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年度总结
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总结
小儿腹股沟疝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是先天性疾病,以斜疝为常见。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多因腹膜鞘状突未闭。腹股沟疝的患儿年龄在3个月以上者,自愈机会很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囊增大,极易发生嵌顿,绞窄,一旦发生嵌顿,不仅累及肠管或卵巢输卵管,还可形成睾丸萎缩,影响成人后的生育,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公认的小儿腹股沟疝经典治疗方法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传统的手术需要解剖腹股沟管结构、精索和游离疝囊。小儿的组织纤细、薄弱,筋膜层次、解剖界限与成人不同,使得手术中极易造成包绕疝囊的精索内容物的损伤,如蔓状静脉丛、动脉、神经、输精管等,这是传统手术的缺点。为了寻求简单合理、有效的方式,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我科目前采用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优势明显。
我科于2016年1月份开展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以来已完成腹腔镜下疝高位结扎术14例。平均住院天数3.4天,单侧治疗平均总费用单侧平均3907.92元,双侧治疗平均总费用4222.07元。术前诊断为单侧腹股沟疝,而术中发现对侧为隐匿性性疝为双侧腹股沟疝4例,占比33.3%。术中一并治疗,避免了反复入院,减少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痛苦。术后随访,无复发,复发率为零。无不良并发症。术后恢复好,伤口小,对日常生活无影响。通过开展腹腔镜下自制雪橇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总结如下:
(1)对腹股沟管的结构无破坏,精索内的结构不会造成损伤,仅在腹腔内性疝囊高位结扎,不处理腹股沟管。
(2)在腹腔内结扎,做到真正的高位结扎,这是传统手术达不到的高位。
(3)复发率低,目前未发现复发,在腹腔内打结较传统手术结扎更加牢靠。
(4)治疗费用低,单侧平均总费用3907.92元,双侧治疗平均总费用4222.07元。
(5)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当天可下床活动,舒尔第二天便可出院。
(6)治疗创伤小,痛苦小,仅需1个5mm、3mm的孔位且5mm于肚脐内愈合后不易发现。不影响美观。
(7)能及时发现隐匿性疝,很多小儿的腹股沟疝是双侧(约占33%),只是以隐匿性存在,用传统凡是只处理一侧,而腹腔镜在术中可及时发现隐匿性疝,一并处理。避免了二次手术。减少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痛苦。
普外科
2016年12月31日
第二篇:494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
494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
刘华
摘 要 目的 总结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经验,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近5年来共494例患儿实施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效果良好,无复发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 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是现代腹股沟疝的重要选择,腹腔镜下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环高位结扎可靠,能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疝;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疤痕、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是治疗腹股沟疝尤其是双侧腹股沟疝的较佳选择;而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该手术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支持和重要保证。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护理
Key words Laparoscope Inguinal hernia Nursing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因其美容效果明显、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得以迅速的发展。2001年4月~2006年2 月,我院494例患儿施行了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494例全部手术成功,疗效满意。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支持和保证,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重大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94例中男性419例、女性75例,年龄2个月~14岁,平均年龄4.9岁。左侧223例、左侧172例、双侧92例(术中发现42例),均为可复性斜疝。
1.2 方法 术前一天禁吃甜食及其它易产气的食物,术前禁食8~12h,进手术室前排空膀胱。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可完全满足手术需要,也可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较大患儿采用连续硬外麻醉,附加基础强化麻醉。脐部切口0.5cm,插入气腹针造CO2气腹,腹压维持在0.53~0.80kPa,此孔放套管做观察孔。疝同侧下腹部沿皮纹方向切一0.25cm小口放入套管做辅助操作孔。在腹腔镜指引下,找到内环口在体表12点的投影位置,在该处刺0.2cm小口,用特制带线钩针带一根7号丝线由小口刺入,线尾留在体外,带线针刺入到内环口腹膜前的12点处,在腹膜外紧贴腹膜绕内环口的一侧行至6点处,针刺入腹膜腔,将线的另一头留置于腹腔内,然后退针,空针再从疝内环口腹膜前的12点处绕行内环口的另一半至6点处出针进入腹腔,钩住留在腹腔内的缝线带出体外,将线收紧打结,线结埋藏于皮下。观察内环口关闭是否满意,同时注意另一侧是否存在隐匿性疝,之后解除气腹,黏贴伤口结束手术。
1.3 结果 随访术后近5年,494例患儿均手术效果满意,恢复良好。3~4天出院,平均住院3.2天,3~6个月复查无复发及并发症出现。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术前对手术多有焦虑和恐惧心理,术前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所以我们要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此手术的安全性、先进性和优越性特点,说明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并介绍关键的手术步骤, 展示以往病例图片,同时可以介绍同病区的成功案例,使患儿及家属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及家属心中的忧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1.2 术前皮肤准备 除做好常规的术前准备外, 责任护士应加强皮肤准备。因脐部为腹腔镜手术必经之处, 其感染率较其它部位高,因此要彻底清洁, 可先用棉签蘸双氧水或软皂液浸泡脐窝5min, 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 再用碘伏棉签消毒两次。避免用松节油, 减少术后脐部切口渗血、渗液、红肿现象发生[1]。清洁脐部时注意动作轻柔, 用力适当, 以免造成患儿皮肤破损而影响手术。2.1.3 胃肠道准备 术前1晚流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易产气类食物如大鱼大肉,以防引起术后肠胀气,术前禁食8h禁水6h避免术中呕吐引起误吸导致窒息。
2.1.4 其他准备 术前应向患儿家属讲清预防感冒、便秘的重要性,嘱术前注意患儿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术前晚调整好患儿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睡眠,如有哭闹或烦躁不安可用镇静剂,术前协助麻醉师予麻醉前用药。
2.2 术中护理
2.2.1 手术室护士术前术后必须进行访视, 术前应了解患儿的病情, 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 对家长介绍手术经过、手术室的环境, 手术后24 h 内应到病房了解患者的伤口情况、生命体征、主诉以及大小便情况等的变化。
2.2.2 麻醉成功后监护心电和血氧饱和度, 建立静脉通道;在造气腹过程中, 严密观察腹内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若有明显异常且难以处理, 立即解除气腹,本组资料中有一例在拔出气腹针过程中出现出血,事后分析原因可能是气腹压力过高所致。2.3术后护理
2.3.1 体位与饮食 全麻术后未完全清醒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肩下垫一软垫,保持呼吸通畅,避免麻醉药物引起恶心与呕吐导致窒息,呕吐时注意用手按压伤口减轻腹压增高对伤口的影响,术日予平卧位,次日可水平位抱起,尽量不采取直立位。麻醉清醒6h后可进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可进半流或普通饮食,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促进愈合。术后24h可离床轻微活动。2.3.2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返回病房,了解术中情况,呼唤患儿姓名、观察其清醒程度、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和神志、表情等变化。每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直至平稳,如波动范围较大应床边监护,注意腹围有无增大和腹腔内出血的倾向,及时报告医生。2.3.3保暖 由于术中暴露及术中腹腔内CO2气体过量置换可导致体温下降[2]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儿体温, 注意保暖。
2.3.4 吸氧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常用CO2气腹, 由于小儿腹膜吸收CO2能力较成人强,加上长时间胃肠禁食易造成高碳酸血症由CO2可能弥散入血,产生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术后常规吸氧,氧流量为3~5L/min、2~3h, 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促进CO2的排出, 防止由于人工CO2气腹造成的呼吸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3] 2.3.5 术后穿刺孔的观察及护理 患儿回病回房后,护士应查看脐孔和腹部穿刺孔伤口,观察有无渗血、有无大网膜及肠管脱出,若有渗血多等情况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6 腹部体征 观察腹胀、腹痛、阴囊、肛门排气及腹部小切口渗液的情况。术后如患儿哭闹不止,可引起腹压增高、腹胀,要及时察看是切口疼痛还是饥饿所致,查明原因后报告医生及时处理。3 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
3.1 气腹并发症 小儿腹腔镜手术常采用CO2制造气腹, 由于小儿腹壁薄弱, CO2气体容易通过穿刺部位进入皮下, 导致胸部、腹部、会阴部等部位明显肿胀及皮下气肿。轻度的皮下气肿通常可于2~ 3d 内自行吸收, 严重的皮下气肿如胸部气肿, 可限制胸部运动, 影响呼吸。因此, 术前应注意心肺功能状况, 术中应尽量降低腹腔内CO2压力, 腹内压以1.33~ 1.60kPa 为宜。另外, 实施气腹时减缓CO2注入速度及缩短手术时间, 可预防气腹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应仔细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及呼吸深度、皮下有无气肿及气肿的范围大小,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CO2气腹可导致肺功能残余气量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出现休克、肩背痛、腹痛、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所以术后密切观察腹部阴囊部体征,下肢感觉和运动情况等。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表现。3.2 出血
手术后穿刺孔出血,多因套管拔除时压迫作用消失、包扎牵拉不牢以及患儿麻醉引起烦躁所致。如有穿刺孔出血,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压迫止血,效果不佳时可在穿刺处缝合1~2针。3.3 感染
避免剧烈哭闹,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注意保持大便畅,大便干燥者,予开塞露或缓泻药。小儿排尿时避免污染伤口敷料,浸湿时及时更换,以免引起穿刺孔感染。4 出院指导
4.1 以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
4.2 注意休息,3个月内勿剧烈运动,进行适当体育锻炼。4.3 根据天气变化穿衣,预防感冒。
4.4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应及时就诊以及早妥善处理, 4.4 如有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就诊。5 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环高位结扎可靠,能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疝;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疤痕、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和家长的欢迎,是治疗腹股沟疝尤其是双侧腹股沟疝的较佳选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而术前良好的准备和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很好的消除患儿及家属心中的忧虑,从而能积极的配合以后的治疗和护理。术后及时有效的实施护理措施和观察病情可有效的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恢复效果。参考文献 杨俏梅, 徐鑫芬, 林莉莉.2 种脐型不同清洁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渗血渗液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7): 28-29.2 贺明惠, 朱爱云, 樊素芳.92 例小儿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J ].山东医药, 2003, 43(2): 24-25.3 苏沧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中华当代医学,2005,11(3):60
作者单位:528403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刘华 女 1979 本科 护士长 护师
第三篇:课题《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中临床应用》工作总结
课题《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中临床应用》工作总结
1.课题立项的背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在小儿外科的迅速发展,在一些开展较好的单位,约有80%的小儿腹部外科疾病采用腹腔镜治疗,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是东莞市唯一独立成科的小儿外科,腹腔镜技术是小儿外科特色微创技术,目前开展各类小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种20余种,许多项目填补东莞市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在东莞市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开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新生儿腹腔镜肠闭锁手术,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等手术。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婴幼儿。传统嵌顿疝开放手术后易出现阴囊血肿 睾九移位、睾丸萎缩、复发等井发症,切口瘢痕大。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国内报道不多,存在一定争议,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且例数较少,没有大宗病例报道。我们在开展大量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成功基础上,我们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疝,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本课题研究是基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其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及解决方法及较全面及系统的评估小儿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嵌顿的优缺点。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明确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临床应用价值。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既往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久,术后恢复慢,复发率高,切口疤痕大,而微创手术使用腹腔镜技术证明具有损伤小,康复快,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等优点,解决了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通过课题研究论证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依据:
全麻后患儿无哭闹,无抵抗,不增加腹壁紧张度。全麻加肌松药物使腹壁肌肉完全松弛,有利于疝内容物回纳腹腔;腹腔镜术中可以使用无损伤钳牵拉嵌顿肠管,提高复位成功率。
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切口小,损伤小,康复快,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婴幼儿嵌顿疝传统手术,年龄越小疝囊越薄,加上组织水肿游离疝囊易撕裂,可增加手术困难,造成疝囊颈部结扎不完全,导致术后复发。
④嵌顿疝术中腹股沟管组织水肿,易造成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神经损伤,甚至膀胱损伤。
4.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临床应用价值。包括:1.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临床应用较传统手术的优势。2.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注意事项。3.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70%的斜疝在1岁以内出现嵌顿,腹股沟斜疝一经诊断,均应手术治疗。我院小儿外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855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急诊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62例,我们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进行研究。
5.1 课题资料
课题完成期间共完成手术62例,男59例,女3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2岁。均发现腹股沟区不可复性包块,伴随哭闹,胃纳、睡眠差症状。呕吐、腹胀38例,出现轻度脱水症状18例,6例阴囊皮肤潮红或见瘀斑。发现嵌顿至就诊时间<12 h 46例,>12 h 16例。术前明确诊断腹股沟斜疝嵌顿,右侧43例,左侧19例。术前均行腹部立位片示膈下无游离气体,42例患者提示肠管轻度扩张,有气液平面。B超示嵌顿肠管有肠蠕动征象。58例术前行1~2次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4例嵌顿>12 h,阴囊红肿,阴囊肿块质硬,无复位指征,未行手法复位。
病例选择标准:腹股沟嵌顿疝诊断明确,手法复位失败,或临床不具备复位指征,有急诊手术指征(嵌顿时间超过12 h,临床判断不能复位或手法复位失败),无严重心肺疾病等腹腔镜手术禁忌,排除肠坏死及绞窄疝。5.2 手术操作方法
全麻下急诊腹腔镜手术,根据术中嵌顿疝腹腔镜辅助复位是否成功分嵌顿复位组及嵌顿松解组。
5.2.1 嵌顿复位组 术前常规放置尿管。气管插管全麻,取头低脚高仰卧位。脐下做5 mm切口,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设置在8~10 mm Hg。置入5 mm trocar,腹腔镜探查。首先,观察腹腔内情况:腹腔渗液情况包括颜色及性状,对侧内环口是否闭合。检查嵌顿的组织器官血运情况,确定有无明显坏死、穿孔征象。于右侧腹直肌外缘置入0.3 cm trocar,置入无损伤操作钳。退镜后解除气腹行手法复位,如果手法复位困难,建立气腹,腹腔镜直视下用3 mm无损伤钳牵拉肠管,辅助复位。复位成功后检查肠管。观察是否有肠壁肠穿孔,肠壁淤血、浆膜破裂等情况。女性应检查输卵管、卵巢的情况。复位成功后内环体表投影1.5 mm切口行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如果血运欠佳可观察15~30 min,若肠壁有局部坏死、浆膜破裂,在腹腔镜下行肠壁修补。
5.2.2 嵌顿松解组
腹腔镜辅助手法复位失败,解除气腹,选择外环体表投影1.5 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外环,松解嵌顿成功。重新建立气腹完成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依次缝合腹股沟切口。
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采用内环口腹膜外荷包缝合,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一1.5 mm小切口,刺入带线针,从内环口内侧沿着腹膜外潜行做一半荷包,操作钳辅助穿刺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刺入腹腔将丝线一端留于腹腔,退出带线针,术中注意显露并保护输精管,女孩可缝合子宫圆韧带。同一切口取线针穿刺沿内环口的外侧腹膜外潜行做另一半荷包,与内侧半荷包缝合腹腔出针点汇合,将先前留下的丝线一端带出,于体外剪断带出的荷包缝线,使之变成2根缝线。分别于体外收紧结扎缝线于皮下。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者诊断隐匿疝,同时行内环口结扎术。对于内环口直径超过2 cm巨大疝,采用双荷包加缝脐内侧襞内环口高位结扎处理,其中第二荷包缝合平面距离内环口1~1.5 cm。
6.课题完成情况
6.1项目进程及主要内容
2011/2至2012/2 课题前期准备,资料,文献查阅,查新 2012/2至2012/6 课题设计,制定手术操作规程,手术医生,护士培训
2012/02至2014/02 项目具体实施阶段,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 2013/12至2014/02 统计课题数据,撰写论文。
2014/02至2014/08 论文发表,技术工作总结、研究工作总结。本课题按照科研立项申请时所拟定的实施计划,合理地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并在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6.2项目工作主要结果
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866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急诊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62例,占比7.2%。课题入组病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6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成功复位49例,复位不成功需要嵌顿松解13例,2组情况见表1、2。术中复位后发现肠管浆膜损伤2例,予以腹腔镜下肠管浆肌层缝合修补。术中无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术后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麻醉清醒后根据术中肠管血运情况指导饮食,次日恢复活动。62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4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1.6%,为早期巨大疝(内环口超过2 cm),术后半年再次腹腔镜手术治愈,2例腹股沟线结炎症反应,局部处理,3个月后清除线结后愈合。
7.课题成果
7.1.腹腔镜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术中不需游离精索,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神经不会受到损伤,因而术后出现阴囊血肿和医源性隐睾、输精管损伤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本组无一例出现上述并发症。
全麻后手法复位及腹腔镜监视下无损伤钳辅助复位成功率高。
开放手术中嵌顿肠管可自行复位入腹腔或形成“W”形疝,再检查嵌顿肠管困难,造成坏死肠管遗漏腹腔,造成严重后果。腹腔镜可以完整观察嵌顿肠管血运情况,也可避免逆行性嵌顿疝导致肠坏死的漏诊。
④腹腔镜疝囊内环口结扎,腹膜后缝合无间隙,因此术后复发率低。⑤腹腔镜手术切口美容效果确切。
⑥腹腔镜手术可诊断对侧有无隐匿疝,并在不增加切口情况下完成双侧内环口结扎,避免患儿二次手术的痛苦。
7.2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腹腔镜进镜首先明确嵌顿肠管血运情况,排除坏死穿孔,退镜解除气腹压力下手法复位。解除气腹后可以避免较高的腹内压对抗和阻碍肠管回纳腹腔,复位成功率高。
腹腔镜辅助复位,应使用无损伤钳顺着腹股沟管纵轴方向小心、持续牵拉结合手法复位,切忌粗暴运用分离钳提拉肠管,容易损伤肠壁,严重时导致肠管医源性穿孔的可能。
目前,国内多篇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皱壁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报告。我们对于内环口超过2 cm巨大疝,采用双荷包加缝脐内侧襞内环口高位结扎处理,无一例复发。本组复发1例为早期巨大疝病例采用单荷包缝合内环口。
④对于腹腔镜辅助手法复位困难者,可在下腹做一1.5 cm切口,经此切口剪开腹外斜肌腱膜,松解外环,手法复位,本组13例松解复位成功,手术中不需要游离精索,复位后建立气腹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
⑤术中一旦发现肠管坏死穿孔则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7.3.1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适应症:
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诊断明确,手法复位失败,或临床不具备复位指征,有急诊手术指征(嵌顿时间超过12 h,临床判断不能复位或手法复位失败),无严重心肺疾病等腹腔镜手术禁忌,排除肠坏死及绞窄疝。
7.3.2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禁忌症:
术前通过临床表现、腹部立位片等检查明确肠管绞窄坏死穿孔; 嵌顿时间超过24 h,患儿一般情况差,或嵌顿时间超过12 h伴有休克,短期扩容后不能纠正;
有其他合并症,不能耐受气腹的; ④嵌顿疝合并隐睾者。
7.4 目前该课题完成相关论文三篇,《婴幼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328 例临床应用》2012年7月发表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62例》拟于2014.09发表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中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摘要在2013广东省小儿外科年会上被录用,并在会上交流
8.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对于腹腔镜技术是否能够取代常规开放手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证实。
2)小儿腹腔镜手术对手术医师技术要求高,加强小儿外科年轻医师腹腔镜再培训,逐步扩大可以胜任完成手术的小儿外科医师。
3)腹腔镜技术在我院小儿外科已常规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治疗,取得明显效果,如果能够在东莞市其他医院或省内其他医院推广,将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加强宣传推广,为社会做更大贡献。
项目工作组 2014-8-8
第四篇:儿科临床论文:小切口日间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04例分析
儿科临床论文:
小切口日间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04例分析
【摘要】 目的总结小切口日间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技巧与经验。方法对本院小切口日间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04例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4例患者采用该术式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0 min;所有病例24 h内出院,术后复发11例,占1.35%;阴囊血肿1例,随访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日间手术作为一个平台,具有显著的优点。对我国来讲,不但可以节约巨大的医疗资源,其优点也符合当前医疗改革的目标,将来一定会得到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
小切口;日间手术;小儿腹股沟斜疝
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9年10月,应用小切口日间手术模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04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804例,其中男621例,女183例,年龄2个月~8岁,双侧174例,复发疝86例,单侧554例。手术患者均检查以下各项:①血、尿、便常规;②出凝血时间;③电解质(钾、钠、氯,必要时查钙);④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⑤心电图;⑥肝、肾功能。各项化验检查均应在手术前1~3 d或术当日完成。
1.2 手术方法 采用基础麻醉或基础麻醉+骶丛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患侧耻骨结节外上方做一约1~1.5 cm横切口,年龄<4岁不切开腹股沟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提睾肌,寻找、分出疝囊,高位游离疝囊至暴露腹膜前脂肪。7号丝线贯穿缝扎,4号线结扎加固。仔细止血,检查无出血,回拉睾丸,放回精索。外环口过大时在切时保护精索条件下用4号丝线缩紧外环1~2针。皮内缝合切口。 结果
术后立即非甾体抗炎药减轻术后疼痛。麻醉清醒或术后4 h,饮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料。所有病例24 h内出院,出院标准:①生命体征平稳;②患者必须无恶心、呕吐,无剧烈疼痛,无出血;③患者必须由麻醉和手术医生共同签字同意出院,并告知术后回家期间注意事项及需要帮助时的联系人;④患者必须由有负责能力的成人护送并在家中照看。
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0 min;术后复发11例,占1.25%;阴囊血肿1例,再次手术止血。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几乎均为先天性,为鞘状突未闭所致。右侧多以左侧,腹压增高是疝的诱发因素,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1 cm几乎垂直地从内环通向外环。腹压增高时,冲力直接指向腹壁皮下,没有斜行腹股沟管的缓冲,制约作用因而多仰卧位,两髋常屈,外旋,外展使腹肌松弛,收缩力下降,所以婴儿期很容易发生疝。
手术年龄:由于本病基本上为先天性,故原则上在小儿出生后任何时期均可进行选择性手术治疗。一般在1岁左右手术为宜[1]。屡发嵌顿者则提前手术。
婴幼儿斜疝基本上为先天性且外环口不大,约在0.5~0.8 cm,所以通常只需单纯行高位结扎术或辅以外环口紧缩术,仅在巨大疝(疝内容物多,外环口在1.2~1.5 cm以上)或滑疝时可能行疝修补术。外环口直径大于1.0~1.2 cm时在切时保护精索条件下用4号丝线缩紧外环1~2针。对2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必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仅在外环外稍加牵引即可剥离疝囊致颈部。
[ambulatory(day)surgery]
日间手术是指选择一定适应证的患者,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的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一般数小时)和办理出院,患者不在医院过夜。国际日间手术学
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mbulatory surgery,IAAS)2003年提议,将日间手术定义为: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中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2]。
我们在医院外科内划分出部分病床作为日间手术区,统一管理,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随访,并保证24 h急救体制。日间手术的优点:①缩短住院等候时间和治疗时间,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疗;②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机会降低;③降低了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减少和医源性感染的避免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支出;④患者治疗后可以早期返回正常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日间手术改变了医疗方式,使很多变化成为可能,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变化可能还会增加。外科微创手术和麻醉学科的进步为这种治疗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可行性。日间手术的缺点是当患者离院后,出现术后并发症,又没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时,医院和医师所要承担的医疗风险明显加大。
目前,在美国日间手术占所有外科手术的83.5%。在英国,2003年已达到62.5%。在香港,2003年日间手术占所有外科手术的比例为42.5%。日间手术已超过1 000种,几乎涵盖所有相关科室。在国内未广泛地开展。国内住院费用较低,日间手术节约医疗费用的优越性还不太明显,可能是国内对开展日间手术不够积极的原因之一。另外,医疗机构本身对日间手术的态度、对院外护理质量的担忧、麻醉科和不同手术科室的协作,以及医疗和法律环境的好坏,都是目前影响日间手术发展的因素。
日间手术不是传统的门诊手术,也不是住院手术的简单形式。间手术作为一个平台,许多临床研究将产生于这一领域。仍有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从长远看日间手术具有显著的优点,不但治得好,还治得快。对我国来讲,不但可以节约巨大的医疗资源,其优点也符合当前医疗改革的目标,将来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叶秦秦.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应注意的问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7677.
[2] 安燚,王振军.日间手术的概念和基本问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