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下午)--中德当代设计—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

时间:2019-05-15 08:4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23(下午)--中德当代设计—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23(下午)--中德当代设计—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

第一篇:11.23(下午)--中德当代设计—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

中德当代设计—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

刘烨:

各位现场的来宾和参加本次论坛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到“中德当代设计—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的下半场。我是来自西安美术馆宣传推广部的刘烨,旁边是我的同事张萌(音),非常荣幸由我们两个担任主持和翻译。今天上午和红星先生、刘克成教授和曾辉教授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今天下午有来自设计和建筑领域界的朋友们交流学术和思想,当然了,今天下午我们还准备了更加充分的提问和互动时间,我们也希望现场的朋友,如果对建筑和设计方面有什么问题请教各位的艺术家们,可以先准备一下,过一会我们可以留时间给大家。

接下来我们非常荣幸的对今天下午参加论坛下半场的各位嘉宾和艺术家做一介绍,他们是担任学术主持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秘书长梁锦奎先生;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彭德教授,还有非常感谢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西安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吴昊先生,感谢德国国家建筑事物顾问,德国国家建筑与学术研究院院长、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二主席沃尔夫冈—买森海姆教授的光临,感谢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主席荷尔弗里德—哈根拜格教授的光临,欢迎德国奥芬巴赫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克劳斯—海瑟教授,以及要特别感谢德国著名艺术家杨—克拉特教授。

接下来将会进入到论坛的下半场,我们把时间交给今天的学术主持梁锦奎先生,有请。

梁锦奎:

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

今天下午我们继续上午的大会发言,下来我们请西安美术学院研究所彭德教授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城市规划应该做减法》。

彭德: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下午好!在一个星期之前,我给这个会议写了一个发言稿,我以为这个会议是明天召开,发言稿我自己都忘记了,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应该怎样讲。发言稿也写的非常匆忙,我不是建筑界人士,尽管写得很匆忙,但是我的一些观点可以体现我几十年来对中国建筑的一种直观的感受,甚至是一种之直观的很头疼的情绪,因为我觉得我们中国建筑存在大量的问题,这

些问题可以吸带出中国所有的恶习。在众多问题中间我觉得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城市规划必须用减法》。第一是减去城市的密度,建筑有一个凝结点,城市建筑不能太松,不能像洛杉矶那么松,又不能像香港那么密,什么样的密度最好?我觉得城市建筑它的密度应该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当然以往的城市建筑,他们考虑是采光和通风,比如说建筑和建筑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距离是多少,建筑界的行家们都非常清楚,但是有一个尺度好象没有研究,那就是心理尺度。建筑和建筑的尺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尺度是一样的,再亲密的朋友如果两个人的距离小于50公分,你就会感觉很不自在、很不舒服,甚至感到很烦,同样建筑的密度大了,也会有这样的问题。

第二是减去高度。这个城市的高度以上海为例,上海是中国向世界摆阔的一个面子,中国人喜欢摆阔,靠什么来摆阔?靠北京、靠香港来摆阔。上海就是无节制的营造高层建筑,20世纪已经过时了的一种建筑形态,而在中国营造高层建筑近于疯狂,比如说上海的高层建筑最直接的恶果是使整个城市的地面下沉,问题非常严重,高层建筑首先是耗能,采光、电梯等等,而且维修非常麻烦,它的成本很高,保养很高,我们中国的高层建筑都是很亮的墙面,会聚热,上海以前是一个非常凉爽的城市,但是最近几年上海的夏季最高温度达到41度,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是史无前例的,上海从来没有如此高的温度。热空气需要更多空调设备来降温,空调设备是对内是凉的,对外是热的,使上海的空气更热,就需要更厉害的空调去抑制它,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密集的高层建筑防碍空气流通,所以上海的空气质量几乎比西安都还要差。

第三是减去派头。现在所有的中国城市都在攀比,都想当老大,北京要当老大,上海也要当老大,广州和深圳也不甘落后,所有的省城都在建筑大下功夫,都讲派头,广场非常之大,公共建筑非常之大,政府办公大楼非常之大,一个比一个大,有些县城的建筑比美国的白宫都还厉害,这种派头非常令人担忧。而且中国城市住宅面积是和城市的规模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城市越小,它的住宅面积就越大,比如说香港住宅面积非常小,然后是上海,然后是北京,然后是广州,然后是西安,如果你要住很大的住宅,就要到比较小的城市里面,它的建筑面积非常之大。这种情况很严重,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现象?是一种土财主的意识和暴发户的意识,中国有无数的富豪,中国上了千万的富豪,几乎有一个欧洲大国这么多,几乎有英国和法国那么多,而且都互相在攀比。中国的这些富豪绝大部分都是美学盲、美术盲目、建筑盲,不懂美术,不懂美学,更不懂建筑。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导致了中国城市建筑大量的俗不可耐的建筑遍布中华大地。我想这一点建筑界比我更深有体会。有了规模大的建筑还要有豪华的装修,豪华的装修这样的风气充斥着朝野,从政府大楼到富豪,到普

通人的家庭都在攀比豪华的装修,不仅仅是是美学上和建筑学上的无知,更是中国生态和中国人的心态变坏的一个证据,它是一种时代的罪孽。因为时间有限,我不在这个问题上展开。

我记得有一个美国人讲过,他说将来这个世界要败在中国人的手上,因为中国人太爱攀比,中国人太讲面子,你想3亿多美国人需要1/4的地球资源才能养活他们,如果13亿中国人都来高消费,都来营造豪华建筑,这个地球不是要崩溃吗?

第四是减少风格。要裁减城市里面一些杂乱无章的风格,中国的城市是格罗庇乌斯和密斯凡德罗的方盒子建筑,我记得美国有一个建筑师曾经说过,密斯凡德罗是把美国装在一个方盒子里的建筑,他们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们的方盒子已经把中国80%的建筑装在他们的方盒子当中,这也无所谓,因为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居住的机器。但是与此同时,因为有大量的富豪存在,大量的富豪决定着中国城市的基本走向,其他的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建筑,因为富豪经常出国,他们到了罗马很欣赏罗马的建筑,他们看了巴罗克的风格就照搬过来,然后和原有的中式建筑、前苏联的建筑和现在的仿古建筑混杂在一起,杂乱不堪、惨不忍睹,这就是中国城市建筑的现状。

我认为中国城市不能成立万国建筑博览会,当然你可以开辟一个城市去建。中国的建筑风格好象是很多样,实际上彼此抵消就没有了风格,当然更谈不上文脉,我们走在上海的街头,走在广州的街头,走在北京的街头,走在西安的街头,你不知道自己是在中国,还是在纽约。

第五是减少点缀。我们城市有很多点缀,比如说我们要营造一个环境艺术,在一片空地里面,我们见缝插针的摆上很多装饰品,摆上很多这个城市的雕塑,摆上很多一些抽象的营造物,多余。为什么不弄草坪,为什么不栽树?这样的一些装饰就像人身上的肿瘤,充斥着所有的中国城市,包括一些县城。我在十年以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说20世纪到21世纪,这一二十年中国的建筑80%到二十年以后都要被推倒重建,我们能不能阻止这个进程,当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讲的都非常表面,都是一种圈外人很直观的印象,我想在座的建筑师他们要比我深刻得多,他们听了我这个谈话可能觉得很可笑,很浅薄,但是它是中国建筑的现状,我想建筑师在这方面比我有更深的感受,这种感受可能已经到了麻木的程度了。

城市要采用减法,它需要建筑规划立法,只有立法中国城市建设才可能有救,我觉得中国城市规划立法它要涉及到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规划必须由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说了算。有一年一个法国的美术学院的院长到西安美术学院参观,西安美院院长就带着他在西安四周游,面对这么糟糕的城市建筑,那个法国美术学院的院长就说,这个城市建筑搞的这么糟糕,是你美术院长的责任。我哪有

这个责任,他们根本不向我咨询,我没有权力。谁有权力?市长,市委书记,省长,省委书记。比如说北京市的很多很糟糕的建筑,比如说北京火车站,是谁拍的板,是当然北京市市长陈希同拍板的,是中国最糟糕的建筑,是中国建筑史的耻辱,但是他就说了算。所以必须要立法,立法限制行政官员过于干涉立法,除非你是学建筑的,尤其严禁一把手二把手去干涉城市建筑,更不能干涉城市规划,他们是外行,在中国谁当了官谁就是内行,谁当了官谁就是专家,这种状况必须要扭转过来,因为城市对人们视觉心理的影响太强烈了,它长久的矗立在那里,它影响我们的一生,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影响我们的子子孙孙,特别是公共建筑。中国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关注这一点,我这个发言完全是多余的,我应该面对我们的总理,面对我们西安市的市长、市委书记来发这样的一通牢骚。

第三,城市规划包括公共建筑和大型建筑必须接受舆论的监督。我们有一个专家委员会,应该由他们说了算,但是他们不一定是100%的准确,他们也可能有失误,也可能眼光不是那么长远,也可能会忽视某些城市规划里面重要的因素。怎么办?应该通过舆论监督,因为有些人还是关注建筑的,有些建筑界的高级票友他们对建筑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比较浮浅,但是他们可能能想到点子上。而且这样的舆论建筑,无论是发表在政府的网站上,或者专家委员会自己办的刊物、报纸或者自己内部的网站上,应该向全国公布。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梁锦奎:

感谢彭教授的发言,彭教授的发言对中国的建筑,包括西安的建筑提出了很坦率的批评,值得政府和建筑界认真的去思考,有些观点大家可以在一起进一步交流。本来按照我们的安排,下面的环节准备请四位专家来做一个精彩发言,后来跟主办方一起商量了一下,准备明天、后天上午分别请四位专家做一次专题报告。我们想利用下午的时间,现在请四位专家上台和与会的各位专家、学生,各位先生、女士们在一起做一个互相交流。我们想请四位德国专家先做一个简单的观感式的发言,然后请与会嘉宾来提问,请他们来回答。咱们下面先请荷尔弗里德—哈根拜格教授先发言。

荷尔弗里德—哈根拜格:

先生们、女士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做一个小的互动,今天早上刘教授做了一个相当精彩的现代建筑的学术报告,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它展示了我们中国现代建筑的很多特色,让我

大开眼界。如果要我给他做一个评价的话,我想这个很困难,因为我不懂中文。我本身是一个平面设计格师,所以对建筑方面我还是想请我的同事沃尔夫冈—买森海姆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如果你有相关平面设计方面的问题,我愿意来回答。

沃尔夫冈—买森海姆:

先生们,女士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就不对每个报告一一点评了,我就我的感觉简单的来总结一下,我只是想把早上刘教授做的报告分析一下。首先,我觉得刘教授的讲座当中提到了很多灵感的创作,就是说我们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这对我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我对中国的建筑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对刘教授的灵感创作非常感兴趣。早上刘教授的报告关于西安的城市规划,根据我们唐朝时期的规划是一个九宫图,这个九宫图对于我们来讲是无法理解的,对于这一点我非常感兴趣,所以我想就这个层面跟刘教授做一个深层次的交流。这些规划我想应该也不是仅仅局限于西安,可能也是影响了整个全国的建筑风格,从今天早上的报告来讲,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所以我这只是一个设想,它应该会产生一些相关的东西。这是根据我的理解或者我们在座各位的理解,九宫图可以说是西安乃至于整个中国建筑的最基本的创作灵感基源或者是根源。这些随意性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功效和不同的建筑特点,这是我们从中国的建筑风格当中很容易体现出来的,通常来讲,我们不同的形式或者不同的类型通常有不同的作用,在这里就需要我们来讨论一下,它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里,我们的材料也起了一个相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形式,而且具有很多的功能性,不管是之前所用的材料或者现在所用的建筑材料,比如说钢铁、玻璃或者现代化的建筑材料,这也是我的一个心理作用,建筑师通常会给我们产生一个幻觉,比如说空间会给我们一个变化,更长或者更短,给了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其实本身建筑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就像我们在剧场里看到的这样子,我们会把空间进行一个伸缩变化,这是我们建筑当中一些特色的东西。在我们的城市当中可能会同时出现很多类似的建筑,但是它的风格会有不同的区别,我们当然是宣传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我们的建筑当中有不同的分层,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其实对我们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者作为一个建筑师,是要从历史当中吸取更多的灵感,这对我们的创作是有利的。

最后,刘教授确实创作了很多不同凡响或者是令人吃惊的建筑,比如刘教授做了一个陶艺博物馆的例子,早上不在场的人可能欣赏不到它是什么样子的。刘教授的报告并不是一些理论的叠加,而是他对人一种思维的启发。最后刘教授的报告当中体现出来的一点,因为我

们现在是全球一体化,所以我们的建筑也是一样,不是说我们中国是中国式的建筑,德国是德国式的建筑,我们是要相互学习,非常感谢刘教授今天早上做的报告。

荷尔弗里德—哈根拜格:

我现在想谈一下我对这个城市的理解,从我个人眼光来讲,我们有很多的特色。比如说我们的人文,我们的建筑,还有交通、其他生活的现状,在社会当中都是必备的一些因素。现在媒体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比如说这次展览我,们就通过媒体进行了宣传,这对我们活动的举行是一个非常便利的条件。作为一个游客来讲或者作为一个外国人来讲,这些旅游点或者旅游资源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或者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说曲江陌生的就是我们西安现在一个旅游的热点地区,这也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地方。曲江的这种发展模式对我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或者我也不太熟悉。现在我想强调的是一个沟通和互动的过程,沟通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比如说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数字和网络进行一个全面的宣传,这对我们的公关事务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支持。这样对我们的城市有一个全面的展示,我们城市之间的沟通,就是我们的居民和城市之间的历史,或者城市之间将要发生事情之间的沟通,而不是灵感或者其他人给我们发布一个师令,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我们应该怎样做。就像我们论坛的主题一样,我们是“中德当代设计—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所以我会把我们今天或者我们在这里期间的一些所见所闻带回德国去,让德国人真正了解西安,或者曲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杨—克拉特:

如果可能的话我想用英语跟大家交流一下,这样会显得更加亲切。

克劳斯—海瑟:

今天早上前两个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两个都是关于建筑方面的,一个是关于建筑学术方面的,一个是关于城市规划的,它根据我们中国人对建筑的理解做出的相关表现,真正具备人居所做的一些建筑,还有一些可以说是我们城市的标志性东西。早上刘教授的报告对我们在座的四位专家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认为他是把中国文化和中国建筑风格有一个完美的融合,应该说在21世纪是非常难能可见的,如果说能在柏林、或者纽约见到这种建筑的话会是很不错的事情,非常尊敬的一位刘教授。

第二是关于城市规划的报告,这也是让我非常的振奋,这对我来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这对我们来讲区别很大,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德国的城市规划区别很大,所以对我来讲确实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想武汉和西安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当然会有所对比,我自己也会对这两个城市有所比较。刘教授的这些理念和想法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对我的启发也很多,我也很愿意从他那儿学习,他是一个相对敏感的人,他对我们古迹保护方面的理论,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

沃尔夫冈—买森海姆:

我们说仿古的建筑,但是我们仿的不是外形,我们需要把历史的东西进行延承,还有现代的理念进行我们现代的规划,不是说这样一步步的往前走,也是我们希望跳跃式的东西更多一点。

荷尔弗里德—哈根拜格:

我还是想强调一下曲江的发展对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城市规划我以前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曲江的发展是令人非常吃惊,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的成绩,确实是非常令人吃惊,建筑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全是由仿古建筑为主的区域。我们的城市规划或者我们的城市建设,跟我们的城市建筑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小小的顾虑,我们城市的发展和它的规律性相关,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些小小的顾虑,比如在芝加哥等等也都出现过相类似的情况,光线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友好的东西,我们通常会在黑暗当中才会想到光,白天一般不会想到,所以大唐不夜城的概念对我们也是比较感兴趣的,我还是想强调一下,光与影还有光与暗的对比或者是区别。如果哪位有问题的话,可以现在提出来。

提问:

各位教授下午好,我非常荣幸今天聆听各位上午和下午各位教授的讲演,我有一个问题,想紧接找刚才彭教授的问题讨论一下,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坏的时代刚才已经探讨过了,在建国以后,出现少量的建筑精品的同时,大量的平庸的建筑在中国城市里面,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以来,关于建筑话题已经从建筑师本身业内的讨论慢慢的蔓延到思想界,进而再扩展到社会民众的公共话题,因此我想对于建筑本身的讨论,也应该是达到这样的高度,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我们中国的大型城

市出现了区域性的地标性的建筑,尤其是北京居多,上海、广州都有,这种区域性的地标性建筑引来了更多的讨论和争议,比如说北京的鸟巢也好,国家大剧院也好,最近争议更大的央视大楼等等,它们所出现的争议一个是在建筑内部,中青代的赞成一些,老一代的建筑师保留一些,建筑师之间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他们对于建筑的理解和定义往往跟中国的中青代或者老一代有一定的差异,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四位德国建筑师们,在德国是否存在这样的一种组织或者内在的机制,建筑师和社会民众之间是否可以搭建这种桥梁,建筑师反映反馈到社会民众他们所提出的建筑的需求,同时向民众解释建筑师的创意和灵感,在德国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办法和机制?能够达到这种需求,谢谢?

沃尔夫冈—买森海姆:

在德国是有这样的组织,是专门协调两方面的组织,它不仅仅是协调建筑商或者建筑师,而且协调的还有媒体,会定期做一些公布,把我们的一些反馈信息定期的公布在媒体上面,报纸、或者新闻其他的媒体领域里面,有时候也不见得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德国通常来讲是很公开的,有什么话都可以提出来,但是真正实施运行也是比较困难的。

荷尔弗里德—哈根拜格:

在荷兰通常是有这样的组织,它算是世界上比较出名的组织,专门负责这个事情,就是反馈的信息和之间的沟通,它是这样的一个组织。荷兰的这个组织是一个桥梁,我们的建筑师、公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比如说我们建一条马路或者建一个景点之前会讨论这个问题,而不是在建成之后再去讨论,这是一个功能性的。

沃尔夫冈—买森海姆:

我们通常也会有一些相关的专业人士做出一些评价或者定论,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是这个城市的主席,但是这个组织跟刚才哈根拜格介绍的组织区别最大的是,我们只能做一些建议,但不能做一些决策。在荷兰像这种组织是完全具有决策权的,比如说你申请一个建筑或者一个景点,如果这个组织说不行,这个项目就不可以实施或者进行,只能说下一次申请的时候再重新评估。我们这种协会的组织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工程质量和我们的工作效率,并没有说非要去破坏或者磨灭建筑师的一些理念,这不是我们的目的。

杨—克拉特:

我非常赞同沃尔夫冈—买森海姆教授的观点,我是作为一个艺术界相关的评判组织,我们通常对一些艺术品,比如说塑料制品的品质或者是艺术品进行相关的鉴定,当然了,这跟我们刚才说的建筑方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它的目的,比如说我们在公共场所这种塑料制品是否能用,这是由我们说了算的。这就是说我们能够所起到一些作用,这种组织并不是一种权力机构,我们没有决策权,我们通常只是提一些建议。当然作为城市来讲,还是我们的政府或者主管部门来做决策,所以我们这些东西或者我们的意见、建议通常是不会被采纳的。所以在城市中有很多不该出现的塑料制品在城市中出现。

克劳斯—海瑟:

我现在想举一个比较正面的例子,那里有一个比较古老的大学城,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在谷歌上搜索一下这个城市,在那里有一个老城区,也是一个法国区,也就是一个法语区,在那里我们通常会有一个圆桌,通常我们来讨论建筑方面的东西,从最基本的东西到具体的步骤或者是相关的结构方面的问题,当然,那里也会有很多的建筑评论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通常是一些正面的相对要多一点。

提问:

我很荣幸来听这个讲座,我不是学建筑或者任何美术方面的,刚才克劳斯—海瑟提到图宾这个城市,这个城市非常的漂亮,这个大学有很长的历史,我的问题是关于这个大学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在德国超过将近一百年的历史,才经过大概五六次的维修,我的问题就是,在德国很多大的城市,甚至像慕尼黑这样的大城市,在德国很少见到很高的大楼,他们是如何发展未来的建筑,比如说像摩天大楼或者是一些标志性的建筑?

沃尔夫冈—买森海姆:

在德国我们本身的建筑风格,跟资本主义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国家建筑更新很慢,通常可能盖一座桥需要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我们国家一年就可以盖一个30层高的楼,我们国家的建筑用的很久,不容易坏。其实现在在德国的建筑当中也存在世界级的竞争者,德国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们参与德国未来城市建设的设计。

克劳斯—海瑟:

其实在大学盖这个楼不是由学校盖的,都是由政府出资的,可能也牵扯到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就业等等。

提问:

我是西安美术学院的一名学生,我问的问题跟前面两位不太一样,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大学学四年那种艺术培养,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难免会存在稚嫩或者不太成熟的想法,我们在创作过程当中就会出现很多困难或者困惑,甚至会在进行当中将自己的方案推翻重来,但是那个时候离我们交作业的时间就不多了,可能就是东拼西凑,这样的话原创性就会失去,我想请问哈根拜格教授,您在辅导学生或者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是否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您是怎样培养自己的学生,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坚持自己的意见,也就是创作意图。假如那个创作确实不太好,您是怎样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谢谢!

荷尔弗里德—哈根拜格:

非常感谢你的问题,首先我想知道,如果说那个方案是你一个人完成的话,就由你来负责到底,不管是好还是坏是由你来负责的,你必须要进行到底。如果说像您说的东拼西凑那就不叫艺术了,只是一个作业而已。如果你想要做一个成功的方案或者想交一份美好的作业的话,就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是材料的准备,而且还要有心理准备,这就是我们艺术家应该做的事情。

刘烨:

时间进行到这儿我们今天的论坛也要即将结束了,今天下午的交流和互动环节气氛非常热烈,现场有很多朋友提问题也是很踊跃,很有很多朋友举手示意,我相信以后西安美术馆也会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因为我们四位德国嘉宾坚持一天了,也需要休息,今天晚上我们几位教授也会有一些更加专业的学术报告给大家进行现场的讲座,如果说现场的朋友有时间的话,也希望在今天晚上8点整收听到的是沃尔夫冈—买森海姆教授关于建筑学的教授,明天是荷尔弗里德—哈根拜格教授和克劳斯—海瑟教授的平面设计的讲座,后天早上9点是由杨—克拉特教授关于艺术学以及平面设计方面的讲座。今天活动的最后,我们也要请到一大清早一直到目前担任学术主持的梁锦奎先生来做最后的总结。

梁锦奎: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教授,尊敬的各位来宾,包括同学们:

我们这个活动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活动,从昨天开幕的“中德平面设计双年展”它是一个很精彩的双年展,特别是德国的艺术家所展出的那些艺术作品让我们大开眼界,这让我们感到德国不但是出人类大哲学家的国度,也是出大艺术家的国度。今天四位教授能亲临我们的现场,跟我们大家交流,是我们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今天上午到现在召开的“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内容十分丰富,它牵扯到城市的设计、城市的规划和城市的建筑,上面这些介绍内容也都非常精彩,对四位专家未来的讲座、报告我们也期望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也正因为这个内容这么丰富这么精彩,所以我们今天下午的交流就显得有点时间短,这也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希望能和德国的艺术家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并且我希望德国的艺术家和这些大师们能够在一些具体的项目上与我们西安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西安现在正处在一个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有很多的项目需要我们去做,也有很多项目等着在座的未来的建筑师们、艺术家们去做。希望你们在在座的德国专家、德国艺术家和今天上午给大家做报告、没做报告的艺术家的指导下,能有超越他们的地方。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上午我们说今天这个会是一个艺术的盛宴,到这里也只好说咱们散会。我们现在说的再会就是我们希望下一次再开会。谢谢大家。

刘烨:

谢谢梁锦奎先生,也感谢德国的四位艺术家,还有在座的各位同学们,今天晚上有沃尔夫冈—买森海姆教授的讲座,欢迎各位同学到时准时参加。

第二篇:2010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

2001年中国铺就了首条轻轨线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5年后将超过2500公里——立体网络交通缓解了中国的城市化之困,城市群亦借轨道交通之热潮涌;

2007年首列200公里时速动车组“和谐号”运营,今年5月27日首列时速380公里列车下线——中国高铁的加速度“陆地飞行”,提供中国区域经济全面隆起的现实性;

……

千里江陵一日还,改变的不只是速度,还有中国城市的类型格局。

本报记者 卢冶 冯俣 高乙菲 尹健

“合纵连横”中国城

2010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未来学家朱利安·西蒙曾提出:“如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么它不是文化,也不是制度和心理特征,而是交通环境。”这种观点在中国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建设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获得了最佳注解。

随着缓解交通和资源压力势在必行,中国的轨道交通业井喷式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未来20年轨道交通建设将持续其热潮。立体、高速、地方化延伸的轨道交通,使中国版图的区域经济不断被构建和繁荣,以“合纵连横”之势谋求经济圈实力提升的中国城市群,亟待探讨轨道交通跃升与城市发展合作大计。

而当中国第一辆地铁车、首列不锈钢轻轨车、首辆高速磁浮车、和谐号„„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下线,这些标注着中国轨道交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点,总有长春出现,这座城市能够召集国内外400多位专家和业界人士共谋其是,也就顺理成章。

5月27日,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正如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周学海说说:“长春是中国轨道客车主要制造基地之一,在这里举办轨道交通论坛,对于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市场的引领。”而对于国际轨道交通生产企业来说,此行也有一窥“中国的轨道交通车辆生产现状和中国的高铁技术发展程度”之意。

本届论坛共吸引中国28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单位的代表,以及20余位来自境外企业和机构的嘉宾出席。围绕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轨道交通的运营与管理等热点问题,业界展开了深入讨论。

本届论坛分为“发展论坛”“学术论坛”“专题论坛”三部分,中国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信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工程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主旨演讲,共话中国轨道交通未来。

交通变局 引发城市整合

以中国第一条轻轨线路诞生地长春市为例,地铁1号线将于2010年至2014年建设,全长约20.12公里。而当前又有南京、武汉、沈阳、杭州、成都、西安等30多个城市向国家主管部门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在此之前,中国已有10个城市开通了31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运营里程达835.5公里。来自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长谭庆琏的数字则对比明晰:截至去年底,中国投入运行的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达到962公里,按照目前27个城市正在筹备轨道交通的建设情况看,预计到2015年前后,中国轨道交通达到87条,运营总里程将超过2500公里。

如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王富昌副司长所言,当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加速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国家扶持的投资项目。系列相关的政策将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迈向可持续健康发展。来自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声音大多表示,随着城市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日益迫切。着力发展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城市公共交通,缓解交通压力,是提升城市的最佳方式。

领跑装备制造国产化

轨道交通建设热潮带动了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全球轨道客车行业内,中国轨道客车市场由于生产技术中等偏上,产品价格优势相对较大,市场广阔,潜力非常大。近年来,通过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普遍掌握了城轨的设计、制造、工艺等等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其中尤以拥有中国轨道客车的龙头企业之一——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股份”)的吉林省,其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内用户的认可,并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长客股份作为中国最大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主要产品是铁路客车、动车组和城轨客车三大系列,其中铁路客车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和保有量均为50%以上;城轨客车占国内市场的80%左右;动车组则是中国仅有的两个生产厂之一。

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列入了16个重点发展的关键领域,并明确提出“以铁路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为依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掌握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新型地铁车辆等装备核心技术,使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短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与之相呼应的是,根据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规划》,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2005年的7.54万公里增至9万公里以上,2020年将达到10万公里。

正是借助这一契机,吉林省近年来开始全方位促进轨道客车产业超常规快速发展,并先后实施了诸多重大举措。规划到2010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客车产业基地,掌握时速20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及新型城轨车辆核心技术,同时全面提升轨道客车零部件配套能力,使国内配套产值要达到100亿元以上。配稿一

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最新一代动车、380公里时速高速列车吉林下线

5月27日,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速车制造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典礼在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举行,最高运营时速达380公里的新一代“和谐号”380A高速列车首车同日下线。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和铁道部长刘志军一行,在现场共同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时刻。

从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到1/3产品面向国际高端市场,长客已经跻身国际一流地铁列车制造商之列,而当中国持高铁制造这一“大国技术”到成功立于全球装备制造潮头,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占据领军位置的吉林省,业已攀上世界轨道客车制造业之巅。

长客股份高速车制造基地规划用地350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元,主要生产中国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建成后,将形成包括转向架、车体、预组装、总组装、单车调试、静调、动调等生产制造资源在内的高速动车组制造,高速列车试验检测和高速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动调试验等三大核心功能,形成年产1000辆动车组、1200至1400辆城轨车、500辆普通铁路客车及6000个转向架的生产能力,无论企业规模、装备水平、产品平台,还是制造能力,都将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

配稿二

轻轨交通 城市金脉

访长春轨道集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董晓冬 实习记者 王墨雨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作为全球各大都市公共交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城市价值的提升,对城市的合理规划,对发展低碳节能经济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长春市轻轨作为中国的第一条轻轨,作为全国的城市轨道运行中运量交通的先行者,对全国轻轨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的典范作用不容忽视。同时,长春城市轨道线路的规划在全国独树一帜,融入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其合理性得到全国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一致好评,并被广泛借鉴。

树城市轨道交通范典

中国第一条轻轨线路是在长春建成的,这是一个绵延廿年不变的城市之梦。从上世纪80年代起,长春就开始就筹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998年正式开始规划建设轻轨,2000年正式开工建设轻轨3号线,2001年12月28日开始试运行,连通长春站到长影世纪城,全程31.3公里。至此,方有后来不断累积的中国大陆上城市轻轨线路长度之基数。

当前,长春市的轨道建设规划将1、2、5号线划为地铁线路,1号地铁正在积极筹措建设中;3、4、6、7为轻轨线路,其中4号线路将在2011年将实现试运行。2050年,当前规划将全部完工,长春的城市轨道线路总长将达294.5公里,占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营运总公里数的1/10强。

长春轨道集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董晓冬介绍说,长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依托主城区,外围设分团,轨道呈放射线网建设,纵横联络城市周边。这种规划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符合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同时避免了北京“摊大饼”式“单中心+环线”交通所带来的中心区拥堵的弊病,为全国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树立了典范。

科技之光 大城之光

“领先世界科技的100%低地板技术轻轨列车年内即将上线。”董晓冬带来了好消息。

长春的第一辆上线轻轨列车采用的70%低地板技术,这与他国100%低地板技术轻轨车相比,失之于其核心技术。作为中国城市轻轨产业发展的先行者,这是长春轻轨多年试图打破的结点。

长春即将推出的100%低地板技术轻轨车,在下半年将进行试验阶段。据专家认证,其产品技术甚至领先全球,将为降低城市轨道建设成本,实现城市轨道国产化做出卓越贡献。

正如论坛专家所言:这是解决一两百万的城市人口的城市交通的很好的手段——城市轻轨,其舒适性、低排放等特点都使之极适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董晓冬还介绍,现今长春轻轨作为中国首次采用国产化新型交流变频变压轻轨电动客车的营运路线,轻轨车辆80%以上采用国产技术。车型全部采用新型模块化C型车,全长29米,车辆全部采用弹性车轮,在轮轴之间配备特殊胶套,做到减震、减噪,同时由于车辆为纯动力牵引,实现了无污染、无排放的低碳节能绿色交通。这也契合了当今世界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主题。

花絮

业界热议轨道交通与城市合作

李秉仁:

在制定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时,必须把城市交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效率高、能耗低、排放低,节约能源、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力措施。施仲衡:

降低地铁造价,重要的是实现车辆的国产化,实现高效运营。长春车辆厂的制造科技水平已经处在世界的领先水平。设备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落后,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用十年时间,中国轨道交通赶超了世界其他国家几十年的发展进程。

黄卫:

轨道交通一定要在城市里面作为综合交通体系骨干,同时还要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与它相配合。要通过轨道交通网络和交通流量分配来考虑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和分配时。

何华武: 怎么利用轨道交通来诱导城市空间的发展,形成新的城镇?市域铁路和城际铁路必须与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相衔接,各种交通方式合理分工,与城市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以客流量规划新城镇为依据因地制宜布局来分布。

徐名文: 轨道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信息通信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平台,更为信息技术的集成服务提供了应用的机遇。

中国铁路机车制造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形成了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和大功力内燃机车的设计制造产业群,但高端组件进口价格高、周期长,已经成为阻碍中国高速机车进一步规模发展的一个因素,迫切需要国产化。

孙树礼: 建设中国高速铁路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路径和城市发展的具体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使高速铁路网的快速建设拉近进人们之间的距离,方便社会活动,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许双牛: 要有序发展,要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在里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轨道交通规划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在于是否支持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意图。城市是在交通系统的驱动下产生的,能否产生增益应,能不能1+1大于2,这是城市轨道交通目标的确定标准。

第三篇: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

【课题概述】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标中对应的要求为“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内含丰富,在地理学中对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等。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聚集的特定文化现象。学习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的形成,从而丰富学生对“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理解,并树立保护地域文化的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 能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并探究差异形成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

列举身边的实例或利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图片、城市空间布局图或相关资料,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能利用信息技术将整理的信息表达、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城市的很多特点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城市文化是城市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树立保护地域文化的观念;

通过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精神; 养成学生与人交流、分享和合作的习惯。【课时安排】 本小节教材内容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本校属于全国内地西藏班校,高中全部为藏族学生,生源来自西藏自治区和全国不同地区的西藏班校。由于西藏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内地西藏班特殊的教育教学体制所限,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储备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储备极其贫乏,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由于背景材料的缺乏,往往容易出现只读书本、人云亦云的现象。基于这个特殊情况考虑,网络媒体以其庞大的信息容量和可交互性,既满足了学生渴望了解世界的意愿,又对于藏族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理解本节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西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限,较汉族学生还有很大差距,加之语言障碍,打字速度也不快。因此在信息技术操作上,设计流程要相对简单、易操作,减少文字输入的量。

【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策略: 开放、自主、互动

开放——课本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教师不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 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向 互动——在教学中突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通过教学网站,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材料,结合自身知识分析,自主生成问题与答案。通过网络发表各自的见解。

除自主学习外,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

资源:教材、不同城市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资料,学生提供的照片等 工具: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网站 学习环境和支持:学校网络机房

网站设计为可交互性,除提供大量信息资料外,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1 能够实现提交的学习成果实时存储,实时呈现。

由于藏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网站设计的操作环节相对简单,学生具有日常浏览网站的技能即可操作。既免除复杂的计算机培训,又锻炼了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导入,展示一张拉萨的城市景观图片,再展示一张天津的城市景观图片,(均可以由学生提供,更增熟悉感)。

思考1:观察以上景观反映哪里的地域文化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不同,从而从感性上认识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有影响。] 思考2:以上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复习“地域文化”的概念,地理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从而引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必然包含着地理环境的因素,因此,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应该要从地理环境入手分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 小结(板书):地理环境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城市的差异

转承:

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同时也赋予了城市鲜明的城市地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生活动:

让学生进入教学网站,打开“城市案例”页面,在给出的所有城市中,任意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城市进行分析,给学生一个开放、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按照“地理环境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城市的差异”这个思路去分析。

学生阅读自己所选取的城市的相关资料、图片等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采 2 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自由结合,4~5人一组,逐步回答下列问题,通过网络提交答案。

1. 选取材料中的一句话,概括该城市的地域文化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某个城市地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抓住其要点,利于后边的分析和合作探究。] 2. 分析形成该地域文化的地理环境要素

(引导学生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去考虑,自然地理环境侧重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要素,人文地理环境侧重考虑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宗教等要素)

[设计意图:地理条件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探讨此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城市之间的关系。] 3.你认为在该城市中,突出体现地域文化特点的是城市中哪个方面? 提供选项:建筑、交通工具及道路、饮食、服饰、习俗、居民心理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在某一个方面会得到突出的体现。] 4.对以上你所选的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因藏族学生汉语表达水平有限,此处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摘录。)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资料、分析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

5.你是否愿意移居到这个城市? 选项:是、否

(通过网络统计出最后结果,愿意移居的和不愿意移居的大致比例。)[设计意图:此问题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说明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移民必然会带来这个城市地域文化的改变,但在一定阶段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6.对于该城市,向你的同学或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此题完全体现了开放性,是学生通过学习,自主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注意课堂现 3 场的应变和把握。] 通过以上自主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地域文化对城市是有影响的,不同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

在教师的引导下,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城市的很多特点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城市文化是城市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树立保护地域文化的观念。

合作分析:

通过之前的自主阅读分析,选择两个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城市进行对比,重点比较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由于之前已经有学生单独自主的城市分析,此时由教师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合作,将多个学生的自主分析结果,整合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对比结果,更突出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对城市的影响十分明显。

回归理论:

理论知识是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案例分析暂告一段落,下面回归理论。结合刚才分析的案例,根据教师的提示,在课文中,将重要的理论勾画下来并快速阅读记忆。

巩固练习:

然后,请同学们打开网站中“课堂练习”的页面,巩固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并通过网络即时进行反馈,以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弹性延伸阅读:教材P44《徽州文化》案例研究。

该案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具有一定跨学科性质,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视学生接受能力和课程进度,设计为弹性教学,如学生对本节课接受的较好,并且进度允许,则对该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如未能达到较好的预期,则对该案例进行简单处理,留待课后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究。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不同城市的案例,了解了造成地域文化差异的因素多且复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后无论我们到了哪一个城市,希望大家都能多关注那个城市的地域文化,感受城市的发展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课后作业:

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子,分析比较其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的异同。

【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

通过网络交互性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进行实时课堂评价及自我评价。即通过网络数据库将学生提交的答案储存起来,并及时呈现出来。

对于“课堂练习”,在学生做完题目提交的同时,通过预设的参考答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实时反馈和统计,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心知肚明”。

因为本课信息容量大,课程当中只能对一两个城市案例进行学习分析,利用网络的自由开放性,学生在课后仍能随时访问,可以继续学习巩固和进行课后反馈。

【设计总结】

通过学生网络资源浏览的学习,能初步了解地域文化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网络资源的获取、研究、整理、应用,学生能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自行探究科学的方法,发展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科学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人文观和环境观教育; 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课程活动设计,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员参与,自主学习,体现了“师主导,生主体”的角色转变,透过事实的互动和反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益。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是“整合”而非“替代”,引导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不能忽略了教材的重要性。

不足之处是课堂时间有限,组内直接交流比较多,但组间直接交流相对少一些,只能通过学生课后回顾继续交流,在今后的课程整合的时间和探索中,应注意丰富学生合作的形式,形成长期良好的合作探究氛围。

第四篇:人才与未来—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主题演讲:《国际设计组织的选才标准》

人才与未来—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主题演讲:《国际设计组织的选才标准》

作者: 沈扬 整理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9年9月21日

艺有道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 邱丰顺(Kumo Chiu)

主持人:今天下午有三个演讲,首先是艺有道工业设计公司创办人邱丰顺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国际设计组织的选才标准》,大家欢迎。

邱丰顺:各位设计业界的同行大家好!今天下午很高兴能跟大家来探讨一些有关设计教育和企业互动的话题。

演讲的题目稍微改了一下,内容还是一样的,还是会谈到整个国家公司的运作体系,人才部分。内容比较多,我想可能会着重几个点,有一点时间大家来提问。

我今天大概讲三个内容:

第一,一个设计师的成长历程。我想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谈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去了解设计师从学校到业界,能够走一个什么样的路程来讲,从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追溯到我们在学校教育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些什么训练。

第二,比较一下国际性的公司和中国目前现状的一些差异。

第三,会谈到这个核心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设计师才是国际公司所需要的。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事实上我在学校念了六年,很不用功,然后当了两年兵,在台湾一家很小的设计公司做。干了不到一年,这家公司被我们几个设计师给做倒了。后来又到一家电脑公司去。应该说我的人生转变点是1996年的时候,我到了飞利浦,重新在飞利浦当一个小的设计师。再来就是2001年的时候,摩托罗拉这个机遇把我带到了北京,一直到现在。

事实上从1997年到现在,我一直都在学校里面做互动,也有将近十几年教学的经验。所以我跟你们没有太大的差异,我也有失败过,也有公司倒过,反正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

第二,我到现在算起来,事实上接触设计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所以我接下来要谈的全部都是我自己本身的经验。

因为我自己在设计教育里也做了蛮多年,我们现在都是猪八戒,猪八戒的歇后语“里外不是人”。为什么这么讲呢?

当我们的设计师到了业界以后,你只要仔细去看,你的学生给你递名片的时候,在不一样的公司递出来的名片给你的抬头是什么?如果他不幸是在研究院的,就叫工程师。然后稍微好一点叫造型工程师或者造型设计师,如果在设计公司,一般就会叫设计师。我自己本身的一个经验,有一次我帮中科院的一个院长接案子,我们用三维的渲染图给他看,看完了以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你们这个图是用电脑画的?”我说:“是。”他说:“你这个图能不能直接拿去开模。”我说:“不行。它一定要经过结构展一展,然后才能去开模。”他说:“那你就不能叫工业设计。”我说:“为什么?”“你这个就是美工,不能开模的东西就不能挂工艺这两个字。”一个中科院的院长,都是这样对工业设计的认知,那你就知道我们的现状。

我们的现状,了解工业设计的人,事实上对我们的了解太少了。当然这跟工业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有关。另外一个,我也觉得会造成今天这个现象,就是我们现在业界,我们送出去的这些设计师或者是学校的学生在业界里面工作,业界里面怎么去用我们的设计师,也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企业对设计是怎么认知的?“设计,有一些是为ODM跟OEM,为品牌做设计。设计把它作为一种战略,作为公司的一个战略。”

台湾现在的现状是这样的,我刚才跟几位聊天的时候也谈到了,台湾有先天的限制,所以台湾今天确实有一些蛮有名的品牌,我认为最喜欢的捷安特、宏基、明基、华硕,再来呢?没有了。基本上台湾的企业,设计师大部分是为了ODM这样的产业服务的。因为OEM都跑到中国大陆来了。

美国这个国家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制造业,除了汽车之外,它的工艺产品已经没有制造业,所有都是用品牌来驱动,甚至有一些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已经把设计上升到战略层次。

我们中国的现状是什么?OEM、ODM,大部分公司都跑到中国来,但是相对我们有很多,因为中国服务业很广大,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品牌,也确实有这个品牌。但是我们的品牌大部分都是区域性的品牌,还没有国际性的品牌。所以相对来讲,这些企业需要设计为他们去策划谋略的程度来讲,相对于欧美这些国家,层次是比较低的。也是因为这种层次比较低,它对设计认知比较低,就认为工业设计能够做的事情是有限的。现在为什么说今天早上你们有听严老师演讲的时候,他直接就说明了“我清华大学就是什么?汽车造型。”所以我常常会跟学生讲,现在如果说有一些人或者很多企业说:“你们做工业设计就是搞造型的。”其实你也不要太反驳他,因为现在企业需要工业设计来帮它们做服务的,我不敢说100%,95%确实也是在这个部分。另外那5%,我认为这个正在萌芽。这就是学校老师跟企业去合作,就是说到底工业设计还能为企业做什么,要搞清楚。

这事实上真是为在座的各位老师去做的一个演讲。

第一步,今天严老师虽然讲的是汽车设计,我讲的是产品,但是有很多相象的地方。我觉得第一个学校要给学生或者给设计师的训练,就是他要有一些基本的技巧。

第二,我们今天不要去花太多时间争论美的标准是什么。事实上工业设计产品,或者任何一个美的东西,也有一个标准。我们很清楚可以去分辨出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不好的东西,如果老师都不能够把这样一个判断教给学生,我认为做老师是不及格的。好像苹果的东西,你秀给他看的时候,他都知道这是好的东西,是漂亮的东西,这是很自然的。

第三,步入社会以后,谈的就不是学校可以给的。今天严老师也提到学校跟企业,我认为不是一个鸿沟,我很赞成今天严老师讲的,必须要有一个衔接。

我分辨一个学生和设计师最大的差异就是这一块,就是他要有一个商业的概念。他知道我做这个东西是对的,是错的。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对的设计,这个他能分辨得出来。

比如说西门子,当时西门子用一个副品来推展他们手机业务的时候,它绝对是一个好的设计。但事实上这个到市面上是一个灾难,这个子品牌基本上就被消灭掉了。为什么?因为它确实是在符合美学,符合我们所谓设计的很多原则,但是它的商业不成功。

这是我自己的公司帮创维设计的一款产品,其实你说它有没有特别?我们花了时间设计这款产品,为什么?因为以前在的一家公司设计产品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资料的,他PM给你的东西就很简单,我要漂亮,我要便宜,我要制造简单。但是我们第一次跟他们讲,因为他是攻低端的,我说:“低端的东西事实上是最不好做的,但是我要很清楚地去做研究,什么是低端的一些特性。”所以我们帮他花了很多时间找出符合他们公司的一些元素,针对这个低端制造起来很容易,符合美术标准。这个已经推出大概一年半,现在已经卖了85万台,为创维带来非常大的利润了。

我要指的意思就是说从我们设计非常多的方案里面,我们都知道可能非常多的方案都比这个方案看起来更高档、更贵,或者更怎么样,但可能它是最合适的。如果你能够把市场定义得很清楚的话,它可能不是最漂亮,但它可能是最合适的。所以我对这一块是这么去想的。一个好的设计可能不是一个对的设计。我讲的好的设计是符合美学标准的一个设计。

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是好的设计,要符合美学标准。接着才会是一个对的设计。我们跟创维合作的三年中,他们给我们的一个评论,有一次我问他们的总裁,我说:“你跟我们合作这几次觉得怎么样?”他跟我讲一句话,我觉得很贴切的。他说:“以前我们是瞎猫碰死老鼠。我们就是设计师随便画。”他跟我讲“有时候我们挑不出好的,因为这些东西我们都觉得不能卖,或者是不好看,或者怎么样。我们常常要很痛苦地下决定,所以没有人要下决定。因为一下决定就下错决定,或者是卖得不好。每次都是总裁去背这个黑锅。”但他说:“我们跟你们合作以后,我们发觉我们是在好中随便挑一个好的。”当时我们跟创维合作的时候,我给我的设计师也是这个概念“你首先给创维任何东西,都必须要符合美学标准。”那什么是对的这个标准,我们交给研究院,交给市场部,交给总裁。他们去下这个决策。

第一次的成长阶段,当一个设计师从一个成熟的设计师能够独立作业以后,你可能要去带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必须要去理解整个公司设计的一个策略或者是文化,它必须要能够操作这个设计语言。我相信,比如说像苹果,你可能都不知道苹果的设计师是谁,但是苹果的元素就很清楚,在哪里?它很明显有一个设计的主导者在主导这些东西。

虽然索尼最近不太行了,亏了很多钱,但我认为它在设计上还是非常好的。这个也是他必须要去掌控,特别是一个公司生产很多东西,跨领域的,我们常常发觉北京的某公司,很爱国的一家公司,如果你去看它的东西,我的感觉就是我可以从它的牌子里面认出来,如果把牌子弄掉了,我觉得就是十几个不一样的公司在做设计,这就是这个领导者没有去控制好这个设计的元素。第五个,我认为就是最高端的,就是一个设计师最高端,是他在操控、控制这个品牌,他怎么为这个品牌量身订做,怎么化身成这个品牌的代言人。这个时候,设计师所要具有的素养就不只是设计的专业,他必须要懂得市场,他必须要知道这个公司的文化,这个公司的战略,转化成设计语言去配合它。

任天堂一直在这个领域里面,大家认为任天堂是十岁以下小孩的,十岁以上或者是更老的才会去玩PS2,任天堂转变了这个,他有策略性地用互动这样一个方式,来改变这个游戏。就是说他在互动性游戏里面抓到了这个品牌的话语权。

我们这个叫Vacuum cleaner,中文是吸尘器。吸尘器这样的东西,它可以一直卖到大概七、八千块,这个相较一般的,包括三星一般还不错的品牌,可能它是七、八倍的价钱,因为它用科技的东西跟它的品牌做结合,把设计融进去。所以它抓到什么?全世界最科技的一个吸尘器。

V3也是一样的,V3事实上这个案子在成立的时候,只有极少数摩托罗拉内部的设计总监及以上的人才知道这个案子,这个案子完全是设计师在主导,不是由市场部门在主导。事实上,比较清楚推到市面上的时候,内部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在总裁很强力的支持下面,设计师把它推到市面上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不太认为很多人的看法,它有它的运气成份在里面。我觉得确实是设计在这里面主导,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当然这个V3推出的时候,事实上跟摩托罗拉设计师当时的认知还是有一点差距,但至少90%执行了当时设计师的概念,所以这完全不是一个透过市场。事实上有时候消费者也不知道他要什么东西。有的时候必须要有公司或者有设计师去主导他,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你要的,这也是一个设计师怎么推出一个案子,推出一个产品,把他的品牌推到另外一个高峰的很好的例子。

我认为是这样的,这个设计师成长的历程,在第一关和第二关的时候是学校教育可以给的,或者说这是学校应该负的责任。三、四、五是企业,我是这么看的,一个设计师完整的教育,不能只是学校教育,他还包含着企业教育,昨天我们都谈了很多,我们昨天有非常多的时间在说这个企业怎么跟学校互动,如果我们能够比较清楚,不可能很清楚,但是可以大概去知道什么是学校可以给的,什么是企业可以给的,就是大家分得稍微清楚一点的时候,那我们就不会是企业怪学校说:“就是你们没有把学生教好。”然后学校又在怪企业“那到底我们要训练出什么样的学生。”事实上,应该是这两方面来配合。所以一个完整的设计师的教育,应该是包含着学校的教育,再包含企业的教育,这两个完整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设计师的教育。所以我是这么想的,这是我这二十年来从事设计教育,我自己本身的一个感悟。特别是最近三年出来开公司以后的一个感悟。

我一直认为是这样,我们很多人对设计下定义,很多人说设计是什么、什么,如果你把字眼打到百度的话,可能有上千万种解释,我自己本身的解释是这样的。如果设计是一个沟通过程的话,那它是这样的。这个曲线里面就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完整具备的知识,但是这个知识能够让你干嘛呢?就是你可以跟一个客户或者是CEO做沟通,就是你跟CEO做沟通的过程。当然这个CEO,可能在你这个企业里边,他不允许是这样的。你如果能够把曲线部分完全理解、了解,就有办法讲出来这个话,能够让你的客户CEO感知到你有这样的能力,你有这样的背景,有这样的知识,他才会从他内心里面尊敬你。他看到你不是看到一个猪八戒,他会看到另外一个形象。

我对设计是这么认知的:

第一,没有黄金法则。如果有任何人跟你讲,你告诉我一个方法,我马上就可以把设计做好,我不相信。等于是我们输入一个电脑方程式,就可以得到一个解决方案,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正这样的话,我们的设计师也不用存在。第二,没有短的路径。我相信我所认知的设计师里面,没有一个设计师说:“大家在努力用工的时候,我就可以休息。我可以抄捷径。没有捷径。

第三,No genius,没有天才。我相信设计是这样的,设计可能有天分,今天严老师也讲了,汽车设计系要训练学生,其实蛮容易的,为什么?因为男孩子对汽车有那种渴望,我儿子现在也是这样的,他什么都不要,他就要车子,而且挑名贵的车子,我说的是玩具。就是如果你能够找到学生里面有这样的基因也好或者说有这样一个敏感度也好,这是一个天分。有这样的学生来你们学校,就很好的。有时候我也很高兴,能够教到这样的学生。事实上这样的天分,不等同于说毕业以后就能成功。如果他没有自己的努力,没有这些经验,刚毕业的学生,两个同学买了两部电脑就开了一家公司,就去找CEO说咱们来做案子吧,然后你就想弄到一个大案子,就想说服CEO,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昨天我印象中,好像有人问了一个问题说:“你刚毕业到底要不要先去开公司。”给的回答我也是蛮赞同的,就是说你最好是到企业去了解一下,到底这个大状况是怎么一回事,你一个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很难去说服CEO的,当然你有可能接到一些比较不需要高层次的案子。但是问题来了,我刚才讲了,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经验,就永远只能做这个层次的事情。我们今天回想看看,我们今天中国所有的设计公司,我不敢说100%,90%以上,真的就只能做造型。

所以造成一个现象,做了十年的设计公司,跟两个学生刚出社会,拎着两部电脑,搞不好他们还是蛮有天分的,他干的事情是一样的。就是说设计的累计,并没有累计到往上走,没有累计到我刚才讲的战略跟策略的层次。

你这样的话,整个设计的水平就会停滞不动。那么也逼着我们的学校只能做什么?就是培养的学生,就会画图,会造型。没有在任何其它部门,专业知识的长进了。

第二个部分,我很快,因为这个部分我再强调一次这是我自己本身的经验,不代表这是对的。可能也只是一些现况,给大家做一些参考。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些国际公司已经有一百年设计历史的公司,他们是怎么去做什么?怎么操作设计?怎么定位设计?事实上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地方,可能我们界定了这个东西,转化融合到我们中国特殊的环境里面,或许会产生出一个新的文化出来。

因为我飞利浦待了五年,有一些数据是当时的一些数据,大概差不多是这样。它有一百年的设计历史,这家公司是一百二十年,但设计历史就有一百年,全世界600个设计师,31个国籍的设计师,22个设计分布在世界,亚洲现在有新加坡、香港,台湾关掉了,然后印度。之前还有澳洲,在亚洲区是这样的。我一直说服他们要到上海或者是北京开,他们一直不愿意来。因为什么?因为设计专利权,他把中国一下子抄袭,他不愿意过来。当然它的设计部门就有一个15个不一样的方式,不是只有Idea。所以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今天一个设计公司,也不要说设计公司,就是一个设计企业,它设有设计部门,它的部门如果没有超过15个,他的专业要全的话,一个专业就算是3个人,也需要15个人,就是用飞利浦这个规模的话是这样的话。所以这个人绝对是一个因素,然后它大概有超过一万件的设计专利。这些专利都可以透过商业化的目的跟世界结合,马上变成新的东西。所以飞利浦这个部分,确实有很强的地方。

最后一项,我是专门要秀给CEO看的。我每次都跟大家讲,它每一年的预算一亿美金,就是给设计部门就一亿美金,大家能够想象这一亿美金,可能是很多在中国企业全年的营业额,有可能。所以人家对设计的认知,不只是量上面、值上面,还有事实上的投入。

OK,我现在分析几个比较大的差异。

第一,设计组织的差异。这是飞利浦的设计组织,飞利浦的设计总裁,他是不委托给CEO的,他是给董事会,意思就是说CEO不能把飞利浦的总裁干掉,不行,他们是平行的。

这是摩托罗拉,因为摩托罗拉有集团,摩托罗拉手机部门,至少设计部门是跟研发、市场部是平行的,也直接到手机老大边。

这是我帮创维成立的事业部,他们的总裁就是直接遵照摩托罗拉的方式,就是他是电视直接委托给CEO,是这样一个模式。它之前设计部门是在研究院的机构部门下面。我大概要帮他们提供这个就谈了一年,因为要组织架构改变,会牵扯到一些利益等等,因为有一些人就变成我手下人要被拔走了,很复杂,但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了,还是做了。

OK,这是简称,基本上我认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要操作品牌的设计组织,我说的是操作品牌,就是你要操作一个品牌至少要有这六个功能的设计部门,才有办法完整地操作一个品牌。

这是我帮创维成立的细节,设计总监下来,没有办法成立到六个,因为找不到人,所以只能成立四个,目前大概是42个设计师,分布在这四个单位里面。我特别秀这张图的原因,事实上在座的都是设计教育界的老师,谁说设计系毕业的学生一定要做ID,这些都是在设计部门里边的,我最近就蛮鼓励,特别是在设计企划的部分,创维原来没有这个东西,但是我把本来做ID的,我劝他们挪到这个地方来,由我亲自来带他们,因为这个东西在中国也是一个空白。所以前面没有人,所以他可能是第一批。第一批有个好处,就是第一批前门没有竞争对手,不要说成专家,你做得不错的时候就非常有前景。

这是我对中国现状的观察,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在学术界、业界部分,跟公司的经验,我是这么去看的,如果你把商业企划等NU这一整段,都是我们工业设计关注的环节,从商业目标、市场、设计企业到中间这一块,我们刚刚讲了设计单位,到下来做模型,做制造,销售这一整段的流程里面,我觉得设计师不可能全懂。但是我们现在这样一看,在中国绿色的部门,我认为是比较没问题的,所以你看我们做模型,做制造,销售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红色这个部分就是红灯,就是我们有很大的一个成长空间,当然是什么?我们对市场的观念,对设计企划跟研究的部门,还有我们对产品,为UI,设计企划这一部分是比较弱的,这一部分要改进,但其它的部分,ID,UN这部分,我们是已经有一定程度了,距离没有那么大。

第二个,设计流程。这个还是有差距的。

这是飞利浦的流程,如果各位老师,我真的是诚信地建议各位,如果你们愿意去花一点钱的话,应该去把飞利浦所有对未来性产品企划的书都要买到手,因为飞利浦在这个部分都是公益事业,对设计教育的推广下了很大的力度。飞利浦设计流程很负责,一本手册很厚的。记得在清华,帮他们上课的时候,我遇到一个研究生,他问他说:“你的硕士专业是什么?”他说:“我是学设计管理。”我说:“你有工作过吗?”“没有,我刚毕业。”我说:“你为什么要去学设计管理呢?”他说:“我希望我硕士毕业以后,我到企业界以后就是一个经理。”他的认识是这样的。

飞利浦一年的历史,写这么厚的一个设计管理的资料,这里面没有经验是不可能的。企业跟学术界最大的差异,就是学术界是静态的,企业是动态的。这句话怎么讲?这里面都有的。学术界都是假设一个东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武侠片,我们去少林寺练功的时候,都是有一个十八铜人,那个铜人是不动的,你就去打他,他不回应你的,我们学术界就是这样的,我们假设某些东西是理想状态。然后我们去做设计,企业是不一样的,企业不一样是动态,你无时无刻,你的竞争对象,大潮流的环境,流行趋势各个方面都是动态的。你今天讲的这句话,可能到明天就不对了。所以企业为什么没有办法有一个非常像学术界理论性的东西,就是因为它是动态的。这也是为什么学术界里面没有办法产生像实物界动态的教育。为什么要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他就是去感受这种动态的变化。2001年,我到摩托罗拉的时候,摩托罗拉是两千年成立设计部门,这家公司七十五年历史,一直到2000年才成立。到了2003年的时候,我觉得我出去跟人家讲我是摩托罗拉的,走路都有风。我们的竞争对象,连诺基亚都是我们的小老弟,中国市场以前是百分之百的市场,结果不到十年之内,我们变成老二了,CEO的目标是我要在三年之内追上诺基亚。如果在五年前,那个CEO会觉得,你怎么那么没有自信,我们原来是第一名。结果我现在离开摩托罗拉,都不敢讲说我是摩托罗拉的,什么原因?因为它是动态的,你不要以为你现在是老大,到了三年,到了五年以后,你可能就是最小的,甚至人家觉得你的经验没有什么好谈的。

同样的道理,你现在可能是一个不好的公司,如果走对策略,应用对了设计策略,你这个公司是可以改变的。我认为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公司。这是摩托罗拉的一个策略,你可以看它的设计流程更负责了,在这里摩托罗拉有一本专门的书来讲这个过程,这个我不细讲,我只是告诉你们都是一样的。

这是我在清华大学,2003年的时候,专门为飞利浦和摩托罗拉,我写了一个设计程序。这个课我在清华大学要上十六周,就是每一周讲一个,讲十六周。这些设计程序里面,我只是要让学生知道,不可能都了解,我只是告诉你原来一个产品,它从企划到最后生产的时候,他经过这些环节,你可不可以不要,可以的,不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一个全新的案子,就得要这么走一趟。可能大家会问我“为什么要设计流程?”其实设计流程,我刚才已经讲了,设计没有黄金法则,摩托罗拉有摩托罗拉的方法;诺基亚有诺基亚的方法;飞利浦有飞利浦的方法,他们的方法行之有效,变成了一种文化。这个流程主要是要做沟通用的,不是说走了这个流程,你的东西就一定大卖,不是这样子的。为什么我现在不用山寨机,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用山寨机。我为什么不用山寨机?因为我知道在摩托罗拉里面,从头走到尾这么一个过程,里面包括很多过程,它规范了你这些东西,至少证明你这些东西是不会害人的,无害的。因为它有一个机制去管控这个东西,这个过程可能是八个月,可能是一年。当一个山寨机三个月从设计到生产的时候,再便宜我都不敢用,它不是衣服,这个不好我丢掉就好。这个东西总是会有辐射什么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流程只是在规范你,要保证你设计的品质,另外一个流程,最重要的就是大家有没有发觉,这跟我们中国整个文化,还有政治体系都有关系,中国太仁慈了。人重不重要?很重要。但是我有时候觉得在公司的某些程度上,体制更重要。

所以把美国当做一个公司来讲,CEO就是奥巴马,其实奥巴马是黑人、白人也没有什么关系。他今天换了一只狗上去,可能差异也不大。事实上在中国就不能这样。所以公司也是一样的,有这个设计程序,就是尽量把这个人降低,但人重不重要?还是很重要,因为执行的是人。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任何一家公司,CEO换人的,设计总监换人的,能够不影响的时候,表示我们的制度是完善的。现在我们常看到是某一家公司的总监走了,这个设计部门可能就垮掉了。客户什么就被丢走了。如果这个设计程序能够完善,就会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再来一次设计策略和设计哲学的差异。我认为未来的世界,不管是中国现在有多少山寨机,未来还是一个品牌的世界。你愿不愿意,这就是一个现实,这就是一个品牌的世界。甚至全世界人认知中国,事实上透过品牌认知你的,如果中国作为一个公司来讲,就是你生产了什么东西,上面挂了什么logo,他是这样来认知你的。如果这样来讲,每一个公司一定会有一个我为什么要生产这个东西,我的一个目的或者是一个宗旨,飞利浦换了很多。我1996年进去的时候是“让我们做得更好”,我第一天进去的时候说:“这是什么?怎么是让我们做得更好。”我在那边待了五年,我真的觉得不得了,你每天都比自己更好一点的话,五年就很可怕了。当然现在换的不一样了,就是“简单”。飞利浦06年的时候换了这个新的Logo,新的口号,而且出了一个专刊,这个应该买得到,还出了一套CD,完全在讲它的理念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可以作为设计教学上很好的教材。

所以飞利浦在谈这个东西的时候,不是说是某种东西,是所有飞利浦的东西,600位设计师全部要受教育,当然不是一个个地去教,因为设计师不是傻子,他能变成飞利浦设计部的设计师一定有一个原因,当总部或者是设计总裁宣布一个什么东西,送一些教材,就要从这里面自己去感受这是什么意思,透过你的手去感知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设计法则,然后去遵循它。所以任何一个飞利浦所有跨领域的产品,都要诠释它的设计理念。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当时就推了电脑断层扫描,医疗器材,很贵的一个器材,上亿都有可能。这个器材是这样的,他设计了一个环境,这个环境特别是针对小孩子,他躺在上面做检查的时候,他会因为周遭的环境被他吸引,他以为他在玩游戏,事实上在接受检查。当里面的影像、音乐完了以后,他也就检查完了。所以飞利浦是很人性化的一个东西,不只是公司讲人性,也把这种人性化灌输到产品里面去。因为摩托罗拉是我的老东家,还是要宣传一下,虽然最近有点惨。

摩托罗拉的设计语言,设计口号叫“设计先行,科技再跟随。”这个口号,大概04、05年喊出来的。原因是中国大部分的消费者,或者是全世界大部分的消费者,一般都认为摩托罗拉是一个什么公司?大家会知道摩托罗拉是一个做手机的公司,但是另外一个大部分的人对摩托罗拉的感觉是一个高科技的公司。事实上苹果最近也在改,苹果已经不叫原来的口号了。那么摩托罗拉也是一样的,它是“设计先走,技术再跟随。”

另外就是我们定义摩托罗拉这个产品要有四个元素,飞利浦就一个元素,摩托罗拉有四个元素。“简单”,摩托罗拉要求所有的东西,一下就看得出来,这是咱们家的东西,就是简单,形状非常简单。

第二,你在所有多样性的选择,包括颜色各方面。

第三,V3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达到这个案子,所有里面的元素都是真实的材料,包括前面都是用亚克力,但是摩托罗拉是直接用强化玻璃,金属就是金属。就是强调这些东西,用真实的材料。

第四,就是你看到这个东西,看到以为是这样的,当你去使用的时候,你去摸它,使用它的时候,可能不是你想想中那样的,它会给你一些惊喜,包括操作上的惊喜,材料上的惊喜,使用界面上的惊喜等等。

苹果设计,很清楚地灌输。当然这家公司是一家很特殊的公司,最近有点想清楚了。现在苹果不再自己用自己的CPU,也开始用Windows的东西,我觉得这个部分,就是说它一方面想要保留一切苹果的纯种的贵族系统,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关系,做了一些改变。但是你看到苹果基本上推的东西就是要跟市面上不一样,它保有它独有的风格。

这是我当时去创维的老总,虽然对他们来讲还是有点早,我还是去说服他们,我去定义创维的这个文化跟品牌,跟设计元素,我定义成这样,创维应该是一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公司,这是第一个。所以它最近推了很多酷开DV,你们都知道的话,全都是从UI界面,从使用去吸引消费者。第二,我说创维本来做手机,我说你赶快关掉,不要再做其它的东西,你慢慢来,你第一个首先要让大家知道创维就是一个电视的专家。然后对设计部门来讲,就是给他们几个指示,简单、人性、时尚、科技跟健康,这几个我是跟创维,当成他们做设计的依据,当然怎么去诠释比较虚的语言到真实的形状里面,就要透过一些转化。

设计语言,这个要快点过,摩托罗拉也是这么去做的。要让你的东西看起来是同一家人的,甚至在不一样的族群里面,每个族群都要有一些特点。

这个说起来是一个成功,也是一个失败,摩托罗拉就是因为V3太成功了,结果所有的东西都要像V3,变成走极端了,所以就变成摩托罗拉的东西怎么看起来都一样,没有什么新意。摩托罗拉从以前V70可以旋转的,到V3薄的,然后透明的,都有各自的特色。当所有的东西都要确定V3的时候,就会产生困难。所以过犹不及都不是很好。这是U6的一个设计,一个比较硬的,一个比较软的。

另外一个,我们认为设计语言不是单纯的这一种,我们看到的线条,其实包含操作性,人性功能这部分也是一种设计语言。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IBM的电脑,或者用苹果的,我看了严老师有用。就是你看他们的产品,都有一些特殊的操作方式,这个也是一种语言。

颜色,IBM就是什么?红加黑;苹果是什么?苹果想到什么,大部分是白,有时候会用金属银。比如明基用紫,每一个公司到最后都会抓一个颜色,也是一个特色。你这个颜色就在某一个特定族群里面用。

自从手机发明到现在,事实上今天来讲的话,全世界至少有二、三十亿的人有手机了。这二、三十亿的人是不可能用一支手机或者是一个样式,如果今天问在座所有的人,估计可以丢出来,没有一个人两支手机是一样的。事实上手机是一个个人化的东西,你要去设计,这个是具体而微。事实上所有的东西,包括车子等等都有这个现象,就是你必须要去分族群,不可能期望你设计一样东西去满足所有的人。那么你就要关注特殊的族群。

“二战”以后,没有经历过战乱出身的人,这批人到现在可能五十几岁,六十几岁,他们的特征是什么?事业有成,都有一点钱,又爱玩,可能也退休或者是将近退休这一群人的需求跟年轻人,跟上班族是不一样的,他有特殊的需求,而且经过调查,真的是有一个调查,可能在未来的十年里面,40%全世界的消费,甚至是奢侈品的消费都是这一帮人会买的。所以我们能够现在对这群人做一点研究,事实上,我认为在学校就可以做,这就是学校的课题。我常常跟清华的老师建议,为什么都没有人去研究中国人在形体上的差异,北方人的身材跟南方的人的身材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没有人去做这些很基础性的研究,这些实际上是架构我们去了解这个消费族群很基本的族群。但是我们都一味地要设计师只去做,这些基础的工作都没有人去做,其实蛮可惜的。

还有一个特殊的文化就是年轻的文化,我们发觉年轻的文化全世界都一样,90年,最后这些年轻人,一个年轻人可能在东京,在汉城,在北京,在上海,可能他们的思维方式差异不大,这是全世界性的。05年的时候,我把台湾的大学跟清华大学各一半的学生组在一起合作,当时我很担心,台湾的学生跟大陆的学生一定有一些思想不一样,是不是要有一点暖身动作。结果第二天我问他们怎么样?该玩的地方都去玩了,去唱卡拉OK,去蹦迪都已经开始了,所以年轻人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在是一个地球村,年轻人在哪一个地方,很快就能够找到他们的共鸣点。

还有中国,刚才在还没有演讲之前跟很多人谈的这个部分,中国是一个一定要特别去关注的一个国家,在设计领域里面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国家就在近三十年、四十年经历过人类史上最大的动荡,这些动荡的每一个点,都造成了每一代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我就这样讲,可能我父母在台湾跟我确实有一些价值观的差异,但是有可能你的父母跟你的价值观差异更大,我相信一开放这群人长到二十几岁的时候,现在应该已经二十几岁了,他们的思想模式可能跟上一代人更截然不同。这些不一样的文化价值观就会形成不一样的消费观念跟对物品的价值观念。但这些都是我们要去研究的。

这是我们对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我们分族群的,你可以看得到,很精确,这只是一个抽象的,统计学上的一个调查结果。如果有十亿人去分出来,大概会有这么一个分配。你就会去想这些分类的族群里面,有各自不一样的需求,对手机不一样的需求,如果你能够精确地知道,他们是要怎么样的手机,你再去针对它设计,那就可以比较容易击中要害。对终端很清楚的族群调研,这是研究青年的调研,我都不讲了。

摩托罗拉唯一不变的就是它一直在变。我在五年里面换了五个老总,我也一直在变,2001年我们对人群的分类有六个,这个就不讲了。2003年的时候分了四个,2005年分了六个,变来变去,只是要告诉大家一个观念,族群要去分,但是这个族群是会变化的。今天在中国可能本来只有两千万人在用手机,现在都变成五亿人在用手机了,族群是要变成的,所以必须要与时俱进,不要拘泥于以前这个东西。这个又变得更细,去找出。我秀这个东西给各位老师看,事实上对人这个部分,真的是我们学校可以再多深入的,因为这一部分,设计公司没有办法做,要用的人力跟时间太长了,设计公司负责不了,除非是大企业,除非是研究机构才有办法。

这是我在摩托罗拉五年地应该说我主导的很多案子里面最成功的一个系列,就是太极系列,当然这里面有一两个你也有参与,可能是比较惨痛的经验,我也不讲了。不管怎么样这是我们专门为中国这一边高端的商务人士而设计的,非常成功。等到时候我们发现这个族群在产生变化,早期388时代的时候,这些人只要商务的使用,后来发觉,这些人也蛮希望要有时尚的感觉,他已经产生时尚的变化了。所以我们一直做到“明”,就是沿袭了商务,把时尚和其它的部分带进去了。

这是未来性的产品预言。等一下我也会讲一些创维,我跟他们互动的一些经验。真的没有办法细讲,再细讲时间就不够了。这些都是有一个程序的,这些程序我现在是100%扎实的应用在创维体系里面。

像飞利浦从1993年、1994年就一直在做这些东西,很多东西都已经变成量产性的东西,概念性的东西都变成了量产性的东西了。这些就是我刚才讲的一个专案,这些资料都很容易去找得到,也很容易买得到。他提的一个概念,就是我家有三个小孩子到处乱画,能不能让他有一个有东西,在墙上很容易去画,但是又很容易把它擦掉,让小孩子自由自在地在他的家庭里面展现绘画的天分。这些很多都是飞利浦的,我就不细讲了。

我在这个部分就是要讲什么公司做了哪些东西,这都是概念性的东西。

看苹果概念的东西,基本上它所推出现有的东西,最现在的东西都是很概念的。

摩托罗拉也是干了很多这种事情,这是01年我们弄的,针对一些有技术跟进的,这些案子不是乱做的,都是根据技术各方面去做的。我没有办法细讲了,如果在座的老师有兴趣,我们可以找时间再谈。

这是Toyota,事实上这样的概念在车子里面是最多的。概念车子,概念车子里面的一些元素就挪到了系统的车子,这是最常见的。

最后一段,到底什么样的设计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比较能够在未来全球性的竞争里面被认可。这是我自己设定的,不代表一定对。我认为设计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和昨天都有提到。

我认为设计的核心是什么?第一个Passion,就是热情。你设计师没有热情,设计教育的老师没有热情,你不要走设计这个行业,因为它太累。你没有热情走不远,一下子就会灰心。

第二,要有社会责任。这个是我一直坚持的,不管在企业界,包括我自己开设计公司都坚持一定要有社会责任,今天稍微成功了,或者对这个社会有一点影响力和贡献的时候,你要知道一定要有社会责任,要把这个环境弄得更好。

我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理性的部分。第二个Soft/hard,就是不可测量的部分。这是理性的部分,我们刚刚都有过的,今天早上严老师也讲到了,我蛮赞同的。就是我们做设计,当然要不要懂得机构的设计,要稍微懂一点,你要能够沟通就好。但是要不要懂到很细,我认为是不需要的。

这部分就是软的部分,我还是强调设计师不是只能做外观而已,有一些设计是长于计划,他很会计划,他脑袋特别清楚,有一些设计师是他手底下功夫很好,有一些设计师可能执行能力很好,你要去发觉你自己的强项,不要用你的弱项跟人家强项部,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在一个公司里面,事实上设计师是有很多角色的。

第二个Reliance,这是我最强调的。每一次我跟自己的设计师讲,你怎么能够不重要,第一个重要就是当一个任务给你的时候,你能不能完全贯彻去执行。Reliance,你是可以信赖的,我不用盯着你,我不用打卡,不用干嘛。我交待你的任务很简单,很清楚地表达给你,你就要完成,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一定要完成这个品质。

第三,沟通。你要会沟通,我常常碰到很多设计师。曾经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摩托罗拉的设计师,我跟他讲不通,最后我拍桌子,这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我说:“你是设计总监还是我是设计总监。”不要怀疑了,你们现在都是老师对不对?我当老师的过程当中,我确实没有碰过这样的学生,但确实会有这样的学生,他很轴,北京人讲很轴,他就觉得这样对,不能去改。设计没有不能改的,设计都可以改,有需要就可以改。我刚刚已经讲了,没有Golden rule,没有黄金法则,你说设计如果有需要,它一定会被改,但是它会有一个界限。不是说今天随便来一个人说这个要改就改,不是的,当然要有你自己的一个标准,为什么要去改,但都是可以改的,因为我们不是艺术家。

第四,Team(团队),我昨天也强调了。我们刚才看到那个流程了,还有很多细节我没有写出来,不可能好一个人去完成,一定要是一个团队。所以你要是一个团队。大陆的学生,我有一种感觉,有一些人讲得天花乱坠,很会讲,但是真正做的时候,手底下的功夫都不行。我们公司现在已经被咬了很多次,所以我们现在严格执行,所有的设计师过来,要有三个月试用期,我们来观察你,给你三个月观察你,我们看到你的简历,哪里毕业,能力怎么样,得过什么奖,但是一用上去都不行。

设计要敢挑战权威,这个也很重要,当然跟我刚才说老板说就不听,那个不一样,挑战权威就是敢不敢挑战现状,因为我们是做创意的人,要勇敢地去挑战这个现状,不要说在这个框框里面打转。我觉得这也是大陆的学生最弱的一个环节。

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这个东西,我是这么一个想象和心态,我觉得工业设计如果说工业设计的知识库,假设有这么一个全能、万能的工业设计师的大师都懂这些知识,100分的话,我认为我只懂1分而已,我只对1%而已。但是我尽量在学。我也认为在座的各位可能也不是这样一个人,我认为你的1%,怎么样能够成长,就是我们要学,当然我很估计我的设计师,我要求所有的设计师一定要充分地沟通,一定要互相学习。所以我们在里面还有像小学生的导师制。我有时候就指名,这个同事哪里不行,我指定任务给你,你多少时间内要辅导上来,你要会分享。分享很奇怪的,透过分享以后,工业设计有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就是我这里有100块,我给这个老师50块,我就没50块了,但是工业设计的知识不是这样的,我给你50块,你又给我30块,我变了80块,但是你有50块。就是你要透过这样去互动。

最后我的总结,昨天很多设计业界的朋友都说“我们都熬夜加班”,我在这里就讲,我们公司基本上很少。因为我觉得首先设计师一定要有一个时间让他去学习,长时间这么去跑,我们不是机器。你希望一个设计师能够创作出一个好的东西,但是他又长期处在紧张、疲劳的状态里,他是做不出来的,他要有压力,但是不能长时间,所以我们的公司基本上很少加班,我们对面就是一个建筑师事务所,礼拜

六、礼拜天他们挑灯夜战,我们对面一到六点钟就全部黑漆摸黑的,大家都去唱卡拉OK了,去干嘛了。他们常常跟我们讲“哎呀,我很羡慕你们的公司。”其实不是,我觉得设计师不能只是设计师。

今天严老师讲了一句话,说喝酒,干什么都谈的是设计,其实我们公司不是这样的,我很鼓励设计师不要只是设计师,你设计师可以有另外的身份,你可以是一个歌唱家,你可以是一个弹钢琴的,你可以爱唱歌,像我们的公司,就常常一起去打球,去干嘛。我觉得除了设计之外,一定还要有一个什么东西,不能只有设计。不然的话,当有一天设计环境对你很失望的时候,那个挫折感会很重。你必须要有一点什么可以去疏解。

接下来我就很快,这是摩托罗拉的时候,摩托罗拉很清楚地把实习生到全球设计总监,每一个人爱十六个指标里面要具有的能力。我说这个是希望今天多一点业界的人,比较可惜的是,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学校的老师。这个标准,每一家公司不一样。这是我公司的标准,我把它分成两个部分,是同等重要的。我这辈子只开过一个设计师,把他开掉了,是一个清华的,非常优秀,我把他开掉了,就是态度的问题,我很痛。因为他是我创公司的元老,我把他开掉了,因为态度不对。当一个人态度不对的时候,影响的不是只有你一个,是一个团队。

左边这部分我不细讲,左边这部分是态度,是价值观。是你进了公司以后再学习的。右边这部分是硬指标,意思就是说你到我们公司来,你是工业设计系的,你要做产品,这些是硬指标,你必须要会。左边这部分就是每一个人的敏感度,每一个人的经验,每一个人的知识,每一个人天生的敏感度不一样,他会有一些不一样,但是都有一定客观的标准,我们要定标准。

这个是我帮创维做的,因为创维毕竟还是一个企业,也是一样,态度跟设计技能。但这是所有定出来的,从助理设计师到设计总监,六个级职,他具有的能力。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因为创维遇到这个问题,就是只要你在公司里面工作七年或者是八年,你干到了设计经理以后,你的薪水就很高,在这之前你的薪水就是一般般,甚至很低。我想改变这个现状,因为设计师他有一个跟其它行业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有可能三年,因为经过他的努力或者是天分,他有可能干到六年的工作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这种东西在机械系,在什么机构是比较难看到的。所以我界定这个东西,每一次创维设计师,我跟他讲,你要升官,要发财,可以,你先回到这张表。所以,如果你是设计经理,结果你现在还是资深设计师,你不但不能升级,还得降级。如果你虽然只有两年经验,但是我考核你,完全达到设计部设计经理这样的话,就可以升官。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刚才讲的制度,当所有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制度的要求去强化自己的时候,就不用对设计总监或者是老板谄媚、勾心斗角,都不用了,你就做到你这个等级就好了。所以我很自信地讲,我所带的所有单位,我带的这个团队基本上没有这种东西,完全都是放在专业上面的。

我甚至为了要把创维的设计师的薪资结构改变,我跟企业这一边,做了整个行业的调查,这也是给大家做的一个参考,虽然大家都是老师。助理设计师跟设计总监,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就是他能赚的钱是多少钱,五年之后定出来。设计师的奖励薪酬制度是完全跟其它研究员都不一样的,这也得到了他们老总的认可,他们认为设计师应该独立一个系统去运作。

这样的话,就很公开、透明,奖励设计师拼命地往他的专业去做。

OK,记得我刚才讲了我们都是猪八戒,我希望经历过在座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我们未来都是孙悟空,我们的未来不是如来佛,但我们至少是孙悟空,可以让业界知道我们工业设计系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我们的形象,这个形象不可能跑别人,只能靠我们自己,希望大家以后都是孙悟空。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邱丰顺老师的精彩演讲。

下载11.23(下午)--中德当代设计—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23(下午)--中德当代设计—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