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胡主席讲话

时间:2019-05-15 08:4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年清华胡主席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年清华胡主席讲话》。

第一篇:百年清华胡主席讲话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1年2月12日

省十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

(省长姜大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山东的发展进程极不平凡。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这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省生产总值接连突破2万亿和3万亿,去年达到39416.2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24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279.1亿元,年均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11.6亿元,年均增长18.9%;进出口总额1889.5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63.9亿美元。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这是人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的五年。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004.5亿元,2010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总额的51%。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趋于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3.2%、12.2%。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5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0万人。解决了52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近400万户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结构逐年改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趋于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调整振兴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2%;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量,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十五”末提高4.3个百分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这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十一五”时期新开工铁路项目18个,新增运营里程438公里、在建3151公里,相当于100年来山东铁路通车里程的总和;新增高速公路1122公里,通车里程达到4285公里;港口吞吐量由“十五”末的4.1亿吨提高到9.2亿吨,机场客运量由986万人次提高到2237万人次。覆盖全省的“五横两纵”500千伏主网架已经形成, 新增可用电力装机容量2707万千瓦,海阳核电一期开工建设。158座大中型水库和388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进展顺利,治淮东调南下续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这是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五年。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0.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由49%提高到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58%提高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22.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行政村通油路比例达到99.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6.8万户。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重要成果。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十一五”前半期,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在发展中相机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近两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迅速制定实施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21条政策措施,启动了8546个重大项目建设,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遏制了增速下滑,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去年以来,我们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成为全国少数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省份之一,发展的协调性和内生动力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进一步巩固。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年对“三农”财政投入累计4718亿元,年均增长36.1%。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着力培植高效特色产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去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67亿斤,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农产品出口达到127.1亿美元,年均增长13%。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年累计完成技改项目3.7万项,技改投资2.6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4.2%和24%。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突出支持十大重点领域,着力培育“四大载体”,去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年均增长13.4%。旅游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下气力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省控59条主要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全省耕地面积保持在1.15亿亩。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把促进区域发展与培植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今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省在一年多时间内获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个国家层面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起步顺利、开局良好,全区投资、进出口、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省会建设发展步伐加快。重视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去年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70个,其中过30亿元的11个。

(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先后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山东重工集团、山东海洋投资公司、山东海运公司、泰山财产保险公司,国有企业的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财税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取得新的进展。银行、证券、保险业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去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4万亿元,贷款余额、直接融资、保费收入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实施“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拓展非洲”的全面开放战略,加强与台港澳地区的经贸合作,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着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外贸进出口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我省对外合作空间。去年外贸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五)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大学生、城镇困难家庭和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2005年的808元提高到151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覆盖到36%的县、1065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标准增加到29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建立了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稳步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上调18.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市社区卫生覆盖率分别达到99.6%和98.7%,115个县(市、区)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了覆盖各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素质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制定实施了全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深化平安山东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连续九年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六)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和创意山东计划,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30亿元,是2005年的2.4倍。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省博物馆新馆和省档案馆新馆等重点文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任务基本完成。成功举办一系列大型展会,创作生产了一批文化艺术精品。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运会、第十六届亚运会上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和舆论监督。五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34件,制定政府规章41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4970件。“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不懈反腐倡廉,严厉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和优抚安臵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气象、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参与下,集中力量办成办好了一系列大事。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一个美丽、和谐、羌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北川展现在世人面前。战胜严重浒苔灾害,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举全省之力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取得了办赛服务和竞赛成绩双丰收。圆满完成了北京国庆60周年庆典和上海世博会参展的各项任务。这些都充分彰显了齐鲁儿女顾全大局、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海纳百川、推陈出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必将形成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力量。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持之以恒地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保持工作的正确方向。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结合山东实际不断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只要我们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一定能够保持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把富民和强省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就一定能够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只要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看准的事情咬住不放、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够每年办成几件大事,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中共山东省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驻鲁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山东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在总结五年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农田水利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不高;物价上涨预期加强,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已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长期性因素;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制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人才支撑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还不够快,消费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偏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上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不仅影响当前经济运行,还会制约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省政府编制了《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及《说明》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对于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打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至关重要。纵观国际国内环境,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都为我们紧紧抓住并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我省经济已具相当规模,产业体系更加完备,跨越提升的物质技术基础更为坚实;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更为强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提速,我省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我们完全有能力推动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要始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实施扩大内需方针,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格局。今后五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8: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五年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万人以上。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构筑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和服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十二五”期间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的支撑作用要显著增强。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化配臵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发展包括民办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研发,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人才竞争优势基本形成,进入人才强省前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到2015年,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期间城乡、区域发展要更加协调。统筹经济与社会、当前与长远、海洋与陆地、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一体化,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协调发展、人口聚集加快、城镇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新农村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带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绿色发展模式要基本形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生态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重视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搞好土地综合整治和矿产资源保护。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25%,让山东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十二五”期间改革开放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突破改革重点和难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重大步伐。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到“十二五”末,全省生产总值将突破6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山东将成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的省份,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增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省份,成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省份,成为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的省份,一个文明、富足、开放、和谐的山东将在我国东部沿海蓬勃崛起。

三、2011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全力抓好抗旱保丰收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两项关系全局的紧迫任务,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提出10%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兼顾了需要和可能。一方面,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调整结构创造宽松环境,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均增长10%左右,这是近年来的最高预期。提出这一目标,一方面是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两个同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广大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但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容易的,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优化需求结构,完善消费持续增长机制,保持投资合理适度增长,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加大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监控和工资保证金等制度,逐步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对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二是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高农村市场商品统一配送率。做好城乡商业网络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功能,培育城市商业中心,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及网络购物,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三是营造诚信经营环境。深入持久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促进放心消费、便捷消费。积极引导信用消费,加快建立商品流通质量追溯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走私贩私、传销等违法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四是培育消费热点。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做好建材下乡试点工作,研究制定进一步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电子、通信产品和服务消费,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型产品消费,推动养老、家政、培训、体育健身、社区服务、旅游休闲等服务型消费,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优化投资结构。一是把握好投资方向。继续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和省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在建和续建项目如期完成,有序启动一批“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重复建设,引导投资进一步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节水、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二是加强现代能源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工建设一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新能源装机达到480万千瓦。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今年接纳外省来电能力达到750万千瓦。加强重点港口、省际重要通道、城际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建设济南至石家庄客运专线等6条铁路、济南至东营等8条高速公路,建设好烟台新机场和济南机场指廊工程。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继续深化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金融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设立不同形式的投资基金。四是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认真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管理好通胀预期。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适当增加重要农副产品储备,稳定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强化农产品产运销衔接,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搞好农超对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建立完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严肃查处恶意炒作、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要求,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的要求,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各地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今年粮食总产850亿斤以上。全面实施十大特色产业振兴规划。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围绕蔬菜、畜牧、渔业、果业、油料、棉花、种业、苗木花卉、水系生态、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叫响高效特色农产品和农业优势产业“山东品牌”。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选择若干县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

加快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水利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加快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推进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调水干线工程和区域水网建设,启动相关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及重点中小河道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进一步治淮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控制用水总量,促进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去年9月下旬以来,我省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目前旱情还在发展。我们要紧急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社会动员,加大资金投入,依靠科技支撑,抓好抗旱服务队伍建设和抗旱物资储备供应,搞好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春季麦田管理,确保越冬作物能够浇上水,确保旱区人畜饮水安全,坚决打好抗旱夺丰收保民生这场硬仗。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鼓励农民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优化种养结构,增加生产性收入。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逐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度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存量调整,继续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40个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再实施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突出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力争全年技改投资8700亿元,增长15%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等进执法工作重点领域,出台实施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建设两个关键环节,实施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三是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突出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继续开展省长质量奖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活动。通过“练内功、挖潜力、增效益”,深化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为重点,以资产、资源、品牌为纽带,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破解资金瓶颈,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着重抓好140个重点镇的产业集群建设。五是加快推进信息化。推动“三网”融合,加强物联网建设,扩大增值服务。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工业设计,加快云计算、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一卡通、无线城市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六是大力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鼓励企业占足省内市场,多占省外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大力推动名优特新产品“南下”、“北上”、“西进”。加强能源、原材料、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的组织保障,减轻企业负担,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量。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突出发展重点。编制实施服务业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四大载体”建设,增强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投资和管理咨询、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大力推进金融产业化发展,促进产融结合,加强金融创新,积极稳妥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加快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区,进一步提升“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巩固和强化旅游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二是加快非核心业务剥离。推进主体企业与剥离企业理顺资产、财务、劳动者报酬等关系,促进主体企业做专做强、剥离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省支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30条政策,完善服务业绩效考核机制。组织好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部分市、城区和园区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一是狠抓节能降耗。强化源头控制,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监管,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和装备。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墙材革新和建筑节材,抓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加快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常态化节能预警调控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各项任务。二是加强环境保护。以保障南水北调沿线和重点区域水环境安全为重点,巩固提高省控59条主要污染河流治污成果,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治理工业废气、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为重点,突出抓好城市建成区大气污染防治;以重金属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快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以农村污水和垃圾处臵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海岸带、海域、海岛整治修复为重点,打造生态海岸、生态海洋。全面实施水系生态建设工程,新增水系生态造林150万亩、湿地恢复保护100万亩。落实好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三是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再制造产业,搞好工业、建筑、城市生活垃圾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争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继续深化资源山东建设,打造一批矿产资源基地。四是强化责任考核。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各市各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责任,加强指导,强化督查,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区域主体功能,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拓展全省发展空间。

认真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抓紧出台贯彻《规划》的实施意见,修改完善相关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海陆统筹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布局优化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筛选启动一批项目,打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4个基地。落实好省市两级蓝色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国家核准设立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

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紧紧围绕高效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这条主线,突出港口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品牌和产业集群,打造若干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服务业。探索建立与周边功能区和内陆腹地之间的联动机制,搞好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等周边功能区的联系对接。尽快完成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募集工作。

统筹推进区域发展。加快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突出青岛龙头地位,充分发挥胶东半岛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抓住我省作为全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的机遇,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推动全省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向高端发展,建设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加快省会济南建设,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今年6月要建成使用,编制实施济南与周边各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提高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进枣庄等资源型城市转型,继续扶持菏泽等欠发达地区发展,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出台新一轮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和对重庆等地的对口扶贫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培育壮大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战略重点,搞好《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积极构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镇带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力争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制定支持小城镇发展的资金、人才等鼓励政策,培育一批有一定产业基础、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名镇。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一县一场”目标。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加快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停车场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及早研究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继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和新型社区建设,制定长期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改善农民居住和卫生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继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各部委的战略合作,实质性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山东省国家新药研发平台和山东省超级计算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搞好济南、青岛、烟台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加强各类人才引进培养。全面实施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把抓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和创业人才扶持机制,继续实施泰山学者、创新团队、首席技师、乡村之星等工程,推动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着力打造我省的“人才特区”。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以用育人、以用聚才,重视培养本省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才高地。

(六)深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改革的整体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抓好山东能源集团和融资租赁公司的组建工作。二是深化农村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水域和海域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三是推动价格改革。稳步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稳妥推进居民用电、用水、用气、供热计量价格改革。四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扎实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从今年起,设区的市和国有资产规模较大的县(市、区)全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五是搞好综合配套改革。力争在城乡统筹发展、资源环境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增创外贸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认证。组织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提升发达经济体市场,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打造优势产业出口基地,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扩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覆盖范围,增强我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适时增加省内紧缺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有效防范外贸风险。

二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组织好境外高层次经贸活动,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研发环节。支持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推动省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融资。三是安全高效“走出去”。鼓励大企业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建设境外资源生产供应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合作,积极推动跨国并购,支持我省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份额,提升外派劳务层次。培育我省的跨国公司。四是强化口岸建设。整合口岸监管资源,优化口岸功能结构,完善配合协作机制,创新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努力打造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山东口岸。五是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强化开放引领,吸引国际资本和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承载带动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扩区升级,支持有关市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立各类园区动态管理机制。

(七)办好民生实事,加强社会建设。民生事关重大,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政府必须把民生投入安排足,把民生大事保障好。今年,要继续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好几件实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坚持就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开展城乡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平等就业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面推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做好失业动态监测、预警。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1)着力抓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参照国家和省的试点政策开展自主试点。今年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莱芜、滨州等11个市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全省覆盖面达到60%以上。同时,研究提出城镇非从业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2)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月人均普遍增加160元。巩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归集、调剂办法,逐步统一企业缴费比例。(3)进一步提高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统筹层次,全省17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实现市级统筹。(4)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扩大工伤保险适用和认定范围,调整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5)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好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家庭困难学生的临时价格补贴政策,保证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要。(6)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400元。(7)保证集中和分散抚养孤儿每月基本生活费分别不低于1000元和600元。(8)继续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三个档次分别提高到1100元、950元和800元,比去年平均增长26%。(9)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扩大高龄津贴发放范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查体。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继续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上述措施全面落实后,我省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将基本形成,主要保障标准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面实施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大幅度提高教育投入。(1)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抓好农村和城市新建小区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到2012年底,全省新增1100所幼儿园和2万名合格教师,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63%。(2)将农村初中和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100元。(3)将农村初中和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250元。(4)提高各类高校和职业学校的生均拨款水平,其中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定额平均提高1200元,争取年生均拨款水平达到9500元。(5)将高校助学金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6)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高校债务。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将为我省在2012年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20%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三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1)建立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2)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并相应提高报销比例。(3)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4)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搞好潍坊、东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5)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基层社区倾斜,探索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协作机制。(6)扎实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救治能力。(7)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8)大力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今年再解决260万农村人口和6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我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缓解。

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1)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规划。今年省级财政对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奖补资金从去年的1.3亿元增加到5亿元,市、县政府也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完成32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2)全面完成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三年任务,结合国家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建房的财政补助,今年新建农村住房8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3)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城市政府责任,建立工作问责机制,落实供地、税收、信贷、限购等政策措施,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加强薄弱地区、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管理,强化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建立部门资源共享人口信息平台,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规模、结构、素质协调发展。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重点抓好省、市演出场馆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市级图书馆和艺术馆、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达标改造,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使用管理,建设11000个村文化大院,基本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整合重组。加快振兴文化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打造齐鲁文化品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档案史志事业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好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筹备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协调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体系,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打控防”一体化建设,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支持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司法公正。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抓好矿山、交通运输、海上渔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深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预防预警和应急处臵能力。大力支持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保质保量地完成征兵任务,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强政府立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设定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出台《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理性执法、文明执法。积极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实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完善行政复议机制,依法及时处理行政复议申请和投诉事项。搞好“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切实做好政府机关办公软件正版化工作,抓好政府门户网站、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推行网上电子审批,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强化公仆意识,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做到在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工作中与群众“面对面”,为群众办事“实打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改革和完善公务消费制度,从严控制一般性开支。认真解决乱占耕地、土地征收、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认真抓好反腐倡廉。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有错必纠,有责必问。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对各级公务员的教育和监督,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各位代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到来,山东正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开拓奋进,用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姜异康同志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6月10日)姜

同志们:

这次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动员全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为开好这次会议,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加快转方式调结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召开了不同方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制定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审议稿),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将提交这次全委会审议。此前,举办了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从6月2日开始,先在本单位自学,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思考。6月7日至9日集中学习,对《意见》进行了讨论修改,各市发了言,相互交流了情况,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这次会上要进一步审议《意见》,大明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根据省委常委研究的意见,我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感责任感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一次新的创业,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三大转变”的总体要求。今年2月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紧迫性,强调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明确提出了“八个加快推进”的重点任务。去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到山东视察,明确要求我们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温家宝总理三次到山东视察,十分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习近平、李克强同志在视察山东时,也都对转方式调结构讲了重要意见。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既是对山东工作的厚爱和鞭策,也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切实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正确把握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实现了向经济文化大省的跨越。全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去年生产总值超过3.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努力推动工作指导转变,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把抓当前与谋长远、保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经受了严峻考验,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省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经济总量虽然比较大,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由大到强新的历史跨越,是我省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具体分析我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不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1%;工业中传统产业占65%以上,随着科技革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仅靠传统产业支撑发展已难以适应。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全省城镇化率为48.3%,分别比江苏、广东低7.3和15.1个百分点。需求结构不合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我省农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利税均居全国前列,但经济增长的财政贡献率偏低。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居全国第28位,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8.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财政支出明显偏少,居全国第26位。城乡居民收入不够高,居民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三是资源制约和环境压力较大。我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59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4.7万吨,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6位。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6,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为全国的49%,45种主要矿产中有33种不能满足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如果仍然依赖大量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发展的代价会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小,道路会越走越窄。四是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工程师27.4人,居全国第8位;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2个百分点。解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和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成为提高我省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主要解决了“有”的问题,成为经济大省。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优”的问题,转变为经济强省。我们要充分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努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清华百年校庆讲话心得

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年校庆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有很多的方面都是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需要清楚认识的。

总书记指出: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敦煌信息港/2011-04/18285.html

文/王学龙(北海道大学经济学研究科)

自从英国人的炮火击碎了中华民族陈旧的国门,一个冰冷的词汇—危机就不断被国人提起。民族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激发了这个古老民族奋发的斗志。然而,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存在。

固然当前我们中国有着数不尽的危机:经济滞胀,社会矛盾,军事安全等等。但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警醒。然而有一个问题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文化危机。在文化的概念中,我尤其想强调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自古炎黄子孙就有报效祖国实现社会价值的宏大追求。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陈子昂“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从韩愈“忧国如家”,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华民族的精英无不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诉求。危机的是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越来越紧密,这一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正在逐渐失去以往的光辉。

正是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胡锦涛主席强调要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这是在中国面临严重文化危机的关头提出的重要问题。如何落实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宏远目标,有诸多细节值得深思。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中国人均收入仍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国际矛盾复杂多变,国内社会矛盾频发的今天,如何使广大青年有信心有意愿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来?

一个青年不能建立社会责任感主要有两点原因:个人享乐主义以及对社会的失望。毋庸置疑,一旦接受了享乐主义,一个人必然视社会责任为沉重负担,个人利益永远高于社会利益。曾经以国家主义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日本,在个人享乐主义的侵蚀下走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日本青年已经不再具备老一代日本人那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他们极少谈论政治和历史。因此不难理解日本当前的政治困境。虽然如今享乐主义正在中国蔓延,但中国浓重的家庭观念和入世文化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内心之中都存在着强烈的责任感。穷则关照亲友,达则兼济天下。这说明我们对享乐主义有着天然的强大免疫力,只要处理得当,必然可以将个人享乐主义扫地出门。真正危险的是第二种情况:对社会失望。

一旦对中国社会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自然不会对中华文化有信心,也就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在当今的中国,我们可以罗列的例证数不胜数。从名校学子出国不归,到不胜枚举的华人反华事件,都可以看到“失望”的影子。然而我们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这样的“失望”其实是个历史问题。根源在于广大青年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选错了评价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参照系,而不能用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待现实问题。

这种文化自信的丧失在留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中国留学生之中不难看到一种怪现象:人多而势弱。很多留学生对外国人深有好感,极力逢迎,却在交往中不能显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不公与歧视袭击之时,鲜有能挺身而出者;当误解与诋毁奔来之刻,鲜有能据理力争者。听说在一个非洲学生的生日聚会时,一个美国人不怀好意的攻击中国人,说中国人竟然吃人的胎盘。只有一个中国学生斥责他以管窥豹,以一个变态的中国人的行为来评论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可是在场的其他中国留学生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沉默。鲁迅先生所描述的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之场景似乎又重现于新世纪。那冰冷的群体缄默又一次残酷的揭示出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卑。

然而,这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随处可以听到很多对中国的误解:没有民主、没有自由等等。而且,很多中国学生自己都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充满了诋毁与鄙夷。只看到中国的种种弊端,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无视中国的飞速发展,无视中国对人类的贡献。简言之,这些愤青之流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与现状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正是这种对民族历史的无知导致了一些学生民族主体意识的丧失。一切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标准,从而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也就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从百年战火中走出,实为不易。然而我们在建设经济的同时,又必须面对世界上最复杂的地缘政治与贸易环境。如何把十三亿人口有效的组织起来,抗拒国际政治的风险和经济发展的困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毛泽东时代,我们依靠本民族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资本积累,不仅建设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而且兴修了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为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取得贸易福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说毛时代没有自由、民生凋敝,可是这些人根本不了解那段历史。个人收入的提高要建立在劳动边际报酬提高基础之上。劳动边际报酬的提高的重要条件是资本的积累。资本其实可以理解为过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说祖辈、父辈为我们创造和积累了更多更优秀的生产工具,我们平均每个人就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新中国不能靠老牌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侵略和掠夺形成资本积累,那就只能通过我们民族自己的体制构建一个未来发展的基础。这种积累当然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正是我们祖辈、父辈艰苦的奋斗,成就了今日中国之辉煌。虽然物质生活辛苦,但是那种创业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已经是今日之愤青所无法理解的了。可悲的是,有些人却将那一段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说成是制度错误造成的贫困。

另外,很多青年认为中国缺乏民主和自由。但他们连自己民族的人口和经济状况都不了解,更遑论地缘政治与军事环境了。大多数的批判是基于当前发达国家的价值标准,认为两党多党就是民主,游行集会就是自由。但是这只是民主的形式而非民主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使青年们丧失了民族自决的主体意识,丧失了创造自己发展道路的热情,而且增长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种个人意识的过度扩张会损害我中华民族崛起之路的动力和凝聚力。

一个高素质的中国人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有充分的理解,才不至于在错误的国际比较中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很多,但是如果社会稳定,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青年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过分自我矮化,那不仅是个人生命的黯淡,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大多数青年学生不懂历史。不懂本民族的历史,更不懂世界历史。因此就没有什么历史观可言,很容易被消极意识形态所左右。这是我们民族面临的潜在危机。

学习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使我们懂得,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危机不可怕,文化危机才真正恐怖。很少有青年学生意识到国际政治斗争的风险。因此,要从今日开始,使我们的年轻人了解和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让中国的青年挺起脊梁,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化,报效祖国。

第三篇: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感想

最近我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年校庆的讲话。让我感动,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精,以后才能为祖国,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放飞自己的希望,让我们青年人与祖国共同奋进。我们也要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在服务他人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青年人的满腔热血投入到服务社会的事业中,现在做到“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成就自我”,以后走向社会服务人民。

我认为在大学里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是我们最核心的任务。切实做到坚定信念又志存高远;保持本色又彰显活力;脚踏实地又积极创新。总书记的讲话让我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方向和途径;进一步让我学习领会、全面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激发我强烈的爱国热情,为我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和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高职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讲究公德和公共卫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脚踏实地为之奋斗,要保持鲜明的个性,并充分利用好宝贵的大学时光,勇于实践,成才报国。

总书记希望我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我们作为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的学生,要自觉做到“志存高远、爱国爱校、求实创新、团结互助、文明自立、崇尚科学”;“一专多能、学以致用、光文博见、终身学习”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清华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新的希望,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也为我们的成长和成才指明了方向。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彰显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保持个性和自身特点恰恰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

社会实践是培养我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好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培养和增强同学的责任感,使我们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实现从实践—认识—实践到质的飞跃。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有校园文化活动、军事训练、义务劳动等。在学校这些活动每个学期都进行,大学生自觉自愿参加,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大学生的激情、青春朝气与活力,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根本路径。事实证明,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大学生认识了国情,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磨炼了意志品质,而且使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伟大, 科学技术的重要,促使大学生更好地为国家尽忠,为家庭尽孝,为他人尽爱,为社会尽责。

事实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仅通过外部教化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使大学生把外在的责任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这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来实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人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要让学生陶冶自己的情感,训练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形成和稳定自己的性格。”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的关键在于大学生的自我投入,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责任教育的成功与否。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高度重视以及殷切期望。参加社会或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净化心灵,增加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我将会以总书记的厚望为动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关系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的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学苦练,锐意创新,厚德强能,砥砺品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蜗居温室的雏鸡永远不能领略蓝天的清澈与纯净,只有志存高远的雄鹰才能振翅翱击长空。”学习了胡总书记的讲话后,我深刻理解了“创新”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创新思维的产生,并不是在书本上就可以简单得到,而是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这是对当代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更高要求。作为学生干部,要努力学会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胡总书记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要紧密结合。他说,“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应该只是书本和课堂,应该在更加广阔的社会大天地中,吸取经验教训,经历困难和艰苦。作为大学生,要珍惜每一个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锻炼调查研究的能力,从中汲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力量。作为大学生,重要的是在前人丰富的文明成果上进行传承与创新。要做好传承,就要努力学习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弘扬真善美。要做好创新,就要在汲取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当中,成为努力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尽责的栋梁之才。总书记的讲话富有启发,我们一定要牢记教诲,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在日后的工作中也不能好高骛远,而是主动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增长才干。”

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因此,在高校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创新能力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是基础。我们高职大学生应从以下六点培养创新精神:

第一、高职大学生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好奇心。第二、高职大学生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怀疑态度,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或人们都这样做、这样说的都是真理。第三、高职大学生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追求创新的欲望。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求创新欲望,那么无论怎样谦虚和好学,最终都是模仿或抄袭,只能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周旋。要创新,我们就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要怕失败,相信一点,失败乃成功之母。第四、高职大学生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异的观念,不要“人云亦云”。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必须要有求异的观念。求异实质上就是换个角度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并把将结果进行比较。求异者往往要比常人看问题更深刻,更全面。

第五、高职大学生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冒险精神。创造实质上是一种冒险,因为否定人们习惯了的旧思想可能会遭致公众的反对。冒险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体安全的冒险。而是一种合理性冒险。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伟人,但我们至少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第六、高职大学生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做到永不自满。一个有很多创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就此停止,害怕去想另一种可能比这种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习惯了一种成功的思想而不能产生新思想,结果这个人变得自满,停止了创造。

培养我们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对自己负责;

2、对他人负责;

3、对家庭负责;

4、对集体负责;

5、对社会负责。总之,社会责任是一个国家文化和价值的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只有人人都有社会责任,一个社会才能和谐繁荣发展,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民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我们大学生必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国家的明天而奋斗。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 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

总书记向青年学子提出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希望,这是对我们大学生的激励和鼓舞,作为大学生,要好好珍惜求学时光,在追求学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扬个性,砥砺青春,陶冶情操,在大学阶段将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追求充分结合,做好服务社会、建设国家和发展自我的充分准备。总书记的讲话更加让我懂得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指示,认真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向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希望,其中的“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正是自己所缺乏的。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多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并培养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完善自我。我们学生应该积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关注个性发展,把个人兴趣转化为学习热情融入到学习文化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中去,做到快乐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讲到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使我深有体会。我是来农村的学生,我有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的理想和追求。虽然基层的道路艰辛而曲折,但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必须勇于吃苦而不叫苦,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去克服种种困难。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我们大学生寄予殷切的厚望。我们大学生要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以及“五四”青年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对青年成才提出的“五点希望”为动力,时刻铭记国家和民族的嘱托,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我们在校大学生要做到:一是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意义,推进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二是树立新的人才观,加强同学的就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三是明确责任,整合资源,在学习中做到认识到位,使自己充实,让家长放心。四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为自己毕业时能顺利就业而不断努力。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慷慨激昂,为我们的前进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加强学习为要务,以修养成才为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我们有限的青春和无限的热情奉献祖国,在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我们当代青年一定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同国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第四篇:清华百年校庆讲话心得

学习清华百年校庆讲话心得

学习清华百年校庆讲话心得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我系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上,我们对其演讲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我对胡总书记的讲话有了很深的体会。

胡锦涛主席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第二,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第三,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青年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广大的青年学生理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才。而怎样成才始终困扰着广大青年学生,胡主席在这里为我们指明了道路。我们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学贯中西、通晓古今。毕业后,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参加社会实践,把自己的知识用于社会中去,切不可将知识束之高阁,脱离群众。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同时也为我们的成长和成才指明了方向。这表明,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彰显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保持个性和自身特点恰恰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

胡总书记同时也强调,我国的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祖国、民族的明天奋斗。所以,青年学生关注国家的现状与未来不是好高骛远的表现,而是勇担重任、朝气蓬勃的体现。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关注国家,自觉将自己的学习、未来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

在学习中,我还了解到了国家在“创新”问题上对大学生的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创新思维的产生,并不是在书本上就可以简单得到,而是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这是对当代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更高要求。作为学生党员干部,我们更要努力学会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给同学们起到表率作用,鼓励同学们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实践的灵魂,我们应时刻记住创新的重要性,并真真切切地应用于实践当中。

在交谈中,我们都深切感受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清华百年来积累的爱国进步传统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传统等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当代青年,尤其是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一定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第五篇:清华百年校庆讲话.docx.docx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

(2011年4月24日)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下载百年清华胡主席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年清华胡主席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朱镕基清华百年校庆讲话

    朱镕基讲话集锦 (2011年4月在清华百年校庆期间) 核心提示: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清华师生座谈中,直言不讳地就分税制、土地财政、城市交通、义务教育这些社会热点话题,表达了自己......

    胡锦涛清华百年校庆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3点希望。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

    清华百年校庆

    清华百年校庆,中医老师们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 能否将“包容性增长”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一面旗帜 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包容性增长示范区”,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清华百年校庆胡锦涛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

    清华百年校庆讲话评价心得

    春天充满朝气,春天孕育希望。清华大学百年来的学术积淀和清华精神值得全国莘莘学子学习。在4月24日上午举行的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

    胡锦涛主席清华百年校庆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胡锦涛主席清华百年校庆讲话心得体会 春天充满朝气,春天孕育希望。清华大学百年来的学术积淀和清华精神值得全国莘莘学子学习。在4月24日上午举行的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

    胡锦涛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有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水利先行 ——胡主席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有感 组织部 王艺霖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今天,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日。1911-2011,百年来,清华人秉承着爱国奉......

    胡主席讲话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