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8:0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

--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

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同志们:

这次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农业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探讨新世纪新阶段农垦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努力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供大家研究讨论。

一、农垦农业发展的主要成绩与基本经验

农垦是在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开荒的基础上逐步建设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农工商综合经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系统。在各个历史时期,不管经济如何发展,农业始终是整个农垦经济的基础和支柱,而农业又是在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农垦农业发展史就是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种探索更加富有成效。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垦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1年。主要是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以家庭农场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快速增长。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8年。主要是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第三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主要是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按照十五届三中全会部署,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提高农垦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农垦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主要成绩 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从主要农产品产量来看,2002年,粮豆总产1500万吨,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1600万吨的水平;棉花产量近100万吨,比1998年增长29.4%;干胶38万吨,增长8.9%。肉类总产量96.8万吨,牛奶总产量160万吨,水产品产量63万吨,分别比1998年增长18.0%、41.6%和31.8%。主要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使其占全国的份额也保持较高水平。如以棉花生产为主的新疆兵团、湖北等垦区棉花产量达到83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20%左右;以天然橡胶生产为主的海南、云南垦区年产干胶35万多吨,占全国天然橡胶总产量的75%;以乳业生产为主的京津沪渝及其他大中城市垦区年提供液体奶75万吨,成为大中城市供奶的主力军。

--结构进一步优化。1998年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农业结构向现代农业方向发生了积极变化。种植业比重下降,养殖业比重持续上升。2002年养殖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为29.4%,比1998年上升4个百分点。同时,大宗农产品的专用优质品率大幅度提高。到2002年底,全国农垦系统主要作物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农产品认证数达208个,绿色A级农作物种植面积达474.66千公顷。农业区域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具有各自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化格局正在形成。如京津沪渝等城郊垦区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黑龙江、内蒙等东北垦区以优质小麦、水稻、大豆、双低油菜、饲料为主的粮豆生产和奶业生产;新疆兵团、宁夏、甘肃等西北垦区的棉花、油料、啤酒大麦、酱用番茄、中药材和瓜果生产,以及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垦区的橡胶、剑麻、蔗糖、茶叶和热带稀有果品生产;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等中部垦区的粮食、棉花、饲料生产和种业,等等。

--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在农垦农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在良种繁育普及方面,近几年选育、推广农畜新品种上千个,使农垦系统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大幅度增加和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农业新技术的覆盖率达到70%。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方面,一些垦区引入工业园区理念发展农业,利用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引导、示范、带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这些园区不仅成为农场职工技术培训的基地,而且也成为带动农村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基地。如新疆兵团、黑龙江、广东、海南、云南、江苏、宁夏、湖北、河北、辽宁、北京、上海、浙江等垦区都有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所在省(市、区)的示范基地。在农机装备方面,农垦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

--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结构的优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垦农业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根据财务核算资料,2002年,农垦农业实现利润11.5亿元,是1998年2.1倍。在农业增效的同时,家庭农场也实现了增收。2002年,家庭农场的经营利润高达81亿元、人均收入达4557.1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5.7%和18.2%。各垦区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取得成效。如海南垦区把发展非胶农业作为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2002年非胶农业收入达到13.9亿元,劳均纯收入达4943元,已经成为农场职工增收的主要来源;江苏垦区实施“商品粮转为商品种”的战略,2002年全垦区种子销售量达到1.2亿公斤,实现种子销售产值2.15亿元,仅此一项,全垦区增加效益1500万元。

农业发展的另一个突出成绩,就是有力地支持了农垦工业的发展,为整个农垦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测算,“九五”以来,农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42.8%,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15.5个百分点。从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看,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资金、原料、出口创汇等方面的重要支持,保证了农垦工业的快速成长。2002年农垦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份额为53.7%。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垦工业的发展,目前位居农垦工业十大支柱产业前4位的均是农产品加工业,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4.7%。

(二)基本经验

总结过去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农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四条基本经验。

--坚持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在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垦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些年来,各垦区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等情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实行调整产业结构与开拓市场、优化产业布局与资源开发利用、培育主导产业与发展名优产品等方面的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并在发展中全面整合产业体系的各个环节,使垦区的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农垦系统重点实施五大优势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优势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也进一步增强了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使农垦在优势产业领域的现代农业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求供给必须不断适应需求。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使农产品供给适应市场需要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农垦农业进行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各垦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围绕市场抓调整,跳出农业抓调整,跳出农垦抓调整。通过调整,经济作物比重明显增加,畜牧业迅速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比重增加,农产品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结构调整,把农业的发展引导到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着眼于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较好地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家庭农场为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建立和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推进规模经营,是农垦农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垦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过多年的改革,农垦系统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农场全面实行“两自理、四到户”,其生产经营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十五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延长土地承包期,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自主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等手段,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基本得到保障,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家庭农场规模化、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垦区采取少数人种多数地实行大户专业户经营的措施,一批具有相当经营规模、以现代科技和装备武装的家庭农场已经在垦区出现。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扩大,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只有重视农业科技,依靠科技进步并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农业发展才有后劲,农业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多年来,农垦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了农业的稳定发展,也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各垦区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面向生产实践主战场,通过科技攻关,研究、引进、推广了一大批优良新品种和新技术,特别是在专用动植物优良品种培育、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运包装、农业信息化和现代营销网络技术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不少垦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形成了常规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都对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既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又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应当说我们的基本经验不只这四条。但是,我认为回顾农垦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正是由于有这四条基本的经验,农垦才有今天的发展和成绩,这是我们农垦发展的基础,也是需要继续借鉴和今后农垦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四条基本经验,三条讲的是生产力,一条讲的是生产关系。从生产力角度来讲,首先一个是要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特别是在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农垦农业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下大力气,抓住我们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只有抓住这个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才能在规模上、效益上取得明显的成效。同时,也能进一步地整合资源,使主导产业在市场上立得住,真正地产生效益。另一方面,根据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在科技、品种、其他相应的配套技术,以及与主导产业相关的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条上,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这就是农垦的优势,是农村所做不到的。这一条经验对我们来讲十分重要。关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点,在农村也是做不到的。而只有适度规模经营才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的必然的途径。现在我们的一个农工管30亩或60亩棉花,和美国的一个农工管200亩棉花相比,效益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的一个农工也管200亩棉花的话,经济效益肯定比美国农民的效益高的多。所以要引导职工,逐步地将土地集中,提高生产效率,有了适度规模经营,我们的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在科技上,我们这几年体会是最深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产品极大地丰富,主要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使我们的土地产出率,使我们的粮食单产成倍地增加。科技的使用,是我们生产发展的关键,也是今后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措施。这几年新疆兵团仅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就使兵团的棉花生产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不仅节水、节肥、提高产量,而且保持了棉花生产的稳定性,实现了规模经营的效益。所以说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和应用,在我们农垦现代化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农业上的这四条是我们各个垦区全体农垦人经过20多年改革探索的成果,也是今后值得发扬的重要的经验。

二、农垦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及其重大战略意义,也对农垦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阶段农垦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农垦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和必然选择,也是农垦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从农垦农业自身的特点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必然的历史趋势。农垦农业相对于农村来说,具有经营规模较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综合机械化程度较高,管理比较先进,劳动者素质较好等特点,总体上看是我国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它与广大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的带有半自然经济色彩的小规模经营农业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对于这样一种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农业形态来说,它的进一步发展决不是向农村、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靠拢,而是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大步向前迈进。这是一个方向性、规律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原则性问题。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当前各种改革思路相互激荡的情况下,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希望我们所有的农垦人都有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

从农垦肩负的历史使命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真正发挥好农业现代化示范作用的需要。农垦从它创建的那一天开始,党中央就赋予了它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的历史使命。半个多世纪以来,农垦确实较好地发挥了这种作用。农垦以其先进的农业科技、装备、管理和较高的劳动者素质,在与农村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中,为农民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农垦在五十年的建设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无论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还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都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农垦在发展,农村农业发展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从现实中也要看到,有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还高于农垦,这就对农垦的示范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究竟能不能起示范作用,决不是自封的,而要看客观效果,要看农民群众是不是服你。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垦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探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好示范作用,否则,不但示范不了别人,还有可能落在别人后面。

从农垦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要求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农垦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综合经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系统。农业增加值占农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大,农业从业人员在农垦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也很高,可以说,农业在整个农垦经济中有着独特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种格局下,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决定着整个农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垦系统人均收入的高低。因此,要加快农垦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农垦小康的步伐,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农业发展只有走现代农业的道路,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为工业的发展、为整个经济的发展、为职工收入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农垦农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看,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农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农垦农业由于其商品化程度高,经受的竞争压力就更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出国门就直接面对世界农业领域实力最强的跨国大企业、大集团的竞争。应该说,挑战十分严峻。迎接这种挑战的办法只能是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就是,按照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建设现代农业,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

(二)当前农垦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形势的变化对农垦农业发展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而农垦农业虽然在现代化道路上探索了几十年,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结构方面的差距。现代农业在结构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畜牧业比重很高。而目前农垦农业中畜牧业仅占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至于高档优质和精深加工品在整个农产品中的比重,与现代农业要求比同样相去甚远。二是农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方面的差距。现代农业需要有现代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与之相适应,而农垦农业长期实行的传统国有农场的管理体制在一些垦区还没有根本改变,仍然束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三是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差距。现代农业是以高度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相伴而生的。发达国家的农业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很少,而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部门十分庞大,其从业人员也很多,社会化服务水平很高。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农垦虽然有高于农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但就其规模、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来说远未达到现代农业的要求。四是物质技术条件上的差距。现代农业必须以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作基础。而农垦农业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虽然比农村强,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还比较低,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损失40-50亿元,有的年份高达近100亿元。

从以上情况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既是农垦农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新形势对农垦提出的新要求,但要真正建设好现代农业还需要克服和解决不少困难与问题。

(三)农垦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思路和目标

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战略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

在思路上,要从农垦系统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益经验和自身的实践成果,围绕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以职工增收、农业增效、产业竞争力增强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人才创新,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现代工业装备武装农业的步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分阶段、分区域、分类型把目前尚不发达的农业尽快转变为发达的现代产业,促进整个农垦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设。这个思路包含了以下几个内容,首先一个是从农垦的实际出发,去借鉴国内国外有益的先进经验和我们自身的实践成果,我们自身的实践成果就是刚才总结的四条基本经验,国外的先进成果就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的先进技术、重要措施。需强调的一点是从农垦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从我们现在的生产发展水平的基点上做起,把先进技术逐步地应用、完善,最后再达到高新的水平,这样才能使农垦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是要迈开一个什么样的步伐,解决一个速度问题。三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三增”为目标,解决一个农业的发展目标问题,它的核心是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在于增加职工收入。四是解决好我们工作的方式问题。五是生产关系,要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在市场的主体地位。

在目标上,争取用7年左右时间,到2010年,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重要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发展较快的垦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他垦区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并为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起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以现代科技、装备、管理和高素质职工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家庭农场占有较大比重。

--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好统一,农业基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有优势的领域,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体系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农业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加快建设农垦现代农业的重点

围绕加快建设农垦现代农业,要突出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垦区草地、秸秆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畜牧业。在畜牧种类上,根据垦区畜群结构和优势畜种情况,以奶牛、肉牛、羊、猪、家禽及特色畜牧业为主;在养殖方式上,以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方式为主。做好重大、重点动物疫病的防疫及监测工作,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把奶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做大做强农垦乳品企业,形成若干具有知名品牌、产加销一体化、辐射全国的农垦奶业集团。努力提高奶牛场管理水平,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奶源基地,大力推广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生产模式,逐步提高机械化挤奶的比例;保持并扩大奶牛良种优势,为农垦及全国奶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和依靠加工业带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粮食生产要继续推进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走内涵挖潜的路子,提高集约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着力改良品种,提高品质,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如扩种优质粳稻和中晚稻及专用优质小麦,发展高蛋白、高油大豆和玉米等。要从垦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出发,适应产业化经营要求,优化经济作物布局,积极发展棉花、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不断促进加工增值。同时,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优质饲料作物。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重点解决影响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主要问题,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热作产品要立足于现有基础,采用新技术,加快品系改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杂粮、杂豆生产要抓好品种改良,形成合理的生产规模,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拓宽市场渠道;特色园艺业要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产品档次,培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特种养殖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模式,提高名特优新产品的比重;生态休闲型农业要注重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体现地方特色,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农垦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为依托,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来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着重支持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原料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开拓国内外市场,使之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农垦实际,应重点发展米、棉、乳、油、种、麦和天然橡胶、热带水果加工等方面的龙头企业。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发展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良种、技术推广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建设,对农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严格市场准入,确保质量安全。

协调好龙头企业和基地之间的关系。发挥两个市场主体的作用,一方面发挥基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基础作用,使基地家庭农场围绕龙头企业的整体利益来展开标准化生产、管理和初加工,成为龙头企业稳固的“原料仓库”;另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与市场强大的对接功能,增强其市场开拓能力、深度加工能力、服务带动能力,并以资本为纽带,与基地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和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加速农业科技进步

积极发展种业。花大力气把种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重点扶持大型种业龙头企业,使它们尽快成长为具有全国种子经营许可证并被列入全国种子五十强企业或全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销售作物种子覆盖率占所在地区30%以上;按照种植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在东北区、西北区、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年产各类原良种15亿公斤,其中,70%为外销商品种;按照生态区域和种植结构,引进和选育一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保持充足的后续优良种质资源。

加强研究开发、技术引进和推广。继续深化农垦科研机构改革,进一步增强其内部活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农业生产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要求,大力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围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创新、集成、组装、配套和推广,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大已经比较成熟的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模式化栽培、农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害测报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围绕发展优质农产品,示范推广一批重大技术,包括高油大豆良种良法和增效配套技术、奶牛良种快繁及配套技术、橡胶新割制和新技术、热带水果新品种及保鲜处理技术等。农垦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应放到技术的引进开发,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所以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主要在于集成、组装、配套、引进、消化吸收,其实这也是一种技术的创新。我们需要有一大批这样创新的知识分子,才能真正让科学技术的推广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效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畜牧业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前产后加工处理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农机新技术,全面提高农垦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调整种植业农机装备结构,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旱作农业机械装备更新步伐,以适应农艺措施发展的需要;适应畜牧迅速发展的需要,推进饲料生产机械化和卫生防疫机械化;提高种子处理、粮食烘干处理和农产品深加工等的机械化水平;同时,拓宽农业航空技术在垦区的应用,引进世界尖端农机装备进行精准农业技术实验。

(四)培育现代家庭农场

逐步确立家庭农场市场主体地位。在目前普遍实行的家庭农场“两费”自理的基础上,推行“三费(生活费、生产费、社会保障费)”自理,扩大家庭农场的经营自主权,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积极推进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在创造条件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培育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家庭农场,并通过产业化经营的途径,提高家庭农场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综合效益。

切实维护家庭农场的合法权益。家庭农场作为独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必然具有其独立的利益,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当前,很多家庭农场都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家庭农场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家庭农场利益。要引导和帮助家庭农场与产业链其他环节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使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四、加快建设农垦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

根据现代农业建设的一般要求,结合农垦系统的实际情况,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措施:

(一)深化改革,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一是继续深化农垦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在坚持农垦土地国家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承包经营,大力发展土地租赁经营。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规范家庭农场与国有农场之间的关系。国有农场要加快体制创新,推进组织形式、管理职能、机构设臵和人员配臵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为家庭农场进入市场创造有利的体制条件。同时,要从垦区的具体实际出发,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发展,如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对长期作物进行产权转让、大户租赁或承包经营并适时向民营转换等。

二是鼓励农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农业几乎都是私营的,这说明采取私营的形式不仅可以建设现代农业,而且可以建设得很好。农垦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很可能是一条必经之路。今后,农垦农业除了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按照《宪法》实行国有以外,其他都可以实行民有民营。要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场职工开展自我投资的农业生产,放开一切领域,包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装备农业机械、以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让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参与。对农场的荒山、荒地、荒水等也要全面采取招标开发的方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通过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竞争,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生产经营者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三是推进龙头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从建设现代农业的角度看,考虑农业改革问题,决不能局限于农业,必须拓宽思路,统筹考虑产供销、贸工农各环节的改革,重点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联的龙头企业的改革。龙头企业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管理。

(二)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一是要牢固确立大开放的思路。现代农业是高度开放的农业。长期以来,农垦自成一体,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比较少。农业对外开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看,范围较小、领域较窄、层次较低,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大开放,既包括对境外国外的开放,也包括对国内农垦以外的一切领域的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这一点要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要真正理解和把握“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深刻含义及其对建设农垦现代农业的极端重要性,做好向系统外开放和向国外开放这两篇大文章。

二是积极推进垦地交融。要彻底摒弃狭隘的“系统观”,也不要以示范者自居。在建设现代农业上,农垦与地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所以,要敞开垦区的大门,让地方和农村的各种资源、要素和市场主体涌入垦区,参与农业建设;同时,垦区的主要市场主体也要主动积极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其他条件,融入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之中,为自身的现代农业建设争取更加广阔的空间。比如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农垦要发展大型龙头企业,把地方农业纳入到产业化体系中来,另一方面也要敢于把自己纳入到地方的产业化体系之中,不要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都想当龙头老大。

三是实施农业领域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要把农垦的现代农业建设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加以谋划和实施,并使之逐步与国际接轨。在引进来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国外投资,把利用外资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等结合起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农垦农业。在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参与农业建设的同时,继续做好国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现代化设备的引进工作,加强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应用。在走出去方面,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农垦农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特别是扩大蔬菜、水果、花卉、畜禽产品等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出口。要认真总结以往在国外进行农业开发的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垦区和企业实施跨国开发和经营,特别是要进一步做好在东南亚、俄罗斯、非洲、南美等国家、地区进行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开拓的工作,与国内的农业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三)推进人才创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一是要把人力资本放在突出位臵。建设现代农业关键要靠科技,而科技的载体是各种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没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力资本作支撑,建不成现代农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努力建设好农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素质农业劳动者三支队伍。其中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尤为重要。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深刻地指出:现代农业高生产率的主要源泉是再生产性的源泉,而再生产性源泉包括现代物质投入品和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而后者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这对于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要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各类人员对培训和再教育的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以对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侧重于培训现代农业、现代管理、现代营销和政策法规等知识;对科技人员特别是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则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科技素质的提高,把掌握生产技能和运用先进技术同提高文化水平结合起来,成为现代农业劳动者和经营者。

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吸引人才和留得住人才的机制,营造一种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以物质奖励为主,真正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比如,对农业科技人员,可以采取技术入股的办法,或者其科技成果同农业产出和效益挂钩、按实际效益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的办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可采取股票期权制等激励手段。在注重激励的同时决不能放松约束。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办法对人才进行必要的约束。如对科技人员,技术入股本身就是一种约束,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建立和完善服务合同等办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审计等措施,对其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特别是要建立一个灵活的用人机制。我们垦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都处在农村、在边远的地区,怎么去吸引人才?我建议垦区采取一种灵活的用人机制,打破过去那种吸引人才就是把人调到垦区来的基本思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真正地去吸引人才,使垦区的科学技术有个较大的发展。

(四)加强管理,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抓好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结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认真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使垦区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发展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以垦区环境条件、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检测为重点,控制污染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做好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测,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严格控制乃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和有质量安全隐患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农垦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止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力度,特别是新疆兵团、黑龙江、河北、内蒙、甘肃、宁夏等垦区要利用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机遇,扩大生态农业建设规模。同时,开展以禁牧休牧轮牧、舍饲圈养等为主的保护天然草场工程;优化耕作方式,充分利用农垦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优势,推广先进的耕作方式,如少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市场体系、信息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农业动态预警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农业金融保险体系等,不断增强其服务功能,扩大其服务范围,提高其服务质量,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五)增加投入,确保现代农业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要做好现代农业建设规划。从全国农垦来说,要根据国家有关现代农业建设的统一部署,做好规划,区分不同区域和类型,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推进,争取纳入国家的有关发展规划和计划。各垦区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特别是按照各自的区域特点、资源情况、产业优势等实际,做好垦区现代农业建设的规划,争取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

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农业,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各垦区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多渠道筹集和吸引资金,尽最大努力保证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农垦主管部门要加大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力度,争取国家各类农业投资项目的资金,并以此带动其他方面的投入。龙头企业要与农业生产者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支持。在完善农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前提下,鼓励家庭农场和农业生产者自行投入。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农垦现代农业建设。三是争取国家对农垦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政策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投入,有些政策问题的解决比国家给予的资金支持发挥的作用更大、更广、更深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争取解决的与农业建设有关的政策问题主要有:确立合理的农业税费政策,切实减轻农工负担;入世后国家制定的有关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对农垦农业职工要一视同仁;将农垦系统与农业有关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的建设纳入各级政府计划或预算;制定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办社会而导致的农垦农业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对农垦系统进行的建设现代农业的试点工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等。这些政策性问题,有的较容易解决,有的则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一起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一个一个地去争取解决。

同志们,农业是农垦的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它在农垦系统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农业搞好不好,直接影响农垦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也关系到农垦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让我们以这次会议为契机,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为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为在我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下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