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德刑法解释语境下的罪刑法定原则”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成功召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中德刑法解释语境下的罪刑法定原则”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成功召开
9月16日至18日,由北京大学梁根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冯军教授、维尔茨堡大学希尔根多夫教授共同倡议创立的中德刑法学者联合会在德国风光秀丽的美茵河畔维尔茨堡举行了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中德刑法解释语境下的罪刑法定原则”德方参会学者除德国主办方维尔茨堡大学希尔根多夫教授、舒斯特教授以外,还包括德国著名刑法学者慕尼黑大学罗克辛教授、许内曼教授,曼海姆大学库伦教授,洪堡大学库珀教授、奥德河法兰克福大学久登教授,弗莱堡大学佩龙教授和马普所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埃塞尔教授。此次会议的工作语言为德语与中文,由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莹博士、维尔兹堡大学博士研究生黄笑岩、弗莱堡大学博士生王钢以及北京大学与波恩大学双博士学位研究生蔡桂生担任全程翻译。
德方主题报告人罗克辛教授做了题为《德国刑法中的明确性原则》的精彩报告。库伦教授的报告《德国司法实践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分析了德国司法实践中罪刑法定原则的最新发展动态,指出法官在审判中将法条规定予以精确化具体化,是明确性原则的当代宿命。佩龙教授报告题为《德国视角下对解释与类推的区分》,对即使在德国法上也颇具争议的解释与类推的界限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中方主题报告人分别为张明楷教授(报告题为《罪刑法定的中国实践》)、陈兴良教授(报告题为《中国刑法中的明确性问题——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为例的分析》)以及冯军教授(报告题为《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中方主题报告不仅向德国刑法学者呈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践的全貌,而且提出了诸多刑法教义学上富有争议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与会者展开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
第二篇:“中国梦与法学研究—法律实践”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成功举办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中国梦与法学研究—法律实践”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成功举办
11月16日下午,“中国梦与法学研究——法律实践”研讨会及吕教授从教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庆典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议题包括法学理论的研讨、法律实践经验与体会的交流以及吕世伦教授学术思想探讨。此次会议征得近70篇论文,已编辑成《中国梦与法学研究——法律实践》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吕教授是新中国理论法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对当代中国法理学、法律思想史学的发展做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六十年来,吕老师始终站在新中国法理学、法史学研究的前沿,先后出版了《法理的积淀与变迁》、《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列宁法律思想史》、《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上、下卷)、《马列法学原著选读教程》、《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修订版)》、《西方法律思潮源流论》、《黑格尔法律思想研究》、《当代西方理论法学比较研究》、《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比较研究》、《西方法律思想史论》、《西方著名法哲学家丛书》、《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等一系列著作,发表理论法学文章300多篇。这些论著(论文)阐发的重要思想和学术观点,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不仅引领了法学理论研究的方向,而且带动和哺育了一大批青年学者奋力开拓、迅速成长。
第三篇:人大法学院民法学研究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民法理论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民法学研究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活的变迁,1985年通过并开始施行的《继承法》面临很多亟需回应的新问题,需要加以修订。继承法学在民法学研究中基础相对薄弱,但继承法规范自然人死亡后其财产如何平和有秩序地变更法律主体的问题,需要处理其与物权法、婚姻法等相邻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修订继承法的指导理念部分,与会学者普遍认为需要有效平衡被继承人利益保护与继承人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而遗嘱的形式及效力、对被继承人处分自己财产行为的限制等具体制度都会涉及此问题,需要综合考量、深入研究。与会学者还特别讨论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对继承客体范围的影响,并集中研讨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宅基地使用权等能否被继承的问题。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与完善”主题研讨环节,与会学者普遍认为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修订,在具体修订过程中则主要涉及以下重点疑难问题,如消费者在民事法律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格式条款规制中的消费者保护、惩罚性赔偿制度与消费者的保护、职业打假人的法律定位、消费者协会的法律定位、预付卡及网购等新类型消费中的消费者保护问题、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对消费者权益多元保护体制的构建等。与会学者普遍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过程中是否需要将新类型的消费如金融消费、医疗消费等纳入调整范围。就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消费者保护过程中的作用,学者普遍予以肯定,但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及适用的程度,尚存争论。就职业打假人的法律效力问题,与会学者也展开热烈研讨,有学者从消费者概念界定的角度否定职业打假人属于消费者,有学者则结合当前消费环境、主张从私力执法的角度对职业打假人持宽容态度,还有的学者从职业打假人维护消费者集体的权利的角度对其角色功能予以肯定。
就“人格权法的发展”,与会学者重点讨论人格权法单独成编的必要性、人格权的内涵、具体人格权类型的丰富、一般人格权制度的必要性、人格权的商品化问题等。多数学者主张将人格权法单独立法并成为未来民法典的一编是大势所趋,《侵权责任法》并不能取代人格权法,有学者进一步主张制定单独的人身权法并从此角度指出人格权即无相对人的人身权。在具体人格权类型的丰富方面,学者多主张将生活安宁权上升为具体人格权,不过立法技术上具体又有两种做法,一种观点主张将生活安宁权作为隐私权的具体内容规定,另一种观点主张将生活安定权作为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就个人信息权,学者多主张适宜将其作为具体人格权加以规定,并认为刑法等公法部门对个人信息权的规定不能取代人格权法对其的调整。与会学者就一般人格权制度的必要性也展开热烈讨论,有学者主张所谓的一般人格权实际上只是人格权的一般规定。就人格权的商品化问题,学者多对此持肯定态度,但对实现人格权商品化的合同要做内容上的控制。与会学者还对安乐死、特殊弱势群体的人格权保护等问题展开研讨。
在“侵权法与民事法律适用方法”部分,学者主要讨论违章建筑遭受侵害时的请求权基础、数人侵权行为的侵权责任承担、宣告死亡能否引发死亡赔偿金的赔付、医疗损害责任等问题。多数学者主张违章建筑遭受侵害时可以适用占有保护制度,但是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计算上会有所减损。就宣告死亡情形下的死亡赔偿金问题,多数学者主张法院判决宣告死亡并不能等同于直接引发死亡赔偿金给付的自然死亡之事实。与会学者对连带责任、补充责任、公平责任等问题也都进行了较为集中的研讨。
综合本次民法理论研讨会,与会学者对《侵权责任法》等现行民事法律多从解释论上探讨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而对起草人格权法、修订《继承法》、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多从立法论的层面积极建言献策,并特别注意社会发展对民事立法和民法学理论的影响,2 页 共 2 页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相关研讨均形成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页 共 3 页
第四篇:第二届中欧社会生态与法律比较论坛比较国际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召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二届中欧社会生态与法律比较论坛比较国际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召开
11月14-15日,第二届中欧社会生态与法律比较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601国际报告厅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和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彭真民主法治思想研究与教育基金会、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协办。来自维也纳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以及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以及国内多所大学的环境法学者以及部分官员、实务界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
我院韩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周教授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和第一阶段的研讨。我院李艳芳教授、竺效副教授等多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社会生态问题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全球范围和国家范围内的实施与执行”。研讨分四个单元进行了研讨,第一单元主题为“共同但有区别任原则——发展、创新、挑战与价值”,第二单元主题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与社会生态运动——红绿运动的历史性结合”,第三单元主题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与能源、资源问题(全球和国家范围内的能源贫乏问题——保障基本需求)”,第四单元主题为“环境正义与司法”,第五单元主题为 “社会生态问题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全球范围和国家范围内的实施与执行”。中外学者围绕五个单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本次研讨会对于在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理解、贯彻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以及环境公平正义展开了丰富的探讨,对于在我国如何在环境保护法律实践、国际交流中贯彻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