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名校毕业夫妇为何让女儿到中国上学
美国名校毕业夫妇为何让女儿到中国上学?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微博)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以下是他们耐人寻味的讨论:Kay的美国爸爸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毕业,他说:“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微博)。大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如果你喜欢学习,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
三、男女非常不平等。我特别反感美国文化从小就宣传女生要hot(性感),要 slutty(风骚),作为女孩子在美国成长的社会氛围特别不好。
Kay的中国妈妈是南加州大学东亚文学硕士,她说:“国内媒体倾向于宣传国外中小学作业少,下午三点放学,孩子多么多么快乐,已形成大趋势。其实在西方,上私校(一般私校教育水平高于公共学校)的中学生也是下午三点放学,然后开始上各种课外班,补课到晚上八九点,好学校的学生年级越高,压力越大,我先生回忆起高三时候每天晚上都12点后睡觉。”Kay的美国爸爸还说,美国教育这些年一大趋势是标准化考试越来越多,老师的自主选择越来越少。而且,美国学校里还有一种风气,“数学成为让人讨厌的学科。”
虽然以上说法只是Kay的父母一面之词,但无疑也给那些一心想把孩子送出国的中国家长们提了一个醒。的确,近年来,全国教育界都在高调地打出“改革”的旗号,纷纷把欧美教育当成模范样本来参考、模仿。更有各色各样的国外成功案例通过杂志、报章、电视进入中国家长视野。
但无一例外的是,对中国教育的评价和描述,往往落在“刻板”、“说教”等负面字眼上,而对欧美教育则往往赋以“自由”、“人性”、“有趣”等溢美之词,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地造成了一种“中国教育很糟,欧美教育很好”的错觉。其实,据记者所知,西方教育界近年来也在积极学习、吸取中式教育的合理、先进成分,因为按他们那种倾向“自由”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有可能出现“自律性差、深度知识理解不到位”等缺陷。
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如何权衡优劣,将中西方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更好地应用于子女教育的过程中,这需要家长共同思考。
第二篇:美国名校毕业夫妇为何让女儿到中国上学
美国名校毕业夫妇为何让女儿到中国上学?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他们耐人寻味的讨论:Kay的美国爸爸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毕业,他说:“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
一、美国文化中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如果你喜欢学习,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
三、男女非常不平等。我特别反感美国文化从小就宣传女生要hot(性感),要 slutty(风骚),作为女孩子在美国成长的社会氛围特别不好。”
Kay的中国妈妈是南加州大学东亚文学硕士,她说:“国内媒体倾向于宣传国外中小学作业少,下午三点放学,孩子多么多么快乐,已形成大趋势。其实在西方,上私校(一般私校教育水平高于公共学校)的中学生也是下午三点放学,然后开始上各种课外班,补课到晚上八九点,好学校的学生年级越高,压力越大,我先生回忆起高三时候每天晚上都12点后睡觉。”Kay的美国爸爸还说,美国教育这些年一大趋势是标准化考试越来越多,老师的自主选择越来越少。而且,美国学校里还有一种风气,“数学成为让人讨厌的学科。”
虽然以上说法只是Kay的父母一面之词,但无疑也给那些一心想把孩子送出国的中国家长们提了一个醒。的确,近年来,全国教育界都在高调地打出“改革”的旗号,纷纷把欧美教育当成模范样本来参考、模仿。更有各色各样的国外成功案例通过杂志、报章、电视进入中国家长视野。但无一例外的是,对中国教育的评价和描述,往往落在“刻板”、“说教”等负面字眼上,而对欧美教育则往往赋以“自由”、“人性”、“有趣”等溢美之词,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地造成了一种“中国教育很糟,欧美教育很好”的错觉。其实,据记者所知,西方教育界近年来也在积极学习、吸取中式教育的合理、先进成分,因为按他们那种倾向“自由”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有可能出现“自律性差、深度知识理解不到位”等缺陷。
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如何权衡优劣,将中西方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更好地应用于子女教育的过程中,这需要家长共同思考。
通过文章,我们可以得出八点反思:
1、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被强迫学习,特别是学校教育。小时候用功学习不知道玩耍,美国人认为是书呆子,中国人会认为太老实。在早期教育中要解放孩子的思潮下,中国的“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过于沉重,而美国的“反智主义”则过于轻松。
2、美国的性教育过于开放,虽然传统的道德观念一直占主流,但美国的大社会环境相对中国更为开放,性,毒品,枪支„„,如何防范这些东西的诱惑,美国家长深感力不从心。而中国的性教育则还未起步,以至学生会愚昧到不知道两性知识而早孕或性犯罪„„,性思想开放或闭塞都容易出问题,而性道德都是两国教育首先要重视的问题。
3、全世界似乎都男女不平等,想一想,大部分的女权主义者都在国外。美国要求女孩子要性感,要风骚,中国对女孩子也有要求,即温柔要善解人意,女人的存在只为取悦男人。所以,不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女人都很难做,说白了,这世界是男权社会,男人在社会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一个家庭中,让女人占到上风,也只是缘于爱情。但通过美国夫妇的思想,我们似乎感觉到,女孩子的道德教育,还是顺应主流社会为好,美国女孩过于放纵,中国女孩过于内敛,而女孩子的品德教育应该是这样,自尊、自爱、自强和自信,这一点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对女孩子来说都是真理。
4、孩子要成大气,一定会“劳其筋骨”的,不想付出努力就想成功,世界上没这有这样的好事。你以为美国孩子学习就不辛苦吗?你以为他们只玩玩就可以聪明到超过中国的学生吗?绝不可能。没有努力和汗水,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都不可能有优秀者。看看文章中的美国爸爸在高三时候不也每天夜里十二点以后才睡觉吗?所以,中国的学生减负是应该的,但不必减的太厉害,太轻松的学习生活,并不是一件好事。
5、人怎样才会有进步?通过比较和发现,才会知道是否进步。同样,教育亦如此。比较美国教育,中国教育应该吸取其有利成分,做为补充,而不是作为样本来参考和模仿,保持自己有特色的东西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特色,别以为中国学生刻苦学习,就是书呆子,或许这种刻苦正是西方学生所羡慕的,正是西方父母所为孩子示为榜样的,刻苦学习是一种好的品质,只是,我们也要培养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拿出自己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会有想象和创造力,而不会受制于父母管教的束缚,而这一点倒正是中国父母向美国父母取经的地方。
6、“刻板”、“说教”等用在中国教育上,至少反应出中国教育有良好的规则和秩序性,而“自由”、“人性”、“有趣”等用在美国教育上,至少反应出美国教育易于流向放任的态度,如果这是两个极端,则都不可取。中美教育要在这两者中取长补短,即中国保持学习秩序的同时,让孩子的心灵自由起来,而美国则让孩子自由的同时,还要遵守学习秩序。只是,中国的一些家长开始走向美国的极端,认为那是对孩子的解放,而这种解放如果缺少制约,那就有可能会毁掉孩子一生。
7、很多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送到国外读书,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一个孩子去国外接受更好的教育,前提条件是,他的思想应该保持有中国传统的根在里面,否则,即使他混在国外,也什么都不是,黄种人是很难混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他不像外国人,似乎也变得不是中国人,而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连自己的归属都得不到肯定,这种漂流的感觉会让人的一生感到绝望。
8、在中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下,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只要孩子有追求,有动力,学习得法,肯定会有所作为,送到国外,从技能上并不一定会让孩子更出色,当然,这种虚荣却是国人所垂涎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似乎去了国外读书,身上就会发光一样。但我不反对孩子去国外读书,如果这能使人进步,更快乐,而且更能激发潜能,贡献于社会,这有什么不好呢?
南宁现代教育祝小朋友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篇:美国名校毕业夫妇:我们为什么送女儿来中国上学?
美国名校毕业夫妇:我们为什么送女儿来中国上学?
2013年09月12日 07:59 来源:中新网社区
分享到: 280人参与32条评论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瞭望观察网报道了他们耐人寻味的讨论:
Kay的爸爸(国籍:美国,教育背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美国文化中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这对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
三、男女非常不平等。当然,世界上哪里男女都是不平等的,但在美国文化中尤其严重。我特别反感美国文化从小就宣传女生要hot(性感),要slutty(风骚),作为女孩子在美国成长的社会氛围特别不好。你看看*中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照出相来穿着校服,戴着厚眼镜,很学生样。美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都不喜欢自己的年纪,每天化妆去学校,穿像成人一样的衣服。你觉得哪个更接受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哪种文化更健康?在美国长大,女孩子如果不好看,或者不融入这种氛围,会有很大的同辈压力,被排斥,对于女孩子学习是很大的干扰。
Kay的妈妈(年龄:26,国籍:中国,教育背景: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本科,南加州大学东亚文学硕士)
一、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校园回忆
我认为我的孩子在中国长大、受教育比在美国快乐的可能性更大。我给加州大学、耶鲁大学都做过几个学期的助教,后来上研究生也教过很多美国大学生,这些年我都在问我教过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当然,能上这些学校的通常学习比较好,他们回忆起中学却没有一个说喜欢或者带着怀念的情绪,都不喜欢自己的中学生涯。相反,我和我的朋友们,现在都毕业几年了,对于校园生活都带着美好的回忆。这么多年过去,还是非常留恋学生时代。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形成这种反差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现在有一种潮流,国内媒体倾向于宣传国外中小学作业少,下午三点放学,孩子多么多么快乐,已形成大趋势。这些陈述是否属实还有待商榷。其实在西方,上私校(一般私校教育水平高于公共学校)的中学生也是下午三点放学,然后开始上各种课外班,补课到晚上八、九点,好学校的学生年级越高,压力越大,我先生回忆起高三时候每天晚上都12点后睡觉。
更重要的是,快乐和幸福感都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不是作业少就等于会更快乐。有两个影响快乐的因素容易被人忽略:第一个是成就感。其实你观察小孩子穿鞋,或者搭一会儿积木高楼,就能发现人类从小开始就对自己经过努力完成某种任务、达到一个结果感到自然的快乐和欣慰。成就感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那究竟什么是成就感呢?一个重要因素是必须有努力这个过程。譬如一个人考两科,一科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准备也考得很好;另一科要付出很多努力,然后才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这个人一定是对后者印象更深刻。
我个人在美国念研究生的感觉是很没有意思,因为并不需要多么刻苦,不准备随便答卷成绩都是一等,这样的成绩不代表任何付出,自然没有记忆深刻之处;相反,回忆起大学时代经常挑灯夜战、但大家都刻苦、即使你付出全部努力也未必获得一等成绩的日子,那时的记忆更隽永。所以,这点令我看蔡美儿的书时马上理解了她的意思,我很同意,绝对不是没有压力的孩子就会更快乐。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我觉得通过努力获得成绩对于孩子是更深刻的快乐,这种经历会进入更持久的精神层面。在国内接受教育,从小就有很多竞争,很多压力,要取得任何成果,必然需要努力,这个过程和这种经历本身对于美好回忆的形成是很有深远意义的。
影响快乐的另一个因素是集体主义。我说的集体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生活状态。国内人口密集,从小到大有很多经历其实都是集体主义的。譬如,上中学上早自习,晚自习,大家一起做课间操眼保操;大学住宿舍,早起刷牙遇到甲乙丙,大家一起上课自习,逛街卧谈,过了很多年我才明白这些在一生中都是头等有意义的事,因为随着人离开校园开始工作,结婚生子,会越来越脱离集体的影响,然后会意识到那些经历的独特和同辈情谊的可贵。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机会经历这些时刻。我上大学时四个同学住一个寝室,我先生上大学在斯坦福两个人一间,地方大了他就感觉更快乐了吗?未必。相反,他自己说,我和我大学室友的感情四年下来确实比他在美国学校和同学建立的更深。
集体主义的另一个作用是帮助你日深月久,积累如何与人相处的经验,这些对人以后的生活工作成家立业都是很重要的。在美国长大,人口不密集,所以如果我不喜欢你,我就另找一个地方,用空间来避免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在中国长大,你不喜欢你家邻居,能立刻搬家么?我们大学时室友通常都是四年不换的,如果你不喜欢室友,怎么办?一定要找到欣赏对方、和平相处的方法,一定要学会与人交际。
第四篇:中国名人毕业于美国名校
中国名人毕业于美国名校
美国常春藤。常春藤联盟由美国东北部之八所学校组合而成: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大学。除康奈尔大学外,所有这些学校均在北美独立战争前创设,每所院校的入学标准均非常严格。
提起美国名校,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八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常春藤盟校,这些美国名校一向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莘莘学子所向往的学术圣地,他们属于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精英类大学,很多中国名人都在这些美国名校毕业。而一些小的学校,例如威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也因为我们的宋庆龄在此学习过而被中国学生所认识。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提起美国大学,首先想到的是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毕业的中国名人可以说是相当的多,文学大家林语堂先生就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文学系,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浙大校长)则是哈佛大学的气象学博士,而国民党四大家族代表之一的宋子文曾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而追溯到现在,在台湾政坛名噪一时的马英九也是哈佛大学的博士。这几个人可能是广大中国学生最熟知的人物了。其实,哈佛为中国培养的名人要比这多得多,我举几个例子,著名的国学大师吴宓,中国现代几何学开山祖师姜立夫,语言学家赵元任,考古学家张光直,经济学家陈振汉,著名工程力学家徐芝纶,台湾的政客吕秀莲等等,都是在各自领域很有水平的人士。当然还有一些美籍华人,如建筑大师贝隶明,音乐家马友友等也毕业于哈佛,但是因为不是中国国籍,所以就不算在中国名人圈子里面了(以下同)。另外还有些名人在哈佛念过书没有毕业,例如文学家梁实秋,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也就不算在里面了。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虽然哈佛大学是美国公认排名第一的学府,但是耶鲁大学和中国的渊源却是最多的,毕业名人的数量,名气和影响似乎感觉要比哈佛毕业生大些。中国留美毕业的第一人容闳,铁路专家詹天佑,经济学家马寅初(浙大、北大校长),GMDD元老孔*kxx祥*熙都是耶鲁毕业的。耶鲁的毕业生更遍及了中国的各个行业,例如教育家晏阳初,政治家唐绍仪,获得“两弹一星“荣誉勋章的著名物理学家陈能宽均出自于耶鲁的优秀教育传统之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耶鲁大学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的名人的工作性质似乎有所差异。在中国大陆,从事自然科学的比较多,而在台湾,确实从cz政的名人多。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作为常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以前和现在活跃与各个社会舞台的名人。名气较大的有思想家胡适,政治家顾维均,宋子文(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在哈佛大学获得的硕士,哲学家冯友兰,诗人徐志摩,核能学家姜圣阶和现在的新闻媒体主持人杨澜等。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这所历史悠久的美国大学同样是中国很多名人的摇篮。著名的建筑大师,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奠造者梁思成就毕业于该校的建筑学系,而他的太太才女林徽因也同样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美术系。法律教育专家沈宗灵,铁路运输专家金士宣,金融学家资耀华,经常语出惊人的郎咸平等。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作为美国西部学校的第一名,斯坦福一向是中国名人求学的热点学校。在这里,涌现出一批中国各界的名人,比较突出的是生物学家牛满江,电机专家童殊培,香港商界名流李泽钜,台湾著名作家王文华等。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小而精的代表,培养的中国名人有在当时与胡适齐名的思想家何柄松,解放前的GMD上海“市长”吴国桢,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饶毓泰等。
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达特茅斯学院毕业的中国名人确实比较少,可以一提的是社会学家吴文藻,他虽然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但是从达特茅斯大学本科毕业的。现在有点红的凤凰卫视的曾子墨(人民大学读过几年),也是达特茅斯毕业的。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这所常春藤盟校中国人知道的比较少,但是也培养了很多中国科学界的名流,物理学家许宗岳和地球动力学家王仁均毕业于此。著名力学家浙大校长杨卫院士博士毕业于此。
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名人基本都是服务于科学研究的,他们包括物理学家谢希德,化工专家张克忠,自控专家林士谔等。钱学森(交通大学【上海】本科)也是在麻省理工完成的硕士。在今天,搜狐的董事长张朝阳(清华本科)也是麻省理工的博士,但是从了商。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歇根大学是美国最著名的公立大学之一,它和中国名人的渊源也不少,这所学校是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的母校。前“taiw中ss研ss院”院长吴大猷是密歇根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另外,化工专家丁绪淮和侯虞钧(浙大教授)均毕业于密歇根大学。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培养了例如李政道(浙江大学本科)这样的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因为当时李政道领诺贝尔奖的时候持的是中国护照,故此芝加哥大学培养了一个真正的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公民。芝加哥虽然不属于常青藤盟校系列,但是其经济学,商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学术水平极高,在很多中国名人心目中是一个学术圣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大法官梅汝璈是该校法律系的博士(他也是斯坦福大学的学士),有机化学专家庄长恭,催化动力学专家蔡镏生,物理学家叶笃正(清华本科、浙大硕士),台湾GMD的连llzz战等。
加州理工大学(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是一所以理工科作为核心的规模并不大的学府,但是它的教学质量一向在美国排名前列。这所学校可以说是我国物理学家的摇篮,多名中国物理学家都毕业于此,包括最著名的钱学森,周培源和袁家骝。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伯克利分校可以说是加州大学系列最好的分校了。教育家,前浙大和北大校长蒋梦麟就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分校。数学家丘成桐(哈佛、浙大教授,第一个华裔菲尔兹获得者)也是该校的博士。
威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这所文理学院现在已经在美国并不是很有名了,但是它的两个中国毕业生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就是我们的国*母宋*庆*龄和她的姐姐宋*蔼*龄。宋美*龄也在这个学校学习过一段时间。
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这所现在全美最优秀的文理学院,最著名的中国毕业生就应当是蒋介石的太太,宋庆龄的妹妹宋美龄了。虽然宋美龄当时为国民党工作,但是至少她流利的英语和对美国的了解还是给蒋介石挽回了些面子。还有一位中国名人也毕业于该校,她就是作家冰心。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北大前校长胡适本科是在康奈尔念的,著名的道路桥梁专家茅以升(唐山铁道学院)也是康奈尔大学的校友。而中科院的奠基人,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近代外交家施肇基,水利水文学专家黄万里,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均毕业于康奈尔大学。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
最后,让我隆重的推出一个最敬佩的中国名人,他就是新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他毕业于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他无以伦比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如果有机会到普渡大学,就去看看他曾经学习和研究过的地方,静静的体味这位科学家和爱国者的伟大吧。还有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李国杰先生也毕业于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我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总设计师(梁启超的最小儿子)梁思礼院士本科毕业于普渡大学等等。都值得国人景仰!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简单列举一下美国名校毕业的中国名人的情况。那么美国各个知名学校在过去一百多年内接纳国过哪些中国在美求学的名人,这可能就不为人所熟知了。
第五篇:美国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美国人民都不忍了:中国为何都比美国好!
美国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美国人民都不忍了:中国为何都
比美国好!
美国治安究竟有多差?
社交网络上,不少网友感叹美国治安差,身在国外十分担心自身安全。6月13日,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网友发起“为什么去过美国和中国的游客认为中国比美国更安全?”的提问。
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Perry Jones表示,自己去过美国35个州以及几乎每个大城市,已经3次被抢劫,2次被追逐,经常被人大吼大叫,当然还有很多地方他都不敢去。但在中国南方独自旅行时,他从来都没感受到过危险。
现居泰国清迈的英国人Stephen Whitehead对比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国家中国和泰国,认为中国更加安全。他将此归功于中国人更友善、礼貌,人们不携带武器,警方安保得当。在Quora问题下,网友不仅回答了在中国生活的见闻,还为自己的结论“中国更安全”给出了很多基于不同视角的解读。曾赴澳大利亚留学的华人网友Yf Yao写道:儒家文化、道教、佛教从不鼓励人们使用暴力,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最重要的原因是禁止枪支,这可以将暴力减少到相当低的水平上。”中国网友Nicolas Tsue表示。关于美国社会枪支泛滥的情况,网友用这幅图片形容的非常形象▽
嘭的一声众人惊,慌乱拔枪眼大睁。自由屁民不轻松,时间久之尽神经。
老外眼中,中国的治安究竟如何?
美国《哈特福德新闻报》网站6月21日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一位在中国的美国女孩的见闻:
作为美国人,我们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在最伟大的国家。但若这个国家受困于枪支暴力怎么办?我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纽顿市的桑迪胡克,曾在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德里亚帮助希拉里竞选。后来我来到上海一所公立中学教英语。上周发生在亚历山德里亚一棒球练习场的枪击案,唤起我对桑迪胡克的痛苦记忆。2012年12月的一天,还是大学新生的我一早醒来得知故乡发生不幸枪击案的新闻。如今我热爱的第二个地方也遭到枪支暴力侵袭。而目前我所在的中国,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当我告诉中国学生们有关美国的枪击时,他们非常吃惊,“可是你们的政府当然可以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我回答,“美国政府允许,且这种事很多。”据统计,美国每天有93人死于枪下。中国孩子们睁大眼睛,无法想象这会发生在中国。我曾在不少国家待过,但中国是让我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实际上,作为年轻的小个女孩,我能够在白天晚上的任何时间在上海(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转悠,而且感到很安全。在中国安宁地生活了6个月后,我开始想念美国、想念家乡,但不想念我们的枪支法律。我的中国学生们想去美国旅行、感受那里的“新鲜空气”和“自由”。对此,我不停地自问:若民众每天都生活在枪支暴力的恐惧中,美国真的那么自由吗?这是要为“自由”付出的应有代价吗?越来越多美国人都会说不。对特朗普的很多做法我都不赞同,但有一点他是对的:中国人在许多方面都在赶超我们,比美国做得好,枪支管理就是其中一项。
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的一位外籍撰稿人——在上海工作的法国汉子,在法国遭遇恐怖袭击后写了好几篇文章大夸“还是在上海有安全感”:▲标题:无论对当地居民还是外来者而言,上海都是个十分安全的天堂 这篇文章里,有这样几句话——
在巴黎这样的高度紧张的城市里,你难免会染上点“被害妄想症”。啥意思?比如,你会没由来地时时注意周围外来的人,甚至仅仅是看上去有些古怪的路人甲乙丙丁。如果不巧看到一个箱子之类的东西孤零零地搁在那里,那你估计就要紧张得抓狂了……真的,回到上海的感觉真好。我可以在午夜时分轻松地在街头闲逛,不用担心下一刻会不会祸从天降。
中国到底有多安全?
处在安全环境的人通常不会刻意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来到中国的老外们来说,“安全”这个问题可就太值得说一说了……
下面这个视频是一枚在上海读书的瑞士妹子做的。她和几个中国小伙伴一起,在街头采访了许多外国人,询问他们“你觉得中国安全吗?”
而老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1.中国到底安全吗?
各路外国人的回答出奇地统一:2.中国比你老家安全些吗?
这枚俄罗斯妹子异常耿直——
博茨瓦纳妹子也直言不讳——
这枚英国大叔表示,英国的乡村还是挺安全的,但是……
克罗地亚妹子觉得自己国家也蛮安全哒——
塞浦路斯的汉子则觉得,拿自己国家和中国比吧,有点难比……3.为什么觉得中国安全?
英国阿姨觉得,走在中国大街上就倍儿有安全感呀——
德国汉子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
克罗地亚妹子给中国的警察叔叔表了个白——
比利时汉子似乎想起了什么在其他国家不愉快的经历……
西班牙姑娘也提到了类似的原因——4.你在其他国家最危险的经历是?
唉,直接看图……
为什么大街上随便问的老外都有过如此可怕的遭遇……
那么,你在中国最危险的经历是什么?
所有人的回答几乎都和下面这位西班牙妹子一样——
哎……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