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党校张荣臣教授解读锦涛书记7.23讲话
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要承担起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不同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境界。理想信念的动摇必然导致前进方向的迷失。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毕生的追求,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成为共产党人的终极奋斗目标。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有的党员干部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因此,反对党内存在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广大党员就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第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认识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事实表明,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党的兴旺发达。什么时候有了党内民主,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就充满生机。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犯错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挫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发展党内民主,是党始终面临和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于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就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在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强化党的组织优势。应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第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等各个方面从严治党,切实将从严治党方针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等环节之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就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就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长期以来,我们党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地反对腐败,反腐倡廉不断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个别领导干部甚至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就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为政不廉、腐化堕落的干部从严惩处,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五,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原则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统一整体。每个党员都是为着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和理想,自觉自愿地参加到党的队伍中来。党的这种共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统一的组织原则和纪律,是使党内团结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牢固基础,是共产党人不可战胜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其他别的政党发展的历史都证明,一切宗派组织和宗派活动,实质上都起着瓦解党的消极作用。中国共产党从一建立就是一个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坚决反对党内以任何形式出现的宗派组织和宗派活动。在执政以后,对党的团结和统一也尤为重视。新形势下,在党的基本路线和总方针、总政策、总目标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全党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基础上,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建设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体系和领导班子,它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经验。
在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始终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康。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贡献。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中央党校教授 张荣臣)
第二篇:中央党校辛鸣解读锦涛书记7.23讲话精神doc
中央党校辛鸣教授解读锦涛书记7.23讲话精神
统一思想的宣言书 科学发展的动员令 治国理政的路线图
辛鸣认为,总书记在十八大前作这样一个重要讲话,其重大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统一思想的宣言书。当代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阶段,中国社会日益多样化,社会结构多样化,社会群体多样化。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位势,所想所思往往就会大相径庭。社会思想活跃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思想过于混乱,变得五花八门之后,便不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可是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共同的行动,就不可能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总书记这次讲话主要目的是统一党的高级干部乃至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把大家的精神集中到开好十八大,共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上来。
第二句话是科学发展的动员令。中国社会这些年来的实践,无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或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反复证明了一点,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中国社会就能取得重大成就;如果离开了科学发展,背离了科学发展,我们就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所以这次专题班的讲话,特别强调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指导意义和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这次讲话看成是中国社会未来走向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动员令。
第三句话是治国理政的路线图。总书记这次讲话内容很丰富,涉及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我们称之为“六大建设”。在这些方面,总书记都进行了深入、细致,而且是清晰系统的阐述。这些阐述为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后,带领中国社会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做出了详尽的战略部署。所以说,这次讲话是“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社会治国理政的一个路线图。
一面旗帜 一项任务 一以贯之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突出强调了哪些方面,跟过去相比有何新的提法?
辛鸣认为,这次总书记讲话内容相当丰富、相当全面、相当系统,择其大意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一面旗帜,三大成果。在这次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重申了中国社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三大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句话,一项任务,“三个更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突出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且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的任务,又提出了“三个更加”,即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完善的制度来推进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社会的贯彻落实。
第三句话,一以贯之,六大建设。一以贯之就是坚持改革开放贯穿了总书记这次讲话的始终,也贯穿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始终。而且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社会过去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是靠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也依然离不开改革开放,所以我们称之为 “一以贯之”。六大建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加上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
他说,包含在总书记这次讲话中的这三个方面内容值得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研究、认真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辛鸣认为,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表述,这些表述在新闻通稿里感受可能不太多,但是也有一些,比如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不过我们不要只盯住新名词、新概念而忽略了讲话的整体精神。我们学习讲话固然要去领会讲话中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讲话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其实有些内容,看起来可能是我们过去经常提的、经常讲的,但是老观点重新强调,本身也反映了一种“新”。“新”并不意味着朝令夕改,一以贯之也是“新”,坚定不移同样是“新”。尤其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在六十余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中国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制度体制,对于这些内容进一步重申的本身,就反映了我们勇于从历史走向未来的进取心态,这同样也是一种“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四个特色,即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这四个特色的提出,对于我们全面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
辛鸣认为,这“四个特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内涵讲清楚、讲明白、讲到位了。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有很多群众包括一些党员干部感觉不太容易理解,好像这个“特色”有点讲不清。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有很确定、很明晰、很系统内容的。这个内容是什么?就是这次总书记讲的四大特色,也就是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什么是“实践特色”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表现为实践形态。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没有现成蓝本可以照抄照搬的,也就是说它没有蓝图可供参照,用毛主席的话讲是,“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这三十年来,或者再往前看,是六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干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这点上来说,就叫“实践特色”。
什么叫“理论特色”?实践肯定要出道理,大实践要出大道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既然有了“中国道路”,当然就要有“中国道理”。所谓“中国道理”就是要把我们走的道路背后的理论依据,给大家讲清楚、讲明白。有了这些道理就可以更好地凝聚全国人民共同往前走,这叫我们的理论特色。这个理论特色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内涵,就是我们的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跟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我们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为什么我们常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丰富发展,改革创新,这就叫我们的“理论特色”。
辛鸣说,“民族特色”众所周知。尽管社会主义是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种自然的社会状态,具有普遍性,但是普遍的社会主义体现在不同的国家,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体现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会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假如未来若干年以后,美国走到社会主义了,那么美国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模样肯定不一样。不同民族有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行为模式,乃至于不同的思维理念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让民族特色有了特有的内涵。当然,我们谈民族特色,绝对不是囿于狭隘的本土小圈子,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我们主张的民族特色里始终有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可以把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人类文明的普遍性包含进来。
“时代特色”,简单而言可以这样解释,一百五十年前的社会主义跟今天的社会主义,肯定有不同的内容,甚至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形态。因为无论是科技进步也好,还是物质财富的增加也好,都会让社会主义形态呈现出新的特色来,这就叫时代特色。所以社会主义也需要与时俱进,社会主义也在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