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D打印技术种类
3D打印技术种类
SLA/DLP技术
SLA 是“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的缩写,即立体光固化成型法。用特定波长与强度的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料表面,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顺序凝固,完成一个层面的绘图作业,然后升降台在垂直方向移动一个层片的高度,再固化另一个层面。这样层层叠加构成一个三维实体。
SLA 是最早实用化的快速成形技术,采用液态光敏树脂原料,工艺原理如图所示。SLA 技术主要用于制造多种模具、模型等;还可以在原料中通过加入其它成分,SLA用原型模代替熔模精密铸造中的蜡模。SLA 技术成形速度较快,精度高,但由于树脂固化过程中产生收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应力或引起形变。
DLP激光成型技术和SLA立体平版印刷技术比较相似,不过它是使用高分辨率的 数字光处理器(DLP)投影仪来固化液态光聚合物,逐层的进行光固化,由于每层固化时通过幻灯片似的片状固化,因此速度比同类型的SLA立体平版印刷技术 速度更快。该技术成型精度高,在材料属性、细节和表面光洁度方面可匹敌注塑成型的耐用塑料部件。精细度指数★★★★★ 硬度强度指数★★★
FDM熔融层积成型技术
FDM即是Fused DepositionModeling,熔融挤出成型工艺的材料一般是热塑性材料,如ABS、PC、尼龙等,以丝状供料。材料在喷头内被加热熔化。喷头沿零件截面轮廓和填充轨迹运动,同时将熔化的材料挤出,材料迅速固化,并与周围的材料粘结。每一个层片都是在上一层上堆积而成,上一层对当前层起到定位和支撑的作用。随着高度的增加,层片轮廓的面积和形状都会发生变化,当形状发生较大的变化时,上层轮廓就不能给当前层提供充分的定位和支撑作用,这就需要设计一些辅助结构-“支撑”,对后续层提供定位和支撑,以保证成形过程的顺利实现。
这种工艺不用激光,使用、维护简单,成本较低。用ABS制造的原型因具有较高强度而在产品设计、测试与评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开发出PC,PC/ABS,PPSF等更高强度的成形材料,使得该工艺有可能直接制造功能性零件。由于这种工艺具有一些显著优点,该工艺发展极为迅速,目前FDM系统在全球已安装快速成形系统中的份额最大。精细度指数★★★ 强度硬度指数★★★
3DP技术
3DP即3D printing,采用3DP技术的3D打印机使用标准喷墨打印技术,通过将液态连结体铺放在粉末薄层上,以打印横截面数据的方式逐层创建各部件,创建三维实体模型,采用这种技术打印成型的样品模型与实际产品具有同样的色彩,还可以将彩色分析结果直接描绘在模型上,模型样品所传递的信息较大。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Emanual Sachs教授于1989年申请了三维印刷技术(3DP)的专利。这是一种以陶瓷、金属等粉末为材料,通过粘合剂将每一层粉末粘合到一起,通过层层叠加而成型。1993年,粉末粘合成型工艺是实现全彩打印最好的工艺,使用石膏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粉末等作为材料,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彩色3D打印技术。精细度指数★★★ 强度硬度指数★★★ 彩色指数★★★★★
SLS选区激光烧结技术/SLM
SLS选区激光烧结技术,即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和3DP技术相似,同样采用粉末为材料。所不同的是,这种粉末在激光照射高温条件下才能融化。喷粉装置先铺一层粉末材料,将材料预热到接近熔化点,在采用激光照射,将需要成型模型的截面形状扫描,使粉末融化,被烧结部分粘合到一起。通过这种过程不断循环,粉末层层堆积,直到最后成型。
SLS最初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 Carlckard 于 1989 年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的。后美国 DTM 公司于 1992 年推出了该工艺的商业化生产设备 Sinter Sation。几十年来,奥斯汀分校和 DTM 公司在 SLS 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设备研制和工艺、材料开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德国的 EOS 公司在这一领域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开发了相应的系列成型设备。激光烧结技术成型原理最为复杂,成型条件最高,设备及材料成本最高的3D打印技术,但也是目前对3D打印技术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目前SLS技术材料可以是尼龙、蜡、陶瓷、金属等,SLS技术成型材料的的种类多元化。精细度指数★★★ 强度硬度指数★★★★★
LOM 技术
分层实体制造法(LOM——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 又称层叠法成形,它以片材(如纸片、塑料薄膜或复合材料)为原材料,其成形原理如图所示,激光切割系统按照计算机提取的横截面轮廓线数据,将背面涂有热熔胶的纸用激光切割出工件的内外轮廓。切割完一层后,送料机构将新的一层纸叠加上去,利用热粘压装置将已切割层粘合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切割,这样一层层地切割、粘合,最终成为三维工件。
LOM 常用材料是纸、金属箔、塑料膜、陶瓷膜等,此方法除了可以制造模具、模型外,还可以直接制造构件或功能件。
该技术的特点是工作可靠,模型支撑性好,成本低,效率高。缺点是前、后处理费时费力,且不能制造中空结构件。成形材料:涂敷有热敏胶的纤维纸;制件性能:相当于高级木材;
主要用途:快速制造新产品样件、模型或铸造用木模。精细度指数★★ 强度硬度指数★★
第二篇:膜分离技术的种类
膜分离技术的种类、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
膜分离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膜。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膜分离技术特点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与传统的蒸馏、吸附、吸收、萃取、深冷分离等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 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功耗)通常比较低。
多数膜分离过程的工作温度在室温附近,特别适用于对热敏物质的处理 膜分离设备本身没有运动的部件,工作温度又在室温附近,所以很少需要维护,可靠度很高。它的操作十分简单,而且从开动到得到产品的时间很短,可以在频繁的启、停下工作。 膜分离过程的规模合处理能力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它的效率、设备单价、运行费用等都变化不大。
膜分离由于分离效率高,通常设备的体积比较小,占地较少。
工艺优点
(1)在常温下进行
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等医药、果汁、酶、蛋白的分离与浓缩。(2)无相态变化
保持原有的风味,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3)无化学变化
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4)选择性好
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5)适应性强
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隙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6)能耗低
只需电能驱动,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应用领域 微滤
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具体涉及领域主要有: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明胶、葡萄酒、白酒、果汁、牛奶等)、高纯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饮用水、生物技术、生物发酵等。超滤
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nm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早期的工业超滤应用于废水和污水处理。三十多年来,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如今超滤技术已经涉及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制剂、中药制剂、临床医学、印染废水、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环境工程等众多领域。纳滤
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纳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NaCl、MgSO4、CaCl2溶液的截留率来表征,通常截留率范围在60~90%,相应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1000,故纳滤膜能对小分子有机物等与水、无机盐进行分离,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纳滤的主要应用领域涉及:食品工业、植物深加工、饮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精细化工、环保工业等。反渗透
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静压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反渗透是膜分离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产水水质高、运行成本低、无污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等诸多优点,而成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以及纯水制备的最节能、最简便的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子、化工、食品、海水淡化等诸多行业。反渗透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首选的水处理技术。
反渗透的截留对象是所有的离子,仅让水透过膜,对NaCl的截留率在98%以上,出水为无离子水。反渗透法能够去除可溶性的金属盐、有机物、细菌、胶体粒子、发热物质,也即能截留所有的离子,在生产纯净水、软化水、无离子水、产品浓缩、废水处理方面反渗透膜已经应用广泛,如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由于反渗透分离技术的先进、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和热敏感性物质的浓缩,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食品工业、牛奶工业、饮料工业、植物(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制备饮用水、纯水、超纯水、海水、苦咸水淡化、电力、电子、半导体工业用水、医药行业工艺用水、制剂用水、注射用水、无菌无热源纯水、食品饮料工业、化工及其它工业的工艺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及冷却用水。其他
除了以上四种常用的膜分离过程,另外还有渗析、控制释放、膜传感器、膜法气体分离、液膜分离法等。行业应用 制药行业
●生物发酵液过滤除菌及下游分离纯化精制
●树脂解析液的浓缩及解析剂回收
●农药水剂、粉剂的生产应用
●中药浸提液过滤除杂及浓缩
●中药浸膏生产应用
●合成药、原料药、中间体等的脱盐浓缩
●结晶母液回收 食品行业
●乳清废水处理
●乳制品生产加工应用
●果汁澄清脱色
●食品添加剂纯化浓缩
●茶饮料澄清浓缩
●啤酒、葡萄酒、黄酒的精制加工
●天然色素提取液的除杂及浓缩
●氨基酸发酵液过滤澄清及精制 染料化工和助剂
水溶性染料反应液的脱盐浓缩
●染料盐析母液废水回收 淀粉糖品
●糖液分离纯化及浓缩
●果葡糖浆色普分离纯化
●糖醇色普分离纯化
●单糖、低聚糖及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浓缩 环保及水处理领域
●纺织、染整、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
●电镀工业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回收
●矿山及冶金废水处理回收
●淀粉废水处理
●造纸废水木质素回收及废水处理
●电泳漆废水涂料回收
●酸、碱废水处理回收
●市政污水的处理及回用
●洗车水、桑拿水、游泳池水、洗浴废水等循环处理
●工业生产所用的各类软化水、纯水、超纯水制备 生物技术
●生物蛋白、多肽、酶制剂等酵液过滤澄清及精制
第三篇:3D打印技术的种类
3d打印几种主流快速成型工艺的成型原理及优缺点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13-12-09 10:27:14
1.SLA激光光固化(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该技术以光敏树脂为原料,将计算机控制下的紫外激光按预定零件各分层截面的轮廓为轨迹对液态树脂连点扫描,便被扫描区的树脂薄层产生光聚合反应,从而形成零件的一个薄层截面。当层固化完毕,移动工作台,在原先固化好的树脂表面再敷上一层新的液态树脂以便进行下一层扫描固化。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合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直到整个零件原型制造完毕。美国3DSYSTEMS 公司是最早推出这种工艺的公司。该项技术特点是精度和光洁度高,但是材料比较脆,运行成本太高,后处理复杂,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适合验证装配设计过程中用。
2.3DP三维打印成型(3Dimension Printer)
其最大特点是小型化和易操作,多用于商业、办公、科研和个人工作室等环境。而根据打印方式的不同,3DP三维打印技术又可以分为热爆式三维打印(代表:美国3D Systems公司的 Zprinter系列——原属ZCorporation公司,已被3D Systems公司收购)、压电式三维打印(代表:美国3D Systems公司的ProJet系列和前不久被Stratasys公司收购的以色列Objet公司的三维打印设备)、DLP投影式三维打印(代表:德国Envisiontec公司的Ultra、Perfactory系列)等。
热爆式三维打印工艺的原理是将粉末由储存桶送出一定分量,再以滚筒将送出之粉末在加工平台上铺上一层很薄的原料,打印头依照3D 电脑模型切片后获得的二维层片信息喷出站着剂,粘住粉末。做完一层,加工平台自动下降一点,储存桶上升一点,刮刀由升高了的储存桶把粉末推至工作平台并把粉末推平,如此循环便可得到所要的形状。该项技术的特点是速度快(是其他工艺的6倍),成本低(是其它工艺的1/6)。缺点是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较低。Zprinter系列是全球唯一能够打印全彩色零件的三维打印设备。
压电式三维打印,类似于传统的二维喷墨打印,可以打印超高精细度的样件,适用于小型精细零件的快速成型。相对SLA,设备维护更加简单;表面质量好,Z轴精度高。
DLP投影式三维打印工艺的成型原理是利用直接照灯成型技术(DLPR)把感光树脂成型,CAD的数据由计算机软件进行分层及建立支撑,再输出黑白色的Bitmap档。每一层的Bitmap档会由DLPR投影机投射到工作台上的感光树脂,使其固化成型。DLP投影式三维打印的优点: 利用机器出厂时配备的软件,可以自动生成支撑结构并打印出完美的三维部件。相比于快速成型领域其他的设备,独有的voxelisation专利技术保证了成型产品的精度与表面光洁度。
3.FDM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工艺,也叫挤出成型,关键是保持半流动成型材料刚好在熔点之上(通常控制在比熔点高1 0C左右)。FDM喷头受CAD分层数据控制使半流动状态的熔丝材料(丝材直径般在1.5mm 以上)从啧头中挤压出来,凝固形成轮廓形状的薄层,一层叠一层最后形成整个零件模型。美国3DSYSTEMS 公司的BFB系列和Rapman系列产品全部采用了FDM技术,其工艺特点是直接采用工程材料ABS、PC等材料进行制作,适合设计的不同阶段。缺点是表面光洁度较差。
4.SLS造择性激光粉末烧结(Se1ected Laser Sintering)
该法采用C02激光器作能源,目前使用的造型材料多为各种粉未材料。在工作台上均匀铺上一层很薄的(100μ-200μ)粉未,激光束在计算机控制下按照零件分层轮廓有选择性地进行烧结,一层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烧结。全部烧结完后去掉多余的粉未,再进行打磨、烘干等处理便获得零件。目前,工艺材料为尼龙粉及塑料粉,还有使用金属粉进行烧结的。德国EOS公司的P系列塑料成型机和M系列金属成型机产品,是全球最好的SLS技术设备。
SLS技术既可以归入快速成型的范畴,也可以归入快速制造的范畴,因为使用SLS技术可以直接快速制造最终产品。
5.DED多层激光熔覆(Direct Metal Deposition)
相当于多层激光熔覆,利用激光或其它能源在材料从喷嘴输出时同步熔化材料,凝固后形成实体层,逐层叠加,最终形成三维实体零件。DED的成型精度较低,但是成型空间不受限制,因而常用于制作大型金属零件的毛坯。
6.LOM薄板层压成型(Layered Object Manufacturing)
基本原理:利用激光等工具逐层面切割、堆积薄板材料,最终形成三维实体。利用纸板、塑料板和金属板可分别制造出木纹状零件、塑料零件和金属零件。各层纸板或塑料板之间的结合常用粘接剂实现,而各层金属板直接的结合常用焊接(如热钎焊、熔化焊或超声焊接)和螺栓连接来实现。最大缺点:做不了太复杂的零件,材料范围很窄,每层厚度不可调整,精度有限。
第四篇:脱硫技术的种类
脱硫技术的种类
一.湿法脱硫技术
1.石灰石-石膏湿法
2.氨法
3.海水法
4.双碱法
5.镁法
6.磷铵肥法
7.有机酸钠-石膏法
8.石灰-镁法
9.氧化锌法
10.尿素法
11.络合吸收法
二.1.炉内喷钙 干法脱硫技术
2.炉内喷钙尾部烟气增湿活化脱硫
3.管道喷射
4.荷电干式吸收剂喷射
5.等离子体法
6.活性焦炭法
三.半干法脱硫技术
1.喷雾干燥
2.循环流化床
3.喷动床脱硫
四.生物法脱硫技术
第五篇:蝗虫种类及养殖技术要点及推广
蝗虫种类及养殖技术要点及推广
摘要介绍了蝗虫的种类,分析了其市场需求,并总结了蝗虫养殖技巧,力图为农民致富找出一条新门路。
关键词蝗虫;种类;市场需求;养殖技巧
蝗虫(Grasshopper)是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昆虫,蝗科(Acrididae)与螽斯(Tettigoniidae)昆虫的总称。节肢动物门,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栖息在各种场合,热带森林低洼地、半干旱区和草原最多。其为害庄稼,是农民的大敌。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d,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逝世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逝世亡。
1蝗虫种类
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稻蝗、中华蚱蜢等[1]。能入药供食用的重要是东亚飞蝗和稻蝗。这2种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一是稻蝗。附属直翅目(Orthontera)、蝗科(Acrldidae-Locustidae)、稻蝗属(Oxya)。散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尤其南方十分常见。多栖息在各种植物的茎叶上,主食禾本科植物,为害水稻、玉米、高粱、小米、甘蔗、茭白等。二是东亚飞蝗。直翅目、蝗总科。是蝗虫中较精良的品种之一。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北方为2代,第1代称为夏蝗,第2代为秋蝗,南方可常年饲养,至少3代。成虫善跳,善飞,身材粗壮,采食领域广,适应性强。此外,常见的还有红后负蝗、台湾大蝗、拟稻蝗、中华蚱蜢、大垫尖翅蝗、笨蝗、黄胫小东蝗、短额负蝗、短星翅蝗、日本黄脊蝗、花胫绿纹蝗、棉蝗、大赤翅蝗等。
2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蝗虫的市场需求约在100t以上,人工养殖蝗虫产量不足10t,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市场上,蝗虫需求量日益增大,每年有逾1 000t速冻蝗虫出口于日、美等国。蝗虫含有丰富的被誉为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的甲壳素,甲壳素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日本将甲壳素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制剂。经专家分析测定,东亚飞蝗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是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2],还可以作为鱼粉、骨粉的替代品,是优质昆虫饲料,可鲜用或干用。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蝗虫单用或配合应用能止咳帄喘、解毒、透疹,可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菌痢、肠炎、破伤风、发热、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外用可治疗中耳炎。用活蝗虫泡酒可以定惊、祛风除湿、活络通筋、活血散瘀。雌虫有很多卵,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对增进人的记忆力大有裨益。食用方面在民间被喻为“旱虾”、“飞虾”。
蝗虫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低,生产全程不用化学药物、添加剂等,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3]。在我国,食用蝗虫历史长久,在我国南方非常风行昆虫大餐,其中就有蝗虫。现在在某些处所已经代替鸡鸭成为婚宴上的新宠,常见的菜食系有飞蝗腾达、陆地飞虾、天鸡虾排、沪上醉蚂蚱、香辣蚂蚱、稣炸蝗虫、红烧蝗虫、蚂蚱过雪山、蚂蚱咸菜、烙饼卷蚂蚱、烧烤蝗虫、蚂蚱烧汤、蚂蚱酱、蚂蚱面包等。对蝗虫还可深加工,制成罐头食品、脱水干制品、冷冻食品、腌渍食品、饼干、雪糕等各种风味食品。油炸蝗虫吃在嘴里,又香又脆又酥,一盘炸蝗虫在大城市要60~70元。野生蝗虫在市场上可卖到80元/kg,养殖的20元/kg。非常合适在土地贫瘠的山区农村养殖,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新路。
3养殖技巧 3.1引种和大棚
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购置,引进蝗虫或卵均可。养殖场地可在房前屋后、农田等。养殖棚一般以长方形为佳。可养成虫450只/m2左右。作棚罩用的纱网质料要硬朗,不能有缝隙,纱网目数要合适,孔眼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低龄若虫的逃逸。在北方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因为蝗卵一般在5月即可以孵化。棚址选通风、阳光充分的处所,这样利于蝗虫的生长发育。建棚前必须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所有蝗虫的天敌消灭干净,这是养殖蝗虫成功的基础。以上几种昆虫是蝗虫的天敌,蝼蛄可用灯照联合大程度灌的方法进行人工捕捉。蚂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用一次性针管汲取甲胺磷、敌敌畏稀释液注入蚂蚁洞内即可。为便于雨季排水,棚内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cm。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引种前要在棚内地面上种上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以备蝗蝻食用。棚内最好保存或种植一些较高的植物,作为蝗虫的栖息地,以利其蜕皮、羽化等。同时,还能作为隔离物,避免蝗虫的自相残杀 3.2若虫期管理
按2∶1的比例筹备无毒土壤、锯末,含水量在10%~15%,铺在2~3cm的器皿中,将蝗卵均匀布于土上,卵上在盖约1cm厚的土,器皿上再罩上1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创造帅蝗后,用软毛刷将帅蝗拨到鲜嫩的麦苗上,帅蝗喜食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投喂前把饲草用清水冲洗1~3遍。蝗虫采食时间在为9~17时,每天为2~3次。蝗蝻取食量很小,且爱好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逝世。温度最好把持在25~30℃,光照在12h以上,湿度保持 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生动,喜食,有利于生长。3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分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涌现自相残杀的现象。3龄以上的蝗虫可加喂麦麸,其措施是:用50g白糖加250g水融化后,再放入麦麸500g拌匀,放在棚内的塑料布上、木板上或浅帄式器皿中[4]。保持棚内干净,1~2d清棚1次,以防病虫害的产生。蝗虫经过5次脱皮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d进入性成熟期,开端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他的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以7月初为宜。
3.3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浮现出鲜黄色。此时要将棚内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现在的蝗虫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2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次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掩护层,将卵围成1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掩护作用。在气温降至0℃以下时,把种源用麦糠、杂草、树叶等笼罩10cm厚左右即可,这样才干保证种卵正常发育,安全越冬。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mm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60~120粒。
蝗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2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2代秋蝗的帅蝗就会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25日。筹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繁殖的第2代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25%的土,一层土一层卵、最后一层是土的装法,装于大罐头瓶中,将瓶口密封,放于5℃的冰箱内保存。第2代秋蝗的养殖孵化期在7月20~25日,其饲养过程与夏蝗雷同,各龄的时间可类推,产卵是9月中下旬。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三勤”,即勤喂、勤视察、勤清算(变质蚂蚱及时扫除)。饲养1~5万只蝗虫,每人每天用2h即可完成饲养与管理全过程。蝗虫的生命力极强,未涌现得病的现象。
3.4采收与加工
大批收获蝗虫后,加工时只要轻轻拔除头部,同时将肠道慢慢带出即可。可用1/50的活性炭脱色、除臭,再经过洗涤、研磨,压抑成各种形状,经调味后制成各种罐头食品。对于偏小、伤残、腐烂的个体以及放弃物经过干燥后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为了便于长途运输,降低成本,可以建冷库,卖冰体蝗虫。
4参考文献
[1] 郭郛,陈永林,卢宝廉.中国飞蝗生物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巧出版社,1991.[2] 王文亮,徐娜,张奇志.我国蝗虫蛋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8):23-24.[3] 刘玉升.蝗虫养殖效益分析[J].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07(7):30-31.[4] 曹成全,陈申芝,张知锦.不同含水量的人工饲料对东亚飞蝗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