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安全生产标准化-2术语和定义3建立运行4要求
2术语和定义
本管理手册及本体系其他文件使用AQ2007-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中的“术语及定义”。
2.1本规范手册及本体系其他文件使用AQ2007-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中的“术语及定义”。2.2其他定义及说明
2.2.1本单位:是原平市XX铁矿的代称。
2.2.2生产单位:是指本矿进行地下开采工作的采矿队、辅助队。
2.2.3科室:是指本矿的安全环保科、生产技术科、机电设备科、综合办公室、供销科、财务科、采矿队等科室。
2.2.4最高管理者:指本单位矿长。
2.2.5体系负责人:是受最高管理者委托,全面负责建立和保持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单位最高管理层的成员,由安全管理科室负责人担任。
2.2.6管理执行者:是生产单位的行政主管的代称,也称第一责任人。2.2.7执行者代表:是生产单位分管安全的副职的代称。
2.2.8重大危险:是指通过风险评价,确定的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危险。2.2.9轻伤事故:因工受伤后歇工在 1个工作日以上105个工作日以内,但不构成重伤的事故。
2.2.10重伤事故:因工受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个工作日的事故。2.2.11死亡事故:指发生事故后当时死亡或负伤后1个月内死亡的事故。2.2.12非伤亡事故:指发生事故后只造成财产损失而未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2.2.13职业病: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情况 XX铁矿2010年11月专门成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小组,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了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与矿部有机的结合起来,对矿部原有的制度进行归并、增补,建立了符合标准化系统要求的制度体系,矿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行,并且在运行中企业能够不断改进与提高。2011年11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一【2011】177号),企业修订和完善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使矿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本章根据要素对企业标准化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情况进行论述。
4一般要求
4.1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4.1.1 方针
XX铁矿制定了《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规定了制定、传达、评审与修订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并指定了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矿部按照管理制度制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至上、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持续改进、遵守法规”。此方针体现了遵守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要求,也表达了管理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承诺。
在制定方针时,领导层与员工共同参与,并与周边乡镇进行了沟通,取得一致认可后,方予以实施。方针确定之后,由总经理进行了签发。矿部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报纸等方式向员工传达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在矿部的培训中,将安全生产方针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调查,大部分员工能够熟悉并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
4.1.2 目标
XX铁矿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制度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设立、完成情况评价提出了要求,并规定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矿部每年年底根据管理评审的结果、风险评价的结果、以往安全生产的绩效及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制定下一年度的安全生产目标,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在矿部2011年的安全生产目标中,不仅有伤亡指标,还包含了培训、隐患整改等内容。为保证目标的实现,在目标制定以后矿部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并为此提供了包括技术、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
《制度》规定,每半年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一次监测,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矿部于2011年7月底进行了目标完成情况的监测,保留了监测记录,对并监测记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对监测记录的检查,所有的目标与指标全部完成,监测的结果通过布告栏方式向员工公布。
通过对现场员工的抽样调查,部分员工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的认可程度不高,也不能理解自身行为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影响。
4.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
4.2.1 需求识别与获取
XX铁矿制定了《法律法规需求识别与获取制度》,制度中规定了安全科负责识别、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并对其职责做了明确的规定。
安全科根据制度要求,通过需求调查表、各种座谈会、班组安全活动、意见箱及合理化建议活动等途径获取员工和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需求。按照需求获取了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建立了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清单,并将清单下发,员工可以借阅需要的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
通过对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清单的检查,清单中包括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及其它要求,识别到的内容对企业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有部分适用的标准并未识别到,清单中有部分文件与标准也已失效。
4.2.2 融入
XX铁矿制定了《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融入制度》,制度对融入进行了规定,明确了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矿部将识别出的大部分适用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融入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当中,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员工的安全生产活动等。
但是,对员工的法律法规的培训针对性方面还略有不足,培训的效果一般。4.2.3 评审与更新
XX铁矿制定了《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评审与更新制度》,制度明确了责任部门与人员,并对定了相应职责。
制度要求每年对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进行评审,变化发生时,随时更新。通过对更新记录的检查,识别到变化时,能够更新的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清单,并将其融入到标准化系统。但是,企业对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变化识别并不充分,有部分更新的标准并未及时识别到。
4.3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4.3.1 安全生产责任制
XX铁矿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定、沟通、培训、考核、评审与更新办法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了相应责任部门与责任人员,规定了其职责。
矿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具体、明确,矿部进行了逐级说明,对管理层进行了安全生产职责的培训。制定了责任制的考核办法,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完成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但考核过程简单,考核结果可信度存在欠缺。每年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适宜情况进行一次回顾、更新与评审。
4.3.2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
XX铁矿制订了《安委会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了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机构的人员构成、职责、培训、定期会议与重大事项决策等。
矿部设置安全科并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车间及有关科室配备了安全兼职人员。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资格证。
矿部根据制度成立了安委会,作为企业的最高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上岗前需经履职培训,在公开场所张贴安委会成员职责。安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会议,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确定处理措施、责任人、处理期限,保存了会议纪要,但会议决议落实情况一般,也未进行跟踪落实。矿部的安全负责人、员工代表、消防负责人、急救员、事故调查员、应急救援人员等特殊职位的人员,均由矿部最高管理者书面任命,任命书由双方签字认可。
4.3.3 员工参与
XX铁矿制定了《员工参与制度》,确保员工获得参与安全、健康活动的机会以及有权拒绝存在安全、健康问题的工作。通过员工关注的安全、健康事项登记表收集并反馈员工关注的安全、健康事项,并对员工拒绝的安全生产事项进行了书面调查。制度中规定了员工参与的责任部门与人员、职责、员工反馈意见的渠道、反馈方式及处理期限等。
通过对各类记录的分析汇总,员工有参与大部分安全生产活动的机会,缺少安全操作规程修订、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安全生产事项、变化管理讨论的参与。通过询问并查看会议记录等材料分析估算得知,员工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的比例为75%-90%。企业能够做到为员工参与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响应员工在活动中所提意见和建议。但是对员工的培训缺少针对性、员工参与的记录零散、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4.3.4 文件与资料控制
XX铁矿制定了《文件与资料控制制度》和《安全记录识别与控制制度》,制度明确了安全管理制度文件的制定、颁发、培训、执行、考核、评审与修订的要求。
矿部能够保留各类安全生产记录,制定了各类安全生产制度。矿部建立了标准化文件系统,并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培训,但培训不充分,发放也不充分。整个标准化文件系统缺少主索引表,也未对废止条件进行规定。
4.3.5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
XX铁矿制定了《外部联系制度》和《内部沟通制度》,制度指定了人员和部门负责相关的外部联系。矿部对外部联系的对象进行了识别,并定期更新。对外来事项进行登记并进行沟通,对所有外来事项进行了调查,并保留了处理记录。
基层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并讨论安全生产事项,在会议中对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矿部实行合理化建议制度,对员工提出的建议,能够给予认可,对未认可的事项进行解释。但是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员工参与度不高,部分员工并不熟悉合理化建议的流程等,员工对建议机制的信心一般。4.3.6 系统管理评审
XX铁矿制定了《系统管理评审制度》,制度要求每年进行标准化系统的评审,评审由最高管理者组织。由于标准化系统未运行一年,尚未进行评审。
4.3.7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
XX铁矿制定了《供应商选择、评价与管理的制度》、《承包商选择、评价与管理的制度》,指定了专门人员协调与联系。
通过供应商调查表对供应商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进行了评估。编制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对供应商的资质、管理程度、业绩和其它能力进行了审核。
4.3.8 安全认可与奖励
XX铁矿制定了《安全认可与奖励制度》,制度规定具体负责评价安全生产工作表现的部门。矿部制定了《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并按制度进行奖惩,对安全表现好的部门与员工进行奖励。但是由于得到奖励的员工比例不高,对员工安全表现的激励作用一般,对提高企业安全绩效的促进作用一般,员工对认可的评价也一般。
4.3.9 工余安全管理
XX铁矿制定了《工余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工余提升计划。通过报纸、在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和通勤车播放安全教育视频等方式向员工宣传工余安全信息,并对员工预防工余意外进行了培训。通过宣传教育,大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自标准化系统运行以来矿部无一例工余事故。
4.4 风险管理
4.4.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XX铁矿制定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制度明确了风险评价的方法、流程及风险层次控制原则。矿部按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大部分的过程、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危险源识别,并对危险源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的辨识与评价,认定了次生风险。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结果均文件化。
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对各类情况的考虑并不充分,制定出的对策措施也未进行跟踪落实。风险评价信息的回顾与更新很少,未开展持续风险评价工作。4.4.2 风险评价
XX铁矿制定了《风险评价计划》,根据《风险评价计划》对周边环境、关键设备、重要设施、重要场所、主要作业过程、职业卫生进行了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识别和评价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与噪声、毒物、照度等。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与噪声进行了监测。
识别和评价了水灾、火灾、冒顶片帮、坍塌、矿岩突出、机电设备伤害、意外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及其影响,并将初始风险评价结果文件化。虽然对上述灾害进行了评价,但评价信息并不是很全面,而且更新很少,评价效果均一般。
4.4.3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
XX铁矿制定了《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依据制度要求完成了关键任务的识别与分析,并编写了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明确了主要作业内容、作业程序、作业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简明扼要、步骤清楚、完整、安全措施齐全,但缺少作业过程可能的危害因素及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应急措施。也未专门针对执行关键任务的人员进行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只是在其它培训中涉及到一部分内容。
矿部建立了《任务观察制度》,在需要时对作业任务进行完整的或部分的观察作出了明确规定。按照计划执行完整任务观察与局部任务观察,并保留有书面记录。在观察的同时能够及时指出观察中发现的可能导致损失的行为、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检查现有的工作方法与制度跟踪当前培训效果,但是未进行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也未对执行观察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矿部制定了《许可作业管理制度》,能够做到许可作业的范围认定准确、作业风险识别正确、全面、许可审批程序明确执行严格、许可作业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具体可行、作业前的技术交底充分。但是许可作业范围的评审、更新不及时,作业前参与作业的人员没有对作业方案进行充分讨论。
4.5 安全教育与培训
4.5.1 员工安全意识 XX铁矿制定了《员工安全意识识别与提升制度》,为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提供了相应的资源。通过员工安全意识调查表及结果分析、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对员工进行了安全意识调查与评价。并能利用宣传(媒体、漫画、演讲、板报、报纸等)、培训、安全讲话会等各种方式来提升安全意识。新员工、脱离工作岗位超过规定时间复岗时均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但是由于企业地处山区,员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并不充分,安全意识水平也有待提高。
4.5.2 培训
XX铁矿制定了《培训需求识别制度》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矿部每年年底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制定次年的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培训。矿部大部分的培训能够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但是对安全生产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员工以及管理层的培训存在不足。
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时能够针对岗位进行,考虑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相关规定,听取员工和管理层的意见和建议,但对高风险的作业活动关注较少,未考虑承包商员工的培训要求。通过对培训计划的检查可知:培训时间安排合理,培训内容满足培训对象的培训要求,培训经费预算合理,但培训教师的选择、确定的考核方式上存在不足。通过学员反馈、管理层反馈、测试结果分析进行效果评估,但是未通过绩效改善和现场应用能力方式进行效果评估。
综合而言,由于安全知识基础薄弱,很多培训都没有达到既定目标。
4.6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4.6.1 设计要求
XX铁矿制定了《设计管理制度》、《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制度明确了审核设计单位资质、审核设计文件(图纸)、负责设计管理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要求设计单位(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保存相关设计文件(图纸)的规定。主要开采设计是由有资质的山西省冶金设计院设计,设计文件(图纸)都进行了审核,相关技术人员及负责人都进行了签字认可。
各类设计文件及图纸等资料按规定存档在档案室。4.6.2 采矿工艺
XX铁矿制定了《采矿工艺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要求了采矿工艺需适合地质条件,并考虑特殊灾害的影响;设备、设施之间,各工序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生产要求;回采顺序和方式适应开采现状;开采范围在采矿许可证划定的范围内。
矿部根据《采矿工艺管理制度》中的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地质条件变化后开采顺序变化要求进行开采和布置采掘作业面;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监控与处理,及时测绘和处理采掘带。严格按照设计开采、布置矿房、矿柱;对回采过程中产生的冒顶片帮等进行了监控。
采矿工艺管理运行记录齐全,制度执行的效率和效力良好,制度的规定满足采矿工艺管理的要求。安全出口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采出矿量符合设计及工艺要求,矿柱回收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采矿工程设施满足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凿岩、爆破、出矿能力相互匹配。
4.6.3 生产保障系统
XX铁矿制定了《运输系统管理制度》、《通风系统管理制度》、《防排水系统管理制度》、《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防灭火系统管理制度》等,并按照制度要求对运输系统、供配电系统、排土系统、防排水系统等进行了规范管理。
矿井设独立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置了漏电保护装置,地面电力设施装有避雷装置。矿井建立了机械通风系统,设置了风门等通风构筑物。危险场所设有栅栏和标志。井下机电硐室有供给新鲜风流。
井下设置了排水设施和设备。建立消防隔离设施,配置消防设备和器材。4.6.4 变化管理
XX铁矿制定了《变化管理制度》,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容,规定了变化管理的部门、人员及职责。
对已识别的变化,在实施前均进行了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对执行变化管理的人员进行了培训。
但是通过对变化记录的检查,变化记录较少,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说明企业变化管理的执行不力,对安全绩效提升作用较小。4.7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4.7.1 基本要求
XX铁矿制定了《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和各设备操作岗位的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中对设备设施的规划、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报废过程做了规定;对设备操作人员、设备设施维护、检验、测试、试验及报废提出了要求,以及对设备的技术资料、图纸和记录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要求。所有设备的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图纸等全部存档,这其中也包括了操作规定、安全规程、安全标志、维护方法等与安全相关的信息,设备相关技术资料保留完整;矿部的设备设施全部登记在册,相关证书等资料全面。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中对需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进行了规定,并制订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培训讲义、签到表、试卷等文件,档案中保存全面,但培训内容需要完善。需要通过培训部门定期进行培训换证的人员,所有证件都在有效期内。
企业对设备设施管理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部分设备的风险评价内容欠缺。4.7.2 设备设施维护
XX铁矿制定了《设备设施维护制度》,制度中对责任部门与责任人员、维护程序、维护要求、维护记录等都有明确规定。
矿部根据制度制定了各类设备的维护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矿部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特种设备均按规定进行了定期检验,并取得了检验合格证。需要强检的设备也均检验合格。
矿部建立了《设备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对报告的设备异常情况进行调查。总体来说,企业对危险性较大的维护作业有可靠的维护工作方案,在维护设备的同时对相关的安全防护装置也进行维护,维护记录完整、清晰。略有不足的是设备可能的故障类型识别尚需完善,所以对可能的故障类型制定的预防性维护计划不太合理,内、外部维护资源(人员、装备、备件)也有待提升。
4.8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4.8.1 作业环境
XX铁矿制定了各类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根据现场检查情况来看,井下的作业环境相对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个别不足之处应不断整改完善。
4.8.2 作业过程
XX铁矿制定了凿岩、爆破、运输、通风、支护及其它各项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查阅资料和到现场查看,作业过程规范,记录完整,效果较好。4.8.3 劳动防护用品
XX铁矿建立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在劳动防护用品的评估、采购、贮存、发放、使用、检查与检测、维护与保养、更换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说明,但制度中未规定鼓励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机制。矿部为所有员工提供了正规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劳动防护用品均被回收,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完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供应商均具备相应的资质。
4.9 职业卫生管理
4.9.1 健康监护
XX铁矿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度中对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配备及其资质要求、设施“三同时”要求、职业危害监测与防治要求、职工健康监护要求做出了规定。
任命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已经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作业现场已经提供了卫生设施和急救器材,能够满足职业卫生管理的需要。企业对各工种上岗前、在岗期间体检做出了体检要求、体检计划等,查阅体检档案,员工的相关体检记录齐全。到目前为止,未发生过因员工的身体能力或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过事故。
4.9.2 职业危害控制
XX铁矿制定了《职业危害控制制度》,制度中明确了负责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的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矿部制定了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潮湿、照度不良因素的控制措施,并已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补充的是对员工进行专门的职位危害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治意识。
4.9.3 职业卫生监测 XX铁矿制定了《职业卫生监测制度》,制度中明确了监测种类要求、监测方法要求、监测时间要求、监测地点要求、监测人员要求、措施响应要求、督促检查要求、记录要求等。职业危害监测配备了胜任的人员,该员工参加职业健康与职业病危害防控培训班,并取得相关证书。
矿部识别出的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潮湿、照度不良、高温与低温,但仅对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监测。
4.10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4.10.1 安全投入
XX铁矿制定了《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费用提取要求、费用使用要求、专门账户管理、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要求、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矿部安全投入资金总额每月足额提取,通过考核、奖励、培训等安全费用的投入,员工安全意识显著提高;现场作业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性得到改善和提高;没有因为安全投入的不足而导致事故、事件的发生。
4.10.2 安全科技
XX铁矿制定了《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制度》。建立鼓励员工创新安全技术激励机制。在安全生产方面开展了科研工作但并未取得创新性成果。
4.10.3 工伤保险
XX铁矿制定了《工伤保险管理制度》。矿部能够为各分矿部员工缴纳足额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相关资料齐全;受伤员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得到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均有相应的单据证明。
4.11 检查
4.11.1 一般要求
XX铁矿制定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制度对检查人员要求、检查类型、频率、程序、检查内容及其评审与更新要求、检查方法及相关技术保障、检查结果及重大安全隐患处理要求等做出了规定。制度明确了相关检查的责任部门与责任人员。
安全检查制度中按照分级、分类检查原则,确定的检查类型齐全;针对不同类型的检查,确定的频率合理,符合规定;规定的检查程序明确、检查要求具体;针对检查结果的处理要求,制度规定明确、具体、可执行;检查方法能满足不同检查类型与检查对象的要求。
安全制度完善、符合规定要求;检查内容评审、更新及时,反映了持续风险识别结果;检查记录保存完整;但检查发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不能定期回顾检查记录,找出检查发现的问题的规律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检查人员的培训内容不充分,应按计划尽快对检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4.11.2 巡回检查
XX铁矿制定了《巡回检查制度》。巡回检查的内容包括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安全着装及防护用品使用、协同作业的统一指挥和信息联络、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现场危险物品的存放和处置、关键设备设施场所、作业场所的危险因素、作业人员的操作程序等。
巡回检查能够做到检查表的内容齐全,针对性与操作性强;有效地识别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作业环境缺陷;各部门按职责范围有效地开展巡回检查;巡回检查的时间和路线和记录符合要求;但检查发现的好的作业行为、操作方法、事故防范措施等未得以强化。
带班下井矿领导巡回检查认真履行职责,记录完整。4.11.3 例行检查
XX铁矿制定了《例行检查制度》,例行检查内容包括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安全培训和持证情况、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检查和隐患整改情况、设备、设施检测与维护保养情况、健康监护、个体防护用品发放、职业危害监控情况、应急管理情况、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依从情况等。
例行检查能够做到检查目的明确,检查内容齐全并有针对性,有效地识别出安全管理的缺陷,各部门按职责范围有效地开展例行检查,例行检查的日程和时间符合要求,检查发现的好的安全管理做法得以强化。
4.11.4 专业检查 XX铁矿制定了《专项检查制度》,专项检查的类型主要涉及顶板检查、排水系统检查、通风系统检查、紧急通讯系统检查、应急救援系统检查供配电系统检查等。
专项检查能有效性的做到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满足检查对象要求,专项安全检查表的内容体现了检查对象的风险特点,实施专业检查的专门机构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专业检查周期符合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规定,能有效地识别出检查对象的固有缺陷,对检查出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处理。
4.11.6 综合检查
XX铁矿制定了《综合检查制度》,制度规定了检查的内容包括:重大风险的控制情况;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执行情况;主管部门布置的专项工作开展情况等。各项检查完全按制度执行,记录完整。
4.11.6 纠正与预防措施
XX铁矿制定了《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根据制度的要求,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能有效的做到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存在同类问题的其它部门自觉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资源(人、财、物、技术、管理)保障充分,但是并未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涉及变化管理的也未履行变化管理程序。
4.12 应急管理
4.12.1 应急准备
XX铁矿制定了《应急管理及响应制度》,此制度对紧急事件认定要求、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应急机构组成要求、应急装备配备要求、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要求、外部应急机构识别与联络要求、应急预案评审与更新要求、兼职应急队伍训练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矿部依据风险确定了紧急事件,主要有自然灾害、水害、地压灾害、地表塌陷(冒顶)、火灾、爆炸、突然停电、中毒和窒息等,并根据紧急事件编写了应急预案,但是紧急事件的确定并不全面,缺少外部机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矿部对应急人员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培训,确定了参与响应的外部机构,在生产场所的显著位置张贴了紧急疏散提示和设有紧急联系电话,紧急联系电话畅通。
4.12.2 应急预案 XX铁矿制定了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急预案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及其职责。
应急预案内容简单、明了、易实施;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演练充分,相关记录完整;评审与更新及时。应急预案按要求进行了备案。
4.12.3 应急响应
XX铁矿制定了《应急响应制度》,明确了应急响应程序。设立应急指挥机构与平台。应急响应条件设置合理、可行;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具体;应急人员培训充分;应急人员能力满足要求;应急指挥系统运行可靠;应急响应及时;应急过程中设备有效;外部应急响应能力稍弱。
根据对演练记录的检查与分析,当紧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到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有关人员;井下带班领导及时组织撤离;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做出应急响应;应急人员及时到场;有人指挥并控制好现场;提供有效的应急设备设施;应急通讯畅通;实施现场警戒;疏散相关人员;救治受伤人员;应急人员安全;搜救失踪人员;控制泄漏物;事后处置。当紧急事件结束后,对紧急事件进行评估与回顾,生产与现场及时得以恢复。
4.12.4 应急保障
XX铁矿配置了应急队伍,应急队伍中包括:应急指挥、医疗救护组、抢险救援组、安全警戒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
通过查阅资料和进行现场检查,矿部为应急人员全部配备了相应的应急设备、器材等,应急人员具备响应能力、设备操作能力、现场问题处理能力、救护能力等基本技能。应急装备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经济性、充分性。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矿部尚未安装“六大系统”,同时支援方的设备设施、人员能力都有欠缺。
4.12.5 应急评审与改进
XX铁矿制定了《应急评审与改进管理制度》,该制度明确了应急预案评审的频率、应急预案评审的组织要求、应急演练的频率、演练结果评估要求、应急演练的策划要求、预案评审与演练的记录要求等相关内容。应急预案进行了定期评审,开展了应急演练、依据应急演练结果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并改进应急准备工作。修订后预案及时发放给相关人员,并组织了预案培训,有发放记录以及培训相关记录。
通过对应急演练记录的检查发现,应急演练中未指定演练效果评价人员,演练结束后未进行自我评估,演练也未检验到外部支援的有效性。
4.13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4.13.1 报告
XX铁矿制定了《事故、事件报告制度》,制度规定了事故、事件类别、报告范围、报告时间、报告方式、报告内容、补充报告要求等内容。
事故、事件报告程序类别清楚,报告的方式明确,渠道畅通。员工能够按照要求及时、如实的上报事故、事件。
4.13.2 调查
XX铁矿制定了《事故、事件调查制度》,制度规定了事故、事件类型、调查机构及人员、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时间要求;所需装置、设备;证据、资料的收集整理;防范措施要求等内容。
矿部任命了调查员,按照程序要求对发生的事故进行了调查,保存了完整的事故调查报告,并通过公告栏披露事故调查信息。
调查员的培训内容缺乏专业性,应重新进行培训,提高调查水平。4.13.3 统计与分析
XX铁矿制定了《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做到了按事故、事件类别;事故、事件原因;致害物;事故、事件频率分析;事故、事件费用;职业卫生重要因素;标准化系统元素分析等。统计项目齐全、统计范围全面、数据准确、真实、完整、统计方法科学。但由于事故、事件数量少,未找出趋势性,也未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4.13.4 事故、事件回顾 XX铁矿制定了《事故、事件回顾制度》,通过事故、事件案例回顾能够找出比较多发的事故、事件类型;造成事故、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降低事故、事件发生率的主要措施。但是回顾的频率偏低,应适当增加。
4.14 绩效测量与评定
4.14.1 绩效测量
XX铁矿制定了《安全绩效监测制度》。根据制度制定了安全绩效测量监测计划,对不同的项目内容进行了绩效的监测和考核。
4.14.2 系统评价
XX铁矿制定了《系统内部评价制度》,按计划进行内部评价。通过内部评价确定了系统运作的效力和效率以及与其它管理系统的兼容能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安全资源使用的效力和效率、系统运作的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宜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等内容。
第二篇:术语和定义
IATF 16949:2016|汽车行业术语和定义
配件
在交付给最终顾客之前(或之后),与车辆或动力总成以机械或电子方式相连的顾客指定的附加部件(如:定制地垫、车厢衬、轮罩、音响系统加强件、天窗、尾翼、增压器等等)。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
对开发某一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的产品质量策划过程;APQP对开发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并且是组织与其顾客之间共享结果的标准方式;APQP涵盖的项目包括设计稳健性,设计试验和规范符合性,生产过程设计,质量检验标准,过程能力,生产能力,产品包装,产品试验和操作员培训计划。
售后市场零件
并非由OEM为服务件应用而采购或放行的替换零件,可能按照或未按照原始设备规范进行生产。
授权
对某(些)人的成文许可,规定了其在组织内部授予或拒绝权限或制裁有关的权利和责任。
挑战(原版)件
具有已知规范、经校准并且可追溯到标准的零件,其预期结果(通过或不通过)用于确认防错装置或检具(如通止规)的功能性。
控制计划
对控制产品制造所要求的系统及过程的成文描述(见附录A)。
顾客要求
顾客规定的一切要求(如:技术、商业、产品及制造过程相关要求;一般条款与条件;顾客特定要求等等)。
顾客特定要求(CSR)
对本汽车QMS标准特定条款的解释或与该条款有关的补充要求。
装配的设计(DFA)
出于便于装配的考虑设计产品的过程。(例如,若产品含有较少零件,产品的装配时间则较短,从而减少装配成本。)
制造的设计(DFM)
产品设计和过程策划的整合,用于设计出可简单经济地制造的产品。
制造和装配的设计(DFMA)两种方法的结合:制造的设计(DFM)-为更易生产,更高产量及改进的质量的优化设计的过程,装配的设计(DFA)为减少出错风险、降低成本并更易装配的设计优化。
六西格玛设计(DFSS)
系统化的方法、工具和技术,旨在稳健设计满足顾客期望并且能够在六西格玛质量水平生产的产品或过程的。
具有设计职责的组织
有权制定一个新的或更改现有的产品规范的组织。
注:该职责包括在顾客指定的应用范围内,试验并验证设计性能。
防错
为防止制造不合格产品而进行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及开发。
升级过程
用于在组织内部强调或触发特定问题的过程,以便适当人员可对这些情况作出响应并监控其解决。
故障树分析法(FTA)
分析系统非理想状态的演绎故障分析法;通过创建整个系统的逻辑框图,故障树分析法显示出各故障、子系统及冗余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试验室
用于检验、试验或校准的设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
试验室范围
包含下列内容的受控文件:
*试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或校准; *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的清单;以及 *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方法和标准的清单。
制造
制作或加工的过程 *生产原材料; *生产件或服务件; *装配;或
*热处理、焊接、涂漆、电镀或其他表面处理服务。
制造可行性 对拟建项目的分析和评价,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制造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如适用):在预计成本范围内;是否必要的资源、设施、工装、产能、软件及具有所需技能的人员,包括支持功能,是或者计划是可用的。
制造服务
试验、制造、分销部件和组件并为其提供维修服务的公司。
多方论证方法
从可能会影响一个团队如何管理过程的所有相关方获取输入信息的方法,团队成员包括来自组织的人员,也可能包括顾客代表和供应商代表;团队成员可能来自组织内部或外部;若情况许可,可采用现有团队或特设团队;对团队的输入可能同时包含组织输入和顾客输入。
未发现故障(NTF)
表示针对服务期间被替换的零件,经车辆或零件制造商分析,满足“良品件”的全部要求(亦称为“未发现错误或“故障未发现”)。
外包过程
由外部组织履行的一部分组织功能(或过程)。
周期性检修
用于防止发生重大意外故障的维护方法,此方法根据故障或中断历史,主动停止使用某一设备或设备子系统,然后对其进行拆卸、修理、更换零件、重新装配并恢复使用。
预测性维护
通过对设备状况实施周期性或持续监视来评价在役设备状况的一种方法或一套技术,以便预测应当进行维护的具体时间。
超额运费
合同交付之外发生的超出成本或费用。
注:它可能是由于方法、数量、未按计划或延迟交付等原因引起的。
预防性维护
为了消除设备失效和非计划性生产中断的原因而策划的定期活动(基于时间的周期性检验和检修),它是制造过程设计的一项输出。
产品
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产品安全
与产品设计和制造有关的标准,确保产品不会对顾客造成伤害或危害。
生产停工
制造过程空闲的情况;时间跨度可从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不等。
反应计划
检测到异常或不合格事件时,控制计划中规定的行动或一系列步骤。
外部场所
支持现场并且为非生产过程发生的场所。
服务件
按照OEM规范制造的,由OEM为服务件应用而采购或放行的替换件,包括再制造件。
现场
发生增值制造过程的场所。
特殊特性
可能影响安全性或产品法规符合性、可装配性、功能、性能、要求或产品的后续处理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特殊状态
一种顾客识别分类的通知,分配给由于重大质量或交付问题,未能满足一项或多项顾客要求的组织。
支持功能
对同一组织的一个(或多个)制造现场提供支持的(在现场或外部场所进行的)非生产活动。
全面生产维护
一个通过为组织增值的机器、设备、过程和员工,维护并改善生产及质量体系完整性的系统。
权衡曲线
用于理解产品各设计特性的关系并使其相互沟通的一种工具;产品一个特性的性能映像于Y轴,另一特性的性能映像于x轴,然后可绘制出一条曲线,显示产品相对于这两个特性的性能。
权衡过程
绘制并使用产品及其性能特性的权衡曲线的一种方法,这些特性确立了设计替代方案之间的顾客、技术及经济关系。
第三篇:术语和定义
记录编号JZYC/JL—3.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术语和定义
四不放过:
调查事故、事件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追究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三同时: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害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持续改进:
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事件: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不符合: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 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目标:
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职业健康安全: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总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绩效:
基本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风险:
某一特定风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安全:
免除了不可能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第四篇: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情况
XXXX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情况小结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对外而言,是生产的合法化;对内部而言,是公司运行规范化。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良好运行,我公司在上半年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度化建设: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各项标准与公司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并将达标的各项要求重新下发各各车间,要求各部门结合日常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员工学习;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从纵向到横向,从部门到个人签字并上墙公示;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大安全生产在日常工作考核中的比重;加强监督管理,公司自年初开始,组织设备、技术、生产、办公室、安全员每月定期对车间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责任,并监管整改;每月定期组织部门安全负责人安全工作汇报,并落实下一步工作情况。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制度化建设,将标准体系的各项要求融入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将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做到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
第二、在台账建设方面,今年着重在台账分类和收发管理上做文章:去年在创建标准化体系过程中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对于今年的台账管理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标准化达标审核过程中,评审单位对公司创建工作表示肯定,同时也指出在台账建设方面存在分类不清晰的情况。今年年初,办公室从新组织了对标准化达标标准的学习,并对台账进行重新分类划分,务必使各项文件完整、清晰。此外,加强对文件的收发管理:对于安全生产下发文件,要求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确保文件精神的传递和后续的文件回收管理。此外,加强对文件内容真实性的管理,定期抽检相关记录,确保各项记录与实际情况相符,防止员工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安全生产离不开员工,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参与。去年公司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虽然广泛发动员工参与,但由于部分员工,甚至是车间领导意识没跟上,对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今年公司充分利用XXX等公司内部刊物和宣传栏等媒介,积极向员工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要求车间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此项工作做到全员参与。同时,公司结合新员工三级培训,积极向新员工传递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公司安全标准化的基本情况,并要求各部门、车间加强对员工安全技能的培训,确保新员工在思想上重视,在技能上合格,在行动上参与。
安全生产的工作落实重点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的主体在我们每一位员工。公司今年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努力,坚持务实不务虚,抓大不放小的原则,目前标准化体系运行情况良好:安全生产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按预计计划有序拨款;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加强对员工理论知识和安全技能的考核,各项台账建立规范、完整;设备管理工作深入,车间整顿有序;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落实责任……
从标准化体系与其他体系并存运行情况来看: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不是独立运行的,今年公司推行标准化体系运行,注重结合和谐XX等企业文化建设,以及ISO9000、ISO14000、TS16949等体系建设,确保各项活动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各项活动运行不仅没有冲突,相反能很好做到相互补充,很好促进了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开展。
但是,在标准化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今年公司通过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共发现各类隐患10余项,这其中很多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松懈造成的。安全生产的难点在于员工思想上的重视,下阶段公司将继续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并利用XX报、公司宣传栏等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每位员工能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接下来标准化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公司将继续坚持不回避、不漠视的态度,正视问题,并积极组织应对措施,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确保体系的良好运行。
第五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情况汇报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情况汇报
一、组织编制了安全生产、环境管理计划
项目部组织编制了安全生产、环境管理计划,由项目经理签署了发布令,于5月15日组织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培训动员,项目执行经理主持,安全部主管授课动员。
二、成立了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
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兼应急管理、体系运行);
2、消防工作小组;
3、防台防汛工作小组;
4、综合治理小组。
三、建立了安全、环境管理专门机构,明确了体系运行推进部门
1、项目部安全部门配备了6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明确了安全部为体系运行日常管理机构。
四、编制完善了安全生产、环境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体系运行作业指导书
五、组织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培训
1、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各专业班组长组织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培训效果组织了理论考试;
2、给班组工人下发了安全文明施工教育提纲;
3、基本坚持了每周二早上班前安全喊话;
六、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了培训和演练
1、专门组织了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教育培训;
2、专门组织了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演练;
3、组织了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演练效果评审。
七、加强了现场监督检查
1、特殊工种上岗100%;
2、现场发现安全隐患立即督促整改;
3、加大了经济处罚力度,今年已经处罚9次,金额12000余元。
4、实行安全员分工包干;
5、机械设备安全性能实行每月标识管理。
八、逐步完善了安全设施
1、施工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
2、安装了实时监控摄像;
3、逐步完善文明工地硬件设施;
4、加强了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发和严格使用;
5、重视标准化工地建设。
九、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管理
1、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与项目经理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2、各分包班组负责人均与项目经理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3、各班组工人和各专业分包工人均与本班组负责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十、重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
1、把体系运行情况作为每周项目例会的重要内容; 2、8月5日总公司对我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了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以上是我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运行的基本情况,作个简要汇报,肯定还存在不少问题,欢迎指导指教。
上海绿地迅达四期项目部 二0一四年九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