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兴乡中学七一届同学聚会校长致辞
吉兴乡中学七一届同学聚会校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校友;
大家上午好!
阔别母校46年,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七一届校友回到母校,欢聚一堂,共同回首往事,畅叙人生美好情缘。在此,我谨代表在校300多名师生对你们回母校聚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对46年后再相会的全体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各位校友,四十六年前的你们,从四面八方,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这里求学,求知,在这里相识,相知,从此结下了不解的同学情缘。同窗的每一个日日夜夜,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流金岁月中,你们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成长故事;艰苦的环境里,你们用智慧和勇气将校园装扮;每一天的拼搏与努力,都是你们一生中最难忘,最珍贵的记忆;每一次的辛酸和喜悦,都是你们不可或缺的成长阶梯。这里曾是你们挥洒青春的热土;这里曾是你们欢畅高歌的乐园。你们曾经的奋斗,曾经的汗水,曾经的快乐与悲伤,奠定了你们今天的成就与辉煌。46年来,你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作贡献的同时,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增添了光彩!各位校友,吉兴中学历经沧桑54年,从古朴走向现代。现在学校占地面积32796平方米,建筑面积5004平方米,其中2008年投入使用的综合楼1112平方米,2010年投入使用的宿舍楼2358平方米,2011年投入使用的教学办公楼1385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各73平方米,实验设备齐全,实验开展正常,有计划,有记录。图书室现有图书近7000册。新建厕所面积130平方米,门卫房面积50平方米。拥有教职工53人,其中,学士学位14人,本科学历占任课教师的75%,大专学历占任课教师的25%,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学校有9名教师为市级骨干教师,4名教师为县级骨干教师。
为了吉兴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发挥吉兴中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吉兴乡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实施中学整体搬迁,在今天的位置重建吉兴中学。把学校办成木兰县一流,全市知名的学校。
各位校友,今天,你们回到了母校,这是对母校最大的关心与支持,说明你们与母校的感情依旧。母校需要你们的关心,需要你们的支持,我真诚地希望你们能常回母校看看,继续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力所能及的帮助母校。我相信;有你们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母校一定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最后,我真诚地祝愿;本次聚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亊业有成,家庭幸福安康,健康快乐,万事如意!谢谢!
第二篇:吉兴乡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2017.8.1
实施均衡教育,促进学校发展
木兰县吉兴乡中学
2017.8.1
实施均衡教育,促进学校发展
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方案要求,我校认真组织学习各级政府下发的文件精神,对照评估方案及相关通知,细致认真扎实地开展整理汇总。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吉兴中学是一所规范化农村寄宿制中学,始建于1963年,已有54年的建校历史。学校地处木庆路东,座落于吉兴乡南侧。如今校园占地面积3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35平方米,绿化面积1680平方米。有教学楼一栋、学生公寓、餐厅一栋,综合楼一栋。校园布局合理,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
学校有宽阔的田径和球类运动场地及丰富的健身器材,音美教室、图书室、学校有专用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及教师阅览室,有一定数量的音像资料。
吉兴中学拥有教职工55人,其中,学士学位11人,本科学历占任课教师的75%,大专学历占任课教师的25%,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学校有9名教师为市级骨干教师,4名教师为县级骨干教师。
学校现有三个学年,每个学年4个教学班,一共12个教学班。本学期学生总数为455人,其中女生237人。住宿生370人,其中女生187人。留守儿童142人,其中女生74人。班级学额一直控制在44人以下,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
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浓厚,教育教学氛围浓郁的学校。
二、办学条件达标后学校的发展
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不断关心扶持下,我校的校园硬件基础建设有了很大提升,运动场所、绿化、图书、信息化办公等大有改观。
(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校舍及场馆建设:学校现在校舍建筑面积共计5035平方米,生均11.07平方米。有建筑面积1132平米综合楼一栋(2006年投入112万元),建筑面积2358平米学生食堂宿舍楼一栋(2009年投入516万元),建筑面积1385平米教学楼一栋(2011年投入314万元),2010年安装一套给水设备,让学生能吃上完全净化的自来水,又修筑了将近500平方米的白色路面,投入将近30万元安装校内电力输送台,确保校内用电设备安全稳定,修整篮球场一个(2015年投入22万元),新建130平米厕所和50平米警卫室(2016年投入64万元)。校园布局合理,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无危房及土木结构校舍;
2、图书仪器设备:学校设有图书阅览室和科学实验室。学校现有图书15800册,生均34.7册,图书阅览室面积为56平方米,每周都对学生开放,完善了借还手续,管理科学规范;理化生实验室总面积219平方米,,实验器材入柜,摆放有序,实验室使用正常,有专任教师、有计划、有演示分组实验。
3、体、音、美及电教设备:学校体、音、美器材配备符合要求,有专任教师、有计划,有开课记录;2009年县政府投入20万余元为我校实施了班班通工程;2017年8月省县均衡发展在我校现代化办公投入17万元,增添了40台计算机,体育室投入6.85万,音乐室3.9万,美术室投入1.5万;学校各处室均配有电脑,教室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2015年政府投入14万元),学校引进光纤,学校网络接入在原有20M的基础上于2014年9月升为50M以上的光纤,大大提高网络速度。教学软件光盘有500课时,教学资源有1200G以上。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软件和音像资料,有与教科书配套的电子音像素 材。充分地利用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公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开阔了教师和学生视野。
(二)班子成员领导有效
学校始终坚持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副校长、主任竞聘上岗制,领导分工制和集体议事制。学校班子紧紧围绕“团结、务实、求真、进取”这一目标积极创建“有为”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班子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班子成员立足本岗,以学校的发展大局为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所分管的工作,在家长、学生、社会、教职工中有较高的威望,历年评议群众满意率在95%以上。
(三)教师队伍建设显著提升
1、教师结构渐趋合理,骨干教师引领提高。
吉兴中学拥有教职工55人,其中,学士学位11人,本科学历占任课教师的75%,大专学历占任课教师的25%,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学校有9名教师为市级骨干教师,4名教师为县级骨干教师,各级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6%,骨干教师呈梯队发展态势。
2、搭建多种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培训是基础,引领教师从经验型到学习型的转变。我校提出“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课堂的有效性”的要求,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要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把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作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公用经费不少于总经费的5%。
3、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引领学校长足发展
我校广大教师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一教育理念,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出 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分层施教,全面提高”。拥有一支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富于爱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的教师队伍。
针对学校青年教师较多及少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薄弱这一客观实事,学校紧紧抓住了“铸师魂、树形象、练内功”着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采用分散自学、集中培训、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学科教学中牢牢抓住集体备课这一校本培训环节,严格执行“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备课程序,发挥集体备课的效果。新分配来的年轻教师更是充实了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注进了新鲜血液。
(四)校园文化内涵逐步提升
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师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逐步形成了庆 “七一”“十一”大型征文活动,体育运动会,爱我家园环保月,演讲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板块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校园行为文化格局。我校2014开展了冰雪活动,其中三幅活动图片被哈尔滨市2013年美丽城区创建活动选中,在2015年木兰县全民运动会中荣获初中组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这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激扬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累累硕果见证均衡教育发展。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学校各项工作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标准化学校,省级一类初中学校,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市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科研科普先进单位,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实验校,县花园式建设先进学校,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县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培训先进集体,县推进 大课间体育活动先进集体,木兰县教科研基地,全民运动会初中组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特别是今年中考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88人参考,被录取82人。
三、打造特色教育,树立窗口形象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两为”的办学理念,即:“为上级学校输送优秀新生、为当地建设培养合格人材。”为此全校上下确立了内树素质、外树形象的共识,为了达此目的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1、完善双轨并行制度,优化管理机制。
吉兴中学首先实行双轨并存的管理体制,在全县我们首先将学年组和教研组进行双向管理,弱化了学校领导与普通教师之间的隔离层,加强了学校层层管理的工作体系,学年组横向管理,教研组纵向交流,形成我校特有的管理模式,这样即加强了学校管理又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深化,学年组教师在一起办公,以老带新,教学相长,教研组横向沟通加强了教研活动的开展,打造了吉兴中学优秀的教师群体。
2、加强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业务素质。
①加强教师对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培训与应用;②加强校内课堂教学观摩与交流;③加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④加强新老教师传帮带作用;⑤加强制度管理,人性化操作,提升教师主人翁地位;⑥加强学习,自我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在加强对教师管理的同时,我们不忘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首先让学生学会做人,①我们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导向,开展弟子规进课堂活动,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②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品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每都开展了丰富 多彩的校园文化节和学生品行意志训练活动,增强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行,狠抓学生不良习惯。③定期召开家长会,求得家长学校教育双赢,由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使吉兴中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连续多年中考名列前茅,得到了吉兴老百姓的赞许和支持。
4、实行寄宿制办学,加强学生管理。
吉兴中学在全县率先实行了寄宿制。2001年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体制逐步由“三级办学,(县乡)两级为主”变为“以县为主”,基层教育管理重心上移意味着管理半径的扩大,也意味着管理成本的提高。对于基层教育部门而言,进行教学网点撤并,推广寄宿制学校,显然符合方便管理的考量。寄宿制学校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把学生集中起来,有更多的教学时间,全面培养寄宿制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更有利于巩固“两基”成果。由于就学半径大,吉兴中学建校起就有远地学生住宿,从2008年起除了中学所在地吉兴村学生外所有学生都在学校住宿。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均衡发展工作,缩小差距,提高办学品味,提升学校内涵。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加强各功能教室的管理,切实发挥功能教室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吉兴中学的发展不能安于现状,必须有它发展的目标和远景规划,这已是吉兴中学所有教职员工的一种共识,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 方向。2008年我们提出了“吉兴乡中学1258发展规划”,到2016年我们基本已经全部完成目标,为此我们又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把吉兴中学建设成为一所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教学设施完备,教师素质良好,教学环境优雅,教学质量上乘,管理机制科学,特色优势明显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吉兴乡中学全体教师不懈的追求。借这次督导评估,我们将及时找出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
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大冶城关中学83届同学聚会致辞
大冶城关中学83届同学聚会致辞
陈世友
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是个令人难忘、令人高兴、令人幸福的日子。在这春暖花开的四月,我们聚首30年前求学的故地,见到了亲爱的同学。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无比激动。30年了,这是我们83届高中同学的第一次大聚会。正如一首歌所唱“再过30年,我们来相会”。今天,我们终于如约而至,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在这里,我们要由衷地感谢“30年同学聚会”筹委会的同学,为这次聚会所作的工作、所付出的努力,是他们,为我们这些在异地工作和生活的同学牵线搭桥,才促成了今天的聚会,才圆了多少年以来一直萦绕在我们心间的企盼。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向筹委会的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满载同学情谊,专程赶来参加这次聚会的各位同学表示诚挚的敬意!
同学相见,分外亲切。30年前的今天,我们依依惜别,扬帆远航,开始踏上人生的征程。我们有的虽然相距较远,但我们的心却永远相连,我们有的虽然平时联系较少,但同学之间的情谊却没有间断。哪怕是只有一个电话、一条信息、一声问候,都无不饱含着同学的真情。今天的相聚,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昨天。学生生活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我们都历历在目,每一天的拼搏与努力,每一步的成功与喜悦,都是我们一生永远珍贵的记忆,都是我们成长进步不可缺少的阶梯。
作为文革和改革交替时期的学生,我们经历的太多太多,我们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劫难、经受住了火的洗礼,在政府、社会、老师、亲朋的关心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完成了各自的学业,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真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老师,是恩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了我们热爱生活的信念,是恩师用汗水浇灌了我们人生的基础,是恩师用心血铸就了我们事业的辉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恩师育我情。在这里让我们发自肺腑地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光阴似箭,30年的离别,弹指一挥间。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今天的我们已经成年。回首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30年我们有付出、有回报,都在描绘着自己精彩的人生。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有30年的积淀,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三年的同窗苦读、三年的朝夕相处,使我们结下了不是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的血肉亲情,虽然岁月渐远,但此情正浓,就让我们把握和珍惜这次难得的相聚,重叙往日的友情,倾诉生活的苦乐,互道别后的思念,尽享重逢的喜悦。相逢是短暂的,友谊是永恒的,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今天的相聚!
最后,祝所有的老师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祝所有的同学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祝我们的同学情谊地久天长!
第四篇:中学秋季运动会闭幕式校长致辞
古坊中心学校2017年秋季运动会闭幕式
闭幕词
各位老师,全体同学:
大家好!经过一天的激烈拼搏,古坊中心学校秋季运动会在组委会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全体工作人员、裁判员的辛勤工作和全体运动员的奋力拼搏,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比赛任务,现在就要闭幕了。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这次运动会做出不懈努力的全校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取得名次的同学和获奖的班级表示衷心的祝贺!
本次运动会,学生踊跃参赛,积极参与,这是对我校学生积极进取,强身健体、立志成材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一次集中展示。
本次运动会是我校一次成功的体育盛会,是对我校体育工作和师生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检阅,它充分反映了我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经过一天的奋勇拼搏,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赛出了友谊,赛出了水平,更赛出了我们的风范和气度。
我校根据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及推进特色学校创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结合实际确立构建“生动”课堂、践行“生本”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师生勤勉向上,全校享受到了特色建设带给学校巨大生机和活力。在2017年中考中各科及格率、平均分居全县前列。继省级课题《农村中小学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之后县级课题《小班化教学“生动课堂模式创建的研究”》顺利结题。在本届运动会中,班主任认真组织本班运动员参加各项比赛,组织好班级的宣传工作、服务工作,较好的发挥了运动会在班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裁判员严格履行职责,公平公正地做好裁判工作,有力的保证了各项比赛的顺利进行。自运动会筹划到运动会落下帷幕,大会筹备人员、服务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保证了运动会顺利召开。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道一声:“大家辛苦了!”
老师们、同学们,一天的运动会是短暂的,希望大家把在本届运动会上所表现出的竞争意识、拼搏向上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发扬光大,用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中,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创造出我们古坊中心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优秀业绩,为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社会认可、领导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和兴乡中学校规范化管理自查报告
和兴乡中
学校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遂平县和兴乡初级中学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和兴乡中学校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县教体局下发的《遂平县学校管理考核评价办法》的文件精神,加强我校内部管理,强化学校领导及师生管理学校的意识,提升我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层次,树立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逐步使我校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我校在各个管理环节做了扎实的工作,并对我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作出了认真的自查,自查结果如下: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我校在上级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以法治校,结合我校实际,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共同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
2、管理机制健全,树立服务意识。
学校在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及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学校重视领导班子的建设,特别重视对中青年干部的培养与选拔。目前,校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比较年轻,且都是从九年级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中提拔重用,群众基础好、威信高,业务能力强,能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领导班子凝聚力。级段、教研组,备课组等中层领导都由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工作中既提高了效率,且增加了活力。同时,加强对年轻同志的培养、指导与考核,贯彻学校提出的《和兴乡中纪律要求十二条》的要求,力争培养一支敬业爱岗,廉洁奉公,勤学习,善思考,能创新,会合作的教师队伍。
贯彻“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通过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以学校管理推进年为契机,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按照学校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管理目标,追求学校管理的精细化,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让领导放心,师生舒心,家长满
意的学校”而不懈努力。
3、贯彻“依法办学”原则,学校各项管理得以不断完善。
多年来,学校在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贯彻“依法办学,以德立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管理原则,逐步形成了校长负责,校务办公会决策,党组织保障监督,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稳定的管理模式。凡学校的发展规划、奖惩方案、重大改革方案等学校重要事宜,都经校务办公会研究,教代会审议后实施。本年来,学校先后召开了四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和兴乡中五年发展规划》《和兴乡中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和兴乡中校本教研制度》、《和兴乡中中招奖励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还制定和完善了干部和教职工的岗位职责,规范了各岗位要求,从制度上推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突出德育的核心地位,注重教师师德修养。
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设计德育活动力争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和感悟,获得道德认知,并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促进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的和谐发展。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理”教育等。使学生形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使他们能自强不息,做学习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自我发展的主人。注重社会、家庭、学校的三结合教育,以家长学校为纽带,构架家、校联系的桥梁。各年级的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家长之间的交流为家庭教育拓宽了思路;心理健康讲座为家长更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心理进行了辅导;家长们的反馈信息更为了解家长的心声,指导学校今后的各项工作,提供了依据。2009年11月份,我校分级段召开了两次家长会,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各位家长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此举受到全体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校非常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四季春为首,百业德为先”,我校以《教
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对照检查教师的师德表现,加强师德建设。从上学期开始,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教育事迹,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学习李镇西老师的先进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引导广大教师认识到,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平平凡凡的的工作看成是宏大事业。不见异思迁,不得过且过,静下心来,排除杂念,认真探索做好本职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的“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这一工作思想。
5、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会学习为目标,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学校办学水平。首先我们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积极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坚持在听课评课活动中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听课评课经常化、制度化,各备课组坚持每周安排一位同志上公开课,然后组织全组的同志进行评课。评课时,先由授课的同志说课,并作小结与反思,然后由听课的同备课组一位同志主评,其他同志补充,在听课、评课中教学相长。本年来,我校教师的组织课堂能力和启发学生艺术有很大提高。先后有十几位同志在市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有四位同志的课被推荐参加县“十大教学能手”评选。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我们为此制定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上,学校始终以教体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纲领性文件,认真加以落实。从2009年3月份起,为了进一步加深我校的课堂模式改革,在学校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张广校长带领和组织我校87名教师分批去确山二中参观学习,亲临他们的“四模块,三环节”的课改课堂。并且带回了他们的“四模块三环节”的教学模式和“互动的课堂,二合一的学案”等等很多关于他们课改的第一手资料。从确山二中回来后,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首先把课堂模式改革的任务交给七年级班主任张志成、张瑞新,八年级班主任陈鹏搏、樊向磊。让他们先依照确山二中的的模式把班级的学生
分成互助的小组,改变班级的座位模式。让袁宏伟,张瑞新、张志成、陈鹏搏、朱华莉、等同志试行新的课堂模式。4月21日,学校在征求了全体教师的建议和听取全体学生的意见,认真分析利弊后,我校新的课堂模式在七、八年级全面铺开。5月21日我们邀请确山二中副校长牛海山带领他们的5位骨干教师到我校上指导课,示范课。之后观摩了我校教师的上课,他们对我校的课堂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9年10月份,学校又安排三位副校长带队,教师分三批去确山二中观摩、学习、听课。在我校全体教师的踏实探索,不断努力下,我校的“五步一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6、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平安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项安全制度健全,始终做到安全教育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学校教学、体育、卫生、供电、供水、排水、消防等设施完备,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学校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案及落实措施,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演练。结合区域、季节等特点,开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及期末集中教育活动;让师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入心入脑。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实行一岗双责,即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每人都要负责一项管理职责,把学校的安全管理按时间和空间段层层明确任务,加强监督,确保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由于工作做的踏实到位,2009年7月2日,我校的“五星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受到多家媒体的专访,先进事迹被《河南商报》、《河南工人报》等多家报纸刊登报道。
7、大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水平。
学校力争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卫生习惯等方面有较大提高,从而以健康的体魄,高雅的言行去塑造一个21世纪中学生的形象。学校通过每周文明班级的评比,检查落实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同时,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如广播体操比赛,校园舞比赛,百米迎面接力赛,队列队形比赛等,旨在提高学生健
身意识,加强身体素质。现在我校的学生跑操非常富有特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在跑操时各班大声呼喊自选的激情飞扬的口号,队列整齐,步伐一致,催人奋进。在2009年县教体局举行的春季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取得了全县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受到教体局和中心校的表彰。目前,学校体育达标率已超98%,近视眼新发病率大大降低,近几年各类传染病发生率为零。
8、勤俭节约,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运动场地是全县乡级中学中最大的,跑道、篮球场均比较正规,很适于学生锻炼身体,是县中招体育加试考点。我校操场拉有围墙,周围栽有速生杨,既安全又为学生活动提供了绿荫。2009年11月,在上级拨款和我校自筹资金的情况下,硬化了两个高标准的篮球场,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图书室、阅览室齐全,共有藏书55000多册,生均25册以上。理化生实验仪器配套齐全,2008年8月学校又投资新建了高标准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个,教育局配建物理、化学仪器室各一个,符合教学与中招加试要求。多年来是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加试考点。两所微机室可供两班学生同时上课。两个多媒体电教室,为教师使用电教手段组织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很大的方便。2009年8月,学校投资10多万元建立了校园城域网,使我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9、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2008年以来,学校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致力于优化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建设,以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三年来,学校对校园环境和教学大楼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和修建,2008年5月对西院的围墙进行了加高和内粉刷,2008年7月对东西院教楼进行了内外粉刷。从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学校陆续给全校各个班级安装上电风扇,九年级教室安装上电视。2008年4月在东西两院主干道两侧修建了花坛,内植各种花草。在校园内其他地方植树种草,基本实现了布局合理、整齐有序、三季有花、四季常青。2009年4月学校在校园的主要通道的墙壁上和花坛内设置了名人名言和警
句标语牌,大大提升了我校的文化氛围,给学生创造充满激励性的学习环境。
10、加强家校联系,控制学生辍学。
今年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村,深入群众,一方面核实“两免一补”对象的家庭情况,使家庭贫困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同时也对群众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学习知识的重要,做了一次很好的家访宣传工作。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我校还挤出资金从生活上给予补贴。2009年1月5月和8月全体教师三次进行了走村入户的家访,和学生的家长深入交谈,此举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经过努力,使学生辍学率控制在了1%以内。
由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全乡人民的支持,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校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我校先后被县教体局表彰为“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义务教育先进单位”,还先后被命名为“师德教育先进集体”、“五星级学校”等光荣称号。今年我校中招考试又创佳绩,出色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升学指标,被县教体局表彰为“中招综合评估先进单位”。2009年10月份,我校被县教体局推荐为“省级远程教育示范学校”;2009年11月份,被县文明委推荐为“市级文明单位”;2009年12月份,被县勤教站推荐为“省级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也深知,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很多,与县教体局和中心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会不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办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学校。
和兴乡初级中学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