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语苏三版教材共有词语全梳理
一、共有篇目词语梳理
现代文10篇(以人教顺序为准)1.《金色花》[人七上
4、语七上5附文、苏七上诵] 匿(nì)笑 阴影 黄昏(hūn)沐浴(yù)摇摆 2.《春》[人七上
11、语七上
9、苏七上14]
盼望 抚(fǔ)摸 润(rùn)湿 卖弄(nînɡ)清脆 静默 舒活 风筝(zheng)蝴蝶 健壮 披蓑(suō)戴笠(lì)花枝招展 繁花嫩叶 朗润(rùn)蜜蜂 抖擞(sǒu)嘹亮 烘托 黄晕(yùn)应和(hâ)
呼朋引伴 酝酿(yùn niàng)(4年2考)3.《济南的冬天》[人七上
12、语七上
10、苏七上16] 济(jǐ)南 奇迹(jì)响晴 响(xiǎnɡ)亮 温晴 出奇 暖和(huo)唤醒 境界 摇篮 着(zhuï)落 幻想 慈善 镶上 肌肤 斜射 狭窄 绿萍
水藻(zǎo)空灵 地毯(tǎn)安适 贮(zhù)蓄(17四市)宽敞(17四市)澄(chãnɡ)清(16北海)4.《背影》[人八上
7、语八下
1、苏八上11]
交卸(xiâ)奔丧(süng)簌簌(sù sù)典质 惨淡 赋(fù)闲 游逛 勾(gōu)留 警醒
照应 马褂(guà)拭(shì)泪 橘(jú)子 颓(tuí)唐 惦记 晶莹 祸不单行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yù)于中 嘱(zhǔ)咐 举箸(zhù)提笔 踌躇(chïu chú)差(chüi)使(17四市)狼藉(jí)(16南宁)妥帖(tiý)(17四市)琐(suǒ)屑 栅(zhà)栏(17四市)蹒跚(pán shün)5.《苏州园林》[人八上
13、语七下
17、苏八上21]
标本 鉴赏 讲究(jiū)布局 败笔 攀登 忘却 桥梁 雷同 寂寞 繁华 蔷薇 芭蕉 简朴 赞叹 闲适 明艳 俯仰生姿
倘(tǎnɡ)若 轩榭(xuün xiâ)池沼(zhǎo)映衬(chân)对称(chân)丘壑(hâ)
蔓(màn)延 别具匠心 镂(lîu)空 斟酌(zhýn zhuï)(15防城港)嶙峋(17四市)重峦(luán)叠嶂(14防城港)玲珑
因地制宜(17四市)自出心裁(17四市)6.《沁园春·雪》[人九上
1、语九下
5、苏七下23] 文采 风骚(süo)红装素裹 莽莽(mǎnɡ)折(zhã)腰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风流人物 一代天骄
妖娆(ráo)(17四市、14南宁)分(fân)外(14北海)7.《故乡》[人九上
8、语九下
13、苏九上5]
心绪(xù)萧索 船舱(cünɡ)谋(mïu)食 潮汛(xùn)寓所 竹匾(biǎn)神异 家景
獾(huün)猪 无端 应酬(chou)瓦楞(lãng)鄙夷 磕头
嗤(chÿ)笑 障壁 碗碟(diã)瑟(sâ)缩 亲戚(qi)郑重
祭祀(sì)(17四市)熟识 惶(huánɡ)恐 仿佛(fú)伶仃 凄凉 颧(quán)骨 害羞 景况 嘴唇(chún)启程 忙碌 愕(â)然 崇拜 偶像
寒噤(jìn)留恋 一望无际 聚族而居 皱(zhîu)纹 模(mï)糊 无穷无尽 期限 言辞
恣睢(zì suÿ)隔膜(17四市)阴晦(huì)(16钦州)惘(wǎnɡ)然(14钦州)8.《范进中举》[人九上
18、语八上
14、苏八下17]
倒(dǎo)运 行(háng)事 腆(tiǎn)着 盘缠(chɑn)火候(hou)簇(cù)拥 央及 报帖(tiþ)管待(dài)商酌(zhuï)作(zuî)难 星宿(xiù)懊(ào)恼 轩敞 啼笑皆非
乡试 吩咐(fù)唯唯(wþi wþi)连声 体统 商议 不省(xǐnɡ)人事 痴心 慌忙 尖嘴猴腮(süi)恭喜 捷报 跌(diý)倒 拙(zhuō)病 屠户 心窍(qiào)诧(chà)异 权变 衣袖 模(mú)样 膏(ɡüo)药 攀谈 推辞 狗血(xuâ)喷头 东张西望 不由分说 果不其然 千恩万谢
相与 侥(jiǎo)幸 桑梓(zǐ)(14钦州)带挈(qiâ)作揖(yÿ)
9.《乡愁》[人九下
1、语七下
14、苏九上诵]
邮票 坟(fãn)墓 海峡 10.《孔乙己》[人九下
5、语九上
5、苏八下16]
格局 荤(hūn)菜 大抵(dǐ)踱(duï)进 侍候(hîu)绽(zhàn)出 营生 拖(tuō)欠 拭(shì)去 哄(hōng)笑 恳(kþn)求 惋惜
服辩 跌(diý)断 门槛(kǎn)不屑置辩 阔绰(chuî)隔壁
监督(dū)活泼(pō)绰(chuî)号 伤疤(bü)争辩 脾(pí)气 书籍 偷窃(qiâ)间(jiàn)或 责备 耐烦 文言文19篇(以人教顺序为准)1.《论语》[人七上
10、语七上
21、九上25,苏七上诵]
不亦乐(lâ)乎 择善而从 温故知新(17四市)2.《口技》[人七下20、语七下
24、苏八下18]
屏(píng)障 团座 少顷 呓(yì)语 既而 侧目 默叹 咳嗽(sou)倾侧 奋袖出臂 众妙毕备 无所不有
3.《桃花源记》[人八上
21、语八下
25、苏九上17] 仿佛(fú)俨然(17四市)叹惋 世外桃源(17四市)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tiáo)怡(yí)然自乐 与世隔绝 无人问津(jÿn)(17四市)4.《陋室铭》[人八上
22、语七下
22、苏八下10]
苔(tái)痕 鸿儒(17四市)案牍(dú)(17四市)素琴
5.《爱莲说》[人八上
22、语七下
23、苏七下专]
淤(yū)泥 清涟(lián)亵(xiâ)玩
隐逸 中通外直 不蔓(màn)不枝 6.《三峡》[人八上
26、语七上
27、苏七上15]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林寒涧(jiàn)肃 7.《记承天寺夜游》[人八上
27、语八上
23、苏八上17]
欣然 空明 交横(hãng)8.《与朱元思书》[人八下
21、语九下
22、苏九上18]
缥(piǎo)碧 轩邈(miǎo)望峰息心 奇山异水 9.《马说》[人八下
23、语九上
28、苏八下4]
伯乐(lâ)奴隶(lì)槽枥(lì)
1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人八下
24、语九下
23、苏八下23]
嗜(shì)学 假借 屈伸
逾(yú)约 加冠(guün)硕(shuî)师 叩(kîu)问 叱咄(chì duō)皲(jūn)裂 僵劲(jìn)容臭(xiù)烨(yâ)然 缊(yùn)袍 德隆望尊 援疑(yí)质理 负箧(qiâ)曳屣(xǐ)11.《小石潭记》[人八下
26、语八上
21、苏八上16]
篁(huáng)竹 俶(chù)尔 翕(xÿ)忽 寂寥 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佁(yǐ)然不动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犬牙差(cÿ)互 参差(cýn cÿ)披拂(fú)12.《岳阳楼记》[人八下
27、语八下
26、苏九上20]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浩浩汤汤(shüng)气象万千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17四市)一碧万顷(qǐng)静影沉璧
(17四市)心旷(kuànɡ)神怡(yí)宠辱偕(xiã)忘 13.《醉翁亭记》[人八下
28、语八下
27、苏九上21] 蔚(wâi)然 伛偻(yǔ lǚ)阴翳(yì)
峰回路转 水落石出 山肴(yáo)野蔌(sù)觥(gōng)筹交错(17四市)14.《出师表》[人九上
23、语九下
28、苏九下17] 崩殂(cú)殊遇 恢弘
简拔(bá)裨(bì)补 倾颓(qÿng tuí)卑鄙(bǐ)驱驰 倾(qÿng)覆
谨慎(shân)夙(sù)夜 斟酌(zhýn zhuï)咨诹(zōu)遗诏 危急存亡 妄自菲(fþi)薄 引喻失义 不知所云 作奸犯科 亲贤远佞(nìnɡ)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不毛之地 陟(zhì)罚臧否(pǐ)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九下
18、语八上
26、苏九下15] 畎(quǎn)亩 法家拂(bì)士 16.《鱼我所欲也》[人九下
18、语九上
26、苏九下15]
苟得 不屑(xiâ)舍生取义 嗟(jiý)来之食 17.《曹刿论战》[人九下20、语八上
27、苏九下13]
牺牲(xÿ shýng)玉帛(bï)小恩小惠 一鼓作气
18.《邹忌讽齐王纳谏》[人九下
21、语八下20、苏九下14] 昳(yì)丽 窥镜 朝廷
期(jÿ)年 谤(bàng)讥 门庭若市
19.《愚公移山》[人九下
22、语九上
21、苏九下16]
献疑(yí)箕畚(jÿ bþn)孀(shuüng)妻 穷匮(kuì)寒暑易节 残年余力
二、其他共有词语
A 腌臜(ü zü)翱翔 黯(àn)然失色
B 斑斓(lán)(4年2考)保姆 迸溅(bâng jiàn)标致 哺(bǔ)育 步履(lǚ)
悲欢离合 不屈不挠(náo)C 沧海 刹(chà)那 城阙(quâ)颤(chàn)抖 蠢笨 沉淀(diàn)筹(chïu)划 充沛(pâi)粗糙(cüo)攒(cuán)聚 璀璨(cuǐ càn)纯粹(cuì)(16北海)
打嗝(gã)对峙(zhì)点缀(zhuì)
愕(â)然
发髻(jì)繁殖 翡翠 丰茂 覆盖 富丽堂皇(16北海)干瘪(biþ)篝(gōu)火 滚瓜烂熟 瀚(hàn)海 和蔼(ǎi)不可思议 白雪皑皑(ái ái)不言而喻(15防城港)嘈(cáo)杂 苍穹(qiïng)巉(chán)岩 羼(chàn)水 抽噎(yý)摧(cuÿ)残 潺潺(chán chán)婵(chán)娟 嘲讽 淳朴
惩(chãng)罚 崇山峻岭 绸(chïu)缎 抽屉(ti)次第 脆弱 憧憬(chōng jǐng)(4年2考)葱茏(cōng lïng)(16北海)锤(chuí)炼(14防城港)D
胆怯(qiâ)颠倒 哆嗦(duō suo)嘟囔 E
F
泛滥 烦琐 繁衍(yǎn)(14南宁)防御
分泌(mì)峰峦(luán)浮沉 附和(hâ)丰功伟绩 浮想联翩(15北海)
G
干戈(ɡý)胳膊(bo)聒(guō)噪 宫阙(quâ)尴尬(gün gà)
H
豁然 骇(hài)人听闻 辉煌 花团锦簇(14北海)
恍惚(huǎng hū)惶(huánɡ)恐 滑稽(jÿ)喉咙(hïu lïnɡ)灰烬 和煦(xù)(14北海)
J(14钦州)嫉(jí)妒纪念 忌讳(huì)歼(jiün)灭 津(jÿn)津有味 简陋(lîu)竭(jiã)力 金柝(tuî)金樽(zūn)
荆(jÿnɡ)棘 径(jìng)自 脊椎(jǐ zhuÿ)决眦(zì)狡(jiǎo)猾 皎(jiǎo)洁 聚集 沮(jǔ)丧 爵(juã)士 脊(jǐ)梁 鸡犬不宁 驾驭(yù)(16钦州)
K 开辟(pì)看(kün)护 渴(kþ)望 克隆 可汗(kâ hán)恐怖
宽恕(shù)(16北海)扣人心弦(xián)铿锵(kýng qiüng)(4年2考)
L 褴褛(lán lǚ)懒惰(duî)寥廓(liáo kuî)阑干 篱笆(lí bɑ)烙(lào)印(15北海)瞭(liào)望 笼罩(zhào)脸颊(jiá)(15防城港)怜悯 轮廓(kuî)涟漪(lián yÿ)流逝 裸露(luǒ lù)流连忘返
M 弥(mí)补 渺茫 梦寐(mâi)
敏捷(jiã)麻木不仁 魅(mâi)力(14防城港)朦胧 闷闷(mân)不乐 萌(mãng)发
磨洗 漠不关心(16钦州)毛骨悚(sǒng)然
N 喃喃(nán)泥泞(nìng)溺(nì)爱 浓郁 蹑(niâ)手蹑脚 虐(nûâ)待 凝(níng)望
P 徘徊(pái huái)攀附 攀缘 咆哮(páo xiào)盘旋(xuán)疲倦 霹雳(pÿ lì)偏僻(pì)缥缈
瞥(piý见 蓬勃 匍匐(pú fú)澎湃(pài)(14南宁)
Q 祈祷(qí dǎo)歧(qí)路 锲(qiâ)而不舍(4年3考)镶嵌(qiàn)钦佩(qÿn pâi)惬(qiâ)意(4年2考)顷(qǐng)刻 蜷(quán)曲 虔(qián)诚(4年2考)清澈(châ)颧(quán)骨 迁徙(xǐ)(15北海)轻蔑(miâ)琼(qiïnɡ)楼玉宇 绮(qǐ)丽(14防城港)憔悴(qiáo cuì)
R
偌(ruî)大 忍俊不禁(jÿn)(16南宁)若无其事
S 讪(shàn)笑 山麓(lù)瘦骨嶙峋(lín xún)石榴 呻吟 深邃(suì)束缚(fù)倏(shū)忽 瞬(shùn)间 吮(shǔn)吸 闪烁(shuî)生涯
蓑(suō)衣 竦峙(sǒng zhì)水波粼粼(lín lín)(15南宁)朔(shuî)气 时髦 授(shîu)予(15防城港)死心塌(tü)地 肃穆(mù)山巅(diün)(14防城港)贪婪(lán)挑(tiǎo)逗 妥(tuǒ)当 挑衅(xìn)
绾(wǎn)发 伟岸 温柔 屋檐(yán)淅沥(xÿ lì)嬉(xÿ)戏 萧瑟 羞愧(kuì)羞怯(qiâ)喧嚣(xiüo)习以为常 Y 仰望 遗憾(hàn)云霄(xiüo)黝(yǒu)黑 油然而生 糟蹋(tà)绽(zhàn)开 窒(zhì)息 拯(zhþng)救 装饰 琢磨 重荷(hâ)踪迹(jì)咫尺(zhǐ)
T
坦荡 眺(tiào)望 吞噬(shì)W
蜿蜒(wün yán)巍峨(wýi ã)诬蔑(wū miâ)无所事事 X
蟋蟀 纤(xiün)细 星汉 相安无事 悬崖 喧闹 玄虚 吆(yüo)喝 悠扬 云鬓(bìn)眼花缭(liáo)乱 与日俱增(15北海)
Z
憎恶(zýng wù)帐 篷(penɡ)质朴 征蓬 拙(zhuō)病 皱(zhîu)纹 钟磬(qìng)真挚 陶醉
逃窜(cuàn)
田圃(pǔ)(14南宁)
威胁(xiã)
温馨(xÿn)(15防城港)
微不足道 无动于衷(15南宁)
犀(xÿ)利(15南宁)娴(xián)熟(15防城港)险峻
小心翼翼 炫(xuàn)耀
绚(xuàn)丽(15防城港)销声匿(nì)迹 舀(yǎo)水 匀称(chân)鸦雀无声(14钦州)引人入胜(14防城港)蘸(zhàn)着 召(zhào)唤 执拗(niù)贮(zhù)藏 伫(zhù)立 稚嫩(zhì nân)诅咒(zǔ zhîu)遮蔽
第二篇:必修三教材梳理
2014年高考复习之教材梳理:必修三
必修三教材梳理
一、字词类积累 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
阜(fù)盛
敕(chì)造
紫檀(tán)雕梁画栋
侍(shì)立
涕(tì)泣(qì)簇(cù)拥
呜(wū)咽(yè)怯(qiè)弱
风流
放诞(dàn)无礼
不经之谈
敛声屏(bǐng)息(xī)风骚
便(biàn)宜
厢庑(wǔ)錾(zàn)银
孽(niè)根祸胎
内帏(wéi)漱(shù)盂(yú)懵(měng)懂
咳嗽
惫(bèi)懒
潦(liáo)倒
诽(fěi)谤(bàng)纨(wán)绔(kù)膏粱
作(zuō)揖(yī)和睦
杜撰(zhuàn)忖(cǔn)度
孽(niè)障
盥(guàn)洗
笑靥(yè)监(jiàn)生(shēng)
寒暄(xuān)朱拓(tuò)陈抟(tuán)老祖
间(jiàn)或(huò)诧异
悚(sǒng)然
踌(chóu)躇(chú)(踌蹰)
逍遥
谬种
简捷
俨(yǎn)然
忌(jì)讳(huì)雪褥(rù)百无聊赖
形骸(hái)应酬
淘箩
窥探
沸反盈天
醉醺(xūn)醺
荸(bí)荠(qí)走投无路
神采
门槛(kǎn)驯熟
告诫
祭祀
桌帏(wéi)讪讪
鄙薄
草窠(kē)衣襟(jīn)咀(jǔ)嚼(jué)渣(zhā)滓(zi)唾弃
蹙(cù)缩(suō)炮(páo)烙(lào)窈(yǎo)陷(xiàn)惴(zhuì)惴
毕毕剥剥
歆(xīn)享牲醴(lǐ)蹒跚
脊(jǐ)鳍(qí)嘎(gā)吱(zhī)攥(zuàn)紧
蹂(róu)躏(lìn)黏(nián)液(yè)撬(qiào)开
掌舵
榫(sǔn)头
桅杆 第四单元:《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聒(guō)噪(zào)汲(jí)取
反馈
晕(yūn)眩(xuàn)战栗
朝气蓬勃
崭(zhǎn)新
典雅
夙(sù)愿
无垠广袤(mào)荒芜
搁置
纤(xiān)细
气势磅(páng)礴(bó)璀璨
川流不息
奄奄一息
人才济(jǐ)济
斑斓(lán)遐(xiá)想
杜撰(zhuàn)自鸣得意
贪婪
撒手人寰(huán)浩瀚
湮(yān)没
淹没
畏葸(xǐ)不前
二、文学常识积累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 “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三、名句积累
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共4页第1页
2014年高考复习之教材梳理:必修三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5、地蹦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拨逆折之回川
7、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蜀道难》)
8、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
9、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0、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1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1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19、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马嵬》)
2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2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26、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7、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28、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29、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0、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3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共4页第2页
2014年高考复习之教材梳理:必修三
所存,师之所存也。
3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四、素材积累及运用
1、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2、“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是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柳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
3、她,有着对生命的承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我们看到的宝钗,勇敢,自信,不屈。这一切都从她的一弯浅笑,一个眼神中流露出来。诗人聂鲁达写过一句话: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当某一天,亲眼见到一棵落尽了叶,只剩一树枝干的树时,我想到了宝钗。她的生命就像这满树的枝干,清晰,坚强,勇敢。后来,命运对她背过身去,宝玉出家了。但她面对这一切,没有怨言,她用她小小的身体,用她坚强的生命包容了这一切。
4、《祝福》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然而,在今天,受迫害的“祥林嫂”时有所闻,满脑子牛鬼蛇神轮回报应的“柳妈”更随处可见,而且,“柳妈”更是年轻化、低龄化,这难道不应引我们高度的重视吗?
5、曾记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主人公——老人桑提亚哥,面对着恶猛的鲨鱼,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整整八十一天!他胜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旌旗,立在海岸上,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凶涌的波涛,无语,只是挺着胸脯,以撼人的气魄迎着海风猎猎作响!“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强而有力的音符从桑提亚哥的嘴里,不,是从心里涌出。他虽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是活的,震撼人心的!
6、蜀道虽难,又怎比得上仕途之险恶。人们说李白豪放洒脱,赐金放还后游于名山大川,诗酒一生。他失意中发豪放之音,抑郁中唱洒脱之歌,终成就一代“诗仙”的美名。一生的游历,半个盛唐都有阴郁的灰色。
7、纵然被画工丑化的苦楚和不得皇帝召见的伤感依旧萦绕于心,但昭君在个人幸福和国家安定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离开汉宫,远嫁极北荒漠之地。昭君墓穿越千年时空向我们展示着这个温柔女子的无悔选择。
8、江州司马,出官二年,依然恬然自安;但听到琵琶女用真情弹奏出的仙乐后,也不禁感迁谪之意,泪湿青衫。真情是事物的灵魂,有了它,琵琶音才能打开白乐天的心扉,触动他心中那根绷紧的弦;有了它,《琵琶行》才能穿越历史的天空,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9、其实“五十步笑百步”是一般人的通病,他们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点和短处,却不明白自己也犯了相同的错误和毛病,还一味批评別人,而不会检讨自己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
共4页第3页
2014年高考复习之教材梳理:必修三
实在是标准的“五十步笑百步”。朋友,当你想取笑别人的错误时,先要扪心自问,这样的错误,我犯了吗?
10、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灰尘——诸如懒惰、自卑等等。而这些灰尘虽然用肉眼不能看清,却会让我们的大脑运转不灵,直接影响我们的前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时时反省,就像曾子那样每日多次反省:“为人家办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1、“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12、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
13、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共4页第4页
第三篇:苏教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教材知识点梳理资料
苏教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语文组
目 录
七年级上册......................................................................................................................................2
一、现代文基础知识部分.......................................................................................................4
二、文学常识部分...................................................................................................................4
三、古诗词赏析部分...............................................................................................................9
四、文言文部分.....................................................................................................................12 七年级下册....................................................................................................................................14
一、现代文基础知识部分.....................................................................................................17
二、文学常识部分.................................................................................................................17
三、课内现代文背诵默写部分.............................................................................................18
四、古诗词赏析部分.............................................................................................................18
五、文言文部分.....................................................................................................................22
六、记叙文部分.....................................................................................................................25
七、说明文部分.....................................................................................................................26
八、名著阅读部分.................................................................................................................26 八年级上册....................................................................................................................................28 第一单元.................................................................................................................................30 第二单元.................................................................................................................................32 第三单元.................................................................................................................................37 第四单元.................................................................................................................................40 第五单元.................................................................................................................................42 第六单元.................................................................................................................................45 八年级下册....................................................................................................................................48 第一单元.................................................................................................................................49 第二单元.................................................................................................................................52 第三单元.................................................................................................................................55 第四单元.................................................................................................................................58 第五单元.................................................................................................................................62 第六单元.................................................................................................................................65 九年级上册....................................................................................................................................66
(一)、全册课文重点提要.................................................................................................67 1
(二)、重要课文精析.........................................................................................................70
(三)、基础识记.................................................................................................................73
(四)、古诗赏析.................................................................................................................81
(五)、文言文知识要点.....................................................................................................88
(六)本册书重点文学名著简介.........................................................................................95 九年级下册....................................................................................................................................96
(一)、全册重要知识提要.................................................................................................98
(二)、重要课文精析.........................................................................................................99
(三)、基础识记...............................................................................................................100
(四)、古诗赏析...............................................................................................................101
(五)、文言文知识要点...................................................................................................106
(六)本册重点文学名著简介...........................................................................................109 附录: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111
七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赤壁(杜牧)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孟浩然)游山西村(陆游)一剪梅&S226;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
(一)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夏夜(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叶以群)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
一、现代文基础知识部分 1.生字
诠释 憧憬裨益 潜移默化 广袤 帷幕 角色 蒙昧 霎眼 浸透 船桅 勉强 负载 侧舷 刹那 湍急 猝然 蓦地 嘈杂 你推我搡 肇祸 争执 须臾 度 遂 宁 遽 契 戟 蕲匿笑 抚摩 涟漪 熠熠 徜徉 浩淼吟诵 雕镂 镌刻 谆谆
藐小 唳
项为之强 凹凸壑 骤然 呜咽 垛
白驹过隙 积攒 摒弃 怪僻 樯橹 不系之舟 安恬 依偎 撷取 哺育 惆怅 豁达 自诩 铆 荟萃 跻身骷髅 茅塞顿开 户口簿 吝惜 查老师 溷 阕 青睐 下颌 黝黑 绶带 密密匝匝 涕泗
滞留 归省 行辈惮 欺侮撺掇 篙 凫水 家眷 旺相 撮 桕树 纠葛 棹 蘸 峒 鹳 泅 簸箕 糁 涿州 鬏门槛 渍 秫秸 鬼祟 阖家 绮户
宫阙 佞臣 应和 黄晕披蓑戴笠 酝酿 阙处 嶂 晨曦 沿溯 绝山献 属引飞漱 着落 髻 看护 贮蓄 澄清 芊芊 黛 主宰 磅礴 匍匐 镰刀 澹 安逸 春华秋实 摇曳 徘徊 静谧 祈祷 咕哝倔强 滑稽 卷帙 愚笨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炫目 灼热 尘埃 喙 悉为两段旬日 大穰 赵顼 梵天寺 贻 迄
月去箧 愠 罔 殆 诲女知之 悱 默而识之隅 窘 苫蔽 眈眈少时 瞑 尻 寐 黠 篝火 干涸 和煦吟诵 颤栗 咫尺 称职 陛下 骇人 爵士 御聘 擢 机杼 脉脉 嗳
2.四字短语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一丝不苟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繁弦急管
红灯酒绿
具体而微 玲珑剔透
多姿多彩
不可磨灭
回味无穷
得失之患
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 举世无双
心疼如割
险象迭生
多愁善感
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
慷慨大方 获益匪浅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气势磅礴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
春花秋月
梦寐以求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弱肉强食
隐隐约约
窸窣作响
连续不断
夜色苍茫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
黯然飘渺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神通广大
踉踉跄跄
二、文学常识部分
《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赵丽宏,当代作家。本文是一篇书序,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主要介绍了文学的特征、内涵、作用,以此激了青少年对文学的兴趣,鼓励青少年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
《繁星》选自《巴金选集》,作者巴金,原名李尧堂,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本文是一篇散文,紧绕“看繁星”,以时间为序,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抒写了作者爱星天、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方法,即先写眼前景物,再写由此产生的联想与想像。
《冰心诗四首》选自《繁星 春水》,作者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本文前两首诗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务奋
斗、积极进取的小诗。
具体讲:《母亲》歌颂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纸船》抒发思念母亲的深情;《成功的花》告诉人们成功来自奋斗、牺牲。《嫩绿的芽》讴歌青春与活力,催人奋进,富有积极意义。冰心体诗特点:短小精悍,感情丰富,哲理朴素,格调自然柔和。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人代表人物。本文是一则寓言,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不能迷信教条。
《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 察今》,又名《吕览》。编者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秦国国相,杂家代表人物。本文是一篇寓言,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应随情势变化而变化。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本诗为五律,描写了北固山山青水碧的壮丽春景,既表达出-欣喜之情,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思乡之意(诗的主旋律是欣喜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在诗人的笔下,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赤壁》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作品有《樊川文集》。本诗为七绝,咏史抒怀,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通过这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方式,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内心感受。
《浣溪沙 山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本文是一首词,上片刻画了一幅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画面,“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下片议论,溪水尚能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情怀。
《泰戈尔诗三首》选自《泰戈尔诗选·新月集》,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主要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沉船》《吉檀迦利》等。
《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像,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与妈妈嬉戏的心理,表达了孩子对母亲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告别》主要写离别的孩子对妈妈的眷恋之情,《榕树》,生动描写了一个孩子对一棵高大榕树的沉思与幻想,表现了对故乡、对妈妈的是思念。
《往事依依》作者于漪,本文是一篇散文,通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幼时记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苏州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采用总分结构,写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小事,表现了童年的乐趣。
《十三岁的际遇》选自《精神的魅力》,作者田晓菲。本文是一篇散文,详细抒写了在北大两年学习生活的感受,略写童年对北大的向往和初进北大的自
信。文章表达的感情很复杂,其间既有对北大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情,也有即将离开北大的依恋之情,更有渴望飞翔、渴望创造的青春梦想。
《伟人细胞》节选自《男生贾里》,作者秦文君,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本文是一篇小说,情节巧妙,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方能干大事的道理。文章语言幽默,采用大胆夸张手法,营造了会心一笑的喜剧效果。
《少年歌》选自《草莽集》,作者朱湘,现代诗人。诗中塑造了活泼清纯、生机勃勃的少年形象,表现了他们意气风发,追求理想的美好愿望。
《生活在是多么广阔》选自《何其芳文集》,作者何其芳,诗人,文学评论家。本诗以排比的方式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带领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领悟“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的生活哲理。
《汤姆 索亚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社戏》作者是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有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体裁是小说,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行文,详写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在平桥村的情况和看戏后的余波。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的美好的品德,展示了自由自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日》节选自《边城》,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本文以时间为序,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略写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三种习俗,龙舟竞渡写得最详,赶鸭竞赛次详。表现茶峒人淳朴的民风和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本命年的回想》作者刘绍堂,现代作家。本文体裁是散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十件事,再现了京郊运河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代诗人。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不仅指庭中桂花,也有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反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若改为“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诗人。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我的思念是圆的》节选自《艾青全集》,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此诗写于艾青晚年,因亲人朋友多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诗人写此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本文体裁是散文,全文按盼春、绘春、颂春 的思路行文。“绘春”部分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图由景及人,描绘了浓郁的春意,融入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颂扬了抓紧春光努务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 江水》,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本文体裁是散文,布局巧妙,依据水势涨落先写夏水,再写春冬景,后写秋景。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张弛结合的手法。
《济南的冬天》节选自《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本文体裁是散文,布局层次井然,开篇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以此为线索,分别写老城、写山、写水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夏》作者梁衡,当代作家。本文体裁是散文,主要运用了比较、对比手法描绘了夏天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农民辛劳的景象,突出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早春》,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昌黎先生集》。本文体裁是七绝,用“如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草色遥看近却无”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春色,近看却没有。“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是议论,通过对比,突出早春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作者呈诗给张员外,也是为引逗好友出门赏春,同时也劝人们珍惜早春美好时光。
《西江月》作者辛弃疾,字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作品有《稼轩长短句》全诗刻画了一幅山村夜行图。上阙写晴:“说丰年”,用拟人手法写青蛙在鸣叫;“蛙声一片”,透出天将下雨的信息。整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写夏夜景物,给人鲜明的印象,流露出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下阙写雨。“忽见”,指旧时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这时词人在山道上冒雨急行的结果,诗人心中的惊喜可想而知。
《秋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刘梦得文集》。本诗体裁为七绝,前两句议论,一反悲秋之传统,认为“秋日胜春朝”;后两句写景,绘出一幅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将传统的悲秋情绪一扫而空。全诗议论、抒情与写景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凌云壮志,抒发了奋发进取的豪情。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人物传记,全文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表现了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实验检验真理、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本文构思巧妙,不是按通常的由小到大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而是先写大学时代(发现自然节奏原则)、再写孩童时代(上课不专注听讲)、再写大学时代(一心钻研数学),最后写教授时代(斜塔上的实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篇议论文,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些展开论述。
《宇宙里有些什么》作者郑文光,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说明文),采用了
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介绍了宇宙,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特点。
《<梦溪笔谈>二则》选自《梦溪笔谈》,该书共30卷,内容广泛,是一部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其中自然科学部分的内容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作者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人(今杭州),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以虫治虫》记叙北宋时期庆州地区用“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
《梵天寺木塔》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浩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本诗的第1节用联想,灯星互喻,虚实交错,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第2---4节用想像创造了一个新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七颗钻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本文是一篇童话,想像丰富,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蔚蓝的王国》作者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的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等。本文是一篇散文诗,主要写了梦中的海上场景:海上游乐和仙岛世界。文章主要用了想像与象征手法,大海成了一切美的象征,它可以指美的事物、美的生活、美的青春、美的爱情等等。
《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代表作有《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本文是一篇童话,按时间顺序,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皇帝爱新装”是故事的引子部分;“骗子做新装”是故事的开端部分;“君臣看新装”是故事的发展部分;“游行穿新装”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小孩揭新装”故事的结局部分。整个故事深刻的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同时又通过小孩的声音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本文主要通过想像与夸张来反映生活,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也十分突出。
《迢迢牵牛星》节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皎皎”形容星星又远又亮,“纤纤”形容素手的柔长,“札札”摹仿织机的声音,“盈盈”形容水波晶莹,“脉脉”形容含情注视的神态。这些叠字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本诗主要运用了想像与象征手法,两颗星星如同人间的恋人,天河象征人间的封建的礼教。全诗以织女为中心,写的是天上的神话,表达的却是人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本诗首句写景,通过杨花和啼声表达漂泊之感和离别之恨。第二句叙事,“过五溪”既写出了路途之艰险,又流露出对朋友的同情、关切,含有悲痛之意。最后两句抒情,写月亮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与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采用拟人手法将月亮写得有知有情,善解人意。此句想像奇特,极具浪漫色彩。
三、古诗词赏析部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颔联大景、小景互相映衬。颈联描写(拟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 《次北固山下》练习
• 1.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游子什么思想感情? • 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4.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前二句借历史遗物写对历史的感叹;后二句议论借历史人物隐晦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
写法:以小见大。• 《赤壁》练习
• 1.“东风”,指 事。• 火烧赤壁
• 2. 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句的大意并赏析。• 诗句意思: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 赏析: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上阕写景,描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表现出词人热爱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下阕即景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人生态度)。• 《浣溪沙》练习
• 1.“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 黄鸡报晓 时间,时光流逝。
• 2.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这两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3.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前两句写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衬托自己孤寂的心境。此诗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 由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容易联想起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树栖鸦”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人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是点题之笔。
• “落”字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 《十五夜望月》练习
• 1.暗写诗人望月,点题之笔的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构思巧妙,请加以分析。•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前两句抓住早春特点,细腻描写春雨的轻柔滋润,草色的清淡细嫩。全诗抒写诗人热爱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思想感情。• 《早春》练习
•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
走近细看,却又看不清有什么颜色。• 2.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西江月(辛弃疾)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着意描写乡村夏夜美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恬静自然。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西江月》练习
•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幅 图。上片写晴,下片写。“ ” 已透露出天将有雨的信息。• 农村夏夜 雨 蛙声一片
•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人的 和 的感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 嗅觉 听觉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抒发了奋发进取的豪情。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议论、抒情、写景相结合。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本诗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大量使用叠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织女的形象,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又自然贴切地传达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后两句抒情。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
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特色:想象奇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
•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左迁”的意思是。听到 贬官
•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又渲染了 的气氛。• 春末夏初,感离恨伤
• 3.“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 之情。
• 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
• 4.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沉的牵挂和思念。
四、文言文部分
幼时记趣
◇沈 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天鸟兽向上新长的细毛]。见藐[小]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花纹]。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私下]拟[比]作群鹤舞空。心之[指示代词,这,这样]所向[看待],则或千或百果然鹤[名词作动词,变成鹤]也。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项为[因为]之[指示代词,这,这样]强[同“僵”,僵硬]。又留蚊于素[白色]帐中,徐喷[慢慢地]以[介词,用]烟[以烟徐喷],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云端,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代词,指自己]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介词,把]丛草为[动词,当做]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碎石]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代词,指“两小虫”]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表修饰,不译]来,盖[表说明,原来是]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连词,就]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副词,正在]出神,不觉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惊恐;神定,捉蛤蟆,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是清代文学家。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私 拟 作/群 鹤 舞 空 ⑵昂 首 观 之,项/为 之 强
⑶作/青 云 白 鹤 观 ⑷果 如/鹤 唳 云 端,怡 然 称 快
3、本文叙述哪了三件趣事,请概括出来。
[答]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哈蟆。
4、文章开头“物外之趣”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总领全文。
5、文中写“我”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我”是一个天真、活泼、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有正义感的孩子。(意思对即可)
6、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答]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用心体会,善于联想和想象。
三 峡 ◇郦道元
自[从,由]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几乎,完全]无阙[同“缺”,中断,断开]处。重岩叠嶂,隐[遮住]天蔽[挡]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本指阳光,这里指太阳]月。
[到了那][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有时]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从„„出发][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驾]风,不以[认为,觉得]疾[快速]也。春冬之时,则素[白色]湍[急速流动的水]绿潭,回清到影,绝[极,最高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冲刷]其间,清[水清澈]荣[树茂密]峻[山高耸]茂[草丰盛],良[实在,的确]多趣味。
每[常常到]至晴初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旦,林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涧[山谷,夹在两山间的水沟]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断,停止,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是北魏(朝代)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文中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
3.文中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由此可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八种景物,这八种景物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何写作特点?
[答]从想象角度侧面虚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7.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强调、渲染乐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8.今年我国尚在建设中的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课文《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条即可)
[答]①不会再有“沿溯阻绝”的情况。②水流趋缓,“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也不会再有。
9.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
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连词,表顺承。]时[名词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技能。],不亦说[yuâ,高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理解]而[连词,转折。]不愠[生气,恼怒。],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温习]故[旧]而[连词,表顺承。]知新,可[可以]以[凭借]为[动词,成为。]师矣。” 子曰:“学而[连词,表转折,却]不思则[连词,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连词,表转折,却。]不学则殆[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教导]汝知之[代词,指(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乎!知之为[动词,就是。]知之[代词,它,可不译。],不知为不知,是知[同“智”,聪明智慧。]也。”
[介词,凭借。][连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以何】谓之‘文’也?”子曰:“敏而词,表并列。]好学,不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下问,是以[介词,凭借。] 【以是】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连词,表修饰。]识[同“志”,记住。]之[代词,指学习所得。],学而[连词,表转折,却。]不厌[满足],诲人不倦,何有于[介词,对。]我哉【于我何有哉】!”
[兼词:于之,在那里。][连词,表顺承。][跟从,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善者。],其不善者而[连词,表顺承。]改之。”
子曰:“不愤[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不启[启发,开导。],不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不发。举[提出,举出。]一隅[方角]不以[介词,凭借。]三隅反[类推],则不复[再]也。”
1、《论语》中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名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论语》中“是以谓之文也”,“是”指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关系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学习精神和好学态度时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APCE会议在上海召开,市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和为人之道的,请简要回答。
[答]①谈学习态度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②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学而时习之。
③谈为人之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下册
目录
第一单元 人物风采 1 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一面 /阿累我的老师/魏巍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余玮赵普/《宋史》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登岳阳楼 /杜甫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写 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 童年趣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月迹/贾平凹三颗枸杞豆/程海
我们家的男子汉 /王安忆柳叶儿 /宋学孟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黄纱巾/薛涛
写 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劝告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巍巍中山陵/刘叙杰凡尔塞宫/吉祖英短文两篇
黄鹤楼/ 阎伯理
于园/张岱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二)天坛/秦牧
古罗马斗鸡场/ 乔万尼奥里
昆明花街 /李广田
苏州小巷/ 陆文夫
写 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松鼠/布丰
松树金龟子(节选)/法布尔国宝——大熊猫/ 叶永烈黔之驴/柳宗元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蝉 /虞世南
孤雁/杜甫
鹧鸪/郑谷
写 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第五单元 信息传播三个太阳 /黄传会
录音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22 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人民日报》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闻一多
写 作:写消息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句子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
专题:荷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雪
卜算子·咏梅古代诗词三首
木兰诗 /《乐府诗集》
观刈麦/ 白居易
破阵子/辛弃疾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 贺敬之
再别康桥/徐志摩 26 歌词三首
我的中国心/黄霑
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
黄河颂 /光未然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使至塞上/王维
黄鹤楼/崔颢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
写 作: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附录一:应用文示例 申请书、聘请书、请柬、介绍信
附录二:语法简表(词的分类)
附录三:字词表
一、现代文基础知识部分 1.生字
颤动
诅咒 地窖
赫然
摩挲
颓唐
虐待
恣情 褪色
卜问
遴选 负荷
确凿
缠络
秕谷
鉴赏
觅食 倜傥
屏气
风靡
嗫嚅 话茬
逞能
攥紧
瞻仰
矗立 镏金 上溯 镶嵌 挑衅 天堑 山麓
灵柩
竣工
深邃
摒弃
静谧 恬静
轶事
加冕
对峙
马厩
炫耀
矫健 蛰伏 苔藓 笨拙
濒危
璀璨
栖息
分娩
翌日
繁衍 须臾
奇葩 悭吝
亘古
船舷
蹒跚
卸货
混沌
吞噬 铠甲
伫立 翩跹
蓦地
玛瑙
真谛 粗犷
溃退
要塞 沧桑
沸腾 摇曳 凋谢
馥郁
渗漏
袅娜
霎时
矜持 占卜 剔透
遗孀
菜畦
收敛
倏忽
殷红舷窗
俯瞰
妖娆 的卢
荇菜
燕然
2.四字短语
不能自已 晶莹剔透
相得益彰
初生之犊
变幻莫测 轻妆淡抹
万籁俱寂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面面相觑
蹑手蹑脚
鲜为人知
不堪设想 叱咤风云
断垣残壁
中西合璧
栩栩如生 金碧辉煌 挥洒淋漓 别具匠心
心旷神怡
美不胜收
络绎不绝 接踵摩肩
无动于衷近在咫尺
憨态可掬
漫不经心
乐不可支 拖男挈女 呕心沥血 举世瞩目
问鼎苍穹
锐不可当
自怨自艾 月晓风清
流连忘返
厚此薄彼
一尘不染
含辛茹苦
异曲同工
二、文学常识部分
(1)《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诗歌《海燕》《鹰之歌》,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及剧本《小市民》等。
(2)《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3)《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4)《松鼠》作者布丰,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自然史》。
(5)《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昆虫记》)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6)《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剧本《白毛女》(与丁毅等合作)。
(7)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曾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他被任为宰相,又建议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 17
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防止他们夺取帝位,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闻《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8)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尊他为“诗圣”,其诗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9)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10)《于园》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1)《黔之驴》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他和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合称“韩柳”。代表作品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著有《柳宗元集》。
(12)《爱莲说》作者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著有《周元公集》。说,一种文体,通常借用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13)荷花的别称有:芙蓉、菡萏、芙蕖等。
(14)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乐府双壁”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15)《观刈麦》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和元稹同是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合称“元白”;其文学理论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三、课内现代文背诵默写部分
(1)„„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高尔基《母亲》)
(2)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阿累《一面》)
(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地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5)《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古诗词赏析部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一、诗文释义: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杂念顿消,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二、与本诗有关的考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被誉为千古名联。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写景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借写景抒发隐逸之情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诗中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6、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二、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
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既是实写,又寓相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二、本文用到的修辞:
1、互文:(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翻译: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马鞍等出征马具。)(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翻译:对着窗户前的镜子梳理云一样的鬓发、在脸上贴上花黄。)(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翻译: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
2、顶真:(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3、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比喻:(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夸张:(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姑妇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一、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矛盾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矛盾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
二、最后六句,诗人将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破阵子
[宋]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对仗工整,写战前的充分准备。描绘了战争爆发前的情状。“八百里”指牛,“五十弦”泛指各种乐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出兵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
二、“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的场面的句子。
三、最后一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我们似乎联想到诗人轻车简从,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正因为这一联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鲜明,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黄鹤楼
[唐代]崔颢(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诗中写景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本诗的主旨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愿”的理解:从字面看,可以理解为多收些豆子,辛勤耕耘当然期待丰收。若从作者的处境分析,那么他的“愿”其实是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诗中把劳动写得非常富有诗意,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正是实践着他的意愿。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
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二、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阕托梅寄志。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五、文言文部分 赵普《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一、重点字词解释。习:熟悉。及:等到。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箱。竟日:整天。临政:处理政务。处决如流:处理决断很快。发:打开。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一部《论语》。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尝:曾经。明日:第二天。颜色:脸色。乃:才。卒:终于。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翻译: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翻译: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翻译: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4、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翻译: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5、太祖常劝之以读书(“劝”后省略宾语“之”,介宾短语“以读书”后置。可直译为“宋太祖常常拿读书这件事来劝他”。)
6、碎裂奏牍掷地(“掷”后省略了介词“于”,可译为“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三、文中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四、刻画人物善用细节。⑴细节一:“阖户启箧取书”,写专心致志地读书,一个“阖”字,指闭门谢客,排除一切干扰。⑵细节二:“碎裂奏牍掷地”,写太祖之怒,“碎裂”足以表明怒的程度,再加一个“掷”字,怒不可遏的样子可想而知。⑶细节三:“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写沉着镇定。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然而,赵普岂止“拾之”,他居然在日后“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补缀旧纸”这一细节生动感人,那被撕碎的奏牍,要恢复原样,需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
五、叙事简洁。写太祖的“不用”,“亦不用”和“卒用”,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通篇没有说明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六、中考再现:
1、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
手不释卷。(1分)
2、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
以天下事为己任
。(用原文回答)。(1分)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一、重点字词解释。东游:到东方游历。辩斗:争辩。故:原因。以:认为、以为。去:距离。及:到。汤:热水。决:判定。为:同“谓”,说。汝:你。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
三、告诉我们的道理:
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3、要像两小儿一样有大胆质疑、执着探究的精神。
黔之驴 [唐]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重点字词解释。船:用船。则:却。以为神:把它当做神。稍:渐渐。近:接近。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莫相知:不了解它。骇:害怕。远遁:逃到远处。遁:逃跑。以为且噬己:认为将要咬自己。且:将要。益:逐渐。习:熟悉、习惯。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荡倚冲冒:碰撞、靠近、冲击、冒犯。不胜:禁不住。蹄:用蹄子踢。止:只。耳:罢了。跳踉:跳跃。:怒吼。尽:吃完。乃去:才离开。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蔽林间窥之
翻译: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2、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翻译:(老虎)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
三、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四、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五、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答:驴。这则故事由虎的正面描写来描写驴的外强中干,从而起到讽刺的作用。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重点字词解释。蕃:多。濯:洗涤。清涟:清水。妖:妖媚,美丽而不庄重。植:同“直”,树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鲜:少。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宜乎:当然。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三、中考再现: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6、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7、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答: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
8、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9、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莲”的别称(名)还有:荷花、芙蕖、水华、菡萏、水芙蓉、藕花等。
四、“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黄鹤楼
[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一、重点字词解释。隅:角落。登仙:成仙。尝:曾经。憩:休息。遂:于是,就
名:命名。耸构(高标):矗立的楼宇。倚:靠。临:临近。闼:门。井邑:城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遂以名楼
翻译: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2、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翻译: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翻译: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
4、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翻译: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三、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四、中考再现
1、《黄鹤楼》一文用了8句对偶句,或铺陈,或夸张,或比喻,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如用“_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_”一组对偶句,强调了黄鹤楼名称由来之证据充足。又如“耸构巍峨,高标
”一组对偶,极力铺陈黄鹤楼高大雄伟之能事。又如“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之情态。
2、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实有虚。
六、记叙文部分
1、概括情节。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
”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4、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5、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案模板:“××”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6、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七、说明文部分
1、说明文分类
⑴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⑵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2、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常见的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引用说明。
4、说明文的语言品析: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八、名著阅读部分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
谛。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 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5.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6.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7.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8.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9.《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10.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11、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1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百变猴头 ______,憨厚老成______
,阿弥陀佛是_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3、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14、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乌鸡国 车迟国 女儿国 玉华洲 天竺国
15、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大闹流沙河 高老庄娶亲。
16、写出几个《西游记》中具有神妙奇幻的想象,紧张曲折的情节?
三打白骨精,智取芭蕉扇等
17、《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 浪漫主义 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8、人物及性格特征:
孙悟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
猪八戒: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
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
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
助手。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主要事件:
1、孙悟空大闹天宫;
2、三打白骨精;
3、车迟国斗法;
4、女儿国遇难;
5、真假美猴王;
6、智取红孩儿;
7、三调芭蕉扇等
九、新闻常识部分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3、结构一般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是全文的眉目。导语一般是一篇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二句。有人把它比作消息的眼睛。电头是用来表示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以及时间。
4、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八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1 七律·长征
2* 《长征组歌》两首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过雪山草地 3 老山界 4 草
5* 《长征》节选 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
写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6 枣核 7 最后一课
8*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9 古诗四首 春望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泊秦淮 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
革命烈士诗二首 把牢底坐穿 花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专题:长城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11 背影
12* 甜甜的泥土 13 人琴俱亡 14 我的母亲 15* 父母的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己亥杂诗
写作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 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16 小石潭记 17 记承天寺夜游 18 阿里山纪行
19* 美丽的西双版纳 20* 蓝蓝的威尼斯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望岳
钱塘湖春行 登飞来峰
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21 苏州园林 22 都市精灵 23 幽径悲剧
24* 明天不封阳台 25* 治水必躬亲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三)大地上的事情
写作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实践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26* 从小就要爱科学 27* 在太空中理家 28* 奇妙的克隆
29*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30 师生自荐课文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雁门太守行 别云间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师生自行设计 专题“汉字”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规则、计划、表扬信、建议书、倡议书)附录二 名家书法欣赏(米芾、赵孟兆页)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字词表
本册书一共有六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长征之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第三单元:至爱亲情,第四单元:江山多娇,第五单元:人与环境,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第一单元
长征之歌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理清文体
1. 《七律•长征》——七言律诗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 《<长征组歌>两首》——歌词
3. 《老山界》——回忆录(回忆性叙事散文)4. 《草》——短篇小说
5. 《<长征>节选》——电视文学剧本(节选)课文简介
(一)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疏通字词
音:逶迤 岷mín山 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 横 héng 横竖
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
更 gèng更加 蒙méng 乌蒙,蒙昧,蒙混过关
gēng更新 mēng 蒙骗,欺上蒙下
měng 内蒙古 磅 páng磅礴 尽 jǐn尽管
bàng磅秤 jìn尽心
形:崖 悬崖 岷 岷山 逶 逶迤
涯 天涯 泯 泯灭 诿 推诿
睚 睚眦必报 萎 萎缩 义:逶迤 磅礴 走泥丸 开颜
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悠闲:主要用于态度从容、闲适,有悠然自得之意。两者都可表示自在的心态和神情。)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悬崖:主要形容山势陡峭。两者都有山势陡峭险峻的意思。)
颜——脸,脸上的表情。
(二)《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疏通字词:
音:黔 皑皑 毡 炊chuī 毯tǎn 侵qīn 似 sì 水似银 似乎 重 chóng 重飞渡
shì 似的 zhòng 重兵 扎 zhā 扎营盘 乘 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 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 行 háng 行情,欺行霸市 奇 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 奇数 解 jiè 解送 jiě 解嘲
xiè 跑马卖解
(三)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该课主要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疏通字词
蔫(niān)巴 酸涩(sè)抽噎(yē)背(bèi)阴 绽(zhàn)开 火燎(liáo)愠(yùn)怒 霎时(shà)焦灼(zhuÓ)飒飒(sà)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五)《长征节选》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文体知识简介: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它熔文学、表演、摄影、音乐、美术于一炉,以推、拉、摇、跟、移、空格等各种镜头为基本结构单位,通过镜头的组接创作出运动的、有连续性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画面,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视觉感知的需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将电视文学剧本《长征》搬上荧幕。本文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截取了4个场景,再现了红军长征中可歌可泣的历史史实。
第二单元
爱国情怀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主要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比如肖像描写、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理清文体
6.《枣核》 短篇散文
7.《最后一课》
短篇小说
8.《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通讯
9.《古诗四首》
古诗
10.《晏子使楚》
文言文
课文简介
(6)《枣核》让学生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疏通字词:
蹊跷qÿqiüo 掐指一算qiü 殷切yÿn 调皮tiáo 嫣红yün 山坳ào
拐guǎi
掀启xiün 匀称yún
劈头pÿ 感慨良深kǎi(7)《最后一课》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疏通字词
喧闹xuün:喧哗热闹。踱duï:慢步行走。
督学dū:旧时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祈祷qídǒo: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哽gþng:指声气阻塞。
(8)《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能大致说出钱学森的事迹,了解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疏通字词; 遨(áo)游 眷(juàn)恋 生涯(yá)
萌(méng)发 诬(wū)蔑 募(mù)集
深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遨游:漫游,游历。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萌发:开始发生。
触怒:惹人发怒。募集:广泛征集。
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9)《古诗四首》能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
《春望》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爱国诗篇 疏通字词: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战乱。抵(dǐ):相当于。浑(hún):简直。
胜(旧读shýng):能承受。数不~数,不~枚举。簪(zün):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子。
译文: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都是繁密的花草树木。感伤时事,鲜花使我泪水飞溅,告别家人,鸣叫的鸟儿使我心灵惊悸。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句。“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只有亲历战乱,方能体会这两句如何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艺术特点:这首诗将眼前景融于胸中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此忧乱伤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伤怀。下四,春望之情,遭乱思家。”这一评析十分简要、中肯。《泊秦淮》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唐代诗人,世称“小李杜”,以别于杜甫。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写作背景:
六朝故都建康(现在的南京)城中的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的流行歌曲。看到烟雾迷蒙、月光凄清的秦淮河,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时局的忧愤。疏通字词
笼:笼罩,动词。
犹:还,仍然。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陈朝灭亡。《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着腐败和糜烂,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唱《后庭花》”警示唐王朝。
《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作者的真实用意是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商女唱什么歌曲,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
这帮有权势的人。他们不以国事为怀,每天聚集在酒楼中欣赏靡靡之音,寻欢作乐,这是在走南朝亡国的老路。因此我们认为作者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矛头是指向高层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渲染气氛,迷蒙之中透出悲凉;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后两句以形象而婉曲的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全诗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陆游(1125年—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2、疏通字词
僵卧:躺着不动。
尚思:还想着。戍轮台:守卫边疆。
夜阑:夜深。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3、赏析全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当时诗人的处境: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讨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的?”
诗人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如梦来。”句,自然而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雨联想到国家的动荡,由现实转为梦境,将满腔的爱国热忱转化为豪壮的诗句。
5、明确诗歌主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6、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过零丁洋》
1、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的后面附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 34
天祥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疏通字词
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
丹心:赤诚的心。干戈:泛指兵器。大动~~。诗歌鉴赏:
(1)说说“惶恐”和“零丁”两个词语的妙处。
诗人巧妙地运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2)讨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的含义。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为有此两句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5、艺术特点: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最后两句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0)《晏子使楚》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能通过表演感受到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能言善辩的才智。
晏子,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中。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
疏通字词:
lǘ
bÿn zÿ
mâi zhǐ
闾
傧
缁
袂
枳 重点句理解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是三个成语,分别是什么意思? 张开袖子能挡住阳光;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肩靠肩,后人的脚尖挨着前人的脚后跟。都形容人多。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 橘子长在淮河南边就是结出橘子,而长在淮河北边就结出枳子。
七、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傧者更道 .临淄三百闾 .. 35
张袂成阴 .比肩接踵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晏子使楚 .然则子何为使乎 .其贤者使使先王 ..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傧者更道 .张袂成阴 .比肩接踵 ..齐之习辞者也 .齐人固善盗乎 ..寡人反取病焉 .第一次,国格较量。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第二次,国威较量。晏子不给对方留余地。楚王的这句话很具有外交水平,很智慧,这句话一语四关,只人字就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有生命的个体,二是指人才。同时,这句话既比了国威又考了晏子的智力。其一,那时候生产力低下,人就是最好的生产力,人多国力就强大,人既能创造财富,作战时又有充足的兵力。所以楚王要比谁人多。这点晏子看听出来了,晏子用“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接踵”来回答,意思是说,齐国兵力充足,不怕出国。其二,人才这个意思,晏子也听出来了,用“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其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宜使楚。”来回答。四关,晏子都闯过了。
第三次,国风较量。晏子送水推舟。楚王这次做了精心准备,找了好三个托,两个扮成吏,一个扮成齐国小偷。在酒宴上侮辱晏子,晏子没有辩论这个小偷是否是齐国人,而是送水推舟,用了一个比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进而推理,在齐不盗,入楚则盗,是楚的水土使人们喜欢偷盗。晏子说的“水土”就是国风的意思,证明楚国的国风不好,国王无德。把这个责任嫁接到了楚王身上,使楚王无可辩驳,不得不承认甘拜下风。从中,我们看出了晏子的哪些特点呢? 讨论小结:聪明智慧,能言善辩。
总结: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看是楚王小肚鸡肠,刻意刁难,其实这是外交上较量和智慧的比拼,在外交上,国格、国威、国风的较量和使者的智慧,这四个内容在外交上是经常较量的。楚王也不是平庸无能之辈,他设计的这三个问题,看似平常,其实都是智慧含量很高问题,不仅从国格、国威、国风三方面与齐国进行了较量,同时还和晏子进行了智慧的比拼。楚王也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特别是最后主动承认输了,还是笑着说的,没有发怒,更能体现了一个大家的风范。
晏子——聪明智慧,能言善辩
结束语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这是国格和智慧的的较量。毛主席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都拥有核武器的超级大国的核威胁下,断然指出“核武器也是这老虎”,还有他的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都是国威的较量。
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理清文体
(11)《背影》
散文(12)《甜甜的泥土》
小说(13)《人琴俱亡》
文言文(14)《我的母亲》
散文(15)《父母的心》
散文
课文简介
(11)《背影》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疏通字词
差
chüi 使
狼藉
jí
簌簌 sù sù
蹒跚
pán shün
颓
tuí
唐
拭
shì 擦 举箸
zhù
踌躇
chïu chú
总结梳理,归纳小结
见面背景
祖母死了 父亲失业
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三次流泪
感动之泪(望亲买橘 父子离别)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四个背影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惜别背影(父子分手)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一、体味作者平实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
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中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体会一下。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言语里面蕴涵了怎样的深厚感情?(学生指出句子后,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头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二、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这篇文章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父子情深。
三、问题探究。
1、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 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家中“祸不单行”,遭受不幸的变故,家境衰败,这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下文父亲送别时对儿子的满腔挚爱形成对照。在这种特定背景、环境下的父亲的“背影”,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普通的背影,更充满感情、饱含深意,更显示出父爱的崇高。(这一段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看似偏离话题,实则紧扣中心。)
2、课题能否改为“浦口惜别”?
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本文是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情节中体会母
亲对儿子的疼爱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12)《甜甜的泥土》本文是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情节中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读准下列词语 疏通字词
黯(àn)淡 呆滞(zhì)蹭(cèng)蓦地(mò dì)
愣怔(lèng zheng)吮(shǔn)涮(shuàn)净 晕眩(yūn xuàn)
(13)《人琴俱亡》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的语言
作者:刘义庆 字词疏通
了(liǎo)不悲
笃(dǔ)
舆(yú)
奔(býn)丧
恸(tîng)
亦卒(zú)
不调(tiáo)实词:
笃:(病)重;
索:要;
舆:轿子; 径:直往;
素:向来,一向; 卒:死 虚词:
而:表承接,不译;
了:完全;
既:已经;
俱:全,都。
因:于是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奔丧事,一路上都没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2.探究
(1)、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独特在哪?(2)、你如何理解子猷的独特的悼念方式?
(14)《我的母亲》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理解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疏通字词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15)《父母的心》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作者简介: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专题是“江山多娇”。有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苏轼夜游的“承天寺”、宝岛台湾的阿里山、南国边陲的西双版纳、享誉世界的水城威尼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领略那一山一林、一潭一溪秀丽景色,陶醉在优美、隽永的语言里,感受作者的真切情感。
文体疏通
散文
游记 散文 游记 散文
游记散文 16《小石潭记》
记 17《记承天寺夜游》
18《阿里山纪行》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20《蓝蓝的威尼斯》
课文简介
16.《小石潭记》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简介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
疏通字音
参差(cýn cÿ)
寂寥(liáo)摇缀(zhuì)
隶(lì)
精读课文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作者选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等景物描绘出了小石潭的概貌。作者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这是全文写景物最精彩的一段。作者首先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又使人感到象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则从另一个角度写水澄澈空明。“似与游者同乐”,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写来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一扫作者被贬后郁闷沉痛的心情,而对小石潭这一奇趣感到轻松、快慰。
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记的附文。
a.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b.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明确: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c.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7《记承天寺夜游》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导语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1.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2。文章的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18.《阿里山纪行》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19.《美丽的西双版纳》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对照手法的运用。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20《蓝蓝的威尼斯》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意大利半岛南端,亚得里亚海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叫威尼斯,她被人们称为“世界水城”。说到她人人都赞不绝口;我们也曾通过书本、电视、网络对她有所了解。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与环境”。本单元的主题可以说是激发人类善待野生动植物,善待大自然,善待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主题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很大难度,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几篇文章体裁来看,有说明文、随笔、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议论
文),体裁多样化。虽说潮流对文体要求无须过高,甚至不作要求,但对文体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些,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读是必要的、有效的基本的手段。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多与大自然来几次亲密接触,让学生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义、道理,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可以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得到一定的升华,也就实现了本单元编者的初衷。
理清文体
21.《苏州园林》
说文
22.《都市精灵》
文
23.《幽径悲剧》
文
24.《明天不封阳台》
记叙文
25.《治水必躬亲》
议论文
明散散
课文梳理 《苏州园林》
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作用。作者介绍: 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22.《 都市精灵》
体会文中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通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疏通字词
抿
息
肆无忌惮 惯
硕大
围剿
栖 鹈鹕
荒诞
无所事事
司空见
流连忘返
初读文本,了解词义
1、“都市精灵”中的“精灵”,原指神仙、精怪,文中如何理解?
2、它们并不叫,„„ 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
3、„„,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
4、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本文是一篇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描写或评论。
形: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
23.《 幽径悲剧》 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与作者有关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走近名人
成为名人 季羡林
24.《明天不封阳台》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疏通生字词障碍
(五)小结:
1、这篇课文通过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话题,提出了人与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这种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以小见大”。
2、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主要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夹叙
25.《治水必躬亲》能正确说出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的意义能说出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学习摆事实,讲道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叙述故事
要求学生讲述古今几个有关“治水”的故事,并且能够做到故事情节完整,叙述重点突出。如:鲧治水、大禹治水、西门豹治水、李冰治水、历史上中华民族治黄等等。
2、比照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对照文本,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结合所讲的故事是重点,在评述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题。如:鲧治水不成,因为他执
一、拘泥于“水来土掩”的掌故,未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李冰修建都江堰虽然是堵水,但他成为造福后人的功臣,这是因为他知山知水,知情
知势。大禹治水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具体事例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六、援疑质理,掌握方法
“治水必须躬亲”,文章是怎样阐述这个问题的呢?
(明确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历史上不同治水人物的正反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七、拓展延伸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第六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知识,在内容上,可以让学生对某些高新科技作一些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更新的未知领域,必须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教学,以补充课本内容并提供形象的音像资料。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好实践活动,可以使这些知识更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和探究。
与其他单元不同的是,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浏览、略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也不要拘泥于课本的编排顺序,还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同类文章进行阅读。但自由读写并非是放任学生无组织无计划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所以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在开始学习本单元之前,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阅读方法和水平,再进行一定的指导。
理清文体
26.《从小就爱科学》序言 27.《在太空中理家》说明文 28.《奇妙的克隆》说明文
29.《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说明文
二十六 《从小就要爱科学》了解序言的写作要求。了解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重点:序言的写作要求。难点:用语严密准确。
本文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所写的序言。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体现本书内容,本文属于后者。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发展的成就。
第二部分(4),说明这套《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特点和意义。第三部分(5),勉励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三、探究
2、阅读文章首段和末段,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动性等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⑴首段中能否删去:“从一定角度上看”,“在它的背后”?为什么?
⑴不能删去。因为严格说来,“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这句流行语本身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电脑与外语主要性质还在于工具性,而不是知识本身,更没有涉及到道德品质问题,加上“从一定角度上看”,表明了对这句话的有保留的承认和肯定。
⑵末段中能否删去:“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为什么?
⑵不能删去。这些句子概括了当前的大好形势,富于激励、鼓动效果。
二十七
《在太空中理家》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了解太空生活,学习宇航员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一、重点难点
重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难点: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
三、探究
1、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明确: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2、文章最后说:“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二十八 《奇妙的克隆》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
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二十九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学习课文的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重点难点
重点:思路清晰,布局严谨。难点:举例说明。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字词梳理
花卉(huì)
华裔(yì)
枯萎(weǐ)贮运(zhù)
康乃馨(xÿn)
凋零(diüo)
三、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本文由一个开头和三个部分构成,主要说明什么是转基因花及其优良特性。开头部分主要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开头之后的三个部分,主要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色彩特别又特别新奇、特别长寿。在这一部分最后,作者以两段总结全文。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1、理解每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流利诵读,欣赏和背诵每首古诗。
知识梳理
1、这两首诗在古诗中叫做什么格式的诗?
律诗。前一首像七律,但不是律诗,“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后一首是五律。
2、律诗的形式怎样?
由四联构成,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共八句,中间两联各自对偶。基本双句押韵。
《雁门太守行》
①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一场边关战争的意境。
②既写“黑云压城”,又写“甲光向日”,矛盾吗? 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
③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壮美;苍凉、悲壮。
④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⑤歌颂了哪两方面的守边将士? 城内、城外。
⑥这首诗意在歌颂什么?
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披坚执锐,严
悲壮苍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阵以待)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潜师夜袭,勇往直前,保
歌颂英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卫边疆)
《别云间》
①你认为“别云间”,除了别故乡,还有其它意思吗?
诗人内心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②首联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 悲苦感叹。
③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不宽广?
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④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事业未成,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有身孕,自己又将踏上死亡之旅,怎能不无限留恋。
⑤最后一联,使全诗格调起什么样的变化?
由悲而壮,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⑥整体上,这首正气歌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
三年羁旋客,今日又南冠。回忆征程,放眼河山。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落入罗网,悲苦感叹)爱祖国爱家乡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由悲而壮,无限眷恋。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视死战斗,冲天豪气)
八年级下册
目录
第一单元(借物抒怀)
《海燕》
《白杨礼赞》
《石榴》
《竹溪记》
《紫藤萝瀑布》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纪念白求恩》
《敬业与乐业》
《多一些宽容》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陋室铭》
《诗词曲三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活板》
《宇宙里有些什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山市》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孔乙己》
《范进中举》
《核舟记》
《变色龙》 《窗》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错过》
《散步》
《送东阳马生序》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有的人》
《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悼念玛丽·居里》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 《两小儿辩日》
本册书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咏物抒怀,第二单元道德修养,第三单元事例说明,第四单元小说之林,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虽然都是写物的散文,但表现的手法又各有特点,教学的设计既要着眼于这一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又要针对每篇课文的个性特点。《海燕》和《白杨礼赞》《石榴》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但《海燕》是一组形象的象征,这些不同的象征物构成一个群体,组合起来表现主题,《白杨礼赞》《石榴》主要通过揭示白杨树、石榴这一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表现主旨,《紫藤萝瀑布》则是写作者由紫藤萝所获得的人生感悟。从语言看,《海燕》是散文诗,语言具有更强烈的抒情性。所以《海燕》的教学要更注重朗读和吟诵,把课文的背诵和文章的欣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其他媒体帮助学生领悟课文,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一组形象之间的关系。《白杨礼赞》《石榴》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阅渎中理解物的“形”与“神”、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致。结构上,《白杨礼赞》又要复杂一些,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把握文章的层次,49
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石榴》的教学可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利用“探究·练习”或设计一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并稍加点拨则可。《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可以由文章对紫藤萝花的描写人手,解读文章所蕴涵的哲理。无疑,作为一组散文,教学中都要加强学生的朗读,但要注意把朗读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朗读为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服务。单元课文简析: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井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这篇散文诗的思想是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要从作品整体上和主要方面领会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
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是: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和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而狂风、乌云、闪电、响雷则是暴风雨的前奏,为什么却说它们象征反动势力呢? 作者简介 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文章主题的理解:本文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来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文章抓住白杨外形上的特点一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然后联系白杨生长的环境,揭示它“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气质,这就远远突破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而是赋予它特定的意义,从而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理解象征手法和文章的主题,必须认识白杨树与歌颂根据地军民二者之间的这样两点内在的联系: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以状物抒情的方式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作者在形象地描绘了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以后,直抒胸臆,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从宇宙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石榴的花又因它的形态色彩美和精神美,因它那“奇迹”般的充满“妙幻”的发展变化美,成为石榴树“最可爱”的部位,要是没有它,夏天将显得黠然无光、索然无味,所以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第四篇:部编版三(下)读拼音写词语全册练习(可下载)
第1课
rónɡ huà
yàn zi
yuān yānɡ
ēn huì
chónɡ bài
lú wěi
fā yá
méi huā
xiǎo xī
ɡuǎnɡ fàn
jiǎn shǎo
xī shuǐ
第2课
wū
hēi
jiǎn
dāo
huó
po
chūn
rì
qīng
fēng
chuī
fú
sǎ
luò
gǎn
jí
jù
lǒng
xíng
chéng
jiā
rù
chūn
guāng
hú
miàn
óu
ěr
xiān
xì
diàn
xiàn
第3课
hé
huā
qīng
xiāng
gán
jǐn
yuán
pán
huābàn
lián
péng
huā
gū
duǒ
ér
bǎo
zhàng
pò
liè
zī
shì
yǎn
qián
huà
jiā
bén
lǐng
liǎo
bù
qǐ
fǎng
fú
suí
fēng
piāo
dòng
tíng
zhǐ
第5课
shǒu hù
bǎo shǒu
yì zhū
děnɡ dài
děnɡ hòu
ɡēnɡ tián
ɡēnɡ dì
jiē chù
jǐnɡ bù
jiě shì
qí tā
sònɡ cháo
第6课
guó
wáng
jiāo
ào
kàn
bù
qǐ
ào
màn
qiān
xū
nuò
ruò
shén
qì
zhù
zuǐ
wáng
cháo
chén
tǔ
cā
xǐ
guāng
jié
měi
guān
gǔ
dài
jià
zhí
dòng
shǒu
第7课
shī
zi
tòng
kuài
chí
tang
dào
yìng
dào
yǐng
zháo
jí
xīn
shǎng
jīng
měi
yún
chèn
bié
zhì
méi
jīng
dǎ
cǎi
jī
ling
huí
tóu
āi
ya
jī
huì
tàn
qì
第9课
tú
sū
sū
xǐnɡ
jiāo huàn
jiù de
fú hào
yù wànɡ
línɡ hún
jiè shū
mù tónɡ
dú
zì
xiōnɡ dì
jiā
rén
第10课
zào
zhǐ
shù
wěi
dà
wén
zì
jì
lù
qīng
tóng
qì
bǎo
cún
fāng
biàn
xué
wen
qīng
biàn
shèng
fàng
xī
hàn
dà
yuē
dōng
hàn
xī
shōu
jīng
yàn
shù
pí
pò
bù
yuán
liào
qiē
duàn
mǎn
zú
cháo
xiān
bàn
dǎo
rì
běn
ā
lā
bó
ōu
zhōu
shè
huì
jìn
bù
wén
huà
yíng
xiǎng
第11课
zhào
zhōu
qiáo
shí
jiàng
shè
jì
zhōng
jiān
qiáo
dòng
hé
miàn
chuàng
jǔ
liú
shuǐ
chōng
jī
jié
shěng
ér
qiě
shuǐ
huā
shuāng
lóng
xì
zhū
gè
zì
sì
hū
rén
mín
zhì
huì
cái
gàn
lì
shǐ
第13课
huā
zhōng
zhēng
qí
dòu
yàn
fēn
fāng
mí
rén
liú
xīn
kāi
fàng
yàn
lì
xiào
liǎn
shuì
lián
xǐng
lái
wàn
shòu
jú
xīn
rán
sū
xǐng
hán
xiào
wēn
dù
shī
dù
guāng
zhào
qì
wēn
cháng
qī
zhǎn
shì
kūn
chóng
xiū
jiàn
zǔ
chéng
shí
zhōng
第14课
mì
fēng
tīng
shuō
biàn
rèn
néng
lì
gōng
lǐ
jì
hao
jī
hū
zǔ
lì
huā
fěn
jiāng
jìn
bāo
kuò
qīn
yǎn
jiǎn
chá
mí
shī
zhǔn
què
jǐn
guǎn
yán
tú
mò
shēng
jǐng
wù
què
shí
jì
yì
běn
néng
第16课
liú
tǎng
mì
mì
yí
dòng
lóu
tī
líng
shēng
chéng
fǎ
sī
xù
Piān
mù
fēi
yuè
第17课
课
chī
fàn
xíng
zhuàng
hú
li
dān
xīn
dīng
líng
shī
wàng
bèi
bāo
qiǎo
kè
lì
xiāng
cháng
miàn
bāo
huā
shēng
niú
nǎi
jì
xù
pái
gǔ
shuǐ
zhū
zuǐ
ba
mì
mì
fàn
cài
第18课
shuǐ
mò
huà
chuí
liǔ
diào
gān
pū
téng
xì
shuǎ
shān
dòng
bō
dòng
làng
huā
hú
lu
sōng
shù
qīng
shuǎng
sōng
zhēn
mó
gu
第19课
dà
shī
biǎo
dì
dǎn
xiǎo
zhōng
yào
gū
fu
lǐ
fà
huān
yíng
hài
rén
jīng
chóu
rén
bǎi
bu
tòng
kǔ
shuāng
bèi
guò
nián
suī
rán
tiān
fèn
shuì
yī
jìng
zi
qīng
chú
shuāng
bèi
yāng
qiú
第20课
féi
zào
pào
zhǒng
lèi
qí
zhōng
wǎng
qiú
tòu
míng
fēn
liè
jiāo
ruǎn
xíng
shì
yuán
mǎn
fēi
yuè
yīng
ér
mù
sòng
xī
wàng
第22课
qí
miào
huǒ
qiú
fēi
xíng
chéng
xiàn
biàn
huàn
yè
kōng
qún
xīng
là
zhú
qí
jì
shēng
gēn
fā
yá
yòu
rén
yuán
rùn
xià
rì
chéng
liáng
gǎn
tàn
shén
qí
guāng
máng
jiàn
zào
bīng
xuě
fēng
lì
dāo
jiàn
pǔ
tōng
mó
xíng
cún
zài
wú
qióng
第23课
23níng
jìng
guāng
xiàn
qì
guān
xíng
jìn
wēi
xiǎn
hǎi
shēn
pá
xíng
xiǎo
shí
gōng
jī
fǎn
tuī
lì
xùn
sù
hòu
tuì
lún
chuán
dì
qiú
shēng
wù
shí
yóu
tiān
rán
qì
cháng
tú
第24课
huǒ
shāo
yún
wǎn
fàn
hú
zǐ
jīn
càn
càn
xiōng
měng
wēi
wǔ
zhèn
jìng
第25课
xìng
zi
bù
liào
jiāo
huò
xiào
hua
dà
fāng
kuā
jiǎng
dào
lǐ
shí
zai
tí
qián
fú
wù
chèn
shān
duì
bù
qǐ
yáo
tóu
fù
zé
míng
shēng
fàng
xīn
shǒu
yì
gǎn
dòng
第27课
lǐ
wū
mò
fēi
lì
hai
fā
dǒu
sōng
shǒu
zhān
jiāo
gēn
qián
gān
xīn
dī
d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