多年的中国人表示,韩国人喝酒的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以前他们喜欢晚上请人吃饭,吃饭时一般都喝“炸弹酒”(鸡尾酒的一种),喝到很晚后还要再换地方喝啤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在中午请人吃饭,尤其是正式的商务宴请,一般只喝一点红酒或一杯啤酒。2007年,朝鲜还出现过针对军队士兵的演讲材料《军队沉迷酒风则社会主义就会灭亡》,里面提到,前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饮酒成风,而军人泡在酒里就无法保卫社会主义,因此助长“酒风”是叛逆国家的行为。

欧美

西方国家对公务宴请中饮酒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托比尔斯是英国在野党保守党的铁杆党员,常要参加英国政坛的各类酒会。他表示,尽管英国人很爱喝,但想在公务场合“喝个够”的机会却几乎没有。如果是政府部门或政党组织的酒会,每位登记参加活动的人只能分到一杯酒,因为主办方对财政开支严格把关。

在“啤酒之国”德国,政府部门和企业有非常繁杂、严格的报销程序,首先要在请客前填写一份“请客计划”,详细列出宴请地点、菜品、酒品标准以及请客目的,经批准后才能实施;

吃完饭,要在发票上标明每道菜和酒的价格,还要汇报请客效果如何。德国公务宴请中酒的标准,一般是每人一杯,不超过2欧元。如果违反规定,除了议会的专门委员会可以提出质疑,各联邦州的腐败案件处理中心还可协同联邦审计署专案小组对其进行调查。

酒桌社交-论点

1)法国历史学教授伏维尔:“酒桌社交在中国地位如此特殊,是因为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把公、私观念分得很清。西方人如果在办事过程中相互欣赏,也会相约吃饭,但吃饭只是办事后派生出的私人交往成果;而在中国,吃饭却是办事的工具,私交也可能成为办事的基础”。

2)另一位巴黎大学的教授则认为:“中国的酒桌文化与中国人官本位及权威崇拜的思想有关,在劝酒、敬酒习俗的背后,可能是公权私有以及人身依附的问题”。

3)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说:“从黄帝造酒的传说开始,中国的历史就因为酒而变得形象、生动,曹操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都是历史美谈。事实上,古人饮酒时常辅之以做诗、猜谜的活动,民间饮酒则讲究敬神祭祀、长幼尊卑等法度习俗,相比之下,现代中国的一些酒桌习俗被异化了”。

4)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社交方式,西方是咖啡厅社交,而我们就习惯于酒桌。“但问题是,现在的饭店酒桌变成了办公室的延伸,成了规范之外的一种灰色地带,并在这里办了一些灰色的事。”

酒桌上的规矩

在中国,办事吃饭是常事,但是这样的饭局往往是不好应付的,诸多的潜规则等待你去体味。为了不出丑,呵呵,还是提早学习下为好。

(一如果自己真不能喝,就别开第一口,端着饭碗夹了菜一边吃着去。

(二如果确信自己要喝,就别装 磨叽,接下来就是规矩了。

规矩一: 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规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 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规矩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干吗要喝你的酒?

规矩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规矩十二: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规矩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规矩十四: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

规矩十五: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

规矩十六: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规矩十七: 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face,不管领导怎么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规矩十八: 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关于敬酒

1、主人敬主宾。

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

4、陪客互敬。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如果你酒量不行,就要学习下面的几个小技巧:

1、酒量不行时,就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2、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不建议使用

3、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适用女性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5、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7、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的大忌;

8、喝到六分醉时,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让服务员添上……

9、每次干杯时,倒满,然后在喝前假装没有拿稳酒盅,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进去不少。

下载浅谈中国文化建设之酒桌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文化建设之酒桌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税文化建设之中国梦

    地税文化建设之“中国梦.地税魂”LOGO:税之风帆1、夯实基础建设,铸就地税发展之根本基石。 (包括文化建设、德育教化、基础设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化建设等) 2、树发展理......

    中国的酒桌文化(定稿)

    中国的酒桌文化劝酒与逼酒 历史久远的文化现象 酒有悠久历史 劝酒自古有之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

    中国酒桌的宴请潜规则

    中国酒桌的宴请潜规则 不懂得中国酒桌文化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中国办事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官场,假如你不懂得吃喝宴请其中的奥妙是断然没有办法左右逢源的。 身在中国的官场,应该明......

    浅谈中国的酒桌文化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东方科技学院 班 级:10级机制3班 姓 名:董定雨 学 号:201041914309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中国的酒桌文化 课程名称:形象设计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成绩评定......

    酒桌游戏

    每个人说个自己没做过的事儿 旁边的人如果做过这件事就得喝酒玩点在于,找出一件事, 自己没干过,而大家都干过 于是大家都得喝酒比如:我没来过月经 然后女孩们都得喝了1. 蜜蜂口......

    酒桌礼仪

    关于酒桌上的礼仪 一、——座次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

    酒桌礼仪

     女士劝男士——攻: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倒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美女,我该喝多少?给中年人劝酒——攻: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守:万......

    酒桌礼仪

    最近我经常在我们xiexiebang.com的客服那里听到,很多人来我们这里都问一些如何关于酒水之类的问题。以茶待客,以酒会友。古往今来酒水一直都是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