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浄土宗五祖少康大师圆寂1210年纪念论文集序
浄土宗五祖少康大师圆寂1210年纪念论文集序
陈敏龄
2015年5月,为记念浄土宗五祖少康大师圆寂1210年,在浙江省富春江的建德市举行一场浄土文化论坛,来自海峡両岸三地的学者共聚一堂,除了缅怀五祖少康大师之德,也希望藉此因縁、以五祖少康大师的祖庭玉泉寺为中心,再创浄土文化的高峰。
中国浄土教的发展,依时代区分可大抵分为:准备、立教、融合、衰颓等四阶段,而若以隋末唐初成立的中国浄土教作为观察点,隋唐的浄土教主要是以观经诠释为轴而开展,大抵可分为二,一是从般若思想的传统解释,以大乗空理为主,偏自力的主智主义,浄影慧远、天台智者皆属之;另一是从凡夫救济立场的新解释,以机根相应为主,偏他力的主情主义,道绰、善导属之。唐代初期、因善导的努力宏扬,后者一度风靡中国成为浄土教的主流,然而在唐代之后则转为诸宗融合的倾向,尤其赵宋天台学者的浄土解释,对中日浄土思想的发展都有相当影响,时至今日仍余波荡漾。但値得注意的是,此一融合的倾向在唐代中叶少康大师的思想里已见萌芽,如凝然的『净土法门源流章』里就描写少康法师为「通达律藏、习学华严、研精法相、神解洞朗、匠成有功」。
有关少康大师的浄土思想,除了私淑善导「西方化导文」,亦近承法照五会念佛之风,尤其是采用一般人容易接受的念佛唱赞,乃至强调「佛从口出」等略帯神秘的体验方式。这种独特的布教风格,具有强烈的庶民性和神秘性(呪术性)的色彩,和日本的念佛圣-包括持经师、在家沙弥之类民间布教师十分近似。
根據井上光貞『日本浄土教成立史の研究』,日本這種民間布教師的出現,主要導因於古代律令制度的解體、鎮護國家佛教的崩壊,遂有種種和既成教團僧侶不同的修行様式出現,故云:從聖的傳統有源空出、創浄土宗,從沙彌之流有親鸞出、唱浄土真宗,從持經者群有日蓮出、倡法華宗。这些民间的布教师,并不谈论高深的佛法,而多是以罪福因果勧化、且善用音声仪式为佛事,比既成教团的僧侣更具魅力,例如:行基(668-749)、空也(?-972)、良忍(1073-1132)都是,而法然(1133-1212)在南都游学时,据云也和念佛圣的团体或重源(1121-1206)等人有不少交渉;换言之,在民间的浄土教世界里,其实内含升华为纯粋浄土教的契机,而这也是吾等研究少康大师人格魅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关键之一。
至于少康大师的歴史定位,主要是出自宋代宗晓的『乐邦文类』和志盘的『佛祖统纪』,这个浄土祖师的歴史排序,基本上是天台优位的观点、故以慧远为始祖,但为何将善导或被称为「后善导」的少康列入此一以慧远为首的系谱之中? 若依一般常常引用的日本法然所谓的浄土三系之说,将善导列入慧远流是矛盾的,推测其因、可能因宋代浄土教为诸宗融合的阶段,自力禅观的慧远流和他力念佛的善导流可以兼容并蓄,因此呈现和日本不同的风貌、也就是不像日本浄土和诸宗之间互不兼容的对立关系。
所以在今日、若欲解明上述种种有关歴史排序的问题,吾等必须回到中国佛教的文脉,重新建构中国浄土教的歴史观,方才得以阐明少康大师的时代意义,而不是毫无自覚地引用日人之说。然而在另一方面,因相关少康大师的资料不多、且多保留在日本,故在深度考察上仍有赖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日本佛教的宗门对于祖师传的研究,虽多少具有护教色彩,但必须耐心咀嚼这种基于传统的解释模式,方能理解祖师神格化的意涵,并给予正确的歴史评价。
要之、诚如与会学者对于少康大师的评价,指出少康大师的歴史意义在于促成中国佛教的江南化和浄土法门的庶民化,但江南化和文化中心地(国都)的移动有关、庶民化则和浄土法门本来的性格有关连,若更进一歩言之,或许可说少康大师的思想特色在于彼敏感地体察到诸宗融合的时代趋势,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草根性。所以今日少康大师的研究方向,可能不只是回归善导、而必须从更多元的角度探究少康思想和善导系乃至天台系浄土的接合点,且若对比念佛圣在日本宗教史所发挥的社会教化的功能,发掘少康大师在仪式音楽的内涵及其意义,更是引导世道人心、重建时代典范不可或缺的一环。値得欣慰的是,这回参与学者所发表的论文各有千秋,都不约而同地朝此方向努力耕耘,似乎也在回应这个歴史性的召唤。
而兹値论文即将结集出版,最后要特别感谢的是,玉泉寺住持演通法师及其师刚晓法师(杭州佛学院常务副院长)的全力支持、以及杭州师范大学黄公元教授的穿针引线,终于促成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和这本论文集的问世。庆喜之余、谨志此序,愿这法海一波、波扬实相音、入萨婆若海。
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陈敏龄 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