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七色政治光谱分析
萧功秦:从深绿到紫色:台湾七色政治光谱分析
自1998年到2006年,我曾经三次到台湾从事学术访问,作为一个关注两岸统一大业的知识分子,我根据自己在台湾的亲身观察,以及与台湾各界人士的恳谈,注意到台湾人在两岸关系上可以根据从急独到急统的分类,大体上划分为深绿、中绿、浅绿,浅蓝、中蓝、深蓝、紫色七种类型。下面对他们分别作一些介绍。
一,深绿派,即台独的基本教义派他们中的中坚分子是一些年纪已经七八十岁的“皇民”,这是一批有“台独使命感”的人,有“传教士”一样的执着态度,李登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深绿派要求建立台湾独立国家,凡是与中国大陆有关的一切事物,均在他们摒弃排斥之列。他们的人数大概占全台湾人口的3-5%。为了实现他们台独的目标,他们甚至盼望流血冲突,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冲突是越早越好。用他们的话来说,台湾人迄今为止,对大陆的共产党只有“不满”,或者说是“不喜欢”,而从“不喜欢”到 “仇恨”,需要经过流血这一阶段。只有在与大陆的对抗中流血,才能制造两岸之间的族群仇恨,完成台湾独立的使命,他们还认为,民族国家建立需要悲情。流血的效果深刻而强烈,极易上升为仇恨。而这正是台独事业所需要的。他们说,所有的国家的民族独立都要经过这一流血过程,“二二八”流血事件最终造成了国民党的下台,美国脱离英国也是如此。“台湾独立什么都不缺,就缺仇恨。有了仇恨,就有了独立”。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两岸之间流血不会导致大陆对台湾最终以武力统一,而是分裂成独立的国家?深蓝派会回答,只要台湾流血了,美国人按其保护自由人权的理想主义的天性,就会来帮助台湾人打抱不平,从而卷入战争。如果你对他们说,由于美国卷入两岸战争,就会像在伊拉克那样,陷入无法脱身的困境,因此,美国不会轻易出兵卷入两岸战争。他们的回答是,美国完全可以在不出兵的情况下,通过远距离的常规武器的精确打击与威慑,来迫使中国让步,每天定点精确轰炸大陆的几个军事与工业重点目标,迟早会使中国让步,中国炸美国的核弹只有二十颗,而美国炸中国的核弹则有二万颗,两者力量不成比例,中国决不具备与美国全面决战的实力。这种看法在台南一些深绿派人士中尤其普遍。他们甚至认为,布什即使不喜欢陈水扁也关系不大,因为决定战争的权力在国会,而不是在总统。美国人天性上决不会让共产军队侵占自由台湾而不管,当年日本打中国,美国都不会不管,何况是受台湾关系法保护的台湾。深绿派甚至希望让台湾“菲律宾化”,成为美国的附庸,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桥头堡。他们非常善于把握机会来煽动民间对大陆的不满。二,中绿派是那些具有台独理念但又具有机会主义性格的人们,几年以前,在台湾人看来,陈水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台湾人一般认为,陈水扁当选为“总统”初期,还并不是台独基本教义派,他由于处于“总统”的既得利益地位,必须承担起对台湾全岛的“安全责任”,因此,他与基本教义派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基本教义派需要陈水扁,而陈水扁又在选战中需要得到基本教义派的票源支持,两者之间在选战时期会建立起更为密切的政治联盟。但选战结束以后,陈水扁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激进台独派保持距离。陈水扁可以说是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具有台独倾向性,另一方面,他的“总统”地位与角色,又决定了他必须是一个“务实”政客,否则会威胁台湾地区的利益以及他本人的地位稳定,使两个特性之间统一起来的因素就是机会主义。我在台湾听到对陈水扁最多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可以对陈水扁作如下估计:一方面,当美国亮出底线后,他不会碰这个底线。陈水扁不会在任内去宣布台独,另一方面,他的台独倾向,以及他需要激进台独派的支持,这又会在“不碰国号”的框架下,去做“制宪”的事。他也决不会从此“安分”。当政的民进党人士中的多数人属于这一派。(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变化,陈水扁正在走向急独,这也是机会主义者在一定情况下的表现。)
三,浅绿派是那些价值心态上倾向于台湾独立,但有更强的现实感,意识到台独的现实的可能性太少,台独风险太大,成本太高的人士。他们对大陆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清楚的认知,其中不少人与大陆已经有了相当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更为务实,更少“理想主义”,他们与中绿派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中绿派决不会主动去寻求与大陆之间建立建设性的两岸关系。而浅绿派则在发展两岸建设性关系方面更为积极,但其前提是,台湾在两岸关系的未来格局中,必须享有独立共同体的权力。根据我的观察,来大陆投资办厂的本省籍台商中的大部分人士,尤其是来自台湾南部地区的人士,均属于这一派,虽然表面上他们并不这样表示。另一类浅绿人士是对大陆“打压”台湾不满而产生亲民进党倾向的人士,他们对大中国并不反对,甚至自己承认是中国人,我在苗栗一家茶馆见到的一位具有浅绿观点的顾客,他在交谈中对我说,如果你们把飞弹对准美国与日本,我没有意见,你们把飞弹对准我们,我们台湾老百姓又没有犯你们,我们台湾人每天生活在大陆飞弹的阴影里,这叫我们怎么不反感大陆?这种逆反心理也是从中间派向浅绿派转化的一个因素。根据我在花莲东华大学的了解,台湾持浅绿与浅蓝的观点人占全部选民的大多数,但近年来从浅蓝向浅绿的观点转变的趋势已经出现。
四,浅蓝派。如果说,浅绿派在坚持中间立场的情况下,比较亲近民进党。那么,浅蓝派则在坚持中间立场的情况下,在政治上比较同情国民党,而对于民进党抱有更强的批评态度。他们尤其对民进党不择手段的选战行动抱有反感。他们认为台湾民主已经走进了不正常状态。浅蓝派的中坚力量是国民党籍官员的下一代,其中又以外省籍的留学回台专业人士为其中坚力量。台湾各大学教授大多数是外省籍第二代,他们大多有留学美国的经历,他们中持浅蓝观点居多,这与他们的阶层构成有关。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甚至包 括认同“国民党中国”而形成的国家认同感,以及“国家(中华民国)自尊心”,他们不愿意接受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独立特区的安排,(即使这种制度安排要比香港宽松得多),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现实感,由于台独可能导致的“牺牲太重,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前景叵测”。他们也决不愿意冒险支持台湾独立。一方面,他们对民进党投机主义十分不满,另一方面又觉得国民党在两次选战中的表现象是“扶不起的刘阿斗”而深感焦虑。一方面,他们既不愿意回归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的自治区的体制中来,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台湾独立”后的变成受人歧视的“准犹太人”待遇,他们处于深重的矛盾之中。尤其是外省籍的专业人士与中产阶级是浅蓝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与浅绿派共同构成台湾的中间派,此类中间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接受某种程度的模糊的形式上的统一,也可以支持不统不独的局面。这种中间派在台北市、台湾中部、北部占有大多数。台湾的中间派以中产阶段为主体,比较温和务实。
中间派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如果未来大陆经济与台湾差不多,并完成了他们所说的政治现代化,即民主化,两岸归为同一国家也是可以接受的。二,如果数十年后,大陆前景不好,台湾独立并不会有太高的风险与成本,他们也会支持台独的前景,但这些均不是现实中的事。三,在目前的条件下,他们也并不希望现在就与大陆统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在他们看来,台湾不妨保持不统不独的局面。四,如果要在中期建立与大陆统一的关系,他们所能接受的可能模式,则只能是一种松散独联体模式的邦联制模式,或者是比欧盟模式更加紧密一些的类欧盟模式。而主张维持现状几十年不变,以后有机会看情况而定,则是他们心里最想说的话。
目前,台湾大多数人可以归入此种中间派。如果以他们作为争取对象,则有可能与台湾当局达成协议,因为他们最具选票优势,然而,如果两岸矛盾日益尖锐,形成强硬对激进的格局,如果两岸关系进入准战争边缘,那么,中间派的影响力将在两岸发生冲突中不断被边缘化。因为一旦出现流血,他们就会两极分化,中间派将出现失语状态。
五,中蓝派。国民党的忠实党员、亲国民党的知识分子人士,追随连战、宋楚瑜的人士,均属于这一派,他们是政治上最不得志的一群,数年以来台湾民主化的实际情况,使他们充满挫折感与失落感,族群分裂,民主失败,政客们机会主义的表演,出尔反尔的行为,两岸关系恶化的险情日益接近,这些都使他们十分痛苦,他们中有好些人对我说,他们已经很久不看电视了,因为只要一看电视,他们就会很痛苦而又无能为力。一方面,他们十分不满民进党,另一方面又对大陆不能在前些年放宽条件与国民党谈判深感不满,W教授是中蓝派人士,长期以来是国民党的支持者,他对我们五一七声明所表达的“共享一个中国的尊荣”的平等态度很为感慨,他说,当年国民党发表的《国统纲领》的建议几乎与此完全相同,为什么那时中共不能谈,一定要搞“矮化”台湾的“一国两制”?即使现在你们大陆想以此为基础与民进党谈,陈水扁还不干。我们当年国民党要求大陆的,也不 过就是平起平坐而己。他表示了十分感慨。不过近年以来,随着马英九在政治上的崛起,给国民党带来了一些生机,他们在政治上已经比过去更为积极乐观。
六,深蓝派,国民党时代的老官员,退休公务员,外省籍老人,他们一般出生于大陆,但他们已经在台湾政治生活中完全被边缘化,失去了影响力。虽然,他们常常受邀来大陆访问,其实,他们在台湾生活中的重要性急剧下降。
七,紫派。所谓紫派,指的是深蓝中夹杂了若干“红色”。一些退役老军人属于此类。这里泛指那些来自大陆、政治认同于国民党,对民进党台独倾向抱有极其强烈的反感、由强烈的对家乡的依恋感,而产生对“一国两制”完全认同的人士。他们常常以作为中国政府与国台办的坐上客为荣,他们时常会从口中说出一句“一国两制好”,大陆人以为他们代表了台湾的大多数的民意,并由于他们的强烈反台独情绪,而产生对台湾社会民情心态的误判。我曾见到过这样一位典型的紫派人士。这是一位可敬的八十余岁的老人,他强烈地抨击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他说台湾总有一天要回归大陆,但可能他看不到了,但希望能快些回归,使他能看到这一天。他还说,回大陆老家看到家乡变化如此之大,他觉得共产党伟大,虽然自己是地主家出身,父亲在大陆受到镇压,全家都吃了许多苦,但他说他回大陆亲眼看到共产党治国的成绩,他也服了,他说,“当年参军报国,不也为的是国家富强吗?”他说,“解放军赶快过来,三个月就可以解决问题。要快动手,让美国没有还手的时间。”“当年中国解放军先解放台湾,再打四川,就不会有现在的台湾问题了。”“把台独分子抓起来,送去劳改!”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对中国大陆强烈的民族情感依恋,使这位在内战时与共产党不共戴天的台湾老人,此刻却把统一看作高于一切。在他看来,即使是共产党统一台湾,也比分裂为台独要好一万倍。在他看来,祖国统一是神圣的,不可讨论的,不能通融的,为了统一,党派政治界线早就该“一笑泯恩仇”了。听他们的谈话,不少大陆人来的人会有一种温暖感,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对知遇者的谢意。但问题在于,这些老人早已进入古稀之年,在台湾的政治生活中已经被彻底边缘化,几乎没有任何现实影响力。他们的民族主义精神值得尊重钦佩,但解决问题,已经不能按他们的思路。必须正视台湾总体的、占优势的思潮。
对两岸关系的若干思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台湾当局与一般民众难以接受我们所预想的以台湾作为一个省的“一国两制”安排,另一方面,台湾浅绿与浅蓝共同构成的中间派,占选民大多数的事实,在非危机的常态情况下,他们对选情有决定性的影响力,“统派不统,独派不独”在台湾各阶层中已经成为基本趋势,另一方面,又在美国有效压力下,(也即在我们间接压力下)台湾当局也不太可能直接去宣布法理上的台独;而深绿派人士急独派由于年岁己高,将渐渐淡出台湾政局,而民进党中的温和势力将会在近年持续内上升,(民进党的新生代,例如谢长廷等人,即使一旦掌权,有可能采取不但与李登辉,而且与陈水扁拉开距离的政策倾向。)两岸紧张的险情,在近几年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鉴于我们以往采取的“远距离威慑政策”(即用我的话来说“隔岸扔石头”政策)不但收效不大,而且容易被台独派利用来激发台湾人的悲情与对大陆的逆反心理,并以此为基础来为台独造势,强化对大陆的疏离感(以往两次选战,他们这样做屡屡得手。);鉴于以上种种因素,通过温和的方式来吸引中间派的支持与合作,以此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路径选择,应该是更理性的选择。由于台湾温和的理性的中产阶级的力量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对两岸关系最终能和平解决抱有足够的信心。
我们应该让台湾方面保留对中国概念有各自解释的空间,并在这一前提下,先展开非政治事务性谈判,可以在一中各表或暂时隔置主权争议的条件下,直接诉之于两岸事务性谈判。这种加强两岸接触的举措可以加强两岸的联系,通过这种加强了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反达来再影响社会大众,对未来统一会更有利。
由于浅绿蓝在台湾选民中占有绝大多数,因此,争取中间派人心,通过与中间派合作,避免最坏的可能,促成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应该是我们两岸关系大政的基本着眼点。事实表明,在非战争条件下,远距离飞弹威慑战略,效果虽然有,但并不大。加大强硬刺激往往会加深两岸紧张,在双方强硬的互动的过程中,坚持中间派立场的人将被迫迅速边缘化。其结果对两岸关系并无好处。
台湾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越来越走向务实,这是近年来我所观察到的重要社会心态变化,因为这些人是将来台湾的知识精英阶层,他们不同于那些台南的出身于农民的企业家,只以做生意为本位,并不问政治。对两岸关系政治影响并不大。相反,现的这些青年大学生知识分子会在台湾未来政治生态与文化生活中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台湾政治的未来属于他们,与若干年前受激进理想主义台独思潮影响的台湾青年人相比,新一代青年学生更为世俗化,更为务实,对两岸关系更少情感上的投入,更少偏激情绪,他们对于大陆并无过多的成见,因此,如果他们有机会来祖国大陆生活学习一段时间,亲身感受一下祖国大陆的实际生活,他们对祖国大陆有更亲切的印象,并构成他们更为正面的生活经验。其实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大陆是相当有兴趣的。
当旧外省籍人士由于年岁而退出历史,他们可以是保持两岸亲和关系的有生力量,而且,加上他们对自己的亲属朋友的影响,其影响就更广泛。台湾青年也会从中感觉到大陆与自己联在一起。(完)
台湾的“七彩”政治光谱
台湾地区的政治学学者,根据“政治光谱”的原理,对台湾地区各主要政党的“政治光谱”进行定位。在左的方面,台联党位于极左一端,民进党则是中左;亲民党是中间偏 右,国民党则是中右,新党则处于极右的一端。这种分析,倘是以政党的阶级性质而论,是有一半对但又有一半错。对的部分,是民进党的确是属于信仰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细览其《党纲》,撇除其“台独党纲”部分内容,大部分内容都是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相接近的。实际上,民进党的许多骨干成员都是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追随者,因而民进党《党纲》是充满了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社会主义的内容,包括民主选举、人权、公平开放的福利社会、环保等,因而得到了劳工、农民和中小企业主的支持。而国民党则是代表资产阶级及地方阶级利益的政党,与其在大陆时期的性质相近。至于台联党,其实其阶级属性与国民党基本相同,实质上它就是国民党分裂出去的,因而把它摆在“政治光谱”的“极左”一端,实在是天大的笑话。
但台湾地区的政治学者所设计的“政治光谱”,并非是以政党的阶级属性为依据,而是以其对待“统独”的态度来划分的。因此,其“政治光谱”上的“左”,就是“绿”亦即“独”的同义词,而“左”即是“蓝”亦即“统”的同义词。为此,有政治学者更进一步将台湾民众的“统独观”细化为“七色彩虹”,即深绿,中绿,浅绿,浅蓝,中蓝,深蓝,紫色。其中“深绿”是“台独”基本教义派;“中绿”是具有“台独”理念但又具有机会主义性格的民进党多数骨干成员;“浅绿”是那些亲近民进党,价值心态上倾向于“台独”,但在现实心理上却又意识到“台独”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太小,进行“台独”活动的风险太大、成本太高。“浅蓝”则是在政治上比较亲近国民党,对民进党抱有较强的批评态度。以上“浅绿”及“浅蓝”则是所谓的“中间派”,他们中占台湾选民的大多数。但近年来由“浅蓝”向“浅绿”的观点转移的趋势已经出现,而且在“五都”选举中更是明显。他们一方面认同国民党“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观点,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意接受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的安排,即使是这种制度比港澳两特区要宽松得多。
“中蓝”是国民党的忠实党员,及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追随连战、宋楚瑜的路线。他们一方面不满民进党,另一方面又对大陆不能在九十年代放宽条件,认可“国统纲领”和“九二共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以致错失时机,导致让民进党有机会上台并籍此“废统”及推翻“九二共识”,“台独”思潮泛滥,而深表不满。“深蓝”是过去国民党执政时代的老官员、退休公务员、第一代外省藉人士。“紫色”则是在“深蓝”中再掺杂了一些“红包”,支持“一国两制”,是极端“统派”,但人数极少。
(澳门《新华澳报》12.20富权文章)
第二篇:光谱分析技术总结
1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分光光度测量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特点:
灵敏度高------10-5 mol·L-1 ~10-6 mol·L-1 相对误差小------2%~5%
应用广泛-----医药、卫生、环保、化工等领域。
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价格主要在5000-35000左右
应用场合:
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环境监测
2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又称“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简称“IR”,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对各种吸收红外光的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法。被测物质的分子在红外线照射下,只吸收与其分子振动、转动频率相一致的红外光谱。对红外光谱进行剖析,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着许多原子团,各原子团被激发后,都会产生特征振动,其振动频率也必然反映在红外吸收光谱上。据此可鉴定化合物中各种原子团,也可进行定量分析。特征性强、测定快速、不破坏试样、试样用量少、操作简便、能分析各种状态的试样、分析灵敏度较低、定量分析误差较大。
特点:
优点:(1)快速,通常30秒内就可给出分析结果,可进行在线分析;
(2)制样简单;
(3)信息量大,可同时测定多组分;
(4)经定标建模后,无须用其他常规化学分析手段,不使用有毒有机
试剂,无污染;
(5)非破坏性分析,可实现产品的无损质量检测;(6)可使用光纤,从而可实现远程分析检测。缺点:(1)建立模型需要大量有代表性且化学值已知的样品;
(2)模型需要不断的维护改进 ;
(3)近红外测定精度与参比分析精度直接相关,在参比方法精度不够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满意结果。
设备:红外光谱仪
价格一般在9万到20万之间 应用场合:
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也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可以采用与标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对比的方法来做分析鉴定。已有几种汇集成册的标准红外光谱集出版,可将这些图谱贮存在计算机中,用以对比和检索,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化学键的特征波数来鉴别化合物的类型,并可用于定量测定。由于分子中邻近基团的相互作用,使同一基团在不同分子中的特征波数有一定变化范围。此外,在高聚物的构型、构象、力学性质的研究,以及物理、天文、气象、遥感、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广泛应用红外光谱。
3分子荧光光度法
分子荧光光谱法又称分子发光光谱法或荧光分光光度法,即通常所谓的荧光分析法。该法是一种利用某一波长的光线照射试样,使试样吸收这一辐射,然后在发射出波长相同或波长较长的光线的化学分析方法。如果这种再发射约在 s内发生,则称为荧光;若能在 s或更长的时间后发生,则称磷光。分子荧光光谱法就是利用这种再发射的荧光的特性和强度来对荧光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荧光分析法的突出优点是灵敏度高,其测定下限比一般分光光度法低二至四数量级。选择性也比分光光度法好,但其应用不如分光光度广泛,因为只有有限数量的化合物才能产生荧光
特点:
优点:
1)灵敏度高,检出限为10-7-10-9g/ml,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10~1000倍。
2)荧光法的选择性强,能吸收光的物质并不一定能产生荧光,且不同物质由于结构不同,虽吸收同一波长,产生的荧光强度也不同。3)它还有用样量少、操作简便等的优点。
缺点:由于许多物质不发射荧光,因此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设备:荧光分光光度计
价格一般在1万-10万之间 应用场合:
因荧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因荧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取样量 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药物分析、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卫生防疫等领域。
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经光源激发后产生荧光的物质或经化学处理后产生荧光的物质成份分析,可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环境化工等部门。
4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近红外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基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R光谱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成信息,非常适合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的测量。
特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物,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出现)。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除光学异构体,某些高分子量的高聚物以及在分子量上只有微小差异的化合物外,凡是具有结构不同的两个化合物,一定不会有相同的红外光谱。红外吸收带的波数位置、波峰的数目以及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可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由于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强,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定,并具有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因此,红外光谱法不仅与其它许多分析方法一样,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用效方法之一。
设备:近红外光谱仪
价格一般在5万-25万之间 应用场合:
农牧:谷类作物、烟草、咖啡、水果、蔬菜、茶叶等成分鉴别、成熟度、品质分级、品种鉴定、产地鉴别、真伪鉴别
石油炼制:原油、天然气、汽油等成分鉴别、重整
食品:酒制品、饮料、调味品、乳制品、食用油、烘焙食品、肉类等 成分鉴别、产地鉴别、真伪鉴别
环保:石油、海洋、土壤、污染源鉴定、湖泊沉淀物有机物含量、废水
5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即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是一种测量特定气态原子对光辐射的吸收的方法。此法是本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并在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仪器分析方法 特点: 选择性强。这是因为原子吸收带宽很窄的缘故。因此,测定比较快速简便,并有条件实现自动化操作。在发射光谱分析中,当共存元素的辐射线或分子辐射线不能和待测元素的辐射线相分离时,会引起表观强度的变化。而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来说:谱线干扰的几率小,由于谱线仅发生在主线系,而且谱线很窄,线重叠几率较发射光谱要小得多,所以光谱干扰较小。即便是和邻近线分离得不完全,由于空心阴极灯不发射那种波长的辐射线,所以辐射线干扰少,容易克服。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产生干扰。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有时甚至可以用纯标准溶液制作的校正曲线来分析不同试样。
2、灵敏度高。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目前最灵敏的方法之一。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是ppm到ppb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0~10-14克。常规分析中大多数元素均能达到ppm数量级。如果采用特殊手段,例如预富集,还可进行ppb数量级浓度范围测定。由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使分析手续简化可直接测定,缩短分析周期加快测量进程;由于灵敏度高,需要进样量少。无火焰原子吸收分析的试样用量仅需试液5~100?l。固体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仅需0.05~30mg,这对于试样来源困难的分析是极为有利的。譬如,测定小儿血清中的铅,取样只需10即可。3 分析范围广。发射光谱分析和元素的激发能有关,故对发射谱线处在短波区域的元素难以进行测定。另外,火焰发射光度分析仅能对元素的一部分加以测定。例如,钠只有1%左右的原子被激发,其余的原子则以非激发态存在。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只要使化合物离解成原子就行了,不必激发,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目前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可测定的元素达73种。就含量而言,既可测定低含量和主量元素,又可测定微量、痕量甚至超痕量元素;就元素的性质而言,既可测定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又可间接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也可间接测定有机物;就样品的状态而言,既可测定液态样品,也可测定气态样品,甚至可以直接测定某些固态样品,这是其他分析技术所不能及的。
4、抗干扰能力强。第三组分的存在,等离子体温度的变动,对原子发射谱线强度影响比较严重。而原子吸收谱线的强度受温度影响相对说来要小得多。和发射光谱法不同,不是测定相对于背景的信号强度,所以背景影响小。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待测元素只需从它的化合物中离解出来,而不必激发,故化学干扰也比发射光谱法少得多。
5、精密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精密度较好。在日常的一般低含量测定中,精密度为1~3%。如果仪器性能好,采用高精度测量方法,精密度为<1%。无火焰原子吸收法较火焰法的精密度低,目前一般可控制在15%之内。若采用自动进样技术,则可改善测定的精密度。火焰法:RSD <1%,石墨炉 3~5%。原子吸收光谱有以下一些不足:原则上讲,不能多元素同时分析。测定元素不同,必须更换光源灯,这是它的不便之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难熔元素的灵敏度还不怎么令人满意。在可以进行测定的七十多个元素中,比较常用的仅三十多个。当采用将试样溶液喷雾到火焰的方法实现原子化时,会产生一些变化因素,因此精密度比分光光度法差。现在还不能测定共振线处于真空紫外区域的元素,如磷、硫等。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窄(一般在一个数量级范围),这给实际分析工作带来不便。对于某些基体复杂的样品分析,尚存某些干扰问题需要解决。在高背景低含量样品测定任务中,精密度下降。如何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降低干扰,仍是当前和今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设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价格一般在5万-20万
应用场合:目前原子吸收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工业、农业、医药卫生、教学科研
6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用适当的方法(电弧或者火花等)提供能量,使样品蒸发、汽化并激发发光,所发的光经棱镜或衍射光栅构成的分光器分光,得到按波长序列排列的原子光谱。测定原子光谱线的波长及强度,确定元素的种类及其浓度的方法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分析(AES)。
特点: 可多元素同时检测 各元素同时发射各
自的特征光谱; 分析速度快 试样不需处理,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光电直读仪)3 选择性高 各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 检出限较低 10~0.1mg×g-1(一般光源);ng×g-1(ICP)准确度较高 5%~10%(一般光源); <1%(ICP)ICP-AES性能优越 线性范围4~6数量级,可测高、中、低不同含量试样
优点①灵敏度高。许多元素绝对灵敏度为10-11~10-13克。②选择性好。许多化学性质相近而用化学方法难以分别测定的元素如铌和钽、锆和铪、稀土元素,其光谱性质有较大差异,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则容易进行各元素的单独测定。③分析速度快。可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④试样消耗少(毫克级)。适用于微量样品和痕量无机物组分分析,广泛用于金属、矿石、合金、和各种材料的分析检验。
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
设备:原子发射光谱仪
价格一般在20万-40万 应用场合:
冶金、地质、石油、环保、化工、新材料、医药、卫生等方面的样品分析。7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利用原子荧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蒸气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之后,原子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原子接着以辐射方式去活化,由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的过程中所发射的光称为原子荧光。当激发光源停止照射之后,发射荧光的过程随即停止。
特点:
(1)检出限低、灵敏度高 Cd:10-12 g ·cm-3; Zn:10-11 g ·cm-3;20种元素优于AAS(2)谱线简单、干扰小
(3)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
(4)易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产生的荧光向各个方向发射)缺点
存在荧光淬灭效应、散射光干扰等问题;
设备:原子荧光光度计
价格一般在5万-25万 应用场合: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主要是用于各种样品中的金属元素测定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它与原子吸收、火焰发射等光谱分析技术互相补充,在环境科学、高纯物质、矿物、水质控制、生物制品和医学分析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利用样品对x射线的吸收随样品中的成分及其众寡变化而变化来定性或定量测定样品中成分的一种方法
特点:
1.它具有分析迅速、样品前处理简单、可分析元素范围广、谱线简单,光谱干扰少等优点.2.不仅可以分析块状样品,还可对多层镀膜的各层镀膜分别进行成分和膜厚的分析.设备:X射线荧光光谱仪
价格一般在10万-40万之间 应用场合:
X射线荧光分析法用于物质成分分析,具有若干独特的优点。首先,与原级X射线发射光谱法比,不存在连续X射线光谱,以散射线为主构成的本底强度小,谱峰与本底的对比度和分析灵敏度显著提高,操作简便,适合于多种类型的固态和液态物质的测定,并易于实现分析过程的自动化。样品在激发过程中不受破坏,强度测量的再现性好,以及便于进行无损分析等。其次,与原子发射光谱法相比,除轻元素外,特征(标识)X射线光谱基本上不受化学键的影响,定量分析中的基体吸收和增强效应较易校正或克服,谱线简单,互相干扰比较少,且易校正或排除。
X 射线荧光分析法可用于冶金、地质、化工、机械、石油、建材等工业部门,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环境科学、考古学等。还可用于测定涂层和金属薄膜的厚度和组成以及动态分析等。
在常规分析和某些特殊分析方面,包括工业上的开环单机控制和闭环联机控制,本法均能发挥重大作用。分析范围包括原子序数Z≥3(锂)的所有元素,常规分析一般用于Z≥9(氟)的元素。分析灵敏度随仪器条件、分析对象和待测元素而异,新型仪器的检出限一般可达10-5~10-6克/克;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对许多元素也可以测到10-7~10-9克/克(或10-7~10-9克/厘米3),而采用质子激发的方法,其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有时可达10-12克/克(对Z>15的元素)。至于常量元素的测定,X射线荧光分析法的迅速和准确,是许多其他仪器分析方法难与相比的
9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法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学家C.V.拉曼(Raman)所发现的拉曼散射效应,对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动、转动方面信息,并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
特点:
1.单色光源的频率可根据样品颜色而有所选择。2.激光拉曼光谱谱峰尖锐、分辨性好。
3.在显微分析中,拉曼光谱有更高的分辨率。激光拉曼光谱的常规试样用量为2~2.5ug,微量操作时用量为0.06ug;
4.激光拉曼光谱可用于单晶的低频晶格频率及高频分子频率的研究 5.激光拉曼光谱可测水溶液
6.激光拉曼光谱的频率范围可为20~4000cm-1(500~2.5um)。
7.激光拉曼光谱对C=C,C≡C,S-S,C=S,P-S等红外弱谱峰很灵敏,能出现强峰,对易产生偏振的一切重元素(过渡金属超铀元素)的配位键均可出现拉曼强峰。
8.拉曼光谱中只有少量的倍频及组频。在红外光谱上,易出现倍频和组频。所以,在激光拉曼谱图上谱峰清楚,谱峰较少,往往出现基频峰
设备:拉曼光谱仪
价格一般在10万-40万 应用场合:
用通常的拉曼光谱可以进行半导体、陶瓷等无机材料的分析。如剩余应力分析、晶体结构解析等。拉曼光谱还是合成高分子、生物大分子分析的重要手段。如分子取向、蛋白质的巯基、卟啉环等的分析。
第三篇:台湾政治媒体化评析
台湾政治媒体化评析
MG1106021 中共党史 熊超
摘要:政治媒体化是当代商业媒体与政治关系的极端形态。台湾政治媒体化的生成与运转无疑都合乎世界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从台湾与大陆特殊的时空政治环境又决定了台湾政治媒体化的生成与运转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极具民族和地区特色。本文从政治媒体化理论概述,台湾政治与媒体融合的发展阶段,台湾政治媒体化的表现及其实质等方面对台湾政治媒体化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政治媒体化 阶段 表现 实质
一、政治媒体化理论概述
政治媒体化是当今媒体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揭示了新闻媒体与政治治理不可分割的关联,政治越来越受媒体的控制,媒体也演变为政坛的斗秀场。政治媒体化已逐渐普泛为一种时代特征。
政治媒体化理论,是由美国学者 T i mo thyCook在5治理新闻: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政治机构6一书中正式提出的。作者 T i mothy Cook是 W i-llia m学院的政治学教授, 他在研究了美国政治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后, 得出结论: 在美国, 建立一个客观、中立的新闻界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想,越来越远离现实。新闻界远没有成为第四种权力, 新闻界仅仅是游弋于政府三权中的一个政治机构, 而不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政治力量。“政治变得越来越受媒体操纵, 媒体也越来越演变为政坛高潮迭起的斗秀场”。Timothy Cook进而把制造新闻与政治治理的不可分割性, 称为政治媒体化。这个观察角度,将有助于人们理解现代政治的特殊本质。
在当代西方社会中,社会的整合、政策的宣传、群众的发动、各种关系的协调、各种议题的讨论等, 无不依赖于媒介。政治媒体化已上升为西方政治的明显特征。从民主政治角度看,在当今媒体社会中, 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确实至关重要,并已成为现实民主政治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事实上, 各种政治主张如果不通过媒体进行传递, 已很难真正到达公众那里了。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政治媒体化,作为一种现象,它是政治发展的产物, 并日渐凸现为当今媒体社会具有普泛性的特征, 同时也展现了政治传播的一种新的操作方式;作为一个观察视角,它则揭示了在媒体高度发达、政治走向民主化的今天,新闻传媒与现代政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
二、台湾政治与媒体融合的发展阶段
1、国民党威权体制下的台湾媒体与政治。
1949-1987年,台湾实施长达38年的全面戒严,严厉控制政治体系内的言论和思想。1950年颁布《台湾省戒严期间新闻杂志管理办法》规定:“凡诋毁政府首长、记载违背三民主义、挑拨政府与人民感情,散布失败投机之言论及失败之报道,意图扰乱人民视听,妨碍戡乱军事进行或诲淫海盗之记载,影响人民秩序者皆查禁之。”为了将社会舆论和民众思想控制在其意识形态范围之内,除掌握党营和
【1】军方报纸之外,国民党政权对主流媒体进行政治拉拢和经济保护,使主流媒体成为国民党政权的侍从。比如,国民党政权自1951年6月开始实施“报禁”政策,通过“五限”方针——“限纸”、“限价”、“限张”、“限证”、“限印”,以限制申请登记证和限制纸张的方式保障既有报纸经营者;对既有的报纸经营者,则以“限张”、“限印”为制约,确保其不越雷池,在政治上对他们进行拉拢。国民党政权一方面通过严厉的出版法钳制新闻和言论自由,确保台湾社会言论整体的沉默,另一方面,对既有的主流媒体采取胡萝卜政策,确保其在预设声道内发出声音。
因此,威权的国民党“党国体制”控制媒体的特点:“一是透过党政军三头马车控制大众媒体;二是枪杆子和笔杆子并重,一方面用军警特镇压异己,一方面用媒体塑造特定的世界观;三是行政命令与所有权操控,对于频道、资本、人事到内容巨细靡遗的管;四是意识
【2】形态与市场牟利兼具的广电特权,实为恶质国家资本主义的典型”。
2、报禁解除之后的台湾媒体与政治
国民党执政当局通过官控商营的方式将台视、中视和华视操纵成为宣传其政党和政权意识形态的工具,将电视媒体限制成为党国政治体制的侍从。
早在报禁解除之初,民进党就要求开放电视频道资源。报禁开放后,康宁祥创办的《首都早报》因缺少生存空间而倒闭,民进党急于寻找更有效的发声管道,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开放电视频道。首先,民进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向国民党施加压力,强调三家电视台对民众社会抗议活动的报道所持之负面态度,引发民众的抗议。其次民进党注意收集三家电视台播发有关国民党和其他党派新闻,通过比较发现所占比率相差悬殊。以此作为指摘国民党垄断电视媒体的证据,证明开放频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最后,民进党在舆论上做足准备的同时,还采取实质性行动冲破国民党对电视频道的封锁。1990年3月,张俊宏表示“将竭力突破广电禁忌”。同年,9月23日成立全台湾21家民主电视台联合会,10月25日正式开播。这样,民进党在不同层面发起全民声讨国民党的电视垄断行为,使电视频道开放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议题和政治事件。在此压力下,国民党“新闻局”多次表示将与军方协调开放无线电视频道。1997年6月11日,“民视”作为民进党与国民党斗争的政治胜利品正式开播。民进党打破了国民党对大众媒体的垄断,拥有了影响力强大的电视媒体。反对国民党对无线电视台的官(党)控催生了民视,民视创立之初也定下“股权大众化”的资本构成方案,虽然民进党声称绝不发展党营事业,但这些都改变不了民视的民进党色彩,民视是民进党政治斗争的阶段性成果和继续斗争的渠道。3、2000年实现政党轮替后的台湾媒体与政治
政党轮替、政治权力者角色转变,质疑者和被质疑者的角色也要发生互换。在野时民进党的挑战性议题——无线电视政策改革,现在则改由在野的国亲两党共同主导,成为向执政的民进党步步紧逼的重要政治议题。受到反对党和社会力量的双重谴责和敦促,民进党当局只能佯装附和这一议题,避免招致更严重的指责。此番由反对党主导的广播电视媒体政策改革行动还达成了执政者、反对者、社会民间皆能接受的共识——成立一个独立于政治干预、中立监督媒体组织的机构。这样,成立“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进入议事日程,但NCC得职能和组成人员等问题再次成为“朝”“野'利益争夺的焦点,造成旷日持久、纷争不断的权力争夺战。
民进党打着“全民党”旗号,标榜“民主、进步”以区别于国民党,于2000年上台执政。民进党不愿意放弃政治继承而得到的大众媒体主导权,又不得不兑现竞选承诺,在社会运动组织和在野党的推动下被迫进行媒体政策改革。“《广播电视法》修正法出台、公共电视集团改组及NCC成立是各方政治、社会力量之间角逐、竞争、妥协的【3】结果,其间纠结着复杂为妙的利益计算”。这些改革措施的有限揭示了台湾大众媒体依旧深陷于政治漩涡,客观、中立的媒体独立地位还只是愿景。
三、台湾政治与媒体融合的表现及原因
1、炒作议题、影响舆论。
媒体议程主导政府议程。传统受人关注的政府议程对媒介议程的主动影响 ,在政治媒体化的框架下 ,已开始颠倒过来。一个事件、一场论战 ,必须依靠电视媒体的报道 ,才会成为政府的议题。在某个时期 ,媒体对某一问题的集中关注 ,即议题设置 ,带动公众舆论对这一问题的呼吁 ,致使政府议程不得不遵循媒体议程。媒体发动——受众关注——政府瞩目 ,这已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政府议程产生的模式之一。“台湾媒体经常被特定政党或人士所利用,针对近期发生的重大
【4】或敏感议题大肆炒作,很大程度上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例如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进程中,涉及两岸的话题,也依然是媒体关注的话题。原先国民党为了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刻意凸显温情脉脉的粉红色,主打民生牌,走中间路线,并未过多涉及 “统独” 议题,但现任领导人马英九2011年10月17日在主持“黄金十年”系列记者会正式抛出两岸和平协议的政治议题,本意在于维持两岸和平稳定、推动和平发展,但却给民进党提供了舌战 “统独” 议题的契机,于是很快马英九的真实想法被反对阵营偏移,概念被偷换,意义被模糊。蔡英文两度发表声明,指出“和平协议”将台湾人民的未来推入政治险境,民进党还借机挑起“公投”议题。特别是绿营媒体借此大做文章,意外炒热了“统独”争议,蓝营媒体则帮助蓝阵营与绿色媒体过招,于是这一话题在一段时间持续发酵,燃起了民间的争议,化解了前期绿营的尴尬**,非但没能帮国民党加分,反而让选情受创,进退两难。
2、塑造政党及政治人物形象。
媒体主导政治人物的命运。媒体通过主导政治竞选 ,决定政治人物前途。媒体通过政治信息的传播和政治形象的塑造 ,来 “制造” 政治领袖。在现代社会,媒体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载体,报道的角度、内容往往可以改变人们对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看法。因此,政党或政治人物常常借助媒体的操弄,宣扬政党主张,突出政治人物个人形象、政治操守与政治道德,从而影响选民。台湾媒体在塑造政党及政治人物形象方面突出的表现在爆料和揭弊上。媒体具有爆料功能,它给岛内社会带来正反两方面影响。以2005年高捷外劳暴力案为引爆点,TVBS电视台连续2年报道民进党高层和陈水扁家族弊案,很多名嘴利用采访得到的内部消息几乎每天爆料,以嘴巴办案,岛内因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贪倒扁”浪潮,受此影响,民进党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大败。不过,近年来岛内媒体大肆爆料,屡屡侵犯个人隐私,滥用新闻自由情形严重,给社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3、影响选举
媒体在选战中能够激发选民的投票意识,影响其投票意向,凝聚支持者。同时,媒体还可以充当特定政党、特定候选人的“快速打击部队”,用来造势、抹黑、打击政敌。在台湾不成熟的选举文化中,候选人为了胜选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在投票前夕制造诬陷对手的突发性事件,并立即通过媒体公之于众。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的“三一九枪击案”事件、2006年高雄市长选举前的“走路工”事件,都是因为媒体在事发后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扩大,最终影响了选举结果。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媒体将大量的信息如“轰炸”般不断向受众发布,这些媒体决定着受众能接触到的周边信息。所以要影响受众,最好的手段就是掌握他们所能得到的信息的一切媒体。竞选活动既是传播行为当然离不开媒体,而且竞选活动是短时间里一决胜负,属非输即赢的零和游戏,从而要求候选人必须在短时间内动员所有可能的媒体为自己服务。不论是候选个人抑或是政党团体,在广告投资上的水准都有逐年提高的趋势。面对选举,各种媒体既是政党、候选人使用的重要宣传工具,也是媒体招徕受众、扩大影响甚至获取利润的极好机会。所以,大小媒体都不会“自外”于选举,都会积极的介入选举。台湾两大阵营的持续抗争,亦使各主要媒体对选举的关注常年化、固定化,一次选举刚结束马上就展开下一次选举的话题,并锁定各自的“天王级”、“重量级”人物持续关注其一举一动。台湾各主要媒介介入选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刊载各政党和候选人的竞选广告。由于政党的电视竞选文宣由“中央选举委员会”统筹分配,杂志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难以产生“第一时效”影响,所以报纸成为候选人登载竞选广告的最具实效性的媒体。二是对选举情况进行报道,对选举形式加以评论。台湾各主要媒体对于重要选举用“滚动新闻”、“现场直播”的方式都作出及时、全方位的报道。同时,各主要媒体还开辟专栏,或以专题的形势,对选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综合评述。三是互动参与,政策辩论。候选人之间,媒体与候选人之间经常利用电视进行互动,举办“电视辩论”,为候选人提供阐述政见或重要议题进行辩论的机会。四是预测选举结果。
【5】台湾各主要媒体往往在选举前根据民意调查结果,对其作出预测”。
四、台湾政治媒体化的实质和影响
无论台湾媒体在两岸特殊的政治时空环境下拥有怎样的媒体环境,但其生成与运转理念移植于西方,与西方媒体一样宣扬着“自由”、“共和”与“多元”的价值观,台湾政治体制也与西方相类似,所以台湾政治媒体化的过程的实质仍然是少数利益集团垄断、控制社会资源,进而维护其自身利益的过程。这一实质对台湾政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著名学者罗伯特· 达尔指出的 ,如今 ,主要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的决定 „„都是由极少数人做出的。决定国家政策的是一小部分的政治精英 ,权利精英或行政精英 ,他们比普通人更富有 ,受到更好的教育 ,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这种观点与德国精英理论家 ,社会民主党人罗伯特·米歇尔斯提出的,“寡头统治铁律”有着一致性。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 ,社会和政治资源不是分散而是集中的 ,也就是说权力精英能够控制社会各种资源 ,实现最有效的统治 ,而且 ,权力精英集团是封闭的 ,社会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寡头统治。少数利益集团占据商业 ,文化 ,军事的上层 ,拥有着与其人口比例极不相称的巨大影响力。他们控制着媒体与政府 ,以媒体造势 ,以政府为手段 ,引导公众 ,营造一种有利于其目的的实现的氛围。“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 ,在某个角度而言是实现和维护权力精英利益的有利工具。或者说 ,无论是政府媒体化还是媒体被政府所控制 ,其实反映的都是寡
【6】头们对社会的严密控制”。在那里 ,所谓的自由 ,民主更多的是精英们的自由与民主。
在台湾,这突出的表现在 “党政军退出媒体” 运动上。此事件要追溯到2000年,那时候的民进党作为一个草根政党,媒体力量不大,因此在大选中喊出了 “党政军退出媒体”、“媒体中间路线” 的口号,以吸引选民。在获取政权后,更呼吁媒体中立。尤其在电视媒体方面,积极地推动无线电视台 “公视化”,其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媒体力量多半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当政后,曾一再声称 “党政军退出三台” 的民进党却加紧 “绿化” 媒体,扩大 “绿色媒体” 的数量,掌控公有媒体,建立起为民进党政权服务的媒体新秩序。于是,宣扬台独的蔡同荣兼任了 “民视” 董事长、“立委” 张俊宏兼任了环球电视的董事长,陈水扁的亲信接管华视和台视两大公营电视台,李登辉的女婿赖国洲进入台视担任董事长,不少民进党骨干也被安排到台视担任重要职务„„这充分显示了所谓 “党政军力量退出媒体” 不过是政治力量角逐中的噱头而已。归根究底,台湾的媒体基本上都属于私有,属于商业媒体,因此利益首当其冲。在畸形的媒体生态、极度饱和的市场对其造成的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私人资本主导的商业媒体当然不会为社会整体利益而损害自身利益。
媒体与政治的相互影响 ,使得二者都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对媒体而言 ,走到了社会责任的反面。利益集团对媒体和政权的双重主宰造成了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 ,对政治的冷漠与疏离 ,也使台湾政治文化慢慢走向走向衰退。
参考文献:
【1】徐国源,“政治媒体化”:政治与媒体的双重逻辑【J】,江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2】佟文娟,过程与分析:媒体与台湾政治民主化(1949-2007)【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95-96页.【3】管中祥,新自由主义下的台湾媒体改革运动【J】,台湾史料研究,2005年3月.【4】陈玲,台湾媒体的政治化刍议【J】,新闻界,2012年第7期.【5】史卫民,解读台湾选举【M】,九州出版社,2007:108-109页.【6】唐志君,论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的融合【J】,山东教育学报,2007年第1期.
第四篇:《台湾政治转型》期末考试题库
【期末考題庫】
一、內閣制的特徵、優點、缺點。
特微:
1、虚位元首仅具国家象征之权利,不负实际政治责任。
2、内阁总理由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阁员由议会议员兼任,其筹组
与运作需取得议会的同意与信任。
3、内阁无固定任期,必须对议会负集体责任
4、议会有质询权,阁员对相关议题不可藉故拒答(如国防机密外交
加密等)
5、内阁与议会连锁,但可以相互对抗(国会强迫内阁总统辞职或内阁解散国会)。议会对内阁有不信任权(倒内阁),一旦内阁无法取得议会的同意与信任,内阁可解散国会。
优点:
1、国家元首统而不治,不易引起政争,政府的更迭亦不影响人命对
国家的效忠。
2、行政与理发结合,行动一致,政策制定与施行,首尾一贯,平易
可行。
3、施政权利与责任,清晰分明,不会争功诿过。
4、行政首长的任期是弹性的,最终取决于民意的支持,政府对民意
反映较敏锐。
5、行政首长为议会领袖,深谙政治艺术,执政架轻就熟。
缺点:
1、内阁任期不稳定,随时面临下台的威胁,处处追随民意,政策较为短视而难以执行长期施政计划。尤其在多党制国家,必须以联合政府方式执政,不稳定情况更加严重。
2、表面上三权分立,实际上行政与立法紧密结合,不符合权利分立的原则。
3、只要可控制议会多数席位,任何法案几乎都可通过,易形成议会专制。
二、總統制的特徵、優點、缺點。
特微:
1、总统兼具国家元首与行政首长之双重角色,大权独揽的实权领袖,政策的制定与责任由总统一人负完全责任。
2、各部会首长由总统延揽(需经国会同意),为总统僚属,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总统负政治上之责任,故其进退全以总统之信任与否而定。
3、行政与立法分立,两部门地位平等,各部会首长不兼任国会议员,也不出席国会陈述意见或讲询。
4、国会对于行政部门不能提出质询,或提出不信任案迫使总统辞职或部会首长辞职,而总统也不能解散国会。
5、行政与立法互相牵制,在总统制下,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各自独立,相互制衡。如法律由国会制定,行政部门负责执行。故当国会可利用立法权,以牵制行政部门,总统也可讯用复议权(否决权)来牵制国会。
优点:
1、总统为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明确可辨认,元首象征国家,有助人民的团结。
2、元首独享行政大权,是权集中,地位稳固,决策明快,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责任,均集中于总统,责任分明。
3、国会不得对总统行不信任投票,迫其辞职,总统也不能解散国会,总统与国会议员任期固定,因为政局较稳定。
4、司法部门具有独立之地位,可运用司法翻查权,对立法机关所制定之法律与行政部门之规定,有权宣布其是否违反宪法,司法部门与行政,立法两部门鼎足而三,对人权更有保障。
5、总统之人事任命,不受政党生态影响,可任命专家出任部会首长,建立专家政治。缺点:
1、总统独揽大权,行政的决策与效能与总统一人,总统不对国家负责,只对人民负责,选举不得其人,可能使国家陷入危机或逐步流于专治与独裁。
2、总统选举方式易形成全民动员,比较可能选出民粹型总统。
3、总统未必有国会的经历,如政治协调素养不足,容易独断独行。
4、行政与立法严重对立时,易使政治陷入僵局,总统不能解散国会,国会有不能迫使总统辞职。
5、总统制只能实施与有健全政党组织与连作的国家,因为行政与立法分立,必须藉政党组织加以联络,以求协调。
三、雙首長制的特徵、優點、缺點。
特微:
1、弹性分权
2、二元行政权:总统与总理
3、国家元首在权利组织体制中,具有统治地位
4、政府向国会负集体政治责任。
5、政府部会首长不得兼任议员
6、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
7、元首有权解散国会
优缺点:它是混合了内阁制与总统制,因此它有内阁制与总统制的优点,同时也有内阁制与总统制的缺点。含糊不定,因看国家采用的运作模式才能更加体现出其优缺点。
四、我國憲政體制具有哪些內閣制的特徵。
1、行政院长(而非总统)系全国最高行政首长
2、内阁人选(各部会首长及政务委员)由行政院长提请总统任命(即由行政院长决定人选,向行政院长负责)
3、行政院向立法院负责,而非向总统负责
4、行政院长有对总统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加以附属之权
5、总统颁布紧急命令需经行政院通过向立法院提出的法律案、预算案。且应由行政院会议议决,行政院会议即成为有决策权之内阁会议。
6、立法院质询权(即行政院的答询义务),构成责任政治及实际监督政府之制度。
7、立法院有对行政院长提出不信任案之倒阁权,行政院亦于此时有呈请解散立法院之权。
五、我國憲政體制具有哪些總統制的特徵。
1、行政院本没有解散立法院之,如同美国总统不能解散国会一样。但现行增修条文已引进倒阁权及立法院解散权。
2、采行复议制:对立法院所通过的法律,预算及条约案,行政院长不接收时。得经总统核可提出复议。
3、立法院通过对行政院长不信任案时,只需要院长一人辞职,而非全体内阁辞职,亦即不采内阁连带责任(集体负责)
4、总统任命行政院长不在需立法院同意
5、内阁阁员不需要当然为立法委员,且立法委员不得兼任官吏。
六、威權體制的特質
权威机构:
1、领袖(一人或少数人)的意旨
2、领袖(一人或少数人)的专制:相对的人治
3、一党支配:相对的党化或军队及官僚的相对支配
4、有限度的权力集中或分立
政治社会:
1、非充分公平及自由竞争性的选择。
2、非充分公平及自由的压力团体的活动
3、非充分公平及自由的个人及群体的政治活动
4、一党支配:相对的党化或军队及其官僚的相对支配 市民社会:
1、有限度的个人的平等及自由
2、有限度的社会的平等及自由
3、一党支配:相对的党化或军队及官僚的相对支配。
七、政府退守台灣後,權威合法性之建立與鞏固,是基於哪那些因素。
1、蒋中正个人的声望与魅力,使全国上下都护着他、追随他、他散发的神格色彩,使自身成为合法性的根源。
2、法统观念,坚持正统,不仅说明中国民国政府仍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且为国会不能全面改选提出有力辩护。3、50年代开始,经济改革所带来的高度经济成长率,造福广大民众,生活的大幅改善,使人民不去计较政治权利所受到的限制。
4.中共武力威胁所引发的人民危机意识,海峡两岸持续四十余年的紧张关系。替威权体制的合理性提供有力根据。
八、政府遷台,國民黨能遂行其威權統治,有那些主要因素。
第一:是国民党政府拥有高压的军队、警察、情报机关,而能与此抗衡的社会势力并不存在。第二:国民党政府持有国营视野,具有抽取独自相当岁收的能力,而在激化的冷战中,美国对台湾政府的援助也很大,在艰苦的初期,美援具有相当的意义。
第三:日本殖民地时期,没收土地及其后大规模的农地改革,规划比较接近的自耕农形成产业的核心,因此农民很少向政府提出问题。
第四:维护传统的村落共同体,中央政府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因此社会的底层很自由的自治。
第五:企业不涉入禁忌甚多的政治,而将精力专注于追求利益的经济竞争。
九、隨著參政呼聲的升高,政府施行哪些懷柔政策。
第一:是启用台湾人担任党,政要职,社会上有名望、经济上有剩余的台湾人,对于政府如此行使影响力便无法隐藏自己的弱点。
第二:想利用政府权限作为经营力量的企业家,在省议会里被拉去搞暗盘交易。
第三:反国民党的政治家成为地方首长可以给政府最大的打击,在大都市,得到医生、教师、新闻记者、律师、工程师等,比较康俗而不依赖政府经济政策的专门职业者的支持,及时在国民党的影响力尚未充分浸透底层的中、南部也有同样的情形。
第四:有些国民党员对于党内宦途及选举的候选人的推荐政策怀有不满,而脱党,成为反国民党的政治,就国民党而言,极端的情形则采用直接的压抑政策,这使台湾在世界上的威信更加脆弱,因此逐渐增加怀柔政策的比重,把主要社会集团所讨厌的政治立场提出来,诱导竞争对象与保持距离,便巧妙的将主要社会集团拉拢到自己的阵营来。
十、剛性威權體制的特徵。
1、在意识形态方面,具浓厚的国家主义色彩,但也稍具发展主义。
2、在领导方面,皆依最高政治领袖的权威领导,以及少数军政精英主控实权,彼此间形成一种辐射的主从关系。
3、在合法性方面,执政党掌控所有政治体系运作,立法院、国民大会及监察院的功能几乎是橡皮图章,但容许地方议会和首长选举。
4、在社会势力组合方面,倾向结合中上层势力,而压制中下层社会势力的活动,限制反对力量及人民应有的人权活动,并控制资讯的流通。
十一、解嚴後暴露哪些令整個社會無法忍受的憲政缺陷。
1、中央民意代表长期无法改变,缺乏民意正当性。
2、国民党以党领政的结果,使行政与立法的制衡失去效用,导致责任政治不易落实。
3、在强人政治主政下,总统的角色地位及其与行政院长得权限如何区分,对总统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引起大的争议。
4、行政与立方的关系,备受争议的是行政院长的任期问题,以及两元缺乏制衡机制的设计,易陷僵局。
5、临时条款的施行,影响宪政的发展。
6、民进党成立后,造成立法院政治生态的变化,连带动机宪政的运作。
十二、督導性民主制的特徵
1、建立督导性民主制的领袖,基本上是信仰民主政治的,但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还没有施行政治性民主的条件。
2、监督性民主制与政治性民主相较之下,前者的特微在于行政权强于立法权。
3、在督导性民主体制下,执政党的领导阶层和行政最高部门高度重叠。
4、督导性民主制的纪律是靠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心领导人(或领导集团),用人身性格号召来维持的。
十三、李登輝與兩蔣時代強人政治有哪些顯著的不同
1、他善于掌控群众的情绪,与心理需求,因此不但没有对社会大众构成压迫感,反而成为广大群众支持的民选领袖。
2、无论李登辉再如何强势,但至少权利的行使与运作,基本上并没有逾越的限度。
3、两蒋强人政治系依赖个人的权威与宪法部分冻结带来的统治便利,而李登辉的强人政治则是累积民气之后,以民意为筹码的映照。
十四、根據薩托里的理論,說明何謂半總統制。
1、国家元首即总统,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有固定的任期。
2、国家元首与内阁共同享有行政权力,因此,形成二次元的权利机构,其界定标准有三:
1)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无权直接单独治理:因此其意志必须经由其政府,即内阁传达并处理。
2)相反的,内阁总理及其内阁是对总统的独立、对议会依赖的:他们或以议会之信任而任职,或以议会之不信任而去职,去留均视议会信任与否而定,而需议会的多数支持。
3)半总统制的二元权利结构,容许有不同的安排,也容许行政部门内权利有变动的优势,但需受一严格条件之限制,即行政部门各构成单位(有独立行事的潜能)
十五、2000年政黨輪替後,新政府面臨哪些困境。
1、总统选制相对多数党,这使得陈水扁必须以四成的相对多数民意,去对抗六成民意为背景的国会。
2、总统不能主动解散立法院,在与国会对决时,缺乏相互抗衡的宪政机制。
3、缺乏以内阁法案为主导的合理化内阁机制,在现行体制下,行政部门既不能拒绝立法院主导通过的法案,也无抗衡立法院多数党抵制的宪政工具,至于复议权的行使,在目前朝野大朝小的立法院生态,几无成功的可能。
第五篇:七色阳光
我心中的那一抹绿色
七年级二班 孔令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颜色在鼓舞着他,或是令人心旷的蓝色,或是令人心静的黑白色。而我心中的那一种颜色是生机勃勃的绿色。
一簇带着泥土芳香的嫩绿的草;一朵被绿叶衬托的花;一股芬香的清茶。都足以让我们沉浸在那富有活力,象征青春的绿色中去了。
刚刚步入学习的殿堂时,喜欢一个人坐在台阶上,欣赏绿色带给世界万物的生机勃勃。那时,好悠闲,独自一人沉浸在绿色给我建造的完美世界中,我真觉得绿色就是快乐的源泉。
现在,已经是初一的我,没有时间去品味绿色带给我的快乐,只喜欢和同学手拉着手,迈着轻快的步伐在操场上谱写一首首动听的歌。
在教室里,偷偷瞄一眼窗外的随风摇曳的大树,枝头满是绿色,我只觉得心中的疲劳转眼间烟消云散。继续投入到没有尽头的题海当中。但心情却已好了许多。
大自然的绿色,充盈着整个世界,令我们感到温馨和多姿,大自然中的绿色,展现出山藏海纳的气魄,让我们一起走进平凡世界,领略那独步风声的傲骨吧!大自然的绿色令我留恋忘返,担心中的绿色更令我神怡。
听一句心灵绿色的感言,将便有一首天籁交响曲在心中升起,心中的那一抹绿色啊!你照亮了我的行程。第一次
七年级二班
王香瑞
记忆像游乐园般精彩。第一次像摩天轮一样运转,风吹过,雨落过,摩天轮依然运转,就如困难来过,软弱到过,以往的第一次依然如摩天轮般坚强地留了下来。
第一次,记载着我们成长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它们总会是我们成功的铺路石,向前迈进。其实,珍惜所拥有的第一次:就是珍惜迈向成功的每个机会。
记得,第一次奶奶带我去幼儿园,路上我一直在问:“幼儿园什么样子呢?幼儿园好玩儿吗?老师会很凶吗?那边的小朋友会和我吗?”带着我这么多的疑问就走进了幼儿园,幼儿园里有漂亮的房子、滑梯;我一下子被这些景物吸引住了,但同时我又看见了一些同我一般大的孩子——一个个都哭得很伤心,有的搂着妈妈的脖子哭,有的抱着妈妈的大腿哭,还有的拉着妈妈的衣角往外走。我立刻被这景象给吓住了,抓着奶奶的一角要回家。不过,奶奶边说着:”孩子别怕,“边领我向滑梯,我在滑梯上玩的特别开心,过了一会儿回头一看,发现奶奶不在了,我就放声大哭起来,老师过来,边拿着娃娃边给我讲故事,我一会就不哭了,我还交了很多好朋友。中午奶奶来接我,老师还和奶奶夸我呢!第一次上学我很快乐,令我永远难忘。
记得,小时候,看着哥哥姐姐的脖子上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十分神气。有时,我就偷偷地戴上他们的红领巾威风一下。我就梦想着,总有一天,我也要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红领巾,自信催促着我努力向前。当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为我戴上红领巾,我正式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的那一刻,我的脸上露出了第一次感受到努力总会有结果的那一份喜悦,那时,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自豪的喜悦。
珍惜第一次落泪时的那一缕酸;珍惜第一次成功时的那一缕甜;珍惜第一次学习上带来压力时的那一番苦;珍惜第一次夏天劳动时的那一份辣……因为它们是记忆当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无法取代的第一次,不可复制的第一次,不可缺少的第一次,在我们生命的乐章中是一道彩虹,五彩缤纷。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加倍珍惜这些绚烂的第一次!MY BIRTHDAY
今天我感到很高兴,一大早我表妹、表弟他们就拿着蛋糕来到我家帮我庆祝生日,(因为我的生日在明天)今天是周末,所以就在今天帮我庆祝生日。
今天我们吃完午饭后,就准备来个生日party,帮我庆祝生日。首先我们几个老表刚落筷子,就迫不及待地准备到冰箱里拿蛋糕出来吃,我们几个立刻把蛋糕拿出来就准备照相了,帮我的蛋糕照相,拿着蛋糕照相,我们几个合照,把蛋糕拿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帮蛋糕插蜡烛,表妹、弟弟、表弟、表弟的好伙伴、还有我一起迅速地在蛋糕里插蜡烛、点蜡烛。点好蜡烛以后,家人们就叫小小年纪的表弟和他的好伙伴唱生日歌,表弟赖洋洋地唱了一句:祝你生日快乐,接着就停了,引得我们哈哈大笑,而他的好伙伴等他唱完后,就唱: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唱一下就忘了歌词,更引得我们笑破肚皮了,捂着嘴巴哈哈大笑,家人们就说:“蜡烛快烧完了,快吃吧”,还没来得及切蛋糕,调皮鬼——表弟眼看,手动起来了,用小手指去点蛋糕往嘴里吃了,姥姥看见他们这样,就说:“你快切吃吧,你首先吃”,话刚落,我就切了尝尝,他们几个淘气小鬼,就开始你争我抢的,拼命地往蛋糕里争,我争一块,你争一块,各自往盘子里去,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弄得满地都是蛋糕,看着他们像饿鬼似得吃起来,吃得脸像大花猫似的,手里、衣服里差不多全身都是蛋糕。吃完后,看看桌面上,全都是空旷旷的盘子,吃得盘子一干二净。这就是我今天最开心的一件事,本来我们是准备去旅游的,后来转了去烧烤,但又因情况不太合适,没去,只好在家里吃蛋糕庆祝生日。在家庆祝生日也不错的,很开心、很快乐、很幸福„„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这么快乐的生日会。
少年的心 七年级二班
王胜元
记忆有很多种,有美好的,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心痛的,有值得回味的„„而我记忆中的爷爷,是严肃的,活力十足的„„
爷爷有着高高的个子,一张瓜子脸上长得不大不小的眼睛,头上长满了皱纹,给人一种严厉的感觉。
严肃是的爷爷。记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电视迷。每天放学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电视!而爷爷每次见到我在看电视的时候,他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作业写完没?”我满脸惊恐的说:“没有呢!”“现在我给你三秒钟时间关掉电视去写作业!”也要十分严肃的说着。吓得我马上跑去写作业。
爷爷。看着同龄的伙伴,一只手拿着薯片,一只手拿着雪糕,我不禁心中十分羡慕,于是就跑去问爷爷要钱。“爷爷,爷爷,给我一块钱吧!”我用乖巧的眼神看着爷爷说。爷爷看着我问:“买什么?是学习用品吗?”“不是。”我回答说。于是爷爷就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问“那你买什么?”“我想买雪糕”我笑着说。爷爷严肃的说“买啥买,吃饱喝足就够了,不给!”哎,算了,为了不挨骂,我就只能去找朋友玩了,哼!爷爷真吝啬,一块钱都不舍得给!
活力十足的爷爷。过年的时候,因为贪玩,我一次性买了十块钱的摔炮。于是呼到了晚上都没有摔完,所以我就顺手把它放到了窗户边。第二天早上七点多钟,我被摔炮声吵醒了,我很纳闷是谁在摔我的摔炮?一边想一边用最快的速度穿上了衣服,刚出屋门,我惊讶的发现,是爷爷!,也有看到我出来了,就微笑的对着我说:快过来陪我一起玩。摔炮是我的最爱,而且现在有人陪我玩,当然好啦,于是我连忙点头,这就是活力十足时的爷爷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爷爷,严肃、活力十足„„当然我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爷爷爱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爷爷对我的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