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长孙振江先生在发表演讲

时间:2019-05-15 08:0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长孙振江先生在发表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长孙振江先生在发表演讲》。

第一篇: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长孙振江先生在发表演讲

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长孙振江先生在发表演讲

独树一帜的文化盛景

——在2007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冬天的海南,依然是绿树成荫,温暖如春。而此时在我国的西北部,陕西西安,已是万木萧瑟,寒气袭人。

西安,古称长安,在这片土地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长达1100多年。2160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就在这片土地上,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大汉帝国的都城——汉长安城里,有一位皇帝开始下令修建他的陵园。陵园就选在与长安城隔河相望的咸阳原上,从那时起,陵园整整修了28年。我们无法想象,在这28年中,耗费了国家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但在2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探明,这座陵园规模宏大,陵制完整,文化遗存极为丰厚。这位皇帝就是我国西汉的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这座陵园就是汉阳陵。

历史的尘埃早已淹没了一个曾经兴盛于世的大汉帝国,但在咸阳原上与汉阳陵一起自东向西一字排开的帝国陵墓,如今依然向我们彰显着曾经的盛世王朝,大汉雄风!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言:“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咸阳原上的西汉帝陵群,以汉景帝刘启的阳陵位居最东,居西安以北大约20公里。这里地势高亢平坦,风水很好,泾河蜿蜒于北,渭水奔腾于南,两河在陵东不远处交汇,形成“泾渭分明”的独特景观。汉阳陵居两水之间,在苍凉厚重的黄土台地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兀雄浑,更造就出一种“挟双龙而东向”的气势。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和岁月洗礼,造就出汉阳陵“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壮阔与沧桑,使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人至此,一眼看去,让人禁不住心头的震颤!

景帝刘启,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武帝刘彻之父。他在位十七年(公元前156—前141),虽说既没有爷爷汉高祖刘邦“大风一曲,慷慨卓绝”的气概,也不如儿子汉武帝刘彻“开边拓土,勒石燕然”的雄健,但是,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继承“黄老之术”,顺天应命,抚驭万民,和亲匈奴,轻徭薄赋,减笞去刑,与民生息,使西汉王朝在汉文帝年间初步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了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富足,形成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王朝。他与父亲汉文帝开创的“文景之治”,成为后世人心目中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据史书记载,当时社会“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也许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且治理的那么好,太累了,刘启在阳陵睡的很沉,一觉就是2100多年,人世间的兵燹战乱、改朝换代,自然界的雷电风霜、沧海桑田,似乎都和这位真龙天子没有了关系。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位生前崇奉“黄老”、一心想过清静无为日子的皇帝终于睡不安稳了。1990年5月,伴随着咸阳国际机场专用公路的修建,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勘探。陵园内,帝陵坐西朝东,被八十余条呈放射状的外藏坑簇拥着。其四周则等距离分布着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藏坑以及礼制建筑。宽约110米的司马道平坦如砥,向东延伸7华里直达阳陵邑─那里曾是富豪云集、商贾出没的繁华城镇,是我国最早的小城镇建筑遗址之一。而司马道两侧又整整齐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园近万座,一如当年天子临朝时大臣位列两班的威仪。200多条陪葬坑内,一列列武士俑披坚执锐,征尘未洗,如临大敌;一排排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舞姿翩翩;一群群动物俑密密匝匝、累千成万、栩栩如生„„ 于是,风干的历史一下子变得鲜活了,千年尘封的人事仿佛又从泛黄的线装书中摇摇曳曳走了出来。

汉阳陵真实地再现了汉代的宫廷文化和社会生活,神秘莫测的地下王国正是两千多年前文景盛世的翻版和再现,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先后被评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

为了切实保护好汉阳陵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了合理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199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筹建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景区,将汉阳陵确定为汉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核心区域和汉文化旅游核心景区,并投资1.2亿元,征用文物保护用地3000余亩,使得汉阳陵博物馆成为当今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这里将最终建成大型的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古遗址保护、研究和展示的综合示范区,建成汉文化旅游核心景区。1999年10月1日,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考古陈列馆建筑风格独特、装饰精美、陈列手段先进。其建筑采用下沉式结构,充分保护了陵园的整体环境风貌。在1600平方米的展室内陈列着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1800件文物精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相继建成的还有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和德阳宫遗址保护展示。

丰厚的文物遗存,要通过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和展示理念,将其蕴含的久远的历史文化传承给后人,这是文物和旅游事业的目标,也是无数文物工作者和文化景区工作者的心愿。为此,经过近十年的研究、设计、论证和建设,2006年3月31日,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成开放,汉阳陵博物馆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是一座现代化全地上遗址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为保护遗址风貌,确立了“弃宏大而就无形”(无地面建筑形象)的环境保护理念;在内部设施上选用了具有较多高科技含量的最新产品,如,多媒体技术与幻影光成像技术在辅助陈列中的运用、利用地热资源达到绿色环保和节能效用的水源热泵空调通风系统、方便轻巧的壁挂式残疾人电梯以及光纤和LED等先进光源组成的遗址特殊照明等等。最重要的是,对于大面积的外藏坑遗址,这里大胆采用玻璃全封闭的保护与展示手段,整个保护大厅覆罩在10座外藏坑上,用于封闭结构的玻璃达到1900余平方米。为了增强观赏效果,一条宽3米、长60余米的悬空U形玻璃通道南北向延伸,横跨在一条条俑坑之上。这种方式类似一些海洋公园,让游客穿行在封闭的玻璃管道中去尽情欣赏外面鱼类穿梭畅游的水下世界。当观众一面踩踏着玻璃前行,一面透过玻璃俯视脚下考古人员的发掘清理过程和出土文物,惊叹和好奇之心油然而生。

今天,当我们站在帝陵脚下,一眼望去,松柏团簇,绿草如茵。有谁能想到,在我们的脚下竟然掩埋着一个宏大的艺术宫殿——历史文明和现代科技之光正在这里交相辉映。走进汉阳陵景区,3000余亩翠绿的园林和两座巨大的封土,依然保持了远古的风貌。而当我们走进博物馆,顺着迂回曲折的斜坡门道深入地下,穿行于悬空的玻璃廊桥,眼前、脚下,近距离俯视那些散发出历史幽光的文物,你不能不为它异乎寻常的遗址保护展示方式与手段而感到惊奇,心中不由会涌出感动至极的震撼!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落成开放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当年的观众数量和经济收入比往年分别增长500%和600%;今年止11月底,观众数量和经济收入比去年再增长35%;今年5月,被评为2006年全国博物馆精品陈列之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法国总统希拉克、萨可齐以及密克罗尼西亚总统、冰岛总统等国家元首,德国、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的政府要员以及我国党和政府、人大、政协的领导人先后前来参观。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先生参观后的题词是:“祝贺,这是一项杰出的成就,是其他古遗址的楷模”。我国著名文化遗产专家、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评价:“设计科学,保护周到,祖国瑰宝,后辈永葆”。而著名文物保护专家、91岁高龄的郑孝燮老先生则在留言簿中写到:“国宝保护与现代展览技术结合,历史文化风貌和谐。”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视察后指出:“在文物保护理念和保护方式、陵园环境风貌保护和地下文物保护、文物科技保护和文物展示方面都是国内最好的,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人民共享文明发展成果”。我们深知,作为文化旅游景区,汉阳陵博物馆任重而道远。

西汉初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汉人、汉民族、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文景之治”,是两千多年来泱泱中华汉文化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后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汉语、汉服、“汉族”名称、社会风俗、生活和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社会心理结构等广义汉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都在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汉阳陵对于西汉初年特别是文景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有着充足的实物反映和印证,是目前所有汉代帝陵中考古发掘最全面、最完整,文物遗存最丰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最高,最具条件大力弘扬中华汉文化的文物景区。探汉文化之源,寻汉民族之根,深入挖掘汉阳陵的文化内涵,采取多种方式展示其非凡的历史价值,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正在着手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必须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下,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创新文化旅游模式,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汉阳陵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占地面积在国内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如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文物保护展示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弘扬的良性循环,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是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并努力争取获得成果的方向和目标。

近年来,除上述已经建成开放的先进的文物陈列展示供游客参观之外,我们还开发了部分以文物和环境资源为依托的特色旅游项目。

一是古迹寻踪也称模拟考古,是通过模拟的形式,为热衷访古寻幽和考古实践的人提供的一种亲自动手参与文物遗迹考古发掘的实习项目。通过专家对考古发掘过程的现场讲解演示,传授考古发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与者现场进行模拟考古发掘实践,从中体验考古发掘的科学性、神秘感和成就感。

二是汉塬华宴,是依托汉阳陵雄浑壮阔、景色迷人的独特环境优势,在花丛簇拥的绿茵氧吧中开设的餐饮项目。置身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品味珍馐佳肴,会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2004年接待了世界500强企业总裁中的100多人和西班牙700多人的就餐。

三是鹿鸣霜林景观,是依据历史文献中秦汉时期皇家苑囿的有关记载,为恢复汉代自然生态环境,再现汉代皇家苑囿历史风貌的生态观光项目。在枫树林中,驯养的60余只梅花鹿悠闲自得、追逐嬉戏,置身其中,一种自然祥和之气使人顿失倦意,流连忘返。

按照新的发展规划和思路,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建设“一个新馆,四个中心”,即展示汉文化精髓的汉文化综合馆,以汉服馆、汉代文物制作参观、文化产品整合开发等项目为代表的汉文化展示中心,以模拟考古、汉代陶艺制作(陶艺村)等项目为代表的汉文化体验中心,以富有汉代气息的农家院落、生态餐饮、四季果园为代表的汉文化休闲中心,以圈养有汉代特点的家畜、家禽和种植绿色蔬菜为主的汉文化生态养植中心。

(一)汉文化综合馆

主要是以文景盛世文化为主体,以展示中华汉文化精髓如汉字、汉语、汉族根源、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为内容,以汉文化对游客形成强烈感官冲击为目标,辅助以文化产品和其他消费品销售而建设的一个文化意味浓厚的综合馆。

(二)汉文化展示中心

主要是从汉代民俗文化、工艺等方面入手,挖掘游客感兴趣的项目,形成一个集中展示汉文化、销售汉文化产品的中心,让游客在这里亲近汉文化,享用汉文化产品。主要有汉服馆、汉代玉器馆和汉代工艺品店。

汉服馆要展示汉族服饰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汉代服饰成品,在重要节日组织汉服广场演示活动,制作销售古装、正装、礼服、日常及休闲服饰等汉服系列,还可以让游客着汉服,感受汉代服饰文化。

中国人崇尚玉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到了汉代玉器及玉文化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汉阳陵的玉器馆,以展示、销售仿汉玉为主。

(三)汉文化体验中心

主要是从考古知识技能和汉代生产、生活等方面挖掘游客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项目,形成一个体验、感悟汉文化的中心,让游客在这里亲自动手,参与、体验、感悟汉文化,身临其境的感受穿越两千年时空所带来的乐趣和意味。目前,在完善好、规范好游客参与的模拟考古项目的基础上,着手规划汉代文物制作、参观项目和陶艺村项目建设。

(四)汉文化休闲中心

主要是依托汉阳陵博物馆的自然生态环境,挖掘汉代餐饮、住宿、采摘等方面文化特点,建成富有汉代气息的农家院落、生态餐饮、四季果园等汉文化特色休闲中心,在这里住汉代庭院、赏汉代乐舞、品汉代佳肴、饮西汉美酒、采四季果香。基本设想就是以樊记狗肉馆、司马相如酒馆、生态餐饮酒店、汉式院落、瓜果采摘等为主,形成特色鲜明的休闲区域。

(五)汉文化生态养植中心

主要是依据史料记载和帝陵陵园、外藏坑出土文物对汉景帝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建设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猪羊鸡狗养殖园、绿色蔬菜种植园,与休闲中心的餐饮形成“一条龙”服务,为游客提供有汉代特色的食宿和休闲。

汉文化承载着两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髓和根基,汉阳陵作为再现汉文化博大精深的实物载体,作为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建设的汉文化核心景区,汉阳陵博物馆将在做好博物馆管理、建设的前提下,以汉文化为切入点,积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产业经营项目,让汉文化“活”起来,让汉阳陵成为“活”的文化化石,实现文物保护和利用、博物馆建设和经营“两轮并驱,双翼齐动”,实现研究文化、开发文化、经营文化、共享文化的统一,让游客亲近文化、体验文化、感悟文化、消化文化,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一种全新的博物馆建设模式,建设一个特色独具、世界一流的文化旅游景区。

汉阳陵博物馆正以暂新的精神面貌和多样的文化风采,诚挚邀请四面八方的各届朋友来参观、亲近、体验、感受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来合作、投资共同建设独树一帜的文化盛景!谢谢!

下载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长孙振江先生在发表演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长孙振江先生在发表演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