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联网推动转型升级:广东先行
物联网推动转型升级:广东先行
作者: 谢思佳等 发布时间:2011-01-24 10:08:55 来源:南方日报
关键词: 物联网 智慧广东 车联网 文档:
技术文档 | 技术原理 | 软件 | 产品资料 | 方案案例 | 智能卡 复制链接 大 中 小
早在1931年,《纽约时报》邀请当时的“知名专家”和名人们预测一下2011年的未来是什么样的。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说:“自动化工厂将取代人力。神奇的遥控器完全普及„„难以阻挡的技术进步和丰富的天然资源让生活水平更高。”
“自动化工场”和“神奇遥控器”究竟是什么,80年前没有答案,但当年“预言”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农畜作物戴上“标签”就可自动记录生长环境、收获时间、物流条件等数据,“大米、青菜、猪肉”等食品就有了自己的“生存日记”;手机戴上“标签”,轻松一“嘀”就可坐地铁、看电影、进景区、吃快餐,出差在外还可通过它随时关注家宅是否平安;私人医生如在身边,大病小情及时知晓。
这种物物相连的方式,就是:物联网———通过电子标签的传感器识别和嵌入式技术,市民如走进一个奇幻的便捷世界。“自动化工场”和“神奇遥控器”的梦想逐渐因物联网的兴起而照进现实。
“物联网”概念最被广东接受
物联网究竟为何物?2005年ITU(国际电信联盟)把物联网定义为:主要从信息和通信的角度去考虑,任何人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信息。它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新一轮技术创新的浪潮。
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就把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智慧地球”实际上是物联网另一个角度的表述。
2010年,我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随即,北京、上海、江苏、成都等地纷纷提出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历来敢为人先,在物联网领域从未停止过探索,在技术应用方面,这次又走在了全国前列。
早在2004年广东省政府主管部门就引入了物联网的概念,并组织广东的有关企业开展以RFID为主的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培训。在2006年12月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上,省长黄华华明确指出:“互联网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RFID促进了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形成一张新的‘物联网’。”自此,物联网的概念在广东生根,广东亦成为全国最早探索“物联网”发展的地区。
先知先行驶入物联网“快车道”
为什么广东在“物联网”产业上能够先走一步?
专家称,物联网涉及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制造、传感器与传感网络、3G通信网、互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与信息挖掘等技术。
省经信委杨建初主任在2009年广东省RFID标准技术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致辞中指出:“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的一项关键技术在我省得到了很好的应用,RFID产业作为物联网的先导性产业在我省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要积极探索一条既符合国家要求又与国际接轨,具有广东特色的物联网建设路子。”
广东拥有产品门类最为齐全的装备制造业,又是全球IT产品最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集散地,对上述技术领域有强力支撑,加上信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这些前提基础都为物联网产业在广东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也早对广东寄予很高的期望。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率先发展‘物联网’,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的发展要求。
去年12月8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意见》。知情人士称,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书记对《意见》给予了高度肯定。
这份标志着广东今后一段时期加快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使得建设“智慧广东”在行动上有了明确的方向。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杨建初就强调,要加快发展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 应用
物联网在老广生活中已无处不在
现今,广东人一朝一夕的生活变化都和物联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智能化的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环境监测、健康医疗、工业制造,如今都已随处可见。
以智能交通为例,在广州、汕头、东莞、等地,车辆年票收费、出租车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等大规模成功应用。广东自2006年起使用粤通卡,累计发卡量超100万张。粤港两地已实现“两芯同卡”,已有5千多幅两地牌车使用该服务。广深线每年超过3000万张RFID车票在使用。目前,广州市“羊城通”公交卡集公交通、电信通、商务通于一身,发卡量超过1500万张,日均交易量500万笔。汕头市车辆射频电子标签自动识别系统项目则成功运行开创了广东省路桥车辆自动识别管理的先河。在生产制造过程中,RFID、传感器和嵌入式智能技术被应用于进行各种参数采集、传输、分析、控制,以实现生产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例如,RFID在工厂应用的一个成功例子是广东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与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开发“基于RFID车间数据采集与生产控制系统”,它是针对车间生产线上的物料、在制品管理而研制的工业生产流程自动化管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和“在制品”信息进行精确采集、整合、集成、分析和共享,为企业生产物资的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了基础信息解决方案。
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省RFID中心和广东省检验检疫局共同推广了供港生猪RFID溯源管理系统,2004年开始明确由广东的四个供港生猪养殖基地全部应用RFID生猪溯源管理,通过采用电子标签供港生猪进行追踪管理。整个管理系统的长度从喂养源头一直追踪到香港超市货架上的猪肉。截止2010年4月为止,已经实现供港生猪86家猪场、21358批次和14.3万头的RFID监测管理,大大提高了检验检测效率和质量。
在民生幸福上,东莞市居家老人专项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跟踪服务平台,老人通过“平安铃”手机可直呼96993短号获得信息咨询、紧急援助、上门服务、社区导购、老人定位等服务,还可在紧急情况下直接按“SOS”特大求救键通过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转接家人、社区、社工及急救中心,使老人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救助。
■ 科研
科研军团迎难突破珠三角核心技术全国领跑
2006年12月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上黄华华省长曾断言,“RFID的应用将象互联网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
黄华华说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其实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简单来说,就是由解读器、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组成的“电子标签”。目前RFID的主流产品是国外厂商实力较强,本土产品的操作系统还待完善。
广东自此迎难而上,力争在物联网领域自主创新上突破。2006年全国首个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在广东成立,随后几年,数字广东研究院,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广东省“两化”融合创新中心、广东省物联网公共支持中心相继成立。2009年,广东省RFID标准技术工作委员会成立,更是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标准委员会。
记者了解到,目前领跑国内RFID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电子五所、电子七所等国内知名院校及研发团队。他们掌握了RFID芯片、读写机具、标签制造、中间件、软件平台等RFID核心技术,拥有超过国内RFID一半以上发卡量的产业,形成了广深铁路票务系统、粤港食品药品产业链监管、电子口岸等特色应用产业。中山大学研发RFIDCPU卡芯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低成本、高安全优势,填补了国内空白。
而“物联网”另一核心技术,传感器研发产业更是向集聚态势发展。目前珠三角地区有上百家传感器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企业。据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成立了光纤传感器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也在深圳建立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展智能传感器中心建设。其中华南理工大学的光纤传感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开始在桥梁等领域开始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广州正积极筹备建设超级计算项目,深圳已在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三大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中国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亚太信息引擎”、中国联通国家数据中心,部署计算弹性平台。佛山南海与全球最大的开源软件企业红帽公司合作,建立云计算平台云。珠海金山、深圳金蝶公司推出为企业服务的“云”产品。
目前也有一些企业提出了一些基于多种无线传感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而且,很多面向行业应用的专门企业,也开发了本行业领域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如中集集团开发的智慧物流、南方电网正在开展的智慧电力建设等项目都极大地启动了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崛起。
物联网公共测试检验平台方面,一批综合服务平台正在形成: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联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台湾工研院、台湾南海共建的通用RFID基准性能测试平台,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检测平台,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联合广东省射频识别公共技术支持中心的物联网搜索服务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
珠三角物联网产业集聚现象凸现
业内人士认为,广东发展物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除了政府推动以外,整个产业界均投身其中,逐渐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2010年12月8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是:到2012年,物联网产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发明专利受理和技术标准超过1000项,机器对机器(M2M)应用终端数量超过1000万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智慧广东架构基本形成。到2015年,在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和网络、M2M和嵌入式系统等重点设备制造领域建成一批产业集群,形成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系统集成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创新商业模式的网络运营服务企业,集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占领技术高端的创新型企业。2010年是物联网发展最快的一年,物联网产业值超800亿元,M2M数量超过460万台。全省集聚RFID相关的企业超过2000家,许多国际企业RFID的生产和封装地均设在广东,广州的芬欧蓝泰、信泰电子、深圳精量电子等30多家国际著名物联网企业落户我省,市场规模大,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
在打造本土创新型企业上,广东一直不遗余力。
广东是RFID需求最强烈和应用最广泛的地区,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远望谷、东信和平、中大微电子、德生科技、中山达华、先施科技、金邦达等RFID知名企业。
广州物联网基地采取了引进外资和培养本土企业相结合的模式来壮大物联网产业。广州开发区则已成为广东一个重要的物联网产业集群,吸引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设厂,外商投资项目250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5个。据介绍,目前该区全区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200亿元,其中,以智能识别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应用的物联网产业形成了产业聚集规模,相关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并将于近30%的年增长速度实现快速发展。
广州开发区预计,2013年将集聚各类物联网企业100家以上,2015年,在物联网的感知、传输、应用和地理信息服务四个领域全部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多家骨干企业跟进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保持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
在广州开发区,记者看到,传感智能识别应用方面,广电运通和广东安居宝数码已经脱颖而出。广东安居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为楼宇对讲、报警及智能家居提供产品,是目前国内住宅安防领域及智能家居领域最重要的集成生产商之一,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名列前茅。
京信通信则是M2M技术重大示范应用的代表。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高精度的室内外实时定位技术等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成功构建了开放式智能化安全保障物联系统,可广泛用于监狱、矿山、园区、医院、展会、环境监测、电力行业等领域。京信通信生产的移动网络通信定位占据高铁的70%,覆盖了京津高铁、武广高铁等几十条高铁线路。总覆盖里程达到6000多公里。京信通信还推动了物联网软件架构的平台化和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 对话
“智慧广东”假以时日能让老广生活更幸福
2010年下半年广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意见》。广东继首个将“物联网”中文翻译引入国内后,又成为第一个为物联网制定战略发展纲领的省份。国内物联网权威人物———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邹生博士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广东从省委政府到商界企业都长期注重转型升级,物联网是典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产物,她的深化运用———“智慧广东”假以时日得以实现,将真正造福广东,让广东人的生活更幸福。
南方日报:作为物联网领域的专家,您怎么看待物联网与建设“智慧广东”之间的关系?
邹生:“智慧广东”是互联网的深化应用,是通过物联网的大量的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和运用,实现广东经济社会运行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在《实施意见》中我们提出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同时从产业水平、技术发展、经济社会应用、机制与环境等方面,提出了2012年和2015年两个阶段性的目标。
南方日报:广东发展物联网短板在哪里?
邹生:广东物联网发展主要面对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广东物联网发展缺乏高端的核心技术,这将会制约广东物联网产业的效益和地位。二是广东物联网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是通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整合,还是通过公共服务体系与平台建设来协同资源以形成合力?这是模式方面的挑战;三是我国物联网标准还相对滞后行业和市场的发展。“摸着石头过河”来发展中国自有的标准体系,还是跟随国际某些国家的标准体系,这是信息安全和技术垄断的挑战。
南方日报:能给我们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在广东地区的最新应用么?
邹生:2010年6月,我们与台湾合作,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七家单位共同投资建设的“海峡两岸加工食品流通履历计划”应用示范项目在广州市广百股份公司的北京路超市成功上线运行,成为国内首个台湾加工食品履历查询应用系统平台。经验表明,采用了食品履历计划的超市和商家,由于顾客增强了商品安全的信心,销售额可以增加20%以上。
■ 样本调查
广州“车联网”亚运实战
广州亚运会期间,T1团队1车队司机在搭载3名贵宾前往酒店时与一辆违规过马路的电动车发生碰撞,司机通过按下车上“中途事故”按钮启动系统的应急处理功能,总调度室后台同步显示报警信息,结合系统的精确定位,调度人员立即安排贵宾分中心派附近车辆前往救援,短时间内接载贵宾离开。从事故发生到分中心派车救援,前后不到3分钟的时间,如此精密设计的系统,切实地保障了亚运注册人员的人身安全。
有关方面告诉记者,亚运期间,通过亚运公交保障子系统,广州对500多条线路9000多台公交车以及400多台中小巴实时监控,并为亚运升级开发了应急处理功能,根据赛程安排、场地分布、观众集散区域等信息制定公交运营计划,发生应急事件时可在最短时间筹集运力,及时地疏散群众到大型交通枢纽等临时疏散地。专家分析,随着广州经济的蓬勃发展,航空、港口、公路、水路、公交、出租等交通运输方式发展也越来越快,各种交通方式间不断的交融、衔接,交通方式网络化和无缝接驳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市民对出行方式选择和出行信息获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为此,广州推进智能交通,全市7000多台公交车、1.8万台出租车、1700辆客运车、近4000辆危险货物运输车、1200多辆散体物料车、6500多台重点车辆与相应的监控中心和后台系统有效连接和动态感知,这种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对运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叫“车联网”。
广州方面介绍,车联网应用于出租车的功能主要包括了车辆监控定位、车辆跟踪、车辆锁定、防劫防盗、超速行驶报警、停场管理等。
事实上,一方面,对出租车公司来说,可以实时监控本公司车辆的运营情况,处理各种报警以及其它事故,实时获取本公司车辆的营运数据,全面掌握营业状况,辅助决策分析,建立电召调度系统,为本公司车辆服务,提高公司整体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对政府行业管理和城市综合整治而言,则可以及时准确了解路面畅顺和拥堵情况,为公路线网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掌握出租车营运成本,可以从行业、企业、司机、车型、车龄等不同角度分析出租行业成本与收益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可以更有效打击非法营运车辆等等;对于广大车主来说,这个应用为他们的出行提供实时的导航、导游等服务,对治理中心城区道路拥堵问题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
“广州市智能交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居全国前列。实时路况、的士空车量、停车场车位,上网一查全清楚。而在出租车车辆精细化管理方面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邹生坦言。
第二篇:乐从镇借助物联网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智慧城镇
乐从镇借助物联网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智慧城镇
广东佛山顺德区乐从镇,一个仅有78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曾成就一个经济奇迹:这里集聚了世界最大的家具市场、全国最大的钢铁交易市场、华南最大的塑料交易市场。但土地供应的捉襟见肘等问题,越来越束缚这个专业镇的发展。乐从重整思路后的选择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宜居度。
首选物联网,还因为它相当于智慧城镇的基础建设。乐从正以此为基础做一个智能村居项目,地点选在葛岸村,预计上半年上线。智能村居包括智能安防和智能家居的项目,此项目运营公司为广东物联天下物联网信息产业园的进驻企业之一—广东易居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运营。智慧村居还包括对门禁系统实施改造,刷卡进门可自动识别身份信息,方便了安全管控和财产保护,还能对流动人口进行身份登记。从生活服务上来说,将为每户村民配备一个置物箱,村民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实现网上购买蔬果等食品和生活用品,都会直接配送到置物箱,并且所有采购物品都可溯源。
这还只是智慧城镇生活的初级形态。小镇的未来生活,可以在当地的物联网体验馆提前看到:家居产品网上采购,物流配送实时监控并能追溯原产地;戴上电子腕表,能实时显示身体各项指标并远程发送给医生诊断;去超市购买新鲜食品,将电子标签在指定终端进行扫描,产品的价格、产地、营养指标、原料、运输和管理信息等一目了然……个性化服务、便捷的“后现代”生活,不必非得到大都市才能享受。
第三篇:加快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江苏苏源辉普化工有限公司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同仁:
大家下午好!
江苏苏源辉普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公司以“科技铸造精诚,创新成就未来;信念凝聚团队,品质赢取客户”为企业精神,专注于“绿色环保型有机溶剂、新型农药、医药中间体、食品级保健品原料、人用及兽用原料药和功能性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2015年,在园区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与盐城师范学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公司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多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技改和新产品研发的力度,仅2015年公司技改投入就达到1300多万元,全面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对传统工艺路线实现改造升级,将间歇式生产改为连续化生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合成转换率、避免了“跑、冒、滴、漏”,降低原辅材料的消耗,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创造出多项国内领先科研成果,申报了3项发明专利和1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盐城市科技发明专利银奖。
在废水和废气处理方面,公司通过引进新型废水处理技术,采用智能五联氧化加生物工艺进行处理;引进新型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多效吸收和低温等离子切割净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对副产物、母液回收循环利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通过上述技术创新,2015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企业依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企业销售收入达1.4亿元,利税3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40%和200%。
“辉煌代表过去,创新才有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2016年,我们将以“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进一步加固科技创新的基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公司将通过股份制改造,把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作为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技术量化成一定的股份,增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调动企业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公司继续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我们将以“科技铸造精诚,创新成就未来”为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努力开创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目前,我公司正在筹划省前瞻性产品项目、省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星火项目的申报。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也将完成从传统的精细化工行业向生物制药和生物保健品(符合国家政策的新兽药产品和动物保健)行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园区的关怀下,我们公司的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工作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也将会为阜宁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如何推动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谈转型促发展
产业转型与升级是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经历的经济转轨过程。面对新形势,我省提出了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下大力解决工业发展不快、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加快建设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文安县民营企业发展早,群体规模大,是河北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经过初期高速发展后,企业布局散、单体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日益凸现,如何顺应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加快转型步伐,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下面,结合工作实践,从八个方面谈一下浅显的认识。
第一,由“散”转“聚”,促产业聚集。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企业布局分散、无序,造成土地、电力、水利等要素资源的极大浪费,功能配套难、资源共享难、环境治理难。因此,引导产业由分散转向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聚集效应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要切实加大园区建设力度,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多元化投入,打造优良的聚集平台。要加强扶持,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聚集发展的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把好产业、土地、环保关口,吸引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
第二,由“低”转“高”,促产业提升。县域一般产业单、层次低、链条短、成长性不强,抗风险能力弱。以**为例,***是首屈一指的主导产业,全县各类生产加工企业达3000多家,但产品多为雷同,粗加工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少。产业层次低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推进传统产业“低转高”,加快产业改造提升,已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
第三,由“内”转“外”,促对外开放。我省县域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外向度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域外项目引进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加快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管理方式创新和发展理念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内”转“外”,就是要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树立开放的“主动性、责任感”,调动全社会力量,营造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机制,引进开放的理念、先进的机制、优势的资本,加快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全面对接。
第四,由“粗”转“精”,促精细化管理。众多民营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经营、家长式管理模式,经营理念陈旧,管理粗放,效率低下,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逐步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与设备,加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引进开发,产品由低端制品向高、精、尖产品转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由“乱”转“治”,促规范发展。由于早期缺乏规划意识,没有科学化的产业规划作引导,导致了企业星罗密布,零乱无序。因此,产业转型升级要强化规划的引领,科学地确定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与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做到产业功能完整,布局配套,协调发展,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增强规划与执法的刚性,项目立项、建设要严格按产业、环保、土地、安全等政策,按程序履行到位,坚决杜绝乱开“绿灯”的行为,对出现的违法违规企业,依法及时予以纠正、处罚,实现产业规范化发展。
第六,由“小”转“大”,促规模化发展。***现有民营企业数量已达10000余家。但大型、龙头企业屈指可数。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约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千分之六。规模性企业数量连续多年变化不明显,规模性企业成长缓慢。全县生产单体规模小、整体规模不大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小转大”就是以产业优化升级为方向,以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为重点,实施“抑小、提中、扶大”,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带动大发展,促进工业实现规模发展、集中发展,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第七,由“旧”转“新”,促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培育和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LED、防盗门、电动自行车、汽车零部件等高科技项目陆续落地。但总体
看来主体工业仍由传统产业支撑。因此,必须坚持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抓手,以完善产业链为着力点,高水平、高质量地谋划“旧”转“新”。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推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八,由“污”转“净”,促清洁生产。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经营者的环保意识与环境资源保护要求还有不小差距,部分区域水、土壤、空气等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党的**大提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省委、省政府也正在开展“两个环境”建设。在今后发展中,要坚持以战略转型、结构调整为中心,提高“绿色门槛”,完善监管机制,扎实推进绿色转型,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我县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电白: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电白县围绕“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市场化思维经营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农产品销售,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减负增收。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6.61万吨,增长2.0%,种植业产值38.36亿元,增长16.6%。二是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以基本农田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2个,共整治农田面积达1万亩。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大龙头、大加工”战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48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25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3家。四是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覆盖率达100%。
下一步,该县将重点抓好制定农村综合改革实施细则和行政服务平台延伸到村委会的建设工作。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电白台:陈冰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