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在火舞中狂欢

时间:2019-05-15 08:4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在火舞中狂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在火舞中狂欢》。

第一篇: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在火舞中狂欢

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在火舞中狂欢

西昌作为四川省凉山州的首府,其名字更多的是和卫星发射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还有什么为人所熟知的,那一定是彝族火把节。火把节在彝语里叫做“都则”,代表祭火的意思,它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于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西昌被称为全世界唯一能玩火的城市,指的就是火把节。在火把节的夜晚,西昌由火把和篝火围成了火的海洋。所有人都像火一样的热情与欢乐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高亢的歌声响彻云霄。

火把节期间,有彝族传统的体育赛事,更有古老的祭火神活动与选美比赛,传统与时尚的碰撞,让西昌这个依山傍湖、风景秀丽的城市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火把节来历的传说点燃火把烧“天虫”

彝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火的民族。由于彝族大多生活在高山地区,刀耕火种、防寒御兽都离不开火。因此,在彝族人民的眼里,火象征着光明、正义、兴盛,是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在凉山彝族地区,有着许多与火相关的禁忌,比如家家户户烤火的火塘是神圣的地方,任何人都不得触踏或跨越;从外面带回家的生肉在进屋前必须要用火燎一下……此外,凉山彝族地区还保留着大量与火相关的民俗活动:以火熏田除虫、祭祀火神,如果在野外跌倒或受了某种惊吓,就要在那里引燃一堆火,用以请火神驱妖除邪……而在所有活动中最为隆重的,则是一年一度、持续数天的火把节。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民间有各种生动、美丽的传说,而那些传说,就如同是彝族传统文化里一串串光彩夺目的珍珠。这其中,以凉山州彝区的一个传说最为典型: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凶神叫做斯热阿比,他奉天王之命,经常到人间来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因此激起了彝族人民的反抗。为了战胜凶神,人们点燃千万支火把,把通天梯烧毁,断了斯热阿比的退路,再经过九天九夜的战斗,终于杀死了凶神。凶神被杀死的消息传到天庭之后,天王大怒,立即撒下千千万万“天虫”,意欲吃光庄稼,把人民饿死。此时,已经是彝历的“虎月”(农历六月),正是土豆、玉米快要收成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看庄稼就要毁于一旦了……这时候,彝族人决定“举火把,烧天虫”。于是,彝族的男女老少,人人举火把,用三天三夜的时间烧死了成千上万的“天虫”,保住了庄稼。可是,还有一部分未被烧死的天虫钻进了地下,会在第二年“虎月”又钻出来吃庄稼,因此,到了第二年,彝族人民又举起火把烧害虫 ……这样一年一年地传下来,最终成了火把节。

在西昌等地,至今仍流传着“不玩火把,庄稼就会被虫吃掉,火把可将地下的虫引出来烧掉”的说法,与传说不谋而合。因此,火把节是一个祈祷丰收的节日。

但火把节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祈祷丰收的节日,它还是一个男欢女爱的节日。对于彝族的青年男女,火把节是他们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

上百万火把点亮城市夜空青年男女寻觅人生另一半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火把节的地方其实很多,凉山州府西昌尤为热闹与壮观。据史书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四川状元、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被贬谪云南,途经西昌,夜宿泸山光福寺,当晚正值彝族火把节。在望海楼上,他看见四周火把齐明,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不禁诗兴大发,留下千古传诵的诗句: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在为期数天的火把节活动中,祭火神无疑是最隆重、最原始的部分,也是彝族传统习俗里的一个神圣过程,表现了彝家人对火的崇拜之情。毕摩首先入场,读祭文,进行原始而神圣的祭祀活动,把人们的思绪带回遥远的时代,分享祖先对火的崇敬之情。毕摩相当于彝族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他们身披法衣、手持神扇,围着火堆摇扇,摇扇的动作十分讲究:向内挥动时,意为召请神灵;向外挥动时,意为驱赶邪魔,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彝族人相信,点燃火把的那一刻,是神圣而美好的。在传说中,燃起火把,就可以带来幸福吉祥的生活。火把点燃后,彝家人会先围着火把走3圈,再开始狂欢。

夜幕降临后,火把节才迎来高潮。当晚,西昌市区各主要干道汇集了上百万支熊熊燃烧的火把,30个大型篝火形成了壮观的十里火龙。与此同时,在高空燃烧的五彩焰火之下,篝火达体舞、打火把巡游等狂欢活动也随之登场。绽放的焰火、跳跃的火把、欢呼的人群交相辉映。此时,歌声是最好的祝福,舞步是最美的动作。人们尽情欢唱,通宵达旦,把对火的热爱一起迸发出来。

无论是在本地的风土介绍还是在游客的游记里,火把节还有另一个名字“东方情人节”。的确,从古至今,在火把节狂欢中最活跃的都是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在火把节这一天,他们都会穿上节日盛装,一起扎个特大的火把,围着火把尽情地歌唱和跳舞,不时发出羞涩的笑声。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火把节还有一层特殊的含义,那就是在舞蹈中用独特的“暗语”,去寻觅人生的另一半。在狂欢的人群中,不时还可见青年男女结伴离去。

最热闹的火把节第二天一边是摔跤,一边是选美

彝族传统体育活动是火把节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火把节是玩的节日,在这个全民狂欢节日里,老人们举杯畅饮,谈古论今;年轻人围着火把翩翩起舞,纵情歌唱,进行各种传统体育竞技;小孩则做着各种游戏。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最热闹的一天。一大早,男女老少会带上食品,穿着节日的盛装,聚集到各活动举办地。在这天将要举行摔跤、赛马、斗牛、斗鸡、达体舞等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

在关于火把节起源的众多传说中,有一种便与摔跤相关。由此也可看出,彝族摔跤的历史之久远,火把节期间,从八、九岁的小孩到年过半百的老人都活跃在摔跤场上。比赛时,摔跤场上人山人海,可谓一处摔跤,几方相聚。有时甚至出现几十对选手同时在场上比赛的场景,周围观众欢呼雀跃,使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斗牛,凉山彝语又称为“牛顶”,它与西班牙的“斗牛”完全不同,是牛与牛之间的较量。此时,方圆数百里内强壮的公黄牛都会在这里一决胜负。比赛前,牛主人会把牛角削得尖尖的,入场后,它们会用利角奋力碰顶对方,直至一方体力不支,夺路而逃为止。获胜的牛主人可以得到奖品,牛也会披红挂彩,接受观众的注目礼。

彝族自古就有赛马的习俗,在彝文古籍《西南彝志》中,就记叙了彝族古代赛马运动的盛况:“骑士骑上骏马,跑在广场上,像云里奔月,像天上流星……”彝族的赛马内容别具一格,有的比赛是赛马力和比速度;还有的比赛是比骑术和赛姿势。火把节的赛马比赛,参加的赛马有上千匹,竞争相当激烈,这也反映出彝族祖先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养马、赛马的历史由来已久。

达体舞是一种在凉山彝族地区流行的舞蹈,它是彝族古老文化的具现,是彝族传统舞蹈的升华。达体舞动作幅度不大,但舞姿优美,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还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简单易学,深受青年人的喜爱,现在已经成为了火把节的压轴戏。

在火把节的第二天,除了各种体育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选美。

在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最后一天,彝族传统选美“金花”选拔大赛在火把广场激情上演。按照彝族传统,参加选美活动的都是年满16岁的女孩儿。每个姑娘都很看重这个机会,盼望自己是最漂亮的“金花”。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来自凉山州各地的姑娘早就做好了准备。她们会穿上漂亮的服装,打扮得流光溢彩。能够通过村、县层层选拔后,入围西昌竞争“金花”的,自然都是美女了。每个选手的周围,都有一大群乡亲拉拉队员。当彝族美女一个个在舞台亮相时,欢呼声、掌声不绝于耳、热闹空前。

西昌,是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女儿的故乡,相传彝族姑娘兹莫领扎因为能在羊毛披毡上织出一个逼真的世界,而被月亮仙女接到月宫,并从此成为月亮的女儿。如今,在西昌,也有一项“月亮女儿”评选比赛,最后获得冠军的佳丽将被冠以“月亮女儿”的称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西昌女人参与这项赛事,她们通过朝气蓬勃的打扮、个性独特的才艺表演传达着西昌女人的美丽与智慧。

火把节期间,西昌还会举行彝族式射箭比赛、花车游行、环邛海自行车赛、环邛海亚高原轮滑赛、彝族手工艺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火把节深厚的文化底蕴不逊色于国外知名节日

火把节历来被称为“东方狂欢节”,这其实并不是巧合。西昌与世界上最大狂欢节举办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虽相隔万里,两地的风情文化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对于狂欢却拥有相同的理解: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夜晚展示最精华的部分,唯一不同的是,西昌火把节依靠彝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里约热内卢则靠肆无忌惮的花车与艳舞。

追根溯源,彝族火把节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而巴西的狂欢节还只是个不到200岁的“小弟”。如果说巴西的狂欢节是人们丰富娱乐生活的手段,那么火把节的狂欢还多了一份对历史和神明的祭奠。

虽然都名为狂欢,但火把节与狂欢节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大相径庭。巴西人征服世界靠的是比基尼泳装、热辣的桑巴舞表演、造型夸张的花车、奇特的易装表演……与巴西不同,火把节显得更为自然,甚至只有一个道具火把。尽管道具简陋,但却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祈祷丰收与繁衍后代,这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最基本的要素。彝族人民用火把节把这两项任务一同表达了出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火把节的无穷魅力。

事实上,有着“中国民俗第一节”之称的彝族火把节,文化底蕴并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狂欢节:西班牙的奔牛节,虽有近500年的历史,但它真正成名却是1926年海明威发表《太阳照常升起》之后,而它的来历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仅仅是为了将牛赶进城里;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有近200年的历史,它的起源则是皇室的婚礼提供的免费饭菜和饮料。

彝族火把节,不仅传播了彝族独特的“火文化”,更激活了一代代族群后人的民族记忆,启发广大族人对古老文化的神往、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珍视。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一个成功的节日能让世人记住一座城市的名字,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里约热内卢与慕尼黑都是成功的例子。下一个,当然就是西昌。

第二篇:在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八月凉山,风光明媚,景色宜人。在这火红的季节里,四海宾朋欢聚一堂,共庆彝族人民盛大的狂欢节日――火把节的到来。在节日的第一支火把即将点燃的时候,我谨代表凉山彝族自治州415万各族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凉山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千里凉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佳节。千百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彝族人民,在这片流金溢彩的土地上,创造了火的历史、火的文化。早在混沌初开的时候,彝族先民们就高举熊熊的火把,消灾驱魔,祈盼丰收。多少年来,这支永远燃烧的火把,一直照耀着一代又一代彝族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争取幸福美好的生活。如今,古老、神奇而又狂热多情的火把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了凉山各族人民开放进步的象征和祈祷和平、友谊的盛大节日。

今日凉山,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中共四川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今日凉山,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今日凉山,山川更加壮丽,风情格外迷人。令人遐想万千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撩起了神秘的面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绝妙佳作――螺髻山,张开了热情的双臂。415万月亮的女儿、太阳的儿子怀抱火一样的热情,正在大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这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因为火,象征热烈和光明;这是一个崇拜鹰的民族,因为鹰,怀高远之志而搏击长空;这是一个崇拜山的民族,因为山,挺拔刚毅直插苍穹。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将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努力把凉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朴的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化作促进凉山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让凉山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凉山。让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成为四海五洲、各国朋友畅叙友谊的欢乐节,成为月亮和太阳倾诉爱恋的情人节,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少数民族迷人风情的狂欢节!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象征着彝族人民祈盼丰收和幸福的火把即将点燃!让我们高举这支穿越漫漫时空,燃烧不息的火把祝福吧!――祝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祝福未来的世界更加和平友爱;祝福所有的来宾和朋友们节日快乐;祝福全州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支莫格尼!

卡沙沙!

第三篇:在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开幕式上的讲话.txt12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八月凉山,风光明媚,景色宜人。在这火红的季节里,四海宾朋欢聚一堂,共庆彝族人民盛大的狂欢节日――火把节的到来。在节日的第一支火把即将点燃的时候,我谨代表凉山彝族自治州415万各族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凉山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千里凉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佳节。千百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彝族人民,在这片流金溢彩的土地上,创造了火的历史、火的文化。早在混沌初开的时候,彝族先民们就高举熊熊的火把,消灾驱魔,祈盼丰收。多少年来,这支永远燃烧的火把,一直照耀着一代又一代彝族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争取幸福美好的生活。如今,古老、神奇而又狂热多情的火把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了凉山各族人民开放进步的象征和祈祷和平、友谊的盛大节日。

今日凉山,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中共四川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今日凉山,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今日凉山,山川更加壮丽,风情格外迷人。令人遐想万千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撩起了神秘的面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绝妙佳作――螺髻山,张开了热情的双臂。415万月亮的女儿、太阳的儿子怀抱火一样的热情,正在大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这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因为火,象征热烈和光明;这是一个崇拜鹰的民族,因为鹰,怀高远之志而搏击长空;这是一个崇拜山的民族,因为山,挺拔刚毅直插苍穹。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将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努力把凉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朴的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化作促进凉山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让凉山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凉山。让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成为四海五洲、各国朋友畅叙友谊的欢乐节,成为月亮和太阳倾诉爱恋的情人节,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少数民族迷人风情的狂欢节!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象征着彝族人民祈盼丰收和幸福的火把即将点燃!让我们高举这支穿越漫漫时空,燃烧不息的火把祝福吧!――祝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祝福未来的世界更加和平友爱;祝福所有的来宾和朋友们节日快乐;祝福全州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支莫格尼!

卡沙沙!

第四篇: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

几种常见的凉山彝族美食

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坨坨肉”顾名思义,其外观如“坨坨”。彝族是将坨坨肉放在簸箕里,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彝族人以坨坨肉让人感到了他们的待客的热情和大方,也看到他们粗犷豪放的一面。猪、牛、羊、鸡都可制作坨坨肉,然以仔猪坨坨肉最有名气,一般习惯上“坨坨肉”也是指坨坨猪肉。特别讲究的人家,要选用按照传统放牧方式自养的、凉山地方品种“乌金猪”的仔猪为原料。这种猪的肉质比较好,少是饲料喂养无污染,因是放养的猪的肌肉较为紧密结实,而猪多以山上的高寒植物为主食,肉质也带着高山上的醇香。屠宰后的猪直接放在地上,用草堆放其上烧烤,将体外猪毛烧光,这时猪皮也烧黑,彝族人就将其刮干净,但是可见其皮呈现黄褐色,又再烧刮,直到较为干净,此时闻着也有了肉香,这也是彝族坨坨肉的前期加工的特别之处了,俗称烧毛猪。之后再开膛剖肚,将内脏处理完毕,将整猪砍成数块,再将肉砍成扁方形的肉坨坨,大牲畜砍得较大,仔猪肉砍得较小,大的超过六七两,小的也有二三两重。但大多的地方款待客人以大为敬,自家和本家人食用则要小一些。别看坨坨肉简单,可是掌握火候是关键。坨坨肉放入锅的冷水中,煮时放些木姜子入汤,一般不再放入其他调料,锅架在锅庄上用柴烧煮,煮两涨待水面的泡沫消失就行了,这时肉刚熟,就须捞起,肉此时还有弹性。放调料看似最简单,但是却非常重要。彝族人一般在小簸箕中(现在多用瓷盆)拌以盐就行了,反映出过去物质极大匮乏时原始饮食习惯,这算是最纯正的坨坨肉。但现在许多地方还要加辣椒、花椒,在一些地区习惯采用炒的方式在热锅中拌和以上调料,以增加香味。但是坨坨肉本身要求是尽显猪肉本色,不要太多的太复杂的调味品,就是放也要尽量少一些。制作坨坨肉在凉山彝族地区并无固定的时间,凡重大节日或聚会上,或婚丧嫁娶等众多礼仪中,以及贵客的到来等,彝族人就会杀猪做坨坨肉。彝族有两个重大节日:火把节和彝族年。但是,火把节重在娱乐,许多都杀鸡以示庆贺,坨坨猪肉少。而彝族年是其传统节日,按照凉山彝历,在每年的“蛇月”前后内选择吉日过年。过年从杀过年猪之日起算为 3天,但过年活动至少有 7天以上。彝族人民认为,通过过年期间的各种庆祝活动能够达到人寿年丰的目的,过年期间要制各种美味佳肴,尽情享受辛苦一年所得的丰收成果。同时还要开展各种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娱乐和走亲访友等活动,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过年饮食礼俗。在这个时间走入凉山彝区,就会发现家家户户都在吃坨坨肉。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坨坨肉味显特别,又是天然少污染的民族特色食品。在讲究吃的今天,坨坨肉显现出猪肉的原汁原味,体现了彝族传统的饮食文化,这在中华民族的烹饪百花园里如一缕清风,一朵奇葩!

(制作前)

成品

圆根酸菜

圆根酸菜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自古以来,始终伴随着古老的彝人,是彝家待客的佳菜,世世代代受到彝人的青睐。彝族民间传说中称:远古时代,人类遇大洪灾,只剩下现代人类祖先“祖莫惹牛”,他在人间无处找到伴侣后,就到称之为“时姆恩哈”的天界上,娶了仙王“资约丁古”的幺女。他俩在人间相敬如宾,但是人间已无蔬菜作物。于是,“资约丁古”幺女上天偷偷地从父亲身边盗来了圆根、油菜、白菜等10多种蔬菜种子,撒向人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生机。“资约丁古”在失去幺女和菜种后诅咒:“圆根被你偷下凡,根根会比石头重,叶叶不能充菜粮。”从此,人间有了“圆根”这种绿色植物,成为彝家的食品。

圆根适应秋冬生长,如何让它长期贮存呢?聪明的彝人采用腌制干燥的办法,把绿黄色的圆根叶子变成了现在我们食用的圆根酸菜。经鉴定,圆根酸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暑、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和减肥之功效,食用方法极其简单。它和贵州的酸菜、四川的泡菜相比,独树一帜,自成风味,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在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中放进少许圆根酸菜,真叫画龙点睛。成为驰名大小凉山的各种酸菜汤,让人赞不绝口。如今,古老彝人的圆根酸菜焕发出新的生机,已形成商品步入市场

(一系列的酸菜汤,我们都非常爱喝。前两天,一去非洲的堂弟回来连喝了几碗后大呼过瘾,说想念这个味道好久啦!)烧土豆下酸辣汤

烧土豆下酸辣汤,彝族地方土豆最多,吃法一样多,但我爱烧土豆下酸辣汤。可城里难得吃到啊!在三锅桩内烧上一大堆土豆,不能全熟,有七成熟就可以吃了。酸辣汤是用彝族家的水酸菜切好加上酸汤(适当加上点冷开水),加上盐、鸡精、白糖、辣椒面、花椒面、木姜子面、蒜搅拌,就可以吃了。做出来的酸辣汤下烧土豆味道不说了的。烧土豆颜色看起来呈暗金色,有一种泥土的香味,香得你流口水。酸辣汤带着一种独有的酸辣味,和平常的口感完全不一样。很好吃的哦。

洋芋酸菜汤

将洗净的洋芋切成片或丝,按传统的切法,左手握洋芋,右手持镰刀,切成鳞状滚刀片,放入肉汤煮熟并煮出鲜味后,下入酸菜,再下盐、辣椒、木姜子面和葱段等调料。酸菜一般用圆根叶子煮熟泡制后晒干备用。

烤小猪

烤小猪,是一道彝族独具特色的风味菜。选用20-30斤重的仔猪,杀后去毛,去内脏并洗净后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猪,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具体吃法可将小猪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将整个烤猪放在一个大盘内,另放几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后各人拿刀,自割自吃。烤小猪肉外脆里嫩,酥香可口,味道鲜美无比。

彝族的辣仔鸡

彝族的辣仔鸡,用2斤左右的仔鸡,杀后烤好,将肉宰碎(搅粉碎)后加上,木姜、生姜、辣椒面、花椒等佐料,和冷开水就要中吃了.原汁原味,味道辣而爽口,肉细嫩鲜美,品后余味无穷。要用高山特产的红海椒,深受彝族的喜爱。

石烙仔鸡

将2斤多重的仔鸡宰后剔去全部骨头,用刀剁成肉末,再用盐、辣椒、花椒和木姜子面拌和均匀,盛入木钵,把烧得通红的一个鹅卵石夹于肉上,速用另一木钵反扣其上,然后两手持两木钵反复摇动,使鸡肉与卵石反复接触而被烫熟。这种烹饪鸡肉的方法非常特殊,但食者品尝石烙仔鸡香嫩无比。臼捣仔鸡凉辣汤

(听很多老一辈的人说起过这个东西,小时候貌似吃过,现在生活中不太容易找到,这幅图看起来也不太像。)

将宰割好的仔鸡放进火塘烧熟,洗净后剔出骨头(或连骨)放入石臼舂捣,直至舂烂捣融。个别地方用刀剁碎不用杵臼。仔鸡肉臼捣好后,根据仔鸡大小,将一定数量的红辣椒或烧熟的青辣椒、花椒、木姜子和大蒜放入石臼舂细,并加上盐末兑上适量的冷开水或无污染的高山泉水,搅拌均匀即成。臼捣仔鸡凉辣汤是凉山彝区的特色食品,深受彝民喜爱,常作待客佳品。

彝族荞麦

彝族荞麦,荞麦分为苦荞麦和甜荞两种,是凉山地区主食之一。《荞麦的来源》诗中说:“人在社会上,母亲位至尊;各类庄稼中,荞麦位至上。苦荞位居首,甜荞位居后”。凉山地区的气候和土质适合栽种荞麦,苦荞的产量和营养价值都高于甜荞,所以彝族地区普遍栽种苦荞,也颇受彝族人民喜爱。苦荞具有不易虫蚀、食用方法多、可与多种食物配制、制成熟食后不易变质等特点。荞麦主要食用方式有:荞粑、烙饼、烧馍、煎饼、荞米饭、疙瘩饭、汤丸子、糊羹、凉粉、扎扎面等。根据饮食爱好,可分别与四季豆、洋芋、小麦、大米、圆根、蕨粉、白蒿等配制。彝族人民在节庆、婚嫁、丧事及接待宾客时通常将荞麦作为主食,也可作祭祖供品。据有关专家暨机构研究,荞麦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对多种疾病具有防治功效。随着人们对荞麦认识的加深,荞馒头、荞面条、荞蛋糕等食制品也相继问世。

(我很喜欢它,经常在家里自己做。)

斗笠荞烙饼

荞麦烙饼(斗笠荞烙饼),在盆钵内用温水把荞面拌成稠糊,用汤瓢舀入铁锅并适当摊开,锅内可放少许猪油以免粘锅,用文火慢烙,适时翻面,两面烙黄后起锅。这样烙烘出单层荞饼,待烙烘第二个荞饼时不待翻面便将已烙成的第一个荞饼重叠其上,并且依次重叠三个、四个以上,便得多层荞饼,缘由厚渐薄,活像两个斗笠对扣之形,彝族称为斗笠荞烙饼。食用时用刀逢中交叉切成四等分或八等分。烙饼既香脆又柔软,老少皆喜欢吃。与坨坨肉、酸菜汤、石烙仔鸡、臼捣仔鸡凉辣汤待客,味美极佳。

连渣菜

连渣菜是一道很有彝族特色的风味汤菜。将黄豆用石磨磨成浆,放菜叶,点酸水制作而成,可吃原汁原味,不放任何作料,也可用湖海椒面等作料做蘸水浇在连渣菜上吃。特点是:清热解渴,色香味俱全,清爽舒服。.

下载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在火舞中狂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在火舞中狂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