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晚会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基层晚会的主要类型(田欢)
一、文艺晚会
简单地说文艺晚会就是以各种艺术形式组成的演出活动,供群众观看和欣赏。
文艺晚会的组织工作要细致严密,在组织晚会和选择节目上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和健康的思想内容,才能起到宣传作用,同时还要注意使节目具有鲜明生活的艺术形式,才能引人入胜,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娱乐之中,陶冶性情。
1、文艺晚会的类型和演出形式
文艺晚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专题晚会,另一种是综合晚会。所谓专题晚会,是指晚会的节目有中心,有主题。这种晚会大都是为了配合某一中心任务而专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晚会。如:以歌颂党或歌颂祖国为专题的独唱音乐会;以振兴中华为专题的歌舞专场晚会;以节约能源为中心的文艺汇演等等。这类专题晚会一般政治性较强,所编选的节目内容要慎重审定,演出要严肃认真,演员的演技要熟练,才能给观众以深刻的感染。同时,还要注意艺术性,只有正确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才能使观众受到更大的启发与教育。
所谓综合晚会,也可以说是娱乐性晚会。它是一种不拘一格,以追求轻松、活泼的健康乐趣为基调的晚会。例如:夏天的“消夏乘凉晚会”,秋天的“赏月联欢会”,“化装晚会”,“和演员见面联欢会”,“集体舞联欢会”等等。这种类型和晚会多是以各种不同艺术表演形式组合演出,象杂技、曲艺、音乐、舞蹈、魔术等等,也可以搞歌舞专场和戏剧专场。
演出的一般形式可以分为歌舞专场、音乐会、诗歌音乐会、朗诵演唱会,文艺和体操技巧联合演出会,以及戏剧专场等。
2、演出场地主要分舞台和平地两种,舞台又有剧场舞台和露天舞台。
若在剧场舞台演出,应注意剧场的选择。对于专题演出,剧场选择要适当;对于综合演出,特别是群众业余文艺演出往往人数较多,所以要选择后台稍大的剧场,尤其是舞台的两侧要宽敞一些,便于演员走动和下台。
露天舞台的选择,要选择宽敞、平整的地方(如农村的场院、工厂的球场、部队的练兵场、学校的运动场),演出场地最好靠近水源,但不要靠近易爆易燃物。如果有高一些的地方或凭借物(如杆、树等)搭设舞台更方便些。
舞台上基本装置要有大幕、二幕、天幕、以及侧幕等。
搭设简易舞台可以因地制宜。例如,将若干个空汽油桶摆成舞台,铺上木板即可当台,在四角埋设木杆即可以挂幕。
舞台布置得好,能起到渲染气氛,锦上添花的作用。布置舞台要根据演出内容而定,一般都要挂会标,在大幕前的横幕上写上“XXXX联欢会”,还可以在台前摆花盆、花篮。有条件时还可以设幻灯,使台口和天幕浑然一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节日在广场临时搭台演出时,可以在台口挂彩带,宫灯、气球等,这样更能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
3、晚会的组织准备
(1)预先准备。首先要制订计划,确定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内容、形式的要求等;并召开有关负责人的联席会、讲清目的、意义、宣布计划和分工,确定参加单位的联络人;在准备过程中,要经常召开检查汇报会,及时了解各个环节和准备工作进度;在基层节目排成后,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查,了解节目的内容,掌握节目的时间、人数、研究节目的修改。
(2)演出前的准备。主要工作包括:
1)选定节目。演出前应根据规定条件对上报的节目进行选择。时间在一小时内的晚会,以8~10个歌舞之类的小节目为宜。一个半小时的晚会以15个左右为好。
2)排节目单。一次晚会的效果与节目的安排有密切关系。首先应注意将开场和结尾的节目选择精当,要在开始和结尾安排有气势、能鼓舞人心、场面大、人数多的节目。中间的节目要注意搭配,如果把精彩的的节目集中放到前面,在后半部演出时,会导致观众离场;如果把精彩的节目集中在后半部,在开始演出时,由于观众不知道后面节目如何,则会出现喧哗,冷场现象。这些都会影响演员的情绪,破坏晚会的气氛。另外,节目的大小要穿插开,如果第一个节目是大型的,第二个就应上小的,以利于调节观众的情绪。同时还要考虑各种节目类型的搭配,将歌舞、器乐、声乐、戏剧、曲艺的节目穿插安排,使节目类型从始至终不重叠,不乏味。
3)组成舞台工作人员:舞台工作人员主要有监督、后台主任、催场灯光、扩大、拉幕、跟幕等。舞台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熟悉演出场地情况。还要按演出单位人数,划分出固定的休息地点。
4)召开领队会。在演出前,最好在演出现场召开会议。请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参加,由舞台监督宣布演出时间、节目顺序,征求意见,同时向大家介绍舞台工作人员,以及舞台和后台情况。会上一般应提的要求是:上下台要轻、快、不许吹、动话筒;间幕时间要短,报幕后立刻演出;演出开始,其他人不许在侧幕向台上演员作手势、说话,以免影响演员情绪和演出效果;不许从舞台口跑向观众席;服装整齐,上台前要检查;化妆要适度,效果应尽量一致。
后台主任要宣布各单位候场休息地点及有关事项,通常提出的要求是:不许在后台大声喧哗;乐器调弦要到场外;保持后台卫生;互相协作,搞好团结;遇意外情况,不要慌乱,要听从指挥。
5)如果使用舞台方便的话,要组织所有参加演出的节目彩排走后台,进行正式演出前的预演,以便演员熟悉位置,适应舞台;同时检查节目的衔接是否合适,布景摆的是否得体,什么时候关开大幕、二幕,灯光和扩音器的具体位置、要求等。以便使演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走台彩排中得解决。
二、游艺晚会
游艺晚会的主要内容是各种类型的游艺活动,综合性的游艺晚会还应包括猜谜、智力测验等项目。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游艺会最好是综合性的,集各种游艺活动于一堂,便于参加者根据兴趣自由地选择游艺项目。游艺晚会趣味性强,内容丰富多彩,知识面广。它既能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也能乐观风趣地幻想未来。参加游艺晚会活动的人,一般不受年龄及其它条件的限制,参加活动的人可多可少,活动也比较灵活。
1、场地设置
游艺活动可以用食堂、礼堂休息厅等较大的场地做会场,会场门口应张贴对联,室内墙壁和天花板应尽可能拉起彩带、彩链,以增加节日气氛。在会场里应布置“游艺宫”、“智慧宫”和“棋艺宫”。在“游艺宫”里集中设置各式传统游艺、电动游戏和电子游戏。在“智慧宫”里,应设置各种灯谜、谜语和智力测验题,也可以将谜语和智力测验题挂于墙壁四周。在“棋艺宫”里,可以设置各种棋类,供群众使用。
在一些不具备室内游艺场条件基层单位,可将游艺场所设在室外,在室外布置游艺活动时,可划分一些活动区,灯谜可用绳索悬挂,比头稍高即可。
2、组织方法
游艺会的组织应有条不紊,生动活泼。参加游艺活动者虽然不受年龄的限制,但每次参加的人数,应该有个适当的范围,人太少则冷清,人过多则拥挤杂乱。每项电动游艺和非电动游艺,都应有一人担任现场管理,工作人员应配带标记。为了保证良好的秩序,一般采取排队方式,按顺序参加活动,有时也可以采取发号方式。各项活动内容应按规定时间统一开始,统一结束,如果某些项目提前结束,容易增加其它项目的压力,以致造成混乱。
3、奖品的准备和发放
游艺活动应设置奖品或纪念品,购置奖品时,应考虑获奖者的年龄、职业、晚会特点和主题等因素,使奖品具有纪念性、实用性和群众性,一般奖品应是小型多样的,奖励等级通常分为一、二、三等奖。
设置奖品主要应考虑下列因素:
1)参加人数。
2)各项游艺平均获胜率,主要应考虑各项游艺活动获胜的难易程度。
3)游艺会持续时间。
4)获奖系数,即各项游艺平均获胜几次按规定可获奖。
在全部奖品数量中,三等奖应不低于50%,新年或迎春晚会应多准备一些贺年片、日历片等小型奖品。为便于奖品发放,可设奖票,凭票领奖。也可以直接领奖,这两种形式可视单位具体情况而定。设奖票的好处是游艺者可将奖票积攒起来,根据爱好选领奖品,同时奖品与奖票分开,便于对发奖实施管理;直接领奖的好处是游艺者领奖方便。
4、注意事项
(1)保证安全
游艺会要有以下安全措施:
1)用电的游艺器材,应有防止触电的设备,为此,要有紧急切断电源的具体措施。
2)安排汽枪射击等项目时,有条件的可设置专门的汽枪射击活动室。如果没有条件,可设置在活动场所的一个角,紧靠墙壁,并用拉绳或长桌围起来防止游艺者随意进入,招致误伤。装子弹等准备工作应由工作人员进行。
3)凡是蒙眼游艺,预先应准备好蒙眼的用具,如布带、长毛巾、遮光眼镜、大头娃娃面具(可将眼睛处堵贴)等,地面必须平整,防止磕绊。
4)应有专人保管和使用防火设备
(2)保持良好的秩序。为此,游艺场应有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督促游艺者遵守有关规定。
(3)有关事项要及时通知。为此,游艺会的组织者应及时张贴或广播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朗诵晚会
朗诵晚会是一种直接用文学作品进行宣传教育的群众性活动,它不需要复杂的准备和排练过程,组织工作简单,宣传及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从抗日战争一直到建国以后,朗诵象刺刀一样发挥着战斗作用。《黄河大合唱》里每一段歌曲的前面那些激动人心的朗诵词,不但在抗战中使人听了热血沸腾,而且至今还能起到振奋民族自信心的作用。至于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前广场的“五四”运动中,那些朗诵诗所起的鼓动和号召作用,更是众所周知的。朗诵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学欣赏活动,它能丰富和充实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扩大对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鼓舞作用和传播范围,许多好的作品之所以广为传播,往往是因为朗诵会或广播朗诵使它突破了一般文学爱好者的圈子,在更广大的范围里,使更多的群众受到教益。朗诵会还有助于学习语言和推广普通话,对于提倡“五讲四美”(特别是其中的“语言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都有推动作用。
1、朗诵的形式
朗诵的形式灵活多样,以不同的角度,可分出多种形式。如从朗诵文学作品的体裁来说,可以分成诗歌朗诵,小说和剧本片断朗诵等;从朗诵者的人数来说,可以分为单独朗诵和集体朗诵;从朗诵是否同其它艺术手段相配合来说,可分为朗诵和配乐朗诵等;从朗诵演出地点来分,又可分为舞台朗诵、广场朗诵、或劳动工作现场朗诵(如田边地头,车间、营房等)。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是以所朗诵作品的体裁来划分朗诵形式的。
2、朗诵的内容及要求
(1)诗歌朗诵。诗歌朗诵是朗诵的基本形式,常作为一个朗诵会的主要节目。诗歌有古诗和新诗两种。它们都有自已的韵律特点,在划分语组时要符合韵律的要求,不能随意处理。新诗朗诵时可以象散文一样,不求节奏的整齐划一,语句划分也不必与音节和诗行相同;古诗朗诵则要求音节的整齐和韵律的平仄。
(2)散文朗诵。散文的语句长短不齐,比较口语化。好的散文语言流畅、节奏自然、富于变化。朗诵时除了应体味它的思想感情外,还要正确自然地表达出它的节奏。
(3)小说和剧本片断的朗诵。小说通常通过叙述人物对话等多种语言手段表现人物和情节。在朗诵其中一个片断时,始终要用叙述人讲故事的姿态来介绍,不必一一模仿不同人物的对话,如果一会儿模仿男人的口音,一会儿又模仿女人的腔调,一会儿装出苍老嘶哑腔,一会儿学出咿呀呀语,象曲艺说唱那样,就会给人以不严肃,不和谐的感觉。也不符合朗诵的格调。
(4)剧本片断朗诵。剧本朗诵往往是选择一段较长的精采台词,如话剧《屈原》中“雷电颂”。朗诵时要用角色念台词的方式,深入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以至语言习惯。朗诵时要有表情、有动作、交代出人物所在的环境(戏剧中叫“规定情景”),几乎和没有化妆的舞台演出一样。
3、朗诵晚会的注意事项
(1)朗诵晚会正式演出时,应根据朗诵节目的数量、质量、确定是否可以单独搞朗诵晚会,如节目单薄也可以搞朗诵演唱会,其中插入歌唱、舞蹈,甚至曲艺等节目。
(2)朗诵晚会在安排节目次序时要注意大小轻重相间,应把重要题材一般题材,严肃的与轻的,独诵与集体朗诵的,巧妙地穿插开来,这样对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都有所调节。
(3)在开头,中间和结尾,要安排最精彩的朗诵节目以便吸引观众,使会场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
(4)由于朗诵主要靠声音来表现,会场是否安静至关重要,因此,朗诵会场应保持肃静。严禁喧哗和吵闹。
四、赏月晚会
赏月晚会是一种轻松、活泼、清新而雅致的晚会,如同消夏晚会、海滨晚会一样,具有诗一样的意境,别有一番风味。组织得好,足以使人赏心悦目,妙趣横生。
1、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组织赏月晚会,最好是在中秋节的晚上。赏月晚会的地点应该选择在比较优美的自然环境里。在城市可以在比较幽静、美丽的湖滨或庭院;在农村可以在干净的场院或村外小河旁的平地做活动场所。最好是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可自带小板凳或席地而坐。
2、安排精当的活动内容
赏月晚会要紧紧抓住一个“月”字,凡同月亮有关的传说故事、科学知识、诗词歌舞、奇闻趣谈,不拘形式,都可以谈及。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选择赏月晚会的节目。
(1)讲月亮的故事。世界各国人民大都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在希腊神话、印度童话、北欧神话中都有想象丰富的关于月亮的传说。我国关于“月下老人”、“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尤为丰富多彩。至于同月亮有关的故事就更多了,如南齐时候江泌月下苦读、自学成才的故事,至今还鼓励许多青年刻苦读书。这些传说和历史故事都可丰富赏月的内容。
(2)介绍月亮的科学知识。月亮是由什么构成的?它有多长的历史?为什么它会发光?为什么它会有圆、缺的变化?它离我们地球有多远?在人类未登上月球之前,人们对月球是怎样认识的,那些至今仍经得起检验的科学预测是怎么得出来的?以及许多有趣的科学幻想小说对月球是怎么描写的?等等。都可讲述,以丰富赏月的内容。
(3)朗诵咏月诗篇。几千年来,古今中外描写月亮的诗篇何止千万!许多著名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读起来使人感同身受。古今中外咏月诗很多,与会者谁能记住几首就在赏月晚会上背几首,会给赏月会增加文学的雅趣。另外,还可以背诵一些祖国各地名胜的咏月对联,这既是一种文学欣赏,又能增长知识和对面祖国山河和热爱。
(4)欣赏月光曲。在月光如水的夜里,组织大家听贝多芬的《月光曲》、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月夜》、广东音乐《汉宫秋月》等曲子。别有风趣,这些曲子可以由乐队演奏,也可用收录机播放。在欣赏乐曲的民时还可以讲点音乐家的故事。除了乐曲欣赏外,还可请演员演唱一些与“月光”二字有联系和歌曲。
(5)跳月光舞。晚会的高潮应该放在后面。一般说跳舞可使以静为主的赏月晚会气氛顿时活跃和热闹起来。跳舞可以由单人舞到多人舞、友谊舞和集体舞,使气氛逐渐浓厚。单人舞《春江花月夜》最切题,也最容易同前面节目衔接。多人舞如《阿细跳月》等都很扣题。当然后面跳交谊舞、集体舞就不一定要和月光联系起来了。但最后,还是应该同月光的主题扣上,如设想让月下老人引荐嫦娥出场同跳舞群众见面,并在一起舞蹈,使赏月晚会出现天上人间共同起舞的气氛,晚会即可结束。
五、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是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学生和部队战士,野外、海岛工作人员所喜欢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这种活动世界各国都很流行。篝火晚会本来是在荒郊野外宿营地举行的活动,但是由于这种活动不受季节、地点、人数的限制。一年四季里,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有块空地,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几千人,都可以举行营火晚会。不过,最多的还是在冬令营、夏令营和“五一”、“五四”等有纪念意义的节假日里举行。一个生动活泼、意义深刻、形式新颖的篝火晚会,往往会使人终生难忘。
1、篝火的种类
就篝火的火源来讲,可以分为真篝火和假篝火两类。但是最常用还是真篝火。
1)真篝火。主要是用秸草、木材、废旧油棉丝、液体燃料和固体化学燃料等作燃料的营火。用秸草、树枝、木材等燃料时,支架要虚一点以便火堆通风、透气,易于燃烧。使用固体化学燃烧点篝火时,为了安全,最好用1~2米高的铁质火炬作篝火架子,架子的底部要沉重、稳当,架子的顶部要作成盆形的,篝火点燃后便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炬。
2)假篝火。就是不用燃料,不着火焰的篝火。一般是做成木质的篝火架子,大小、高低、形状根据需要而定。在篝火架子的底部要装上一个或几个电风扇和鼓风机,在架子的上部围上1米以上的红绸子,当做火苗。红绸子的中上部要剪成长短不一的穗状绸条,在红绸上最好使间隔上一些条状的黄色颜料,在红绸子里面装上几个大度数的灯泡,使用时接通电源,鼓风机吹动红绸,灯泡亮红绸形似锥体火苗,闪闪发光。为了产生真实感,还可以在假营火架子的外围再架设一些秸草、树枝、木材之类的东西。假篝火的特点是经济、简便、安全,不污染空气。
2、组织方法和篝火晚会的种类
组织各种篝火晚会,主题要明确。因而要求在事先的准备活动中,注意使晚会的内容和形式,活动的气氛和环境的美化布置,都要紧紧扣住主题。
篝火晚会的主要内容有:
1)故事篝火晚会。可以由一个人主讲故事,也可以由几个人轮流讲,大伙儿围着篝火聚精会神地听。故事篝火晚会还可以化妆。
2)文艺演出或体育表演篝火晚会。大伙儿围着篝火,观看文艺演出或体育表演。3)革命传统教育篝火晚会。请革命前辈或英雄、模范人物、讲革命传统故事。4)集体舞篝火晚会。大伙围着篝火跳集体舞。
5)纪念日篝火晚会。如:以“五一”、“五四”等纪念日为主题的篝火晚会,活动内容应紧紧扣住纪念内容。
篝火晚会要讲究环境气氛,因此不仅应将节目组织得生动、活泼、有层次,而且对会场环境也要进行必要的美化布置。重大的篝火晚会和节日、纪念日篝火晚会,都要有一定的议程和仪式。一般来讲,应该包括宣布篝火晚会开始、点篝火、开始活动、篝火晚会结束等几个主要程序。当宣布篝火晚会开始后,应奏军乐、鼓号乐,播放歌曲或乐曲,以增加庄严、隆重、欢畅的气氛。点营火时,如果有首长和英雄,模范人物参加,最好请他们给点篝火或授火种。授火种的办法是:先做一个小火把,由首长或英雄模范人物亲手点燃后,依次再授给指定的人去点。点篝火时,可以一个人直接拿着火种去点;也可以一组人,以接力传递的方法由最后一个去点。在授火种、点篝火的过程中,为了活跃气氛,应该奏乐、播放乐曲和热烈鼓掌。
3、注意事项
(1)场地和选择。要在避风、有水源、不易引起火灾的地方举行。如果组织大型篝火晚会,还要注意观众入场、退场时的组织指挥。
(2)注意气象条件。不要在雨天或大风天举办营火晚会,安排篝火晚会前要注意气象预报,如遇风、雨天,应改期举行。
(3)专人负责。篝火晚会要有专人保护篝火和添燃料,请观众不要围营火太近。篝火晚会结束后,要有专人熄火,确实完全熄火以后才能离开。在使用假篝火时,要有专人注意用电安全;吹风设备不要发出很大的声音,以免影响晚会的效果。
六、集体舞会
集体舞会是人类一种历史最悠久的文化活动方式。集体舞会可以表现人们对于生活的感受,锻炼身体、发展社交等等。在现代社会中,集体舞随着社会的开放,具有更强的生命力。集体舞品种很多,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集体舞,有些集体舞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交谊方式。基层部队举办集体舞会,有利于密切官兵团结,培养指战员的集体主义精神,是新时期活跃军营文化生活的良好形式。
士兵集体舞的组织:士兵集体舞是一门青春的艺术,历来被我军基层官兵所喜爱。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祖国保卫四化的和平时期,士兵集体舞都是我军思想文化建设百花园中的一支鲜艳夺目的奇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组织开展好士兵集体舞,对活跃部队基层文化生活,鼓舞士气,增强官兵团结友谊,培养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操,搞好军民共建、密切军民关系,有效地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士兵集体舞的特点
(一)风格独特、军味浓郁
我军的士兵集体舞是伴随着人民军队诞生的脚步,从工农大众中间走出来,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成长起来的。
1928年,红军连队就有了“军人活动室”,后改为“军人俱乐部”。当时跳的舞是江西、福建民间所流行的歌舞表演,如《打花鼓》、《小放牛》、《采茶戏》等。1929年,红军宣传队根据战斗生活创作了《马刀舞》,舞蹈表现了红军战士挥舞着马刀、顽强战斗英勇杀敌的气势。1931年6、7月间,一些从苏联回国来到中央苏区的同志,向红军战士传授苏联舞蹈,如《乌克兰舞》、《海军舞》、《农民舞》、《水兵舞》、《红军舞》、《儿童舞》、《国际歌舞》等。不仅红军战士会跳,工人农民中也广为流传。
(二)简练易学、便于普及
士兵集体舞比起舞厅舞和国际标准交谊舞来说,具有简练易学,极富情趣的特点。它很少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主要是队形的错落有致的变化,舞步或铿锵有力或轻盈活泼,动作流畅,一看就会,一跟就上,使人越跳越爱跳,越跳越有情趣。
士兵集体舞是一种自娱性很强的舞蹈形式,是群众性娱乐和休息的一种很好的活动方式。而且,它能够表现今天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充分展示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人青年士兵的精神风貌,所以,它越来越受到基层部队的欢迎。
二、士兵集体舞的作用
(一)士兵集体舞可以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士兵们伴着悠扬动听的旋律,踏着欢快优美的舞步,可以亲身感受到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舞蹈艺术的魅力与光彩,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士兵集体舞可以培养组织纪律观念
通过动作的转换,队形的变化,感受集体活动的欢愉,体会整体协调统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
(三)士兵集体舞可以开发智力,增强人的聪明才智
跳舞既要手舞足蹈又要开动脑筋,这通过头脑指挥身体,展现优美的舞姿和流畅的韵律,由于它调动了舞者积极追求得心应手的目标,因而能够促使身体灵活和头脑敏捷,加强思维能力,增长聪明才智。
(四)士兵集体舞是一种很好的休息、娱乐和锻炼方式
士兵们在紧张的战备执勤工作之余,跳跳集体舞可以松驰神经,娱悦身心,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战胜疾病的能力。
三、士兵集体舞的要求
士兵集体舞是一种娱乐方式是一项高雅的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士兵集体舞活动,不论是组织者还是参加者都应明确一些基本的要求。
(一)对组织者的要求
1、思想动员到位
要讲明士兵集体舞的作用和意义,使参加者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活动,并能自觉地照顾整体队形,注意动作要求,讲究文明礼貌。这样舞场就会呈现整体统一的美感及欢快和谐的气氛,参加者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
2、计划安排周全
跳士兵集体舞切忌放任自流,要有组织进行。场地的选择,乐曲的使用,时间的安排,人员的参加,都要事先计划安排好。
(二)对参加者的要求
1、精神焕发、情绪饱满
士兵集体舞的参加者应该精神焕发,情绪饱满。这不仅要流露在面部表情上,更要体现在舞蹈动作中。参加者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去,这样才能充分表达舞蹈和音乐的内涵,具有感染力。
2、动作准确、音乐合拍
要掌握士兵集体舞的动作要领及风格特点。士兵集体舞的美感是通过协调统一的动作和队形来显示的。如果动作不准确,队形混乱,就无美感可言。舞蹈动作是有节奏有规律的,因此,跳舞必须合上音乐节拍。只有音乐合拍、节奏准确,才能动作流畅,表达激情。
四、士兵集体舞的组织方法
集体舞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还能给青年官兵提供正常的社会交际机会。是一种陶治性情,振奋精神,加强纪律性,培养集体观念的好形式。
(一)采用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
舞蹈的编排一般以圆圈形式进行,可以是双圆圈,分内、外圈,也可以是单圆圈,可以两人一组,甲乙相对,也可是单数、双数相对,甚至可以三人一组在圆圈内进行。或者是单、双纵队起舞,走龙摆尾,卷白菜心,二龙吐须等多种队形。另外,也可直接选用或改编健康活泼,便于集体学跳的现成舞蹈形式。如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秧歌舞、阿细跳月和具有迪斯科风格的十六步、二十四步等等。
(二)编排简练易学的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太复杂,很难记住,不利于整齐划一,跳起来容易混乱,破坏了集体舞和谐统一的特色美。因此,舞蹈动作最好少而精,三至五个动作反复出现,且要简单易学,活泼大方,一看就懂,一跟就会。
(三)选择健康向上热情活泼的乐曲
组织好集体舞会,选择好的乐曲至关重要。要选择内容健康向上旋律生动活泼的音乐,如具有民族民间风格特色或世界著名的曲子。在乐曲的安排上,要力求丰富多彩。一个多小时的集体舞会音乐至少要有三到四种不同的节奏,如三步的、四步的、慢的、快的、欢乐跳跃的,舒展矫健的和优美抒情的要穿插交替进行。
(四)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头引导作用
士兵集体舞虽说好学好跳,但不注意培训和发挥骨干的作用是不行的。要重视“小教员”的培训,以形成中坚力量,使大家学有榜样,跳有章法,忙而不乱、运用自如。培训骨干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培训骨干之后,要指定时间由骨干将舞步跳法传授给大家。为了调动基层官兵参加集体舞会的积极性,可适当举行以班或排为单位的士兵集体舞比赛,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特奖励。
第二篇:基层员工的十大类型
基层员工的十大类型
北极星电力英才网 发布日期:(阅602次)
关键词:
第一类员工 好学上进型
这类员工一般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有冲劲和干劲,希望通过工作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发展。
好学上进型员工的优点是勤奋,善于发现问题,并且经常会向领导询问问题,经常有新点子,并且对工作充满激情。企业一般喜欢树立这样的员工为榜样,是可以培养的好对象。
但是由于这类往往缺乏工作经验,而且对于职业生涯来说,这种人往往比较理想化,所以碰壁也是少不了的,而且经常向领导询问一些低层次的问题(相对于领导的层面),所以对于工作繁忙事物繁多的领导来说这类员工也是比较叫人头疼。
对待这类员工一定要多指导,给予知识的灌输和职业生涯的刺激,有条件的带领员工适当参与一些能激起斗志的活动,把具有类似经历成功人士的故事讲给员工知道,通过故事和经历告诉员工梦想并不遥远。
第二类员工 利益至上型
这类员工或者因为年龄偏大,或者因为缺乏专业技能,或者因为学习能力不足,或者因为家庭环境等原因,唯一看重的就是金钱和短期利益。作为基层员工,他们既不会热爱企业,更不会对任何企业产生归属感,这类员工最容易被其他企业挖墙角,属于“见钱眼开”的典型代表。
“利益至上 金钱为王”,这类员工唯一看重的就是待遇,没有什么比好的待遇更叫人兴奋了,他们会不停的和其他员工比较,甚至是和其他企业比较,和身边的人比较,比较收入的多少,以及尽量少付出,多收获,他们可以为了获得待遇的提升比其他员工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可能因为10块钱失去继续工作的动力,金钱几乎主宰着这类员工的心智。
对待这类员工,最好的鼓励就是给予物质刺激,通过物质的奖励使员工具备工作热情和动力,以便看到更高的境界或者说改变。当然如果不能改变,“诱之以利”也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第三类员工 闲言碎语型
这类员工主要的特征就是“喜欢嚼舌根”,喜欢传话,喜欢打听别人隐私,这类员工以女性居多,尤其是一个团队里面有几个类似的员工时,“马太效应”便迅速体现。
公司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需要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需要正确的言论和舆论,需要核心的价值理念,一旦错误的言论在团队内大面积流传,将极大影响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所以这类员工的出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水至清则无鱼”,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是优秀的,人类的所有缺点在一个团队里都会有体现,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沟通的主要方式,所以“闲言碎语”也是员工的自由。但是作为一个企业或团队,必须要确定哪些言论是不允许流传的,所谓“绝对禁止破坏团结 禁止一切不利于团队的言行”,一旦出现,必须进行绝对严厉的处罚。
第四类员工 自我膨胀型
这类员工往往能力较强,聪明,有心机,善于学习。但是由于过于聪明或者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职务和位置,这类员工往往会自我膨胀,在处理问题时伤害到上级或者同事之间的自尊和感情。
其实在每个团队,都需要有能力的人,需要狼的精神,但是对于中国大多数团队来讲,是不需要“吕布”基层的。一个员工如果过于强势,可以自己做老板,或者在一个大舞台上展示自己,但是对于一个基层,收敛和按部就班也是一种智慧和美德,自我膨胀适合于社会领域,但是不适合企业文化。
对于自我膨胀型的员工,一个企业也不能完全的压制,还是应该适当的鼓励,但是作为一个团队,绝对不能容忍个人英雄替代团队文化,“榜样的力量势无穷的”,但是“坏榜样的破坏力量也是无穷的”,所以一定要压制不良的膨胀欲望,一定要给予事先的警告,以免问题出现以后祸及整个团队。
第五类员工 骆驼祥子型
这类员工话不多,对于团队的事情也很少发表意见,主要的行为就是工作,或者保持沉默。其主要原因或者和性格相关,或者和经历相关,属于典型的“老实巴交”。
按照一个团队的基本概念,沟通是每个员工的基本义务,但是对于这类员工,不是他们抵触公司制度,而是天性使他们缺乏沟通技巧,或者说对于他们工作就是工作,就是努力完成硬性的任务,而沟通则使他们感到困窘或者为难。
没有人是绝对愚蠢的,这类员工的智商未必就是低下,但是他们的反映慢一点,性格低沉一点,或者说内心的阳光少一点,他们的乐趣就是在于工作之后家人的认可,或者说责任重于一切,对于这部分员工,一定要多给予一些关爱,多给予一些理解以及尊重,适当的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以及家庭。
第六类员工 上班下班型
这类员工上班的任务就是上班,上班就是付出劳动,拿到合适的薪水,他们很少参与“帮派”之争,也没有足够的心思去和别人一争长短,他们善于自我保护,并且把工作和生活严格分开,他们不喜欢公司或者领导介入自己的生活,他们更喜欢完成份内任务以后的独立和放松,更愿意通过工作然后寻找生活的点滴乐趣。
这部分人往往有些小的爱好或乐趣,但是他们不喜欢和同事分享,他们有小圈子,圈子里也很少谈工作,他们认为工作就是完成某项任务,而生活应该属于自己,他们有时候会非常积极——因为他们忽然发现自己不能比别人落后;他们有时候也非常的消极,可能只是一些小误会。他们对公司肯定有意见或者建议,但是只要不过分涉及个人利益,他们往往保持沉默。
对于这部分员工,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他们既没有过分的热情,也不会给团队带来威胁,他们很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做好工作是自己基本的责任,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平淡。作为一个成熟的团队,主要的还是让他们时刻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危机来临时他们的飘摇,或者说企业应该积极引导,避免他们失去方向感。
第七类员工 茫然失措型
这类员工一般处于茫然的阶段,以毕业生、失恋生等为典型代表。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或者说失去了生活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比如今天安排了10项任务,别的员工都在积极的努力完成,可这类员工的思想还在游离状态。对工作没有安排,对生活没有热情,对事业没有规划是她们突出的特点,能力不够、经验不足、涉世不深,自然欠缺专注和热情,或者由于身体、生活、家庭等原因,他们消极低沉甚至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他们非常需要点播、需要援助、需要支持和理解,作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如何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并且把这部分员工培养成明天的力量。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毕业后短短的几年时间,却分别出截然不同的人生,如何帮助员工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如何传授他们基本的知识技能、如何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找到落脚点,如何使他们感觉到团队的温暖,如何使他们快速进入角色,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职业道路,这是一个企业内功的具体表现。
第八类员工 孔雀开屏型
这部分员工一般是团队的前排,或者是意见积极的参与者,他们喜欢出风头,也喜欢表达自己,更善于表现自己,作为“孔雀”,这类员工具有明显的优点——外向、积极并且很容易成为一个小团队的核心,成为“话语权”的优先者和“最积极的活动参与者”。
这部分人最适合组织各类活动,并且她们也愿意承担一部分责任,愿意作为某次活动的主角,或者是某场会议的中心意见表达者,她们最渴望被承认、被关注和被提升,一旦领导对她们的积极步重视,就会极大挫伤她们的积极性,并且成为“跳槽”的主要原因。
对待“孔雀”,也不能只看到她们的羽毛或者开屏的美丽,也要仔细分辨这类员工背后的动力和目的,尽量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团队的每位员工,以“尊重人培养人”的大原则去培养具有向上精神的员工,给予她们参与的机会、组织的机会、管理的机会,通过实践帮助他们走上正规的管理之路,通过公司的体制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的大发展。
第九类员工 马马乎乎型
这类员工唯一的特点就是马虎,丢三落四,顾此失彼,对待工作也有热情,也有冲劲,但是因为没有良好的时间管理,缺乏科学的流程设计,或者说生活中就是一个马虎的性格,当处身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更容易出现工作差错或者给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例如安排的事情没有做好或者遗忘,一旦重要环节出现问题,公司的整个流程都会出现问题,所以现代职场的时间管理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类员工不是智商低,所以千万不要直接打击他们,一定要做他们的好老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掌握现代企业如何实现有效管理,以及相关工作方法和技巧。
对于这类员工,重要事物的安排一定要谨慎,最好让其先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在大型活动的组织、重要事物安排上不要给予压力,让他们跟随榜样前进,和工作细致的员工一起成长。
第十类员工 未来领袖型
这类员工一般具备优秀的管理素质,同时天生有一定的凝聚力,所以很容易就能熟悉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流程,也很容易进入角色,而且权利欲望比较重,对待现代商业有与生俱来的兴趣,所以也是最容易取得成就的一群人。
这类员工往往不会过于的安分守己,但是又不会和自我膨胀型一样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敬业、尊重领导,并且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们务实或者善于利用资源,在简单的工作中发现市场的精髓,并且成为职场的强势者。
这类基层也是很多领导嫉妒或者说提防的,实际上没有必要,对于这部分基层员工重要的还是和他们一起进步,因为他们身上优秀的素质是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学习的,和强者在一起才能使自己更强,和优秀的员工在一起团队的战斗力才可以更强。
小结:没有完美的人格,自然就没有完美的领导,更不会有完美的基层员工,每个类型的员工身上都有善与恶的人类本质,如何利用每个员工身上的优点,通过公司的企业文化来压制不良风气,使团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企业任重道远的万里长征。
第三篇:基层晚会常用文艺节目简介
第三节 基层晚会常用文艺节目简介 一、歌舞类(杨丽萍)
1、独唱
独唱,是指一个人演唱的声乐形式。依据嗓音类别可分为男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童声独唱。独唱通常有三种方法,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九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包括了独唱的三种方法:
一是美声唱法,在我国又称为“西洋唱法”它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意大利文原意为动听的、美好的歌声。美声唱法是通过科学的发声练唱改善人的歌唱状态,合理运用气息的支持,调节好发声器官的各种机能,按照艺术的审美理想规范人声的表达方式,使声音明亮、丰满、松弛、圆润并具有一种金属色彩,且具有共鸣。其次它还注重句法的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并、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美声唱法音区广阔而有控制力。高音区有金属般爽朗的气质,中音区丰满结实,低音区宽厚、洪亮、醇和等。美声唱法按照音区、音色、换声点等特征,将人声分为高音(男高、女高)、中音(男中、女中)、低音(男低、女低)和童音。美声唱法3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一批批作曲家、歌唱家的探索,这种唱法在我国已形成一种体系,并被我国群众所接受和喜爱,涌现出听众熟悉并喜爱的歌唱家。如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郑咏,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刘斌,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关牧村,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杨鸿基及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等。
二是民族唱法,是指戏曲、曲艺、民歌以及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语言、不同风格的演唱,构成了我国民族唱法异彩纷呈的局面。民族唱法也有其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都讲究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种唱法音色较明亮,具有一种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培养出一批演唱民歌族的曲的歌唱家。如郭兰英、才旦卓玛、王昆等。近年来,一些年轻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宋祖英等。在立足民族唱法,探索新概念追寻路子的多样性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三是通俗唱法。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它是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唱法。也是基层部队官兵最容易接受和学唱的演唱方法。其情感表达真切、直率,表演风格清新、自由,强调表现某种通俗情调。通俗唱法的特点是:1、歌手多凭借自然嗓音演唱;2、十分依赖扩音设备来修饰和美化声音;3、形成了气声、柔声、直声、哑声等作为通俗唱法重要表现手段的演唱特色。
这一唱法开启了用歌声表现人类情感的新领域。基层官兵只要具备较好的自然嗓音,有良好的乐感和较强的模仿能力,便不难成为一名受欢迎的歌手。
2、表演唱
表演唱是融表演与歌唱为一体,以适当的手势、表情和舞蹈动作来表达歌曲内容和情节的一种演唱形式。我们首先欣赏一下由济南军区演出的表演唱《我的步战车》,然后再共同了解一下表演唱的知识。
表演唱的基本特征是表演动作对观众具有直接感染作用。虽然,任何一个歌唱节目,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表演动作,如独唱,小合唱等。因为表演动作是对歌曲情感表现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对于表演唱这种形式来说,它的表演就成了表达内容的重要手段。因此,没有比较丰富的动作表演,就不能称为表演唱。
表演唱的动作大体有四个特点:
一是动态性。是指演唱中表现人在各种活动中呈现的形态。一般说,表演唱的动作是两个以上动作的连接和组合。由于表演动作是从人们在生活中千变万化的动作中提炼出来的,这些经过提炼的动作渗透了表演者的思想感情,有相当的象征和表达意义。如2000年春节联欢会中的表演唱《军中姐妹》,它提炼了一系列部队官兵进行队列训练时的动作过程,使人们一看到这些动作表演,就想起“国庆”阅兵时的情景。并展现了当代女兵的风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是节奏性。所谓“节奏性”就是表现人在生活中各种运动的基本节律,但又比人们生活中的节奏更强烈、更连贯、更鲜明。如表演唱《洗衣歌》中,藏族姑娘在河边洗衣服的节奏,同生活中人们洗衣服的节律既有相似之处,又比生活中的洗衣动作节奏要连贯、强烈、鲜明的多。
三是虚拟性。即通过舞台表演,使人们从中展开联想,以神传情,以虚代实,以假乱真,从而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如我们刚才欣赏的表演唱《我的步战车》,战士们不能真的开着步战车上台,而是通过虚拟的开车动作,加上嘴里唱者“就在当兵的头一年,我开上了步战车„„”这样的歌词,使观众感受到表演者开步战车的情景。
四是抒情性。主要指他的表演并不是为了模仿生活,而是为了抒发感情,把唱歌的过程从“咏歌”发展到“手舞足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如98年全军业余文艺会演获奖节目《阿哥探亲回彝寨》。通过演员的表演唱,表现了“阿哥”在当兵前后各方面的变化。
表演唱这种形式,比一般独唱、合唱歌曲更富于叙述性。不受场地、道具等因素限制,非常适合基层连队的排练演出。
3、合唱
合唱是一种人数较多的多声部演唱形式。是最具广泛群众性的一项歌咏活动,它是音乐、文学与演唱的结晶。它不仅能训练人们对多声部的听觉能力,还能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让部队官兵演唱优秀的合唱歌曲,对他们的道德修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先感受一下合唱的魅力。
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是由群众性的集体歌唱活动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中国的合唱艺术可以说是音乐领域中最年轻的家族。1932年黄自先生写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最早的合唱作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合唱事业蓬勃发展,许多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优秀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如《长征组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阿拉木汗》等。
合唱按人声类别不同可分为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和由男女声共同担任的混声合唱。这是合唱最常见的分类方法。男声合唱较为雄厚粗壮,适合表现铿锵有力、激昂深厚的情绪。如歌剧《自由射手》中那段著名的男声合唱曲《猎人进行曲》。女声合唱较为柔和、抒情,一般适合表现清晰、秀丽、细腻甜美与哀怨缠绵的情绪。如大家熟悉的女声合唱曲《纺织姑娘》、《盼红军》。童声合唱纯美、甜润,如童声合唱《我们的田野》、《星星啊星星》等。混声合唱一般分为四个声部,即: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大家熟悉的混声合唱曲很多,这里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合唱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按声部的多少来分,它可分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如男声二部合唱、女声三部合唱、混声四部合唱等。
另外,有领唱的合唱,可叫做领唱合唱,如《同一首歌》、《七子之歌》等。大型合唱还可以包括重唱、对唱和齐唱等多种形式。如《黄河大合唱》。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有的合唱曲为了突出声乐表现力,而有意不用乐器伴奏,纯粹由人声演唱,称为无伴奏合唱。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就属于无伴奏合唱曲。
在基层部队开展的文艺活动中,合唱是最重要的演唱形式之一。因为合唱每个声部人数较多,适宜表现集体的思想感情,并且最善于表达人们的共同心愿和时代声音。一曲精典合唱曲目,可以展示当代军人的艺术风采。在基层部队的合唱中,以齐唱的形式最为普遍,但随着官兵审美情趣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合唱艺术将会日益普及。
(二)小合唱
小合唱是基层部队喜闻乐见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唱一个声部、并有两个以上声部的演唱形式。演唱人数一般不超过12个人。
适合部队的小合唱曲非常多,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我军的每一个军兵种都有一些流传的小合唱歌曲。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演唱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小合唱曲。要选择时代感强,好听向上,并且好学、好唱,又能反映部队生活的优秀歌曲。由于小合唱是一种多声部歌曲演唱,所以在排练之前首先要解决歌曲多声部的问题。一是利用现成的多声部曲谱。有许多歌曲,发表时作者就写了多声部。如《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如果我们要演唱这些歌,一般不需要自己动手写成多声部。二是根据歌曲的主旋律自己编配其它声部。有的歌曲,发表时作者并没有写多声部,但我们在演出中需要作为小合唱歌曲来演唱,这就要求自己写成多声部。如《当兵的人》、《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等。这些歌曲不仅可以作为独唱曲,就是作为小合唱曲也非常合适。在作为小合唱曲时就需要自己动手写成多声部。写多声部最好是学过《和声学》方面的知识并有多声部演唱方面经验的同志。三是可参考已有的多声部谱子,根据基层演唱人员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改编。有时候我们演唱的小合唱曲可以找到多声部的合唱谱子,但谱中有些方面不适合自己部队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部分保留、部分改编。
小合唱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唱词的表达和动作的整齐等技巧。同时还要注意音质优美,音高准确。
在小合唱方面,我们部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演唱水平。小合唱成为军营歌坛上的一支奇葩。
4、独舞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叫单人舞,是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独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如:独舞《太阳鸟》以其精致独特的艺术视角,写意的展现了人们对生命、阳光的诗般礼赞、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的独舞《岛上的日子》、《春江花月夜》、《水》、《希望》、《敦煌彩塑》、《海浪》等。另一类是在舞剧和大型舞蹈中,常用独舞形式突出刻划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在集体舞中的独舞一般称为领舞。舞蹈样式之一。意思是独自一人表演,所以又可称为“单人舞”。有以下几种类别:
①结构完整、自成篇章的舞蹈作品,如老一辈舞蹈家吴晓邦先生1942年创作并演出的《饥火》、《敦煌彩塑》、《海浪》;中国古典舞中舞蹈家黄豆豆作品《秦俑魂》、刘岩作品《水中月》、武巍峰作品《秋海棠》、和古典芭蕾《天鹅之死》,现代舞《马赛曲》、印度民间舞《拍球舞》等。它们具有独立的主题、内容及意境,短小精巧、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②群舞中独舞的段落,舞剧中塑造人物、抒发人物内心感情的重要手段,如中国舞剧《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独舞和古典芭蕾《天鹅湖》第2幕中奥杰塔的独舞。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刻画舞蹈中的主要人物和推动高潮的发展,如舞蹈《飞夺泸定桥》中班长的独舞和《战马嘶鸣》中小战士的独舞。这类独舞就其内容而言往往只是一个舞蹈或舞剧片断,在形式上也往往有群舞演员陪衬在后。这类独舞有时并非独自一个在舞台上,而是指某一角色有一段相对完整、不同于其他演员的表演(即用不着动作整齐划—)。
③古典芭蕾中的“变奏”。古典芭蕾从欣赏的角度还往往安排男女主人公及其他人物的独舞,用来表现演员的技巧水平,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独舞应当意境深邃、结构精练,以丰富的情感、生动的舞蹈和高超的技巧相结合,创造出完美动人的舞蹈形式。即在双人合舞之后,有男、女各自独立表演的舞段。这主要是用来展示演员高超的转和跳跃技巧的。因此,独舞对表演者的要求也特别严格,独舞演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娴熟的技术技巧、高超的表现能力和全面的艺术修养。
5、双人舞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双人舞分为两类:
①由两位演员表演的、结构完整的、有独立主题的舞蹈作品,如中国舞蹈《再见吧!妈妈》、《飞天》、《怀念战友》、《小萝卜头》。它们都有独立的主题、内容、情节(或情绪和意境)。
②舞剧或大型舞蹈中的双人舞,是用来塑造主要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中国舞剧《鱼美人》中鱼美人和猎人的双人舞;芭蕾《奥涅金》中塔吉雅娜和奥涅金的 3段双人舞。双人舞要求结构精巧、形象生动,演员除要求具备独舞演员的条件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合作意识,表演时能默契配合。军旅舞蹈艺术以其独具的题材、风格特色而一花独秀,如反映战友间生死情谊的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女子双人舞《同行》,以及武警文工团男子双人舞《战友》。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的双人舞《士兵兄弟》、第二炮兵文工团的双人舞《未了情》、双人舞《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和《无言的战友》,《天边的红云》充分展示了人们所熟悉的革命、保家卫国和历史传统题材,其中群舞《天边的红云》以女性的视角勾画出历经磨难的女红军在壮烈牺牲前的战斗与抗争,同时又刻画了面对死亡的青春女性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美的追求和美好明天的留恋,人们从这个舞蹈中不难看到现代舞的抽象和民族舞的具象的描述风格;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创作的双人舞《无言的战友》,表现了战士与军犬间的一种特殊的战友情怀。《无言的战友》是国家一级编导赵明的作品。他从一个全新的军旅生活视角取材,讲了一位士兵与自己的军犬训练,玩耍,战斗的普通生活场景,舞蹈结尾出人意料,不是人与狗和谐生活,而是一个悲剧的结局,军犬在一次任务中牺牲,军人失去“战友”的痛苦的情感,体现他们真挚的友情。烘托出无言的战友如此伟大,英勇,忠诚。编导的艺术构思有独特的创新性。
6、三人舞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根据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现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的组成部分。三人舞,根据内容又可以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如:《瀑布》、《节日的金钹》、《快开、快快开》、舞剧“天鹅湖”中《三只大天鹅舞》)和表现一定情节(如:《金山战鼓》)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内容(如:《惊变》)等三种不同的类别。“三人舞”大部分是具有情节性的小型舞蹈作品,是能够组成性格冲突的最小舞蹈样式。如三人舞《金色种子》表现了姐弟俩与破坏生产的坏分子的冲突;三人舞《绳波》则表现了夫妻俩不和而孩子在夹逢中生存的情景。根据性格冲突来设计舞段和舞台构图,三人舞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非对称的,矛盾的;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舞蹈样式。
7、群舞 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绪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大型舞剧中的群舞,常用来烘托艺术气氛,展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有时也用其作为独舞或双人舞的陪衬,为塑造人物服务。从表演的性别上可分为男子群舞、女子群舞和男女大群舞;如:总政歌舞团的群舞《士兵与枪》;总政歌舞团的男子群舞《穿越》;《军中蛟龙》、《追潮》、《较量》;空政歌舞团的女子群舞《云上的日子》;《女兵》、《今天我上光荣榜》、《女骑警》、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的群舞《较量》、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的群舞《雷霆风暴》;如反映驻守祖国边关战士生活的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舞蹈《边关沉月》;在表现新时期军民关系的舞蹈作品中,总政歌舞团的《哈达献给解放军》和西藏军区文工团的《酥油飘香》也有独特的风格特色。《走、跑、跳》把和平时期部队现实生活中最简单枯燥的队列操练齐步走舞得有滋有味,从一个拔正步的标准训练动作的重复、跌倒、爬起,继续前行,集中几笔,使人感到这是一种对今天战士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情操的形体外化,一种艺术的升华。舞蹈为了表现官兵们在训练中的龙腾虎跃,还采用了芭蕾式的大跳、腾跃等技巧,有现代舞式的形体动作,都作为一种官兵精神体现的形体化符号,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使当代军人的风采,乃至军威在舞蹈中的艺术魅力所震撼,所折服。
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情节性群舞和抒情性群舞。群舞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舞蹈作品,如被誉为“20世纪经典”的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以一群少女或细碎流畅或奔腾跳跃的舞姿,象征着山涧小溪流聚成河最终汇入大海的景象,以此揭示出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这类群舞以抒情性群舞居多,群舞也可以是舞剧中的一个片断,如《小刀会》中的《弓舞》、《鱼美人》中的《珊瑚舞》等。这类群舞服从于舞剧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通常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描绘和群众情态表现。群舞的一个重要表演特征是动作整齐、风格一致。如:《荷花舞》、《孔雀舞》、《快乐的啰嗦》、《战马嘶鸣》、《难忘的泼水节》等。
二、语言类
1、戏剧小品(龚雯婷)
一、概述
戏剧小品是戏剧的一种,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它以短小、形象、活泼、贴近生活、表演灵活的形式活跃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我国的戏剧小品从表现手段上分,主要有戏曲小品、话剧小品、歌剧小品等。戏曲小品是以我国传统戏曲歌、舞、剧三位一体为特点的戏剧小品。话剧小品是以对话为主,兼有动作的一种戏剧小品。这是目前最走红的戏剧小品样式。如赵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拜年》、《卖拐》等。歌剧小品是以歌唱为主,兼有对话和旁白。如潘长江表演的《过河》;从戏剧小品的艺术效果上分,我国的戏剧小品主要有喜剧小品、悲剧小品和悲喜剧小品。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悲喜剧小品如《芙蓉树下》。
二、戏剧小品创作要点
(一)抓生活热点,以小见大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戏剧应该是一面聚集物像的镜子„„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卖拐》、《卖车》、《功夫》,截取的就是生活中人们常有不自觉地受骗上当的小事,反映的却是多方面问题:如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人的自身素养;人的生存之道;人性中懒惰、自私、轻信的弱点;人的交际原则等问题。更深层次的内容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哲学等问题。
(二)巧设结构,出人意料
戏剧小品的结构形式大体上有两种:开放式和闭锁式。开放式结构就是让戏剧情节按时间顺序按部就班地展开,如赵本山和黄小娟表演的《相亲》;闭锁式结构就是只写高潮和结局部分,把事件最精彩的部分表现出来,,如黄宏和魏积安表演的《擦皮鞋》就是把一天中“早晨”这一重要时刻发生的事表现出来,从而出人意料地反映现代人的“两面生活”,即化了妆的“我”和卸了妆的“真我”二者的矛盾纠葛,揭示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生活要义。
(三)把握个性生动的语言
戏剧小品成功的关键除了具有新颖、深刻的主题外,最重要的就是小品语言。因为戏剧小品篇幅短,演出时间短,人物一般在30分钟左右,甚至15分钟左右。人物也少,背景简单,这就要求戏剧小品的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极具冲击力。
口语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讲标准的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普通话。二是讲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目前戏剧小品的口语化以地方特色为主,南方戏剧小品和北方戏剧小品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但却能引起普遍共鸣,其小品的口语化美感起了相当大作用。
个性化,是指戏剧小品里的人物语言要有个性,是普遍中的特殊,是生活中有的而又无法模仿的语言,如《昨天·今天·明天》中“我十分想念赵忠祥!”和“来时火车票谁给报了?”的语言已经成为某种暗示语广为流传。
三、戏剧小品剧本写作要点:
(一)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
(二)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三)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扳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
(四)不要把戏剧小品写成相声或小戏剧,要突出小品的特点。有些小品作者用心良苦,立意也不错,总想把小品写的很有思想性,对人有教育意义。但表演效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戏剧和戏剧小品真正区别开来。
2、相声(龚雯婷)
一、概述
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
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侯(宝林)派”、“马(三立)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表演大师有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堃、苏文茂、马季等人。
二、相声的分类
(一)按演员人数。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长篇单口相声,通
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但更注重笑料;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演员为一捧一逗。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称“腻缝”。
(二)按内容功能。讽刺型相声,可讽刺自己或别人。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姜昆的《如此照相》;歌颂型相声,主要在中国大陆,通常要配合政府方针、政策。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农村新面貌)、侯耀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建设者);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
三、相声的表现形式
相声表演方式最初有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相声称“暗春”,公开表演的相声称“明春”。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后只有“明春”一种在继续发展。相声的形式共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
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瓢把儿”—转入正文的过渡性引子;“正活儿”—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结尾四部分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创作的相声也常有省略“瓢把儿”的。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
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数十种。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
3、快板(郑彬)快板是以竹板击拍,有节奏地韵诵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它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由“顺口溜”发展而来的。快板的语言生动流畅、节奏性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是快板语言的主要特点。快板或一个人单独表演,或二人对口表演,偶尔也用集体表演的形式。快板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反映生活快,而且可写的内容很广泛。快板的形式灵活,表演简易、轻便,是一种深受官兵欢迎的曲艺形式。我们来听一下快板的常见节奏点。
快板的表现形式很丰富,下面我给同志们介绍几种常见的形式:
快板书:又叫竹板书。它和山东快书有些相似,通常由一个人表演,并说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
对口快板:又叫数来宝,是由二个人通过相互对答的形式进行表演。
群口快板:也叫快板群。表演者可有7-10人,一人一副竹板。可以叙事,也可以作形势宣传。其舞台演出效果往往比较“火热”。
锣鼓快板:由4-5人乃至更多的人打竹板,后面配有一套锣鼓。在快板的段落之间出现锣鼓点儿。这种形式很适于“欢庆”节目。
方言快板:指用各类方言表演的快板段。较常见的有天津快板等,天津快板除须用天津话说外,还要配上音乐伴奏,其格调轻松活泼,极易流行。
在编写快板时,首先要把内容选好,通常要选择情节简单,人物不多、场景集中的题材。当然,没有情节和人物的题材也可以编写成快板,如罗列一些名字和数字,说明某些道理。题材确定之后,选择一个好的开头十分重要,下面我重点给同志们讲一下如何写好快板的开头。快板的开头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叫“开门见山”,一开头就说出要表达的主题。如锣鼓快板《江主席来到大堤上》,主要是讲述98年长江洪水泛滥,全军战士在江主席的号召下,奋力抗洪,江主席亲自到大堤上慰问官兵的情景。开始就表述主题“八月里阴雨天未晴,八月里热浪袭军营,八月里长江洪水涨,八月里大堤出险情。江主席发号令,八方战士齐出征。„„”另一种是“迂回曲折”,将所要反映的内容,适当加以渲染,使人们对它逐渐产生兴趣,仔细地听下去。如群口快板《党小组长》,整个快板的内容是四个人想通过各自具体事例来选出一个优秀党小组长,但在开头并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说“合:打竹板,登上台,自报家门唱起来。我们几个都姓党,名字都叫党小组长。甲:党小组长不是官,可下管地来上管天;乙:党小组长没提干,也兼管思想和路线。丙:在连队,咱有个外号叫得甜,人称“编外指导员”;丁:在班排,还有个称呼更加美,都管咱叫“班政委”。„„当大家产生兴趣后在再说出主题合:“„„今天咱支部召开演讲会,四位组长选一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这朵红花谁来戴。”快板开头以后,就要紧接着按照贯穿线铺写下去。不同的题材要使用不同的贯串线,或按人物性格脉络叙述故事,或照事件发生的情节具体展开,或围绕一个道理分层阐述。贯串线的角度一定要新颖,高潮点一定要表达到位。快板的结尾也很重要,有的结尾庄重严肃,有号召力,振奋人心。如《巧遇好八连》“甲:夸八连!乙:赞八连!合:努力学习好八连,艰苦奋斗永向前!”有的结尾则比较含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如《入伍第一天》,当把他第一天到连队的切身感受尽情地抒发之后,在结尾中写道:“当我写完决心书,东方发白星儿疏。听!窗外响起了进军号,新的一天又来到。”不论何种格式的结尾,都不能拖沓冗长,画蛇添足。在编写快板时,还要注意押韵和节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4、故事(郑彬)
故事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口头文学形式。一个人,一张口,走到哪里,讲到哪里,可以不要舞台,不要布景,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如在训练间隙、节假日、休息室等,随时随地都可以讲。通过故事可以传播知识、开阔眼界、表达思想、扬善贬恶、教育人、熏陶人。讲故事是基层很受欢迎的节目。
故事既可以自己创作,又可以根据小说、电影、戏剧改编成新故事。在自己创作故事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要新。要努力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反映人民的心声,这样群众就爱听。如果需写老题材,也要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内容、新的意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情节发展要奇。是指情节发展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紧紧地吸引住听众。
3、结构安排要巧。故事的开头要象磁铁,抓住人心,结尾要象嚼青橄榄,余味无穷。在情节发展部分要造成几个悬念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注意处理好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既能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又能让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5、语言要口语化、形象化。故事的语言要求流利上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明精练。要尽量避免冗长的赘述和过多的形容修饰。
5、三句半(吴竞子)
三句半是中国民间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以说为主的韵文体曲种。起源于嘉庆年间,山东峄县西部陶馆附近的运河号子,然后由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曲艺形式——三句半。三句半并不是单纯写在纸上逗趣的文字,它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语言诙谐风趣,创作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比较容易掌握。反映现实比较及时,是比较适应部队基层的一种表演形式。看似简单的三句半能起到烘托气氛,活跃现场,吸引观众的效果。三句半由4人演出,每人说一句。由于最后1人一般只说两个字,故称“三句半。”
表演特点与要求
表演者甲乙丙丁四人,手里各持鼓,小锣,镲,大锣等击打乐器敲打登场。乐器停,甲高声朗诵第一句,并根据此句意思做出一个造型动作。下面乙第二句,丙第三句。丁的第四句是“戏眼。”
三句半,三句半,关键在于半。半,其实只有一个字或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字多则味淡了。这一两个字要求很严,必须压韵,简捷,诙谐,合意,并出忽意料。一经丁喊出,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才行。观众大笑,台上四人敲打乐器转场,转一圈或两圈,之后接着表演第二段。一般,一个三句半节目有八——十段说词就可以了。
三句半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如不按其要求和规律去写,其演出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它对句式,字数,押韵等都有要求。如果写出来的作品不符合要求,那就不是三句半了。三句半的作者脑里要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你要写的作品是用来表演的,而不是给人读的,所以用词不能生僻。押韵与同调
三句半不仅要押韵,而且要求很严。具体来说就是:一、二、四句必须押韵,“一韵到底”,是把写诗歌或快板的押韵方法用到三句半中了。
三句半不仅要押韵,而且要“同调”,即押韵的字不仅要韵母相同,而且音调也要相同,但第三句的音调不能与其他句相同,只有这样,观众听起来才会感到和谐悦耳。
在实际创作中,最费脑筋的就是这个“半句”。常常因找不到合适的“半句”而不得不放弃前面好不容易想出来的三句。所以有时就先确定最后的“半句”,然后再写前面的三句。
“押韵”不像有人想的那样难,但也绝非像有些人想的那样简单。押韵不是只要韵母相同就可以了,其声母必须不同,换句话说,不能用“同音字”押韵,更不能用相同的字。韵母不完全相同的也可以押韵,如“iang”与“uang”“ing”与“ong”。韵母相同也不一定能押韵,如zhi与li,前者是整体认读音节。
字数要求
有些人以为,既然是“半句”,其字数就是前面每句的一半,这是错误的。三句半的“半句”绝不是其他句子的一半,而是要少于一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明显感觉到“半句”。很多人写的三句半的“半句”中,有不少是三个字或四个字,甚至有五个字的,这样根本无法体现三句半的灵魂──“半句”。
为了突出三句半的特点,给观众一个“新鲜、奇特”或“诙谐”的效果,三句半的“半句”应该以两个字为主,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字,但不容易表达需要的思想。如果用两个字找不出合适的词(韵母和音调都受控于前2句,的确很难),也可以用三个字,但应尽量少用。至于四个字和更多的字数是必须避免的。“儿化”音中“儿”不算字数。如“没门儿”算两个字。
前三句的字数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以七字为主,也可以是五字或六字,超过七字的最好不用。少于五字也是不行的。每段的字数可以不同,但同一段的前三句的字数应该相同。只有这样,观众听到最后一句时,才会感到新鲜奇特。如果前面几句的字数多少不一,观众感受到的只是字数的变化,而不会感受到“半句”,也就不是三句半了。
除前面说的外,三句半和诗歌一样,也有“句式”和“平仄”等要求。换句话说,不是每句的字数相同就可以,必须符合一定的句式才行。如“我们还没有吃饭,抓时间快把活干”虽然都是七个字,但不能用在三句半中。七字的句式一般有2种:“二二二一”及“二二一二”,六字的句式“二二二”其他句式都不行。最好能考虑一下“平仄”,一般注意每句词的音调应有所变化。如果都是同一音调,听起来就不舒服。这里讲的是创作三句半的基本要领。只有熟练的掌握了这些要领,并下一番功夫,才可能写出好的三句半。
6、双簧(吴竞子)
双簧为一种民间艺术,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由前面的一个演员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双簧”作为一种节目,出现于清朝末年,据说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如今,双簧仍然活动在艺术舞台中,多用于相声。此外,在双簧前,演员一般需要穿上大褂等服饰,在前面的演员需要梳理一个向上的辫子。
表演特点
双簧的最大特点在于模仿和配合。内容重点重在具有模仿价值的生活小事。曲艺双簧是两个演员,一人用形体表演,一人用声音说唱,合二为一,以假作真。说唱者,必须嗓子好,声音亮。表演者不发音,只张嘴模仿说唱的口形,大嘴张开,甚至能让人看见喉内的肉簧片——声带。有一副对联描述双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说真学仿佛一个,前演后唱喉咙两条。
演双簧必须有场面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说相声用的醒木、手绢、折扇之外,还有一个演双簧专用的头饰:套在头上的小辫,一般都用绳圈拴一个小圆托,上连一根冲天杵独辫,也有用青绸子条做的两个小羊犄角辫套在头上,两辫在耳上。这可能是根据不同脸型而设计的。曲艺中的双簧,多由相声演员兼演。由甲、乙二人表演。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形,称“前脸儿”。乙在后说唱称“后背”。传统相声都是甲智乙愚,演双簧则反之,吃亏的多是甲。双簧演员上场,先用相声垫话铺场,甲找包袱,乙捧哏。演双簧开始,前脸坐在桌后椅子上,先向观众咧嘴眯缝眼不发声音地大笑,然后紧急收敛笑容,面目严肃,拍醒木给信号,后背说唱,前脸学其动作口型,术语称为“发托卖像”。再演一小段,故意露出破绽找笑料抓包袱,甲站起离桌露出乙。二人对口说几句,接着再学双簧。双簧附属于相声,后背不论蹲着坐着,都是相声双簧。相声来源于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员过去都是自弹自唱。弹弦必须坐着,蹲着没法弹。因此,两把椅子,后背坐着的双簧应是双簧的原始形式。后来形式曲种独立,后背大都不能弹弦了,所以改为蹲着,隐蔽遮脸。
三、器乐类
1、中华民族乐器(龚雯婷)
一、弦乐器
(一)弹拨乐器
古琴:
古琴,又名七弦琴,古代原称琴,唐、宋以来逐渐被称呼为古琴。古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发展为七弦。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基本稳定,一直延续到现在。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和独奏两种。
2、乐器简介。古琴形式多样,历代沿用下来的名称有仲尼式、伏羲式、联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等。古琴长约1.2米,宽约20厘米,厚约6.6厘米,由梧桐木或杉木制成。古琴由琴面、琴底、琴首、琴轸、琴腹、琴徽、雁足等部位组成。其中琴面刨成弧形,琴底剜成槽腹,用一块比较硬的木板(一般用梓木)作为琴底胶合而成。
3、古琴的演奏方法。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右手能同时拨奏两根弦作和音。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取音时,可作往复摆动的“吟”、“揉”和上滑音“绰”、下滑音“注”等等多种奏法,形成古琴特有的演奏风格。琴音有三类:散音、按音、泛音。散音,即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拨弦时发出的空弦音。按音,也叫实音,即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时发出的音。泛音,即右手拨弦、左手对准某一徽位轻碰琴弦所发出的音较清澈的音。古琴的音域,从大字组C到小字组d3四组音。
4、代表人物及琴曲。
管平湖(1897-1967),江苏苏州人。擅长演奏的琴曲有《流水》、《阳春》、《胡笳十八拍》、《广陵散》等。
《广陵散》最初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今江苏徐州一带)的一首琴曲。《广陵散》曲谱经历代传授,后来保存在明.朱权辑的《神奇秘谱》中。它是隋唐时期的传谱,由琴、筝、笙等乐器单独演奏。《梅花三弄》据传为唐代琴人颜师古改编,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为一千五百多年前晋国(265-420)桓伊所做的一首笛曲。
古筝:
筝在我国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多年了。到了20世纪50年代,筝有了很大的改革,演奏艺术也得到飞速发展。在乐器形制上,将原来整的丝弦改换为钢丝弦或尼龙缠弦。由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发展为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二十六弦。改革后的筝,扩大了音域,增加了音域,增加了音量,便于转调,丰富了表现能力,常用于独奏、重奏、伴奏和合奏。
1、乐器简介。筝的形制是一弦一柱,多弦多柱乐器。筝体呈长条形,面板弧形,底板平直并开有两个音孔,面板与底板均用发音振动性能良好的桐木制作,边框使用硬质木料,整个筝体是一个共鸣箱。筝体的头与尾各设有前梁、后梁,前梁与后梁之间的面板上立有筝柱(亦称琴马),以支撑筝弦的压力。筝柱位置错落有序,排列如一字大雁飞行,因此又有雁柱之称。筝柱可以左右移动以改变弦长,调整音高。
2、古琴的演奏方法。筝按五声音阶音列顺序定弦,十六弦筝三组多一音,二十五弦筝五组少一音。筝的演奏技法是左手主要有颤音、按音、滑音(上滑音、下滑音)、揉音、泛音等,其中以按、颤、滑演奏技法最富有个性,所以使之形成了“以韵补声”的旋律特点。筝的右手演奏技法主要有托、勾、剔、摘打以及摇、撮、琶音、刮奏等。其中刮奏、和弦音等最富有特点。刮奏,又称为花指、划奏,即依靠筝位音排列顺序右手迅速的上下刮奏。
4、代表人物及琴曲。
娄树华,字荫堂,号权中,河北省玉田县人。娄树华创作的筝曲《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50多年来历久不衰,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古筝名曲。
《高山流水》是一首抒情述志的古曲,由娄树华根据原工尺谱按照北方筝人习惯编订了演奏指法。
琵琶:
琵琶是以演奏手法命名的乐器。“琵”和“琶”原是古代弹弦乐器两种演奏手法的名称,秦汉至唐代这一时期,琵琶二字成为多种弹弦乐器的混称。唐代以后,琵琶作为一件独立乐器的专用名词沿用到今天。琵琶早在唐代已盛行,并发展成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
1、乐器简介。琵琶的形制:主要由头部、颈部、腹部构成。头部包括琴头、弦槽、弦轴;颈部包括山口、相、琴枕、琴颈腹部包括品、面板、复手、琴背、琴弦;琴背为琵琶发音的共鸣箱,上面连颈部,呈半面椭圆形;中空,平面蒙以桐木或柏木面板,面板上粘有品和复手。
传统琵琶定弦以小工调为主(以D做宫音),称正调,四弦定音为(sol、do、re、sol)。
2、琵琶的演奏方法。根据琵琶演奏技法对旋律的表现意义可划分为右手主要技法(其中包括单音技法、双音技法、和音技法、持续音技法),左手主要技法、汇组技法和特殊技法四种。
右手技法是使琵琶发音的动力部分,它比左手指法更为复杂。(1)单音技法:弹、挑、勾、抹、剔、泛音等,演奏特点为触弦灵活,节奏鲜明,发音时值短促。(2)双音技法:双弹、双挑、分、扣等,演奏特点为触弦迅速敏捷,使双音有如一声,节奏鲜明,发音时值短促,比单音技法力度较强。(3)和音技法:扫、拂、扣双、分双等,演奏特点为触弦迅猛(主要是扫和拂)、准确,但右手手指(1-4)先后或同时触动三到四根弦时,铿锵有力,犹如一声,比双音技法效果强烈,富有节奏性和立体感。(4)持续音技法:主要靠某一技法的持续演奏或双手两种技法的巧妙吻合尔构成的。如摇指、滚(夹弹)、轮指等。(5)复合技法。(6)特殊技法。
4、代表人物及琴曲。
华秋萍,名文彬,江苏无锡人。编著《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传》,又称《华氏琵琶谱》,刊行于1818年,共三卷,采用工尺谱,有较完整的指法记载,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收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月儿高》、《海青拿鹤》等名曲。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祖籍河北沧州。
刘德海从小就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功底。1954年刘德海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为师,得到了林先生的真传。《阳春白雪》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后见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扬琴
扬琴,击弦乐器。又称洋琴、打琴。中世纪以前,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国家,流行着一种击弦乐器,名叫萨泰里琴。明朝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扬琴在我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流派,有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广东音乐、丝竹扬琴、新疆扬琴等。
1、乐器简介。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
琴竹等构成。演奏时,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执一琴竹分别敲击在条码两侧的弦上。擅长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传统乐曲有《龙船》、《苏武》、《喜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将军令》等。
2、扬琴的演奏方法。扬琴的基本竹法是两手轮流交替。传统竹法有“左竹法”和“右竹法”两种。扬琴演奏技巧可分为七类:单音、双音、轮音、弹轮、分解和弦、两声部配置和色彩技巧。其中单音技术和轮音系扬琴的基本核心技巧。
(二)弓弦乐器 二胡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过去民间多称它为南胡、胡琴、嗡子等,常用于伴奏、合奏,也用于独奏。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
1、乐器简介。二胡的形制: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弦、千斤、琴马、琴弓等主要部分组成。琴筒为二胡的共鸣箱,有六角形、圆形、椭圆形等。琴筒一端为音窗,一端蒙以蛇皮或蟒皮,上置琴马,张二根弦。
2、二胡的演奏方法。右手弓法和左手指法。右手基本弓法有联弓、分弓、顿弓,常用的弓法还有颤弓、小抖弓、抛弓等。左手指法有颤指(包括揉、滑、抠、压弦)、打音、垫音、滑音、颤音,秦中最具有特色的是滑音,滑音分为小滑音、大滑音、回转滑音、垫指滑音。
3、代表人物和琴曲。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汉宫秋月》系刘天华所传,刘天华根据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成二胡演奏。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三弦:
三弦古称弦子、弦。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言:“今之三弦,始于元时。”在四川省发掘的古墓中的三弦石雕比文献记载约早一两百年。直到目前,各种形制的三弦仍广泛流传于我国东、西、南、北的汉、满、蒙古、回、彝、侗、白、哈尼等多民族的音乐生活之中。
1、乐器简介。汉族所用的三弦主要有大三弦和小三弦两种。大三弦又名书弦,音色宽宏低沉,一般用于北方大鼓书、牌子曲等音乐的伴奏。小三弦又名曲弦、南弦子,盛行于江南,用于昆曲、弹词等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伴奏及民间器乐合奏,如:江南丝竹等。汉族三弦的演奏技法,右手有弹、跺弹、双弹、扫、挑、拂、滚等;左手有打音、拈音、吟音、滑音等。
2、代表人物和琴曲。汉族三弦演奏家及代表作品有:白凤岩的《六板》、《开手板》、《风雨铁马》;溥雪斋的《合欢令》、《柳摇金》;王宪臣的《海青》、《将军令》;曹东扶的《高山流水》、《泣颜回》;王省吾的《和番》等。
(三)吹奏乐器 笛 笛俗称弟子或梅,横吹、开管、边棱音气鸣乐器。明、清时期,笛子在民间音乐中应用普遍,笛已成为二人台牌子曲、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十番鼓、十番锣鼓、等乐种的主奏乐器,并在戏曲、说唱伴奏与民间器乐合奏中不断地发展着它的演奏艺术。
1、乐器简介。形制:笛以竹制管身,管身上开有吹孔、膜孔、两个(或四个)出气孔以及六个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空左端堵以笛塞,横吹。笛子在全国流行的形制很多,主要的有曲笛也可称为昆笛、梆笛。曲笛常用于昆曲伴奏以及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梆笛用于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
2、笛子的演奏方法。北方梆笛音色高亢、明亮,注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急促雀跃的舌打音,强而有力的垛音,富有色彩的花舌音、滑音等。其旋律多具有分割性、跳动性的特点,节奏较鲜明强烈。南方曲笛音色醇厚、圆润,注重与气功,讲究运气的绵长不断、悠扬曲折,常用于打音、倚音、赠音、震音、连音等技法以润饰曲调,力度变化细致。其旋律多具有连贯、平稳的特点,线条柔和,抒情性强。
3、代表人物和琴曲。
(1)梆笛。冯子存,民间艺人,生于1904年,河北省阳原县人,是北方梆笛演奏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曲目有《五梆子》、《喜相逢》、《放风筝》等。
(2)曲笛。陆春龄,江南曲笛演奏优秀代表之一。代表曲目主要有《小放牛》、《欢乐歌》、《鹧鸪飞》等。他改编演奏的曲笛《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乐曲一丝竹乐合奏以及萧独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
葫芦丝
葫芦丝是流行于云南地区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
1、乐器简介。葫芦丝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
2、葫芦丝的演奏技法。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
3、代表人物和琴曲。哏德全,创新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并独创性地在葫芦丝的制作上采取了新的方法,扩展了葫芦丝的音域,让傣家人这一传统乐器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空间。葫芦丝代表曲有:《月光下的凤尾竹》、《.瑶族舞曲》、《美丽的金孔雀》、《侗乡之夜》、《婚誓》等。
(四)打击乐器 鼓
1、乐器简介。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中国传统的鼓多源于中原,秦汉前已有20余种。虽大小高矮不同,但几乎都是粗腰筒状。当时已用于诗、乐、舞以及劳动、祭祀、战争和庆典之中。
2、鼓的分类。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端蒙皮,鼓身有两支铁环,用带子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狼帐。形制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中部细小,两端粗大而中空,两面蒙牛皮或蟒皮,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鼓皮装于金属圆环上,由绳索穿系绷紧。用木棰敲击或用手拍击发音,是“福州十番”的主要乐器之一,也用于闽剧伴奏;大鼓。两根较粗的木棰敲击发音,鼓的中心发音较低而深厚,越向边缘声音则越高而坚实。由于从中心到边缘各圈的音色不同,演奏时可利用这些变化来丰富它的表现力。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顿击、闷击、压击、摇击和滚奏等。
锣
1、乐器简介。以黄铜制成,可以分为大锣、小锣、云锣十面锣等。大锣的声音宏亮、强烈、力度变化幅充大;小锣的声音清脆有诙谐色彩;云锣是有节律的打击乐器;十面锣是由十几面大小不等,音色、音高各不相同的锣悬于木架上,由一人独奏。锣由锣体、锣架(锣绳)、锣棰三部分组成。
2、锣的分类。目前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类。大锣发音较低,锣边 钻孔系绳,左手提起或挂于架上,右手执棰击奏;小锣发音较高,锣面呈坡形,锣脐分大、中、小三种,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锣边无孔,不系锣绳,以左手食指关节处提锣内缘,右手执锣板击奏;掌锣是锣中最小的一种,锣面平坦无脐,形如盘状,置于左手掌中,右手执锣板击奏;云锣是锣中可演奏旋律的乐器,由十面小锣组成,用绳系于木架上,左手执 架柄,右手用锣棰击奏。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组合型铜锣发展很快,出现了套、排、编、琴、二十九音云锣、三十六音和三十八音云锣等新品种。
2、西洋器乐(郑斌)
一、弦乐器 弓拉弦鸣乐器
1、小提琴: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它是西洋管弦乐队弦乐组中重要的乐器。小提琴的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共有四根弦,分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16世纪,小提琴开始在意大利出现时,一般用来伴舞、伴唱,或直接演奏歌曲。到17世纪初,随着小提琴奏鸣曲的出现,演奏技术才相应发展起来。代表人物: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摩西幻想曲》、《主题变奏曲》、《爱的场面》、《魔女》、《小提琴协奏曲6首》等。
2、中提琴: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外形及构造与小提琴相同,只是形体略大,音域略低。定弦是C、G、d、a,比小提琴低五度。除了高音在高音谱号记谱外,通常是用中音谱号记谱。它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上中音乐器,音色柔和、深沉,略带些沙哑,因而亦独具特色。中提琴仅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同样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以及室内 乐(尤其是弦乐四重奏)中。但中提琴通常担当中音声部,为主旋律起伴奏和衬托的作用,极少用于独奏。不过偶尔也以独奏乐器的形象出现,如在柏辽兹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中提琴的独奏就占了相当比重。中提琴的音质别具一格,近似鼻音的咏叹,非常适合表现深沉与神秘的情调。
3、大提琴: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都有四根弦,音域约为四个八度,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C-G-d-a),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有时用中音谱表,有时也用高音谱表。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发音华丽有力,富于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较朦胧,第三、四弦(G、C)低沉响亮,能够承受乐队的非常沉重的音响。它的发音原理虽然与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区与小提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区时能用拇指把位演奏。至于演奏技巧,由于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与琴弦长短等方面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与中、小提琴不同,是夹在两腿之间演奏。演奏时,演奏家将琴身轻轻夹于两膝间,底部以一根可调整高度的金属棒支撑。演奏方式则既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拨弦和用弓杆敲弦。代表作品: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博凯里尼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著名演奏家:马雷夏尔、杜普蕾、马友友。
4、低音提琴:擦奏弦鸣乐器,又称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它是乐队中音响的支柱,基本节奏的基础。低音提琴约有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时要将琴放在地上,立着或靠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4根弦分别是E、A、D、G,为了避免在低音谱表上过多地加线,其音响比实际记谱低1个八度。有时加入第5根弦,定音为C,或在乐器的颈部加入一个机械装置,加长E弦,使其可以演奏下面的C音。低音提琴比其他弓弦乐器更多地用拨奏,这一特点使得它除了在管弦乐队中的扮演角色外也在歌舞乐队和爵士乐队中成为重要的节奏乐器。著名演奏家:波特西尼 陈子平。
二、木管类
1、长笛
长笛是西洋乐器中的一种吹管乐器。它也是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现代多由金属材质制成,比如普通的镍银合金、专业型的银合金、9K或14K金等,但在西洋乐器的分组中,任隶属于木管组。长笛的发音原理是由吹孔处产生连续性正负压的压力变化激发气簧而发声的。乐器本调为C 调。使用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实用音域为小字组b-小字四组#f(B尾管)、小字一组c—小字四组f(标准C尾管)。长笛的种类很多,除常见的普通C调长笛外,还有降B、降D、降E调长笛,G调中音长笛(比长笛低纯四度),G调高音长笛(比长笛高纯五度),C调低音长笛(比长笛低一个八度)。长笛发音清新、透彻,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乐队、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代表曲目:A.维瓦尔迪的13首协奏曲、巴赫的 6首奏鸣曲、3首《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组曲》、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黄虎威的《阳光灿烂照天山》等。著名演奏家:约翰-克万茨、皮埃尔-博马舍、让-路易-丢卢、詹姆斯·高威、韩国良等。
2、双簧管 双簧管最初形成于17世纪中叶,18世纪时得到广泛使用。它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是出色的独奏乐器,同时也善于合奏和伴奏。此外它还是交响乐队里的调音基准乐器(乐队以双簧管的小字一组的A音定音)。双簧管音色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善于演奏徐缓如歌的曲调,被誉为“抒情女高音”。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中的忧郁而优美的白天鹅主题就是由双簧管吹奏的。双簧管难度高,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最难的乐器。由于音色甜美,更被称为“公主”。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是不可缺少的,大部分的曲目都需要两支双簧管,部分曲目甚至需要三支双簧管。双簧管同样存在于在军乐队和管乐队中,一般是一至两支。代表作品:莫扎特的《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
3、单簧管
单簧管,气鸣乐器。又称黑管或克拉管。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另外在爵士乐中被称为“乌木棒”。常见的调有降B调,降E调和A调。使用高音谱号,移高大二度记谱。实用音域为小字组D-小字三组F。它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和轻音乐乐队等。代表作品:《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单簧管第一协奏曲》OP73、《单簧管与钢琴幻想曲》OP73、《引子主题与变奏》。著名演奏家:赖瑞·康姆艾迪·丹尼尔、史坦利·杜拉克、班尼·顾德曼、阿弗列德·普林兹、俄斯特·欧腾萨梅尔。
4、大管
大管,气鸣乐器。又名巴松。它的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饱满,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本调为C调,音域是大字一组降B-小字一组降B(三个八度)。应用谱号为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大管管体分为5个部分:嘴管、次中音管、U形膛管、低音管、喇叭口。管体总长达254~260厘米,管身弯曲成U字形,喇叭口朝上,插接双簧吹嘴的弯管为一条弯细金属。大管在双簧管族中的作用,既可以提供和声的低音,又能演奏曲调,它和圆号的音色较为和谐,常与之组成和弦。著名演奏家:米兰-图克维齐、瓦雷利.波波夫 代表曲目:《降B大调巴松管协奏曲》、《匈牙利幻想曲》、《宣叙调西西里舞曲和回旋曲》。
5、萨克斯
萨克斯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木管乐器。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萨克斯先生(1814-1894)是比利时著名的乐器生产者和发明家。萨克斯归于木管乐器,但是管体通常是用黄铜制造,使得萨克斯同时具有铜管类乐器的特性。这点常造成归类上的分歧。但从发声原理上来看萨克斯和同样使用单簧片的单簧管更接近。乐器本调:bB(高音,次中音),bE(中音,上低音)。萨克斯由主管、脖管、笛头、哨片、哨箍、盖帽、挂带七部分组成。萨克斯家族,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 倍低音萨克斯,低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C调萨克斯,中音萨克斯,F调高音萨克斯,高音萨克斯,C调高音萨克斯,超高音萨克斯。著名演奏家:戴夫·考兹、肯尼基 代表曲目:茉莉花、唯有你、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
三、铜管类
1、圆号:唇振动气鸣乐器。又称法国号。铜管乐器,铜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圆号被称作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圆号虽属于铜管乐器但不但能吹出铜管嘹亮的声音还能吹出木管的柔美之音。圆号声音柔和、丰满,和木管、弦乐器的声音能很好地融合。在交响乐队中,通常使用4支圆号。圆号是移调乐器,记谱用高音谱表,比实际音响高五度。现代最常用的是F调圆号,有许多演奏家使用双调圆号,这种圆号有一个由左手拇指控制的降B附管的阀键,用以增加长度,使圆号从F调转入较低音域的降B调。圆号演奏者可将手插入喇叭口,这样既可减弱音量又可改变音色,形成阻塞音,也可使用梨形的弱音器,但不改变音高。用阻塞音和弱音器后音量减小,弱奏时音色温柔、暗淡,有远距离的效果,强奏时发出粗犷破裂般的音质。现代圆号是由1650年前后法国的猎人号角发展而来,为了能在一个号上吹出各种调来,演奏家曾在号嘴下装有可插接的管,德国的A.J.汉佩尔改进了这种装置。17世纪进入管弦乐队,19世纪初直升式阀键由F.布吕默尔和H.施特尔策尔发明,被众多制作家采用。大约在1900年新近发明的双调圆号替代了人们所喜欢的F调阀键圆号。代表作品:J.勃拉姆斯的三重奏、J.海顿的圆号协奏曲。著名演奏家:汉斯皮茨卡、韩小明。
2、小号:俗称小喇叭,铜管乐器家族的一员,常演奏高亢嘹亮的旋律部分,也是铜管乐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乐器。常用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或爵士乐,视曲目编制需求而有不同。小号由一根通常带一个或两个弯的长圆筒形金属管构成,管的终端呈喇叭形,演奏者用嘴唇抵住杯形号嘴通过嘴唇振动而发音。代表曲目:海顿的bE大调小号协奏曲 著名演奏家:多克什采尔、温顿马萨利斯、安德烈。
3、长号:长号又称拉管,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它通过滑管来改变号身的长度和基音的音高。长号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17-18世纪时多用于教堂音乐和歌剧的超自然场面中。19世纪,长号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长号也是军乐队的重要乐器,同时还大量用于爵士乐队,被称为“爵士乐之王”。它的音色高亢,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又温柔委婉。其音色鲜明统一,在乐队中很少能被同化,甚至可以与整个乐队抗衡,常演奏雄壮乐曲的中低音声部。很少用于独奏。
4、大号:大号在乐队中主要担任低音和声或节奏声部,很少用于独奏。大号低音浑厚,高音优美。它由号嘴,管体和机械(机械部分为两种分别是阀门式与活塞式)三部分组成。四到六个活塞回转式较常见。大号有抱式大号,圈式大号和转口式大号(俗称“苏萨风”)三种,后两种只用于军乐队或管乐队。乐器本调:降B调。应用谱号为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实用音域为大字一组D-小字一组F。
四、打击乐器
1、定音鼓:定音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它由一个铜制或黄铜制的共鸣胴(似面盆状),上面紧绷者小牛皮或是塑胶制的面皮组成。皮面由木头圈固定再用金属环套住,并可用几个螺丝钉调节松紧度,演奏者就是借此来调节定音鼓的音高。现代的定音鼓则是用踏板来控制音高,甚至可利用踏板制造出滑音的效果,但不论是古代手调式或现代踏板式的定音鼓都具有相同的音域和音质。定音鼓通常以两个以上为一组,演奏时使用两支前头包着毛毡的木制鼓棒,常用基本奏法有单奏及滚奏。单奏多用于节拍性伴奏,滚奏则可以模仿雷声,且效果逼真。定音鼓作为色彩性打击乐器,其丰富的表现力远非普通打击乐器所能比拟。定音鼓在规格上分为大、中、小三种,在交响乐队中通常设置三到四个,由一名乐手演奏,可达到鼓声本身的和声效果。从表面上看,定音鼓几乎算是最易演奏的乐器了,但实际上鼓手需要相当大的自信和时间感才能成功地驾驭它。鼓手经常要默默地静坐若干时间,随后数着章节,在非介入不可的当口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击,稍有差错便会人尽皆知。
2、小军鼓:是一种有响弦横置在鼓面的打击乐器。常出现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等,以一线或者低音谱记谱。又称“小鼓”,在各类乐队中与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与大鼓同时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样用来加强强拍,而是在弱拍上敲击细小的节奏,以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小鼓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能奏出各种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音色清晰、明快,并伴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双棰极迅速地交替敲击,发出颗粒清晰的音响,各种处理效果(如轻、重、缓、急的区别)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3、架子鼓:集合许多打击乐器为一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无音高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一个军鼓、二个以上嗵嗵鼓、一个或两个吊镲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等部分组成。当然有的时候根据演奏的需要会增设一些如牛铃、木鱼、沙锤、三角铁、吊钟等打击乐器,不管增设多少器件,都是由一人演奏。鼓手用鼓锤击打各部件使其发声。爵士乐中常用的鼓锤有两种,一种是木制的鼓棒,另外一种是由钢丝制成的钢丝刷。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比如“切奏”时鼓手的干净利落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另外在爵士乐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体现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
五、键盘乐
1、钢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由88个琴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不仅是由于它的体积最大、内部结构最复杂,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除为数不多的教堂、音乐厅中的管风琴外)无法与之相比拟的。代表曲目:拉赫玛尼诺夫 《第三钢琴协奏曲》著名演奏家:霍洛维茨、马尔塔·阿格里齐、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2、手风琴: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簧片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更可以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丰富的和声。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这是许多乐器无法比拟的;除了独立演奏外,也可参加重奏、合奏,可以说一架手风琴就是一个小型乐队。加之音高固定,易学易懂,体积小,携带方便,因此,手风琴很适合不同年龄的演奏者自娱自乐,也可以很方便地携带到学校、剧场参加演出。从结构、形态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全音阶手风琴,半音阶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和键盘式手风琴。代表曲目:《西班牙斗牛士》著名演奏家:瓦列里科夫通。
三、乐器演奏的组合形式(吴竞子)
器乐中典型的乐器组合形式有独奏、齐奏、重奏、合奏和协奏五种。
1、独奏(Solo)
由一个人单独演奏一件乐器,称独奏。但实际上除钢琴、手风琴因本身是和声乐器可以真正由一个人独奏外,其它的管弦旋律乐器的独奏曲,通常总是用钢琴或乐队伴奏的,无伴奏的极少见。
2、齐奏(Unisono)
两件以上的乐器共同演奏相同的旋律,称为齐奏。外国的音乐作品未见有全曲齐奏的,只有在合奏中出现各乐器齐奏的片段。我国则有将独奏曲用同种乐器来演奏的(并加上伴奏乐器),例如小提琴齐奏、二胡齐奏等。
3、重奏(Ensemble)
两件或更多的乐器,各由一人演奏一首乐曲的不同声部,称为重奏。重奏都属于“室内乐”的范畴。二重奏(Duet)
钢琴二重奏:两架钢琴同时演奏一首乐曲的不同声部。
弦乐二重奏:两把小提琴或小提琴和中提琴同时演奏一首乐曲的不同声部。
不同乐器的二重奏:例如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二重奏,长笛和竖琴二重奏等。三重奏(Trio)
弦乐三重奏:包括小、中、大提琴
钢琴三重奏:包括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其它非典型组合的三重奏:单簧管、大管和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圆号和钢琴三重奏;长笛、小提琴和中提琴三重奏;单簧管、大提琴(或中提琴)和钢琴三重奏等。四重奏(Quartet)
弦乐四重奏:包括小提琴两把(分为第一、第二小提琴两声部),中提琴和大提琴各一。
钢琴四重奏:包括钢琴和小、中、大提琴。
管乐四重奏: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4)五重奏(Quintet)弦乐五重奏:包括第一、第二小提琴,第一、第二中提琴和大提琴。
钢琴五重奏:包括钢琴,第一、第二小提琴和中、大提琴,或不用第二小提琴而加入低音提琴。
木管五重奏: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和圆号(或第二单簧管)。
室内乐中以“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三重奏”最常见。五重奏以上真正有五、六个声部连续不断的乐曲很少,大多是两件乐器重复同一声部或有些乐器暂时休止,基本上是四部和声形态。
4、合奏(Ensemble)
两件以上的不同乐器演奏两个声部以上的乐曲,每声部由多人用同一乐器演奏称为“合奏”。典型的合奏形式有管弦乐合奏和管乐合奏两种。(1)管弦乐合奏
管弦乐合奏是最大规模的器乐合奏,常用的乐器包括下列四组。
弦乐器组:由小、中、大、低音提琴组成,它们是管弦乐队的中坚力量,必不可少。有时还加入竖琴或钢琴。四种提琴自成和声体系,各乐器人数比率不一,总数约占全乐队的60%。
木管乐器组:基本的乐器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四
第四篇:基层晚会的组织
第二节、基层晚会的组织
基层晚会活动形式多样,其中文艺晚会以其组织要求更为严谨,过程更为复杂,操作更加具体,标准更高,协调面更大等特点位列所有晚会形式之首。其他类型晚会除内容与形式上有各自特点外,其组织原则、组织程序与文艺晚会基本一致。
一、组织晚会的原则
(一)官兵一致,同娱同乐
军营晚会是官兵在业余时间自娱自乐自教的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列宁指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得他们得到发展。”我军一贯的优良作风就是“官兵一致,上下平等”,而“文化活动搭桥,思想政治教育唱戏”则是我军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文艺晚会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在官兵心中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情感桥梁,促进官兵之间和谐共处,增进战友情谊。从旅团机关到营连排班,都可以成为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从连队官兵到驻地群众,都可以成为活动的参加者和受益者。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置身其中,得益其中。
(二)突出“兵”味
基层晚会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兵”味,做到“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要表现兵的生活,兵的风采,兵的情怀。摒弃单一追求“纯艺术”的模式,思想上反映军人的理想信念,激发战斗精神;内容上描写火热的军营生活,塑造新时期革命军人的光辉形象;形式上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带给官兵美好的审美享受,引起官兵共鸣。
(三)寓教于乐
艺术的社会功能是:审美娱乐功能、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基层晚会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不仅担负着文艺娱乐的任务,更担负着寓教于乐的重任。所谓“教”是指,要突出晚会的思想性,每个节目必须有一定的思想内涵,给人以启迪。晚会作为一种特别有效的知识载体,可以传承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可以吸纳外军的优秀军事文化成果,为官兵补充文化营养,拓展新思路。所谓“乐”就是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这也是我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毛泽东指出:“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不然他们就不高兴。”这种“乐”不是盲目追新、片面求乐、为乐而乐、以媚取乐,而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节制、有限度的自觉行动。是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晚会全过程,使官兵们能够修德于乐,励志于乐,陶情于乐,求美于乐,成才于乐。
(四)积极反映时代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因此在组织晚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映时代要求。内容上要反映时代主旋律,反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新型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使晚会主题紧跟时代步伐;形式上要充分适应时代节奏,大胆创新,形成视觉、听觉全方位立体化整体冲击力;表现手段上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成果,重视舞美在晚会中的作用,在节目编排上做文章,赋予晚会新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组织晚会的形式选择
文艺晚会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在不同单位、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以及不同目的的具体要求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艺术特征。
(一)调演
调演是指以检验和促进基层文化建设,由上级机关抽调下属单位的部分节目或单个节目,以批评、观摩为主的演出形式。其特点为:第一,节目档次较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第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借鉴性;第三,竞争激励,有较强的竞赛性。评比是调演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评比达到推动基层文艺创作和业余文艺演出活动的目的。
调演一般采用录像调演和现场调演两种方法。
(二)汇演
汇演是指由上级机关组织,下属单位分别以一台较为完整的节目进行交流、评比的演出形式。其特点为:第一,演出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二,交流具有整体性;第三,评比具有全面性。
汇演通常采用现场观摩的方法,有条件的单位也可进行全程录像。
(三)宣传演出
宣传演出是为宣传某一方针、政策精神或先进人物、先进单位的事迹为目的的演出形式。其特点为:第一,主题要有思想性;第二,形式要有针对性;第三,组织要有时效性。
宣传演出通常采用现场观摩或现场直播的方式。
(四)慰问演出
慰问演出是一种代表上级机关转达首长关怀的演出形式,一般是伴随首长看望下属部队或其他友邻单位,以观赏文艺演出的形式,调节部队紧张的生活节奏,密切友邻关系。其特点为:第一,节目要精彩;第二,感情要真切;第三,内容要实在。
慰问演出有时会受演出场地限制,因而,节目编排时要注意既要适合正规场合演出,也要适合在简陋环境下演出,甚至在行军队列中也可随时进行表演。
(五)汇报演出
汇报演出是指为接受上级机关和领导检查,展示本单位业余文艺创作和演出水平,体现本单位精神风貌所进行的演出形式,也是全面汇报本单位各项工作成绩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为:第一,有鲜明突出的主题;第二,突出本单位特色;第三,节目质量要求高;第四,以原创节目为主。
汇报演出通常对演出场地有较高要求,最好选择专业的舞台进行表演。
三、组织晚会的一般程序
文艺晚会是所有晚会中包容量最大,组织工作最复杂的,故其他晚会活动都可参照文艺晚会的组织程序开展。文艺晚会的组织工作一般分为策划、准备、实施三个阶段。
(一)晚会的策划
策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晚会方案,始终以“全力以赴,确保晚会顺利进行;精益求精,力争演出设备保障无误”为管理目标,这是办好晚会的基本前提。
1、确定主题
主题是晚会的灵魂,是晚会内容的核心,也是开展晚会活动的根本目的。主题虽内涵要深刻,但在表述上应言简意赅,通俗好记。
确定晚会的主题主要有三个基本依据:一是依据党的现行方针、政策、路线和时代主旋律,如:歌颂军人神圣职责为主题的“神圣使命”。二是依据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其他目的性强的活动,如:以学员毕业为主题的“当祖国召唤的时候”。三是依据各类节庆、纪念日为主题,如:五四青年节的晚会主题“青春在军营中闪光”。
主题的确定为晚会定下了明确的基调,同时也限定了参加晚会的每个节目的内容和范围,明确了创作方向,使晚会更具思想性。
2、确定规模和形式
晚会的规模包括参加演出及观看的单位、人员数量,参加观看晚会的最高领导机关及首长,晚会节目的数量,晚会总的时间长度,晚会将涉及的单位和协调,节目的档次标准等。
晚会的组织形式包括演出形式,节目内容的搭配,节目形式的定位,晚会总的表现手法,晚会整体风格和气氛,演出的时间、场地等。
晚会的规模和形式要根据晚会的主题,本单位的场地设备等实际状况,经济实力及人员素质等条件来综合考量。
3、制定实施方案
在明确了晚会的主题、规模和形式的基础上,提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方案的内容包括:举办晚会的目的和意义;晚会的主题;晚会的规模及形式;节目和人员的组成方式;组织工作分工和建议;经费预算;注意事项及具体要求等。为保证晚会的演出效果,方案的编制必须尽可能的完成导演及各节目的编导提出的有关演出创意的设备保障。编制方案的同时,编制保障方案实施的各种预案。总体方案编制完成后,集中所有人员对方案进行讲解、讨论,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
4、布置和安排
上报的实施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要及时通知各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准备。通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举办晚会的目的和意义;晚会的主题;节目的内容限定范围;节目的形式;各单位准备的节目数量、时间及可能担负的组织工作;晚会活动组织机构及整体安排;举办晚会的时间、地点及节目准备、检查、验收的日程安排;注意事项及具体要求;联系单位及负责人等。
(二)晚会的节目准备
节目是晚会的实际内容,晚会只是节目的载体。因此,晚会的节目质量是决定这台晚会成功与否的关键。晚会的节目准备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节目的创作
文艺节目的创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剧本的创作,包括小品、相声、快板、诗歌、故事、歌词等;二是音乐的创作,包括歌曲、舞蹈的音乐、器乐曲的旋律、效果、配器等;三是根据节目的需要进行相关视频的创作,如歌曲的MV等。
节目创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生活,抓准主题。观察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构成作品的因素,如题材、人物、情节等,都是由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抓准主题就是要在众多的材料中围绕主题进行取舍,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主题要求对选中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另一种是对已掌握的素材艺术加工后从中提炼主题。在抓主题的过程中要避免“说主题”“多主题”“无主题”。
二、选好形式,体现兵味。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都要力求达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目标。体现兵味更是军旅文化内容的核心,没有兵味的晚会肯定无法引起广大官兵的心灵共鸣。
三、巧妙构思,塑造典型。构思就是创作者将生活中搜集的素材通过头脑加工成全新完整的艺术形象。这就要求创作者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生动的想象力、卓越的创造能力、鲜明的创作个性、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专业的艺术技能。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塑造艺术典型,来感染人,教育人,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具有普遍性的某些规律。
2、节目的排练
在完成节目的创作后,要指定专人担任导演对节目进行排练,使演员熟悉节目的内容,理解节目的情绪特征,牢记基本调度,熟练形体语言动作,通过演员熟练深刻的表演充分体现节目的内涵。
节目的排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选择和研究剧本。
二、分配角色。
三、制定排练计划。
四、指导排练。
在对节目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参谋。多出主意,多想方法,抓好节目的创作和选择工作,把组织者的总体意图,整体想法及领导的指示要求渗透到每个具体节目的设计中。
二、全面协调。从晚会的整体需要出发,对节目进行合理调整,使节目为晚会服务。
三、严格把关。对每个节目认真审查,既要把好艺术关,又要把好政治关。
四、选择重点。对高质量的节目要精练细排,成为整台晚会的拳头节目,对质量一般的节目要积极扶持,集体攻关,利用舞美效果进行辅助处理。
(三)晚会的实施
晚会的实施是晚会的核心阶段,既是组织工作的一次全方位亮相,又是节目排练成果的最后检验。
1、演出前的保障工作(1)场地选择
晚会演出场地的选择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因素:
一、驻地季节特点;
二、驻地环境条件;
三、晚会的内容及规模;
四、本单位的演出设备状况。
演出场地可选择礼堂、饭堂、俱乐部、灯光球场、操场等,可利用现有舞台或临时搭建舞台。机械化部队或施工部队可利用空油桶、木板搭建舞台,用车灯进行灯光照明;海军部队可利用甲板做舞台;海岛、山区部队可利用地形的自然层次形成模拟舞台等。
选择场地时既要考虑演员的表演区域,又要考虑观众的位置,以及演员的候场、准备等附设区域。
(2)舞台布置
舞台布置的重点在于舞台美术的设计、制作和装置。包括舞台表演区的硬景片、软景片及灯景的设计、绘制和制作。舞美的作用就在于烘托晚会主题、渲染晚会气氛。
舞台布置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突出主题。可从色彩上突出主题,如“国庆”晚会使用暖色调进行装饰,可以红色为主。可从造型上突出主题,如“八一”晚会可用军旗、军徽、长城等造型图案装饰。可用有代表意义的饰物进行装饰,如“春节联欢”晚会,可悬挂灯笼、中国结、对联,摆放鲜花等。
第二、美观大方。舞美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景片的大小比例要适当,色彩搭配要合理,舞台层次要清晰,景片的绘制要重写意轻写实。景物有硬景和软景,硬景如山石、丛林、房屋建筑等,软景如画幕、网幕、星光幕等。同时要注意观众远距离观赏的效果,亦要为演员留下足够的表演空间。
第三、量力而行。舞台布置要注重实用,根据本单位实际和晚会需要来设计和布置。舞美结构要简练,具有可操作性。可有可无的装饰坚决不要,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舞台整体干净,层次明显。
(3)灯光布置
晚会的灯光具有现场照明和营造艺术氛围两大功能,是体现视觉感受的根本要素。布光的内容包括表演区域内的演出灯光和表演区域外的装饰灯光。
灯光布置的基本原则是:
一、保持正常照明,使观众能看清舞台上的人物及表演;
二、突出表演中心,主要灯光相对集中,勾勒出主要表演区域;
三、营造气氛,灯光与舞美的默契配合,在色彩、光照程度及光照方向等方面进行搭配定位,以塑造典型的环境和人物形象;
四、保证安全,合理用电,要考虑所用的灯光负荷总量不得超过电源的输入总负荷,注意连接灯具的线路、插座、插头等,在灯具摆放时除了考虑隐蔽外更要注意远离易燃物品。
舞台光色的运用通常是:面光常用粉红、浅橙、蓝、白四种;顶光常用红、橙、蓝、白四种;天幕光常用白、浅蓝、中蓝、深蓝四种。
舞台演出常用的灯光位包括:
一、面光。面光灯位是舞台灯位系统中最重要的照明灯位,也是最难处理好的灯位。面光是设置在舞台镜框外观众厅上部,由性能良好的长焦聚光灯组向舞台内投射的光位。它的主要照明任务是照明演员在舞台前区的表演,但也要兼顾面光上的追光以及面光替代台口顶光向后区布光的需要,因此面光的投射尽可能地向舞台深度发展。
面光灯装在舞台大幕之外,观众席顶部的灯,有第一道、第二道面光灯,后面的楼厢面光灯、中部聚光灯等也有类似作用。面光是舞台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投向舞台前部表演区(如大幕线后8-10m),供人物造型用或构成舞台上物体的立体效果。多用聚光灯、可调焦距和光圈,少量采用回光灯,并有装置追光灯的可能。
侧面光灯在剧场楼上观众席两翼所装设的部分灯具,光线从两侧投向舞台前表演区,作为面光的补充同面光。
二、耳光。灯具在舞台大幕外左右两侧靠近台口的位置,光线从斜侧面投向舞台表演区,起扩大表演区照明范围,增强节目调度灵活性的作用。耳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感。耳光一般要加浅色色纸。
三、顶光。灯具在舞台大幕内侧的顶部,光线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扩大舞台纵身,增加表演层次。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四、逆光。灯具在舞台后侧的顶部,自舞台逆方向投射光线,可勾画出人物、景称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逆光一般要加换色器或色纸,使光线富于色彩,更好的烘托气氛。
五、天幕光。灯具在舞台后侧的顶部吊杆或台面上,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起到延伸空间,增加层次,烘托气氛的作用。
六、追光。灯具位于观众席或其他特地位置,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音响视频调试
音乐作为晚会的灵魂部分,音响的好坏直接影响晚会的现场效果。音响的组成主要有音源(放音设备、话筒等)、放大设备(扩音机、调音台、功放等)和输出设备(音箱)三大部分。音响的调试主要是对这三部分设备进行检查和校正。晚会中一般不宜用高音喇叭,尽量安装组合音箱,音箱的大小和多少要根据场地的大小和放大输出功率来决定。音响调试原则是:
一、保证音质纯正,不浑浊;
二、保证音色圆润,不刺耳;
三、保持音量适中,不啸叫。
如果有需要视频辅助表演的则需要架设大屏幕,可以选用LED电子屏幕或投影屏幕。架设大屏幕的时候要注意屏幕高度,是否会被前面表演的演员挡住,影响播放效果。同时要考虑从观众席看去屏幕的大小是否合适,观众是否能从各个角度清晰的观赏到屏幕上播放的内容。另外在调试过程中注意屏幕播放是否存在延时,是否流畅,有无坏点等硬件问题。
(5)节目单编排
节目单的编排要紧紧围绕晚会主题,保持整体气氛,控制恰当的节奏,使整台晚会有起有伏,有抑有扬。注意同类相斥,将歌、舞、乐、剧、曲等不同类型节目合理搭配,同一表演形式的节目尽量不重叠。
在节目编排的顺序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开场节目先声夺人。开场节目要点题准,气氛足、形式新、节奏快,能将观众迅速带人晚会情境。
二、语言节目穿插安排。随着人们欣赏习惯的改变,相声、小品等语言节目越来越成为晚会的重头戏,好的语言节目能迅速调动晚会气氛,与观众形成互动,将晚会引向高潮。
三、特色节目适度调剂。魔术、杂技、器乐演奏等节目通常作为特色节目也深受观众喜爱,因为这类节目一是真,即演员要有真功夫;二是新,节目构思、表演形式有新意;三是短,此类节目通常短小精悍,让人回味无穷。
四、高潮节目火爆动情。高潮节目也是晚会的拳头节目,是整台晚会中最能打动人心,引发人们感情共鸣的节目,也是最能升华主题,有最强艺术感染力,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节目。所以,安排高潮节目的出场时间应经过仔细斟酌,将这个节目放在最恰当的位置。
五、结尾节目恰到好处。晚会的结尾通常也是晚会的最后一个高潮,所有结尾节目一定要有气势,给观众以“见好就收”的满足感。结尾节目大致可有两种类型:一是热闹的结尾,以歌舞、联唱为主要形式;二是深情的结尾,以令人难忘的主题曲或台词唤起观众依依惜别之情。
(6)主持人与台词
主持人是晚会演出的重要人物,起到对每个节目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标准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有较好的形象和良好的风度气质,给人一种信任感;其次,要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音色圆润,音质优美,有激情,善表演,给人一种美感;再次,要思维敏捷,反应快,处事果断,能及时处理台词与现场的矛盾,善于调动观众情绪,给人一种幽默感。主持人在排练时要熟悉整台晚会的运作程序,熟悉节目内容。演出时要熟记台词,台步自然大方,站立稳重端庄,语言热情温和,风度优雅,彬彬有礼。
晚会主持人台词有三大部分,开场词、结束词、串联词。开场词要大气、热情、直切主题,语言要精彩,气氛要热烈,使主持人一开口就牢牢抓住每一位观众。结束词要对组织晚会的目的、意义进行综合性概括,使晚会主题得到一种延伸,气氛上可具有振奋人心的豪情,也可是余味萦绕的温情。串联词要有的放矢,针对节目内容使主题鲜明的节目更加深刻,给主题不明显的节目赋予主题的韵意,将远离主题的节目最大限度的拉近与主题的关系。
串联词的撰写手法主要有:
一、白描式。直接从演员或节目本身的说明直接切入;
二、隐喻式。用比喻的形式对节目作出一种暗示,引导观众在思索中去理解作品;
三、概括式。由节目展示的目的性而引出节目,重在对节目气氛的烘托;
四、融合式。把前后两个节目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节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7)服装、化妆、道具
演员表演时所穿的衣服及装饰品被称为舞台服装,是根据节目的艺术特别和人物形象来设计的。服装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符合节目的时代特点,角色的身份性格,与舞台布景的和谐,同时也要考虑制作成本,厉行节约。
除舞台的布景外,舞台上的一切陈设、用具及演员随身携带的物件都称为道具。道具的添置与服装一样,要为节目服务,可有可无的道具尽量不要,太过奢华的道具谨慎使用,以免喧宾夺主。
舞台化妆有两个目的:一是使角色面目、性格更加明显,观众一眼就能分辨角色的身份信息;二是使观众看的更加清晰。化妆分普通化妆和特殊化妆,在需要改变演员本来面目时采取特殊化妆,比如由年轻女演员饰演老太太的时候。化妆当根据节目的内容、时代背景、人物性格进行。
2、演出时的现场调控
演出现场的指挥调控工作是确保演出顺利进行的关键。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大致分为:
舞台总监:是演出现场的总指挥,其任务是随时注意台上的演出和后台的准备情况,及时协调,指挥灯光、音响、视频的操作,有突发情况出现时有权临时调换节目。
舞台监督:其任务是负责前台的演出工作,控制主持人和演员的上场时机,调整演员情绪,组织人员摆放或撤出道具、景片,维护台上、台侧的秩序,直接协调灯光、音响、视频及效果。
后台主任:其主要任务是协助舞台监督的工作,督促演员化妆、换装及道具的准备落实,清点节目人员,组织演员按时候场,维护后台及候场区秩序,主动向舞台监督报告准备情况。
为确保演出顺利进行,演出前十五分钟,舞台监督要组织检查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向全体演职人员作现场动员,提出要求,调整情绪,使演出进入现场准备状态。检查内容包括:演职人员的到位情况;服装、道具的准备情况;乐队定调;灯光编组;话筒调试;音频视频的准备情况。
演出开始后,组织者要通过舞台工作人员有效的控制现场,及时处理好各种突发的意外情况。
3、总结表彰
晚会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讲评,对好的作品、节目、演员及组织工作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促进本单位的文化工作全面发展。
第五篇:优秀班主任的5种类型
优秀班主任的5种类型
我曾经把优秀班主任分为两种类型:能人型,科研型。但是这几天我又仔细想了一下,觉得可以细分成以下六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他们工作的基本风格。
1、“母亲”型。
班主任主要靠“爱心”来工作。
他们把爱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诉诸感情,求助于“爱”。这种班主任是一位“妈妈”,盯着一帮儿女,把喜怒哀乐融合在一起。
2、监督型。
班主任主要靠“监督检查评比”来工作。
他们相信严格的管理会学生好好学习。他们早来晚走,每天盯着孩子,高密度地使用赏罚手段。各项工作井然有序,颇见成效。
3、领袖型。
班主任主要靠活动来工作。
他们不断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地活动。在活动中凝聚集体,在活动中形成正确舆论,在活动中冲刷存在的问题,用活动裹挟差生前进。他们领导的班级往往充满生机。
4、导师型。(班主任)
班主任主要靠威信来工作。
他们的威信往往令学生“崇拜”的程度。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有特殊的思路,会用班干部。
5、科学家型。
这种班主任目前极少,我希望多起来。
他们主要靠科学来工作。
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方案。对他们来说,学生不但是朋友,而且是研究对象。对他们来说,工作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是研究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对他们来说,自身也是研究对象,他们很注意经常反思和梳理自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