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年台海关系大事记及外交政绩》 张明

时间:2019-05-15 08: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8-13年台海关系大事记及外交政绩》 张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8-13年台海关系大事记及外交政绩》 张明》。

第一篇:《08-13年台海关系大事记及外交政绩》 张明

一、2008—2013年大事记

2008年台海关系大事记

2月02日 中台办、国台办就陈水扁当局公告举办“入联公投”发表受权声明表示:“入联公投”,是变相的“台独公投”。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只有坚决遏制“台独”冒险行径,才能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和台湾同胞的福祉。

2月27日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明确指出,陈水扁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给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设置政治障碍,这是导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至今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3月0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月10日 大陆正式恢复对台湾地区出口天然砂。国家人事部出台《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福建人事工作发展的意见》。

4月12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博鳌会见了萧万长先生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就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性机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大力推进。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

4月13日 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所举办的“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展望”圆桌会议在海南省博鳌举行。

5月15日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今天表示,我们充分理解台湾各界急灾区同胞之所急的心情。经国台办与有关方面联系,决定欢迎台湾红十字组织派遣救援队参与四川地震灾区救援。由台湾同胞捐赠的首批抗震救灾物资,共计43吨,搭乘澳门航空公司免费加开的全货机航班,下午5点42分成功运抵成都双流机场。

6月12日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了会谈。这是两会领导人十年来的首次会谈,标志着中断九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正式恢复。

6月13日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

6月21日 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发布《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注意事项》《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领队人员管理办法》和《〈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团名单表〉管理办法》。

7月09日 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办的2008年度两岸关系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7月10日 继台湾银行等14家台湾金融机构获准办理人民币买卖业务后,台湾“央行”今日表示,新光和永丰2家银行也已获准开办。

7月14日 北京市开始受理市民赴台团队旅游《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相关签注的申请。

8月0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对他们前来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观看奥运会比赛表示欢迎,祝愿台湾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并再次对台湾各界支持大陆同胞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表示衷心感谢。台湾四家无线电视台全程实况转播奥运开幕式。

11月04日 陈云林与江丙坤在台会谈,两会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四项协议。这宣告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两岸直接通航、通邮即将变成现实。

11月16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宣布5项惠台措施,包括研拟开放台商投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创新自主品牌及两岸金融合作等。12月15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的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正式实施,两岸关系掀开新的一页。

2009年台海关系大事记

1月1日马英九发表“元旦讲话”,表示将全力应对经济挑战,推动“政府”体制改革,务实发展两岸关系。

1月4日 工商总局最近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大闽台贸易合作,促进闽台建立市场监管和执法协作互动机制。

1月12日 我国海军护航编队首次在亚丁湾为台湾船只护航。

1月15日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研讨会在台北举行。1月19日 “2008年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京举行。

3月5日台湾行政当局召开会议,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有关法条修正草案。

4月9日 “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展览会”签约仪式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两岸10多所高校共签订了十二个教育交流合作项目。

4月11日 民进党与台联党联合举办的第二次“民间国是会议”草草落幕,主轴为马当局“两岸政策总体检”。

4月15日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宣布,党公职不得参加大陆5月举办的海峡论坛,民进党执政时期担任政务官或“立委”的党员也不宜参加。

4月26日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举行会谈。这是两会恢复协商后领导人第三次会谈。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等3项协议。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

5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已于2009年3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5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5月14日起施行。

5月19-20日 马英九举行“就职周年”中英文记者会,提出松绑振兴经济、改善两岸关系等6项施政重点。

6月2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6月14日 “两岸文化论坛”在沪举办。

6月17日 民进党制定两岸政策“三不一没有”原则,即“不辩论、不订注意事项、不陷入政治操作、没有鼓励赴中交流”,采取“报备机制”加“个案判断”方式处理党员登陆问题。

7月10日 第二届两岸四地女企业家经贸论坛在台北举行。

7月11日-12日 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11日-12日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达成六项“共同建议”。

7月21日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正式参展上海世博会。

8月12日 中石化与台湾“中油”首次一对一合作勘探海外油气。9月22日 第14届海峡两岸影视文化交流与合作座谈会在台举行。

11月2日 “2009海峡两岸工会论坛”举行,论坛主题是“国际金融危机与工会作用”。

12月17日 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山东台儿庄成立。

12月22日 第四次两会领导人商谈上午9时在台中展开。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下午在台中签署了《海峡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三项协议。

2010年台海关系大事记

11日 民进党与台联党联合举办的第二次“民间国是会议”草草落幕,主轴为马当局“两岸政策总体检”。

17日 民进党制定两岸政策“三不一没有”原则,即“不辩论、不订注意事项、不陷入政治操作、没有鼓励赴中交流”,采取“报备机制”加“个案判断”方式处理党员登陆问题。

3月12日 台盟中央八届十次中常会在北京召开

3月16日 海峡两岸民航界高层交流座谈会首次在台湾举行

3月17日 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3月27日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成立大会在台北举行 4月3日 两岸博鳌学术与企业实务论坛4月3日开幕 4月9日

大陆首个“台湾人才服务部”今天在厦门挂牌成立 4月30日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表5周年:同心协力迎复兴 5月14日 全国台企联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 5月31日 北京台协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在京举行

6月1日 全国台湾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6月3日 大陆首个地方电子口岸与台湾口岸实现信息平台对接

6月13日 2010年京台文化节将在北京举办五项活动,海峡两岸四地电影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开幕

6月17日 中央与福建人才服务机构签约共促两岸人才交流

6月20日 贾庆林: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海峡论坛大会举行 贾庆林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6月21日 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福建龙岩开幕 6月22日 京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6月29日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第五次领导人会谈在渝举行

7月8日 两岸规模最大的台湾商品展——2010天津·台湾名品博览会在天津开幕 7月10日 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8日至11日在粤举行 国民党荣誉主席首次带队

7月27日 两岸人士呼吁加强可再生能源标准合作 8月12日 台湾红十字组织发动募款协助赈济舟曲泥石流灾害 8月14日 第二届海峡两岸观光交流圆桌会议在台湾新竹举行 8月26日 清华大学首次免试录取台湾学生

8月30日 香港“协进会”台湾“策进会”举行首次联席会议 9月3日 “台北·澳门周”开幕澳台上演最大规模交流活动

9月10日 首届“台胞社团论坛”10日至12日在上海举行,贾庆林连战出席开幕式 9月20日 陕西参访团结束访台行程 “2010台湾陕西周”落幕

9月21日 2010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昆山开幕 9月28日 第三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在北京举行 9月29日 两岸清华大学签署培养双硕士学位协议

10月16日 两岸信众“妈祖故里”海祭妈祖 展“世遗”风采

11月2日 首届两岸智库论坛在台北举行

11月4日 两岸警政系统加强合作 严抓台涉案逃陆重犯 11月10日 第二届海峡两岸武当文化论坛开幕 陈云林连战题词 11月11日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在台北揭幕 11月24日 两岸首个知识产权联盟成立

12月1日 2010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日 厦门组团赴台参加ECFA后首个大规模农渔业交流 12月5日 两岸学界首次在台北共同举办公共管理教育论坛

12月6日 台盟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

12月12日 北大两岸校友会首度在台召开 交流探讨六大议题

12月21日 两会第六次领导人会谈在台北举行,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两岸两会就两岸投资保障协议达成阶段性共识

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

2011年台海关系大事记

1月1日,根据ECFA协议规定,两岸双方正式全面实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两岸步入“ECFA元年”,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有了新的里程碑。

17-22日,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率中国奥委会代表团赴台参加第14届两岸体育交流座谈会,双方对2011年两岸体育交流活动进行规划,并以备忘录形势记录在案。

18-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美国期间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近年来两岸交流合作取得很大发展,我们将继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17日,马英九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称,两岸目前处于“60年来最稳定”时期。

22日,两岸经合会首次例会在台湾桃园成功举行,两岸就经合会工作小组设置、ECFA后续协议启动、ECFA早期收获执行、两岸经贸社团互设机构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多项共识,开创了两岸经贸合作的新纪元。

23日,国台办发言人杨毅称,“十二五规划的正式实施,将为两岸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前景,为广大台商在大陆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商机”。3月4日,新党主席郁慕明提出新党两岸政策主张,即追随孙中山理想,恪守“宪法一中”前提,主张两岸“和而不独、和而求统”。

8-13日,“南京大学周”在台举办,这是大陆高校首次在台举行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为两岸高校及青年学生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举行期间的答记者会上表示,两岸落实ECFA“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效果初显”,并亲切形容两岸同胞情谊“骨肉之亲,析而不殊”。20日,由岛内民间医事团体自发组织的“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宣告成立,未来将推进两岸民间医事交流合作,马英九出席大会并高度肯定。

14-16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率台湾代表团参加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并向胡锦涛总书记转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问候。此外,大陆方面首次应台要求增设“两岸圆桌会议”。

25日,两岸银监管理机构首次在台北举行磋商会,以增强两岸金融业合作。5月26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访台,重点参访高雄、南投、台中等中南部地区,并以“富春合璧,两岸同缘”为主题促进两岸文化联姻。

6月8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首度举行“两岸协议成效与检讨会议”,就2008年6月以来两会签署的15项协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进一步巩固协议成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11-17日,第三届海峡论坛在福建成功举办,这是迄今为止两岸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参与界别最广、涉及议题最宽的民间交流盛会,论坛紧扣“聚焦基层、共享成果”的主题,突出了“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的特点,进一步拉近了两岸基层民众的纯朴情感,强化了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感。

8月9日,两岸各界近万人在河北涿鹿县参加第四届两岸共祭中华三祖活动,“三祖文化”已成为在两岸具有共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25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时强调,推翻“九二共识”将导致两岸关系再生波折,甚至重新走向动荡不安,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得而复失。

9月7日,中华文化促进会与台湾“中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会”签订协作关系备忘录,两会将提供多种平台与机遇促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实现两岸优势互补以弘扬中华文化。

10-16日,针对蔡英文抛出所谓的“台湾共识”,马英九连日来多次批蔡,指出“九二共识事实存在,白纸黑字”,无可否认。

10月17日,马英九抛出“两岸和平协议”议题,随后又附上“公投”等条件,引发岛内震撼。

19-20日,第七次“陈江会”在天津召开,两会签订了《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并就“投保协议”取得阶段性成果,达成两岸产业合作共识。

11月3日,马英九首次表示,两岸发展的关系“既不是香港模式、更不是西藏模式,而是一个独特的两岸模式”,这个模式让两岸在很长时间内能维持和平。12月22日,台“金管会”通过大陆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台北筹设分化,这是台湾首次批准大陆银行在台设立分行,标志着两岸金融业双向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2012台海关系大事记

2月8日 马英九表示,两岸即使没有签和平协议,还是可以透过别的途径把两岸和平发展的现状制度化,并认为两岸已签署的16个协议其实都是“广义的和平协议”。

4月3日 马英九在台北圆山遥祭黄帝陵,并将清明节定为“民族扫墓节”,以尊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中华文化理念。

4月26日 两岸经合会第三次例会在台举行,会议对半年来两岸经贸合作作出乐观评估,并宣布首个赴台办事处的大陆经贸团体,代表两岸经贸团体互设办事机构事宜正式启动。

7月4日 台“中华保钓协会”秘书长黄锡麟等人搭乘渔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成功在距钓鱼岛10米处亮出五星红旗宣示主权,并在台“海巡署”舰艇护航下返台。7月11日 马英九责成“教育部”尽快删除台湾历史教科书“台独化”内容,并将台湾与中国史合并称为“本国史”。

7月28日-29日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哈尔滨举办,论坛以“深化两岸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为主题,就和平发展回顾与前瞻、深化经贸合作、扩大文教交流等进行讨论,达成“循序渐进推动两岸互设综合性办事处”等17项共识。8月5日 马英九针对钓鱼岛主权争端升级,抛出“东海和平倡议”。10月10日 马英九在“双十讲话”中提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向法规化、机制化迈进。

11月6日 马英九明确指出,第二任期两岸事务的三件要务,就是“深化扩大两岸交流、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全面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11月15日 总书记函复马英九的贺电指出,“筑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2012年12月—2013年1月台海关系大事记

2012年12月3日,以“文化遗产的法制与管理”为主题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广州举行

2012年12月、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泉港)石化产业发展论坛和海峡两岸(泉港)石 化产业对接会在福建泉州市泉港区举行

2012年12月11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例会在广州举行

2012年12月12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 2012年12月17日,第九次全国台湾同胞代表会议在京开幕

2013年1月7日,第16届两岸体育交流座谈会在台北举行

二、以胡锦涛领导集体对外政策和外交成就

对外政策: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大国关系:务实合作立足长远

与周边国家:维护稳定,睦邻友好

发展中国家:共经风与雨共谋合作

公共外交: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外交成就: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10 +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 “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 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第二篇:上山下乡文献及大事记(1967-77年)

上山下乡文献及大事记(1967-77年)

上山下乡文献及大事记(1967-77年)作者: 铁人 一九六七年

周恩来对上访人员发表重要演讲

一月四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工人体育场,接见文艺、教育、新闻、体育工作者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大会上讲话时,对下乡青年说:“你们的岗位是在农村中,你们应和农民一起参加农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你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在农村中为农民服务,宣传毛泽东思想很好地抓革命、促生产。你们的困难,你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找你们的代表座谈,帮助你们解决”。

1966年下半年兴起的红卫兵串连、“横扫”、“炮轰”、“砸烂”的狂飚,导致无政府主义妖风刮遍全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也多被卷了进去,不少人回城上访、“造反”。

在北京串连、逗留的达40多万人。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被抄、被砸,工作人员两次搬家,转入地下办公,编印简讯《下乡上山战线》,同各地安置办公室交流情况,推动工作。在最艰难的时候,曾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的表扬和鼓励。

《人民日报》号召逗留城镇的下乡知青返乡春耕

二月十一日 《人民日报》在发表的“抓革命、促生产,打响春耕生产第一炮”的社论中指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近几年来,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和贫下中农结合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做出很大成绩。现在春耕在即,尚逗留在城市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应当把自己上访的意见留下来,立即返回本地,和当地革命群众一起闹革命,积极参加备耕和春耕生产工作。

中央、国务院就知青外出串连问题发出通知

二月十七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处理下乡知识青年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通知》。通知要求,凡尚在外地进行串连、请愿、上访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农场职工应立即返回本单位抓革命、促生产;所设联络站,一律撤销。

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应由各级党委负责,逐步加以解决。通知还指出,前几年下放农村已参加农业生产的群众、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应当安心参加农业生产。前几年精简下放,现居城镇的人员,也按上述精神执行,不得回原工、交企业和事业单位强复工。

2月20日,《人民日报》就贯彻执行中央“二.一七”通知,发表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打回农村去,就地闹革命”的编者按语。

下乡知识青年大量进京

六月二十九日,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务院报告:5月以来,下乡知青又大量进城,估计已达40万人以上。北方挂锄期近,有大批进京趋势。据来访青年反映,现住中央各机关所设接待站的下乡人员,以新疆的为首串连700人,将于7月3日到中南海门口静坐,要求解决具体问题。

四川、湖南等省一些下乡青年正在省内串连,成立了几十个组织准备7月份大批来北京,广西的下乡青年也在城里建立了组织,并要求来京造谭震林的反。

《人民日报》发表“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

七月九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社论。这篇社论是从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阐述坚持上山下乡正确方向的必要性。其目的是说服城乡群众支持或欢迎逗留城镇的下乡青年迅速返回,参加农村的“文化大革命”,投入三夏战斗,搞好农业生产。

中央权威性报刊首次使用“上山下乡”一词。从此,陆续成为全国通用的提法。

周恩来支持首都一批中学生去云南务农的请求

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红代会的一批红卫兵,决定乘这个机会直接向周总理提交去云南的申请,他们的代表火急赶到现场,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写下了下乡的誓言。

在总理休息时,他们拥了上去说:“周总理,我们要求到云南边疆去!”总理亲切地问道:“你们是哪里的?”他们一致回答:“我们是首都中学红卫兵,为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为了发展祖国的橡胶事业,自愿到云南边疆做一名普通的农垦战士”。

周总理接过他们的申请书,在手中扬了扬,高兴地连声说:“好哇!支持啊!”随后,看过申请报告,并立刻写了批示:请有关主管部门帮助办理。

其时,云南一些地方还处于**之中,无法前往。延至翌年2月8日,55名中学毕业生告别首都,奔赴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从事橡胶生产事业。一九六八年

中央再次号召下乡知青返回农村

一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进一步打击反革命经济主义和投机倒把活动的通知》。重申要坚决贯彻执行1967年发出的包括《关于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必须坚持在农村抓革命促生产的紧急通知》在内的一系列指示和通告。集中力量反对各种形式的经济主义。“上山下乡支边的青年,不要回城要求落户”。

济南市首批知识青年赴沂蒙山区落户

二月十九日, 济南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全体成员,在踏上新的征途前夕上书毛主席报喜。济南市首批200多名高初中毕业生到沂蒙山区莒南、临沂等县插队落户。行前,市革命委员会召开欢送大会,省革命委员会全体常委到会祝贺、送行。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关于老三届毕业生上山下乡的请示报告

五月二日,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务院呈送《关于1968年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请示报告》。全国66——68年三届城镇初、高中毕业生近400万人,其中势必有大批人要走上山下乡这条路。下去要以插队为主,安置方式可多种多样。京、津、沪、浙需要跨省安排的,请国务院召开协作会议给予落实。

《报告》说: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受磨炼最大,最能体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光辉思想。但是阻力甚大,问题较多,工作确实艰巨。但不能动摇插队为主的方针。1968年安置经费2.5亿元,拟根据各地计划分配下去,没有完成计划的,其剩余部分安置费上缴中央,不再留给地方结转使用,各省、市、自治区应尽早制定计划。

创办“五.七”干校

五月七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组织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办了一个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经历数月办校实践,柳河“五.七”干校总结出一套经验。

10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并在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办起了“五.七”干校,也成为干部子女下乡劳动的场所。经中央确认,到“五.七”干校的知识青年按上山下乡待遇。

高等教育制度的两项重大“改革”

六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分别发出《关于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问题的通知》、《关于分配一部分大专院校毕业生到解放军农场去锻炼的通知》、《关于1967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通知说,必须坚持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方针。通知规定,1966年、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一般都必须先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使“知识分子劳动化”。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安排他们到解放军、地方和中央部门举办的国营农场去。

毛泽东的“七.二一”指示

七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对《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的批示:“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中央发出68届大专和中专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十一月十五日,中央决定,1968年大专院校毕业生从1968年11月中旬开始分配,并发出通知。通知继续强调要使他们坚定地走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除了安排到解放军农场、国营农场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改造盐碱地、兴修水库等改造大自然的斗争,进行建立人民公社生产队的试点等。

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知各地和有关部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农)半读学校1968年的毕业生,于11月开始分配。分配方向是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

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十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为题,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

《人民日报》在编者按语中发表毛泽东的指示(又称“一二.二二”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女子,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当日,北京、上海几十万人上街游行,欢呼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发表。

全国上山下乡出现高潮

年末,由于“文化大革命”,1968年整个国民经济处于衰退状态,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4.2%,绝大多数工矿和企业无法招收新工人。同时,招生考试制度又被废除,造成66—68届初高中毕业生(俗称“老三届”)大量积压在城镇,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所以把出路寄希望于到农村去。

4月4日,中共中央提出毕业生分配,实行“四个面向”方针以后,各地陆续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后,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上山下乡高潮。全年上山下乡的城镇知识青年199.68万人(不含大专毕业生),其中,到人民公社插队的165.96万人,到国营农、林场的33.72万人。此外,还有60万城镇居民下乡。全国城镇非农业人口再次呈下降趋势。一九六九年

北京市制定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下乡办法

一月二十八日,国务院转发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关于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上山下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参照执行。

《通知》规定:

一、干部下放劳动,无论去“五.七”干校,或去农村、农场、边疆地区,都应允许他们携带家属子女一起去。解放军驻京部队和中央在京部门,要求组织自己的职工家属子女到本部门举办的农场、林场、马场安家落户,应当给予支持。

二、知识青年和初、高中毕业生,凡农村有直系亲属的,应动员他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原籍在农村而有其他亲属,愿意回去安家落户的应予支持。回乡的旅运费按国家规定标准,由市财政局拨款。

三、半工半读和中专学校毕业生中,自愿要求上山下乡到农村落户的,应予支持。

四、干部和职工要求到农村、农场安家落户的,由主管部门审批。

五、城市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应动员他们携带女子一起回原籍。

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针对执行中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又于4月8日下发了补充通知。

中央发出中专、技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十二月十八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69、1970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通知指出:“毕业生应当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出的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服从革命需要,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在三大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 一九七○年

中央批准首都两所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六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高等学校招生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确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所谓“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决定先在以上两校进行试点。

《人民日报》发表抓好知青工作的社论

七月九日,《人民日报》发表“抓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的社论。社论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深入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一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抓好,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全国近3年中有573万名知青到农村落户, 本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也很大。职工人数 是1960年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

但城镇个体劳动者又比上年继续减少5万人,下降到96万人。这一年,全国共动员371.4万人上山下乡,其中知识青年106.4万人,城镇居民160万人,其他人员105万人。从1968年以来的3年中,总共有1225万城镇人口到农村安家落户,其中知识青年573.4万人。一九七一年

规定下乡两年以上的知青可以作为招工对象

二月十九日,全国计划会议结束。会议确定1971年计划招收固定工144—155万人。招工资源包括经过劳动锻炼两年以上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由贫下中农推荐招收一部分。

据国家计委劳动局《上山下乡简报》反映:1971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多数省、市拟在春、秋掀起两次大的下乡热潮。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报来计划,安排下乡274万人,其中知识青年140万人;津、沪、川、浙4省市有25万人左右跨省区下乡。1971年的任务是艰巨的,不仅要动员和组织几百万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加强对上千万下乡人员的教育巩固工作。

全国教育会议提出的“两个估计”

四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一日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通过并经毛泽东主席同意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

即:解放后17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和17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这“两个估计”长时期成为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

“两个估计”也为正在进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多添了一层思想基础,助燃必须接受“再教育”的火势。

外国记者采访延安地区插队知青

六月十七日,阿尔巴尼亚、越南、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苏联、美国等10几个国家的驻首都记者及其夫人,在外交部和省、地革命委员会的同志陪同下,参观访问延安城区柳林大队时,访问了北京去的插队知识青年,并就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座谈。外国记者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这种新鲜事,感到非常惊奇,记录了插队青年的生活、学习和劳动片断,敬佩城市学生下乡当农民的勇气和精神。

北京赴延安插队干部驻延安城区革委会代表,详细地记述了这次参观访问活动。一九七二年

“三个突破”继续发展,全年知青下乡67万人

年末,今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有所增长,基本建设战线有所收缩。但“三个突破”的情况还在继续发展。全民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下降5.4%,是连续第二年下降。由于城市招工量大,许多青年等待招工,下乡人数继续减少,全年下乡67.4万人,而返回城镇长期不归的下乡青年不少于10万人。一九七三年

国务院科教组对下乡知青参加高考的意见

四月三日,国务院科教组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与回乡知识青年要一样看待。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比较集中的地方,可适当多分配名额”。

全国中专、技校恢复招生

七月三日,国务院决定全国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开始招生。招生对象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0岁以内的青年职工、退伍军人、民办教师、赤脚医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以及应届初中毕业生。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停办中专、技校后的第一次正式招生。

《辽宁日报》、《人民日报》登载“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

七月十九日 《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下乡知识青年、生产队长张铁生的一封信。

张铁生参加辽宁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在物理化学试卷背面写了一封信。陈述自己作为生产队长,领导社员夏锄,没有时间复习的理由,并谴责了一些知青在生产大忙季节扔下锄头回家的行为。他希望领导在这次入学考试中能对他加以照顾,以实现他上大学的“自幼理想”。《辽宁日报》在报道此事所加的编者按语中却说:张铁生“虽然在文化考试上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路线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

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辽宁日报》的编者按语和张铁生的一封信。此后,张铁生便成为风云一时的“反潮流”新闻人物。

全年动员89万知青上山下乡

年末,1973年,经过“批林整风”,加强了经济管理,国民经济各项指标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任务。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4%。这一年动员了89.6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插队的80.6万人,到国营农场的9万人。这样,从1962年以来,累计动员城镇知识青年934万人下乡,其中因招生、征兵、招工、提干及其它原因转回城镇的401万人,留在农村的533万人。一九七四年

北京市计委安排从下乡青年中招工

七月二十九日,北京市计委部署从下乡知青中招工4.5万人,条件是1973年6月以前下乡的。此外,还决定从下乡青年中招1万民工搞基建。这一决定受到京郊下乡知青的欢迎,但带来了许多矛盾:

一、1973年以前到京郊插队的有5.4万人,招回4.5万人,留下的9000人不安心。

二、到外省插队知青不能回京,表示不满。

三、在城里的基本不招,应届毕业生有意见。说北京市在搞“下乡镀金”。一九七五年

国家计委印发城乡统筹招工的规定

二月四日,国家计委印发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在通知的附件“劳动工资计划”中规定,从社会上招收职工时,首先招收按照中央[1973]30号文件规定留在城镇符合条件的中学毕业生,也可以招收经过劳动锻炼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一九七六年

全国计划会议讨论确定城乡统筹招工

一月二十三日,全国计划会议讨论确定的1976年劳动工资计划,规定各单位按计划增加职工,必须从社会上招收时,可以招收按政策留城的中学毕业生和经过锻炼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有的地区也可以招收城镇应届中学毕业生。具体招工对象由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确定。

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五月七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宣布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陈永贵任组长,侯隽、顾秀莲、沙风任副组长。8月11日,国务院任命侯隽同志为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享受副军级待遇。

关于召开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的请示报告

八月二十七日,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请示报告》和《关于知识青年问题的调查报告》及7个附件。

《请示报告》里指出,贯彻中央[1973]30号文件以来,形势越来越好,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更加深入人心,党对知识青年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一代新人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茁壮成长。

当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仍很激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革命洪流正在扎根与“拔根”的斗争中胜利前进。突出的表现在,是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鼓励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大有作为;还是扭偏方向,搞“拔根”复辟、“下乡镀金”。

去年在“右倾翻案风”的影响下,通过招工和其它途径,许多地方下乡两年以上的知识青年,基本上走光了,出现了一股“拔根回城风”。同时,干部“走后门”安排子女的不正之风相当严重;一些地方迫害下乡青年,特别是奸污女青年的案件又有增加;部分地区对下乡青年的生活安置和培养教育工作仍然做得很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伟大战略部署的继续贯彻落实,急需“开一次会,给以解决”。

可以看出,《请示报告》和调查材料的主调是“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把在下乡知青中招工的一些做法说成是“拔根回城风”,并肯定和接受了《向“拔根”复辟的罪魁祸首邓小平猛烈开火》一信的错误观点。提出以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召开下半年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实际上会议推迟召开了。

在农村的下乡青年有809万人

年末,1976年,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生死搏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也是生产建设遭到最严重破坏的一年。这一年,由于大搞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加上唐山地震灾害的重大影响,使整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工农业总产值只增长1.7%。全民所有制职工比上年增加434万人,工业企业职工人数膨胀,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下降8.6%。财政收入比上年减少39亿元,赤字29.6亿元。国民收入比上年下降3.7%。城镇个体劳动者仅有19万人,比上年又减少5万人。这一年,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88万人,通过招工、招生、征兵等返回城镇的下乡知识青年有135万人。年底在农村的下乡知青还有809万人。一九七七年

社会各界开始研究知青上山下乡问题的转折点

四月十日 邓小平同志给党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发表了重要意见。5月3日,党中央转发了此信,肯定了邓小平同志的正确意见。从此,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条战线,在深入学习,总结历史经验的进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也在不断地思索,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此,随着思想解放,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知青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焦点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在京召开

八月十三日至九月二十五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高校招生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考试的做法,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法。

10月2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的谈话,决定对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1977年高校的新生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全年又有171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年末,今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全民所有制职工比上年增加336万人,达到7196万人;集体所有制职工增加103万人,达到1916万人。而城镇个体劳动者只剩下15万人,比上年又减少4万人。这一年,各地继续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71.6万人;同期因招工、招生、征兵、病退等回城103万人。年末在乡的下乡知识青年还有863.8万人。

第三篇:张永明;厂务公开在构建企业劳动关系的路径

2014年工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征文

厂务公开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创新发展的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及社会结构转型期,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劳动关系一些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正确引导和解决这些矛盾,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基本认识基础,即尊重和确保职工基本权益的实现。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积极应对职工要求、完善沟通体系以及拓展职工发展通道等重大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进企业厂务公开,即构建公开透明、稳定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是关键环节。

一、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企业厂务公开主体作用

厂务公开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要抓住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重点问题,不断深化和拓展民主管理工作。企业工会要明确自身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推动这项工作取得实效,从而为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构建作出应有贡献。

(一)劳动关系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一直存在。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资料所有制紧密联系。在科技不发达、社会生产相对落后的简单再生产时期,人们之间的劳动关系是比较简单的,劳动者的要求只是为了生存及作为劳动力的再生产需要,劳动力使用者则是追求一些剩余产品。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简单的劳动生产向复杂、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特别是劳动关系呈现为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以实现一定劳动生产目标为目的,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紧密结合而产生的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表面上看,厂务公开只是将企业机构设臵、组织、职能、办事指南等信息向企业职工公开,体现的是一种企业管理者办事方式的改变。本质上看,“主权在民”,即企业是由人民授权而产生,并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谁 是企业的主人?人们往往认为国有企业的主人应该是工人,而私营企业的主人似乎应该是投资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大都由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经营,劳动关系实质上是国家与职工的关系,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也不是分离的两方,国家、企业、劳动者三者之间利益呈现出较强的包容性和一致性。随着政府从国有企业退出,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发生分离,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控制权逐步加强,既然企业是由人民授权而产生的,企业职工自然也就有权利了解企业生产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企业也就有义务把企业的所作所为告诉职工,自觉地接受职工的评判和监督,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主动接受职工的民主监督,是实现职工在企业主人翁地位的基本要求。

(二)企业的任何重大决策都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急剧变革,改革的配套措施跟不上,一些职工承担了改革成本,如下岗、失业;子女教育支出、本人医疗费用增加等。在一些地方,政府某些涉及敏感问题的政策措施出台,没有兼顾工人尤其是国有企业内弱势群体的利益,把困难转嫁到工人头上,绝大多数群体性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日前发布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指出,干群矛盾日益显化。特别是基层官员与基层百姓的对立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两者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当双方缺乏信任、无法相互包容的时候,任何一件小事都会被放大,并被无限上纲。如贵州瓮安县出现**,张家界出现了居委会爆炸事件等。让职工充分掌握所有决策事项的相关信息,是推进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成生产要素的如资本、技术、管理、劳动力等,既是企业生产的推动力,创造了价值,同时又按其贡献比例大小参与分配。劳动者个人,仅是以劳动力做出贡献,而劳动力使用者拥有资本与技术、管理,在贡献率中占较大的比重,因而在分配中占有优势。这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目前经济生活实践中,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私营企业,对劳动者分配部分压得太小太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70以上信息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没有向企业职工公开,就是企业部门之间共享信息也比较困难。造成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厂级管理部门与车间、班组之间对信息的 掌握不对称,信息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失真、变异和扭曲。

(三)企业内部劳资双方之间、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可能来自于现实的物质利益之争,也可能来自于观念认识的歧异以及因为交流不畅导致的误解。逻辑上讲,问题产生的地方,也是答案形成的之处。和谐企业是各方面的需要得到重视和合理有效地满足,职工的要求包括合理要求和不合理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劳动者的劳动十分重视,先后出台诸多法律、法规或条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劳动保险、福利待遇、劳动生产条件、安全卫生、休息休假、女职工的特殊保护等。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存在不少问题,经常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休息休假没有保障,劳动者过度疲劳、各种劳保难以兑现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企业)矛盾突出。有的管理者认为,对于职工的合理要求应该尽可能地予以满足,而对那些不合理要求则要坚决抵制。这一看法过于简单化。由于各自所处立场不同,无论企业投资人、经营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标准,得出迥然相异的结论。科学的立场应该是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出发,做出公允的判断。企业管理者要找到合理措施以提高管理绩效,必须厂务公开,了解职工的思想、要求和看法。厂务公开一方面改变了职工群众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弱势地位,有效地扩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与决策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帮助企业管理者纠正不符合实际的决策,提高企业管理者决策的质量,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管理者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之目标。

二、构建稳定和谐企业劳动关系中厂务公开的表现

部分企业认为工会是可有可无的或者按照上级要求不得不建的组织,将工会的作用定位于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对工会组织的忽视,实质上是对工人权益的忽视,也是对工会组织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作用认识不足的表现。

(一)工会的首要作用在于组织工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也是各国工会产生的初衷和出发点所在。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事关职工的整体利益,处理不好容易引起集体争议和群体事件,大量的劳动争议表明,其产生的根源与地方和企业的“政策”密切相关。企业的各个组成要素,为了实现自身的利 益目标而进行合作,为了价格与权力的争夺而发生冲突,各方关系取决于各自的力量对比,即各自的资产状况与选择空间,并受到各自的组织程度即集体谈判能力和政策、法律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二是受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这一供需矛盾的作用以及工人的群体性特征影响,多数情况下,在各方力量博弈过程中,工人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厂务公开有利于职工通过工会维权法定的渠道对企业管理者及其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企业信息公开增加了企业管理者及其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方便了职工通过各种法定的渠道对企业管理者及其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暗箱操作”现象,防止权力滥用。如企业管理、办事流程、行为规范等信息公开后,既可有效防止企业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握的信息以权谋私,又可提高企业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

(二)工会在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切实落实职代会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深入开展职工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以及厂务公开工作,预测难点、热点问题,弱化不稳定因素;通过平等协商、职工代表大会等途径,对集体合同、工资协议、职工安臵方案等职工和企业关心的问题提出预审意见;通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进行沟通协调,对处在萌芽状态的争议案件、可能引发矛盾激化的事件进行疏导,提出解决办法,避免劳动关系矛盾扩大。二是通过及时、准确上报劳动关系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各级党政工能够掌握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制定相关劳动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三)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与工人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同时也是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重要成员,因此,应充分发挥工会的积极性,例如在劳动关系发生矛盾时,依法维护职工的各种合法权益,协调劳资双方的矛盾,通过定期的民意调查和信息反馈以及鼓励和开展各类集体活动等方式,构筑全覆盖、多层次的沟通网络,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促进各个管理层级、各个部门以及各个职工群体的沟通和协调。

三、重视厂务公开对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建议 建立以人为本的厂务公开职工民主管理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机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走向成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厂务公开中重视沟通与互动有助于塑造亲民的和谐企业。一般来说,企业管理中一个较为普遍错误倾向是,对职工的能动性重视不够,对职工的价值观、需要和反应模式缺乏足够了解,单方面推己及人式地采取管理行为,导致结果往往南辕北辙,易造成诸多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在社会结构转型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就是要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单位、企业)之间,在经济利益分配上要合理,劳动者的权益应获得保障,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就制定或实施包括工资、劳保等问题进行协商。我国“三方协商机制”会议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代表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劳动者),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及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代表雇主)组成。它是一种协调劳动关系主体不同利益关系的机制。《工会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各省市乃至县大多建立起三方协商机制。一些地方的实践显示这种三方协商机制有着推动我国劳动关系矛盾集体协商,在法律框架及可控范围内较好地解决矛盾等优点,应充分发挥,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要以企业厂务公开为契机,构建以公开、合作、协商与伙伴关系为特征的扁平化公共治理体系。推动企业与职工之间、上级部门与下级车间之间的有效沟通、协商和合作,是企业管理者应对职工的各种需求及时地作出有效回应,有的企业处于强势地位的管理者,通过委托独立第三方调查或发放匿名问卷等方式,在消除弱势方心理压力的前提下,开展深入有效的沟通,并及时加以积极的反馈,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厂务公开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实现和谐的必要条件。目前有一些管理者的认识中,一味强 调通过拉大收入差距来调动职工积极性,特别是近年在不同层级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较为悬殊,明显呈现出财富和利益的集中化倾向,尽管其中存在着一些合理因素,但超越大多数职工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平标准的收入改革,势必会引起一些职工的心理失衡和不公平感,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不和谐后果。在制订有关企业厂务公开的法律法规方面,要尽量减少有关条款的模糊性和弹性,增强法律法规的刚性;同时充分发挥作为企业权力机构的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审查与监督制度,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将企业厂务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以便职工更好地监督企业管理者及其工作人员。

(三)沟通与互动,自觉接受职工的监督。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有效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意味着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真正体现企业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利于企业管理者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企业管理者正是在为职工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职工的巨大信任、支持和高度的认同,而职工也正是在积极参与企业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中,其自身利益不断得到满足,参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种良性互动的局面将推动企业与职工之间建立更高水平的信任与共识,从而为营造和谐的企业与职工之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南宁铁路局党校 张永明

013—69140 ***

2014年7月17日

第四篇:张玉明:企业不同时期的危机及管理

企业不同时期的危机及管理

企业到底能活多久?为何中国的企业很命短?企业从诞生、生存、成长、壮大到持续发展的秘诀何在?

企业就像人一样会经历各种阶段的生命现象----生老病死,唯一不同的是人体是单一的生命体,死亡是必然的,而企业可以通过接班人的培养一代传承一代。在不同生命周期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特征、问题与挑战,例如婴儿睡眠时间长,抵抗力差,三小时需要吃一次,需要极多的照顾与保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充满活力、叛逆性强、冲动、需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企业生命也可以像人一样,分为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与成熟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它的特征与需要突破的问题,掌握的好顺利过关,企业继续成长;掌握不好,掉进陷阱,轻则停滞不前,重则导致失败。

一、忙碌不堪的婴儿期:

创业家们带着兴奋与期待的心情开创了新的企业,这个新生企业忙着探索他的领域,此时期的特色是忙碌加劳累,说不准何时是上班时间,何时是下班时间,仿佛24小时都在待命状态下,公司运作完全没有章法可循,领导班子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产品的价格有很大的弹性,质量相对不稳定,各项工作配合不当,例如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包装跟不上,或是老板答应客户的事,许多相关的人都不知道,业务方向不是依照营销策划来制定,而是随着客户的需要随时改变,极有弹性,但也很混乱,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经常出现,特别是销售量大幅上升时更是如此,此时期开会是非正式的,在工厂里、在车上、在吃饭时、甚至在走廊上,随时随地都在交流、沟通、交办事情。

婴儿期的主要危机:

1、创业家不能取得支持,包含股东、银行、家人或供应商。

2、在忙乱与疲劳中失去信心、兴致与承诺。

3、长期缺乏流动资金,导致夭折或长不大。

4、缺乏主要的获利业务,以至于辛苦而毫无所获。婴儿期的管理重点:

1、坚定的意志与取得必要的支持。

2、注重现金流,建议制定以周为单位的现金流量表。

3、集中业务焦点,找到关键客户,建立稳固的关系,以确保立于不败之地。

4、找出公司的成功关键,并将资源集中于此,形成战略的焦点,才能在竞争中突围。

5、任用行动力强、有拼搏精神并能干实事的人,此时期必须全员皆兵,人人能作战,只想要固定上下班,领薪水的干部在此阶段并不适用。

二、信心十足的学步期:

企业经过前期的奋斗,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公司收入基本上稳定下来,不需要最高主管太多费心,业绩也能维持相当的水平,这时公司便进入学步期。学步期的企业在历经辛苦之后,取得了成就,信心十足,自我感觉特别好,又有了宝贵的资金,想法便多了起来,一下子扩充过多的业务项目,或是成立许多子公司,都是学步期的家常便饭,完全像学步的孩子一样,四处活动,不知危险,看到任何东西都往嘴里塞,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此时公司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文化也尚未形成,但是人员的快速膨胀,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人在一起工作,开始出现更严重的内耗和矛盾,不合理的进入其他领域也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这些问题会被公司的繁荣景象给淹没掉,这些警讯不会成为最高主管的关心焦点,过度扩充导致危机与失败,是中国企业共同的结局。

学步期的主要危机:

1、未经审慎评估的扩张,特别是陌生领域以及风险较高的项目,多年本业的积累,毁于一项缺乏掌握的项目。三株集团开始搞多元化的当年,也是他业绩开始下滑的时候。

2、未能建立功能团队----企业运作所需要的主要功能性人才;例如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研究开发、总办等,未能及时建立起来,像一支雨伞的伞骨不平均,撑开时无法挡雨。许多企业无法持续发展,便是受限于干部班底能力不足。

3、过早分权----快速膨胀的人力尚未建立默契与相互间的信赖,做事风格也还未磨合,太早分权容易失控。海尔、长虹、联想能够顺利渡过学步期,领导班 子相对稳定,并且有效维持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学步期的管理要点:

1、审慎评估各项投资;

2、在本业尚未建立更坚强的竞争力前,切勿随意进入其他弱势领域;

3、建立强而有力的功能团队。

4、管理快速成长的人力资源,并有效控制组织发展的方向。

5、考核要配合公司的发展重点。

三、矛盾冲突的青春期:

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内部的复杂性,组织会面临另外挑战:规范化管理;创业的团队往往都是冲劲十足的行动派,他们不按牌理出牌,并喜欢跟着感觉走,因

此制度极易受到破坏;制度化的过程,加强规范的结果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因此会遭到不少过去功臣的阻碍;创业成员会责怪推行制度化的形式主义者,他们常说:“规章制度有何用,当初没有这些制度,公司不也做起来了吗”;推行制度化的成员会说:“不等拿几个老家伙走了,这个公司便不会改善”

青春期的主要危机:

1、创业家与管理者的冲突(特别是董事会选派新任的总经理进行改造,将创业家虚升为董事长)

2、老人与新人的冲突(创业群体文化水平较低时更为明显)

3、规范化过程的斗争,导致彼此推卸责任,互不信赖。

4、规范化过程的斗争,导致日常事务停摆(维护自身利益,忘了客户的存在)

5、创办人被排挤而离开公司(马胜利的故事)

6、陷入陷阱,放弃规范化,持续人治,制度建立不起来。

青春期的管理重点:、创办人亲自参与或主持规范化管理的建立过程。

2、如果要应用顾问协助建立规范,最好有顾问指导,部分主管自己写规章制度,规范化制定小组负责审查,较为可行。由顾问替公司写一套规章制度,拿来套用,大多会失败。

3、调节老人与新人的关系,并促成团结。

4、建立规范化管理的过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时必须牺牲一些活动,留下时间进行制度建设的工作。

5、大力培养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否则企业上不了下一个台阶。

6、考核制度更逐渐严密。

四、成熟稳健的壮年期:

有了功能性团队,又进一步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有秩序的忙碌;频繁创新与投资,但多了一份理性的判断与缜密的评估;企业在稳定与速度中取得较佳平衡,业绩上的数量与质量也能并重;遗憾的似乎是高级人才供应不上,功能性人才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具有综合管理能力,能统帅大军的将才却寥寥无几。

壮年期的危机:

1、缺乏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

2、过于自傲自满,欠缺危机意识。

3、领导班子过早退休,传承失败。

壮年期的管理要点:

1、建立企业大学全面培养各阶层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培养(通用电气是高级人才的培育典范,全美评价杰出的20名总裁中,有六位出自通用电气位于哈德逊河畔的训练中心)。

2、运营远景的张力促成全体努力,强调危机意识,避免骄傲自满。

3、制定全盘发展战略,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流程,使之更有效地运作,特别是以客户为核心的流程设计以及横向协调与联系的能力。

五、持续发展或衰老的成熟期:

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公司获利情况也相当稳定,各项业务运作也进入纯熟的情况下;这时公司开始增加各项福利,规章制度非常完备;随着组织的复杂,沟通越来越多,干部的主要工作变成开会,各种会议开不完;内部创新减少,如想进入新领域往往采用并购的策略;第二代的接班人如果害怕犯错,便会循规蹈矩,有的组织步入了老化的路子;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书中提及,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40年,是值得深思的,因为企业成功会变大,大了会失去弹性与应变能力,然而市场变动越来越快,稍有不慎便容易淘汰出局。

成熟期的主要危机:

1、注重形式,忽略目的与本质,重视做事过程的对错,忽略做这些事的理由。

2、失去创业精神,过于保守,害怕犯错。、制度严密,但缺乏创新的文化配合,导致活力丧失。

成熟期的管理要点:

1、激发组织活力与竞争力,GE的韦尔奇在80年代公司运营还不错时,便大刀阔斧,将不能进入世界前三名的公司都处理掉,并促进整个集团面对竞争,事后证明他是一个极具远见的企业家。

2、对于过去养成习惯的事务,不断地问为什么,重新审视组织的活动是否合理化。

3、运用企业文化来降低管理的成本,运用文化调和制度的生硬与不足。

智慧有三种层次,最高者先知先觉,其次后知后觉,最下者不知不觉,企业经营过程的各种问题,如果都等到失败以后再来检讨,那不是最佳策略,因为企业的失败,不像实验室做实验,再来一次也可,每一回合或大或小的失败,都会损耗企业的能量与竞争力,因此借助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我们可以诊断自己的企业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发生的病症,并可以及时地解决,对于可能发生的阶段性问题,也经过客观的认知,而减少不必要的忧虑,将心力集中于最重要的事。

本文作者为中国兽药策划网专栏作者

第五篇:张明学区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谋划

张明学区

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谋划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12年,张明学区在局领导班子关怀和指导下,通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我代表学区就12年的工作及13年谋划向局领导汇报。

一、目标完成情况

学校硬件建设工作。今年,我们完成了北河村联小的搬迁工作,完善了一些配套设施,并对校园进行了硬化、绿化;通过对北村联小原校舍进行改造,硬化院落、粉刷墙壁、绘制图案、购置玩具,完成了时村幼儿园改建工作并投入使用,初步建成了一所较高标准的农村幼儿园;利用假期完成了对南街小学在内的部分学校校舍的维修,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教师培训工作。暑假期间,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各种各类培训班,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思想整顿,使教师们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工作作风得以改变,更好地适应了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

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张明学区每所小学都根据自身区位特点、学生成分、管理理念等方面制定了实施细则,使各

1学校逐步脱离粗放的管理模式,进而向科学的管理迈进。

开展“双争”活动。完成了“双争”活动的发动和目前阶段的活动,教师优质课活动在各学校展开的有节有序,学区一班人每天都到分包学校去督促指导检查。

幼教工作。根据教育局安排,完成了对民办幼儿园办学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加强了对民办园的管理,其中一所幼儿园已经上报教育局,发放了办园许可证。

日常工作。完成了今年的小学一年级招生工作,最大限度的控制了班容量。抓实抓细了学校安全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二、13年工作谋划

一是硬件建设上,我们要完成北河村联小后续工作,包括院落硬化、绿化,发挥专用教室作用,建标准化小学体育场;完成对北村联小教学楼后面的操场及周边道路的硬化工作;争取再装备两所多媒体教室:后村小学和北河村联小。二是迎检工作上,我们重点准备北河村联小、北村联小,迎接四年一轮的省对我县的教育督导;完善北村幼儿园的建设和位庄幼儿园的档案补充工作,加强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促进规范办园,迎接学前三年验收;营造气氛,规范学生在校期间的言行,规范学生对汉字的使用书写习惯,迎接普通话达标验收。三是学校安全上,我们坚决控制好转入学生,杜绝托管班反弹;抓好学生上下学的安

全工作,特别是要强调家长的接送,落实家长的监管责任和义务;坚决杜绝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四是日常工作上,我们有“三抓”:一抓对小学科教师的培训和使用工作,特别是对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的技能培养。二抓“双争”活动,把“双争”工作和学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以“双争”活动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升位上档;三抓校园文化建设,力争使每所学校都能成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

以上工作汇报若有不妥,请领导指正。

2012年11 月20日

下载《08-13年台海关系大事记及外交政绩》 张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08-13年台海关系大事记及外交政绩》 张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