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支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中面临的难点与建议

时间:2019-05-15 08:2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支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中面临的难点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支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中面临的难点与建议》。

第一篇:县支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中面临的难点与建议

县支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中面临的难点与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神圣职责。但从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的实践情况看,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仍面临重大挑战和难点,已成为目前我们亟待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一、工作难点:困难与挑战并存

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是基层人行工作的重点之一。但目前有关金融稳定职能的制度规定尚不完善,这就使得基层央行在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地方政府视角:一是组长领而不导。金融稳定协调领导小组,组长是由政府主管金融的负责人或者是政府一把手兼任,即使人行汇报了金融稳定要研究的工作,金融稳定协调领导小组也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忽略或推迟研究;二是协调难度大。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约束,领导小组成员中政府部门就有十几个,各部门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各式各样的意见,协调起来难度大;三是难以公正执法。一旦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出现债务纠纷和不良资产,在处臵之中由于受地方与金融机构管理隶属关系,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无形中把地方企业利益考虑得多一些。

(二)金融监管视角:一是工作协调机制缺位。《人民银行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建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但该机制至今仍然未明确建立;二是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有待完善。金融稳定与否主要通过金融风险监测指标来反映,但现在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指标体系,领导小组难以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三是风险判定标准不统一。基层人行主要关注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度,以及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关联度。而银监部门则更加关注监管对象的微观风险。在评价金融机构风险度时,会因侧重点不同而产生分歧;四是管理难度较大。一方面对于违反金融稳定有关规定的行为,至今未出台相关的处罚条例及实施细则。基层人民银行威慑力不强,造成日常收集有关信息、做好金融风险预警预报的难度大,甚至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一行三会”的金融业监督管理体系下,基层保险和证券业在当地无主管机构设立,致使基层人行监督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三)金融机构视角:金融稳定涵盖内容较多,关注的重点欠明确。导致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工作重视不够。一是在实际操作中对金融稳定有关事项不做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缺乏长远眼光和统一规划;二是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管理部门发出的征求意见及要求草草了事,没有充分意识到金融稳定工作对于金融机构促进业务发展的重要性;三是填报数据有失真实性。金融稳定管理部门要求填报的有关报表数据不全,甚至出现“报喜不报忧”现象。

二、根源寻求:主客观因素驱动

(一)组织体系不键全,金融稳定工作落实难以到位。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有明确的操作目标、最终目标和政策工具,并通过一系列指标值反映出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但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则不一样,不仅地方政府和县支行没有单独设立维护金融稳定的内设机构,而且在标准、措施和手段上也没有明确的要求,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工作机制,基层行难以准确把握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金融稳定工作认知难达统一。一是人行县支行随着监管职能的分离和检查权限的缩减,使部分干部职工对做好辖区金融稳定工作,存在“无位”和“无为”的消极情绪;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总行统一法人机构,自认为内部管理规范,对其经营行为对区域金融稳定将产生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三是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对金融稳定在经济稳定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够,支持及配合不力。

(三)惩戒手段不过硬,金融稳定工作协作难聚众力。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对于违反金融稳定有关规定的行为,至今未出台相关的处罚条例及实施细则。因此,基层人民银行在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工作中显得底气不足,收集有关信息、做好金融风险预警预报的日常工作难度较大。加之各部门职责不清,工作协调难度大,甚至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四)信息资料不对称,金融稳定工作沟通难搭平台。县支行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维护金融稳定数据库系统和模式分析,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仍处于手工操作状态,加之县级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撤并,基层人民银行与银监部门、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往来机制,在维护金融稳定工作中造成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难以全面把握辖内金融运行形势和风险状况。

(五)队伍建设不适应,金融稳定工作水平难求突破。目前,在地市、县两级人民银行不设专职金融稳定部门的情况下,县支行只设金融稳定岗,且没有专职人员配备。加之相关的业务培训很少开展,缺乏熟悉经济、金融、法律、会计、计算机等专业,且具备较高的分析、预测能力和过硬文字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很难适应基层人民银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的需要。

三、相关建议。广阔天地大有为

维护金融稳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整体推进。为了促使金融稳定工作步入良好阶段,真正发挥基层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充分作用,结合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尽快出台有关法律制度和细则。应尽快出台《金融稳定法》,对政府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企业等相关部门在金融稳定方面拥有的权力、承担的义务、履行的职责以及奖惩的规定等以法律的形式进行明确界定,同时确定严格的程序,制定合理、高效、科学的处臵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应采取的不同措施,使相互间的分工配合以法定形式予以明确,形成程序性协调和工作机制,确保金融稳定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逐步走上法制化、程序化、标准化的快车道。

(二)理顺关系,分工协作,建立稳定高效的工作机制。一是理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力量,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这就要求基层央行要与地方政府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共同研究制定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重大政策措施,以加强对辖区金融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理顺与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双方都要从维护金融稳定的大局出发,共同商讨、制定长效的工作协调、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并坚持定期磋商制度,及时、充分地互通重要的监管信息,交流对地方金融形势的判断和意见,协调有关管理活动;三是理顺与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上级行应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协调,从上到下,构建规范的维护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理顺与管理者的关系。可考虑实行金融机构属地管理,引导其深刻认识到自身经营好坏对辖内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争取各机构对金融稳定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三)转变观念,合理定位,增强中央银行维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县支行坚决摒弃“无所作为”的错误思想,增强维护金融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在地市、县支行不单设金融稳定部门的情况下,要设臵专职岗位和明确专人,负责与监管部门、地方有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信息沟通和职能协调;三是要建立适应金融稳定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加强对金融稳定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四是及时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监控指标评价体系,以便基层行收集相关数据,并实施风险监测和分析,及时向上级行和政府报告情况,出现问题尽快采取弥补措施,防止事态蔓延;五是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在完善与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应加快构建基层人民银行与辖区各金融机构间的信息整合机制;六是要完善信息发布通道。要逐步创造条件,构建起不同层次的金融信息网络发布平台,将各类金融信息及时传递到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及各职能部门等社会各界,使各单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风险信息,调整各自的风险防范行为。

(四)金融机构把好关口,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工作前沿和主力军作用。金融机构历来是金融风险积聚与爆发的重灾区,同时也是风险化解和处臵的难点,金融机构时常面临流动支付性、资产质量、信贷政策、内部控制、盈利能力、资本充足性风险等,因此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好当地金融稳定管理部门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及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及时反馈给,同时密切关注业内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努力做到本系统各种风险“零”状态。

第二篇: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监管职责的调研对策

一、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面临的问题

1、稳定概念难界定。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金融稳定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只有在健全的法律法规框架内才能更好地开展,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虽然从法律上明确了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但也仅在第2条、第34条进行了简单的表述,总行金融稳定局对分行及省会城

市中心支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作出了指导性规定,但具体到基层支行并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致使基层人民银行开展金融稳定工作也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为依据。

2、履行职能难操作。目前,基层央行可供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再贴现、再贷款、窗口指导等,但从实际情况看,因贴现、再贷款业务手续繁琐,审批环节多,企业对此缺乏“信心”,金融机构也更加倾向于通过同业拆借、转贴现等方式来融入资金,造成再贴现、再贷款业务极度萎缩,甚至多年未发生。而“窗口指导”是基层央行近年来使用最多的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它是一种道义劝告,任何“指导意见”不是“指令”,对商业银行约束和激励作用较弱,传导逐级弱化,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手中。由于基层央行真正可操作的业务不断萎缩,基层央行难以准确把握稳定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主要风险考核指标界定不清,外部监测信息采集困难,造成基层支行对金融稳定具体业务操作性较差。

3、信息共享难建立。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后,基层央行的工作重心已由具体实务向宏观调控转变,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局、国资委、税务局、工商局、统计局、建设局等经济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不同行业的相关信息,以便于辖区金融稳定工作的监测。然而中央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其与地方有关单位及企业部门联系少,相关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难,各部门对于央行部署的工作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不予理睬,加大了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难度。另外,金融稳定涉及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监管当局以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等多个方面,而目前基层央行的协调机制极易导致各方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职责不清、履职缺位。

4、数据资料难采集。风险监测是金融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人民银行县支行在金融稳定工作方面的重点具体工作。监管职能分离后,各金融机构除必要的统计数据资料外,很少向人行报送报表和资料,导致基层人民银行采集的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等数据不完整,不及时,难以判断区域金融稳定的准确性,更无法有效发现风险和防范风险。

5、监控体系不健全。基层人行处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最前沿,是辖区金融风险的直接监测者,但目前人行自上而下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基层人行只能凭借以往的监管经验对风险状况、程度进行粗略的判断、识别。这种落后的工作方式削弱了其风险防范力度,不能及时有效、科学准确的反馈风险信息,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金融形势要求。

二、工作对策和建议

一是明确定位。人民银行县支行要根据上级央行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当前,人民银行县支行金融稳定工作主要应定位在风险监测和分析反馈两个方面,其中风险监测应当重点放在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法人风险以及当地支柱产业经营风险三个方面;在监测基础上的分析反馈应当以实证分析的方式突出苗头性、倾向性的风险分析。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在基层金融风险往往最容易从资金方面被突破,无论是内部、外部或是内外勾结,不法分子都企图利用金融机构在内控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非法谋取资金,因此,在县域金融机构中风险往往集中体现为由于内部控制不力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二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机构中既属于法人金融机构,又是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较弱的金融机构,因此金融业风险防范的重点应是农村信用社;三是金融稳定与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县域支柱产业的监测有利于准确评估辖区经济金融的发展态势。同时,基于县域经济的微观性,县级人民银行应积极向上级央行反映与金融稳定有关的具体经济金融现象,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为上级央行作宏观分析和评估提供素材,起到见微知著、窥豹一斑的作用。

二是提高认识。如果把全国经济金融体系比作人体的大动脉,省市级经济金融体系则是其分支,而县级经济金融体系则是处于最末端的毛细血管。虽然部分毛细血管的损伤不一定会导致主动脉出现问题,但却是机体发生问题的预兆,也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如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将可以防患于未然。因此,县级人民银行不应把把金融稳定工作局限在防范金融业支付风险上,而应站在央行履行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的高度明确把握金融稳定的标准,准确把握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高度重视基层金融稳定工作的意义,增强金融稳定工作力量。

三是完善法规。由于金融稳定涉及经济的各

第三篇:基层行政执法中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基层行政执法中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基层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前沿阵地,处在工商监管职能的第一线,是整个工商工作的基础与基石。基层的行政执法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基层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与低、好与坏,直接体现工商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近年来,我们在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行政执法的工作中,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为规范市场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执法环境、监管模式和执法人员的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距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基层监管执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影响着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发挥,需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基层行政执法面临的困难

1、执法力量薄弱。一是基层大多处于农村,监管的点多、面广、线长,监管执法的任务繁重;二是普遍存在着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人员老化、短缺,断代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由收费型还没有真正转变到监管执法型上来,较强的执法意识没有形成。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从2003年后,陆续新考进的大专本科生公务员已成为行政执法的中坚力量,正是他们没有受到收费意识的影响,学习接受执法的知识,掌握执法的技巧较快,改变了过去老带新的倒置;四是在基层工作的执法人员,缺乏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扩大视野,发现新案源的机会少,缺乏相互交流的机会;五是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执法技巧、相关知识和理论水平、法律、法理存在着不足;六是重罚轻纠。只注意对当事人的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却重视不够。对法律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领会,在处罚决定书中处罚条款往往只有罚款一项,不适用警告、责令改正、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七是重实体,轻程序。认为程序问题是工作的方法与步骤问题,只要把实体整扎实、程序无所谓;还有的认为,即使程序有问题,也不影响案件的定性与处罚。但许多行政处罚的案件被诉到人民法院后,不是因为实体有问题,往往是因为程序不合法而被撤销,致使执法能力提高缓慢。

2、执法干扰过大。良好的执法环境,能有力地推进各项执法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行政效率;恶劣的执法环境,则会使工作举步维艰,难以开展。

一是外部的干扰。首先有的地方领导把服务与监管对立起来。现在地方各级政府都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提出建设服务型工商。但对其服务型的理解却不够全面,把服务与监管对立起来,认为服务就是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减少条件;就是要少检查、不检查,违法违规少罚款、不罚款。使工商履行职能职责出现了偏差,强调了放宽准入,忽视了条件和程序的把关,强调了为企业服务,忽视了对企业的监管,强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忽视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营造。致使工作有时出现了缺位、错位的现象。其次是各级政府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这些都是完全正确的。但在个别的操作过程中,不少地方把支持发展与公平公正执法对立起来,认为我们对企业的例行检查,对违法企业依法实施的行政处罚,影响了投资人的积极性,影响了投资环境。致使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对行政执法的态度爱昧,支持的力度不够,甚至出现个别地方官员打着改善投资环境的幌子,毫无原则地“打招呼”干扰了行政执法。一查到大型一点的企业,政府就出面“打招呼”,致使违法不能纠,可一出本地就被查处,甚至被罚款的额度还不小,我有个话丑理端的比喻:就如同自家的孩子没教育好,出门就挨外人的打一样。因此就出现“首犯不罚”,甚至规定不得到企业进行检查,更有甚者,一位人大代表也能无视法律的授权,提出“取消个体营业执照登记”,对发展个体经济有利的“无政府主义”提案。再者就是地方各界对工商的职能了解不够全面,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只停留在“打假”的这一层面上。还有就是少数地方黑势力对执法人员及其家属的威胁干扰。以上这些外部的因素,使行政执法受到一定的干扰,有时也挫伤了执法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内部的干扰。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干扰。诚然,这里边还包含着所站角度不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一样;有时还出于部门自身利益的考虑等;第二是上级机关的;第三是同级、同仁、同事的。在经济社会的环境下,在人们的法制意识还不强,法制社会还不完善的今天,要想杜绝“说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基层执法人员给说情做了个分类:最错位的说情,是无视法律法规的尊严,无视工商职能的存在,无原则的说情;最厌恶的说情,是不讲实话,反找办案人员在执法中程序、证据等方面的遗漏,想以此推翻此案的做法;最没有水平的说情,是假冒伪劣都敢说情;最理解的说情,是按法律法规,体现其职能请求从轻处罚的说情。不过我还要说一句,无论是那类说情,我们执法人员都应该感到心慰,你所办的案子是正确的,否则怎么有说情呢?

3、执法装备落后。一是部分县和工商所尚未达到人手一台微机;大多数县(区)的经检队、市场巡查队都未配备手提电脑,更谈不上无线上网装置了,不便于执法中查找资料和法律法规的适用准确。二是经济检查大队的摄、录、照设备还未配备齐全。三是基层执法的车辆装备落后。近几年各地加大了对执法车辆的配备,但大多都性能较差,要么配备的时间已超期服役,要么就是市、县两级机关的换代装备,影响了执法的效率。

4、执法的成本偏高。一是商品质量案件,检测费用的成本较高。如:成品油、食品、机电产品等,而基层执法部门恰恰又查办不少商品质量的案件,有的检测的费用远远超过了案值,挤占了不少的工作经费,影响其他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打击传销的工作。我们都很清楚,这项执法是只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的执法。有时甚至要部门贴钱给要求返乡的传销人员路费。根据《禁止传销条例》我们不难看出:打击传销是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实施。即是说不光工商,还应有公安等部门,遣反传销人员应是民政部门的职责。三是在开展一些

专项整治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比较大,基层不堪重负。四是基层监管执法的点多面广线长,增大了差旅费、办公用品等方面的费用,往往要付出很大的执法成本。

5、执法手段薄弱。(这个问题是法律层面上的,但彼人不得不提出来,供大家参与、呼吁)一是强制手段有限。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却无权冻结银行帐户;查处商品质量案件,打击假冒伪劣,却对运输假冒伪劣商品无上路检查权;打击传销却无法对传销骨干人员进行人身自由限制。二是工商部门的有些法律滞后。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堪称工商行政管理的一部大法,由于国内外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际的执法中却发现原来大法所概括的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也难以涵盖不断发展的情况。现在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明显:(1)主体不够明确,执法效果不佳。现在又出现了很多主体分支:如银监委、保监委、证监委、电信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知如何做到公平、公正?(2)与其他法律有冲突,内容滞后。

(3)执法手段不足,行政措施不力等缺陷。三是已被废止的《打把条例》已经有些年了,“市场管理条例”迟迟不能出台,在市场监管中查处的走私物品,只能牵强地套上“来历不明的产品”。还有《工商所条例》的修改完善也迟迟不能出台,致使各地对工商所授权不一致,不统一,五花八门。四是对授予的强制手段限制太多,时间太短,不利于案件的调查处理。其他的工商行政管理法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这里就不详细列举。市场和社会都需要“良法”,监管五光十色市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更需要“良法”。

二、改善基层监管执法困难的建议

1、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夯实依法行政基础。行政执法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首先必须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培训学习。加强培训学习是提高素质的必须途径。培训的方式方法很多,江油就分期分批地组织开展了与法院系统的工作研讨;直属分局和安县局就组织了外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发现新案源,很多县局在区域范围都不时进行相互走访;三台局就实行的是季度案件交流活动;有的单位还请进来传金送宝;疑难案件请法院汇审,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交叉案件评查等培训学习活动,都是提高执法能力的途径。二是执法队伍要配强。要把那些敬业精神强、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精、善于学的同志用在刀刃上。三是要不断培养教育执法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是一个精神状态问题,没有对工商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没有好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之成为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行家里手。四是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没有责任就没有效能。每个执法人员都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只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才会有好的效果。

2、努力改善执法环境,形成内和外顺的执法氛围。一是加大对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公安、技监、检察、卫生、审计、新闻等部门加强沟通与配合协调,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成良好的政务环境;三是教育干部职工增强法律的意识,依法讲情。要做到讲亲情不

能错位,讲友情不能变位。四是改变一些执法的方式。如:队所联动,所所联合,请上级机关督察督办等方式规避一些说情的现象。五是加强与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行政审判庭的联系与沟通,不要临时抱“佛脚”。

3、加大对基层的投入。一是配强、配齐基层的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在今后新招公务员的条件上,要适当注重法律、计算机、财会、文秘和商品检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大对基层现代办公用品、设备的投入,重点是解决较好的交通工具、计算机、手提电脑、摄、照、录设备的配置与更新。三是基层要整合执法资源。按老百姓赶集的时间习惯,可将执法组、巡查组和个体私营登记一并前往,到时各司其责,可减少交通工具的运用。四是要给行政执法较好的激励政策,制定政策要考虑到基层,要尽量往基层倾斜。好的政策才能给人以激励、鼓劲。

4、尽快修订和完善工商部门的法律,为基层行政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这是国家工商总局的事,在此我就不多说。

行政执法是一项工程的话,那就是一把手工程,即行政执法关键在各级领导重视,特别是在“两费”停收和省垂直机制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篇:关于村级计划生育中户长职责履行和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精)

关于村级计划生育中户长职责履行和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村级,难点在村级。要加强村级人口计生工作,村组计生中心户长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我局于二00六年四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村级计划生育中心户长职责履行情况和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计划生育中心户长374名,专职63名,占16.8%,兼职311名,占83.2%,其中各村组长兼职274人,行政中村会计兼职19人,计生统计兼职9人,支书主任兼职5人,村委会委员兼职4人。374名计划生育中心户长中,小学文化程度50人,占13.4%,初中文化程度的283人,占75.7%,高中文化程度41人,占10.9%。中心户长月工资10元,年均120元。从规模设置来看,计划生育中心户原则上是10—15户为一中心户,确定一名计划生育中心户长,计划生育中心户长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所辖户的计划生育信息搜集和日常管理工作,协助村计生副主任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但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计划生育中心户长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置的,大部分由现任村干部兼任,为我县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但从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较低的生育水平不是很稳定的,仍存在着强劲的反弹势能。特别是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日益复杂化、多元化、隐蔽化,已经由过去以单纯数量问题为主向数量、质量、结构等问题相交织转变,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流动加剧、隐性早婚早育、出生人口性别比等矛盾和问题,使新时期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对此,结合我县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形势,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县村级计划生育中心户长整体队伍现状与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势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计生中心户长工作职责履行不到位,致使计生工作重心难以下移。调研结果表明,一是村组计生中心户长计生目标责任制普遍落实不到位,没有按照相关计生工作要求,定岗定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不明确,分解不到位。二是大部分村级计划生育中心户长未能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村级计生工作复杂性和艰巨性,思想上对计生工作重视力度不够,麻痹大意,责任心不强,主动工作意识差, 工作职责履行不到位。三是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难以适应本职计生工作。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村级计生中心户长对自已所管辖户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工作任务不明确。更有个别计生中心户长就连每月更换一次的计划生育中心户挂牌,都基本依赖于乡村计生专干完成,根本谈不上积极主动工作。此种现象导致大量的计生工作任务均由乡村计生专干代替完成,形成了计生中心户长不会干,不想干,村级计生专干不愿干的工作局面,计生工作重心难以下移,“乡负责、村为主,组配合、户落实 ”的工作格局难以形成。二是计划生育中心户长待遇报酬低,致使工作积极性不高。村级计生中心户长,作为村干部,有其明确的公务工作责任制;作为农民,又有其具体的家庭生产责任制。从公务角度来看对于计生中心户长,在工作上要求基本上与国家干部“一视同仁”、“同等要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计生中心户长能享受的待遇却较低。突出表现为工作多收入低。由于计生工作特殊性,大部分计生中心户长一年相对其它村干部误工较多,而补贴每月仅为10元,一年挣的工资还不到种好半亩地的收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其它村民发展经济,因而在计生中心户长心理上

%1% 2 3

时常有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这种政治上国家干部的“待遇”,经济上农民的“待遇”,心态上很难保持平衡,正如个别计生中心户长所说:上面把我们“作用看得高,劳动看得低”。“种好家里的田,应付了公家的事”,成了许多计生中心户长的倾斜对策,计生中心户长工作积极性不高也是两种矛盾选择失衡的具体表现。

三是计生中心户长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差,致使工作效率低下。调研数据表明,一是我县计划生育中心户长干部队伍规模设置与实际工作量不尽合理,全县共有已婚育龄妇女 9010人,而计生中心户长374名,平均每个中心户长管理24个左右的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中心户长规模设置过大,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374名计划生育中心户长中40岁以上的占到了30%以上,应当说40岁左右村民担任计生中心户长,无论从社会经验、工作经验,群众威信等方面条件都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我县农村普遍收入较低,40岁也正是家庭拖累较大的时候,因而无法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计生工作中。三是文化程度 较低,兼职较多。统计数字表明,374名计生中心户长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到了13.4%,其中还有个别文盲或者识字不多的计生中心户长,这部分人的文化素质极极难适应工作的需要。另外83.2%的计生中心户长都是村干部兼职,工作中相互交叉影响,各项工作头绪较多,很难集中精力,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之双重身份的矛盾在现阶段,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同农民利益从目标上看是一致的,但在许多现实的具体利益方面,还存在一些冲突和摩擦。当计生中心户长在工作中遇到农民个人利益需要为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做出贡献时,许多人难以成为计划生育的代言人。在“两种身份”中,干部、农民身份相对突出,当他们的“双重身份”发生冲突时,大多会有意无意地暴露出明显的农民倾向性。许多事实表明,村计生中心户长往往是:宣传政策时支支唔唔,贯彻政策时犹豫不决,执行政策时畏首畏尾,甚至还有的人暗中设障,维护狭隘的农民利益,致使农村不少计生工作难以开展,不少问题难以解决,硬任务往往压在乡干部身上。为什么有的村组计划生育水平较低?除了工作因素以外,很多与村计生中心户长不能理直气壮地维护计划生育工作利益是有关的,这也是计划生育中心户长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差,工作效率低下的突出反映。

三、建议及意见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上述三个方面互为因果关系,是造成村级计划生育中心户长职责履行不到位和作用发挥差的主要原因,使我们比较清楚认识到当前计划生育中心户长干部队伍的矛盾和症结所在。对此,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

一、缩减村级计生干部队伍管理层次,提高干部报酬待遇。我县共有行政村87个,其中800口人以下67个,800口人以上20个。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县村级计划生育中心户长职责履行和作用发挥情况已严重影响村级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其核心问题是村级计生干部报酬待遇较低的问题。对此,建议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我县各乡镇村级人口规模大小,适度裁减计划生育中心户长设置规模,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做法是:一方面是将现有800口人以下村设专职计划生育副主任或计生统计,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选拔一批热心计划生育事业,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的,年龄在35岁左右的村民担任专职计生副主任或计生统计,将原有计划生育中心户长予以裁减,在计生副主任或计生统计报酬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其裁减的计划生育中心户长工资待遇用于新设专职计生副主任或计生统计工资补助;另一方面是将800口人以上村计划生育中心户设置规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设专职计生副主任和计划生育中心户,适度提高村级计生干部报酬待遇。此种设置,一方面避免因村干部交叉兼职带来的诸多不便,同时也优

首页

化了村级计生干部队伍结构,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另一方面提高村级计生副主任或统计的工资待遇,发挥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一”领导体制,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支部、村委会党政一把手的计生工作责任,把考核机制引入到村,把计划生育工作责任机制延伸到村委班子成员,使村级班子成员真正担负起计划生育工作重任。在此基础对专职计生副主任和计生中心户长,实行定岗定责,目标任务量化管理,定期考核,夯实工作责任,严明奖惩制度,强化工作措施,促使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实现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同时认真执行“乡聘、村用、县备案”的村级计生干部管理体制,稳定村级计生干部队伍。

三、进一步加大计生工作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村级计生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加强村级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加强培训入手,从提高村干部的本身素质入手。对村级计生干部,应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分期分批地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法律知识以及优生优育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真正把村级计生干部队伍培养成一支具有战斗活力的基层工作力量,以适应新时期农村计生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

首页

下载县支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中面临的难点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支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中面临的难点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