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尹稚院长致辞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
尹稚院长致辞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01月02日 评论(0)|浏览(21)点击查看原文
结合自己的实践、结合企业的发展、结合这个行业的特点,今天我想谈十二个问题。这十二个问题是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以后企业的高管层面对这个企业、这支队伍今后如何发展的治院方针的一些思考。
一、以趋势、潮流诱导人
这里的“人”指自己,也包括针对的工作对象,中国古人讲,“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吴良镛先生反复讲的城市规划的十六字箴言,第一条就是“审时度势”。接下来还有“因地制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一条实际上对很多的学生出身参与到社会实践的人来讲,是经历从课堂到社会的最首要转变,如果说过去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更多的强调向祖师爷去学,向经典去学的话,那么进入实践这个圈层以后,更多的是向实践去学。实践中就会有时事变迁、态势流转,从经典知识与时事的关系来看,如果你经典的东西基础不好的话,就缺乏一个吸收的平台;如果对时势问题缺乏认识的话,就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尤其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对国内国际形势的认知和把握,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济这次为什么会如此惨败,第一条就犯了这个错误,产业评价还停留在传统的第二产业发展阶段。如果对国际的变化、对前沿领域的一些东西没有一个及时的把握的话,做出来的项目很难会有新意,做学问出身的人很容易将非常鲜活的东西变成教科书上的,用教科书上的东西去印证非常前沿性的项目,同济六个教授、十二个博士生做这个项目,不能说他们不熟悉经典,经典性的东西罗列了不少,但一无所用。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精神的理解应该更专业化:了解这个行业以及与这个行业所研究问题相关的国内国际态势的变化,潮流的变化应该成为你作为职业规划师后学习的一个重点,同时这也是立院的关键。我记得在建院之初,我提过本院十六字方针中“以学兴产”中的“学”不仅仅是大学课本上念的那些知识,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学”包括了对经典知识的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熟练、对时事的了解和对潮流的辨析。如果离开这些,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周而复始地、低水平重复的做大量项目。如果两年前的说明书与两年后的说明书内容差不多,那么这个院是没有前途的。
二、以科学的论证说服人
有人讲城市规划是“三分业务,七分政治”,或者讲是“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因为它是在做人的工作,否则你技术再好没有意义,不会被采纳,说白了,钱不是你投的,权力也不在你手上,你凭什么去拿到你的价值?凭的是科学。
从国际咨询业发展的态势来看,这个行业应恪守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客观、严谨、中立”,归纳在一起,意味着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如果你是作为一个规划师,通篇的文本与报告讲的是政治家的话语,那显然就没有任何价值,这是这次我参与的评审会上投标单位犯的第二大错误,与其说它是一个科学文本,还不如说是一个政府工作报告的翻版。规划界一个很恶劣的气习就是象政府一样说话,什么“一条轴线”、“三个节点”、“八个中心”、九个……“的归纳,它在科学上有什么意义?在景观环境学上有什么意义?在城市艺术上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去论证的话,是毫无价值的口号。
我感觉到这样的错误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是有苗头的。作为一个职业人员做事,专业人员做事,这条路显然是不能走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论使人信服,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诱导别人的逻辑,用具体科学的方法来论证事物的真伪,这里很集中反映了一种精神,即理性的精神。在我念建筑学的时候就很崇尚理性建筑。你要做到用科学的论证来说服人,很坦率的讲,城市规划涉及学科背景众多,任何一个背景出身的规划师都不可能在学校中完整地体会其中的科学性的含义。这个院的高层、技术骨干都不是学校教出来的,是在战斗里成长起来的,是在实践当中打出来的,更多的东西是从实践中学出来的。在工作以后仍然要维持一种比较良好的学习心态,不断的自我补充,因为城市规划这行业学科背景非常复杂多变,面对的问题不一样,涉及的学科可能差距非常大,支撑城市规划的结论的背景理论多样化。我们在建筑学院组织过教育改革,你算下来,如果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知识方方面面作为课程来讲的话,至少需要在学校念二十年,那么我们四、五年,六、七年就毕业了,从事这个行业显然只有知识是不够的,距离真正做到”以科学的论证说服人“差得很远。这一点大家无论从思想上、深度上都应该是高度重视的,这涉及到一个不断学习的问题。
一个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过去这个规划院是一个平板结构,从院长到基本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在一个层面开展工作,因为当时规模小,没有必要划分那么细致,大家想到什么问题面对面聊几句就解决了,现在看来不行了。这个不行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我们高层管理干部、中层管理干部有了进一步新的要求,要求你比普通的规划师要懂得更多,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带好这支队伍。
作为咨询服务行业,它是一个智力型企业,这种企业如果要得到成长的话,不是靠钱。你给我再多的资本,也没有办法去以钱变钱。我们不是做房地产开发,也不是做产品销售,同时也不是简单劳动力的规模效应,不是一定要把规划院做到几百人、产值要上亿才有地位,不是这样的一个概念。智力型企业的核心生命力是研究、研发的能力,是它探索自有的本行业核心技术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构成了企业持久的发展源泉和基本的发展动力。建院方针里”以产促研、产研结合“道理就在于此。不是简单的说把科研当成生产去做,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关系,它隐含的内容就是要有研究和研发的能力,有寻求独特核心技术的能力。我们这个行业的技术不完全指硬技术,一个规划如何编制、如何与地方政府打交道,使规划思想得到贯彻,还有很多软技术的东西。这是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并给予高度重视的,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以产促研、产研结合“ 的话,企业才能良性循环,才能逐级提升企业的档次。
这个企业的奋斗目标不是说我要按国家标准去收费,拿多少钱,干多少活,中国在做市场经济,我相信终究会走向优质优价,要做到你付出的规模、你投入的资源比别人小的情况下拿到比别人更高的回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有个性,要有自有的独特的别人不可模仿的东西,你会按八股文编总体规划,别人也会,你凭什么优质优价?
从注重研究这一块来讲,还应维持一种好奇心和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咱们院订的杂志不少,学术刊物也不少,买的资料也不少,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仔仔细细看过这些东西。我一天到晚开一些这样那样的评审会,接触学术圈、产业圈三教九流的人很多,你会看到别人在关心什么。这几年来是我们国家在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立法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规划编制程序甚至到项目策划程序、人力资源组织等等都在进步的几年,从这些学术刊物的文章中可以看到这些,如果我们对这些东西不敏感的话,我们很难在未来有一个很有利的立足之地。
这种敏感从学习角度来讲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来自积累与见识,这个主要指学术层面,你从事过、阅读过、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东西,突然发现有些东西以前没见过,可能就是新的生长点或新的热点;第二来自于实践,是在问题层面,中国目前从事的城乡建设这场实践,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你去看美国、北美、欧洲二战以后的材料,当时他们的建设规模仅仅是我们现在的1/
4、1/5。在目前中国这样一个急速发展的实践当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是人类以前没有面临的,因此不要迷信外国专家。我在美国的经历证明,现在七八十岁的那代人还和我们有些共同语言,因为他们经历过美国的大规模建设时期,现在这种象牙塔里面出来的人没有这方面的经历,面对中国超大规模、超高速度的建设,他并不知道该怎么办。正是因为问题的复杂和爆发速度之快,会导致中国城市规划中有特别的探索,这些探索将来会在世界的规划史上留下一笔,我们生的正是时候,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具备从事研究从事自主创新的土壤;第三个敏感来自于责任,这是一个欲望层面的东西,就是你想追求什么,是不是小富即安,是不是温饱、小康问题解决后还有其他念想,有没有人想过过几年我要坐到尹稚这个位置上来。我觉得这些问题对于年轻一代的人都应该想,不想是有问题的,想才是很正常的,正是因为有这些欲望的支撑,他才会对一些新生事物敏感。中国有一句话很清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不足以支撑它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个企业还有未来吗?你们都见过或知道我以前工作过的那个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是如何从小到壮大、经历高峰再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为什么?因为它的文化不鼓励你在这上面有任何欲望,它鼓励的就是老爷子一杆旗插在这,所有的人给我来打工。这种类型的文化,不管它是企业也好、科研机构也好、教学体系也好,都不会有未来,它可以有非常闪亮的辉煌的过程,但最后是颗流星,而且随着其核心人物的离开衰落得非常快。我在这个所当副所长六年,看着它走过这个过程,我不希望规划院重新走这个过程。
三、以思想的亮点激励人
有时我看一个设计的文本,觉得是达标了,但看着不让人兴奋,为什么?没有亮点。你从历史去看城市规划,绝大部分亮点源自对理想的追求,有时还超出做人做事的一般追求。我在西安的研讨会上讲,支撑城市规划这门学科这一行业从诞生到现在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第一是理想,第二是理想,第三还是理想,不是一大堆枯燥的经济数据的分析。如果是那样的话,它根本不能称其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永远追求更美好的人居环境和更美好的人居社会,是城市规划这个行业永恒的追求,有时它甚至不惜走极端,从简单的物质形态的处理一直到参与社会变革。所以我们平时在项目中做的研究,如果是没有追求的研究,是机械化的,我相信如果按建设部的规范要求写规划,迟早有一天会由软件来完成,由人去填数字就够了。没有追求的规划,对一个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事务性的,同样对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讲,缺乏这一份追求的话我相信这工作也够烦人的,枯燥、乏味。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计算机前,就为描那几条线,很难使人长期地去坚守这样一个岗位,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毛主席讲,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我们城市规划这个行业还真是与天、地、人斗,当然斗的方式不是阶级斗争,这是一个很有乐趣的行业,可以苦中作乐的行业。同时还有一点,从历代规划大师成功的经历来看,亮点来自对事物个性化的感悟,正所谓中国古人所讲,你拿到的是”甘苦自得之言“,这才是万金之言,是思想的亮点。没有甘苦也就不会有感悟。甘苦的核心对于我们行业来讲,有一句话概括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要从实践中学,从前人那里学。我记得我最早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做一个大型规划,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花在调查研究上,要有很艰苦的现场工作。这些年我们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这种工作越来越弱,尤其当你满足按照一种模式化来做事情的时候,你会想:这有什么必要,收集一份资料,走马观花看几天,回来就做出一个总体规划了。这从商务角度讲,合情合理;从个人成长角度和企业成长角度来讲,这是一种隐患。时间长了,会培养我们对一些很尖锐敏感的东西熟视无睹,觉得大体如此,照本子划拉一把就可以交差,这样这个企业所做的东西会走向平庸,会变成一个平平淡淡的商务机构。
四、以成败经验来哺育人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长胜将军,我们常言”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并不全面。你是不是英雄倒不是一锤子定音的,深入想,成败不仅仅可以论英雄,更重要的是”成败皆可以培育英雄“。有的人是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东西,有的人更擅长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东西。这种不以成败论英雄是指不以一事或一地的成败论英雄。但如果消极的来理解这句话的话,你花一生的代价去体验”不以成败论英雄“就会出问题了,你永远也长不大。
之所以讲成败经验可以哺育人,表面的成败是显于功利,比如你是否中标或拿奖,这是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哲学意义上的成败是潜于内心。为什么讲我们有些项目从功利的角度我们是失败了,但虽败犹荣,是因为我们在其中探索到了一些东西,这种探索的收益可能会影响很多人的成长,会改变很多人的心态。这一点我很同意当年吴良镛先生教育我的一句话:”功利风雨多变,修心甘苦自知“,在功利场上我们可以成也可以败,我们这个企业现在不在乎投多少标不中,我们已经有了这种经济实力去贴补这种运转方式,但关键是,这种贴补也好,失败也好,作为一支队伍,你从中吸取了一些什么,这个最重要。如果成了,干杯,喝一次酒;不成,郁闷后也不吸取一些什么教训,那么这样的成败就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看《成长的烦恼》,看到在磕磕碰碰中人才能长大,这是成长的过程。个人的成长如此,对一个企业来讲更是如此。如何用成败的经验来哺育人,我觉得规划院要加强项目检讨、项目反思和项目自省方面的工作,成功了要知道我究竟胜在什么地方,这种经验总结不仅仅是学术意义上的,还包括比如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处理、或与地方实践理念的结合,包括方方面面社会背景的东西都是值得总结的,否则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任何项目的参加者应该有一种自省意识,作为项目的组织者、策划者、领导者应该有检讨、自省的意识,无论成败都要做这方面的工作。在战争年代打仗,一帮农民兵,不到二个月没打过两发子弹就敢上战场,为什么能锻炼出一支战斗力这么强的队伍?有一条经验:除了战前的动员之外,很重要的,从军事科学意义上讲是善于总结,每打完一仗,无论大小、无论成败,开好战后总结大会。这是***独创的一种做法,它迅速的将一批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农民兵培养成一帮军事天才。中国还有一句话,只有蠢人和农夫才会在相同的地方摔跟头,为什么,也是这个原因,他不会总结。如果过去这种经验教训的总结更多限于高层的话,我希望今天会议结束后能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我们每打一仗,以项目组为单位,做一个总结,这种东西是一集体的甘苦自知之言,团队的成长就会变得非常的快。市场上有无数的书讲学习型企业,从理论到实践各种模式五花八门,说到底,这里面就是经验共享、知识共享的问题。只要具备这两点,这个企业就是学习型的。做地方的工作同样也是以成败来教育这些领导,如果对国内国际的经验、教训不熟,你拿什么去说服别人。
五、以规范标准来要求人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城市规划这个行业也好,对于一个人也好,他总是要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强制性的标准与规范。我前几天开玩笑说,我们都是博士级、教授级的水平,规规矩矩的做一份小学生的作业也没什么丢人的。我们有很独到的创新的东西,但是我们是在社会体制下运作的,是在一个基本的社会共识的标准和规范下来做事的,哪怕你认为它还很愚昧很不完整,但也依旧是你的行为规范之一。
另外,还要讲一点,关于”破“与”立“的问题。我本人在近二十年的规划经历当中,从来是以”破“的心态看”立“的规矩,这也与时代的发展有关,与很多制度的不成熟有关。中国的制度与国外比的话,可能是别人几十年前的东西,甚至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东西,作为一高知识水平、高技术储备的设计院,要有能力去破这些东西,既要在它的要求下开展工作,又要瞄准其中的弱点和可以变革的部分。这种规章制度的破与立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事情,不能像文革时期,一张大字报把所有的东西都颠覆掉,大破大立会导致剧烈的社会动荡。它是一个周期性震荡的过程,最近我看英国的城市规划立法史,一个法规出台,逐年修改,70多种颠覆性的修改做了四五次,小的修改不断。所以,一个技术规范从制定到成熟到相对稳定,它有一个过程,不可以抱有大破大立的心态,实际上它是一个从被动到自觉到超越的过程。超越实际上是一种变革,新的体系代替旧的体系。
另外,与”破“与”立“相关的是关于”守“与”创“的关系问题,实际上这是我们的职业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守要”守得住“,创要”创得新“。我感觉到现在我们的同志两种倾向都有,一种是想得少,踏踏实实的按程序走,你说它好不好?说不上好,但挺规矩;还有一种,自恃我是清华的,我要来点标新立异的东西,突破一点也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回过头来,底线好像守得有点问题。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规范,它是社会共识,之所以成为社会共识,它就永远不会是最先进的东西,永远是社会上一种折衷的产物。对于我们的项目而言,规范可以作为项目的最低标准,但这是一个不可忽视、不可遗漏的标准,剩下的还是我们向最高理想奋斗的东西。而这往往是书生、教授出身的我们容易忽略的问题,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这点。
六、以技术攻关来支持人
中国的城乡规划建设中,凡是热点与焦点问题,也都是难点问题。正因为大家对这些问题措手无策,所以必然是热点,炒作后必然是焦点问题。如果用常规的组织方式和常规的技术手段,就很难有逾越与突破。这里说以技术攻关来支持人,即在正常情况下动用非正常资源做非常规研究的能力。跨学科就是一种非常规的做法,跨行业、跨部门组织联合技术设计组,这也是一种非常规手段。如果说我们在常规手段下更多的注意的是防止犯错误的话,那么我们在非常规的手段下要有承受风险挑战的心理承受能力。
任何难点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是不可能不冒风险的,多学科合作这个问题不在今天谈。对于规划师来讲,你要应对这种难点问题,应对这种多学科联合设计问题,需要在几个方面有自己在技能方面的深化。一是决策科学方面,很多的理论技巧要处理跨学科、跨利益间的协调和组织,如何能达成一种共识,这是决策方面的,这方面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停战谈判了,敌我双方是如何达成共识的值得借鉴;二是分析技术。城市规划这门学科本身从来没有产生过分析技术,其核心来自经济学、交通工程学、社会学等等,说到底都不是现有的城市规划教科书上教给我们的一些东西,不会具体的算法但至少要知道原理,能与相关的学科专家去沟通与探讨;
三、评估与预测技术,从这几年的讨论来看,城市规划从面对封锁的中国大陆经济体制到向全球开放的经济体制的变化,导致对城市规划决策依据变化最大的一块就是在评估和预测方面。过去我们可以关起门来算城市人口多少,现在不行,你看看几亿的打工人潮,看看物质人员的来来往往,这一块从原始的基本原理到非常具体的计算方式,在未来的十年内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我们熟悉的数字规模都会不复存在。面对一个群雄并起大家都在探索的时期,上海高校在做这方面的事情,我们国家一些大型的甲级院在做这些事情,中规院更是利用建设部的信息资源优势试图在垄断这件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感,等人家把游戏规则都弄完再加入的话,你所可能占的市场份额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城市规划科学是大众化科学,街头卖冰棍的老太太也可和你聊她们家门口路堵不堵,她邻居的房子改得好看不好看,因此还涉及策划与宣传技术。传统上工程师不做这一块,随着中国干部素质的提高,中国公民参与意识的提高,我们不得不与各种层面的人打交道,同样的技术成果可以有许多种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和不同的争取对象,要达成一种共识,说服高层领导是一种途径,说服中层干部是一种途径、说服老百姓也是一种途径,说服专业出身的干部是一种途径,说服非专业出身的干部也是一种途径,显然你的宣传策划技术不是千篇一律的,应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包括招投标,评委是什么样的人,什么背景,什么心态,你能否打动他,这不可理解为很庸俗的自我吹捧,应是我们事业很核心的讲科学的一部分,可以做科学分析的一部分。同时,一个企业在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攻关,很难培养出专业化的核心队伍,更谈不上所谓专家意识的建立。这两年我们开始做一些专门化的研究,把各所的职能进一步细化,一个院做项目的水准取决于各种专家的个人意识和组织这些专家的能力,而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做杂家。
这里还谈一点,软科学如何自觉的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问题。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这个成果出去被别人抄袭怎么办。最核心的是软科学的东西一定要善于总结,勤于发表,不可能像硬技术一样给你专利。发表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我们在这方面的意识我感觉还不太强,重大项目稍微还好些,在短时间内发表,以后别人看到就知道源于何处。从某种意义上讲,软科学的产权是在别人嘴里,是一种公众口碑,不要去看那些硬科学非常功利化的知识产权,而是应在公众中树立起你的威信。
七、以职业的精神打动人
关于职业精神的解释有很多:执着、耐心、公正、严谨、吃苦耐劳等等。从这个行业来说,有这么几点:一是规范。规范性的做事与规范性的表达,这是一种最根本的职业素养;二是能有行云流水般的逻辑,即理性。水平可以有高低,自圆其说是最根本的,逻辑的清晰性是很职业化的东西。风格可以不一样,但要做到极致,图象语言的逻辑性要很好;三要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应变素质和机智应对的应变智慧。
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变化太多、太快,在这种情况下,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一是不惊,二是要学会应变,这很难从教科书上学会,它是个人智慧、集体智慧的混合体,需要大家在实践中的慢慢积累。从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来看,多跟实践经验多的人,我最早跟着吴良镛先生参加各种报告会,听人家讲这些东西,看人家如何应对,慢慢的积累,每一次方案的陈述,每一次项目总结都是学习的机会。完全从事务性的角度出发,永远带不出你手下的班底,要学会培养人,好的项目负责人在带团队的过程中应该去关注这些问题,职业态度与工作精神都很重要,这个行业要赢得尊重的话,除了硬的成果之外,人自身怎样也是赢得或失去尊重的一个因素。张家港项目,从刚开始并没有在专业技术上显露与竞争对手特别大的差距,但他们就是觉得清华人办事认真,比较能吃苦,业务组加班加点干活,吃在现场,睡在现场,大家很感动,觉得是对事情负责任的态度,对方觉得放心。同时这种职业精神有时候是实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时候要带些做秀的成分,”show me something“,涉及到我们在地方工作的精神状态、队伍的配置。
八、以人格的力量感染人
对于一个专业人员的职业要求:”诚信、正直、坦荡“。诚信不需要解释,它是任何商业机构存在的基础。坦荡是大气,是在做专业的过程中的要求,西方有句话叫”三代人培养一个贵族“,讲的是气质的培养,而非财富。现在三个月就可培养一个资本家,中国一夜间暴富的也很多,所谓的大家风范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它是诚信的基础、议事的风格和言语的控制。昨天我翻到1998年赴美在Berkley东亚研究所谈中国古籍时的笔记,所谓坦荡即大气。中国有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反映在议事的风格上,即”议事者,有据理审势,明白直接的;有不吞不吐,骑墙观望的;有一问就讲,畅快无隐的;也有再问不答,沉吟含糊的;有真知酌见,虽然违众,但敢直言相争的;也有自无主见,一驳就变的“。从文字中你就可以看出,什么叫君子什么叫小人,由此就涉及到贤与德的关系,中国古人在这方面做过很多的探讨,我讲一段半文半白的:”德为君子独有,而才君子与小人共有,而且小人之才常常胜于君子,语言奉对,君子纳真,小人诌谀;奔走周旋,君子拙笨而小人伶俐;课考劳绩,君子常孤行其意,又耻于言功;小人则巧于迎合,工于显勤“,所以在中国的用人制度里面有一定律”见贤而不能举,见不贤而不能退“,它比较深刻的揭示了德与贤之间的一种关系。
九、以协作的精神团结人
协作最核心的问题是沟通与对话。其主要作用有:
一、认清所处的形势,包括对情报的掌握、周围环境的认识、对同事性格、秉性的了解等各方面。如果没有协作精神,企业是一个同事间误会不断、上下信息传递误导不断的企业。这两年我们加入的新人越来越多,我们要求中层干部要熟悉组员,关心新进员工,这是一个彼此了解的过程,让其认清规划院的立院根本与立院形式,也是一宣传和教育的过程,统一思想认识;从经典的管理理念来讲,这种认清和认识的工作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新东西的出现不断持续的做;同时,沟通和对话使得决策更加合理、有效,说白了就是群众路线、民主路线,集思广益。我在加拿大学环评的时候,企业讨论内部有一专门的词”scoping“,大家轮流发言,他们有一个规则:不得打断、反驳和嘲笑别人的话,目的就是建立一畅所欲言的基本机制,使得在决策的过程中将方方面面的东西都处理好。
沟通与对话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稳定情绪,统一行动。人是情绪化的动物,缺乏沟通的话,有可能发现的时候就比较激烈了,早一点发现和处理,方式可能更温和一些,更容易接受一些。等到发展到对立的时候,会有企业裁人的结果,但这不是一件好事,你多年对人才的培养、多年的企业机构必然会有损伤,对此,中层干部也要有认识。
除了一般性的沟通与对话外,还有职业性的沟通与对话。与工作运转密切相关的,职业性的沟通与对话原则:一是准确。实事求是,以平和的心态,客观转达;二 是完整。避免信息缺损,也不可报喜不报忧。三是及时。信息传达不及时会误事。四是关于沟通的基础,我个人认为一是彼此信任,什么时候你的员工能做到不愿和父母讲的话愿意和你讲,这个企业就有希望了;二是大局观,没有大局观下的沟通,就是一种家庭妇女式的沟通。
沟通与对话同时也反映在我们很多的对外业务中,我想谈谈公共关系问题。这个院从成立到现在,我们没有有意识的去做过公共关系,我所说的公共关系不是指简单的请客吃饭,酒肉朋友关系。公共关系对于一个职业化的企业是指通过积极、持久、有计划的努力建立企业与其他单位彼此了解与信任。我们现在处在项目量饱满的情况下,但你要看到中国市场的竞争,在群雄并起的形势下,能够长久的维持我们自身的特色与声誉,就应做一些公共关系的工作。从理论上讲,公共关系是平等、互惠的,但在执行中有一点是实质的,即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企业与公众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你的行为不能使公众和政府获利,他怎么可能给你利益呢。作为一商业机构,你应首先考虑到这一点,然后你才会有企业的获利。同时我们在公共关系中汲取民意,完善自身,不要小看地方政府和评委们对我方的看法,从社会的评论中找对我们有利的东西,找值得改进的东西。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我们可以做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你不可替政府做决策,但你可对外传播与宣传,从而诱导社会价值观念,这种观念是非物质性的。
十、以完美的追求督促人
清华传统追求完美。中国古人讲”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从古到今,就没有什么完人,这是一种境界。在做事中更多的反映出的是”尽人力而知天命“,或英文中”try my best“,”万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实际上是一种心境,做事与做活是两种境界,做活就是养家糊口,饭碗而已,上班、挣钱、娶妻生子,即”活着“,做事是一种事业心态,是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极致境界。完美的追求也永远是在相当的压力和有限资源条件下,要求对工作熟练、精细的组织与安排,不浪费人力、物力、感情精力。同时追求完美的源动力是什么?西方的精英教育对完美的追求超强,超乎平常人的事业心、责任感,还有挽救企业和国家的使命感。我们好像有着清华这一金字招牌,在家坐享其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清华的企业这几年做得不够好、对学校的贡献并不大,就是因为有这种心态,这也是清华下段改革中要严厉打击的一种心态。
十一、以创新的能力衡量人
”创新“这个词我不解释了,十六大讲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实践创新。它指两个层面:一是上下求索,二是水到渠成。这是创新与异想天开、与追求奇特潮流的基本区别,研究、学习、攻关都是上下求索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所谓创新就是空中楼阁。创新的结果是从艰苦努力一直到水到渠成。创新是维系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清华传统上讲”听话出活“,这是作为一职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但很难追求创新。面对现在这个时代更应注入个性化与自我意识,这种个性化是经过研究后能站住脚的成果,这是一个过程,是维系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是我们企业最基本战略的指导思想。
战略级与战术极目标最不一样的是,战术级是企业为了今天而战定的战略目标;而战略性的思考使企业为明天而战,企业生存态势、发展方向、工作内容、项目承接的选择、竞争方式皆由此产生,围绕技术创新的思路产生。
十二、以学习的勇气做新人
英文中”Freshman“的心态对任何成功者都非常重要。在一个多变的条件下,在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学会在各种新事物面前当”菜鸟“,这需要勇气,这是个人不断成长中非常主要的环节。中国人喜欢摆老资格,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很长时间了,但事物一直在变,去年的经验用在今天就未必是合理的,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也好、管理干部也好、企业领导也好,如果没有维持”Freshman"这种心态的话,你很难往前走。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个人脱胎换骨的周期也加快,这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学习的勇气和学习的习惯是良好企业气氛的基石,不用去看一大堆关于学习的专著,既然能考清华、能念这么多年的书,学习习惯早就解决了,就业后是否还能维持这样一种心态,这是做人态度问题。
第二篇:中国各大设计研究院院长----清华人员
中国各大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中的部分清华学子678人
张贴时间:2007-06-08 访问次数:12537 不完全统计,就任中国各大设计研究院领导的清华学子,中国科学院有9人(各分院院长另有16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7人,中国核武器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有8人,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有5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有5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有3人,中国核动力研究院有3人,其他建筑、水利领域的研究院院长、总师不计其数。中国卫星设计院院长 赵九章院士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在德国获得气象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长 周光召院士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钱三强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所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竺可桢院士 清华第二期留美公费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华罗庚院士
1931-1933年清华大学数学系研究生班听课学习。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叶笃正院士
1940年清华大学地学系毕业。还曾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裴丽生 1933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严东生院士
1935-1938年清华化学系学习,材料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严义埙
1956.9-1962.9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1曾任中科院电子所原所长、中国网通公司总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李昌
1935-1937年在清华大学学习,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华民国”中山科学院院长 阎振兴
1934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工程院院长、中山科学院院长、教育部部长、新竹清华大学校长和台湾校成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钱思亮
1931年获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
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 朱光亚院士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物理学博士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朱高峰院士
195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3年被选送到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学习.历任邮电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胡乔木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曾出任过新华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并担任毛泽东秘书25年之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刘国光
1946年毕业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专业,后考入考入北平(现北京)清华大学研究院,1982-198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钱钟书 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于光远院士
1977-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刘吉 1958年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滕藤 1951年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夏鼐
1934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钱三强院士 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戴传曾院士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国际上首批从(d,n)反应中测得自旋宇称的学者之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孙祖训 1961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正华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李金英 1977年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康日新 2005年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中国核动力研究院院长 杨岐 1965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副院长 卜永熙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中国核动力研究院院长 张森如 1965年清华大学毕业。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所总工程师 应诗浩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反应堆材料专业。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荣毅超 2002年清华大学工程硕士毕业。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党委书记 陈斌
1987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锻压专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杨保华 1985年7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毕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 殷礼明
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胡丽雯
1955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 薛延禄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战斌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7-1995年,王先生先后担任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院长;1995-1999年,担任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总经理。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电气师 丁杰
1983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毕业。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 管德院士
1952年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还是中国民用航空协会会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沈顺高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 沈荫泰 1952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电气师 丁杰
1983年大学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国航天第三研究院院长 高红卫 1980年清华大学毕业。
“中华民国”航空研究院院长 李家騵
1940年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曾任逢甲大学航空研究所所长。少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鸿亮院士
1954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黄新民院士 193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段宁 1981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刘培哲
1963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曾任国家环保总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环境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金南 1988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中国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邓稼先院士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获美国普度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 郭永怀院士 1939-1940年西南联大清华研究所研究生。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 王淦昌院士
192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曾任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 彭桓武院士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 胡仁宇院士
氢弹中子弹专家,1952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工程师 薛本澄 1958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彭翰生 1963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院长 王永志院士 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学习,后被选送去苏联莫斯科航学院留学。历任发射试验队队长,总设计师。1986年出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院长。“长二捆”火箭的总指挥。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副院长 梁守槃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反舰导弹总设计师,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 1986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副院长 王德臣
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1952年院系调整随清华航空系一起并入北航。发射澳星的捆绑式火箭总设计师。并在中国首次航天实验飞船发射活动中做出突出贡。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副院长 屠守锷院士
1940年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领导了近、中程火箭的研制。主持研制了远程运载火箭及其全程飞行试验获得成功,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 孟宪民院士
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年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矿业学院。192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赵文津院士 1952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
中国核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邱仁森
1966年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中国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院长 皇甫岷
1964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兼任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刘巍
197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清华大学2006级EMBA。中国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范仲 198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中国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 黄坚持 196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毕业。
中国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 冯汉鼎 1962年清华大学工物系毕业。
中国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完守庆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中国核工业第五设计院院长 杨朝东 清华大学毕业。
中国核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 黄克勤 1988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硕士毕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于亚东
1979年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曾任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及副院长;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段宇宁
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杜杨
197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中国林业科学院副院长 张久荣 1963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周干峙院士
195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曾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林秋华 1962年清华大学毕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 王景慧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总工程师 仲顺和 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设计院副院长 于振生 1961年自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院长 樊康
197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1983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研究生毕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张文成 1974年清华大学暖通空调专业毕业。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建筑专业设计院总建筑师 章继平1987年清华大学毕业,曾获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赵国宇 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王有为 197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张祺 1987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李娥飞
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营建系,1952年保送苏联留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韩秀琦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傅熹年
195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古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徐伟 1986年清华大学暖通空调专业毕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熊承新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陈一峰 1987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获硕士学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范重
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蔡敬琅 1965年清华大学土建系暖通专业毕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副总工程师 张文才 197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 徐培福
1965年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研究生毕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建筑师、总工程师 王华彬 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王钟琦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赵世明
1984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史丽秀 曾在清华大学进修建筑学专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马立东
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常钟隽 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王双 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薛明 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夏靖华 清华大学毕业。
中国建筑科学院总建筑师 乐成民 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徐伟 1986年清华大学暖通空调专业毕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马立东 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王双
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常钟隽
1995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薛明
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建筑学专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 李德堂
1979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地基与基础专业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 徐炳华 1939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 刘克良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总工程师 胡登鹏 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
196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马晓东
1986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1991年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硕士.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院长 李承鳌 清华大学毕业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周方中 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设计者。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黄宗瑜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中国西南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赵擎夏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中国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肖龙旭 2002年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毕业。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院长 傅文德 1951年清华大学毕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刘广旭 1962年底毕业于清华大学给排水专业。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工程师 聂梅生 1962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许振婉 1952年清华大学毕业。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珠海分院院长 袁新和 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 王业俊 1937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士学位。国家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邓延复 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光斗院士 1934-1935年在清华大学学习。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黄文熙院士 1933-1934年在清华大学学习。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任 1925年清华学校毕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 高季章
1969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任、29届国际水利学大会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许可达
1962-1968 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学习。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董哲仁 1966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孔昭年 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陈祖煜院士 1966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总工程师 高安泽 清华大学毕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胡春宏
1985年和1989年分别获清华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院长 杜钰洲
1966年清华大学毕业。1985 -1993 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1993年起任中国纺织总会副会长。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李庆峰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陈中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高分子专业。
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陶鼎来 1942年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毕业。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程绍迥 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王秀玲
1986年5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管理专业。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 陆建勋院士
核潜艇通信系统研制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袁随善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 华国柱
1950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曾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名誉院长 李德平院士
1948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我国核工业辐射防护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程鹏飞 2002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兼总建筑师 黄星元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李颖
毕业于清华大学分校,兼任中国计算机报的社长、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社长、中国最大的IT门户网站赛迪网的首任CEO。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沈克非
1919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5年担任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历任任南京中央医院院长、国民政府中央卫生署副署长,兼中山医院院长和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医
监。1951-195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59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中山医院院长。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 郑健超 1962、1965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研究生毕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曾庆禹 1967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徐士珩 1951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陈继南 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周孝信 1965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徐博文 1938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胡学浩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陈期 1965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傅书易 1948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白晓民 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院院长 谭浩强 1958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林炳湘
1964年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毕业。少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家诚
1951年清华大学气象系毕业。1958年获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地理学副博士学位 还曾任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崔彤 1997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 葛庭燧院士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3年加州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应邀到麻省工学院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 沈文庆院士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涂治院士
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还曾任原新疆学院副院长、八一农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 王大珩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 穆恩之院士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原中科院南京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副院长 刘崇乐院士 1926年清华学校毕业。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院长 林亮 1937年清华大学政治系毕业。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 李乐之 1938年清华大学外语系肄业,上校军衔。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首任副院长、合肥分院院长 蔡承祖 1939年清华大学毕业。
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任院长 武士章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副院长 杨南生 1939-194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机械系。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小卫星工程中心副主任 王宇
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7年在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王素英
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中国兵器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王召庆 1964年清华大学暖通专业毕业。
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 赵仁里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缪继悯 1968年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中国农机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周光瑄 1946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权忠舆 1963 年7月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毕业。钢铁研究总院院长、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翁宇庆
1957.9-1963.7 清华大学 金属学和金属材料 六年本科 钢铁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 慕成雄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孙德和 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柯成 毕业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孙珍宝
1934——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前)清华大学物理系特别研究生毕业。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 黄松涛
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88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 茹森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总工程师 石力开 1961年清华大学毕业。
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 刘长风 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机械制造专业。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 茅以升 1916年考入清华学校专科。
冶金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缪培宁 清华大学毕业。
石油化工科学院副工程师 杨廉平1937年清华大学毕业。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 卢成锹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石油科学研究院院长 侯祥麟院士
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历任清华大学教授,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武迟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曾任石油部生产技术司总工程师、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汪燮卿院士
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53年院校调整时调入北京石油学院。1961年到石油科学研究院(后更名为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历任副院长、常务副院 长。
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翁文波院士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国家石油部勘探司总工程师;国家石油部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院副总工程师 李克向
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历任玉门矿务局钻井工程师、勘探公司副总工程师,大港油田钻井总工程师。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钱绍新
1952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地球物理学报》副主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韩大匡院士 1952年清华大学采矿系毕业。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刘翔鹗 1953年清华大学石油系毕业。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于炳忠 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华北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金钟超 1951年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中原油田设计院院长 杨湘岱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家建委四局总工程师 俞言昌 1937年清华大学毕业。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 廖广志 90年代清华大学博士毕业。
胜利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谭文彬
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历胜利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总地质师,石油工业部总地质师。曾参与领导大庆油田大型注水开发方案的编制及实施工 作,198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胜利油田副总工程师 李至善 1953年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毕业。煤炭工业部设计总院任建筑师 韩光煦 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院副院长 顾炎
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任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冶金工业部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 纪尚坤
1968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毕业。冶金部钢铁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陈篪 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副院长 岳清瑞
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总建筑师 赵光谦 1954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崔鸿超
1959年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毕业。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斯可克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与电子学系。冶金自动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黄维纲
1967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计算机数学专业毕业。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张玉庆 1980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 李崇坚 1993年清华大学电机专业博士毕业。
冶金工业部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杨雅轩 1952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王庆杰 197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总政直工部建筑设计院院长 关滨荣
196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电子工业部副总工程师 张五球
1960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院长 葛春霖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曾任青岛化工厂工程师、厂长。轻工业北京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李民选 1956-1958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研究生。轻工业部造纸设计院总工程师 钟香驹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
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 余贻骥 1941年西南联大化工系毕业。
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 张树梅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曾任第一重型机器厂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第一机械工业部基建局副局长。
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丁建
199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程硕士班,获硕士学位。机械工业部设计院总建筑师、副院长 费麟 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饶潞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
机械部第三、第五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总建筑师 张思浩 196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李文军
1952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总工程师 温志新 清华大学毕业。
机械工业部第九设计院党委书记 杨溪村 1967年清华大学毕业。
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秉刚
1960年清华大学汽车专业毕业
一机部设计院党委书记 熊超 清华大学毕业。
一机部第四设计院总工程师、副院长 陈乃隆 194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一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陶令桓 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副总工程师 王家善 1952年清华大学毕业。
五机部第五设计院总设计师 杨国柱 1937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 王希季院士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原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七机部总工程师兼第一研究院院副院长 李绪鄂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中国地地战略火箭副总设计师。兼任中国科技开发学院院长。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 张锐生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还曾任兵器工业部科技局总工程师、副局长。二机部第二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卢荣光
1943年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原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核工业部计划司司长、部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核反应堆工程专家。四机部第十四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周国铨
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曾任清华大学助教。四机部第十四研究院副院长 武尔桢
西南联大电机系(原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机械部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费麟 1959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院长 陈定昌 1963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 栾恩杰
1968年清华大学机械系精密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历任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1993年6月任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蔡方荫院士
192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教授。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央交通部水运设计院院长 高原(曾用名高葆琦)1933——1936年清华大学学习。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茅庆潭 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
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 梁应辰院士
1952年2月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利组本科毕业。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鲁德馥 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金增洪 1958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吴鹏 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交通部公路设计院代理副总工程师 黄京群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
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任尚武 1919年清华学校毕业。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 刘广均院士 1952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陈念念院士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 史训良 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 李朝武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徐品方 1968年清华大学工物系毕业。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陈恭璋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 雷增光 1986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硕士毕业。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丁文魁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名誉院长 李正武院士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80年代初期领导研制成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国家电力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 吴云 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电力部中南勘测设计院院长 罗绍基院士
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曾先后任电力部中南勘测设计院院长。80年代末主持建设我国第一座、也是世界上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电力部贵阳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何雨石 1966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电力工业部勘测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 李鹗鼎 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韩大匡院士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采矿系。历任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水利部总工程师 刘宁
1983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水电部总工程师 黄育贤 1924年清华学校毕业。
水利电力部天津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林昭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水利电力部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张凤祥
1951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曾任山西省电力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水利部山西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张金凯
1983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2000.12-至今山西省水利厅副总工兼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电力部武汉水方发电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水电部长沙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季津身 1937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曾任湖南省水利电力厅总工程师、湖南省水电局总工程师。水利电力部规划设计院院长 苏哲文
1935-193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曾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水利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陈洪天 1965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水利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吴熹 1962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机电部第七研究院党委书记 陆人骥 清华大学毕业。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林秀山
1963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现任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小浪底工程设计分院院长,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设计总工程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总工程师 景来红
1987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设计总工程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刘一辛 1950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黄挺 1951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汪祖汴 1950年清华大学毕业。
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肖贡元
1966年8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本科。黄河小浪底工程设计副设计总工程师 高广淳 1964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先达 1964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水利电力建设总局副局长 崔宗培
1926-1929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历任东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建国后,历任华北水利工程总局副总工程师,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水利电力建设总局副局 长、规划设计局总工程师。
电力部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覃修典
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曾领导古田溪梯级规划及古田溪一级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设计。参加了刘家峡、新丰江、龙羊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试验研究工作。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建筑总工程师 鲍铭声 1962年清华大学毕业。
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谢家泽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38年获德国柏林工科大学土木系凭证工程师学位。还曾任水利部水文局局长、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副院长 张超然
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原任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副院长、西北勘测设计院院长 王宝基 1941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工程分院总工程师 李杰 1989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党委副书记 吉文儒 1960年清华大学毕业。
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刘伯年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科研分院副院长、兼分院总工程师 栗国忱 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工建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水工设计分院总工程师 王远亮 1989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工专业,获工程学士学位 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水工设计分院院长 罗加谦 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张宗亮
198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李升
1990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水工设计分院院长 罗家谦 1980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分院院长 邵容 1985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范福平1984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水电部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张昌龄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水电部华东电力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周源桢 1934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副院长 刘锦华 1966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郑小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硕士。历任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总工、副院长,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院院长,现任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 胡滨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毕业。湖南省水电设计院院长 刘红运 1962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湖南省电力局总工程师 丁正伊 1937年清华大学毕业。湖南省电力设计院长 刘琪
1962年于清华大学火力发电专业毕业 湖南省交通设计院总工程师 严天恩 清华大学毕业。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梅怀农 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给排水专业。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万学文 196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甘肃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 董锋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水资源工程专业。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温续余 1990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刘政民 1966年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轻工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葛名中 1930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
华北电力设计院总工程师 赵锐成 1935年清华大学毕业。
华北电力设计院第一副院长 张珩生
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工系建筑结构专业。华北电力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马申
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工民建专业。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 王惠仁
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任北京电机工程学会副董事长。信息产业部副总工程师 曹冲 毕业于清华大学。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 韦乐平
1970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曾任国家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蒋林涛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82年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数据通信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魏少军
1984年获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硕士。
信息产业电子设计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 李世忠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信息产业电子设计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冯孝康 1966年9月于清华大学工民建筑专业毕业。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何先锡
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航天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 徐乃明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航天部第四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寿杭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王侠宗
清华大学毕业,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梁应添 1978年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进修。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 宋序彤
1963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给水排水专业毕业。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周庆琳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院长 刘洵蕃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前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刘敦悫 1949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建筑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黄建才
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建筑部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罗邦杰 191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院长 单昶
2006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建设部总规划师 宋春华
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设部总规划师 陈为邦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任建设部城市规划局副局长、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建设部总规划师 储传亨 1950年清华大学毕业。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综合勘察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王钟琦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历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综合勘察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综合勘察研究院总工程师 陈雨孙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2000年当选为全国第三批工程勘探设计大师。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 程庆国院士
1950年清华大学士木系毕业。历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1992年当选为俄罗斯运输科学院外籍院士。铁道部第一设计院总工程师 雷从民 192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方秦汉院士 1950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广播电影电视部设计院副院长 董西理 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孟宪礼 1977年清华大学建工系毕业。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杨杰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许中明 1950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邮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白其章 1951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武汉邮电科学院副院长 吕卫平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重工业部有机设计院院长 胡镜波 1937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何文治 1952年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 陈彬
193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曾任上海工业大学化工系主任兼色材化工研究所所长。化工部桂林设计院副院长 张连芳 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化工部第一设计院院长 陈冠荣院士 1936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化工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 钱伯容 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冶金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院长 冯家礼 1962年7月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 冶金部马鞍山冶金设计院副院长 马学礼 1961年清华大学毕业。
石油部北京设计院总工程师、院长 朱康福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设计院总工程师。主持完成了大庆炼油厂和我国第一个大型联合装置炼油厂--胜利炼油厂的工程设计。航天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 徐乃明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航天部第二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朱金贵 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
航天部第四规划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张寿航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能源部总工程师 秦中一
1962年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东北电力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罗道坦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刘怀汉 1989年北京清华大学毕业。长江委副总工程师 谷德振 清华大学地质系毕业。长江委总工程师 刘崇蓉 清华大学毕业。
长江委副总工程师 魏廷琤 1950年清华大学毕业。
长江科学院总工程师、院长 包承纲 1958年8月毕业京清华大学水利系。长江科学院副院长 陈进
1996-2001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长江科学院副院长 黄伯明 1951年清华大学毕业。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 杨文俊 2005年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毕业。
长江委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长江委总工程师 马建华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资源专业。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徐麟祥 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工结构专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杨绩昭 1936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北京石油设计院院长 熊尚元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还曾任玉门石油局副局长、玉门油矿炼油厂厂长。北京神州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王晓斌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院长 宋敏华
2007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广东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钟俊麟
192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3年获伊利诺伊大学果树学硕士学位。此外,还曾任复旦大学农学院院长,沈阳农学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副院长。四川农业科学院院长 杨允奎
192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33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 周克崧 1965年7月 清华大学毕业。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 倪旭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
华东建筑设计院任副院长 陈植
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1923年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1927年获柯浦纪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兼总建筑师、华东建筑设计院任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项祖荃 1964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华东建筑设计院任副院长兼总建筑师 赵深
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1920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江欢成院士
1963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东方明珠电视塔第一设计人。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东方明珠第二设计人 凌本立 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华东电力设计院总工程师 吴广炎 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三一
1953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西南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胡恩錞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西南建筑设计院院长 肖林 196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西北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刘绍周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西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吴西申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西南博物院院长 徐中舒院士 1927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毕业。新疆社会科学院院长 谷苞 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香港工程科学院副院长 陈清泉院士 1959年清华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毕业。香港工程科学院高级副院长 梁天培 清华大学工学博士。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凯军 1991年7月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本科毕业。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 陈震 1963年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毕业。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力伯法 1937年清华大学肄业。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院长 沈新来 1984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张彤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水资源专业。
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 施卫良 1987年清华大学毕业。
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陈兴耀 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院长 李正行 清华大学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毕业。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戚大明 清华大学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毕业。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徐邦煦 清华大学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毕业。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 段洁仪 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北京市城市建设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 李达权 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
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 李国庆 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市规划院副院长 马良伟 198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北京市规划院总建筑师 刘小石 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张德沛 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张学信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王玉玺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北京建筑设计院院长 叶如棠
196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高级建筑师,1984年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院长;1985年任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1988年改任中国建设部副部长。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魏大中 1955—196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黄薇 1987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王兵 1987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朱嘉禄 196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曹越 1964年清华大学暖通专业毕业。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薛慧立 1988年清华大学土木系研究生毕业。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副总工程师 张青 1982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马国馨院士
196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91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 柴裴义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何玉如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熊明
1953-1956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总建筑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刘力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北京水力发电设计院总工程师 朱宝复 1941年清华大学留美生。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朱小地 1988毕业于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白俊琪 1979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朱宝新 1979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副总建筑师 吴观张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赵景昭 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吴德绳 1962年清华大学暖通专业毕业。北京应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应怀樵
1964年10月-1965年2月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学习风洞技术。北京现代应用科学院院长 周家斌
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钓鱼台工作期间,先后负责主持了钓鱼台国宾馆17号楼、10号总统楼、15号楼、14号楼、4号楼、钓鱼台北大门等重要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丁辉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北京园林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谢玉明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石油化工设计院董事长刘纯权
199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孟庆遇 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工程测量专业。北京市管理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付文成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宛素春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院长 左铁钏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
中国老教授协会科技咨询开发研究院总建筑师 高冀生 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谢友强 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专业。甘肃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 倪丙森 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甘肃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范玉庆 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 董锋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水资源工程专业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院长兼总工程师 黄祖宣 195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李高岚 1959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高本立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工民建专业。福建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傅烈
1967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82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 赵士怀
1982年获清华大学热能采暖通风空调专业硕士学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黄汉民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建筑学专业,1982年清华大建筑系研究生毕业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陈政恩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四川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曹波 199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四川省纺织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 周良才 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东北建筑设计院厦门分院副院长 许同鑫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天津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孙恺尧 1959年清华大学毕业。
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刘振湖
1961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工及水电站建筑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贵州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章曼霓 196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贵州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李多扶 196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陈士年 1961年清华大学毕业。
贵州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罗为民 1985年7月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毕业。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 黎明 199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进修结业。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院长 余健 197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民建专业。辽宁建筑研究院总工程师 林立岩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设计大师。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郑宝中 2005年清华大学工程硕士。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深圳分院总工程师 李盛勇 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专业。厦门市建筑设计院院长 陈隆海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江西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陈汉杰 1970年清华大学动力系燃气轮机专业毕业 青岛市建筑设计院院长 黄中兴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江苏建筑设计院珠海分院院长 谭林海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上海市科学院副院长 章博华 1962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 雷兴翰
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历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名誉院长。1961年研究成功世界上第1个非锑抗血吸虫病药物呋喃丙胺,同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王明弹
1990年和1993年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建筑结构、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业,获工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黄锦源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汪维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学士学位。上海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庄俊 清华留美生。
上海建筑设计院院长 盛承天 196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冯契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日。1939年前往西南联大复学,1941年毕业。1941-1944年在清华研究院读研究生。上海园林设计院前总建筑师 梁友松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唐玉恩 1967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副院长 倪天增 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开封市设计院院长 苗玉堂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民建专业。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肖连望 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郑向阳 毕业于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朱雪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霍兵 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西北化工研究院副院长、中化集团副总经理 牟向峰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徐贻璜 1951-195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党委副书记 苏文生
1980年12月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普通班毕业。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 顾松园
1985年清华大学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专业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清华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林风 1937年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
中国石化巴陵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吴添祖 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化系。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 承光武 1953年清华大学石油系毕业。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副院长 王俊杰 1991年清华大学环境系毕业。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张和平1979年4月毕业于清华大学。
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副总工艺美术师 陈贻谟 1958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山东电力科学院院长 于文虎院士
1966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山东电力工作,曾任山东电力实验研究所教授级工程师、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等职。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王树海
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工系,1994年获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山东意匠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袁良书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院长 洪盛治 1964年清华大学毕业。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调试总工程师 丁晓白 1980年清华大学继电保护专业毕业。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楼鸿祥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江西电力试验研究院副院长 郑善才
清华大学6年制本科毕业。兼任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江西计量测试中心主任、国家电力公司江西发电用煤检验中心主任。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院长 傅军 198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总工程师 金涛
198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高电压技术及设备专业,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高电压工程专业。
河北科学院院长 吴惕华
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仪系,历任河北轻化工学院院长、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现为河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河北省机械科学院副总工程师 张建兴 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
河北省电管局副总工程师 卢本平1953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河南科学院院长 徐子佩 1930年清华大学毕业。
新疆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朱道玲 1960年清华大学毕业。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副院长 杨继成
1986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资源及农田水利专业。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张迎新
198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士学位。湖南交通设计院副院长 刘红运 清华大学毕业。
宁夏公路勘测设计院副院长 周舒 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系.宁夏工业设计院副院长 张惠宁 1988年清华大学毕业。
长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于世杰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暖通专业。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 张向东 1979年5月毕业于清华大学。
上海机电设计院总设计师、副院长 罗道生
1943年西南联大机械系(原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上海电信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祁庆中 1993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中国文化书院名誉院长 张岱年
1928-1929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联想研究院副院长 杜晓黎 1991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SUN公司中国研究院院长 宫力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SUN公司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施利民 1984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东风汽车研究院院长 张克 80年代初毕业于清华大学。
东风汽车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蒋鸣 1982年清华大学汽车系毕业。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饶如麟 1963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系。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陆建辉 1985年清华大学汽车系毕业。吉利集团汽车研究院院长 潘燕龙 1983年清华大学汽车系毕业。太原市规划研究院院长 臧筱珊
195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曾任太原市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副总工程师、山西省建筑师学会顾问等职。
云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 韩先成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工系。云南化工研究院副院长 胡明南
1961-196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 窦国仁院士
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后到联列宁格勒水运学院学习,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南京玻璃纤维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戴祖德 1944年土木系毕业。
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陈伟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副总建筑师 刘东卫 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
中非人工晶体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方珍意
199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东北化工研究院院长 赵德尊 1937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首都钢铁公司设计院副院长 姜蔼如 1965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济南钢铁总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黄纯懿 1968年清华大学毕业。
鞍山钢铁公司焦化耐火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荣子山 1952年由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
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 傅锡寿
1953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攀枝花工程总负责人,曾任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院长。重庆钢铁设计院院长 赵克斌 1966年清华大学土建系毕业。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梁立群
1950-195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陈宗源 1953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院院长 周家琮 1970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本科毕业。
武汉钢铁集团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郭守恭 1977年清华大学建筑专业毕业。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院长 项明武
1989年清华大学金属材料专业硕士毕业。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院院长 胡敦瑜 1965年清华大学动力系毕业。
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院副院长 保其长 1984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
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苏勇
1967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国电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吕祖珩 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青岛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宫尚行 1936年清华大学土木系肄业。
东北建筑设计院青岛分院总建筑师 王立新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平顶山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刘思绪 1962年清华大学毕业。武汉煤炭设计院副院长 邬象牟 1959年清华大学毕业。武汉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彭奇玉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武汉市建筑设计院院长 赵宝江 1966 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昆明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苏庆鹤 1968年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毕业。东方IT研究院副院长 徐永晶 90年代清华大学软件专业硕士毕业。自贡市建筑设计院院长 陆强 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苏州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傅学怡
1968年2月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工民建专业。1976-1987年任苏州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1989年至今任深圳大学建筑系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胡吉士
1967年7月清华大学供燃气供热采暖通风专业毕业。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 刘志和
1964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 杜宏彪
1990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地震工程与防护工程,获博士学位。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上海分院院长 马思文 1985年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深圳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兼总建筑师 许安之
196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196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卢小荻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李念中
1984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道真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刘尔明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深圳大学科技研究院院长 李景镇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深圳长城建筑装饰设计院副院长 邓承斌
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郑州大学轻金属研究院院长 顾松青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张易生 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华中科技大学电动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金国栋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拖拉机及其发动机专业,1981年获清华大学内燃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长沙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 温福钰 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班。长沙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刘寿安 1962年清华大学水工建筑专业毕业。
桂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 徐宗伟
1967年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贵阳市建筑设计院院长 马文峰 1970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研究院珠海分院副院长 赵志龙 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吴景祥
1929年清华大学毕业。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吴庐生 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白英彩
1961年清华大学毕业。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及科学研究院院长 虞烈 1970年3月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陈学彬 1985年清华大学管理学院进修班结业。
华中科技大学电动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金国栋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拖拉机及其发动机专业,1981年获清华大学内燃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厦门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沙镇平
1959年清华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文忠
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系。北京农业大学研究院副院长 吴仲贤 193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天津中建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慕莲 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建筑结构专业。广西水电工程局总工程师 雷开 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
广西电力试验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高志涛 197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广西水电工程局总工程师 张宗鑫 1937年清华大学毕业。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陈旭能
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大学本科。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环境艺术专业设计院副院长 吴昆
1998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沈阳建筑研究院院长 尚东炜 1990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伊宁建筑设计院院长 刘澜 196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常州规划设计院院长 沙春元 1967年清华大学毕业。
河南省新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刘福远 1968年清华大学土建系毕业。合肥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 程华昭
1959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6年制本科毕业。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 李恒志 1980年1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大连建筑科研设计院总建筑师 曹群英 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鞠平1989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大连理工大学土建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邱大洪 1951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秦皇岛建筑设计院院长 徐建得 196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秦皇岛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 霍锦泉 1968年清华大学毕业。
中机国际工程咨询设计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曹世清 1979年5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 杜启然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 丁建 1999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
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蔡鹤年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费麟 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中联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刘东顺 清华大学毕业。
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寇九贵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院总工程师 傅学艺
1968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福建建科建筑设计院 林赞基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福建省经福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高维庭
1968年清华大学土建系供暖供煤气与通风专业毕业。福建省轻工业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林元坤 1961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 陈政恩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福建省建筑科学院、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总工程师 郑持光 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向欣然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天津市高等院校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张其诚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天津社会科学院院长 段镇坤 1945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西南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赵擎夏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福州建筑设计院院长 林锦辉 196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
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严龙华 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赤峰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卫世杰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暖通专业。浙江省邮电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朱东照 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王路 2002年清华大学高级公共管理培训班结业。岳阳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杨岳兰 1969年清华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兰炼设计院副总经理(副院长)王琪 1987年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
包头钢铁设计院秦皇岛分院副总工程师 张浩 1952年清华大学毕业。
百色地区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何朝建 1991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梧州地区水电设计院院长 汤仁 1958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
石家庄市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马秉军 1978 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石家庄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徐浩 1984 年8月毕业于清华大学。
宁波市机电工业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沈俊杰 清华大学岩土、结构专业毕业。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徐传亮 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结构工程专业。
长沙冶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工程师、北海分院院长 曾忠良 1977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
越南电子与信息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 阮梦雄 1961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 吴大观 1942年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