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家训(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8:2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英九家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英九家训》。

第一篇:马英九家训

从马英九“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 的家教看中华民族的希望

马鹤凌给儿子马英九确定了几条人生准则,第一条便是父亲传下来的祖训:“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由马鹤凌对国学钻研之深可以看出,他本人对于“书为宝”的祖训,是贯彻得非常深入的。他以对自己的要求严格约束儿子,并且取得了成功。

除了这条祖训之外,他还从国学精髓中找出了另一些准则,要求儿子做到: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

这位老父亲可真是教子的典范,仅仅这三个“不字”,完全说透了做人的根本。任何人,之所以当断不断,左右摇摆,根本症结,便在没有目标没有原则没有信念。相反,一个人如果有自己明确的信念,便可以始终如一,便可以明辨是非,立场坚定。仅仅有了原则和信念显然还不够,还得有自己明确的人生计划,如果没有计划,并且不脚踏实地去执行这一计划,那么,即使有原则,也只可能成为一个空谈家。所以,一个人在确定了人生原则之后,第二要点,便是确定人生的计划。

人生的计划应该怎样确定?乍一听这个题目,谁都会发懵,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未来缺乏远见,要计划何从谈起?

马鹤凌又为儿子解决了这一难题,他说:“此生理想,近期计划,今日功课。”

原本一切都是那么具体,人生的计划,原是分为三大部分的,第一部分,是要确定一个人这一生的理想。这一点,似乎绝大多数人都曾做过,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当医生,甚至有人想当总理、总统,定这样一个计划,不是难事,眼睛一闭,随口说出就可以了。至于未来是否实现,那是另一回事。大概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不曾实现少年时的人生理想吧。针对这一症结,马鹤凌为儿子开出了药方:近期计划。此生的理想,是由一个又一个近期计划组成的,只要能够将这些近期计划实现,那么,每实现一个计划,便离理想近了一步。怎样实现近期计划?说起来也很简单:今日功课。在你的近期计划中,要明确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只要你能够一步步地扎实把握今天,那么,明天肯定就能走向成功。

在这个人生三大步骤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恐怕还是第二步,即近期计划。如果有周密的近期计划,即使你没有远期理想,那么,你也可能达成一个相对理想的目标。哪怕你是一个很有行动力的人,每天都异常努力地工作、学习,但如果没有近期计划,你的学习或者工作,也同样是盲目的。那么,怎样确定自己的近期计划?

马鹤凌又为儿子开出了一剂药:认清环境,了解自我,慎选目标,力行计划。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马英九果真能够实现父亲为自己确定的这几条人生准则,那么,未来无论功绩大小,他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马鹤凌并非只是开药方,实践中,他更注重执行。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马英九确实是在按照他所计划的方向,逐步向前迈进。

还需要特别提及的是,马英九生长的环境是十分特别的。初中之前,他家住在万华。这里是台湾的富人区,隔壁邻居,不是政界要人,便是商界精英,家里有洋房有汽车。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富了就摆阔,不仅自己摆,儿孙也一样要摆。这些名人的子女,上的都是名校,男孩子上师大附小、大安初中以及建国高中等,这些都是台北的名校。女孩子嘛,便上台北第一女中、第二女中或者第三女中,这三所学校建校于日据时代,一女中和二女中当时只收日籍学生,而三女中,除了收部分日籍学生,再就是收读台湾名门政要的子女,所以,当时的三女中,便成为台湾名人选择儿媳的专校,哪一家选择的媳妇如若不是三女中毕业,便会自觉矮人一等,脸上无光。身在万华的孩子们,除了上这些名校之外,他们还衣着光鲜,很多人出入都可以乘汽车。与此相比,马家却是万华的贫民。

马鹤凌当时最为担心的是儿女们受这种习气的影响,产生攀比心理以及其他心理阴影,所以,他时刻在孩子们耳边叮嘱,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一切,那才是最值得的。如果从小便养成了不付出努力而只顾享受的习惯,那么,这样的人,将来肯定一事无成。

正因为这类教育,使得马英九从小便和那些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日后,他进入政坛,获得了一个“不粘锅”的绰号,意思是说,无论是哪一帮哪一派,他都保持着足够的距离感,与各种势力不即不离地保持着接触,却又不会和他们有太深的交情。这种性格的形成,大概与幼年时,万华的那段生活经历不无关系吧。

马英九家训

1、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2、此生理想,近期计划,今日功课.3、有舞台就好好演一角,沒舞台就靜靜做名觀眾

4、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5、“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根据这些说辞,马鹤凌订下了培养儿子的目标———弘毅之士。理正气和,义正词缓

6、马鹤凌先生在马英九半百时赠马英九的对联:“英略震南都,百岁功名才一半;九经行大道,八年德业应千秋”。

7、马鹤凌赠江泽民的楹联:“泽被全华,振兴中国;民安万族,策金大同。”

8、马鹤凌赠胡锦涛的对联:“锦心秀口,一言兴邦救世;涛影波光,四海拨乱开平。”

竞聘演讲稿精彩开头和结尾(多篇汇集)

一.最新范例

开头范例

开头一: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在这里我以平常人的心态,参与支行综合办公室经理岗位的竞聘。首先应感谢支行领导为我们创造了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此次竞聘,本人并非只是为了当官,更多的是为了响应人事制度改革的召唤,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开头二:

今天,我走上演讲台的惟一目的就是竞选“班级元首”--班长。我坚信,凭着我新锐不俗的“官念”,凭着我新锐不俗的“官念”,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与大家同舟共济的深厚友情,这次竞选演讲给我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开头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演讲提示:演讲中身体要略向前倾,表现出与观众交流与亲近的姿态)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参加竞聘**银行副职岗位,深感荣幸和激动。首先感谢领导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作为一名对银行事业充满热爱、无比忠诚的人,我应该站出来,接受组织的挑选。

开头四:

尊敬的*,各位同事: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向大家作一个工作汇报。

首先,我从内心感谢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信任,多年来组织和领导对我的工作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其次,如果我能和大家一起共事,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愿意。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能和大家一起共事,这修行得要几十年啊,说明我们都是有缘人,缘分不浅啊,所以,我一定珍惜和大家一起共事的工作机会。

开头五: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此时此刻,我能以一个竞争者的身份走上演讲台,向各位展示自己,心里既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我幸运地赶上了公平竞争的大好时机,紧张是因为我害怕有负领导和同志们的厚望。但无论如何,我要对局党委这一英明而富有魄力的决策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借此向所有关心支持我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深深的谢意!至于说到对竞聘的认识,我想局属xx单位竞聘的成功实践已经作出了回答,全局上下呈现出的百川归海,百舸争流的可喜局面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对此,我一举双手赞成,二要积极参与。我要竞聘的职位是业务科室副职。

开头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竞争上岗有上有下、有进有退,上固可喜、下也无悔,一如既往;进也可贺、退也不馁。我不敢奢求什么,只想让大家认识我、了解我、帮助我,从而喜欢我、支持我。今天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的心愿,感谢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同舟共济、朝夕相处的全体同事对我的帮助和信任。

开头七:

首先,感谢公司提供了这个展示自己、让大家认识我、了解我的机会。“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次竞聘对我个人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和挑战,将有益于我个人素质的提高。此次竞争,无论成功与否,我都将一如既往的听从组织的安排,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开头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讲台上,参加科级领导职务的竞聘,迎接挑战,这是机构改革给我带来的机遇。三年前,我和许多竞争者一样,曾站在这同一个地方,参加过副科职务的竞聘演讲。三年来,我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我可以无愧地说,我没有辜负州局党组和同志们寄予我的重望。三年来,我也有幸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借此机会,向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开头九:

各位领导:

当我未登上这个讲台之前我意识到,我院的改革已经驶入快东首,即使你不曾参加竞聘演讲。也会被这跃跃之心、烈烈之情所吸引,所感染、拥护、支持、参与、投身改革是我院每个教职工的共同心声和光荣使命。借此机会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帮我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开头十: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

你们好!

改革是一个不算新鲜的话题,竞争也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无时不再昭示着人们这样一个真理:唯改革才有出路,唯竞争才有希望。

感谢改革,也感谢竞争,使我能有机会站在演讲席上。更感谢在场的各位给了我参与这次竞职演说的勇气和力量。

所以,我首先要在此向各位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结尾范例

结尾一:

踏着夏日的脚步,白色的荷花静静地又开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愿自已而在平淡的日子里,有如荷的心,处风不惊,默默奉献。用一颗如荷的心,继续与圣洁同在,与生命永恒!亲爱的朋友,如果您看到有一朵洁白的荷花,在一瓣瓣地,默默无闻地盛开,那就是我,是我们,是我们白衣天使的心!(护士长竞聘演讲稿)

结尾二:

同学们,请信任我,投我一票,给我一次锻炼的机会吧!我会经得住考验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我们的班务工作一定能搞得十分出色,我们的班级一定能跻身全市先进班级的先列,步入新的辉煌!

结尾三: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古希腊哲人说:“给我一个支撑点,我会把地球撬起”,这是对生活的自信;而我现在要说:“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干出我的风采!”,这是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无尽追求。我也深深地知道:此次竞聘意味着有一部分人会成功,而另一部分人会落选。对此我将以平常心来面对。此次竞聘,无论成功失败,我都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更加努力工作,勤奋学习,迎难而上,把自己的全部智慧与精力奉献给我们七冶公司!奉献给我所至爱的事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结尾四: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我今天参加竞聘是抱着积极参与,让更多的同志了解我,认识我,对于结果我会以一棵平常心对待,如果竞聘不成功,决不会有任何思想负担,会在我原来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好好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一定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决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一定会在新的岗位上作出新的成绩,一定做的比说的好。

谢谢大家!

结尾五:

最后我要说,在我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属于我的舞台不多,今天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的心愿,感谢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同舟共济、朝夕相处的全体同事对我的帮助和信任。

谢谢大家!

结尾六:

无论这次竞聘成功与否,但对我都是一次锻炼和考验。我将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职位本身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其职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为党工作,为地税事业的全面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尾七: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一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应有参与的意识,我们更应有竞争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证实,我们一直在努力。

最后我愿说一句,坦诚、务实是高金平永远不变的本色。

谢谢。

结尾八: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古人言:“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坦诚地说,我关注竞聘结果,渴望参与成功。但我更重视参与的过程,因为对于年轻的我来说,面对激烈的竞争,参与的过程有时可能比结果更为重要。总之,无论怎样,我都会用同样年轻的心态,直面挑战,笑对人生!给我一次机会,我将还您十分精彩!谢谢大家!

结尾九:

常言道:大风乍起,正是扬帆之时,不管况聘的结果如何,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开拓创新,我都会为我校这艘前进的大船,奉献自己的年华和才智。结尾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竞争上岗有上有下、有进有退,上固可喜、下也无悔,一如既往;进也可贺、退也不馁。我不敢奢求什么,只想让大家认识我、了解我、帮助我,从而喜欢我、支持我。今天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的心愿,感谢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同舟共济、朝夕相处的全体同事对我的帮助和信任。

二、写作指导

开头的写作方法:

因为竞聘演讲的时间是有限制的。所以,精彩而有力的开头就显得异常重要。有经验的竞聘者常用下面的方法来开头:(1)用诚挚的心情表达自己的谢意。这种方法能使竞聘者和听众产生心理相融的效果。(2)简要介绍自己的有关情况,如姓名、学历、职务、经历等。

(3)概述竞聘演讲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能使评选者一开始就能明了演讲者演讲的主旨。竞聘演讲者应精心设计演讲开头,把听众带进自己创设的演讲情境中,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气,在竞聘中胜出。但是现实中,常见一些演讲者由于开头不当,引起听众的反感,不但没有助上竞聘者“一臂之力”,反而事与愿违,拖了竞聘者的“后腿”。错误举例:

我叫××,今年40岁,中共党员。首先,我要感谢上级党委给了我竞选校长的机会,并且衷心地感谢各位代表和同志们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我1987年大学毕业,分到第一中学任教;1990年任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任办公室主任;1996年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我认为我完全有能力胜任校长这一职务,因为我具有如下优势„„ 听完这段竞聘演讲的开头,各位感觉如何呢?

客观地说,这样开头,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简洁明了,朴实庄重。但难免刻板平淡,缺乏新意,不仅难以激发听众兴趣,而且会使人感觉:这个人不善创新,不适合做领导。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一旦形成,将对接下来的演讲内容产生不利的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类似这样鳖脚的竞聘演讲开头方式,还有很多呢!如—— 盲目自信型

一名年轻的公务员在竞聘某县宣传科副科长时,开头便讲道:

我在大学参加过多次演讲,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他们都认为我的演讲非常精彩,我感到无限的欣慰。我相信,我今天的演讲也一定会很精彩,能够给评委领导和同志们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分析:竞聘者走上讲台应该有一定的自信,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分,否则就会演变成自傲。要知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很招人厌的。因为演讲者十分强烈的自我肯定语气,容易导致听众的逆反心理,即使演讲的确很成功,听众的满意度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万一这份答卷不怎么令人‘精彩”,这个“台”就很难下了。

建议:不要么话说得太‘满”,要留有余地,把满意与不满意留给听众评说。

一味抱怨型

一名在高校工作的同志竞聘德育处副处长,其演讲开头是这样的:

我是政法系副主任、副教授。我1973年参加工作,1975年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86年从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1989年被学院任命为政法系副主任,至今已有15年了。与我同时任命为副主任的同志早已当上了处长,有的甚至当上了副厅长;比我晚提拔的同志也早已当上了正处长。是我能力差吗?不是!其根本原因是我不善于同领导交际,所以有些同志对我说:“你啊,不善于联系领导,谁赏识你啊!”

分析:很显然,此番话语里流露出演讲者对自己多年没被提拔任用的不满和抱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正确看待组织的工作安排,这是最起码的政治觉悟,不应乱发牢骚,更不应该把原因归咎于没同领导搞好关系。依照竞聘者这样讲,只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个人很看重名利,素质不高,过去没提拔他就对了,今后也不应该提拔。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建议:把牢骚话收起来,抓住眼前的机会,用实力向大家证朋:投我一票是没错的。

临场感恩型

一名企业中层干部在作竞聘副厂长的演讲时,这样开头:

大家对我非常熟悉,因为你们都是我的老领导、老同事。在过去5年的三作和生活中,你们给了我亲切的关怀和大力的支持。张书记一直关心我政治上的进步,还亲自做我的入党介绍人;王厂长、李主任等,曾手把手教我业务技能„„各位的恩情,我一定铭记在心,永世不忘。今天借此机会,我对你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鞠躬)

分析:对曾经帮助、关心过自己的老领导、老同事表达感恩之情,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必须看清楚场合再开口。站在竞聘演讲台上说这番话,怎么听都像是在“套近乎”,老领导会感觉这个人“现用现交,不可靠”,老同事会感觉这个人“不失时机地讨好领导,不怎么样”即便是真情,也变成了假意,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建议:换个场合表达感恩,此刻要做的,是告诉大家你具备哪些才能胜任这一职务。

结尾的写作方法:

对于竞争性极强的竞聘演讲来说,结束语是演讲者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结尾好,就如乐曲结束时的“强音”,动人心魄;结尾不好,则犹如吃花生米,吃到最后一粒是个坏的,又苦又涩,一股霉气,就会使整个演讲失去原有的香味。那么,怎样结尾才能给听众留下更深更好的印象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方式,供竞聘者参考。

一、卒章言“志”表真诚

这是竞聘演讲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主要是指演讲者表明自己“上任”后的抱负和决心。在竞聘村委会主任的演讲会上,一位刚从管理学院毕业的小伙子在演讲结束时这样说:“我虽然没有当干部的经验,但我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村的热情。如果选我当村委会主任,我保证两年之内实现以上规划,让咱村改变面貌。让大家人人抱上金饭碗。说到做到,决不放空炮。如不兑现,我甘愿下台受罚!不仅我这一百多斤要交给大家,我还要把我家的楼房和几万元存折都压上。”他“明明白白”表明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使听众很快由怀疑、惊奇变为信任和亲近,话音刚落,台上台下便掌声一片。他的真诚深深感动了乡亲们,不少人都投了他的票。

二、发出号召表真心

有的演讲者还在结尾时直接向听众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这种“号召”大大不同于一般演讲的“号召”,它是以竞聘成功为直接目的的,说白了,也就是号召听众投自己的票。例如,在某企业竞聘副经理演讲时,一位演讲者在演讲结束时直截了当地向听众说:“同志们,朋友们,请大家助我一‘笔’之力投我一票吧,因为选我就等于选了你自己!”(掌声热烈)

他的这一号召很管用,言语不多,却亲切感人,如同一根魔棒一样触动了听众的心灵,使大家的心和他紧紧拴在了一起,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以“谢”圆场表真情

当竞聘演讲结束时,一般都要礼貌地说声“谢谢”。但“谢”字也有会说不会说之分,会说的,不仅可以表示自己礼貌待人的文明素质,还可成为沟通人们心灵的虹桥。

请看下列三段结尾: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最后,让我再次感谢领导给我这个难得的竞聘机会,感谢各位评委和在座的所有听众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今天天气这么冷大家还都来捧场,这使我非常感动。无论我竞聘是否成功,我都要向各位领导、评委,和在座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说完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以上是三名演讲者在同一次竞聘演讲会上的结束语,虽都是言“谢”,但第一个人的有“客套话”之嫌,掌声一般。第二个人的“再次感谢”比第一个人的要显得真诚,因此获得的掌声较热烈。反响最强烈、给听众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三个人的结尾,他字字含真情,句句发肺腑。所以在他下场之后,人们还在为他鼓掌。由此看来,“谢”字里面也大有文章。

四、巧借“东风”表决心

这是一种借他人结尾作为自己结尾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顺手牵羊用别人结尾中的原话来表自己的志向;二是简单汇总他人的“意思”作为自己的“意思”。如,在竞聘厂长的演讲会上,许立华在演讲结束时这样说:“刚才刘勇同志说的完全代表了我的心,那就是:无论能不能获得这个职位,我都要发奋图强,为咱厂迅速创造新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掌声)他巧妙借他人之言表达自己的决心,看似重复却又新鲜,不仅没有拾牙慧之嫌,还能让人在重复之中看出演讲者不凡的智慧。

在竞聘校长的会上李连山是最后一个出场演讲的,当他看到前边每个人最后都是希望和决心作结以后,他没有再讲自己的决心,而是灵机一动说:“朋友们,至于决心在这里我也就不表了,因为前边每一位竞聘者的心声就是我的心声,他们的决心就是我的决心!”他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后人们说:“他的这种方法很不错,不表决心胜于表决心。”

五、借景抒情显水平

在竞聘演讲结尾时如能巧妙地借用当时的景物来抒情表志,也可助自己一臂之力。一次,县委在县大会议室举行副局级干部竞聘演讲会。那天天很阴,当诸葛洪钢竞聘教育局副局长的演讲就要到尾声的时候,外面电闪雷鸣,几乎淹没了他的声音。他稍停顿了一下,指着窗外说:“同志们,听着窗外响起的阵阵春雷,我的心中不由得一震,是啊,我们的屋内不也是春雷滚滚吗?干部聘任制度改革的春雷正在我们这块天空上震响,在这场竞争中也许我只是一个过客,但我要张开双臂,为春雷春雨的到来而欢呼!”

他巧借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比起那些“背稿”的演讲者来显然棋高一筹。他的讲话激起了如雷般的掌声。会后人们还对他的机智赞不绝口。

六、设问收束增语气

“同志们,当听完我的构想以后,也许你会想:你的想法倒挺好,可实现得了吗?说实话,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是神,我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要是光靠我自己,甭说是三年,就是三十年也实现不了。可古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在座的各位都着膀子和我一起干,我敢肯定,不久的将来,梦想定会变成现实!”(热烈掌声)

这位竞聘者在讲完自己的实施方案后,先抓住听众的心理来了一个设问,但他并不急着回答,而是故意用否定的话荡了一个“秋千”,之后再进行肯定。话语不多但含义颇深。其一,表明了自己的自知之明的态度;其二,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自己的构想并非是“吹牛”,从而激发了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另外,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对全体听众的信任和自己的决心。

有时为了表“情”的需要,还可以用反问句作结。如,一位年轻人在竞聘乡长演讲收束时说道:“大家知道,我是一名孤儿,是在党和乡亲们的关怀培养下长大的。如果不当好人民的公仆,不把乡里的事办好,能对得起培养我的党吗?能对得起各位父老乡亲吗?”他的反问加强了他要当好乡长的语气,犹如一股强劲的风,吹动了听众的心,全场掌声一片。

第二篇:马英九简历

1950年7月13日出生,原籍湖南省衡山县,国民党籍。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曾任留美学生刊物《波士顿通讯》主编,纽约市柯尔迪兹法律事务所实习律师,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返台后任台湾“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蒋经国英语翻译。1984-1988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1988-1990年

任“行政院研考会”“主委”兼“大陆工作汇报执行秘书”。1990-1993年任“大陆工作委员会”“副主委”。1992年当选为“国大”代表。1993年2月任“法务部长”。1996年6月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98年12月当选为台北市“市长”。谢长廷简历1946年5月18日出生,台北市人,民进党籍。台北商业专科学校、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日本京都大学法学硕士。历任台北平民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关怀》杂志社社长、《台湾民主》杂志社发行人等。1981、1985年两度当选为台北市“议员”。1984年任党外公理会理事,翌年起,连任该会第二、三、四届秘书长。1989年底当选为增额“立法委员”。1992年、1995年分别当选为第二、第三届“立法委员”。1996年3月获民进党提名与彭明敏搭档竞选第9届“总统”落败。1998年12月当选为高雄市“市长”。1986年6月参与民进党的筹组工作,并建议名称为“民主进步党”,被采纳。民进党成立后被选为第一、二、三届中执委、中常委,第四届中执委、第六届中执委、中常委,第七届中评委,第八届中执委,第九届中执委、中常委。1992年底,整合党内中间人士成立了党内新派系“福利国连线”,并担任第一任总干事。2000年6月当选为民进党主席,2002年7月,他辞去民进党主席一职。“马英九简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马英九讲话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分,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会面,签订了4个协议,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打下了基础。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东亚经济高峰会”上,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对谈。当时我们都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

此刻,我和习先生相对而坐,共聚一堂,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几年来,双方致力“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和解替代冲突”的成果;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

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在于“和平”。

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今天,我愿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的五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两岸目前已不再处于过去的冲突对立,双方应持续降低敌对状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两岸目前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与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题。两岸目前在海基会、海协会首长之间,与陆委会、国台办副首长之间,均已设有联系机制。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习先生,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

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谢谢大家!

中新网11月7日电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7日下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会面握手,之后习近平、马英九先后致辞。以下是马英九致辞全文: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会面,签订了4个协议,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打下了基础。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东亚经济高峰会”上,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对谈。当时我们都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此刻,我和习先生相对而坐,共聚一堂,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几年来,双方致力“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和解替代冲突”的成果;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

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在于“和平”。

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所共同期待的。

今天,我愿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的五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海峡两岸在1992年11月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简称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两岸推动和平的共同政治基础,正是因为双方共同尊重九二共识,过去7年半来,我们才能获致包括达成23项协议在内的丰硕成果与和平荣景,让两岸关系处于66年来最和平稳定的状态,这一部分,等一下在会谈的时候,我会做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两岸目前已不再处于过去的冲突对立,双方应持续降低敌对状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目前两岸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与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两岸目前在海基会、海协会首长之间,与陆委会、国台办副首长之间,都已设有联系机制。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

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习先生,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

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据台湾中天电视、中央社)

第四篇:马英九判决书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96矚重訴字第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馬英九 男 57歲(民國39年7月13日生)

住台北市興隆路

身分證統一編號:xxxxxxxxxx號

選任辯護人 宋耀明律師

陳 明律師

薛松雨律師

上列被告因貪污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96偵字第3844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馬英九無罪。

理 由

壹、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馬英九係臺北市民選第二屆及第三屆市

長(任期自民國87年12月25日起至95年12月25日止),為具

有公務員身分之人,明知市長特別費之報支,依據行政院87

年7月21日台87忠授字第05642號函及93年4月22日院授主忠

字第0930002556號函之規定「以檢具原始憑證列報為原則,倘有一部份費用確實無法取得原始憑證時,得依首長、副首

長領據列報,但最高以半數為限」,且依據臺北市政府秘書

處預算書「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項目概況表」之說明,市長

特別費之用途限於「市長因公所需之招待饋贈等費用」,故

市長特別費中以市長本人所出具領據列報之部分(即無庸檢

具統一發票或收據等原始憑證請領之部分),仍須以有實際

之公務支出為必要。詎被告馬英九竟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

有之概括犯意,利用擔任臺北市市長之職務上之機會,自87

年12月至92年12月止,於每月月底即提出其本人出具之領據

一紙,請領次月之市長特別費半數之全額即新台幣(下同)

17萬元,致負責審核之臺北市政府秘書處會計人員趙小菁、孫蜀、莊美珍、謝鎙環、伍碧霞(按:應係伍必霞,起訴書

誤載)、周秀霞等人,均陷於錯誤,認定被告馬英九於領得

特別費之半數後,來日定會支出使用於預算書所指定之公務,而於次月初即將該月份之17萬元匯進被告馬英九於臺北(富邦)銀行市府分行之4112102300 09號薪資帳戶內(惟其

中87年12月份之3萬8千3百元、88年1、2月份各17萬元、88

年7、8月份各4萬元、88年10月份3萬元、88年12月份4萬元

及89年1月份1萬3千4百元係以現金支付)。然被告馬英九於

領得該等金額計10,238,300元後,至多僅使用其中之3,495,874元於公務支出,而將領得款與支出款間之差額共計6,742

,426 元全數納為己有,並向監察院申報為自己財產(申報

日期分別為88年3月15日、89年11月30日、90年12月24日及

92年3月10日)。至92年11月下旬,臺北市政府主計處接獲

臺北市審計處92年11月19日審北處壹字第0920003269號函轉

審計部函指示應注意機關首長之特別費「有無於月初尚未發

生即先行支付情事」後,報請市長辦公室延後每月以領據請

領半數特別費之時間,詎被告馬英九竟仍基於前述意圖為自

己不法所有之概括犯意,自93年1月起至95年7月本件案發為

止,於每月中旬時,明知該月份已有之公務數額尚未達特別

費之半數,竟仍出具領據一紙請領半數特別費之全額,致負

責審核之會計人員莊美珍、周秀霞等人均陷於錯誤,認定該

月份馬英九使用半數特別費之全額做公務支出之事實「已經

發生」,而持續將特別費之半數匯進被告馬英九之前述銀行

帳戶內(其中93因臺北市議會決議保留特別費預算一成不得執行,故該以領據列報者為每月15萬3千元,至於

94與95則回復為每月17萬元)。被告馬英九於領得

該等金額計5,066, 000元後,亦持續將支出款(至多633, 199元)與領得款間之差額共計4,433,801元全數納為己有,並向監察院申報為自己財產(申報日期分別為93年12月23日、94年12月14日)。以上自87年12月至95年7月止,被告馬

英九計詐領得特別費總計11,176,227元。因認被告馬英九,係犯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第1項第2款之利用職務上之機會詐

取財物及追加刑法第134條、第342條之公務員利用職務上之

機會背信罪嫌。

貳、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

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犯罪事實

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

明,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作為裁判基礎,最高法院

40年臺上字第86號判例著有明文;且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

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

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

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

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

存在而無從使事實審法院得有罪之確信時,即應由法院為諭

知被告無罪之判決,最高法院76年臺上字第4986號判例亦著

有明文,再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仍應負提出證據及

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

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

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

之諭知,有最高法院92臺上字第128號判例可參。、公訴人認被告涉有貪污犯嫌,無非係以:

一、被告馬英九以領據列報之特別費計有11,176,227元,並

未實際支出。即檢察官(1)清查該收受特別費之被告

馬英九薪資帳戶即臺北(富邦)銀行市府分行41121023 0009號帳戶之所有支出情形。(2)清查被告馬英九前

述薪資帳戶以外之所有帳戶之支出情形。(3)清查被

告馬英九所有未進入銀行帳戶之收入及其支出情形。並

依罪疑惟輕原則將以上三種情形之所有支出除非能證明

「非屬特別費之支出」,均視為特別費之支出。認被告

馬英九自87年12月至92年12月所有帳戶內與帳戶外之總

支出,扣除業經證明與特別費無關者,至多總計有

3,495, 874元得視為特別費之支出。93年1月至95年7月

所有帳戶內與帳戶外之總支出,扣除業經證明與特別費

無關者,至多總計有633,199元得視為特別費之支出。

而自87年12月至92年12月馬英九計以領據列報特別費10 ,238,300元,扣除前述支出3,495,874元後計有6,742, 426元根本未支出;93年1月至95年7月計以領據列報特

別費5, 066,000元,扣除前述633,199元支出後計有4, 433,801元根本未支出,以上總計未支出部分之1,117, 6227元即為貪污所得。

二、被告馬英九於出具領據時有不法所有之意圖及詐術之實

施。

(一)財政部66年8月11日台財稅字第35323號函認特別費「

係因公支用,應依規定檢具憑證或首長領據列報,核

非個人所得,應免納所得稅」,明白指出特別費並非

個人所得(財政部95年12月7日函覆本署之台財稅字第09501016900號函仍維持此見解)。另查臺北市政府市

長特別費預算之編列,88一級用途別科目是特別

費,二級用途別科目亦是特別費;88年7月1日至95 年

度,一級用途別科目業務費,二級用途別科目特別費

。而依「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各項費用明細表」及「臺

北市政府秘書處歲出計畫提要及分支項目概況表」內

容欄之說明,市長特別費均係作為市長「因公所需之

招待餽贈等」之費用,且臺北市地方總預算編製作業

手冊對特別費之定義為「凡因公所需之招待餽贈及工

作活動費等費用屬之」、「凡因公所需之招待餽贈、工作活動費及應實際需要核定有案之機要費等屬之。

」再者,臺北市91、92、93、94、95地方總預算

編製作業手冊對特別費之定義為「凡機關因公所需之

招待餽贈、工作活動費及應實際需要招待外賓等費用

屬之」。從上可知臺北市長特別費之用途依規定係限

於公用支出,且被告馬英九長期任公職,對此等公務

常識不可諉為不知。而被告馬英九亦坦承其認為以領

據具領部分之特別費之性質應該全部都要用於公益的用途上,而認被告馬英九主觀上明知特別費必須使用

於公務。

(二)行政院87年7月21日台87忠授字第05642號函及93年4 月22日院授主忠字第0930002556號函規定特別費「以

檢具原始憑證列報為原則,倘有一部份費用確實無法

取得原始憑證時,得依首長、副首長領據列報,但最

高以半數為限」,其函文所謂「倘有一部份費用確實

無法取得原始憑證」,文義上明顯以「有實際支出」

為前提。92年11月審計部台北市審計處復以92年11月

19日審北處壹字第0920003269號函指示臺北市各公家

單位應注意特別費「有無於月初尚未發生即先行支付

情事」,其所謂「尚未發生」當然指「支出之事實尚

未發生」。公訴人推論,此函更進一步具體指出不得

於「尚未發生支出事實前即先行支付特別費」,而認

特別費之支領須以有實際支出為前提。並以臺北市政

府自接獲此函後,在實務上即針對市長特別費以領據

列報之部分,從當月初一即匯款給付改為當月之月中

始匯款給付(證人沈勵強、吳麗洳、莊美珍、周秀霞、林得銓等人之證詞及附卷之臺北市政府特別費支出

傳票附卷參照)。且以被告馬英九之供述,推認被告

馬英九主觀上明知其在92年12月以前,於月初出具領

據請領特別費,其實已向會計人員承諾「來日會有支

出之事實」,而會計人員亦係基於此種確信始願於月

初即先行支付。而自93年1月起,被告馬英九於月中出

具領據請領特別費時,其實係向會計人員表示「已有

支出之事實」,而會計人員亦係基於此種確信始願支

付以償還其墊款(證人林得銓、吳麗洳、莊美珍、周秀霞、鄭瑞成等證詞參照)。但公訴人以前述被告馬

英九帳戶於92年12月之前每月領款後至該結束時

並未有全部之實際支出,至93年1月以後,被告馬英九

復明知並未有全部支出,仍每月出具領據以「已有全

部支出」為由支請領半數特別費之全額17萬元,其有

詐術之實施與不法所有之意圖。

(三)公訴人另以特別費與薪資不同,薪資在發給時並未要

求公務員每月出具領據,但特別費如果請領人沒有出

具領據,各機關之根本不會主動發給,出具領據本身

就是一種積極之意思表示行為,即「日後會支出之承

諾」,或是「本月從月初至今已有支出之事實」,故

被告馬英九在無全額支出之打算(92年12月之前)及

無全額支出之事實(93年1月以後)下,仍出具領據請

領特別費半數之全額,即屬實施詐術之積極作為。

(四)被告馬英九臺北市長任內,每月卻固定轉匯20萬元至

其配偶周美青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國外部之帳戶(帳戶

往來明細影本附卷參照),匯款數額超過薪資所得約5 萬元。再者,其於每年年底向監察院申報財產時,係

將所有帳戶(含配偶周美青之帳戶)之存款均列入(88至94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表影本附卷參照),並未加註那些部分是未支出之特別費,主觀上顯然

已無日後再支出之打算,被告馬英九對於上未支

出之特別費主客觀上均已納為己有。

(五)公訴人復以法務部曾以70年8月5日法70會字第9780號

函及行政院本年七月二日及七月廿八日台(70)忠授字

第0五三四0、0六一二一號函根本未提到所謂之「

特別酬庸」或「實質補貼」,反而再次重申「因公支

出」之原則。至於法務部雖曾於95年11月29日行政院

院會時提出法律諮詢意見指出特別費「數十餘年來慣

例由政府編列預算給予,具有『實質補貼』性質之業

務費用之一,然此意見書所指之「實質補貼」與前述

歷年來公函所揭示之「因公支出」原則及特別費預算

書之用途說明均明顯牴觸。按特別費縱使為國家對於

機關首長之特別津貼,其前提仍須以機關首長實際上

有支出為前提,其與其他一般公務預算不同處,僅在於其支出是否屬於公務,是否有裁量權之濫用(例如

何以僅饋贈其政治上之支援者某甲而不饋贈其他人),國家並不過度干預。理由在於特別費經由機關首長

之饋贈招待等之支出,有助於提昇機關內人員士氣與

推展機關之對外關係,而達所謂「政通人和」之效。

然若機關首長根本無任何支出,而將之納為己有,如

何能達到國家編列特別費之宗旨?故法務部前述之實

質補貼說仍應以「有實際支出」為前提,始符合法律

意旨)。另該意見書所提之「無須繳回」乙節,亦與

行政院主計處95年9月28日處實一字第0950005738號函

所指出特別費預算之執行,「應在原列預算額度內按

月依可支用數之上限,核實分配預算辦理,不得超支

;如有賸餘,得依預算法61條規定,轉入以後月份繼

續支用,但以同為限,故結束後,未支用之

餘額,應列作預算賸餘繳庫」見解並不一致,故此意

見書之「實質補貼」觀念實屬獨創之新見解,並非通

說。

(六)查被告馬英九每月出具之領據數額均為特別費半數之

全額,而臺北市政府於年底決算陳報執行率時,關於

無庸檢具單據部分亦均報為百分之百(臺北市政府秘

書處95年11月23日北市秘會字第09531107100號函所附

87年12月迄95年10月臺北市長特別費支用情形統計表

附卷參照),統計數字上既然已無餘額,審計單位自

不可能要求將餘額繳庫,可知「慣例上從未要求繳回

餘額」乙節,實係因審計單位誤以為被告馬英九歷年

來特別費實際上均有全部支出所致。此外,經查臺北

市議員李新曾於89年11月17日公佈臺北市政府一二級

單位首長的「年收入排行榜」,馬英九市長以六百四

十多萬元(含特別費)排名第三。當時臺北市政府主

計處即發佈新聞稿指出,由於特別費為首長因公所需的招待饋贈、婚喪喜慶等支用,不屬於首長的收入,應該扣除(臺北市政府89年11月17日新聞稿、89年11 月18日聯合報第18版新聞報導網路列印本及臺北市政

府主計處處長石素梅96年2月12日訊問筆錄、同處副處

長鄭瑞成96年2月9日訊問筆錄、主計處科長林秀風96 年2月12日訊問筆錄附卷參照)。被告馬英九當時任職

市長,對此新聞事件及特別費不屬首長收入之性質,焉有不知之理?

(七)辯護意旨雖另以所謂「大水庫觀念」辯稱金錢具有替

代性,被告馬英九既然從其總財產中捐款,即可互通

有無,故前述從薪資帳戶以外之帳戶所為之各項捐款,均可視為從特別費捐出云云。然查前述薪資帳戶以

外之帳戶,客觀上大多有其獨立之資金來源(競選經

費捐款、競選費用補貼、國大代表薪資等),另從被

告馬英九於捐款時主觀上有無「從特別費支出」之認

識言之,本件案發前之95年5月19日被告馬英九曾對外

公佈「馬英九財產申報說明」(影本附卷參照),其

第四點指出:「本人在87年與91年兩次參選臺北市長,選票補助款合計4,775萬元(分別為87年2,299萬元

與91年2,476萬元),自88年起陸續捐助本人設立之財

團法人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271萬元)與財團法人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2,480萬元)以及中國國際法學

會(預定捐助100萬元,已捐出36萬元)、法治斌教授

紀念學術基金(50萬元)、台灣住民多族群文化交流

協會(98,775元)等單位,捐款總金額已超過選票補

助款總額72萬餘元。此外,本人兩次選舉競選經費結

餘242萬元亦已捐助中華聯合勸募協會130萬元、政大

指南法學基金會100萬元,餘款12萬元。綜合言之,本

人因二次選舉之補助款已全部捐出,且並非全數僅捐

助本人設立之基金會,捐款總額甚至超過補助款金額,實無所謂『發選舉財』的問題。」,已明確表明前

述各項捐款依馬英九當時主觀之認識,均係來自「選

票補助款」與「選舉經費結餘款」,而非來自「特別

費之收入」。換言之,被告馬英九自88年至92年間為

前述捐款時,不僅客觀上資金來源並非來自特別費,主觀上亦無「先捐款,日後再從特別費取償」之認識,從而前述捐款即不得視為特別費之支出,亦不得做

為被告在請領特別費時並無不法所有意圖之依據。

肆、訊據被告馬英九固就起訴書所載之時間,每月以領據領取特

別費半數17萬元匯入其帳戶之事直言不爭,惟堅詞否認涉有

公訴人所指之犯行,辯稱:我根本沒有犯罪,因為我既沒有

犯罪意圖,也沒有犯罪行為。首先,我要說明我對首長特別

費的認知。我領取首長特別費16年來,一向認為用領據核銷

那一部分的特別費,是國家給我個人的津貼,屬於我服務公

職報酬的一部分,領用核銷後已經不是公款,而是私款,是

國家給政府首長個人的實質補貼,領用核銷後已經不是公款,而是私款。如果我這樣的認知就算是貪污,那我豈非已經

「不知不覺」並且「正大光明」地貪污了十六年?這些年來

,沒有任何的出納、會計、主計、審計單位或人員告訴我(事實上也根本沒有任何人告訴過我),這樣做是違法的,這

樣做叫做「貪汙」。然後,在今年的二月十三日,檢察官忽

然以涉嫌「貪汙」罪名將我起訴,於是過去四個月,我以被

告身分坐在法庭上,等待著對我一生清譽的審判。但實際上,不論從以領據核銷的特別費的「客觀屬性」,或者我個人

對於以據核銷特別費屬性的「主觀認知」來看,我根本沒有

犯罪,我既沒有犯罪的意圖,也沒有犯罪的行為。政府在41 年建立特別費制度,其目的即在於補貼及減輕政府首長因身

分所帶來的額外負擔。由於考量首長「無法」或「難以」取

得支出原始憑證的情形,行政院在62年同意首長、副首長以

領據來動支特別費。這一部分特別費在實際執行時,出納、會計、或主計人員自然從未要求首長、副首長具領後,須再

列明後續經費的使用情形、記帳、或辦理剩餘繳回。多年來,包括我在內超過數萬名領用過特別費的政府首長,主觀上

普遍將以領據核銷的特別費視為政府給首長的實質補貼,在以現金、支票領取或匯入首長的私人帳戶後,就是首長可以

自由運用的私款。事實上,74年就有新竹地檢署的不起訴處

分書認為這是政府首長的「特別酬庸」,86年大法官第421 號解釋認為特別費是「固定報酬」,95年法務部的法律諮詢

意見書與96年台南地檢署的不起訴處分書也都認為是「實質

補貼」。22年間,四個不同的司法或法務機關都先後一致認

為以領據核銷的特別費不是公款,而是私款。顯然,這個看

法,已經成為行政慣例。其次,我要說明以領據核銷的特別

費是如何領用核銷的。這一部分的特別費,一向是由出納人

員每月主動作業,定期通知我辦公室的承辦人員,依據出納

及會計人員的指示來領用核銷,我從來沒有親自處理。當初

領用核銷之前,不論是出納、會計或審計部門,從來沒有任

何人告訴我「必須實際支出多少,才能以領據支領多少」,而是每月直接憑一張出納人員準備好、市長室人員蓋上我私

章的領據,就將一筆固定的款項交給我全權使用;領用核銷

之後,並沒有人要求我記帳及結算,也沒有人告訴我必須全

部用完,更沒有人告訴我如有賸餘應該繳回。幾十年來,這

已經是全國數萬首長共同認知與遵守的行政慣例。因此,我完全是善意信賴相關部門依法處理,才以領據依法領取特別

費。幾十年來出納、會計與審計單位都依法核銷結案,並沒

有發現有任何違法的問題,包括我們市政府法規會以及主計

處也都是這樣處理。第三、我要說明,在起訴書中所提到有

關特別費的解釋令函,在本案開始調查以前我並沒有看過,當時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存在與內容,我對這些解釋令函的瞭

解,都是在本案開始調查以後。然而,檢察官仍以若干我過

去不曾看過的公函,認定以領據核銷的特別費為公款,並認

為以有實際支出為必要。但實際上,檢察官出示的公函從未

明確指出以領據核銷的特別費係屬「公款」或以「實際支出

」為必要,從多項政府(如行政院主計處、審計部、法務部)的公文,以及專業證人如主計處第一局局長、審計部第一

廳科長、臺北市主計處處長、科長、秘書處出納、秘書人員

偵訊及審判時的證詞,均可知相關主管機關並未規定或要求

首長在領用以領據核銷之特別費後,應「列明後續經費之使

用情形」、「記帳」、「結算」或辦理「賸餘繳回」等情事

。顯然,這與「公款」的性質是完全不符的。同樣的,主管

機關審計部今年6月25日的函示,也未要求以領據核銷特別

費的支領,須以「實際支出」為前提。無論如何,即便是包

括審計部、行政院主計處、法務部、司法院大法官等不同機

關,對特別費的定性尚有不同意見,迄今也無足夠資料可以

支持公訴人的法律見解。公訴人認為須以「實際支出」作為

支領以領據核銷特別費之前提,顯然與數十年來實際形成的行政慣例完全不符,此時如將特別費制度設計瑕疵及領用妥

當與否所生爭議的風險,全盤要求領用的政府首長來承擔,是否合法、合理、合情?這樣的解釋怎能符合「法治國原則

」?豈不違反「罪刑法定主義」。我在本案開始調查以前,從來不知道行政院87年7月21日有關特別費用途的台87忠授

字第05642號函、行政院93年4月22日有關特別費用途的院授

主忠字第093 0002556號函及有關不得於月初以領據先行支

領特別費的臺北市審計處92年11月19日審北處壹字第092000 3269號函的存在及它的內容。我擔任臺北市長八年期間,臺

北市政府每年預算至少1,300億元(如加上特別預算及附屬

單位預算則達2, 600億元),我不可能知道每個預算科目細

項的支出用途,更不瞭解每年204萬元首長特別費的支出用

途僅限於「因公餽贈、招待」。我並沒有看到李新議員在89 年發布有關首長所得排行的新聞稿,也沒有核閱臺北市政府

主計處在89年11月17日回應的新聞稿,檢察官三次偵訊都沒

有就此訊問過我,起訴書卻認定我必定知情,顯然有重大誤

解。起訴書第18頁第7行說我在95年11月14日第一次應訊時,已坦承依我的認知,「特別費係屬公款」。我在此要嚴正

澄清,這完全不是事實,而是嚴重曲解。事實真相是:侯檢

察官在第一次訊問時,多次告訴我他認為首長特別費全部都

應該核實報銷,然而,我當時就針對以領據核銷的特別費向

侯檢察官說明:「如果認為是公款,沒有用完要繳回,應該

要改變制度採用必須核銷的方式,要作支出明細說明用途。

」(偵訊筆錄第290頁),可見我自始就認為以領據核銷之

特別費不是公款,那有坦承特別費是公款。既然不是公款,我後來應訊時說是私款,又那有翻供之可言。在本案開始調

查之前,我並不清楚以領據核銷特別費的半數應全部用於因

公饋贈或招待,更無公訴人所指施行詐術的行為。事實上,公訴人也從來沒有舉證證明我在過去知悉以領據核銷之特別

費應全部用於公務並須有實際支出。對於以領據核銷的特別

費的領取,一向是由出納人員每月主動作業,定期通知我辦

公室的秘書人員,依據出納及會計人員的指示來領用核銷,我從來沒有親自處理。歷來經辦相關業務並出庭作證的證人,包括出納人員劉靜蓉、吳麗洳、趙小菁、秘書人員方惠中、孫麗珠、孫振妮等人,均一致地在庭上證明上開情形。所

有人員均係依往例辦理,並未「陷入」任何「錯誤」,我又

如何每個月利用他人之錯誤,而有詐術的施行?過去八年我擔任臺北市長,管理一個262萬市民、7萬多員工的城市,工

作極為繁忙,每天工作近17小時,我的注意力當然都是集中

在處理重大市政工作上。特別費的處理,是很事務性、例行

性、瑣碎性的工作,完全不需要我親自參與,因此我都是交

給市長室的秘書人員處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政府首長都

是如此處理,我並不是例外。而檢方提示的公函、北市秘書

處預算書內有關特別費的說明、和北市主計處長針對市議員

所發的新聞稿,在本案開始調查以前,忙於市政的我,並沒

有看過,當時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存在與內容。實際上,依分

層負責的規定,這些文件都不必經我核示。我對這些公函、新聞稿、夾在數千頁預算書中關於特別費說明的瞭解,都是

在本案開始調查以後。這部分,從多位證人如陳裕璋、石素

梅、林秀風、謝鎙環的證詞中亦可證實,公訴人迄今均未能

證明,我當時確實知悉這些文件的內容。因此,當然不能認

定我有詐欺的犯意。公訴人另提出若干我在去年本案發生後

接受媒體訪問的記錄、89年11月9日市政總質詢記錄,並曲

解我在第一次應訊時筆錄的答覆,推測我已知特別費相關規

定並已承認『特別費係屬公款』,這些部分在答辯書狀已有

清楚的澄清與反證,在這裡不再重複。綜上所述,我就以領

據核銷特別費的處理,連行政法都沒有違反,何來違反刑法、涉嫌貪污呢?最後,我要強調的是。我從事公職二十餘年

來,一向奉公守法,清廉自持,並經常從事公益捐贈,捐款

超過6,800萬元,遠遠超過起訴書所載以領據核銷的特別費

總額1,530萬元的四倍之多。公訴人並未深入瞭解特別費的性質與實務上形成數十年的行政慣例,對於許多有利於我的重要事實與證據完全漏未審酌,就以涉嫌貪污罪起訴我,顯

然有重大瑕疵,對於我一生清白的人格,造成嚴重傷害,我完全無法接受。希望庭上能從特別費的制度設計、包括特別

費制度瑕疵、歷史沿革、行政慣例,以及使用者、承辦人主

觀的認知、信賴的保護等各個層面,詳查明斷,還我清白等

語。

伍、選任辯護人辯護要旨略以:被告無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財物

犯行,以領據核銷之特別費係內含實質補貼或報酬之概算費

用。且以領據核銷特別費之報支與核銷,實務上一向採寬鬆

彈性之認定,並未對其支用範圍及內容作明確之表列,已形

成行政慣例,具領後如未用盡,慣例上亦無要求須予繳回,被告信賴此一行政慣例而為領用,縱使認知有誤,亦不得論

以貪瀆罪行。而以領據核銷之特別費係內含實質補貼或報酬

之概算費用,於領據時即同時核銷,與款項領出後,須再檢

附支出憑證辦理核銷手續之「暫支」或「預支」款不同,自

無剩餘或繳回問題。系爭被告以領據核銷之特別費,或以現

金交付被告,或直接匯入被告之薪資,均由被告辦公室承辦

人員與臺北市政府秘書處會計室出納人員連繫辦理,93年由

月初改至月中請款,亦係出納人員自行作業,而非被告辦公

室承辦人員要求,被告既未參與,亦不知悉相關請款作業流

程,自無所謂施用詐術或使臺北市政府秘書處人員陷於錯誤

可言。被告並不知悉相關特別費法令規定及制度執行不得以

該等規定之存在認定被告有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財物之不法

意圖。公訴人以並非每位首長均是全額申請領據核銷之特別

費,而認被告出具領據請領特別費半數之全額,即屬實施詐

術之積極行為,亦是誤會。況縱認以領據核銷之特別費係屬

公款且被告於領用時即知悉應全數用於公務餽贈、招待等用

途,惟因被告本身並無記帳之習慣,制度上亦無記帳要求或

要求繳回,被告主觀上因認所為公益捐款高達5千6百餘

萬元(如加計95年11月間1160萬元之捐款,則有6800萬餘元),遠遠超過所領用之特別費數倍,而未統計或思及各

有無剩餘或是否應予繳回問題,不得因認有利用職務上機會

詐取財物之主觀犯意。金錢係可代替物,被告銀行帳戶內之

款項,不論來源為何,均屬被告得自由使用之範疇,縱認其

中有應使用於特定目的之款項,惟亦未限制匯入與支出款項

之帳戶應屬相同,被告非不得將個人其他帳戶與公務或公益

有關之支出,視為特別費之支出。又,特別費之支出不必然

於支出之前或當時即應有此等款項係特別費之認識,不得以

被告於支用當時主觀上未有從特別費支出之認識,認該等款

項不屬於特別費之支出。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係法律之規定,凡超過100萬元之存款均須依法申報,有無於財產申報表加

註未支出之特別費,與是否將特別費納入己有係屬二事,公

訴人以被告於財產申報表未加註那些部分是未支出之特別費,推認被告對於上未支出之特別費主客觀上均已納為己

有,已有違誤。況,被告因主觀上認特別費係實質補貼,無

需記帳,且個人所為之公益捐贈遠超過所領取之特別費,自

不可能於財產申報表上加註那些部分是未支出之特別費,公

訴人之指訴,倒果為因,顯屬誤會等語。陸、本院查:

甲、程序部分(證據能力爭議之認定)

一、被告馬英

九、選任辯護人與公訴人對於本院認定事實所引用

卷內卷證資料(包含人證、文書證據),除下列部份外,並

無證據證明係公務員違反法定程序所取得,且被告及其選任

辯護人於審判期日對本院提示之卷證,就證據能力均未表示

爭執,而卷內之文書證據亦無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4之顯有

不可信之情況及不得作為證據之情事,依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至第159條之5之規定,卷內卷證資料(包含人證、文書證

據)均有證據能力。

二、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

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又同法第160條規定,證人之個人意見或推測之詞,除係以

其實際經驗為基礎者外,亦不得作為證據。本件偵查中證人

周秀霞之96年1月25日偵查筆錄、伍必霞之96年2月1日偵查

筆錄、莊美珍之96年1月25日偵查筆錄、趙小菁之96年1月31 日偵查筆錄、林得銓之96年1月26日偵查筆錄、吳定國之96 年1月26日偵查筆錄、孫蜀之96年1月26日偵查筆錄、廖鯉之

95年9月12日偵查筆錄、林秀風之95年11月13日偵查筆錄、石素梅之96年2月12日偵查筆錄、鄭瑞成之96年2月9日偵查

筆錄、王麗珍之95年12月6日偵查筆錄、沈榮泉之96年1月2 日偵查筆錄、沈勵強之96年1月25日偵查筆錄、謝鎙環之96 年1月26日偵查筆錄、黃世興之96年1月29日偵查筆錄、徐玉

美之96年1月31日偵查筆錄,均係向檢察官所為之陳述,性

質上雖屬傳聞證據,惟本院審酌前開證人曾於偵查中結證在卷,又查無不具任意性等顯有不可信情況,且陳述內容就其

職位承辦事項所提供之意見,係以其實際經驗為基礎,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第2項及第160條規定,肯認其證據能

力。

三、證人林秀風於96年2月12日偵查中證述:「(問:新聞稿澄

清以後,隔天的聯合報有刊登,你們有無剪報送給市長?)

沒有,市長自然會看到。」(見偵查卷十一第374頁),屬

於證人非親身經歷所為臆測之詞,依刑事訴訟法第160條規

定,無證據能力。至其於當日其餘證述部分,參酌上述二之

分析,應有證據能力。

四、證人吳麗洳之96年1月25日偵查筆錄部分,經證人於本院審

理中當庭表示偵查筆錄與其當時所述意思不符(見本院96 年7月10日審判筆錄),辯護人聲請本院於96年7月23日勘驗

偵查中錄音帶結果,其中:

(一)偵查筆錄載明「(既然前月底就申請,月初就撥款有預支的性質,是不是表示具領以後還是要用在因公使用的用途

?)是沒錯。」(偵查卷八,第42頁)。

本院勘驗結果為「

檢:既然前月底就申請月初就撥款,有預支的性質,是不

是表示具領以後還是要用在因公使用的用途?就是說

領出來,雖然月底就申請,月初1日就撥款,預支嘛,那我領以後,是不是還是應該要按照會計科目,做

因公使用的用途來使用?

吳:這我不清楚耶。

檢:那是當然的啊!

吳:因為就是說錢給他了以後(被打斷)

檢:怎麼用當然你不清楚,我是說理論上啦。

吳:對,理論上啦。

檢:理論是這樣沒錯吧!

吳:對對。

檢:我沒有說你知道他是怎麼用,我也不曉得啊,誰也不

知道嘛!只是說既然是預先支用,領了以後,等於說

這筆錢並不是你已經用了才來領,而是說現在反過來,還沒用就領,1月1日撥款,當然還沒用嘛,等於說

我都還沒用就撥給我了,那撥給我當然我還是要照(被打斷)

吳:應該是這樣講,因為我們不知道說(被打斷)

檢:那不是你們的問題,我只是說,我是從推論理論來講,今天不管是月初也好(被打斷)

吳:你講的是沒錯啦!

檢:是沒錯(打字聲)。

吳:但是問題是說,因為理論上,我們就是因為不知道,其實市長他也,我們給他他也不知道說,他應該也不

知道這樣的規定。

檢:當然啊當然啊。

吳:所以我們就是承襲以前(被打斷)

檢:對啦,我們只是說不管是之前領還是之後領,這個錢

總是要做

吳:公,因公。

檢:因公支用啦,那怎麼用是一回事,依你們的立場當然

不管事前事後領都是要做因公支用。」

(二)偵查筆錄載明「(所以你們是相信市長具領以後會做因公的支用,才會核章?)是的。」(偵查卷八,第42頁)。

本院勘驗結果為「

檢:所以你們是相信市長具領以後會做因公的支用,所

以才會核章?你瞭解這個意思嗎?

吳: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問題是說,我跟你說,我從來

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我可以這樣說嗎?

檢:那好,我假設,因為是假如,所以就是這是當然,假

設有懷疑當然就蓋不下去啦!

吳:對啊!

檢:那這是當然的一個事情嘛,我當然是相信首長,我才

會蓋章,今天不管相信首長,今天任何一筆來,我都

是相信才會蓋章。

吳:而且其實它特別費也沒有講的很明確。

檢:除非你不相信,那不相信你應該就要那個了。

吳:對,我聽說特別費那時候也沒講的很明確,所以我們

那17萬本身就是(被打斷)

檢:那是另一個作業問題嘛,譬如說歷史共業的問題

吳:對。

檢:或什麼的問題,那是本身特別費自己的問題。

吳:對。

檢:我今天只是就你們的程序來問你。

吳:對。

檢:如果你有懷疑,那當然蓋不下去嘛。

吳:對。

檢:當然是相信,才會說核章嘛。

吳:對、對。

檢:如果妳知道市長具領以後沒有使用或全數使用,妳還

會核章嗎?假設你有懷疑,當然就蓋不下去啦!

吳:沒有,理論上其實我看到他已經,領據已經,就是蓋

出來,我才核章。

檢:我知道啦,領據

吳:對

檢:就是核銷

吳:對

檢:那就相信嘛!

吳:對

檢:所以我才講說這是一個制度問題。

吳:對。

檢:是相信當然就蓋了章!

吳:對,他沒有蓋那個領據的章,我就不會核章。

檢:那當然啊!

吳:對、對。

檢:我是說,如果因為

吳:我知道檢察官的意思

檢:因為你現在是月底就領了嘛,你瞭解我的意思嗎,還

沒有用嘛,就先預支給他用了嘛,我領了以後我就要

來用啊,假設你知道說,如果,我沒有說是怎麼樣啦,是如果,有這個事實,發現說沒有用,依你們的立

場,你們應該就不會核章嘛…

吳:其實我們說的事情跟,其實是,應該是,就像我剛剛

講的(被打斷)

檢:我說事後,事後來那個啦,事後我們來推論是不是(被打斷)

吳:因為當時我們在蓋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說,我們

認為他領據的部分本來就是他可以拿走的。

檢:這個,責任不在你們啊!我當然知道領據一蓋,只要

首長一具名,當然就相信首長嘛!

吳:對,所以我們不認定說他應該是因公或是什麼因私,我們就不知道。對,我是覺得應該是這樣子說。

檢:那是事實問題,那是另一個問題,沒有錯啊。

吳:對。

檢:就是你們不認定,依你們的立場你們並不去認定說有

沒有

吳:公或是私的問題。

檢:對,公或私的問題。

吳:對啊,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子說。因為你如果說是他私

人的,其實我也不知道,其實如果說我要是私人的用

法,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領據蓋了嘛。

檢:那假設都沒用呢?

吳:都沒用?

檢:我的意思是,就是說好了,領的話(被打斷)

吳:沒用就是私的問題了嘛,對不對,如果都沒有用就是

私的問題,問題是我們還是會蓋章,因為他領據一貼

出來我們還是會蓋章。

檢:都沒用怎麼會是私的問題,都沒用就是沒用啊怎麼會,就是要嘛你就是有用以後才不好判斷到底是用公的用途還私的用途,你沒辦法去判斷。

吳:因為站在(被打斷)」。

(三)偵查筆錄載明「(如果妳知道市長具領以後沒有使用或全

數使用,妳還會核章嗎?)我們相信市長,只要市長領據

具領,我們就核章,市長事後有沒有用,或用到那裏,這

是市長的責任問題,市長必須對自己領據的真實性負責。

」(偵查卷八,第42頁)。

本院勘驗結果為「

檢:那今天這筆錢假設一直都在那裡,沒用怎麼會(被打

斷)

吳:我的意思是說站在我們的,就是我們的付款的承辦人的立場來講,我們其實你只要手續上完備之後他蓋了

章,這邊都核好章,我們就是要做付款的動作,我們

沒有去想說公或是私。

檢:對。

吳:對,就是沒有去想說這樣的說他到底這筆錢會去用在,他到底有沒有用或是怎麼樣用,我們沒有去這樣的想法啊。

檢:好,那我知道,就是說你這方面還是相信市長就對了。

吳:對啊對啊。

檢:市長具領出來我們基本上就相信他,就核章了。

吳:對對對。

檢:那市長有沒有用,那是市長的問題。

吳:對啊,原則上是這樣。

檢:(指導製作筆錄)我們相信市長,只要市長領據具領,我們就核章。市長事後有沒有用,或用到哪裡,那

是市長的問題。

吳:對。

檢:(指導製作筆錄)他必須要自己,就是說以支用辦法

憑證處理要點第3點,要自己負責就對了,應該是這

個意思啦!

吳:對對對。因為沒有規定說17萬那個部分,它如果規定

17萬那個部分我們還要再做一個那個的話,那就有可

能是那,但是它沒有這樣規定。

檢:(指導製作筆錄)市長必須對自己領據的真實性負責

任。

吳:對,其實我們每一張憑證都是這樣。

檢:對啊,領據也是憑證的一種。

吳:對,就是說你要對你自己貼出來的發票或是憑證要負

真實性。

檢:真實性的責任。

吳:對。」。

(四)偵查筆錄載明「(這個函之後,市長特別費領據列報部分,你們作業的時間就延到當月10號左右,然後20號左右才

撥款,撥款的時間跟以後差很多天,撥款是直接撥到市長的薪資帳戶,市長就應該會知道撥款的時間有改變?)應

該知道,但實際上他的秘書並沒有反應。」(偵查卷八,第43頁)。

本院勘驗結果為「

檢:這個函之後,市長特別費領據列報部分,你們作業的時間就延到當月10號左右。

吳:這不是我承辦的。

檢:對啦,就是說,然後20號左右撥款,撥款的時間跟以

往差很多,撥款是直接撥到市長的薪資帳戶,那這樣

市長就應該就知道撥款的時間有改變?

吳:理論上是這樣,應該知道吧,我不曉得耶,因為我們

不會去問他說,他們秘書也沒跟我們反應過,我不知

道他們的反應是怎麼樣。

檢:(指導製作筆錄)應該知道,但實際上秘書並沒有反

應。

吳:他們也沒反應,所以我們也不知道他們。

檢:他們的秘書並沒有反應。

吳:對。」。

(五)偵查筆錄載明「既然這個公函要『注意有無於月初尚未發

生即先行支付情事』,是否表示之後10號左右提出領據列

報的市長特別費,市長已經有因公支用之事實發生,才來

申請?)是的。」(偵查卷八,第43至44頁)。

本院勘驗結果為「

檢:(指導製作筆錄)既然這個公函要「注意有無於月初

尚未發生即先行支付情事」,是否表示之後10號左右

提出領據列報的市長特別費,市長已經有因公支用之

事實發生,才來申請?

檢:理論上應該是這樣嘛喔,就是說既然他已經這樣來糾

正了,之後也改變到10號來申請,然後20號撥。

吳:這我已經完全忘記了。

檢:那時候已經不是你做的了。

吳:對對對。

檢:(指導製作筆錄)是,應該是這樣。

吳:嗯,應該是這樣,因為有時候撥少一點可能忘記了。

」。

(六)偵查筆錄載明「(所以你們會計、出納人員會在黏貼憑證

相關欄位蓋章,表示是相信市長已經支用?)是的。」(偵查卷八,第44頁)。

本院勘驗結果為「

檢:所以你們會計、出納人員會在黏貼憑證相關欄位蓋章,表示是相信市長已經支用?假設是這樣推論下來?

吳:就是他已經貼領據了?

檢:對,就是他已經貼領據了才蓋章。

吳:嗯。檢:(指導製作筆錄)是。」。

(七)偵查筆錄載明「(如果發現市長並沒有使用或全數使用,你們會在黏貼憑證相關欄位來核章嗎?)如果知道是假的,當然就蓋不下去。如果市長蓋了領據,我們當然就相信

市長,依支出憑證處理要點第三條,他要對原始憑證負真

實性的責任。(偵查卷八,第44頁)」。

本院勘驗結果為「

檢:如果發現市長並沒有使用或全數使用,你們會在黏貼

憑證相關欄位來核章嗎?應該就不會核章嘛?我說現

在如果說有發現當然就蓋不下去,假設我送給你這張

憑證是(被打斷)

吳:沒有,這是蓋好的!

檢:我知道啦,我是假設說好了,假設我有一張憑據,你

知道假的,你就蓋不下去了。

吳:那當然。

檢:所以意思是一樣,我知道你的意思,就是說領據當然

是真的嘛!

吳:他領據蓋章我們就核發嘛!

檢:對啦,那我假設我現在問題是說,雖然這張發票是真的對不對,但是實際沒有去買,假設啦,那你當然就

蓋不下去嘛!假設如果說你有發現這個問題,是不是

吳:我如果知道它是假的,我當然蓋不下去,對。

檢:(指導製作筆錄)如果知道是假的

吳:當然蓋不下去,但是理論上它如果他們市長室的人蓋

出來,我們就蓋了。

檢:就相信了。

吳:就是像支出憑證第3條。

檢:(指導製作筆錄)如果市長蓋了領據,我們當然就相

信市長。

吳:對。

檢:他要負支出憑證第3條,真實性的責任。支出憑證什

麼?處理要點?

吳:支出憑證處理?

檢:要點?

吳:好像要點的樣子。

檢:對對對。

吳:第3條。就是他對他的單據、原始憑證負真實性。

檢:真實性的責任。

吳:誠信原則。

檢:(指導製作筆錄)對原始憑證要負真實性的原則。」

(八)以上偵查筆錄之記載,或係檢察官以假設性用語「理論上

」提問,筆錄中問題及應答卻略而未顯,或僅是證人以口

頭語方式所為「對」、「嗯」之言詞,而非針對問題回答,亦非為筆錄所記載之肯定答覆,甚至在實務上整理證人

回答以為紀錄,亦未見如此差異,顯見該筆錄確有斷章取

義之處,且有筆錄記載與實際問答不符之情,是筆錄記載

與證人實際證述內容既有不符,彰顯前開偵查筆錄不具特

信性,而有顯不可信情況,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第2項之反面解釋,上開部分之筆錄無證據能力,不能為證

據,應以本院勘驗筆錄代之。

五、按「除前三條之情形外(按:指刑事訴訴法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3),下列文書亦得為證據:

一、除顯有不可信之情

況外,公務員職務上製作之紀錄文書、證明文書。

二、除顯

有不可信之情況外,從事業務之人於業務上或通常業務過程

所須製作之紀錄文書、證明文書。

三、除前二款之情形外,其他於可信之特別情況下所製作之文書。」刑事訴訟法第15 9條之4定有明文。經查:

(一)「臺北市議會市政總質詢第4組質詢紀錄(臺北市議會公報

73卷18期)」、「臺北市議會市政總質詢第9組質詢紀錄(臺北市議會公報73卷19期)」、審計部及主計處在立法院

第六屆第五會期關於特別費法律適用的公聽會所提出之書

面的資料(立法院公報第96卷第28期),係公務員於公務

過程中,基於觀察或發現而當場或即時製作之紀錄文書,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4第1款規定,具有證據能力。

(二)臺北市政府秘書處提供之「臺北市長支薪標準與福利」、法務部95年11月29日「法務部就有關首長特別費之法律諮

商意見」,均係各該機關其職務上作業事項表示意見,核

屬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4第3款其他可信之特別情況下製

作之文書,具證據能力。

(三)選任辯護人提出朱石炎教授95年12月5日於國立政治大學

公企中心舉辦之「機關首長特別費及其相關問題座談會」

引言資料及黃錦堂教授同日之引言資料;公訴人於本院96 年6月5日審理中當庭提出之非供述證據編號58「網路新聞

報導列印部分」及編號60「凱達格蘭學校國務機要費與首

長特別費制度改革」論壇資料,均屬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

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無證

據能力。乙、實體部分

一、本案被告馬英九所涉貪污罪嫌,其根由無非係其所使用之台

北市市長特別費以領據核銷之半數所生疑義,開宗明義,本

院必先針對特別費之制度詳加論究定性,始能釐清相關爭議。

(一)特別費之歷史沿革

1、宋代之公使錢

按特別費制度,宋朝即已有之,宋代推行交鈔制度,貨

幣廣泛流通,卻也導致通貨膨脹,百官除正俸外,尚有

公使錢之補貼。學者林天蔚認為當時的「公使錢」及「

公用錢」之制度,二者性質並不相同。前者為首長之特

別津貼,可以私入、自俸;後者乃官署之特別辦公費,用於招待來往官吏、貢使、犒軍及其他特別用途。蓋宋

史、宋會要輯稿及續資治通鑑長編曾敘明,就同一官職

之公用錢必多於公使錢,且依宋史卷一二七「職官」公

用錢條以「用盡續給,不限年月」、「長吏與通判署籍

連署以給用」,故公用錢有帳籍,用時須副署。公使錢

則無此規定。公使錢依「舊制,刺史以上所賜公使錢得

私入,而用和悉用為軍費。」(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三

外戚中「李用和傳」)、「方鎮別賜公使錢,例私以自

奉,去則盡入其餘,經獨斥歸有司,唯以供享勞賓客軍

師之用」(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三外戚中「向傳範傳」

附「向經」),可以盡為私用。惟因首長官吏「因公差

使」之「公使錢」,亦可使用官署之「公用錢」,用錢

之際職責難分;且「公使」、「公用」均是「因公使用

」之意,以致宋史、宋會要輯稿及續資治通鑑長編或有

混用「公使」與「公用」之處。從而,公用錢有帳籍、須報銷者,竊用者有罪。如岳陽樓記中之主角滕宗諒,即因任意使用公用錢饋遺遊士、犒勞民兵而被貶巴陵。

公使錢則因可以私入而無此問題。

亦有認公使錢即屬公用錢,如「竊以國家逐處置公使錢

者,蓋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還,有行役之勞。故令郡

國饋以酒食,或加宴勞。蓋養賢之禮,不可廢也。謹照

周禮地官有遺人,掌郊裏之委積,以待賓客;野鄙之委

積,以待羈旅。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

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

館。候館有積。凡委積之事,巡而比之,以時頒之。則

三王之世,已有廚傳之禮。何獨聖朝,顧小利而亡大體

?且今贍民兵一名,歲不下百貫。今減省得公用錢一千

八百貫,只養得士兵一十八人。以十八人之資,廢十餘

郡之禮。是朝廷未思之甚也﹗」(范仲淹「奏乞將先減

省諸州公用錢,卻令依舊」議)。趙甌北之二十二史撘

記、王銍之燕翼詒謀錄、方豪之宋史、日本學者佐伯富

均將公使錢認屬公用錢。亦即公使錢,為宋各路、州、軍及刺史以上,所有用以宴請及饋送過往官員費用,亦

作為犒賞軍隊之費用,但亦依例可私入、自奉。

2、民國之特別費與政府遷台之重新建制

自民國以來,特別費制度亦已存立,政府遷台前,部分

機關首長早已有特別費支給。政府遷台後,國家百廢待

舉,經費拮据,各機關首長特別費均已取消,僅餘五院

院長有之。39年起在中央政府總預算內五院院長均編列

一定數額之特別費。然各部會首長在其主管業務,因公

務所發生之必要費用,卻無款開支,或由私人賠墊,或

在其他經費項下借支,故為達成推行政務之目的,審計

部40年之審核39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書建議自41年

起在原預算範圍內,給予一定款項肆應,恢復對各部部

長酌列特別費。41年1月立法院各委員會聯席會議則以

各部會首長特別費應由行政院統一核定月支數額,庶使

因公開支之招待與捐贈各費得作正列報。並要求五院院

長特別費說明欄應加「包括代表本機關因公之招待與捐

贈,並檢據報銷,不得作私人餽贈與個人津貼之用」。

立法院預算委員會40年12月8日之審查報告,亦要行政

院就特別費之編列,應迅予統一標準及支給辦法以資劃

一及合理。從此特別費重新建制,擴大其適用對象而發

展迄今。此由15年後即監察院56正字第1號糾正案,載明當時特別費之編列中央機關共有71單位,包括總

統府、國防部及三軍總部,五院所屬部、會、署、局、機關學校,福建及新疆省政府、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國民大會秘書處、中央研究院等;台灣省級機關則計有

15單位,特別費成長擴張之速度,可以想見。

(二)特別費恢復當時之性質及用途

特別費之性質及用途,依目前國民政府遷台後所能尋得

存有最早公文書中之記載,即行政院40追加特別費

之說明,特別費之性質乃「在執行公務上之特別需要,及因此一職務關係事實上無可避免之種種特別需用,而

單設之一項經費,純為因公支用,支用之單據均須存備

審計機關隨時查核。」。用途則臚列有

(一)宴請與招

待:為公務上或禮儀上之需要,須舉行宴會。如對外國

使節、友邦軍事人員及其他駐台人員、外國議員、名流、專家、記者及國際友人,酌予宴請,此不僅為禮儀上

之表示,且在外交聯繫上有其必要。至對本國人士,如

克難英雄、模範農民、模範人士、有功人員、各部會工

作人員等,因其工作辛勞,酌予公宴,藉資鼓勵慰勞。

對府院部會及地方政府各級負責人員、軍事首長、民意

代表、各政黨及各界領袖,酌予宴請,以便交換意見,推行政務;又為加強與海外僑胞之團結,對來台勞軍致

敬之僑胞,更有酌予宴請的必要,此均係行政院長在其

職務上無可避免的開支,而非私人間之酬酢。招待則指

短期駐留之賓客,供應膳宿或舉行茶會、酒會等而言,以敦友誼。

(二)餽贈:如對外賓薄致土產、禮品或紀

念品;對生活清苦之勳耆適時酌為餽贈,以表政府繫念

與敬意,遇有疾病、亡故,關於醫藥所需及其他等道義

上之捐助等。

(三)捐贈及補助:對愛國運動、慈善團

體、公益事項之捐助,其他如對反共抗俄文化教育事業、意外災害及對調院保護院長安全之警衛人員的適當補

助等。

(四)其他:不屬於以上各項的特別支用,如各

種紀念節日府院門前搭建各種彩牌費用之攤認、國內外

搜集資料費用之支付等。由此可見,特別費係屬因公支

用之宴請、招待、餽贈、捐贈、補助,而所謂因公,則

範圍相當廣泛,凡與首長職務有關禮節、聯繫、鼓舞慰

問、意見交流、敦誼、政務推行均含括在內。

(三)特別費之重新建制之旨趣及屬性

1、依前開立法院、行政院、監察院及審計部之意見,特別

費確為實質補貼

考之前述特別費恢復之理由,審計部表明既在避免首長

個人墊付,亦不欲任意挪用其他機關經費支應,而因公

之範圍廣泛,正面詳列未及,負面則排除作為私人餽贈

與個人津貼,足見特別費係就首長個人因執行公務所生

之宴請、招待、餽贈、捐贈、補助等,避免其私人所得

墊付之費用,而首長之墊支無非係由薪水而來,是特別

費係在補首長薪水之不足,自不待言。復由前開監察院

正字第1號糾正案亦指明「依照行政院規定,特

別費須用之於因公『酬應』及『捐贈方面』,且應檢同

原始憑證列報,揆其編列此一科目之用意,顯在於因身

為機關首長者不能不有所酬應,而統一薪俸待遇所得,難以支付,故不能不另行編列預算以應開支,此乃人情

之常,本院自亦無不許列報之意。」,其中更進一步說

明「查國家公務人員待遇原應以本俸為主,補助俸為輔,至特別費則僅為某一特定情形下不時之需。是以古今

中外各國未有補助俸超過本俸者,亦未有經常普遍給予

機關首長以特別費者,否則何以名之為本俸,何以知其

為補助性質?又何以見其確為特別必須之支出哉?今為

之計,行政院允宜提高公務員之本俸待遇為正本清源之

途」,監察院亦明白同意,特別費係對首長薪俸待遇不

足支付之因公支出之貼補,與司法稅務員警人員之補助

俸(即今之所謂「專業加給」)同一看待。尤其,監察

院該次糾正特別費之背景,係針對當時國家財力窘困,未能依俸給法辦理,而由行政院統一官吏薪俸,然特任

官與雇員差距極小,故當時以高於本俸數倍之特別費彌

補之背景。準此,不論行政院41年之說明抑或56年監察

院之糾正,謂特別費為首長之實質補貼之性質,從其特

別費之重建目的及嗣後發展來看,並無托大,更非現今

始有之創見。

2、行政院長期未將特別費法制化即在維持實質補貼

監察院早在56年時指明行政院不應編列超過本俸之特別

費以為補貼,且依公訴人論告時所稱前立法委員邱垂貞、彭百顯以就首長特別費之編列及欠缺法源基礎提出質

詢(見立法院公報86卷第4期院會記錄),行政院卻仍

然使用「中央各機關特別費列支標準」或「中央各機關

首長副首長特別費列支標準表」。直至立法院在94

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五院院長及相關部會首長特別

費應立法訂定支給標準」,行政院始於96年才擬定「各

級政府機關特別費列支條例」草案。行政院40年來,遲

未就首長特別費給予法制化之地位。參以證人即前行政

院主計處第一局局長副主計長及前人事行政局長張哲琛

於本院審理中到庭結證以「當時為何行政院主計處會編

列首長特別費之原因有三,一是因為首長所管轄之業務

範圍非常繁雜,而且所屬員工人數眾多,所以難免首長

會發生因公所需有關交際、應酬、饋贈等支出需要,如

果這些經費支出由首長待遇項下支應,由於在四十年代

初期首長待遇偏低,恐無法支應,而且由首長待遇項下

支應並不合理。二為行政院主計處要訂定首長特別費之

支領標準最主要是基於管理控制的目的,如果沒有一個

支給標準之訂定,往往各機關首長對於上項的開支很可

能會在機關的相關預算底下支應,這時候必然會造成就

支領的多少不一產生不公的情況形成浮濫或浪費,第三、我們可以說為何不將首長特別費納入待遇支給之項目,最主要因為首長副首長特別費支給之對象除了首長副

首長之外,還包括獨立單位之主管,所謂獨立單位即依

據認定是組織獨立、預算獨立、人事獨立,包含各級學

校之校長及常任文官在內,如果將首長這些有關主管的特別費納入所得,必然會形成高低所得差距會拉大,很

可能會違背我們公務人員俸給法所定及俸給法所定高低

所得不能超過五倍的限制。綜上所述我所提出特別費編

列之原因很明顯可以看出這個預算之編列如同法務部、行政院主計處對外所說明是對於首長、副首長及獨立單

位首長個人的實質補貼。」等語(見本院96年6月5日審

判筆錄),與前述本院闡析相照,證人所言,並非子虛

。益認特別費確是行政院對首長個人因公支用所需,在法定薪資制度外所為之實質補貼。而法務部於95年11月

30日於行政院院會出具法律諮商意見以「數十餘年來慣

例由政府編列預算給予具有『實質補貼』性質之業務費

用之一」的意見,亦屬的論。

(四)特別費核銷之方式及演變

1、特別費核銷方式之歷史分期

再就特別費重建後之核銷方式,依上述41年立法院各委

員會聯席會議意見,重建肇始之特別費,其核銷需檢據

報銷,並存審計機關隨時查核。62年復鑒於預算在執行

時,各級首長在事實上難免有若干機要性質之開支,無

法取得原始單據,行政院爰參照審計部的意見,增訂在特別費半數範圍內,可以首長、副首長領據動支。行政

院62年6月29日台62忠授五字第4112號函表示:「各機關

特別費均在原列預算內,做為因公招待及餽贈之需。支

用時應檢具原始憑證列報,倘有一部份機要費用,確實

無法取得原始憑證時,得依首長(副首長)領據列報,但此項領據列報數額,最高以特別費半數為限。」(見

公訴人補充理由書九)。之後行政院相關令函包括66年6 月22日(66)忠授字第3274號函、稿亦稱:「特別費係

作因公招待及餽贈之需,正式支用時仍應以檢具原始憑

證列報為原則,倘有一部分機要費用確實無法取得原始

憑證時,將依首長(副首長)領據列報,但此項領據列

報數額,最高以特別費之半數為限。」,行政院73年6月

26日臺(73)忠授字第04854號函稱:「上項特別費係作

因公招待及餽贈之需,實際支用時,仍應以檢具原始憑

證列報為原則,倘有一部份機要費用確實無法取得原始

憑證時,得依首長、副首長領據列報,但其數額最高以

特別費之半數為限。」,行政院87年7月21日臺87忠授字

第0564 2號函載有:「前述特別費報支手續,仍以檢具

原始憑證報支列報為原則,倘有一部份費用確實無法取

得原始憑證時,得依首長、副首長領據列報,但最高以

特別費用半數為限」,自62年起已將特別費全部檢據核

銷之方式,改為半數得以領據具領。迨至95年,行政院

又以95年11月9日院授主忠字第0950006664A號函改以:

「各機關首長、副首長等人員實際支用時,應依本院主

計處訂頒『支出憑證處理要點』規定取得收據、統一發

票或相關書據。其因特殊原因,不能取得者,應由經手

人開具支出證明單,書明不能取得原因,並經支用人核

簽章後,據以請款。又上開支出憑證,應依會計法相關

規定註明用途或案據等」,將特別費之核銷又改為全數

檢據,且無半數以領據之彈性作法,縱有無法取得單據

情況,仍須填寫支出證明單為證。

2、特別費核銷制度之內涵

特別費核銷之制度,無非對首長使用特別費之監督。從

全部檢據到一半領據再到全部檢據觀出,監督之重點即

在於有無「因公支用」。易言之,特別費核銷之審核機

制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特別費重新恢復後,自41

年至62年止,共21年,採嚴格標準需全部檢據,需一一

檢視憑證,相關會計審計單位緊追特別費因公支用之宴

請、犒賞、餽贈、捐助;第二階段為62年之後至95年止

採寬鬆作法,一半得以領據核銷,不以填寫支出證明單

為必要,毋須逐一細查,因公支用之嚴密探究,只剩費

用額度之一半,另一半則以首長領據代之,首長出示領

據即屬因公支用而緩合,既能堅持因公支出,又可兼顧

首長之自由彈性運用;第三階段自今(96)年起,改嚴

中帶寬,全部檢據但得以支出證明單代之,轉回固守支

出全部逐項審核,而以支出證明單化解僵性之處。

3、小結

準此,除反應出各時期彼時國家財政之時代背景,更能

見諸政府既無法擺脫特別費為實質補貼,又不願淪為純

粹私人所用,而從監督「因公事由」下手,故產生上述

各時期對公務支出實質補貼之不同堅持程度與心態,其

中一半以領據核銷能夠擅場多年,自不能忽視其優點所

在。然特別費無法僅以提高公務員本俸而廢止(事實上

公務員本俸在40年後之今日因政府多方考量下仍然不高),亦未能因政府其他預算科目之增加而取代之實質補

貼特性。是第二階段之特別費以領據核銷之半數,乃係

多方考量設計下,繼續其實質補貼屬性之權宜作法。

(五)行政院主計處以領據核銷特別費半數之制度意義

1、領據核銷之適法性

被告支用特別費時,仍係以一半為領據核銷特別費之時

期。其之所以領據核銷,用意何在,亦需深思。按政府

各機關請用款項報銷經費,均須取得適法憑證以為核銷

。行政院頒佈之支出憑證處理要點第4條第1項訂明「各

機關支付款項,應取得收據、統一發票或相關書據」。

該要點第2條並稱支出憑證,係為證明支付事實所取得

之收據、統一發票或相關書據。參酌會計法第51條規定,會計憑證中之原始憑證,謂證明事項經過而為造具記

帳憑證所根據之憑證。同法第52條第2款,亦規定現金、票據、證券之收付及移轉等書據為原始憑證之一。從

而首長領據領取特別費時係表示特別費之收付、移轉書

據,自屬會計法所謂之原始憑證,並為支出憑證處理要

點之支出憑證。此亦經證人張哲琛、趙小菁、林秀風、周秀霞到庭結證:首長領據為原始憑證無誤(見本院96 年6月5日、96年7月10日、96年7月19日、96年7月31日審

判筆錄)。以領據之原始憑證核銷,為合法之核銷,且

為會計審計單位所認可接受,復經證人彭淑芳、趙小菁

於本院審理中結證無訛(見本院96年6月5日、96年7月10 日審判筆錄)。而證人即台北市主計處處長石素梅、張

哲琛、周秀霞到庭結證:領據核銷特別費二分之一,已

經核銷完畢,並無經費剩餘問題在卷(見本院96年7月23 日、6月5日、7月31日審判筆錄)。

2、領據核銷取代支出證明單之目的在授權首長全權自由使

用所領得之特別費半數

尤有進者,早在上述行政院主計處在62年將特別費改以

得以領據領取二分之一時,當時審計部依審計法所制定、現已廢止之「支出憑證證明規則」第3條已經規定「

各機關支付款項,應取得受領人或其代領人親自簽名或

蓋章之收據;其因特殊情形,不能取得者,經手人應開

具支出證明單,書明不能取得之原因,陳經主管人及機

關長官或其授權代簽人簽名或蓋章。前項收據如以指印、十字或其他符號代替簽名或蓋章者,經二人以上之證

明,亦與簽名或蓋章生同等之效力。」,彼時之支出憑

證證明規則,係針對所有政府機關核銷憑證所為適用規

定,就不能取得原始憑證之時,理應依照該規則之規定

以支出證明單行之,然行政院卻捨此不為,竟以函釋方

式免除特別費之適用,更進一步規範特別費半數均得以

領據領取。若行政院改依領據領取之目的,在於公訴人

所謂要實際支出而無法取得原始憑證時,則依前述支出

憑證證明規則,行政院大可採行以支出證明單之方式要

求首長具領另一半之特別費,如同行政院主計處自96年

開始所採行之方式亦係要首長在無法取得憑證時以支出

證明單代之。特別是行政院從62年起一再以函文強調得

以領據領取特別費之半數,對支出證明單之部分毫不審

酌。可見公訴人所持必須「實際支出」之理由,斷非行

政院主計處當時改弦更張之考量重點,行政院必有其他

考量之重點。本院綜觀特別費之存在意旨,既有前述補

貼性質,但初期又要嚴格審認支出,確有推行職務因時

間地點難以取得單據或所接觸對象根本不宜取得單據之

時,遂以首長具名領據支領二分之一方式緩和,非但免

除以支出證明單需詳列支出明細及不能取得單據原因而

仍受逐一檢視之掣肘,甚至授與首長對因公支出之裁量

權限、使用彈性享有充分統籌運用之決定權,如此特別

費不致因申領門檻過高無法申領而形同虛設。

3、領據核銷即在維持特別費實質補貼之屬性之相同意見

證人張哲琛於本院結證稱:當首長出具領據時,實際上

已經完成核銷程式,對於其支用會計審計部門,本於尊

重首長之自主權不再加以追究(見本院96年6月5日審判

筆錄)。證人石素梅亦於本院結證以:領據核銷二分之

一特別費,而不以支出證明單核銷,就是在尊重首長統

籌使用的權限等語(見本院96年7月23日審判筆錄)。台

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74偵字第2564號不起訴處分

書以:「首長特別費之半數,得由首長自由支用,並不

過問其用途,此無非國家對機關首長之特別酬庸」;行

政院主計處95年11月30日對國務機要費及特別費制度之

沿革及改進報告以:「50餘年來,一向基於尊重、信賴

首長、副首長,均由其統籌運用,採寬鬆彈性之認定,並未對其支用範圍及內容作更明確的表列,此一作法已

相沿成習,並形成行政慣例。各機關會計人員僅就憑證

作形式審查,對於支用的內容及項目,則基於尊重首長、副首長職務需要從寬認定」、法務部於95年11月30日

於行政院院會出具法律諮商意見:「首長特別費係基於

首長、副首長(以下稱首長)個人職務上的特殊性、尊

崇性而編列的經費預算,由其『首長個人』單獨支配使

用,尊重其職務上的特殊性給予較多的方便性,具有較

寬廣的使用彈性,且因該等支出有偶發性、時效性、機

動性、預支性等等因素考量,其目的亦在增進行政效能,在慣例上不作太多的拘泥與限制,主要因其擔任首長

職務,可能須額外支出費用」,亦均同本院特別費以領

據領取之半數係供首長自由彈性運用之見解。

(六)領據領取特別費已經發生因公支用,並無「尚未發生」

情事,更以非實際上支出為必要

1、審計部函文所指「尚未發生」之真正意義

斟以審計部92年11月10日臺審部壹字第0920005036號函

暨簽呈載明:「審計部函審計部各廳、覆審室、所屬各

審計處室及第一廳各科,應密切注意:各機關首長特別

費是否有於每月月初於尚未發生時即先領取並入帳之情

事,請各審計單位於審核各機關送審憑證或辦理財務收

支抽查時,密切注意各機關辦理情形。臺北市審計處接

獲該函後以92年11月審計部臺北市審計處復以92年11 月

19日審北處壹字第0920003269號函指示臺北市政府各機

關,應注意特別費「有無於月初尚未發生即先行支付情

事」。然該二函所指之「尚未發生」,經本院依職權向

審計部函詢結果,以前開92年函文「緣係立法院於民國

92年11月10日審查91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會

中蘇委員治芬諮詢有關特別費略以:據查有部分部會首

長係於月初就直接入帳,根本沒有實據或領據報銷,是

否恰當?請本部說明。本部紀錄人員依其諮詢意旨,即

席記錄為『各機關首長特別費,有於每月月初尚未發生

及先行支領情事』。…鑑於上開規定(按:指行政院87 年7月21日臺87忠授字第05642號函),對於機關正副首

長以檢具或領據方式結報特別費之支領時間,並未做明

確規範,為反應蘇委員諮詢意見,本部爰轉達所屬審計

單位,請於審核各機關送審憑證或辦理財務收支抽查時,密切注意各機關列支特別費是否有蘇委員所稱情事,…查前開『尚未發生』乙詞,據蘇委員治芬質詢內容,其意似指:沒有憑據或領據報銷,月出就將特別費直接

入帳」等語,有該部96年6月25日臺審部壹字第0960004606號函在本院卷可佐。

2、「尚未發生」係指「尚未以領據或實據核銷而將特別費

先行入帳」

「尚未發生」一語,原係審計部在上開時地經立法委員

蘇治芬諮詢時之「據查有部分部會首長係於月初就直接

入帳,根本沒有實據或領據報銷,是否恰當」,該部人

員所為整理後之記述,故還原「尚未發生」四字製作背

景後,所得「尚未發生」應指首長沒有實據或領據即先

行入帳,了無疑義,足堪憑信。且以領據核銷二分之一

特別費部分,月初先行撥付入帳,嗣後再補以領據,參

諸前開蘇立委之諮詢內容,亦非無可能發生。領據之原

始憑證及支付憑證性質,表徵特別費支出及收付移轉之

事實,亦即因公支出事項已經發生,證人張哲琛與林秀

風均於本院審理中結證稱:當首長以領據報銷支領特別

費後就已經支出掉等語(見本院96年6月5日、同年7月19 日審判筆錄)。公訴人以審計部此回覆本院之函文是臆

測,且若係如此,審計部人員遭諮詢時何不當場答覆云

云,容有未洽。公訴人以被告及證人周秀霞、趙小菁、林秀風、沈勵強等人於偵查中自行理解所陳述上述函文

「尚未發生」之內容,而依此推論「尚未發生」是指未

實際支出云云,則被告、證人均非當時函文製作背景參

與之人,又非審計專業,自行文義解釋所言自不足採為

「尚未發生」之真正解釋。

3、領據核銷即已發生特別費因公支出之事由,不以實際之

支出為必要

承上亦可看出,領據核銷時,即表示特別費已經發生支

出事實。職故,特別費乃就首長之因公支出所為個人補

貼,其中單據列報之一半,受會計審計機關之緊密查核

監督,領據核銷二分之一,則授權首長判斷使用,一經

領據領取,即屬公務支出事項已經發生,核銷完畢,並

無剩餘款項可言,業如前述。以領據列報二分之一,已

經因公支出完畢,且授權首長使用,是否公用之判斷,使用之範圍、對象、時間、數額,均尊重首長之決定,會計審計單位不再詳究其詳細使用之流向、項目,甚至

實際上有無支出,均在所不問。此應即行政院當初採取

領據列報而不以支出證明單之初衷。

(七)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以領據領取

目的亦在廣泛授權領用人使用,不問實際上有無支出之

佐證

1、地方民意代表之因公所需郵電費、文具費及出國考察費

參以內政部92年3月11日內授中民字第0920002220號函,「查『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

助條例』第5條規定,地方民意代表因職務關係,得由

各該地方民意機關編列預算,支應其健康檢查費、保險

費、郵電費、文具費、春節慰勞金及出國考察費。直轄

市議會議長、副議長、縣(市)議會議長、副議長;及

鄉(鎮、市)民代表會主席、副主席,得由各該地方民

意機關編列預算,支應因公支出之特別費。經查上項地

方立法機關正副首長支領之『特別費』部分,同意比照

行機關首長,一半實報實銷,另一半條領;及地方民意

代表支領之『文具費、郵電費』部分同意民意代表掣據

或造具印領清冊核銷」,而對地方民意代表支領之文具

費、郵電費,同意民意代表掣據或造具印領清冊核銷,其中印領清冊之性質,依支出憑證處理要點第10條之規

定,乃各機關支付員工薪俸、加給及其他給與,應按給

付類別編製印領清冊,堪認行政院甚至將本需檢據核銷

之地方民意代表之郵電費、文具費等費用,當成薪俸加

給直接核發,實際上支出與否在所不論。

2、村里長事務補助費

另行政院主計處91年5月31日處實二字第091003901號函

以「查貴部(按;指內政部)89年8月28日台89字內中民

字第0910004361號函以『有關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

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公佈施行後,村里長事務補

助費提列之村里辦公費,仍由村里長具領不必檢據,至

由村里長事務補助費提列之村里辦公費,其使用仍應依

規定檢據核銷,已就村里長事務補助費及村里辦公費應

否檢據乙節作有規範;另依上揭規定,村里長事務補助

費中除提列村里辦公費外,因可由村里長具領無需檢據,自得採存入村里長個人帳戶辦理』」,內政部91年6月

19日台內中民字第0910005430號函亦再次強調依循上開

主計處函指辦理。是以,村里長需因公支出服務里民之

事務補助費之支領,亦以村里長具名領據核銷即可,且

亦能直接匯入個人帳戶核發,事實上有無發生事務補助

費之因公支出情況,並不干預。

3、領據具領原應因公支出費用,即在全權授權使用而不再

過問實際有無支出及支出結果

以上方式均是針對本具有因公支出性質之費用,廣泛授

權領取人使用,而改以領據方式甚至直接以印領清冊核

發,不再過問詳悉其使用之結果,自亦均足為領據領取

之授權支領人自由調度使用之適例,以為地方民意代表

及村里長之實質補貼,不再論究是否確有因公支出之郵

電費、文具費、辦公事務費之實際支出。既是實質補貼,則非領用人薪資之一部,無從為強制執行法規定之強

制執行客體,自不待言,亦不能以該等款項不能強制執

行而推翻其不具實質補貼之性質。

(八)公訴人實務上亦遵從領據領取之特別費半數流向不予介

入追究

1、公訴人在本案共同被告余文以領據領取工作獎金卻用為

零用金部分,未追論實際有無支出及使用流向

尤其,公訴人在本案共同被告余文以不實工作獎金領據

支領特別費5 萬元零用金部分,起訴書亦以「因以市長

特別費犒賞核銷之會計程式至此已全部完成,故余文按

月領得5萬元後之實際支用情形嗣後均無從稽查」等語

相應,公訴人顯然知悉領據核銷之會計程序完成其制度

設計及意旨,不予介入查察,否則以余文中階公務人員

收入固定,公訴人何不以同一清算帳戶方式,詳究共同

被告余文有無不正常收入入帳、上述5萬元資金究否均

支出使用於公務,應非難事。

2、公訴人在本院另案被告吳淑珍等所涉貪瀆案件,就領據

領取國務機要費中機密費部分之資金流向,亦未逐一詳

加探究

另徵以本院另案95年矚重訴字第4號被告吳淑珍等所涉

貪污案件,亦係由同一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黑金查緝中

心負責偵辦,其中之該案所涉國務機要費機密費部分,起訴書以「惟查總統府長久以來並未為總統編列一般行

政機關首長所得運用之『特別費』(卷附之總統府預算

書參照),所以慣例上均將國務機要費視同『特別費』

處理,部分於月初即以領據領出,部分則須檢具發票等

單據始能申領等情,業據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證述屬實。

故『機密費』部分僅以『領據』而未檢具單據領取,縱

有違相關之審計法規,亦難認有刑法上違法性之認識,自不得僅因具領時未檢附單據,即遽認有不法所有之意

圖。況訊之馬永成與林德訓均證稱『機密費』每年用於

三節犒賞文武百官之固定開銷均達八、九百萬元以上,另其二人亦堅稱確有使用部分機密費『F案』等秘密外

交等工作,已如前述。此外,此部分並無發票等書面資

料可供查核單據之真偽,另經核對第一家庭成員之銀行

帳戶往來明細,亦未發現每月請領機密費時有相對應數

額存入之情形,故此部分亦查無具體事證足資證明有人

犯罪,併此敘明。」(以上引自該案起訴書)。顯見同

屬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查黑中心特偵組之檢察官,對領

據領取部分之特別費或國務機要費之機密費部分之實際

流向,亦知悉應謹守不予詳究追查支用情形之原則,而

從寬採信被告等辯稱因公支出之流向及對象。否則以現

金領取特別費或國務機要費之機密費,即可因家庭成員

之銀行帳戶往來明細,未發現每月請領費用時有相對應

數額存入,可免受詳究,事理豈非倒置;縱使以現金方

式領取,未於每月領得後帳戶旋有相應款項入內,亦可

詳查各該相關人士有無非屬正常收入之金錢入帳。故足

以觀出檢察官於實務處理上係遵循領據領用之特別費,授與首長使用,內部預算監督之會計、審計依例尊重,司法亦不欲介入干涉之原則。

(九)特別費之領據具領須領取人當時居首長職位而非已經實

際支出為必要

特別費為實質補貼,首長執行公務具有領取特別費之資

格而以領據領取時,會計審計部門即授權首長彈性運用

而核發。最高行政法院91判字第1857號行政判決,已陳明「特別費之支給旨在補助縣市政府主任秘書因公

所需之酬酢事宜,具有補助執行公務之性質」,同樣亦

認特別費有補貼性質。且本案僅係原告請求給付其調離

主任秘書時之薪資時,該院認原告調離當時未實際執行

主任秘書職務,而無從請求特別費之領據領取半數,與

本院上開認定不相違。另該判決論述未細分條領及檢據

領取,亦未詳酌歷史沿革及資料認定特別費之屬性,何

況證人石素梅於本院審理中亦證以:「領取特別費當然

是要有首長的身分,行政院對於特別費領用的時間點並

沒有規定」(見本院96年7月23日審判筆錄)。公訴人持

本判決論特別費非實質補貼,容難可取。

二、被告馬英九以領據領取特別費既未施用詐術亦無使任何人陷

於錯誤

公訴人以被告以領據領取特別費半數時,佯為將來必為用於

公務上支出,或已經為公務上支出,致負責審核之臺北市政

府秘書處會計人員趙小菁、孫蜀、莊美珍、謝鎙環、伍必霞

及周秀霞陷於錯誤而核發云云。按公務員利用職務上機會詐

取財物,以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一切事機,以欺罔手段使人

陷於錯誤而交付財物為構成要件。因之行為人(公務員)必

須施用欺罔手段或其他方法而圖詐取不法財物情事,且致相

對人陷於錯誤。若無施以詐術,或相對人早已了然於胸並未

陷於錯誤,其交付財物乃係別有原因,仍無由逕繩以該條款

之罪責。

(一)被告馬英九未施用欺罔詐術手段

本件被告馬英九自87年12月起至95年7月止,每月以

領據支取臺北市市長特別費34萬元半數之17萬元,因

特別費建置目的在補貼首長因公支用薪水之不足,且

自62年起將特別費之半數改以領據具領,全權授權首

長對因公事項之有無、對象、範圍、支出數額甚至使

用時間之判斷,領據報銷即已發生特別費因公支出之

事由,同時已完成核銷手續之程序,會計審計人員不

再過問使用流向及詳目等節,業經本院參酌行政院、行政院主計處、立法院、監察院及審計部相關歷史函

釋,制度設計目的等而分析如上,被告以領據具領之

手段,係本行政院之規定而來,又含有上開已得授權

之特性,證人張哲琛於本院審理中證稱:領據核銷特

別費並無預借款性質一語、證人即前臺北市政府秘書

處會計室主任謝鎙環於本院審理中結證以:領據領取

後即代表整個核銷程式已經完備,就算已經支出了,會計人員毋庸認定來日一定會支出一節(見本院96年6

月5日、96年7月23日審判筆錄),亦與上開定性相符

。故此申領核銷方式,即非欺罔訛騙之詐術方法甚明

。又被告未曾指示於領據上蓋章,亦從未主動填寫領

據申請特別費半數一事,業經證人即秘書方惠中、孫

麗珠於本院審理時到庭結證屬實(見96年7月3日審判

筆錄)。甚至證人即出納人員劉靜蓉、吳麗洳及趙小

菁亦於本院審理中具結證以:一向主動按往例每月月

底時候,會列印特別費領據,填寫領據及黏貼憑單,送至市長室交給秘書蓋章等語(見96年7月3日審判筆

錄)。尤其證人吳麗洳於偵查中結證:「所以我們就

是承襲以前」、「所以我們不認定說他應該是因公或

是什麼因私,我們就不知道。對,我是覺得應該是這

樣子說。」等語(見本院96年7月23日勘驗筆錄),堪

認被告係沿襲依例被動領用具實質補貼性質之特別費

半數,何來施用詐術之有。

(二)會計人員並未陷於錯誤

佐以證人趙小菁於偵查中結證:「(市長室的同仁,包括市長、辦公室主任、秘書、隨扈、余文等人,有

沒有通知你說不需原始憑證的一半市長特別費,當月

市長已經因公使用完了而要請款?)沒有人通知我,我都是自行先作業。(所以市長特別費領據列報的相

關承辦同仁、會計、出納、驗收人、組員或組長等人,即有在黏貼憑證上蓋章的這些人,是不是都相信市

長領了以後會做因公用途的使用?)因為我覺得特別

費是首長的行政權,所以沒有去想首長領到之後會怎

麼用」等語(見偵查卷四,第377頁、偵查卷八,第233頁);證人孫蜀於偵查中結證:「(如果發現市長

具領以後沒有使用,你還會核准蓋章嗎?)如果有發

現,我當然不會核章,但市長領了以後,他要如何使

用是他的責任。」一語(見偵查卷八,第100頁);證

人莊美珍於偵查中結證:「具領人必須秉誠信原則,如有不實應該要負不實的責任,我們相信市長。如果

知道不實,我們就不會。我們基本上相信首長,如果

首長蓋了領據,他對領據要負真實性的責任。」等語

(見偵查卷八,第56至57頁);證人謝鎙環於偵查中

結證:「(如果相關承辦同仁知道首長沒有做因公用

途的支用,應該就不會蓋章核准?)因為我們只能就

形式方面審核,無法就實質方面了解,所以我不知道

這個問題要怎麼回答。」等語(見偵查卷八,第77頁);證人伍必霞於偵查中結證:「(如果相關承辦同

仁知道市長沒有做因公用途的支用,相關同仁應該就

不會蓋章核准?)我沒有辦法答覆檢察官如果的問題

」等語(見偵查卷八,第253頁);證人周秀霞於偵查

中結證以:「(所以有在黏貼憑證上蓋章的這些人,是不是都相信市長領了以後會作因公用途的支用?)

應該是,因為我們覺得首長不會做假,我們都會尊重

首長。」等語(見偵查卷八,第31頁),於本院審理

中結證稱:「(你認知該函的意旨,是不是說必須先

有支出再無法取得原始憑證時,始以領據列報?)老

實說我以前從未做這樣的思考,特別費我都是以慣例

來辦理,如果沒有違背報支的規定,我們都是據以辦

理」等語(見本院96年7月31日審判筆錄)。由此足見

證人等或係依例辦理特別費領據核銷、或形式審查,均尊重首長之使用權利,而不過問其用途流向,身為

會計人員之證人等人非但未有誤認之處,更無陷於錯

誤之處進而核發特別費。則被告係依據行政院函示等

規定以領據領取特別費之半數,會計人員亦依據此等

規定,且依據授權首長之功能特性核發,被告既未施

用詐術,會計人員亦無陷於錯誤,被告以領據領取特

別費之半數,客觀上已與詐欺行為未合。

三、被告以領據具領特別費半數之初,並無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意

再按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第3款之公務員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

財物罪,性質上仍屬詐欺罪之一種;故而應以行為人(依據

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有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主觀犯意存在,並表現於外,在客觀上有利用其可乘之事機而使相對人陷

於錯誤致交付財物,以遂其獲取不法所有之犯意為目的者,為其構成要件。而所謂行為人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意圖,必須

於其領取款項之初,主觀上即已認知形成具備,始足當之,此亦係我國最高審判機關向來所採之見解。今被告以領據請

領特別費之半數,係依行政院相關規定請領特別費,而該特

別費又有補貼首長因公支出,且全權由首長使用,是否因公

使用之判斷,使用之範圍、對象、時間、數額,均尊重首長

之決定,會計審計單位不再詳究其詳細使用之流向、項目,甚至實際上有無支出,均在所不問之屬性,詳如前述,被告

於申領肇始係在取得對自己薪資以外之實質補貼,自無所謂

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意圖存在,且乏公訴人所謂被告主觀上係

日後未全額支出之打算(92年12月之前)及無全額支出之事

實(93年1月以後)之故意而領用,亦非公訴人所言被告自始

就無支用特別費之打算。

四、被告領得之特別費半數匯帳後已經混合為被告金錢動產之一

部,依法所為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並非意圖自己不法所有被

以領據領取特別費之半數後,該依行政院主計處89年12月20 日臺處會三字第16924號令修正發布之「內部審核處理準則」

第22條第10款規定「零用金以外之支付方式以直接匯入受款

人金融機構存款帳戶為原則」而匯帳入款之金錢,因金錢之

債本具有不可分性,一旦進入被告帳戶,即已混合成為被告

所有金錢之一部,按諸金錢之債之特性,無從分別彼方為特

別費此方為被告其他金錢動產。而依84年7月22日修正頒布之

公職人員應財產申報法第2條第8款規定,被告屬依法選舉產

生之鄉(鎮、市)級以上政府機關首長,應申報財產。所應

申報之財產則按該法第5條,包括不動產、船舶、汽車及航空

器;一定金額以上之存款、外幣、有價證券及其他具有相當

價值之財產;一定金額以上之債權、債務及對各種事業之投

資等。被告以領據所申領特別費之半數,既已混合成為被告

財產之一部,被告依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申報,係屬公務員

依法申報之義務,且遍查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亦無須註明所有

財產來源所得之規定,而領據申領之特別費半數又已經混同

為被告金錢之一部,被告申報財產縱未註明特別費,要與意

圖為自己不法所有無干。

五、特別費本屬實質補貼而非個人薪資所得,與被告財產混合後,自無申報所得稅問題

(一)財政部曾將首長特別費視同主管特支費規定免稅

又特別費固經財政部66年08月11日台財稅字第35323 號函以「各機關首長在核定經費預算內『一般行政總

務及管理--特別及機密費』項下領據列報部分,依照

行政院台(66)忠授字第三二七四號函說明,係因公支

用,應依規定檢具憑證或首長領據列報,核非屬個人

所得,應免納所得稅。」等語,然本函之起源,係財

政部66年03月30日台財稅字第32062號函:「本修

正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五款規定,其中有關公、教、軍、警人員所領政府發給之特支費免納所得稅,所指之

特支費,包括機關首長之特支費以及各主管於薪津項

目內按月支領之主管特支費。」,然當時之相關法規

及函示,並無所謂之首長特支費,此經證人石素梅、林秀風於本院結證甚詳(見本院96年7月23日、同年7 月19日審判筆錄)。則制度上只有首長特別費,顯見

財政部已將特別費列入免納所得稅之範圍,而之所以

免納所得稅,無非係軍公教警人員勞務所得部分作例

外規定,益見財政部當時亦就首長特別費視同主管特

支費(即現在之主管加給,見財政部76年10月5日台財

稅字第76118769 4號函)看待。然台灣省政府財政廳

年6月1日財稅一字第04290號函又請示財政部「各

機關首長在奉定經費預算內『一般行政總務及管理-特

別及機密費』項下領據列報之特別公務費,可否依照

鈞部66年03月30日台財稅字第32062號函釋特支費之規

定免納所得稅」,賦稅署先以內部簽註要求該部會計

處解釋所謂「一般行政總務及管理-特別及機密費」

一項之性質,簽稿先以前述行政院66年6月22日(66)忠授字第3274號函,並稱「各機關在該項『特別及

機密費』項領據列報之費用,似仍係用於『因公招待

及餽贈之需』,非屬個人所得,似可免納所得稅」,才於66年8月11日改發上開函示(見偵六卷第9至14頁)。

(二)財政部仍肯認領據領得之特別費半數不論實際上是否

支出,縱與首長個人金錢混合,亦毋庸課稅之實質補

貼屬性

是以,應係領據領得之特別費半數部分,與領得人所

有之金錢動產混合後,所生是否仍應納稅所生疑義。

此函僅就因公支出性質非屬個人所得為免納所得稅之

依據,對領據領得之特別費半數實質是否支出在所不

論,換言之,以領據具領後,即論為因公支出,仍屬

維持行政院一貫向來保持授與首長支用特別費半數之

自由,領得之特別費縱已與首長金錢混合,依前述本

院認定之特別費補貼性質,亦非為個人所得,自無庸

繳交所得稅負。被告未將之列為所得申報,要屬合法

合理,公訴人以被告之辯解,被告當應將領得特別費

列所得稅申報云云,即無所據。

六、特別費編於預算業務費項下,行之有年,並無改變其實質補

貼之本質

特別費雖於預算上編為業務費項下,並於預算書上說明為因

公支用。然參諸卷附臺北市政府秘書處88各項費用明細

表及88至95歲出計劃提要及分之項目概況表(見偵

查卷一第269至276頁),業務費項下除特別費外,尚包括,印刷、加班值班費、外勤交通費、其他郵電及材料、外勤誤

餐及交通一般事務費預算書之業務費項目,其中加班值班費

之後改列為人事費,且卷附台北市政府地方總預算編

製作業手冊(見上開偵卷第277頁以下)或稱特別費凡因公所

需或稱凡機關因公所需,被告市長日理萬機,是否知悉此等

經費支用說明檔,已非無疑,縱有見及,亦與其所供知瞭特

別費因公支用並不違背。尤其特別費雖編於業務費項下,但

綜觀所有業務費,僅有特別費係針對特定首長個人所編列,其特殊性質不言可喻,且雖編於業務費項下,此乃行之有年

之事,何況證人張哲琛亦就在預算編列亦有節制各機關支用

不一之寓意,是亦未生特別費實質補貼特性之絲毫改變,公

訴人認被告明知特別費為業務費,自無實質補貼之認識云云,尚乏推理上之關係。

七、領據核銷之特別費半數,已經核銷完畢,毫無剩餘問題

檢察官舉以審計部95年11月3日台審部一字第0950007855號函

及審計部96年6月25日台審部一字第0960004606號函,認特別

費係預算經費,係公款,會計結束後,實際上經費未使

用者,係公款之賸餘,當然應繳回云云。

(一)行政院主計處早在91年即就領據核銷無剩餘款繳回問

題,檢據核銷才有之

惟觀諸行政院主計處對具有同樣性質之領據領取村里

長事務補助費,行政院主計處91年05月31日處實二字

第091003901號函以:「另依上揭規定,村里長事務

補助費中除提列村里辦公費外,因可由村里長具領無

需檢據,自得採存入村里長個人帳戶方式辦理,至村

里辦公費部分,則可由村里幹事具領或直接匯入村里

辦公處於金融機構設立之專戶,並應於支用時檢據核

銷,終了時,如有節餘款項應予繳庫」,早在本

案案發前四年已明白說明村里長事務補助費以領據具

領部分,無餘款繳回之適用,檢據核銷村里辦公費部

分則有結餘款與否問題。

(二)審計部於本案起訴前亦持相同意見

另審計部復於96年1月4日台審部一字第050009013號函

函覆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詢問特別費有關事宜之法律

意見:「上開條領特別費部分,係於首長出具領據,經內部人員審核及相關權責主管核章後,依規定完成付款作業,即完成結報手續,各機關並於相關會計帳

表列為正式支出,至如有賸餘款之後續處理,行政機

關向未作任何規定」(見偵查卷14第250頁)。另佐諸

本院調閱之87年至95年之「臺北市地方總決算審核報

告」,當中審計部從未於每年之審計報告中,指摘臺

北市政府各機關首長及副首長於領取、核銷特別費之

過程,有何違法或不當之處。審計部更從未要求以領

據核銷之特別費應記帳,如未用完須辦理結算、繳回。

(三)行政院主計處及審計部人員亦均認為領據核銷無剩餘

款問題

觀諸證人行政院主計處第一局局長陳瑞敏於偵查中結

證:「目前對於請領的時間並無規定,亦未要求其記

帳,數十年來已相沿成習,並形成行政慣例」、「首

長憑領據領的半數特別費這一部份,因為一經首長出

具領據支領,並經審計部審核後,即完成經費核銷,故無經費剩餘問題」(偵查卷4第5-6頁)。另審計部

第一廳科長王麗珍於偵查中證以:「以領據列報之特

別費,只要首長簽具領據,經會計審核完竣,依規定

完成付款作業後,該筆支付即完成核銷的程式,就沒

有剩餘的問題。」等語(見偵查卷9第264頁)。

(四)領據核銷完畢無所謂剩餘繳庫問題,即不問實際支出

情形,自與貪污犯意無涉,更無違背預算執行義務而

損害機關之處

準此,領據領取之特別費半數,因前述授權首長之考

量,領據核銷即核銷完畢,預算亦執行完畢,而無剩

餘問題,公訴人逕謂被告明知特別費有剩餘,竟於會

計結束後,未將剩餘之特別費繳回市庫,被告有

貪污詐領犯意云云,已屬無稽。公訴人所指上開審計

部二函釋,已與案發前歷來之主計審計見解不同,尚

難憑採。領據核銷完畢已無剩餘款,預算業已執行完

畢,而被告以領據核銷特別費半數完畢,預算亦已執

行,自無受機關委託預算執行而未執行之處,且此部

分既由首長自由決定支出,不再詳究實際支出情形,不但被告領用後自由運用之任務,毫無可能違背,客

觀上機關本係在核發供首長彈性運用且具實質補貼之

特別費,本身當未受有損害之處,被告主觀上亦依規

定領用而無為自己不法利益或損害機關利益,公訴人

再以被告涉有背信罪嫌云云,誠有法律涵攝之不當。

八、被告無主觀犯意之認定

(一)臺北市政府主計處89年11月17日新聞稿固以:「針對

市議員所提市府首長收入排行榜,因其中特別費非屬

首長之收入,應予扣除,主計處特予說明澄清」、臺

北市政府秘書處提供「臺北市長支薪標準與福利」載

明:特別費係因公所需之招待餽贈等費用,應核實報

支,並非市長薪資之一部分」等語,均與特別費法定

薪資外之實質補貼性質不悖,且主計處之新聞稿經證

人林秀風、石素梅於本院審理中結證:並未詢及被告

如何製作,亦未於事後告知內容等情(見本院96年7月日、96年7月23日審判筆錄),當可相互映證。

(二)公訴人又以被告於89年11月9日、92年11月10日在臺北

市議會接受前市議員王世堅質詢之應答推論,被告對

於特別費,需因公支用,其報支手續,以檢具原始憑

證列報為原則,倘有一部份費用確實無法取得憑證,得依正副首長領據列報,但此項領據列報數額,最高

以特別費半數為限,其至少在本次質詢過程中應有所

悉,並非如其事後所辯毫不知情、甚至誤認為私款云

云;以及被告對於特別費預算編列的科目與使用範圍

與方式知之甚詳;且被告於此次質詢中,對於其「主

觀認知」的加班費與特別費之科目及使用方式不同,當場提出反駁,更能佐證其辯稱私款之不實云云。然

被告前者之質詢中應答,至多僅能得知被告對特別費

為因公支用,且被告對領據核銷之因公支用項目非全

然知悉,未能得出被告知曉為公款,而後者之質詢也

無法推出被告將領據領取之特別費半數視為公款。何

況何謂「公款」,遍觀全卷及起訴書所載,均未見公

訴人有明確定義,本院詳參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第1項

第2款僅規定「詐取財物」,無如同條例第5條第1項第1款之「公款」用語;甚至須「因公支用」之款項,亦

非當然屬於「公款」,蓋「因公支用」一旦如特別費

領據核銷之半數、村里長事務補助費或地方民意代表

之郵電文具費般,已經授權領用人自行判斷,自與「

公款」與否無涉。

九、被告未曾如起訴書所載之自白特別費為公款情事

(一)起訴書理由欄所載被告於95年9月12日偵查初訊自白

知悉特別費為公款部分,經查:被告於該次偵訊針對

公款部分之回答僅有「(既然這樣,依你的認知,特

別費是業務費的一種,如果沒有用完,是不是需要退

回?)如果認為是公款,沒有用完要繳回,應該要改

變制度採用必須核銷的方式,要作支出明細說明用途,我引用臺北市政府在95年11月10日府祕會09505636 000函給審計部臺北市審計處,認為領據列報之特別

費數額,即為支出之數額,自無剩餘問題,這是在月

底具領的時候設計是這樣。(見偵查卷一第290頁)

」、「特別費撥入我的帳戶,我們一直使用在招待、餽贈、犒賞,我們沒有算有沒有用完,實務上也是採

取多不退少不補,如果有報帳或剩餘繳回的要求,應

該要事先講,要建立細帳,沒有用完,公款沒繳回,就是我的錯,現在沒有事先作這樣的要求,我們老老

實實的來作,反而被認為貪污,我實在是沒有辦法接

受,因為我沒有這個犯意。」等語(見同上偵卷第296 頁)」。

(二)以被告回答之全般語意,均係就「假設」為公款回應,且細查全部筆錄,被告均未就知悉特別費係公款為

自白之語意,起訴書逕行認定被告已經供承云云,與

筆錄記載不符,已有自行擅自銓釋被告供述而曲解之

嫌,況且又有上述「因公支用」與「公款」之歧異,起訴書認定被告自白公款,不能憑採。至被告於案發

後經市議員所為質詢之答覆或媒體之訪問,被告之認

知已經有所重新組合思考,亦已經非屬當初被告領取

特別費半數之意,自無關連性,毋庸採擷。而被告迭

於檢察官偵訊時否認特別費為變相加薪薪水之一部或

個人所得,僅供稱公用或公益之用途,確與特別費之

前開實質補貼性質相符,無從推論被告有何曾經自白

特別費為公款或推論被告明知此係為公款。尤其特別

費以領據核銷之半數,屬實質補貼而全權由首長統籌

使用,已如前述,被告主觀上認知為公款或私款,不

但未能影響該已特定之屬性,更無法導致被告有為自

己不法所有意圖之結果。

十、領據核銷特別費半數並無告知支用情形之義務,與消極詐欺

無干

特別費以領據具領之半數,即已核銷完畢,匯入首長帳戶,已經與首長所有之金錢混合,無從分辨,且首長本即有自由

使用該特別費之權,是被告將入帳之金錢,轉存至其妻周美

青帳戶,既因金錢混合無從辨識,且其本有全權運用自己現

金之權,難謂有何故意明知不使用特別費不執行預算而詐領

之處。另公訴人所謂被告係以消極詐欺手段云云,首先詐欺

須先於取得款項之初有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意圖,本件被告係

以領據具領特別費半數之實質補貼,依法請領核銷,並無為

自己不法所有之意圖,俱如前悉。再者消極詐欺行為人必先

具有告知義務,被告係領取經授權自己自由使用之特別費半

數,領據核銷即已完成,不須製作帳目支用情況,會計審計

單位根本不過問使用情況,被告並無告知如何支用此半數特

別費之義務。反觀公訴人所指之公立醫院醫師不開業獎金,係鼓勵醫師專心致力醫院事務而設,如已在外開業自應告知,而不得領取,否則即有詐領之嫌,不開業獎金之性質與領

據領取之特別費半數,就有無告知義務而言乃天差地別,公

訴人任意比附,亦不足取。

十一、領據核銷特別費之半數由首長自行支用不能再予過問,公

訴人追究被告全部得特別費扣除特別費支出,無論結果為

何結果,均不能據此被告詐領財物

領據核銷特別費之半數,即已核銷完畢,目的在使該部分

特別費授權首長使用而不過問之支出流向,以維持實質補

貼之屬性,已經本院強調再三。則公訴人罔顧上開特別費

之本旨,以清查被告其該收受特別費之薪資帳戶所有支出、前述薪資帳戶以外之所有帳戶之支出及所有未進入銀行

帳戶之收入及其支出情形,將被告任職起至案發時止之領

取特別費減去公訴人自行認定屬特別費支出而清查,不惟

欠缺金錢具有消費性、不可分性,已經混合之被告所有金

錢已無法辨識之法律性質認知,自不能以所存在之帳戶論

定被告金錢支出之性質,否則,以所得稅核課為例,納稅

義務人豈非均能以非薪資帳戶內之金錢並非薪資所得,而

主張毋庸繳納稅捐?公訴人以所存在之帳戶定義被告金錢

之性質,已有法理之不備,且以特定帳戶之支出認定支付

目的之荒誕,更有漠視特別費實質補貼供首長彈性運用本

旨,而任意行使司法權介入,不論計算結果如何,均不能

以此推算方式臆測被告領款之始有何為自己不法所有意圖

詐領特別費。

十二、被告實際上確於首長任期內已因公支用完畢所有以領據核

銷之特別費半數

公訴人未能查明特別費之實質補貼,領據領取半數乃授權

首長自由調度使用之特性,任意以司法權介入查帳,推論

被告涉犯貪污罪行,為本院所不採,俱如前陳。然公訴人

既如此鉅細靡遺追討,不妨用以參考被告實際上究竟有無

用為「因公支出」使用。

(一)特別費之「因公支出」本即包括公益捐助

首按特別費本得用於外賓、耆宿之餽贈,或愛國、慈善團體等公益事項捐助,已經行政院於40年時說

明在案,公訴人稱從寬認定被告公益捐助亦屬特別

費之因公支用,然觀諸上開行政院之闡述,並非公

訴人給予之榮典,合先敘明。

(二)特別費有無實際支出,應由被告擔任首長任期內,全部所有金錢有無實際因公支出為觀察

既然被告特別費領取後已經混合,均為被告所有之

金錢之一部,被告可自由處分其所有金錢,自能隨

意決定支出,不因從何帳戶支應而有不同。又特別

費有實質補貼,首長自由彈性使用不受任何限制之

特點,被告特別費實際有無支出,是本院認被告有

無實際因公支出,應由首長「具有首長身分」始能

領用之定義出發,以首長任期內所有金錢使用判斷,認定特別費實際上有無支出,始能既不悖金錢之

特性,又與特別費之實質補貼且尊重首長之決定,會計審計單位不再詳究其使用之流向、項目,甚至

實際上有無支出,均在所不問之性質相合。

(三)起訴書認被告自87年12月至95年7月止共領得領據核

銷之特別費半數金額為15,304,300元,公訴人已經

認定此段期間之特別費支出為4,129,073元。然被告

於: 1、88年11月1日之九二一震災之一月所得捐款150, 000元。

2、於88年2月22日捐助給財團法人大道文教基金會

籌備處之12,000,000元及台北市立安社會福利基

金會(起訴書誤載為台北市立社會安福利基金會)之13,000,000元;88年3月1日捐助給大道文教

基金會籌備處之712,600元;92年1月10日捐給新

台灣人文教基金會之10,000,000元及台北市敦安

社會福利基金會之10,000,000元;92年2月17 日

匯給中國國際法學會之300,000元;92年7月24日

匯給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之500,000元,以上五

筆共計46,512,600元。3、88年1月22日捐款1,196,877元給聯合勸募協會(由郵政劃撥帳戶支出);88年1月28日捐款1,000 ,000元給指南法學基金會(其中600,000元由國

泰世華帳戶支出,400,000元由郵政劃撥帳戶支

出);92年1月8日捐款100,500元給聯合勸募協

會,共計2,297,377元。4、88年1月起至95 年7月止陸續捐款給雲門舞集文

教基金會等單位計111筆共1,611,810元。5、95年11月17日計捐贈12筆共600萬元,95年11月

22日計18筆共捐贈560萬元。6、88年1月起至95年7月其他現金捐款部分,共60筆,金額合計為907,162元。

以上捐款各情,業經證人誠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

北所所長周志誠於偵查中具結證稱:其查核被告確

有上開捐款在案(見偵查卷四第97至102頁),並有

該會計師事務所協議程序執行報告書一冊附卷可佐,起訴書對上述被告1至5之捐款亦予肯認。是被告

自88年1月至95年11月其任職台北市長期間共有公益

性捐贈63,078,949元,遠已超過其領得實際領得特

別費領據核銷半數之總和5倍以上。

(四)公訴人一再以被告捐款時並需要以特別費支出為主

觀認知始能列入,已經不合金錢之債之特性,俱詳

前述,而被告之台北市市長競選捐款或台北市選舉

委員會所發給之競選費用補貼款,依公職人員選舉

罷免法第45條之

4、第45條之5,均得為被告所有,與被告其他所獲之市長薪資或之前擔任國民大會代

表薪資,均為被告所有金錢之一部,無從分離,被

告自得自由收益處分,其主張其所有金錢之支出為

特別費實際支出,均非法所不許,而堪採信,是被

告支領特別費半數,在「任期內」實際上早已花用

殆盡一空,至屬灼然,自無從由公訴人錯誤之計算

方法率爾推認被告有詐領財物之貪污或損害機關之

背信行為。

十三、公訴人於辯論終結前提出之證據因待證事項已經明瞭不予

調查

公訴人於本院96年7月31日辯論終結當日始行提出之補充

理由書(12)所列之編號66「95年6月22日三立新聞大話

新聞節目電話訪問是政府新聞處長羅志成之勘驗筆錄及光

碟」,以及編號68「被告接受媒體採訪時關於其使用特別

費之表示光碟及譯文」,待證事項均為被告對特別費之主

觀認知,惟公訴人早就同一待證事項已經提出補充理由書

二編號第20至22,有關被告於案發後接受媒體訪問之非供

述證據,此部分亦經本院調查詳悉,是待證事項已徵明瞭,而無再調查之必要,依刑事訴訟法第163條之1第2項第3 款規定,此二證據之聲請應予駁回。

柒、綜前所述,本院認為我國之特別費制度,立意即在補貼首長

因公支出薪資之不足,但又慮及逐一檢視單據核銷,將使此

制度欠缺彈性形同虛設,遂自62年起改以一半檢據嚴格審查

因公支用狀況、一半以領據核銷,首長無須記帳、決算而廣

泛全權授權首長自由使用。首長任職期間,一經領據核銷,即屬因公支用事實已經發生而合法核銷完成,預算已經執行

完畢,亦無剩餘款之問題,更不問實際支出情形。故領據核

銷半數特別費,確係在維繫特別費乃首長法定薪資外之實質

補貼屬性。被告馬英九依行政院規定領取領據核銷之半數特

別費初始,主觀上既無萌生為自己不法所有意圖,亦缺為自

己利益或損害機關之意圖,客觀上顯乏使用任何欺罔不實之

詐術方法使任何會計審計人員陷於錯誤而核發之舉措,機關

更無損害之處,而與詐領財物、背信之構成要件顯不該當,尚難以貪污、背信罪名相繩。此外,復查公訴人全般作為未

能舉以其他積極證據說服本院足證被告確有所指犯行。不能

證明犯罪,揆諸首揭法條規定及判例旨趣,應為被告無罪判

決之諭知,以昭公允。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本案經檢察官黃惠敏、侯少卿、周士榆到庭執行職務

刑事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守訓

法 官 徐千惠

法 官 吳定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第五篇:介绍马英九

现将这篇介绍马英九的文章改写如下(去掉了那些太不和谐的,会令认感到太过刺激的对比和抱怨),以表达本升斗小民对两会代表们的希望。

七百个盒饭的丰碑

马英九的正直和清廉即使他的竞争对手也是承认的。那个李登辉就多次赞誉过马英九的正直和清廉。让对手承认和尊重,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清廉”是马英九的招牌,他不喜欢拉帮结派,他不会任人为亲,任人为钱,任人为色,任人为官。他从不与别人深交,不收受礼物,不与女性单独相处。2012 年 1 月 14 日 上午 8 点,台湾地区领导人与“立委”选举正式举行,马英九在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台湾政坛,能保持这样清正廉洁的形象简直是凤毛麟角。“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也正因如此,马英九在政坛上鲜有知心朋友,就连他的夫人周美青都说:“马英九在人情世故上绝对不是一个周到的人。”他也从未传出任何花边新闻,马英九曾为此下过注解:“美女坐怀我还是会乱,所以惟一能做的,是不给任何美女有坐怀的机会。”而有些人,是恨这样的机会太少。马英九当法务部长的 1993 年到 1996 年间,雷厉风行肃贪、查贿、扫黑、反毒,共起诉七千五百多人,其中有将近四百人具有“民意代表”身份。这相当于大陆的人民代表。一连串查贿行动大快人心,民调中高达八成八的民众对马英九担任“法务部长”期间的表现表示满意。这表示满意的人中有许多人是绿营的。不容易!

马英九任总统期间是不设专任厨师的。他上班期间都吃便当,也就是盒饭。2008 年 5 月 20 日,是马英九宣誓就职“总统”的第一天,但他就职后的第一顿饭,就是盒饭。而且,这个盒饭盒没舍得丢掉,他洗干净后用于每天打盒饭之用。08年马英九就职的当天,中午与他会面的日本代表,马英九也是盒饭招待。他一年吃掉的盒饭足足有七百多个。而在对岸,县处级以上领导就永远和盒饭说再见了。在那个地方,盒饭是农民工吃的。这七百多个盒饭几乎就是一座无法渝越的丰碑。马英九清廉到什么程度,从他修鞋和穿衣上可以略见一斑。马英九曾经拎了双鞋子去修。那鞋子右脚后跟脱落了,左鞋跟也松动了。修鞋师傅一看说该换鞋了,马英九说,看看还能不能再修?修鞋子的师傅说没法再修了,必须换鞋。最后马英九不得不换了新皮鞋。穿方面,马英九不是光彩照人的西装革履,他经常穿的是经修补且有褶皱的旧西装;马英九有套西装曾经穿了十几年了,还在改来改去、补来补去的;马英九最常穿的 t 恤、衬衫价格都不高,平均在 500 元新台币(约 120 元人民币)上下。在住方面,马英九不是顶级豪华的“总统”套房,而是普通的酒店套房;行方面,不是一动身就坐专机坐豪车,更多的是坐高速火车。这些事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的确如此。

马英九永远是温良恭俭让,一派谦谦君子的形象。“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是马英九做官的原则。他做官非常在意老百姓的感受。他很真诚,不象某些人一样脱口就是谎言。他答应老百姓的事他一定会努力去做。做不到时,他会向全体人民道歉。他经常去菜场,超市,公交车上,甚至是马路边去听取老百姓的感受和意见。从政多年他一直重民意,体民情,知民心,解民困。在个人生活上他没有高高在上。他和父母分别住在一幢普通公寓的上下楼,妻子周美青每天早上忙着送女儿上学,有时是开私车,有时是坐公交车。周美青很少像其他“官太太”一样和丈夫一同出现在各种场合,更难得见她接受媒体访问。一向亲民的马英九,上任“总统”后仍不改亲民本色。上行下效,由于他的带头示范和身体力行,岛内官员们一时刮起亲民风。如何亲民,成为台湾岛内各级官员议论的话题。马英九做的永远要比说的多,做的永远要比说的漂亮。他是一个典型的行动上的巨人,语言上的矮子。马英九是典型的工作狂。他的发言人罗智强说,马英九每天要工作 17 个小时。不少部属都曾有在深夜 12 点或清晨 6 点接到马英九电话指示的经历,就连追随马英九 20 多年的司机,每天回家睡觉的时间也只有三四个小时。专门跟马英九这条线的记者开玩笑说:“马英九每天的行程比别人多,跟马英九的记者应该有双薪。” 象他这样只会干,不会吹、不会拍、不拉帮、不结派、不送钱、不送物,不认干爹和干妈的人,在大陆,可能连科级干部都混不上。即使一不小心混上了,也一定是个副科。他也不会一年发282只新股圈钱,让A股几乎崩盘,让所有投资者血本无归;他不会搞个医改让腐败的中间利益群体获得暴利而让老百姓有病看不起,有病不敢看;他也不会自己的孩子还没校车坐时先送个多少辆给外国人以示大方;他还不会弄个房改,让老百姓不吃不喝一百年才能买得起七十年产权的房子;他不会自作主张免除这个免除那个几十亿美元的债务,好象这债务是欠他个人的,而不是欠全体国民的一样;他不会只有承诺而没有兑现…… 或许你对他有种种看法,但作为一个政客能真正做到这几点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在天朝!

下载马英九家训(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英九家训(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英九讲话

    篇一:马英九2015年纪念九二共识讲话全文 马英九讲话2015年纪念九二共识讲话全文 2015年4月29日所谓九二共识,就是两岸在1992年达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对台湾最......

    马英九个人简历(附图)

    1950年7月13日出生,原籍湖南省衡山县人,国民党籍。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曾任留美学生刊物《波士顿通讯》主编,纽约市柯尔迪兹法律事务......

    马英九新年讲话稿

    今天是“中华民国”一百年元旦,这是一个值得庆祝和感恩的时刻。 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

    马英九就职演讲

    20120520中华民国第13任总统马英九、副总统吴敦义今天宣誓就职,总统就职演说内容全文如下: 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贵宾、各位侨胞、各位乡亲父老、各位电视机前与网路上的朋友,大......

    马英九元旦贺词

    为下个世代点亮蜡烛 (2012年元旦祝词) 马英九今天是民国101年的第一天,两个多小时前,中华民国第二个一百年的第一道曙光照射在玉山主峰。百年交会这几天,英九的心境非常清澈,自己......

    马英九新年献词

    马英九新年献词今天是2012年的第一天,两个多小时前,新年的第一道曙光照射在玉山主峰。这几天,我的心境非常清澈,自己像是站在一个历史的分水岭上,过去一百年,历程清晰在目;未来一百......

    马英九伦敦演讲

    跨越对立:东亚和平的新愿景----马主席于伦敦政经学院专题演讲 演讲人:台北市长暨国民党主席马英九 地点:伦敦政经学院 时间:民国九十五年二月十三日 导言 戴维斯院长、伦敦政经......

    马英九就职演讲稿

    马英九就职演讲稿 篇一:马英九就职演讲 20120520中华民国第13任总统马英九、副总统吴敦义今天宣誓就职,总统就职演说内容全 文如下: 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贵宾、各位侨胞、各位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