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校长名言录

时间:2019-05-15 08:2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佛大学校长名言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佛大学校长名言录》。

第一篇:哈佛大学校长名言录

哈佛大学校长名言录

“任何学生都不得在没有征得父母、监护人和个人导师的同意下买卖或交换超过6美分的物品。”

——哈佛大学第一任校长伊顿,此话后来成为了一条校规

“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努力已经排除了知识路途中的许多障碍,让我们继续努力去排除剩余的障碍。”

——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昆西对入学新生和毕业生的期望

“人类的希望取决于那些知识先驱者的思维,他们所思考的事情可能超过一般人几年、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

——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对哈佛教授们的期望

“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对什么事物都懂一点,但对个别事物懂得很多。”

——哈佛大学第22任校长洛厄尔的名言

“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

——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对哈佛大学办学方针的总结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普西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意义的理解 “学生“学生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水一浪接着一浪地冲击着陆地。有时是静静的,有时则带着狂风暴雨的怒吼。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还是狂骤的,有两件事物总是新鲜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所大学所关心的。我们学院的年纪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它热切地追求这两件事,它就永远不会衰老。”

——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Derek Bok)在第340届毕业典礼上的一句致辞。接一代,如同海水一浪接着一浪地冲击着陆地。有时是静静的,有时则带着狂风暴雨的怒吼。不论我们认“学生一代接一代,如同海水一浪接着一浪地冲击着陆地。有时是静静的,有时则带着狂风暴雨的怒吼。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还是狂骤的,有两件事物总是新鲜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所大学所关心的。我们学校的年纪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它热切地追求这两件事,它就永远不会衰老。”这是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在第340届毕业生典礼上的一句致辞。为人的历史是单调还是狂骤的,有两件事物总是新鲜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所大学所关心的。我们学校的年纪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它热切地追求这两件事,它就永远不会衰老。”这是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在第340届毕业生典礼上的一句致辞。

第二篇:哈佛大学校长名言录

《哈佛的起源与校长逸事》网址http://usa.bytravel.cn/art/hfd/hfdqyyxcys/

(一)约翰-哈佛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10月28日,但它最初的校名不叫哈佛。

1637年冬,有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移民到了新大陆。他时年29岁,刚结婚不久,尚没有孩子。他的名字叫约翰-哈佛(John Harvard),来自伦敦。他住在查理斯镇,与那所新成立的学院(当时尚没有正式的校名)的所在地剑桥镇中间隔着一条河,河的名字叫查理斯河。

约翰-哈佛当时的梦想是成为查理斯镇教堂的助理牧师。可惜他在1638年9月就因患肺病而逝世于查理斯镇。临死前,他立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河对面那所新成立的学院。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为表示感谢,马萨诸塞州议会一致决议,将这所尚无正式名称的学院命名为哈佛学院。

哈佛所赠的780英镑捐款,在当时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用时下之术语来讲,校方用这笔钱开发了不少的“硬件”和“软件”。但哈佛所赠的400本书却毁于一场大火。只有一本书因一个学生前天晚上借书未还而免遭劫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的哈佛院长亨利-邓斯特(Henry Dunster)还是以“借书不得带出图书馆”这条校规开除了那位学生。

哈佛本人出生在英格兰,父亲是一个屠夫。他曾有过不少兄弟姐妹。可惜发生在1625年的一场瘟疫,夺去了他父亲和四个兄弟姐妹的性命。哈佛本人也是英年早逝,没有留下任何子女。

想当年,当约翰-哈佛凄凉地死在查理斯镇的小木屋时,他一定会为自己不能在新大陆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十分的悲哀,并为自己不能和太太育有一两个后代而感到无限的惋惜。望着查理斯河对面的那所新学校,哈佛或许会想:那将是我对这片新大陆的惟一贡献了,希望它能有所作为。

而令哈佛感到无限宽慰的是,查理斯河对面的那所学校不仅以自己的姓名来命名,而且最终成为全新大陆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大学之一。

九泉之下,约翰-哈佛可以安息了。

(二)最有成就的退学生

不少人都知道,美国电脑大王比尔-盖茨是哈佛大学的退学生。但比尔-盖茨绝不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退学生。在他之前,还有不少的哈佛先辈们因退学而成名。

例如,在1894年,有一位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因迫不及待要投入石油开采行业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果然因石油开采而成为美国的巨富。他的名字叫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

在1926至1927年和1929至1932年间,有一位学生在哈佛大学断断续续地读了三年的书。最后他禁不住各种科研工作的诱惑,还是自动中止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他后来获得了500多项的专利,是继爱迪生之后美国最出名的发明家。他的名字叫波尼-莱特(Bonnie Raitt)。

在1966年,有一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哈佛二年级学生,因创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乐队“国际潜水艇乐队”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成为当时一名著名歌手,他的名字叫格兰姆-帕森斯。

当然,在所有哈佛大学退学生中,比尔-盖茨的退学大概最具戏剧性。比尔-盖茨于1973年入哈佛读书。在此之前,盖茨被公认是数学天才,他也曾一度想成为一名数学家。但到了哈佛之后,盖茨很快发现,竟有人比他还有数学天分,这曾使他甚感沮丧。后来,他一门心

思钻研电脑,认定这是自己的生财之道。但当时,他并没有从哈佛退学的打算。盖茨最后下定决心从哈佛退学,得归功于他的老搭档艾伦。为了拉这位小兄弟回华盛顿州去创业,艾伦不惜放弃原来的工作,随盖茨来到哈佛,并就地找事做,以便劝说盖茨退学。

在艾伦三天两头的劝说下,盖茨终于动摇了读完哈佛大学的信念,在大三时退学。盖茨当初决定从哈佛退学,曾受到许多亲朋好友的劝阻,其中也包括他的一位室友。有趣的是,数年后,当这位室友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MBA课程时,盖茨又来劝他退学去共创天下。他禁不住昔日室友的轮番劝告,最后真从斯坦福退了学,去出任盖茨那间20来人小公司的总经理。

他,就是当今微软公司大名鼎鼎的行政总裁史蒂夫-鲍尔默,说来他也是一个退学生。

(三)校徽

哈佛大学的办校方针是求是崇真。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sed Magis Amicus VERITAS”。它是拉丁文,其英文为“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其中文翻译为“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句话原出自威廉姆斯-艾米思(Williams Ames)的一句名言。自哈佛建校以来,它就一直是哈佛学生所信奉的做学问和做人的准则。

哈佛大学的校徽是“Veritas”,它是拉丁文“真理”的意思。

哈佛校徽诞生于学院在1643年12月27日举行的一次会议。那天的会议记录中清楚地记载了其图案设计:它以三本书为背景(两上一下),在上面的两本书上分别印刻有“VE”和“RI”两组字母,而在下面的一本书上则印刻有“TAS”这组字母。三本书的背景则是一个盾牌图案。那次会议是由哈佛学院第二任院长邓斯特主持的。应该说,这个校徽设计是很有创意的。

可惜,有谁能料到,这个图案是在等足了200年之后才被启用的。

其原因是,邓斯特院长在主持了那次会议后,就随便将那次的会议记录丢置在一堆文件当中,一直无人问津。直至200年后,当时任哈佛院长的昆西(Josiah Quincy)在主持200年校庆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这份重要的历史文件。他把这份失而复得的校徽图案作为本次校庆的一个重要项目来推介给师生,大家在欢呼之余,无不感慨万分。

它似乎在昭示着人们:真理是不会被遗忘的,纵使它一时半会儿可能被人们所忽略。

(四)校长逸事

1640年,哈佛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伊顿牧师被迫辞职,原因是他的太太没有将收购来的牛肉做饭给学生吃,还有就是贪污了学生饮用的啤酒。这在当时是一桩巨大的丑闻。

1848年间,在艾佛雷特(E.Everett)任哈佛学院院长时,校方决定招收一位名叫威廉姆斯的黑人入学。这引起一些白人学生的强烈不满。他们到院长办公室提抗议,威胁说如果校方招收这位黑人学生,他们将会退学。对此,艾佛雷特院长静静地回答说:“如果这位黑人学生通过考试,他将会被录取。如果你们退学,则哈佛的收入将会被用作这个黑人学生的教育费用。”那位黑人后来成为哈佛校史上第一位入学的黑人学生。

1853-1860年间,詹姆士-沃尔克出任哈佛学院院长。这期间他为大学课程增添了音乐课。而有意思的是,沃尔克本人是个地地道道的聋子,什么都听不见。

1870年,在查理斯-艾略特出任哈佛大学校长时,他找到当时著名的史学家亨利-亚当斯,想聘请他出任中世纪历史的教授。对此,亨利-亚当斯谦虚地说:“校长先生,我真的一点儿都不懂中世纪的历史。”而艾略特校长则不客气地回答说:“如果你能够为我举荐出一位比你懂得更多的教授,那我就聘请他。”结果亚当斯接受了聘请。

1884年,一对名叫斯坦福的夫妇找到艾略特校长。他们来自加利福尼亚州,请教艾略特校长用多少钱可以建立一所大学(他们当时想在加州办一所大学,以悼念他们新近逝世的儿子)。艾略特校长在听完了他们的讲述后,一脸认真地说:“这起码需要500万美元(这大概相当于今天的50亿美元吧)”。听了这话,斯坦福太太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沉默良久之后,斯坦福先生开口说:“亲爱的,我想我们还是可以拿出这笔钱的。”

艾略特校长没有料到的是,这对夫妇用其姓名所建立的学校后来会与哈佛大学齐名。更难想象的是,那所学校一位名叫博克的毕业生后来竟会成为哈佛大学的校长,并且主政哈佛20年,其任期之长仅次于艾略特本人。

(五)最早的中国留学生

20世纪初,中国政府开始向哈佛大学选派留学生,哈佛与中国的缘分由此开始。首批留学哈佛的中国学生于1909年毕业,他们当中有罗邦辉、秦汾、金岱、李嘉同、马岱君和刘瑞恒等人。1909年至1922年,清华学校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中,在哈佛大学求学的人有21位。1928年,哈佛--燕京学会在燕京大学成立,前往哈佛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加。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哈佛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中,以中国学生为最多。

早年负笈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胸怀大志,为开拓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做的努力。他们包括: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作曲家。1915年入哈佛攻数理哲学。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陈寅恪(1890-1969)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18-1921年在哈佛大学研究古文字学和佛经,后入柏林大学梵文研究所研究东方古文字学;林语堂(1895-1976)作家、语言学家。1919年入哈佛大学留学,后获文学硕士学位;杨杏佛(1893-1933)我国现代科学倡导者。先在康乃尔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后转哈佛大学读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竺可桢(1890-1974)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质系攻读气象学;李济(1896-1979)人类学家。1920年入哈佛研究人类考古学,1923年以学术论文《中华民族的形成》获博士学位,并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梁实秋(1902-1987)文学家、翻译家。1924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受教于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璧德;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的长子。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后,入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进一步研习。

1936年,时值哈佛大学300年校庆,中国哈佛大学校友会给母校捐赠了一座大石碑,这是中国留学生在哈佛校园留下的一片集体足迹。

(六)校长名言录

“任何学生都不得在没有征得父母、监护人和个人导师的同意下买卖或交换超过6美分的物品。”这是哈佛大学第1任校长伊顿(Eaton)牧师的一句名言,它后来成为了一条校规。“祈祷,然后去学习。”这是哈佛大学第2任校长邓斯特(H-Dunster)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努力已经排除了知识路途中的许多障碍,让我们继续努力去排除剩余的障碍。”这是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昆西(J-Quincy)对入学新生和毕业生的祝福。

“让我们齐心协力,把哈佛学院建设成美洲大陆最出色的大学。”这句话是哈佛大学第20任校长希尔(T-Hill)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刚结束时提出的办学目标。

“人类的希望取决于那些知识先驱者的思维,他们所思考的事情可能超过一般人几年、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这是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C-W-Eliot)对哈佛教授们的期望。“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对什么事物都懂一点,但对个别事物懂得很多。”这是哈佛大学第22任校长洛厄尔(A-L-Lowell)说过的一句大白话。

“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这是哈佛大学

第23任校长科南特(J-B-Conant)对哈佛大学办学方针的总结。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这是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普西(N-M-Pusey)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意义的理解。

“学生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水一浪接着一浪地冲击着陆地。有时是静静的,有时则带着狂风暴雨的怒吼。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还是狂骤的,有两件事物总是新鲜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所大学所关心的。我们学校的年纪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它热切地追求这两件事,它就永远不会衰老。”这是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Derek Bok)在第340届毕业典礼上的一句致辞。

参考网址:

“任何学生都不得在没有征得父母、监护人和个人导师的同意下买卖或交换超过6美分的物品。”——哈佛大学第一任校长伊顿,此话后来成为了一条校规

“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努力已经排除了知识路途中的许多障碍,让我们继续努力去排除剩余的障碍。”——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昆西对入学新生和毕业生的期望

“人类的希望取决于那些知识先驱者的思维,他们所思考的事情可能超过一般人几年、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

——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对哈佛教授们的期望

“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对什么事物都懂一点,但对个别事物懂得很多。”

——哈佛大学第22任校长洛厄尔的名言

“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

——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对哈佛大学办学方针的总结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普西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意义的理解

第三篇:哈佛大学校长就职演说

哈佛大学校长就职演说:放飞我们最富挑战性的想象力

2008-04-28-08-59-37 yyb350322-阅读:216

哈佛大学校长 德鲁·福斯特

郭英剑 编译

转自:http://www.xiexiebang.com/show.php?id=10889

[译者按:《放飞我们最富挑战性的想象力》是美国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德鲁·福斯特在2007年10月12日就职典礼上的演讲词。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编译”,是指译者删去了——也就是没有翻译——原文中的一些客套话和一些(在译者看来并不太重要的)词句,但不改动原来的句子,也就是说,这里所有的语句,都出自原文,非译者“编辑加工”后再“译”而成。原文见:Installation address: Unleashing our most ambitious imaginings

就职演讲常常会罗列一些新校长的具体构想或是计划。但是,当我在考虑今天意味着什么的时候,这样的罗列似乎过于束缚人,它们限制了而不是去放飞我们最富挑战性的想象力,限制了我们去思考我们最深远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今天是超越普通日子的一天,如果今天是我们为数不多的、不仅是作为哈佛人聚集在一起、而是与一个更为广阔的学术、教学与学问的世界站在一起的一天,那么,现在就是哈佛以及像哈佛这类大学去思考的时候了:在这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大学的确是要承担责任的。但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需要首先搞清楚,我们为了什么去承担责任。人们要求我们报告毕业率、研究生院的入学统计数字、标准考试的分数,目的是为了在大学评价中提高“附加值”,人们要看研究经费有多少,教师出版和发表论著的数量是多少。但这些硬性指标本身并不能说明所取得的成就,更不要提大学所渴望达到的目标了。虽然了解上述指标很重要,它们也可以说明我们事业中一些特别的部分内容。但我们的目的要比这些宏大得多,因此,要解释我们的责任感,也更加困难。

那么,让我斗胆提出一个定义来吧。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单单或着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learning),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而这些投资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且常常是无法衡量的收益。大学是那些活生生的传统的管理员——在Widener图书馆与Houghton图书馆以及我们另外的88个图书馆,在Fogg与Peabody博物馆,在我们的古典学科的系科,在历史与文学的系科,都有活生生的传统。对于那些努力去证明这些传统不过是工具性的、不过是对某些当代需求有一定用处而已的说法和作法,我们会感觉很不舒服。恰恰相反,我们追寻传统,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它们自身”,因为正是它们,千百年来界定了我们何以为人类,而不是因为它们可以提升我们在全球的竞争力。

我们追寻它们,因为它们使我们的——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洞察力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而这,则是我们在难以避免短视的当下所无法发现的。我们同样追寻它们,也因为正如我们需要食物和房屋生存一样,正如我们需要工作和寻求教育来改善我们的运气一样,我们作为人类同样需要寻找意义。我们努力去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原因何在。对许多人来说,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过是允许自己去自由自在地探索这类根本问题的一个插曲而已。但对意义的找寻,是没有尽头的探索,它在不断地阐释,不断地干扰和重新阐释现状,不断地在看,从不会满足于已有的发现。事实上,这就是所有学问的真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概莫能外,因此,它也就成为了“大学是干什么的”之核心所在了。

就其本质而言,大学培育的是一种变化的文化甚至是无法控制的文化。这是大学为未来承担责任的核心。教育、研究、教学常常都是有关变化的——当人们学习时,它改变了个人;当我们的疑问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时,它改变了世界;当我们的知识运用到政策之中时,它改变了社会。知识的扩充就意味着变化。但变化常常使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它在你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在你发现的同时也会迷失方向。然而,当面对未来时,大学必须去拥抱那不稳定的变化,它对人类理解世界的每一点进步都至关重要。

我们对未来的责任还对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大学既是哲学家也是科学家的所在地,这是独一无二的。对未来承担责任要求我们,要跨越地理与智力的界限。正如我们生活在田野与学科正在缩小差距的时代,我们所居住的是一个逐渐跨越国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知识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连接体。

真理是渴望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占有物。而在这其中,我们——和所有以思考和自由询问精神显示其特色的大学一道——向那些拥抱不容争辩的确定性的人们提出挑战乃至是提出警告。我们必须将自己置于不断质疑(doubt)这种令人不舒服的状态,使自己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地相信: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了解、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讲授、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理解。

上述所承担的种种责任既代表着一种特权,也代表着一种责任。我们能够生活在哈佛这样一个理性自由、传统激扬、资源非凡的王国,因为我们正是被称为是“大学”的这样好奇而神圣的组织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更好地去理解和推进大学的目的——不单单是向总持批评立场的公众加以解释,更要为了我们自身的价值而坚持自我。我们必须要付诸行动,不仅是作为学生和教工、历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律师和医生,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更是作为大学中的成员,我们对这个思想共同体负有责任。我们必须把彼此看作是相互负有责任的,因为由我们所组成的这个组织,反过来界定了我们的潜在价值。对未来承担责任包含着我们对学生所承担的特殊职责,因为他们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和财产。

想要说服一个国家或是世界去尊重——不要说去支持了——那些致力于挑战社会最根本的思维设定,这很不容易。但这,恰恰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既要去解释我们的目的,也要很好地去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是我们这些大学在这个新的世纪生存和繁荣的价值所在。哈佛大学不能孤独地为此奋斗。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哈佛在其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的原因,这就是她对我们意味深长的原因。

上一周,我拿到一个深黄褐色的信封,它是在1951年由哈佛的第23任校长詹姆斯·柯南特(James B.Conant)委托给哈佛档案馆保存下来的。他在留下的简短说明上称,请下一世纪开始时而“不是之前的”哈佛校长打开它。我撕开了这封神秘信件的封口,发现里面是我的前任留下的一封不同寻常的信。它的抬头是“我亲爱的先生。”柯南特写作时给人一种危险迫在眉睫的感觉。他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这将“很有可能使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包括剑桥在内遭到破坏。”

“我们都想知道,”他继续写到,“自由世界在未来的50年里会如何发展。”但是,当他想象哈佛的未来时,柯南特就由不详之兆转向了坚定的信念。如果“厄运的预言”证明了是错的,如果有一位哈佛校长能活着读到这封信,那么,柯南特就对哈佛的未来有信心。“你会收到这封信,会带领一个比我荣幸地执掌时更加繁荣、更有影响的大学。……[哈佛]将坚持学术自由、容忍异端的传统,我确信是如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此,确信他在未来也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共同拥有和支持他的这种信念。

柯南特的信,就像我们今天在此聚会一样,标志着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有一块引人注目的交汇地。在这个仪式上,我接受了我对他来自历史的声音所祈求的传统应付的责任。与此同时,我也与你们大家一道,确认了我对哈佛现在和未来的责任。正如柯南特所处的时代一样,我们也处于一个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忧虑不安的世界,我们面对的是不确定。但我们同样要对这所大学的目的和潜在发展保持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她终究会尽其所能地去设计从现在起之后的半个世纪内世界将会怎样。让我们拥抱那些责任和各种可能性吧;让我们分享它们“紧密相联……如一体;”让我们开心地去从事这项工作吧,因为这样的一项任务是一种难以衡量的特权。

第四篇:哈佛大学校长离职演讲

Good bye and good luck!

by Lawrence H.Summers,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Today, I speak from this podium a final time as your president.As I depart, I want to thank all of youwith whom I have been privileged to work over these past years.Some of us have had our

disagreements, but I know that which unites us transcends that which divides us.I leave with a full heart,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I have had to lead this remarkable institution.Since I delivered my inaugural address, 56 months ago, I have learned an enormous amount—about higher education, about leadership, and also about myself.Some things look different to me than they did five years ago.The world that today’s Harvard’s graduates are entering is a profoundly different one than the world administrators entered.It is a world where opportunities have never been greater for those who know how to teach children to read, or those who know how to distribute financial risk;never greater for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cell and the pixel;never greater for those who can master, and navigate between, legal codes, faith traditions, computer platforms, political viewpoints.It is also a world where some are left further and further behindbut desperately in need of wisdom.Now, when sound bites are getting shorter, when instant messages crowd out essays, and when individual lives grow more frenzied, college graduates capable of deep reflection are what our world needs.For all these reasons I believedin the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mission of universities.Universities are where the wisdom we cannot afford to lose is preserv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Among all human institutions, universities can look beyond present norms to future possibilities, can look through current considerations to emergent opportunities.And among universities, Harvard stands out.With its great tradition, its iconic

reputation, its remarkable network of 300,000 alumni, Harvard has never had as much potential as it does now.And yet, great and proud institutions, like great and proud nations at their peak, must surmount a very real risk: that the very strength of their traditions will lead to caution, to an inward focus on prerogative and to a complacency that lets the world pass them by.And so I say to you that our University today is at an inflection point in its history.At such a moment, there is temptation to elevate comfort and consensus over progress and clear direction, but this would be a mistake.The University’s matchless resourcesdemand that we seize this moment with vision and boldness.To do otherwise would be a lost opportunity.We can spur great deeds that history will mark decades and even centuries from now.If Harvard can find the courage to change itself, it can change the world.

第五篇:哈佛大学校长辞职演讲

哈佛大学校长的告别演讲

作者:news发表时间:2011年02月22日(1周前)

美文于我,从来不意味着华丽辞藻的堆砌,更不是平仄工整的秩序,美文应是一种思想的折射,一种语言之上的光华,简单,简洁,却又是一个谜,一种挑战,一种意味深长。套用张爱玲那句常用的诗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希望我选的文章也能给你带来如此感觉,于愿足矣。

Good bye and good luck!

by Lawrence H.Summers,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Today, I speak from this podium a final time as your president.As I depart, I want to thank all of youwith whom I have been privileged to work over these past years.Some of us have had our disagreements, but I know that which unites us transcends that which divides us.I leave with a full heart,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I have had to lead this remarkable institution.Since I delivered my inaugural address, 56 months ago, I have learned an enormous amount—about higher education, about leadership, and also about myself.Some things look different to me than they did five years ago.The world that today’s Harvard’s

graduates are entering is a profoundly different one than the world administrators entered.It is a world where opportunities have never been greater for those who know how to teach children to read, or those who know how to distribute financial risk;never greater for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cell and the pixel;never greater for those who can master, and navigate between, legal codes, faith traditions, computer platforms, political viewpoints.It is also a world where some are left further and further behindbut desperately in need of wisdom.Now, when sound bites are getting shorter, when instant messages crowd out essays, and when

individual lives grow more frenzied, college graduates capable of deep reflection are what our world needs.For all these reasons I believedin the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mission of universities.Universities are where the wisdom we cannot afford to lose is preserv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Among all human institutions, universities can look beyond present norms to future possibilities, can look through current considerations to emergent opportunities.And among universities, Harvard stands out.With its great tradition, its iconic reputation, its remarkable network of 300,000 alumni, Harvard has never had as much potential as it does now.And yet, great and proud institutions, like great and proud nations at their peak, must

surmount a very real risk: that the very strength of their traditions will lead to caution, to an inward focus on prerogative and to a complacency that lets the world pass them by.And so I say to you that our University today is at an inflection point in its history.At such a moment, there is temptation to elevate comfort and consensus over progress and clear direction, but this would be a mistake.The University’s matchless resourcesdemand that we seize this moment with vision and boldness.To do otherwise would be a lost opportunity.We can spur great deeds that history will mark decades and even centuries from now.If Harvard can find the courage to change itself, it can change the world.【中文译文】:

再见,好运!

哈佛大学校长 劳伦斯 萨默斯

今天,我将以校长的身份,最后一次在这个讲台上演讲。即将离任前,我要感谢诸位学生、教师、校友和员工,而且非常荣幸在过去的5年里能与你们共事。我们中的一些人意见不尽相同,但是,我知道,我们的共识远远超越分歧。我心满意足的离开哈佛,感激你们给我机会领导这所杰出的学府。

自从56个月前我发表上任讲话以来,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高等教育,关于领导艺术,也关于自我完善。在我看来,现在与5年前不同了。今天的哈佛毕业生正在进入的世界和管理人员当年所进入的世界相比已是大相径庭了。

现今世界,机遇对于这些人来说是空前的:他们知道如何教子女阅读;他们知道如何组合投资;他们懂得基本存储单元和像素概念;他们能掌握各种法典、传统信仰、计算机平台、政治观点并在其中游刃有余。

同时,现今世界,一些人越来越落后于时代。这些人没受过教育、深陷于贫穷和暴力、平等机遇对他们而言,仅是一句空话。

科技进步正在使我们能够探索宇宙的边陲、物质最基本的成分及生命的奇迹。

与此同时,今天,人类所做的及没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危害到这个星球上的生命,也危害到该星球的寿命。

全球化正在使地球变得愈来愈小、愈来愈快和愈来愈富有。尽管如此,9/

11、禽流感及伊朗提醒我们,更小更快的世界决不意味着其更安全。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界之中,不过,迫切需要智慧。现在,在(新闻采访的)原声摘要播出变得愈来愈短,即时信息淘汰了杂记文,个人生活变得如痴如狂之际,这个世界还是需要能够深思的大学生。

考虑到这些理由,我过去信仰,而今天甚至更加强烈地信仰大学独特的、无可取代的使命。大学是人类把不可或缺的智慧世代流传的殿堂。就人类所有公共机构而言,仅仅大学,能够超越当前的准则,注意到未来的可能性;能通过目前的判断,注意到突发的机遇。

哈佛在大学中间,鹤立鸡群。凭其伟大的传统、因袭声誉及其非凡的300000校友网,哈佛的潜力前所未有。

可是,就像伟大和自豪的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一样,它们必须克服一个完全不能掉以轻心的危险因素:它们传统的绝对强势将会导致谨小慎微、追求内部特权及自满,这将使它们不能与时俱进.今天,哈佛正处于其历史的转折点。此时此刻的自然倾向是,把贪图舒适和随波逐流留凌驾于进步和方向性之上,但,这可能是错误的。大学无与伦比的资源 ——人力、物力、财力——要求我们远见卓识和勇敢地抓住这个时机,否则,将会坐失良机。我们能推动将会被历史永世铭记的伟大的事业。如果哈佛能找到勇气来改变自己,它就能改变世界

下载哈佛大学校长名言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佛大学校长名言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在哈佛大学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译、校:张少军 2015 Commencement Speech 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May 28, 2015 Tercentenary Theatre, Harvard......

    哈佛大学校长致辞(汇编)

    哈佛大学校长致辞 In the curious custom of this venerable institution, I find myself standing before you expected to impart words of lasting wisdom. Here I am in......

    哈佛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演讲2008年

    哈佛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演讲2008年 北京大学演讲哈佛大学校长 傅思德 二〇〇八年三月许校长,各位尊敬的教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 谢谢大家。这是本人第一次访问北京大学,承蒙如此热......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合集]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就职演讲词放飞我们最富挑战性的想象力(2007年10月12日)哈佛大学校长 德鲁·福斯特就职演讲常常会罗列一些新校长的具体构想或是计划。但是,当我......

    哈佛大学校长[精选多篇]

    哈佛大学校长: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思想说 2016-07-18 17:54:49 举报 阅读数:12740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

    哈佛大学校长演讲[优秀范文五篇]

    Good afternoon. My remarks at this moment in our Commencement rituals are officially titled a"Report to the Alumni." The first time I delivered them, in 2008, I......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北大演讲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北大演讲 2002年5月14日 闵校长、许校长,感谢你们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你们对我所表示的热情友好,也感谢你们对哈佛大学代表团表示出的热情友好......

    英语阅读—哈佛大学校长的告别演讲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http://www.xiexiebang.com/test/kuaisu.aspx?tid=16-73675-0 哈佛大学校长的告别演讲 Today, I speak from this podium a final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