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港中大(深圳)首任校长徐扬生:把香港气质带去深圳
港中大(深圳)首任校长徐扬生:把香港气质带去深圳
徐扬生接受采访。大公报记者古宁摄
大公网2月7日讯(记者李望贤、古宁)“今年正好是我回香港第20年。”港中大(深圳)首任校长徐扬生1997年踏足香港后,一下子就被香江融会中西、包容多元的气质所吸引,使他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到香港任教。20年来,徐扬生不仅在科学领域继续发光,还致力推动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合作。他希望,通过引入“香港气质”,促进内地高等教育国际化。”
近日,记者走在港中大(深圳)的校园主干道上,几幅挂在大楼上的巨大标语映入眼帘:“融会中国与西方,结合传统与现代”、“诸位今日桃李芬芳,明天系国家栋樑”。这是徐扬生的手笔,有一句还特意用了港式语气。他说,国际化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这既是他最喜欢的香港气质,也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徐扬生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家庭。高中毕业后,经历了两年的知青生活。1977年恢復高考,被浙江大学录取。7年后,到美国留学,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并从事机器人研究,事业如日中天。
1997年举家迁港
1997年1月,出国多年的徐扬生从美国搭乘飞机到达香港。午饭在沙田的一间茶楼,那是正宗的传统茶点,中国的味道。然而,街上不同肤色的脸孔熙熙攘攘,做事井井有条,又像早已习惯的西方城市。“东方之珠”如此融会中西,包容多元的气质一下子吸引了他。他认为,香港中西方文化兼容并包,做事依照法制,清清楚楚规规矩矩,“中国内地发展需要这样的样板”。
说起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当晚的场景,徐扬生的语调激扬,“我第二天还要回美国上课,想着那就不睡觉吧,看完再回去。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那晚,下着瓢泼大雨,每个人脸上都是湿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徐扬生毅然决定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到香港任教。当年年底,徐扬生举家迁到香港。一住几近20年,其间见证了香港的发展和当前的迷茫。
徐扬生指出,目前,香港本身仍有许多优势,但对内地了解不够是很大的问题。“有一次与一位香港教授聊天,问他上次到内地是什么时候,他说回乡证15年都没用了。”许多人把内地理解成以前的状态,但事实上,内地的变化已经翻天覆地。
在徐扬生看来,目前香港与内地交流虽多,但仍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学术交流层次。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香港的各种优势带到内地,实际上对内地经济社会有很大推动作用。如果做得好,也可以反馈给香港。
港宜“素位而行”
徐扬生认为,开放的心态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尤为重要。当年到香港,他以东京为例向朋友解释,东京有很多麦当劳,是日本最西化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保护最好的城市,对自己文化有自信,反而很开放。
如今,毗邻香港的深圳,也以自己的开放包容吸引了诸多外来人才,带动城市创新发展。“深圳没有国企、外企的背景,大量外来人口在这里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潜力巨大,这个城市任何人都不应该忽视。”
《礼记·中庸》中有一句,“君子素其位而行”。徐扬生表示,香港宜“素位而行”,认清自己的定位,做好相应的事。
港中大好种子 深圳发芽生根
徐扬生与学生一起到乡村体验田耕。受访者供图
如何把香港中文大学,乃至香港高校的优势引入内地?这是作为港中大(深圳)首任校长首要考虑的问题。徐扬生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国际化以及传统文化融会贯通。
徐扬生的目标是要办一所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徐扬生表示,目前内地大学已不少,但真正国际化的大学还没有。实际上,目前内地经济发展,包括对外贸易、对外合作越来越多,对国际化人才非常需要。“要办成国际化的大学,学校的教育体系、学术体系和管理水平都要与国际接轨,包括老师、学生都应具备国际化的视野”。
为强化新生国际交流能力,港中大(深圳)实行全英文教学。为帮助学生攻克语言关,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曾长期在国外教学生活的教师组成的“英语俱乐部”导师团,而成员包括徐扬生本人。
学校还与一批国际知名大学密切开展学术交流合作。每年假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剑桥大学、加州大学等名校进行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目前,该校本科生累计出国人次已超过在校本科生总数的50%。
此外,学校沿袭香港高校的通识教育,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了解中国历史及现状。“《孔子》、《孟子》……这些经典原著是所有学生的必修内容,贯穿4年,这也是内地院校比较少。”徐扬生说。
自2014年开始招生,徐扬生的办学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认可。2016年港中大(深圳)跻身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
“中大的传统是很好的种子,而深圳是很好的土壤,未来一定能够生根开花结果。”徐扬生说。
“万能”校长亲自为学生下厨
徐扬生本身就是一个中西交汇多元发展的典型个案。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的机器人、智能控制专家,也是才华横溢的书法家,说起中国文化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同时厨艺了得。在学生眼里,徐扬生是万能的校长。
每周六,徐扬生都会准时参加港中大(深圳)英语俱乐部的活动,指导20名本科学生提高英文听说技能,这是校园里常见的一幕。
跟其他高校不一样,学生们经常可以在食堂碰见徐扬生,打完菜后,他会和学生们一起坐着聊天、吃饭。除了可以经常见到校长,有时学生们还会收到他的邀请,一起去爬山和打羽毛球。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大三学生万玮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参加商赛并获奖,校长邀请获奖团队到他家,亲自下厨请获奖学生吃饭。席间,徐校长分享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给同学们提出比赛的建议,希望未来可以完成得更好。“那一刻,自己真的觉得很幸福,真是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万玮说。
徐扬生和学生们一起写春联。受访者供图
徐扬生的书法一直让学生津津乐道。2015级学生叶晓星介绍,校长爱书法,并写得非常棒。他平常也会跟同学一起练书法,春节前还给同学写春联。徐扬生还利用课馀时间,研究出了书法机器人,这让学计算机的他觉得特有意思。而来自印度的2014级经管学院国际生Twinkle Sujanani则跟随校长学过书法,“现在,家里就挂有校长的书法作品”。
倡学女排精神迎接挑战
近年来,香港年轻人或多或少遭遇到发展瓶颈。对此,徐扬生呼吁社会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更要鼓励年轻人看到希望。
徐扬生说,曾经看过一本书对世界各个地方的年轻人心态做过调查分析,指出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是一个人最开心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人生最忙,学业紧张的时候,但恰恰最忙的时候,最开心,因为在这个阶段看到了希望。一个社会一定要让人感觉到希望。”
徐扬生(右4)在机器人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中国女排精神一直被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桿。在2016年新生开学礼上,徐扬生也以女排精神勉励学生,“女排精神不是赢,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学习也是如此,希望你们在这所大学里能够珍惜光阴,勤奋学习,乐观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不忘初心,不言放弃,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徐扬生认为,女排精神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不仅是一种体育的精神,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徵,代表中国80年代奋发向上、有梦想的精神。他以女排精神鼓励香港年轻人,自己也要看到希望。
修身当如黄花菜 内外兼具
徐扬生在港中大(深圳)英语俱乐部指导大一新生英文。受访者供图
尽管每天工作繁忙,徐扬生依然笔耕不辍,还开了微信公众号,不时发表感悟文章,文笔虽平实淡雅,却意境深远。
在锡林格勒大草原,徐扬生被美丽而可口的黄花菜深深触动,慨嘆人们对美和实用只重其一,内外兼具的东西太少,深感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重要性。因而,对于当下的教育,他写道“对美的薰陶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
为此,徐扬生引入了校外艺术家驻校,让学生更多机会学习音乐美术,学会享受人生。“苏东坡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人生的热爱。而这种热爱,如果没有对美的感动,和对世间人情物理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徐扬生说。
徐扬生简介
徐扬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以及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早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工作多年,2013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
其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和智能系统,专注于空间机器人、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服务机器人、穿戴式人机界面、智慧汽车、动态稳定系统和自学习系统,共发表六部专著和300多篇国际学术论文。
2016年11月14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公布把国际永久编号第59425号小行星1999GJ5命名为“徐扬生星”,以表彰其在科学和教育领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