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慈济培训心得
伴着思想的脉动和心灵的撞击,享受着老师们给予我们的“心灵鸡汤”,心静了,心也净了。从每一位慈济人身上我看到的不光是他们的一言一行,还让人觉得与他们相处就像家人一样亲切,更多的是让我感受到他们那种精神的伟大与崇高。我想如果世人都像他们一样心发好愿,口说好话,身行好事,那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啊!慈济人发自肺腑的一声声“感恩”;忘不了老师们一张张真诚而灿烂的笑容;更忘不了志工们一个个从容而忙碌的身影。
是的,我们终将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却完全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当下,仅有感动是远远不够的,更应付诸于行动,“对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对了”。
“同样是做,带着爱去做和带着不耐烦去做,时间一样,何不带着爱,带着感恩的心去做”,慈济的精神,慈济的理念让我明白了太多,感悟太多,我个人一定会让“用爱心、耐心去感化人心”这句话作为我今后工作的导航标,让“合心、和气、同心、协力”的慈济精神在我工作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坐到电脑前,立刻上网找有关慈济的信息。当我看到证严上人的特别形象,听到证严上人的特殊声音时,心身受到极大震撼,我完全被证严上人慈悲的眼光,慈悲的脸庞,慈悲的声音所慑服,那绝对是一个具有满腔慈悲情怀、满腹慈悲心肠的人才会具有的啊!顿时,我感到上人就是慈悲的化身,就是人间菩萨。我一直坐在电脑前足足有1个多小时,了解了不少关于慈济的信息。知悉台湾慈济自1966年创办至今已有47年的历史,已在40多个国家建立分支机构,已遍及70多个国家开展慈善救济活动,目前全世界的慈济志工队伍多达一千多万人。同时也知道慈济在大陆从事慈善事业已有21年,建立了“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等五大主要慈善工作型态,足迹遍及大陆28个省、市、自治区------我完全被慈济的思想,慈济的理念,慈济的志业,慈济的历程所吸引,所震撼。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纯净、纯善、纯美的慈善机构,世界上竟然还能把慈善活动做得如此精细、精致、精美:她要“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她的慈善工作要达到“直接、重点、务实”;她的善款运用要做到“一元当作两元用”,她强调“亲手遍布施”,要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她要求慈济志工做事要“跑在最前,做到最后”-----这是我在网上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初步了解到的台湾慈济理念、慈济思想、慈济精神,我感到很震撼。我已被深深折服,置身在充满着慈善大爱氛围的会所里,我的心被感动着、感化着、浸染着,有一种尽快融入慈济的激情与冲动。
慈济团队的活动规矩是:同进同出,同去同回,这是以牺牲小我顾大我啊!否则人人强调自己的特殊性,人人需要特殊照顾,这个团队怎么好管理,怎么能管理的如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呢?想到这里,我一天来心里的些许疑惑与不悦不仅一扫而光,而且是被慈济的管理原则,管理规范、管理模式所倾倒,所教育,变疑惑为理解,变不悦为欣赏。
现场的每个人都非常的开心、快乐,到处看到的都是灿烂的笑容,听到的都是感恩祝福的话语。在等待场地那边,依然有活动组的志工在带领乡亲们高唱慈济歌曲和表演手语,整个现场依然是井然有序又一派欢乐景象。“这里是一片爱的海洋,这里是一片笑的天空。人人心中充满着无限的爱,个个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虽然夜是冷的,但大家彼此的心却是温暖的。我真的好惊叹,这些广东师姐们怎么不会觉得累,她们从早上乘车出发开始就一直在忙,一直在唱在演。去澄迈的车上在教我们唱演,到了发放现场在唱、在演,结束时带领大家在唱、在演,从早上八点左右一直唱演到下午一点多,然后参加下乡入户回访,现在又在回海口车上不停地教唱,还组织我们分享。要知道已是下午四点多了,我已又累又困,而她们好像都不会累似的,脸庞依然是笑容绽放,歌声依旧是清脆嘹亮,我真真地被她们的这种热情,这种精力、这种敬业,这种精神所感动,由衷地敬佩、敬重这些慈济的“快乐天使”。
“我非常高兴,在我即将退休之际遇上了慈济,我决定从这次活动起就加入慈济志工队伍,明年退休后,全力投入慈济活动中。我觉得,加入慈济,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找到了爱的精神家园”
这种及时分享,天天分享,确实有助于让大家能够及时交流活动体会,感受,促进大家彼此认识,增强大家对活动的体验,可让大家提升得更快。慈济开展活动确实很完善,一环扣一环,环环有内容,环环 很精彩,环环不可少,如此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真正是达到了精细、精致、精美的地步,让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大有收获。我感到幸运,在我60岁人生的起点,慈济为我打开了一道亮丽的慈善大门,让我看到了充满希望与亮光的大爱风景线,我想我应该也可以为这道风景线增添一点光和彩,我该付出了。
慈济本身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大熔炉。每个参加慈济活动的人,都是在接受教育,接受培养,接受感染,接受熏陶。我深深感受到,慈济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对人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她专门点燃人的爱心,启迪人的善心,培养人上进;她是一所专门培养具有中华传统美德风范的君子与淑女的学校,只要在这个学校熏陶多年后,就会形成慈济人特有的气质、形象、风范;她是一所专门培养从自我——到小我——再向无我境界不断精进的学校,只要在这所学校里浸染多年后,就会拥有慈济人所特有的谦恭、无私、节俭、包容、大爱等等优秀品质。这样的学校对于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而信仰缺失,物质极大丰富而精神缺失,科技突飞猛进而道德缺失,生理得到满足而善心缺失,生活日益丰富而人性缺失的社会来讲,真是太需要了!大时代需明大是非,大劫难需养大慈悲,大无明需要大智慧,大**需要大忏悔。我希望这样的学校在世界上越多越好,因为只有全社会的觉醒、觉悟,人类才有希望。
慈济,一个佛教慈善团体,一个修行,感恩的团体。感恩,尊重,爱。感恩从尊重起,用行动去感动。
义工与志工是不一样的。义工是想做就做,而志工是一种责任,以助人为第一要务。虽以前老弄错,但从这次之后,相信不会再搞错了。证严法师的三个愿望,让我铭记。“净化人心,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证严上人的三心——决心,爱心,信心”,“每日一善念”
时至今日,慈济人一直在努力着。相信,社会祥和,天下无灾无难。
“我非常羡慕基督徒的聚会、祷告。这种集体活动是一种“习礼”的过程。中国今天的儒家,就没有这样的活动,我为此深深地感到惋惜。中国的儒家可以定期聚会,进行交流讨论等。也可以搞一些仪式,比如读经、集体唱歌、向孔子像敬礼等。基督宗教在集体仪式方面的经验很多,我觉得倒是可以借鉴。当我参加慈济会的这个活动时,我感到我的梦想实际上已经被实现了。在我看来,这种活动未必需要以一种特定的“宗教”作为背景;不管是孔子还是佛祖,他们的教导都是普世的(universalistic),是造福众生的。在实践的方面,慈济会确实提供了宝贵的心得与经验。这些心得与经验都是非常值得中国(大陆)人学习和借鉴的;
觉得社会很冷漠,记得大学时每天看网络上,报纸上对社会负面的报道,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消息,说一位老人摔倒了,竟然没有人扶。我觉得人心是冷的,社会是阴暗的,那时的我就像一个愤青。接触了慈济,我得到了很多正能量,我对社会也不再是以前那样的认识了,我不再抱怨社会,抱怨人心,而是积极的去做,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帮助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去给更多人微笑和正面的力量。我现在对做好人充满了信心,我一定要做一个好人,永不退转。以前的我会去追求物质的享受,追求所谓的名牌,时尚,现在的我,生活简单朴素,我的手机100多元,能打电话,能发信息,我用了3年多了,很欢喜,我每天吃简单的素食,蔬菜水果,没有那么多欲望,觉得很自在,很满足,我的衣服除了两件换洗的衣服,就是慈济的制服,没有那么多时尚的要求,现在的我,珍惜物命,简单朴素。最后我想分享两句对我很有影响的静思语,可以说点醒了我的两句静思语,一句是《清平致富》这本书里的一句话——“不要沉迷于计算机,要多和人接触。”另一句是——“每一天都是生命的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这两句话对我的生活很有影响,可谓醍醐灌顶。最后,我想说,我会在慈济这条路上坚定的走下去的。感恩大家。
慈济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仪式。发放不仅仅是将物资送到需要者手中,更重要的目的是传播爱心,传播慈济慈善文化。
就整个发放过程来说,现场两天的工作,不过是冰山一角。前期的准备令人难以想象。毫无疑问这里包含着巨大的劳动量。组织工作也非同小可。发放的是物资,传递的是爱心。所谓安住当下,就是要让我们的精神高度集中在此时此地。《金刚经》上面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了不可得。过去的这一念心,像做梦一样,烟消云散;未来的这一念心,它还没有来到,仅仅是一个幻想而已;现在的这一念心,就像水中的泡沫一样,当生即灭。三心都不可捉摸,但是,我们就要在这个不可捉摸、心无所著的这个状态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安住当下,一念不生,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用功夫的境界。
一個人做不了多少事,必須匯集眾人的力量、共同一念心,這股力量才會大。所以,最重要的是大家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為社會、為大地、天下一起去付出,才能讓世間無災無難。
「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大樹能夠茂盛成長,來自於各個部位發揮其功能──樹根深入地下,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樹幹輸送營養、支撐整棵樹的成長;樹枝將葉子伸展到接近陽光的地方;樹葉可行光合作用、納垢吐新,再藉由枝幹將汲取的養分往下輸送。
不僅一個團體是如此,社會不也是這樣嗎?雖然每個人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同樣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彼此如同根生。所以「合心」是樹根、「和氣」是樹幹、「互愛」是樹椏、「協力」是枝葉,一棵大樹要上下貫通才能茂盛、庇蔭眾生,社會也需人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才能祥和安定。
在志愿服务中感悟付出与收获 从付出中散播 感恩与爱 见苦知福又惜福造福 知感恩知付出
第二篇:慈济培训心得
慈济培训心得
春天是希望的象征,也是播洒爱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三月,我们有幸参加了厦门市卫生系统护理主管首期培训班,聆听了慈济老师们给我们带来的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次的培训而又对我们人生具有特殊意义的培训课程。伴着思想的脉动和心灵的撞击,享受着老师们给予我们的“心灵鸡汤”,心静了,心也净了。在感恩老师和志工们几天来的辛劳与付出;感叹慈济护理人将佛教的精髓和南丁格尔精神传承和诠释得如此精准的智慧;感动于慈济人“医病、医人、医心”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坚定了我们护理人的信念,重新梳理了工作思路,拓宽了视野,明确了工作方向。
《慈济的核心价值观》,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医疗事业的神圣和伟大,也深切地感受到白衣天使身负的使命;《慈济护理管理理念》一课让我们学会了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坚定了我们当大环境不容易改变时,和同仁一起营造快乐工作环境的信心;《营造人性化的通报文化》一课让我们了解到慈济护理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视以及便捷、畅通的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这些对今后我们在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中都将有很大的启发;《慈济护理人文》展现了慈济护理人的五全照顾:全人、全家、全队、全程、全社会,充分体现人本服务理念,这与我们当前开展优质护理拓展服务外延有着“殊途同归”的共性;颜惠美副主任生动、朴实的《树典范传人文》一课为我们翻开了慈济志工们无私奉献爱心的一幕幕,在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如何唤起全院护士对护士职业价值的认同和如何培育我院志愿者队伍思索。
三天的时间既是短暂的,却又是永恒的。它必将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永久的印记。忘不了慈济人发自肺腑的一声声“感恩”;忘不了老师们一张张真诚而灿烂的笑容;更忘不了志工们一个个从容而忙碌的身影。
是的,我们终将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却完全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当下,仅有感动是远远不够的,更应付诸于行动,“对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对了”。有了感性认识、有了理念的学习与交流,相信会在今后的护理管理实践中融入新的视角、推出新的举措、达到新的目的、取得新的收获。
护理部:张小螺
第三篇:走进慈济实践报告
走进慈济实践报告
西昌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 工商管理专业 周沁
摘要:2008年5月12日2点28分,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震惊全球。台湾慈济人得知此事后。,马上赶往受灾严重的什邡市洛水镇---我的家乡,进行援救。至今三年已经过去,慈济人仍然守候在我们身旁,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在这个寒假志愿加入慈济,感受大爱,走进冬天的童话。
正文: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他们与灾区五保户一起团年;2010年春节,他们请来乡亲一起“摸福”;即将到来的震后第三个春节,他们依然选择远离亲人守在四川,陪我们度过···他们就是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援建四川震灾区的工作者们。而正在思考如何度过这个寒假的我知道此事之后,决定前往洛水镇的台湾慈济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小小的志工。
讲述在服务中心里发生的事之前,先讲述一下慈济的发展史。1996年,中国台湾正努力摆脱农业生产的型态,为吸引外资,在雄成立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曾经在台湾投入大量关怀的国际慈善组织,完成阶段性的任务后,陆续将资源转向世界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时台湾一千两百万人口中,仍有一百三十万处于政府贫困线下,等待援助。在最进步富裕的社会,也有暗角苦难的众生,何况在那匮乏年代里的偏僻贫穷[后山]――花蓮。此时二十九岁的证严上人,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结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信众,成 1
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每日增产一双婴儿鞋,每日节省五毛买菜金,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开启了救贫,救苦,救急,救难的慈善工作。上人亲自带领弟子深入社会暗角,关怀贫病,走过无数的风霜雨露。在慈善工作上救济的方式有长期救助与急难救助,善款的运用则秉持“诚正信实”;且要一元当作两元用的去“亲手遍布施”。慈善是慈济志业的根基,而慈善工作要达到“直接,重点,务实”,就必须借助访视。进行访视可说是福慧双修――走入案家,看到人间疾苦进而伸援,就是造福;看到人生形貌而有所悟,即是增加智慧。--直至今日慈济人仍然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一日也不曾停歇。从最初一年救济十三位贫困个案,到70年代台风赈灾进行数千人的发放,在一次又一次的赈灾,济贫活动中,归纳出了“勘灾,造册,发放”的准则,也确立了对受助者长期关怀,定期访视的作法,也成为慈济日后对应灾变的根本程序,与急难时从容运作。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对于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的理念却始终如一。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正式组织联系单位(The Committee on NGO of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的一员。同年,台湾有一群企业家志工为能让慈济急难救援,更掌握时效,及时配合供应灾区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资需求,他们以慈济大爱的精神和环保理念,成立“慈济国际人道救援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Aid Association, TIHAA)。
春节前夕,我与朋友结伴来到了什邡市洛水镇的台湾慈济服务中心。一对火红的中国结为简单的布置增添了几分暖意,进门右侧挂着“一周行事历”,写着每天的工作安排:星期一联合村环保,静思读书会;星期二手语研习···身着慈济深蓝制的两位叔公吴玉东和陈嘉正走到我们身边,亲切地对我们说:“欢迎小志工的到来!”并告诉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到乡亲家里搬桌子板凳以及打扫这里的卫生,为明天的活动做准备。我们来到了一位名叫李健聪的老人家里。他告诉我们,他是首批当地的志愿者之一,除了带孙子外的时间他都扑在了慈济。他说:“我们看到了慈济在这里怎样做,被感动,所以也跟他们一起做。”在搬运的时候,由于桌子太滑,我的手被划了一道小口子,叔公知道了,马上给我进行了包扎,还对我说:“小志工很勇敢!”明明是一件小事,可是吴叔公却给予我极大的关怀,这是我在慈济第一次切身体会到爱的力量,因为我一口气搬完了桌子板凳。休息的时候,我和陈叔公聊天,他告诉我:“我们有一个信念是要‘视如己亲’,把灾区的乡亲当作自己的亲人。”他还笑着说:“这里很冷,打从娘胎里出来到现在,我是第一次这么低的温度下生活,但我们非常乐意。希望乡亲们越早站起来越好。”我对他说:“一定!”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在墙角我看到了两个用纸箱做的垃圾桶,一个装可再次利用的,一个装不能再次利用的。而他们正忙着手上的活-—用废纸做蝴蝶结。我也去帮忙,不过还真难。闲聊时叔母告诉我,慈济人来自世界各地,有公司老板,大学教授,学生,工人,农民···我们不需要你有多少钱,而是要有慈悲的心,当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慈济人是需要经过
许多考验的。一会儿,一个叔公来找我要我参加千手观音的表演,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当然得抓紧了。经过两个小时的排练总算勉强过关了,叔公告诉我没关系,只要用心就好了,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宽容。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来帮忙,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是陪伴老人快乐的度过除夕。九点,我们带上自己做的可爱面具唱着新年歌站在门口迎接老爷爷老婆婆的到来。十点,我们陪同老人进入大厅,叫他们做互相捶背的游戏。老人们都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像冬天里的太阳。当老人们都到齐时,我们开始奉茶。我们两人一组。当走到老人身前时,做半跪姿势,双手捧茶,微笑着说:“请您喝茶!”表演开始了,没有华丽的服装,但是身着志愿者的工作服对于我来说已是很大的荣幸。十二点,我们陪同老人来到饭厅,要说明一下饭桌上的菜没有一道是荤的,因为证严上人信佛吃素。但是这些菜全都出自于志愿者的爱心,最后上了一道看似像酥肉的素菜,他们说是证严上人亲自做的,昨天刚空运过来。活动结束时,叔公叔母们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存钱罐:竹筒岁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进步了解了慈济。首先他们非常注重节约环保。厕所里不会有准备好的卫生纸,因为怕浪费。给我们发的资料背面往往是一些不相关的内容,因为我们拿到手里的已经是被二次利用了。在讲授关于环保的问题是,我知道了饮料瓶的盖子可以被溶解做成我们夏天穿的运动衫甚至毛毯,这些东西并不是只听听,而是亲眼所见的。关于证严上人,当湖南遭受大学时,证严上人只着微薄衣
物,她告诉弟子,只有深切体会人民的苦难才能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东西,她吃的永远是自己种的蔬菜。她被称为台湾最美的女人。在评选谁是400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时,她位居第二,超过了孙中山,蒋介石。她是创造穷人帮助穷人的第一人。
值得一说的是证严上人的静思语(出家前她自号静思),因为给予了我很多的感悟。在这里我罗列十条:
1.无心去往坏处想,则任何话都是好话。
2.生气是短暂的发疯。
3.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算是好人。
4.不要操心和烦心,要用心。
5.做坏事不能多我一个,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个。
6.只要能张开眼睛,每一天都是我的新生之日,都是我做人的开始。
7.转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广。换一种来待人处事,人事无不轻安。
8.要原谅一个无心伤害人的人;不能做一个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
9.与人相处犹如照镜子,要镜中人笑,需自己先笑。
10.不逾越做人的规矩,人生就会海阔天空。
结束语:许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写的是在在某某公司的实习经历,我想说的是学会做事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更重要。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道德基础尤为重要,即使有再高的学历,再多的工作经验,没
有基本的道德,那什么都只能化为0.在慈济,我感受到爱,也学会了奉献自己的爱。只有活在爱的世界里,人才算真正的人。在爱的世界里,就算是一个平常人,也是最富有的。
注:慈济发展史摘于
2011
年2月16日
第四篇:走进慈济的活动总结
“走进慈济”活动总结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我们应该学会为社会服务,为他人奉献!为体现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走进慈济”的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意义:
1:普及了素食主义知识,让更多人参与了多吃素的行列,从而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也同时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2:表明我们校大学生对老人的关爱,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二:任务重,历史时间长。
这次活动从早上7:00开始,到下午5:30结束。在上午的活动中,我们需要详细像来宾讲清楚多食素食的好处,还要应对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在一个半小时内卖完两大篮子50多带的有机红薯和萝卜。
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吃午饭的时间。下午的活动中,我们打扫了全院所以老人的房间,还为他们奉献了一场虽然简单但很精彩的演出。
三:活动完成情况:
在上午的活动中,我们发出去了所以的宣传手册和素食菜谱。让更多的人愿意成为了素食主义者。我们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中基本卖出了所有的有机蔬菜,筹得很多善款。从中看到了很多的好心人。
在下午的活动中,我们也基本完成了打扫任务,表演活动也顺利组织,老人们看到我们的到来,和辛勤的劳动,感到很开心。
三、活动启示
(一)齐心、用心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这次的活动,任务繁重,时间长,从人员调度、后勤保障、安全控制与任务督查,涉及多方面的协调,增加了组织与控制的难度。能够平安、顺利地完成任务,是我们上下齐心的结果,有赖于组织者的精心组织与不懈努力。
(二)应用新的态度看待、教育我们的学生
这次活动的辛苦人人皆知。除极少数的学生,绝大多数同学坚持住了,这着实令人欣喜。同时也使我们从中获得启示,即大部分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可以的,我们应该用一种新的态度去关心他们,去发现并承认他们身上存在的长处。这样,才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三)多关心社会,了解社会
这次活动是我们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一种体验,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我们今后在社会的闯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这次活动,也提醒我们多关心社会,奉献社会。要多为社会他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机电系青协2012年11月17日
第五篇: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自2012年3月起,进入北京汽车美鸿店销售部后,我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在此期间我逐暂向着优秀销售顾问的方向更踏进了一步,此期间也是我感触颇多的一段时间,期间心得体会也是颇丰,只字片语很难言表,只能简要的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培训深刻的明白了销售顾问的深刻含义。销售顾问是一群更专业更优秀的销售人员,有着更高的专业素养、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同时还有着更深远的立足点,而不是普通销售员只为销售而销售,作为销售顾问我们的立足点是以客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向客户提供符合客户需求和利益的产品销售服务。
其次,通过培训懂得了作为销售顾问要面临的种种困难。销售顾问不但要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懂得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客户所在乎利益,然后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达到双赢。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对客户的性格、心理等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自己更加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与客户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更强大的语言沟通能力、更严谨的处事能力、更丰富的知识等等的能力,同时要求我们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
再次,通过培训更加增进了我们销售部的团队感,加强了我们整个部门的凝聚力。培训的整个过程使得我们销售部的成员从陌生到熟
悉,从而进一步升华为朋友、战友、兄弟姐妹,其实整个培训过程就是将松散的一个个成员凝结成一个完整团队的过程。从而使我们懂得,一个人的力量是完成不了销售的,只有每一个成员的精诚团结才能使我们做的更好。
最后,通过培训增强了我们的个人能力,同时更进一步的了解熟悉了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竞争对手的状况,从而达到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的目的。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但更深一步的了解了我们产品的特点、性能、优势等,同时也了解到了竞品的不足,因此也对我们自己的产品更有信心,我们也更有决心将销售做的更好。
总之,整个培训过程是我们作为销售顾问的起始点,但远远不是终止点,而培训的东西将永远在我们脑海之中,也将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感谢我们的公司,感谢我们的培训老师!
北京汽车天津美鸿店销售顾问唐培培201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