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牢记红岩烈士最后对党的泣血遗言 红岩
牢记红岩烈士最后对党的泣血遗言 红岩“狱中八条” 纪念党的生日,牢记红岩烈士最后对党的泣血遗言
CCTV2006年12月7日的《焦点访谈》,题目是“红岩档案解密”,说的是关于1949年11月27日,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被关押的300多名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凶残杀戮,惨绝人寰的事件,这些故事草民从小已经听过、看过无数次了,但另外一些不曾听说过的“秘密”,却让人有了更加深入的感悟。《焦点访谈》只是整个事件的一个浓缩版,更加详细的是CCTV的《360度》栏目的“红岩档案解密:罗广斌的报告”。
在屠杀脱难幸存者罗广斌参与创作的小说《红岩》中,人们见到了成刚、许云峰、刘思扬、江雪琴等众多坚强、无畏的英雄,也见到了一个卑鄙的叛徒浦志高。但是,从解密的文件来看,当时重庆的中共地下组织遭到大规模严重破坏的真正原因,并非一个“中层干部” 甫志高叛变那么简单,甫志高没有那个能量,造成重大损失的叛变者,竟然是重庆市委的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如此高级别的领导人叛变,其破坏力之大可以想象。
然而,最发人深省的是,比刘国定、冉益智二人职务低很多的一般地下工作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持,对共产党组织的忠诚,可以说惊天地而泣鬼神,比如,据讲述,国民党军统在审讯张长鳌、尚承文这两位烈士的时候,两个烈士就是不招,最后敌人急起来以后用电刑来打他们,当时两个人被打得浑身抽搐,这个档案资料记载,当时两个人抽搐得身体都开始缩小了,但这两个人仍然是咬紧牙关不说,这个军统特务凶残到操起旁边的一个十字镐,把两个人的头给劈开,叫你不说,用十字镐给你打下去,这是在渣滓洞白公馆死得最惨的两位烈士。
比如,资产阶级豪门望族出身的党员刘国鋕,在严刑拷打仍然不投降之后,其兄从香港来贿赂特务头子徐远举,空白支票任徐填写,条件是刘在“投降书”上签名就可以走人,刘兄已经跪下求其弟,“保住性命,出去干什么都可以”,然而其弟说,要释放必须无条件,“他说他一句话没说,只是看着我,两行热泪摇头坚决不投降,仰着头流着热泪,坚定地摇头。”,刘国鋕在被叫出牢房的时候,豪迈无比地说“不忙,等老子写首诗再走!”,被押往松林坡刑场的途中,始终高呼口号,骂不绝口,被激怒的特务们残忍地用刺刀割下了他的嘴唇。
而两个正副书记的叛变,却“轻松”的多,据讲述,“冉益智是捉了以后拿被子把头上一蒙,后来给几个嘴巴就叛变了。…我没有想到冉益智会叛变。而且冉益智是一接触特务马上叛变,这个人,所以人不可以貌相。”,冉益智一共出卖了62个同志,被国民党军统授予中校专员。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解放后,冉益智还主动到共产党脱线同志联络处去报道,准备分享中国革命的果实了,又想当“领导”了?当然被识破,1951年,邓小平签发判决书枪决,在被枪毙前,冉益智在最后留言中要求:将尸体弃之荒郊,与草木同腐!
鉴于如此惨重的代价,当国民党政权崩溃在即,开始屠杀一个又一个共产党人的时候,监狱中的党员们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党应当如何才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个党组织当中的成员如何才能够纯洁、坚强、廉洁,按照罗广斌的回忆写出的“狱中情况报告”列出了“8条意见”,《焦点访谈》称之为“为新中国留下的沉重希望”,对一个已经呈现出无限生机的新中国的希望,为什么是“沉重”的呢,因为烈士们已经预见到了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共产党内部成员的坚定信念和廉洁奉公是防止亡党亡国的唯一所在。
八条敬录如下:
1.注意防止高级领导成员的腐化(不仅指叛徒,也包括已经牺牲了的领导,要求非常严格);
2.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3.不要理想主义; 4.对上级领导也不要迷信; 5.注意路线问题; 6.切勿轻视敌人; 7.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生活作风问题; 8.严格整党整风,严惩叛徒特务。
烈士们在57年前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以其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精准的预言,从中,人们读到了“防止高级领导成员的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对上级领导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生活作风”、“严格整党整风”这样的警示,而在这警示中,人们除了敬佩烈士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忠贞和无比珍惜爱护之外,还敬佩于他们的事物发展感知力和时空穿透力。
烈士们明明知道,国家将要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体系,为什么还如此强烈地强调“路线问题”、“整党整风”这样的极富“斗争”性的概念呢,恐怕因为他们已经预见到,在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会有一些投机分子、腐化堕落分子,借机实现自己的个人欲望和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会有人以追求个人及其家族的物质利益为目标,会有人漠视绝大多火速人民群众的利益,会有人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冲突的关键时刻背叛党的宗旨和党的组织,从而损害烈士们为之追求和牺牲的那个壮丽事业。
按照渣滓洞纪念馆馆长的理解,就是“那么从他们叛变的情况下,功利是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当自己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一种获得,为了一种得到,在这方面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所以当这种东西一旦要毁灭,这个理想和长期的一种追求,在他们面前变不成现实的时候,他们就考虑绝对自己的生存的问题,绝对自己生存问题。那么这一点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点。也可以说在以前他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一些在骨子里边沉淀的一些私里的东西。”
共产主义信念,共产党的宗旨,共产党人不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争取利益和服务的理念,支撑着红岩烈士们走到了最后,当然其中也不乏意志薄弱者,消极萎靡者,但烈士们在最后的屠杀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英勇,足以让后人铭记千古,57年过去,若然烈士们忠魂犹存,后人们如何告慰他们?
烈士警句言犹在耳,烈士遗愿能否永恒?
红岩“狱中八条”:书记在被捕前已“五毒俱全”
核心提示:据狱中了解情况的同志揭发,其他几个叛徒在私生活上也都不干净,刘国定更是“五毒俱全。”对此,《报告》指出:“在工作上因为经常检讨(总结经验教训)、(向上级)报告,相对来讲有问题比较容易发现,也有较多改正机会。而对私生活一般不太注意。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却清楚地反映了干部的优劣。”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江姐》,提到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牺牲前集体留给党组织的最后遗书——“狱中八条”。狱中的革命者们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他们有话要对党讲,“狱中八条”就是他们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最后诉说和嘱托——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历史悲剧重演。那么,“狱中八条”是怎样产生的?它是针对当时什么问题提出来的?其中蕴涵着怎样的历史教训和深刻意义?
1949年11月,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提出了一份意见和建议。他们总结历史经验,仰望黎明的曙光,寄希望于党: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意见”共八条,也称“狱中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这个材料于1989年首次披露。“狱中八条”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震撼力。
烈士们牺牲前叮咛可能活着出去的同志,把他们最后的嘱托报告给党,罗广斌完成了这个重托。
1948年9月,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被捕,随后被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上七室。楼七室是隔离室,专关态度“顽固”、不守监规的犯人,管理更加严格,平时不准放风。楼七室里有一位罗广斌认识的囚犯张国维(1939年入党,被捕前任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直接领导过罗广斌的工作,互相很熟悉。乘特务看守不注意,两人悄悄交谈。张国维十分冷静地分析罗广斌的情况。罗广斌的哥哥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基于此,张国维估计罗广斌最有可能活着出去,他叮嘱罗广斌要注意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有朝一日向党报告。从此,罗广斌肩负着这项特殊任务,作了一个有心人。
1949年元月17日,是江姐(即江竹筠)丈夫彭咏梧在武装起义前线牺牲周年纪念日,渣滓洞监狱各囚室的难友纷纷采用各种形式慰问女囚室里的江姐。江姐的回报是起草了一份讨论大纲:“
一、被捕前的总结;
二、被捕后的案情应付;
三、狱中的学习。”各囚室先后分情况进行了讨论。这对提高狱中同志的斗争意志和思想认识起了很大的作用。
1949年2月,罗广斌被转押到白公馆。在这里,他与同室难友刘国鋕(他的入党介绍人,被捕前任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王朴(被捕前任重庆北区工委委员)、陈然(被捕前任《挺进报》特支委员)等进一步结成生死患难之交,进行过多次深入的讨论。就在“11·27”大屠杀那天子夜,当渣滓洞的屠杀火焰还在燃烧之际,在白公馆的罗广斌带领尚未被杀的十多位难友,乘敌人疏于看守之机,冒死突围,冲出牢笼,蛰伏乡间,三天之后迎来重庆解放。罗广斌终于活着出来,得以向党报告烈士们的最后嘱托。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1日成立“脱险同志联络处”,接待从各个监狱脱险的和其他遭受迫害的同志。罗广斌参加了筹备杨虎城将军和“11·27”殉难烈士追悼会的工作。为了执行难友们的嘱托,他每天夜晚趴在地铺上奋笔疾书,追记和整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到12月25日,即大屠杀后的第28天,重庆解放后的第25天,罗广斌的这份名为《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写成,上报给中共重庆市委。
这份报告为七个部分,现在只存第一、二、三、七四个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大部,报告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地下斗争、监狱斗争的艰难历程、《挺进报》事件引发的大破坏带来的惨痛教训和烈士们的崇高精神风貌。第七部分即“狱中意见”八条,约3000多字,是《报告》的核心部分。面对敌人的屠刀,狱中的共产党员们争取活着,准备死去,满怀豪情,慷慨激昂;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沉着冷静,作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着重从党的工作自身找问题。这是一群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披沥赤忱倾诉的真知灼见。在烈火与热血中,烈士们得到永生;在烈火与热血中,“狱中意见”八条也得以产生。
第二篇:惊人的预见——红岩烈士最后对党的泣血遗言有感
惊人的预见
——红岩烈士最后对党的泣血遗言有感
作者:云淡水暖
在屠杀脱难幸存者罗广斌参与创作的小说《红岩》中,人们见到了成刚、许云峰、刘思扬、江雪琴等众多坚强、无畏的英雄,也见到了一个卑鄙的叛徒甫志高。但是,从解密的文件来看,当时重庆的中共地下组织遭到大规模严重破坏的真正原因,并非一个“中层干部” 甫志高叛变那么简单,甫志高没有那个能量,造成重大损失的叛变者,竟然是重庆市委的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如此高级别的领导人叛变,其破坏力之大可以想象。
然而,最发人深省的是,比刘国定、冉益智二人职务低很多的一般地下工作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持,对共产党组织的忠诚,可以说惊天地而泣鬼神,比如,据讲述,国民党军统在审讯张长鳌、尚承文这两位烈士的时候,两个烈士就是不招,最后敌人急起来以后用电刑来折磨他们,当时两个人被电击得浑身抽搐,这个档案资料记载,当时两个人抽搐得身体都开始缩小了,但这两个人仍然是咬紧牙关不说,军统特务凶残到操起旁边的十字镐,活生生把两个人的头给劈开:“叫你不说,用十字镐给你打下去”。这是在渣滓洞白公馆死得最惨的两位烈士。
比如,资产阶级豪门望族出身的党员刘国鋕,在严刑拷打仍然不投降之后,其兄从香港来贿赂特务头子徐远举,空白支票任徐填写,条件是刘在“投降书”上签名就可以走人,刘兄已经跪下求其弟,“保住性命,出去干什么都可以”,然而其弟说,要释放必须无条件,“他说他一句话没说,只是看着我,两行热泪摇头坚决不投降,仰着头流着热泪,坚定地摇头”。刘国鋕在被叫出牢房的时候,豪迈无比地说“不忙,等老子写首诗再走”!被押往松林坡刑场的途中,始终高呼口号,骂不绝口,被激怒的特务们残忍地用刺刀割下了他的嘴唇。
而两个正副书记的叛变,却“轻松”的多,据讲述,“冉益智是 捉了以后拿被子把头上一蒙,后来给几个嘴巴就叛变了。„„我没有想到冉益智会叛变。而且冉益智是一接触特务马上叛变,这个人,所以人不可以貌相。冉益智一共出卖了62个同志,被国民党军统授予中校专员。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冉益智还到共产党脱线同志联络处去报道,准备分享中国革命的果实了,当然被识破,1951年,邓小平签发判决书将其枪决,在被枪毙前,冉益智在最后留言中要求:将尸体弃之荒郊,与草木同腐!
鉴于如此惨重的代价,当国民党政权崩溃在即,开始屠杀一个又一个共产党人的时候,监狱中的共产党员们开始认真地思考,中国共产党应当如何才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个党组织当中的成员如何才能够纯洁、坚强、廉洁,按照罗广斌的回忆写出的“狱中情况报告”列出了“八条意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称之为“为新中国留下的沉重希望”,对一个已经呈现出无限生机的新中国的希望,为什么是“沉重”的呢,因为烈士们已经预见到了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共产党内部成员的坚定信念和廉洁奉公是防止中国亡国的唯一所在。
八条敬录如下:
1、注意防止高级领导成员的腐化(不仅指叛徒,也包括已经牺牲了的领导,要求非常严格);
2、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3、不要理想主义;
4、对上级领导也不要迷信;
5、注意路线问题;
6、切勿轻视敌人;
7、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生活作风问题;
8、严格整党整风,严惩叛徒特务。
烈士们在1949年时生命即将结束的那个时刻,以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精准的预言,从中,人们读到了“防止高级领导成员的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对上级领导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生活 作风”、“严格整党整风”这样的警示,而在这警示中,人们除了敬佩烈士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忠贞和无比珍惜爱护之外,还敬佩于他们的感知力和穿透力。
烈士们明明知道,国家将要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体系,为什么还如此强烈地强调“路线问题”、“整党整风”这样的极富“斗争”性的概念呢,恐怕因为他们已经预见到,在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会有一些投机分子、腐化堕落分子,借机实现自己的个人欲望和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按照渣滓洞纪念馆馆长的理解,就是“那么从他们叛变的情况下,功利是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当自己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一种获得,为了一种得到,在这方面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所以当这种东西一旦要毁灭,这个理想和长期的一种追求,在他们面前变不成现实的时候,他们就考虑绝对自己的生存的问题,绝对自己生存问题。那么这一点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点。也可以说在以前他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一些在骨子里边沉淀的一些私里的东西”。
烈士警句言犹在耳,烈士遗愿能否永恒?
第三篇:党在我心中:读《红岩》有感
党在我心中:读《红岩》有感(度假区质监分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红岩》这本小说,重新回味了老一辈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奋斗的故事。
《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曾经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的心。此书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之一。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就在1949年11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由于兵力不够,他们把白公馆的所有看守特务人员抽调到渣滓洞集中起来屠杀共产党人,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等18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这部气势恢宏的长
篇小说《红岩》。它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近乎窒息的地牢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的英雄事迹。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屏蔽内容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
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红岩》虽然是长篇小说,但展现了解放战争中的真实故事,写的都是些革命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同时,也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野心。在狱中的无数的革命烈士和罪恶的敌人周旋。他们是伟大的,面对敌人和特务的软硬兼施咬紧了牙关,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的食物,都没使他们说出卖党的口供。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的精神,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激昂起来!当然在众多地下党党员中,也有出卖党、出卖战友的;甫志高,就是一个无耻的叛徒,他为了免受皮肉之苦,投降了反动派,将自己认识的党
员统统出卖。而甫志高这个名字一直被人们唾弃、憎恨。在狱中,所有被关押的革命烈士仍然不忘地下党,他们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中国共产党。可是就在革命胜利前夕,反动派残酷地杀害了饱受酷刑的革命烈士,甚至也不放过可怜的“小萝卜头”。在内战战争中,无数的共产党员,在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有许多还不是共产党的,但却有着满腔热血的青年、儿童,也在内战中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小萝卜头”,很多人都知道他,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宋振中,他从出生开始便被敌人关在监狱中,从未出去过,他渴望自由的同时又不想离开监狱,因为他能为监狱中楼士与外界共产党人建立联系,为中国共产党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
而当今社会,有多少人为了私欲而置党和国家的利益而不顾;又有多少人因为利益,名誉和金钱而放弃自己的尊严,我不得不说,时代进步着,人的思想却麻痹了。
从毒奶粉,到地沟油,瘦肉精,再到今天的染色馒头,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人被利益所牵制,使他们缺失了城信,道德也已经开始严重的滑坡。什么是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坚持的真理,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
绝大部分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早已忘记了红岩精神,忘记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五星国旗,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怎能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怎能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怎能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怎能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我们没有资格忘记这些历史,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而幸福的生活,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旗在我们的国土上更加骄傲地飘扬!红岩精神,永存。
第四篇:红岩烈士“狱中八条意见”的现实意义
红岩烈士“狱中八条意见”的现实意义
力行近乎勇
今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放的宣扬红岩烈士的节目中,提到了“狱中八条”,简短的介绍深深触动了我,赶紧往网上查资料,完整地把“八条”的来历和内容拜读一遍,真是感慨万千:不仅为革命烈士置生死于不顾,时时处处为党着想的精神所打动,更被革命烈士的远见卓识所折服。
1948年9月,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进渣滓洞监狱,在积极参加狱中斗争的同时,他留心观察,设法和同志们交换意见,积累资料。同志们对他推心置腹,充分信任,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以真诚的态度,从党的建设、组织发展、党员教育进行总结。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从狱中死里逃生的罗广斌为了执行难友们嘱托,晚上就趴在床上奋笔疾书,追记整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12月25日,他向重庆市委递交了《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共七个部分,其中第八部分就是“狱中意见”,共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这“八条意见”是革命先烈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特别是经历失败和挫折后的刻骨铭心的体会总结,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是用烈士的鲜血写成,一字一句不寻常。“狱中八条”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尤其是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很针对性,给人一种感觉,似乎革命先烈那时就预见到了我们今天的问题,而提前为我们准备了“锦囊妙计”。
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说的是思想路线、工作方法,对做好现在工作很有启发。第一条、第二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说的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组织建设特别是领 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这是因为当时由于重庆地下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红岩》书中叛徒浦志高的原型》)等人的叛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入狱。狱中同志对地下党领导人的变节既震惊,又愤恨,对党的事业的发展也有深深的担忧,对党的领导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他们认识到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信仰的丧失是因为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方面出现问题,生活腐化,贪图享受,发展到最后贪生怕死,投降变节。这一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的部分党员常常认为,讲享受是人之常情,爱女色是生活小节,只要大节不含糊,小节问题可一笑置之。殊不知,小洞不补,大洞受苦,不少人都是在小节上放松要求,而逐渐不可自拔,由讲享受到贪污受贿,由爱慕风月倒三妻四妾,走向人民的反面,后悔莫及。过去的敌我斗争考验着我们的党员干部,现在的改革开放也同样考验着我们的党员干部,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理,不要被我们轻轻放到一边,而应该时时警醒我们。
第五篇:党在我心中征文(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
——“党在我心中”征文 大满水电处党支部 邵彦玲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那些真实的人和事,给我带来太多的感动、崇敬、悲愤、感动……
《红岩》描写的是山城重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机关的残酷压迫,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人虽然大部分人都牺牲在敌人无情的屠杀下,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其他革命同志,引导他们坚持走革命道路。这本书,光荣地将那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载入史册。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到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时,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 稳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她对党坚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心情深。“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做穿”,“失败膏盲士,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让我开口”。所有一切无不叫人百感交集。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祖国的第一个黎明的生动描写。这是千千万万的革命者用真挚的鲜 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希望无数革命者深深的爱国情怀能渗入每个人的心灵,感染每个人的思想,影响每个人的行为,鞭策每个人的人生。
从书中我们知道,参加革命的有生活贫苦的人,亦有家庭相当富裕的人,但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中,他们皆选择了投身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择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么活着?人应该怎么去奋斗?人应该怎么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该所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如何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们从事了十几年的水利工作也无法渗透的。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年轻水利职工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做为新时代水利战线上的生力军,要身怀远大报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更加欣欣向荣的水利事业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我们要永远铭记先辈们的牺牲,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