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锦涛为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讲话有感
胡锦涛为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讲话有感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以“四个大力”的具体措施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要求。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使清华师生备受鼓舞,特别是总书记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明确要求,并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人文日新的精神,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步伐,为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使得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更加明确,途径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措施更加坚实有力。
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让我们意识到加快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他说,自主创新要以解决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目标,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创新不只限于技术方面,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矛盾、科研成果的转化等问题均需通过机制创新解决。我们将努力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力争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两方面走到世界前列,争取把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特别提出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成长。呼唤创新,就是要勇于打破成见,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这样才能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才能涌现出真正的科学大师、学术精英,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同时,在讲话中突出了知识创新以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将其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我们青年一代更应勇担重任,积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们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精心培育人才,认真搞好科学研究,瞄准世界农业科技的前沿方向,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努力,为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产品的供给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出贡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大力‟,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展,而„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则对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望。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第二篇:学习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有感
学习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有感
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热烈谈论的一个话题,作为肩负重任的大学生,我也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内容,深受触动,获益良多。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寓义深刻,意义重大,指导性非常强。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仅是对清华大学办校百年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总结,他提出的对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的三点希望,为我们当代青年人指明了未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清华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希望,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这是对身为大学生的我极大的鞭策,同时这也为包括我在内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指明了方向。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代青年学生成长的核心。我们青年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不断积累新知识、增强新本领,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同时也要看到,一个人对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掌握,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一个人如果有才无德,那么其才智必将会给社会和国家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马加爵本是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却因生活琐事与同学结怨并残忍杀害同学而成为通缉犯进而被判决死刑,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代青年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新时期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应该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科学理论和创新思维离不开实践。目前,学校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工作,开展项目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联系建立了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开设了《社会调查与实践》课程,为我们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且高质量的平台。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代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和最高价值,既体现了人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又体现了人的开放性和发展的超越性。因此,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我们应该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作为总书记殷切关怀的对象,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按照“三个结合”的要求,珍惜美好青春年华,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努力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篇: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2011年4月24日)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
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
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
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第四篇: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4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
(2011年4月24日)
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第五篇:思想汇报:读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有感
读书笔记题目: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本文的思维框架是什么:
本文言简意赅、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为了能够更加丰富立体直观地展现本文的主旨框架,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了一幅脑图,用以梳理本文的框架。见图1。
图1.文章结构脑图
胡总书记首先回顾了清华大学百年的发展历程,将清华的发展同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肯定了清华的教育方针、育人理念,肯定了清华大学做出的显著成绩和清华学子为祖国人民民族做出的贡献。胡总书记在第一部分的最后总结了我党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四个坚持、一遵循、一全面、一不断”,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1],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大学“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1]。
接下来,胡总书记明确了我们所处的形势,并指出“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1]。我国目前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1],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1]我们需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谦虚谨慎、埋头苦干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如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呢,胡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而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胡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令人不足的地方,将“不断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那么如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呢,胡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必须”,即“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水平;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为确保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胡总书记对高等学校和各级政府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在第三个部分,胡总书记对清华大学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寄予厚望,提出了3点希望,即“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胡总书记也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希望:“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全文分别以“回顾总结、形势任务、殷切希望”为主题,总结了我党在高等教育上的宝贵经验、指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意义、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四个必须”,并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有分析认为[2][3],本文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高等教育,怎样办好高等教育”两个根本问题。同时,将“文化传承”加入到高等教育的内涵中去,大力强调了创新的作用,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学习的[2][3]。
2、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作为博士生新生,胡总书记的讲话可以说为高校学子和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就在推研直博的一年前,我还以为读博士做科研,为的就是发Paper。但胡总书记认为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科研工作者则承担着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肯定了科研工作者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科研创新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
我们做科研,为个人利益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立足国民经济、国防航空等国家重点领域,紧跟甚至超越国外顶尖技术,大胆创新,实事求是,是新时期党员博士生,尤其是清华的党员博士生应该做的。纵使我国高等教育还有一定的不足,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优势的一面:我们的基础功底深厚。厚积而薄发,相信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胡总书记提到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四个方面。我对第三四点感触很深。“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很多产业,尤其是基础产业、传统制造行业等,技术普遍落后于国外。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拔尖人才都去最挣钱和最好发文章的领域去了!我所在的以工业领域自动控制理论闻名全国的自动化系,十几名博士生新生都在做生物信息学,而立足工业产业的控制研究、硬件研究的博士新生则寥寥几人。不能说生物信息学不好,作为新兴学科它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资源,毕竟容易出成果,容易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更加重要的工业领域的研究却忽视了,至少在我看来是忽视了。之前认识一位在电机控制领域的老板,他亲口告诉,现在国内伺服电机控制器各个厂家都是用的日本人的算法,而且是偷来的算法。他很心痛也很心急。振兴老工业基地,我们用什么振兴?我们的人才在哪里?当然这只是我看到的片面的例子,也有可能我所看并不是真实的情况。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在课上,赵甲明老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当代人却没有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浩瀚的传统文化,我们却找不出可以代表我们的文化思想。不管历史的原因如何,深层次发掘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在社会中广泛的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更能够利用古人传承的智慧指导我们发展,逐渐文化输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试想:现在的学生中间,有百分之多少的学生真正认真诵读过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籍的经验教训又有几个学生真正阅读过?没有了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帮助,我们就像是盲人,找不到出路和方向。赵甲明老师在课上说,为什么新闻上荒诞的事情不断重演,还能激起人们的不同意见?就是因为没有了共同的文化道德准则。下一代年轻人,90后00后面对着更为严峻的问题,他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网络信息极大丰富,面对各种“没有底线”的事件,不知道能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世界观。树立高尚的道理指引,借助传统文化找到人民的共鸣,形成高尚的社会道德准则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得不做的。而教育在这里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如果高等教育中培养的精英都是“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道德”,这个社会将会以怎样的乱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我们作为青年学子,作为清华学子应该怎么做呢?对于胡总书记对青年学子提出的三点希望:第一点让我们有知识有道德;第二点让我们创新来源于实践,而服务实践;第三点让我们个性发展也要全面发展。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我对第二点的看法。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有多少知识被用来服务实践了呢?我前几天就用了自己的所学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目前我在系里担任研究生新生助理的工作,由于班里人数众多,经常需要统计大家的出勤情况,但是用笔纸或用云笔记统计,都存在非常多的不方便之处。例如:在不单独统计的情况下,我没有办法知道近几次活动谁出勤了多少次;不能很快的找到没有参加活动的同学名字;纸板记录容易丢失或破损等等。因为我是自动化的,有过编程基础。我发现现在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强大了,甚至很多手机芯片的处理速度都能超过windows95时代的台式机了。是否能够开发出一款适合支书、会长、辅导员等活动组织人方便统计出勤情况的软件呢?这个软件需要具有哪些功能呢?经过我和同学的一起努力,这款软件已经有了雏形,开始内测,虽然还不完善,但在内测阶段至少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了。其实这也不算什么真正的创新,只是将我的所学用于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记得一门课的老师说过,一次危机或困难的出现,往往隐藏着新的商机或新模式。不光可以知识技术创新,还可以流程创新模式创新。目前我正在思考《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生工作新模式探讨》。其实创新无处不在,实践也无处不在,二者结合对个人而言,将会极大的获得成就感,也获得能力的巨大飞跃,对集体而言,可能就是生产方式服务流程的改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可能存在比较偏颇的地方,还请老师助教指正。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2]《光荣的重托神圣的使命——解读<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体会》,钟学忠,唐铁寒,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9 [3]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中共教育部党组,《人民日报》,2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