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大跨黄土隧道仰拱初支成环技术施工总结
铁路大跨黄土隧道仰拱初支成环技术施工总结
摘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铁路隧道施工中大跨黄土隧道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而针对大跨黄土隧道特性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是其安全施工的重点环节。本文以兰山隧道出口工程实例为背景,对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技术进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同类型隧道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跨,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封闭,总结
Summary of Inverted Arch Initial Supporting & Cycling on Large-span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Abstract: As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goes deeper, the proportion of large-span loess tunnel during the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 keeps rising, and how to adopt right construc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large-span loess tunnel features has been the key part of loess tunnel safety construction.Written within the context of Lanshan Tunnel Outlet Proje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itial supporting & Closing to cycle technology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which could be a kind of reference for similar type of tunnel constructions.Keywords: Large-span,Loess tunnel, Initial Supporting , Closing, Summary 工程概况
宝兰客运专线兰山隧道起止里程为DK1022+880~IDK1028+332,全长5452.8m,为双线大跨隧道。隧道洞身最大埋深470m,进口段2540m位于直线上,其余段落位于半径为8000m的曲线上。洞身纵坡依次为-23.0‰、-3.0‰、-20‰的单面下坡。
兰山隧道出口端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粉质黏土、细砂及粗圆砾土;隧道洞身局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冲积砂质黄土、细圆砾土;第四系下更新统风积-冲积黏质黄土及冲积细砂、砾砂、细圆砾土、粗圆砾土;隧道洞身大部分位于第三系泥岩、砂岩、砾岩。隧道通过处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西翼‘盾地’,同时受到“陇西旋卷构造”的改造。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在区内表现为兴隆山隆起和皋兰山隆起。陇西旋卷构造则相对简单。晚第三纪以来,区内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表现为河谷阶地上升显著,现代河流侵蚀、下切明显,构成河谷阶地地貌。隧道洞身地段没有大的构造地形,只是受新构造运动上升的影响,形成了沟壑、梁、峁相间的黄土山地地貌形态。特殊岩土主要为湿陷性黄土、松软土及膨胀土,湿陷土层厚度50~80m不等;砂(黏)质黄土属松软土,层厚10~15m。洞口段总体施工方案
兰山隧道出口岩层为风积、冲积砂质黄土,质地较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具针孔状大孔隙,成份以粉粒为主,砂感明显,多能形成陡立边坡,具有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中高压缩性,稍湿,中密,○Ⅱ级普通土,σ0=150kpa,地表成台阶形式,埋深浅。兰山隧道出口原设计设置23米明洞,明暗交界处设置超前大管棚,隧道开挖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洞口段施工按照明挖段边仰坡开挖防护、管棚施做、明挖段落底,明洞反压墙施作、洞口段形成三台阶形态、明洞施做、暗洞开挖的总体步骤进行。大跨黄土隧道受力特点
大跨隧道指的是开挖宽度在14~18m之间的隧道。以兰山隧道Ⅴ级围岩为例,开挖跨度为15.3m、开挖高度为12.9m、扁平率为0.84、开挖面积为160m2。由此可见,兰山隧道为典型的大跨度黄土隧道。扁平、大断面黄土隧道具有以下特点: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变的更加不利,其从量值到范围的增幅都很激烈,围岩可能出现的塑性流动区域会较常规隧道以倍数增加;底脚处的应力集中较大,要求地基承载力较高;拱顶稳定性降低;会产生较大的松动围岩压力;支护结构的承载力相对较小;黄土围岩地层自稳能力差,承载力低。研究结果表明大跨隧道开挖后围岩压力分布不是很均匀,最大压力值发生在仰拱拱顶处,其与喷射混凝土应力、型钢拱架应力在初期支护成环封闭前增长较快,但在初期支护封闭后逐渐趋于稳定。据此,大跨黄土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及时提早封闭成环,是其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前期施工情况
依据《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软弱围岩隧道开挖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缩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 m;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做封闭成环,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前期即按此要求进行施工。隧道开挖施工共设置五个班组即两个开挖班、两个喷浆班及一个仰拱初支综合班。第一循环A开挖班进行开挖施工,拱架架设完毕具备喷浆条件后A喷浆班进行混凝土喷射施工;B开挖班及B喷浆班开始第二循环施工。正常情况下每天完成四个循环,每循环60cm,即日进尺2.4m。为满足步距要求并避免互相干扰,仰拱初支班每天上班一次,完成仰拱初支拱架四榀进尺2.4m,且初支端头距掌子面距离约为35m。由于黄土隧道土质松散、承载力不足,在打设锁脚、拱脚垫设混凝土预制块之后,沉降量仍较大,沉降速率达到10mm /d以上。按照2.4m日进尺量,初期支护封闭成环需要15d,累计沉降量多达15 cm左右。上述施工方法虽然满足规范要求,但初支成环时间过长,沉降变形量大,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不能适应黄土隧道施工特点。满足规范要求步距示意图如下:
改进后施工情况
为达到仰拱初支尽快成环减少沉降变形的目的,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对施工工序进行改进调整:采用仰拱初支紧跟下台阶的办法。隧道开挖施工共设置六个班组即在原五个班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渣土清理班。具体施工操作如下:步骤
一、A开挖班人员指挥挖机对上台阶进行开挖,经过40分钟基本开挖完毕并将渣土扒至中台阶;步骤
二、领工员指挥挖机开挖中台阶、班组部分人员开始人工开挖修整上台阶,另部分人员洞外运转拱架、锚杆、导管、连接筋、网片及垫块等,约40分钟后上台阶修整完毕且拱架等运输到位,同时中台阶挖机开挖完毕;步骤
三、上台阶拱架安装、中台阶人工修整、下台阶开始挖机开挖,约30分钟后开挖完毕;步骤
四、挖机开挖紧邻下台阶仰拱初支,进尺2.4m(等于掌子面一天进尺量),同时下台阶拱架安装,约40分钟后三台阶拱架均以安装完毕;步骤
五、仰拱初支综合班到位进行初支拱架安装,喷浆班已将喷浆准备工作完毕,开始喷浆;步骤
六、约150分钟后喷浆完毕,同时仰拱初支进尺2.4m 安装四榀拱架完毕;步骤
七、仰拱初支综合班进行初支喷射混凝土施工;步骤
八、开挖下一循环前首先扒渣将仰拱初支回填,然后开始正常开挖;步骤
九、施做仰拱混凝土时使用挖机将回填渣土挖出,然后渣土清理班进行人工清理。上述方法大大缩短了仰拱初支成环时间,按照三台阶总长15m计算,成环时间仅为7d,比前期缩短8d,有效的减小了沉降变形。尽管在施做仰拱初支时对掌子面开挖造成了一定干扰,但掌子面每天开挖四循环,而仰拱初支仅为一次,其干扰仅
局限于一循环内,影响较小;另仰拱混凝土为与拱墙衬砌对缝施工,每次需浇注6m,原施工方法仰拱初支需分两次进行开挖(规范规定仰拱初支开挖每循环不得大于3m),而现施工方法由于仰拱初支已经成环,在施做仰拱混凝土前清渣时可一次6m开挖到位。通过一段时间运行,沉降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大大提高,且施工步距等各方面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改进后步距示意图如下: 结束语
大跨黄土隧道具有其独特的工程性质,施工中存在着沉降大、变形速率快、容易发生坍塌等问题,困难较大。施工时应根据其特点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保证施工安全。兰山隧道在采取了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等方法后,隧道施工趋于正常。
参考文献
[1] 夏鹏.大跨度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支护效果研究.长安大学,2010.4 [2] 梁建中.浅埋黄土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2.3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第二篇:隧道仰拱施工缝渗水及衬砌开裂处理(技术交底)
关于隧道渗漏水及衬砌开裂的整治方案
一、隧道的渗漏水问题
经过现场的调查,发现渗漏水部位位于仰拱填充施工缝处、水沟边墙施工缝处、衬砌边墙及拱腰部位,根据现场渗漏情况及借鉴其它线经验,决定采用以引为主的方法处理渗漏水问题。
1、仰拱填充施工缝渗漏水处理方案
对于洞口段仰拱填充施工缝有渗漏水部位,沿仰拱填充施工缝走向,先凿宽100mm、深200mm的矩形槽,矩形槽底按2%坡度引至隧道中心水沟,矩形槽底部采用φ80mm的半PVC管扣住,然后用细石砼将PVC管左右空隙填平至仰拱填充表面(剖面图见图1)。
100回填混凝土200100半PVC管40仰拱填充施工缝排水槽 图1.排水沟槽剖面图 单位mm 对于洞内段仰拱填充施工缝有渗漏水现象且水量较大时,先凿宽100mm、深150mm的矩形槽,矩形槽底按2%坡度引至隧道中心水沟,槽内埋设φ50的透水盲管,然后在槽中用10mm-20mm的洁净碎石填筑至盲管两边并埋住盲管,上方用无纺布通长覆盖、水泥胶封闭,再用细石砼与仰拱填充面找平。(剖面图见图2)
图2.排水沟槽剖面图 单位mm 对于洞内渗水量不大的区域,先凿宽100mm、深100mm的槽,矩形槽底按2%坡度引至隧道中心水沟,槽底部采用φ100的半PVC管扣住,然后用细石混凝土将PVC管左右空隙填平至PVC管顶部,上方用无纺布通长覆盖、水泥胶封闭,再用细石砼与仰拱填充面找平。(剖面图见图3)
图3.排水沟槽剖面图 单位mm
2、水沟边墙施工缝渗漏水处理方案
根据现场的调查,发现水沟边墙施工缝渗漏水也是因为仰拱填充施工缝渗漏水引起的,和仰拱填充的施工缝渗漏水系是联通的,所以采取的处理措施和上述的方法相同,沿水沟边墙施工缝处理与仰拱填充施工缝处理的排水管路联通,进行综合治理。(平面图见图4)
隧道排水槽布置平面图中心水沟仰拱填充面施工缝水沟边墙隧道排水槽布置平面图中心水沟排水槽布置平面图水沟边墙
图4.仰拱填充及水沟边墙施工缝渗水引排平面图
二、衬砌开裂后处理方案
经过现场的调查,衬砌的开裂处主要位于环向施工缝处,在个别的综合洞室处也有开裂现象,裂缝较小(均在2mm以内),长度较短(均在1m以内),没有环向、纵向贯通,通过取芯机在裂缝处取的芯样显示,缝的深度在3cm以内,最深处也不到6cm,没有沿衬砌厚度方向贯通,对结构的受立影响微乎其微,经过认真分析后,制定了以下的整改方案。
1、对于裂缝很小(小于2mm以内的),且无渗水现象的隧道表面不作处理。
2、对于裂缝小,且无渗水现象的隧道表面不作处理,但在衬砌背后,采用注水泥浆加固。
3、较大裂缝,除压浆外,将裂缝凿成内大外小的辐射状,用C10水泥砂浆或膨胀水泥塞填。
三、衬砌渗漏水处理方案
遵照“拱部封堵,边墙疏排”的原则,建议采取以下整治措施:
1、疏通隧道双侧水沟及中心沟,检查隧道衬砌边墙底部由外侧引入侧沟内的泄水孔是否畅通,对堵塞的泄水孔进行疏通。
2、对于施工缝和边墙渗水较小的部位,以“机车车辆限界”为界,隧道拱部机车车辆限界范围内渗水做压浆处理,采用防水堵漏材料注浆封堵,压浆拟采用GRM超早强自流平灌注浆材料压浆孔间距1.0m。机车车辆限界范围外隧道边墙通过开槽进行引排,开槽为深10cm,宽10cm的U型槽,并埋设φ80PVC半管引至侧沟,然后用防水堵漏材料进行封闭。
3、对于漏水较大处,隧道拱部机车车辆限界范围内渗水做压浆处理。隧道边墙开槽引排,开槽深度为23cm,内宽20cm,外宽15cm,然后采用2cm厚钢丝堵漏剂隔水层、抗渗剂、2cm厚钢丝修补剂进行封堵。在边墙漏水集中位置,采用钻孔泄水减压法整治衬砌背后积水,钻孔直径宜采用φ50,钻孔深度为衬砌厚度。钻孔引出水后,采用φ80mmPVC管从电力电缆槽底穿过引至侧沟内。
4、压浆时查明了解压浆地段的漏水位置和流量。压浆应先封后压,防止浆液自由扩散或流失。然后顺渗水方向开槽,预埋压浆管后用防水堵漏剂进行封堵,最后进行压浆。压浆采用GRM超早强自流平灌注浆料,宜自下而上,由外围向内部,从水少至水多处。
5、堵漏剂和修补剂使用前必须对所开U型槽用水充分润湿,槽内杂物必须清理冲洗干净。堵漏剂和修补剂的搅拌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几分钟内混合均匀,即拌即用。
四、水沟电缆槽开裂后处理方案
水沟电缆槽开裂部位主要在二次衬砌的施工缝处,局部在仰拱的施工缝处,裂纹宽度较小,沿裂纹方向不贯通,可参照衬砌裂缝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表面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封堵。
第三篇:新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工程柳条山隧道防排水设计施工技术要点
柳条山隧道防排水 设计施工技术要点
(王京龙)
摘要:新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工程柳条山隧道全长2315m,隧道防排水成为隧道关键施工工序之一,隧道防排水应按照“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地施工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通畅、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隧道光面爆破质量、提高初期支护质量以及防水板、止水带施工的注意事项等关键工序要点论述,解决防排水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对隧道防排水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柳条山隧道防排水 施工 要点
1工程概述
1.1隧道概况
1.2地质岩性柳条山隧道进口位于山西朔州地区平鲁县东平太村对面山坡,黄土覆盖层较厚,左右侧发育有冲沟;出口为黄土缓坡。属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沟谷较多,地形较陡峻,植被稀疏,隧道全长2315m,为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72m。
工点内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洪、风积黄土;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统砂岩夹泥岩及石炭系中统灰岩石。1.3地质构造
场地地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下
伏石炭系砂岩夹泥岩及石炭系中统灰岩。无影响工程的大的地质构造。1.4水文地质特征
隧道地下水埋深大,隧道洞身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且风化不均,雨季地表水下渗易软化围岩,应加强支护,局部水量较大,雨季施工时应注意排水。隧道复合式衬砌防排水设计
根据隧道特点,提出“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把防排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防水原则是指工程结构本身或附加防水层等防水措施使工程具有防止岩层中水分渗入的能力。排水是指围护结构将渗透水引向排水沟,再利用机械或自然排出。2.1防水系统
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复合式衬砌有内外3层防线:锚喷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混凝土。2.2排水系统
为确保隧道在无渗漏水情况下运营,在防水层和二衬之间采用采用PVC管,隧道环向
盲沟采用φ50mm单壁打孔波纹管,纵向两侧墙角设φ80mm双壁打孔波纹管,并每隔5~8m设变径三通连接边墙进水孔,与墙内两侧水沟相连。柳条山隧道属于寒冷地区,所以在进口和出口各设置500m双侧保温水沟,保温水沟在低洞口端通过洞口局部中心埋深水沟,连通洞外深埋排水暗管,并设防寒出
水口。3防排水系统施工
防排水系统由防水板及其背后的纵向、环向盲沟。侧沟组成。防水板属于隔离围岩渗水设施,而无纺布、纵向、环向盲沟、侧沟共同组成疏排水系统。3.1防水材料的选择⑴ 防水板及无纺布选择
目前,防水板共有复合式及分离式防水板两种,均可采用无钉挂设工艺。复合式防水板由于无纺布同防水卷材为一体,挂设工艺较为简单,但是由于无纺布同EVA防水卷材的延展性、柔韧性、抗折能力,伸长率等指标均不尽相同,且受自重影响,幅宽受到限制,从而接头较多,根据设计要求,柳条山隧道采用分离式防水材料,无纺布采用400g/m2,防水板采用EVA无色透明防水板,厚度1.5mm,幅宽4.0m,以减少焊接接头。⑵ 纵向、环向排水盲管及泄水孔
纵向两侧墙角设φ80mm双壁打孔波纹管,隧道环向盲沟采用φ50mm单壁打孔波纹管,每隔5~8m设变径三通连接边墙进水孔,与洞内两侧排水沟相连。⑶ 明洞防排水
明洞衬砌的防排水,衬砌外表面外贴防水板,防水板厚度为1.5mm,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抗冻性、柔性、防腐和耐水、抗老化性能、防水层铺至墙顶开挖或墙脚泄水孔处。
3.2初期支护表面检查及引水
防水板施工前必须对初期支护表面进行检查,对锚杆头、注浆管、铁线及喷射混凝土形成尖锐的棱角进行处理,并用砂浆抹平,确保防水板的接触面平整。对于初期支护表面出现的局部渗水或小股滴水,首先在渗水周围注浆将水流引排至墙角纵向盲沟处,排入侧沟。波纹管通过射钉固定在初期支护表面。当出水量较大时,采用裂隙注浆手段将水流汇集,在初期支护凿槽埋管引排至侧沟(管的直径因水流大小而定),并用速凝材料对引水管封堵。3.3纵向、环向排水盲沟安设
纵向盲沟安设要保证纵向位置的准确及总体平顺度,环向盲管要紧贴岩壁,安装时用钢卡固定,露出钢钉用砂浆抹平。环向间距8m,水量较大时进行加密布置,纵向排水盲管与环向排水盲管、泄水管用变径三通连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3.4无纺布挂设施工
土工布通过带热塑性垫圈(暗钉圈)的射钉固定在初支喷射混凝土层上,侧壁2~3个/m2,拱顶部位3~4个/m2,梅花形布置,垫圈必须牢靠、稳定。暗钉圈固定在初期支护
喷射混凝土层上最深处(凹处)对凹处应加密塑性圆垫圈,保证土工布与初期支护面密贴。无纺布环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3.5防水板挂设施工
防水板铺设采用无钉铺设工艺,自上而下铺设,松紧适度,并预留一定的余量,防水
板全部面积均应能抵到初支面,接头处下部防水板要压住上部防水板。采用自动爬焊机进行焊接,双缝焊接,焊缝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每道焊缝宽1.5cm,以保证焊接质量达到防水要求。焊接钢筋时采用钢板(或者石棉板)加以遮挡,以防止电火花飞溅损伤防水板。若发现防水板有破损,必须人工操作热风焊机进行修补。无钉孔法铺设土工布、防水板施工示意见图
3.6焊缝充气检查
焊缝检测采用充气法检查。将焊缝两端用特制铁夹夹紧密封,将检测针头(5号注射针)插入焊缝一端两道焊缝之间的弃槽,5号注射针与压力表相连接,用手动气泵进行打压至0.25MPa为止,观察15min,若压力值下降小于10%为合格,否则必须查找漏点,并及时修补直到不漏气为止。
3.7施工缝、沉降缝防水
施工缝及变形缝是隧道防排水的薄弱环节,隧道内主要存在施工缝及沉降缝,施工缝分为环向及纵向两种。
⑴ 环向施工缝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加外
贴式塑料止水带。
⑵ 纵向施工缝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⑶ 变形缝设中埋式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加
外贴式塑料止水带,采用沥青木丝板填缝,聚硫密封胶嵌缝。洞门及明洞防排水
4.1 洞门及明洞防排水的总体要求 在洞门及明洞回填土施工后,二衬混凝土应不出现渗漏水现象。4.2洞门防排水
⑴ 为防止地表水冲刷边仰坡,流入隧道,应在隧道进出口洞口上部根据地形情况合理设置截水天沟,截排地表水,并与洞外路堑侧沟相连,将水引离洞口,排入路基边沟中。
⑵ 端墙背后设置排水盲沟网,管网采用外
包土工布的中空塑料排水盲管,横竖间距均为3m。排水盲沟在路基面高度处采用φ100PVC管排至路基侧沟。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堵塞盲管,盲管与墙体间采用土工布隔离。4.3明洞防排水
明洞衬砌外表面外贴防水板,防水厚度1.5mm,并有较好的耐热性,抗冻性,柔性、防腐和耐水、抗老化性能,防水层铺至墙顶开挖或墙角泄水孔处。防排水施工关键技术
提高隧道光面爆破质量,按照“石变我变”的原则,进行爆破设计动态化管理,严格控制开挖断面,努力实现光爆。对中硬岩通过优化钻爆设计和合理的装药工艺(入小药卷间隔装药、炮泥堵塞、控制周边眼装药量等措施),实现一次光爆;软岩可采用预
留光爆层、控制周边眼间距及装药量、人工风镐修凿等措施,减少超挖或大的凹坑,保证开挖轮廓圆顺,使初期支护同开挖断面最大限度的密贴。同时,通过优化开挖、爆破方法,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变形,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对渗水的影响。
⑴ 提高初期支护质量,初期支护防水是隧
道防水系统的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和基础,同后期的防水板防水比较而言,其属于主动防水的范畴。提高初期支护质量,对隧道整体防排水系统的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⑵ 开挖后及时进行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开挖后及时进行初喷,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可以消除凹坑,使开挖断面尽可能圆顺,同钢架完全密贴,消除钢架背后空洞;同时,通过及时初喷混凝土进行支护,可以制止围岩进一步松弛,阻止围岩中张裂缝及细小裂缝进一步发展,不至于形成裂隙水的渗流通道,从而达到堵水的作用。⑶
喷射混凝土必须采用湿喷工艺,分层
喷射,调整合适的喷射角度、距离,提高喷射混凝土自身密实性,必要时,可以在喷射混凝土中增加纤维,以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喷射混凝土完成后,及时洒水养护,防止开裂,提高防水能力。
⑷ 上下台阶结合处要认真处理,上下台阶
结合处容易造成喷射混凝土回弹料堆积,影响密实度,且易造成喷射混凝土表面“鼓包”。因此,必须在接长钢架时人工凿除该部位的喷射混凝土,重新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使整个喷射混凝土轮廓圆顺、密实、不留喷射混凝土薄弱面。
⑸初支背后注浆回填、堵水,喷射混凝土
过程中,由于钢架遮挡或受喷射角度及喷射距离、风压等因素影响,其背后局部容易形成空洞或局部不密实。因此,在初支完成后,对初支背后密实度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无损检验,并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工序来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空洞及不密实的地段及时采取注浆回填的措施予以加强,避免初支背后不密实二形成“水囊”从而降低渗水的风险。⑹衬砌混凝土自防水
① 优化衬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提高防水能力;衬砌及仰拱混凝土防水等级为P8,在选配配合比时,粗骨料应级配连续,采用合适的砂率,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加混凝土密实性,对渗水大的地方应同时采用掺和防水剂、高效抗裂防水膨胀剂等手段,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细微孔隙,提高其防水能力,防水混凝土结构的衬砌厚度不应小于30cm。
②优化混凝土灌注工艺,提高混
凝土密实度:混凝土灌注时两侧分层对称浇筑,控制相邻高差。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和和固定的附着式振动器相结合,保证振固密实。保证连续灌注,消除施工缝,减少防水薄弱环节。拆模后及时喷雾养生,避免拆模过早混凝土表面风干或养护不及时出现的收缩裂纹现象。
③ 衬砌拱顶每间隔5m预埋压浆
管,衬砌施工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拱顶压浆。使初支、防水板及内衬密贴,避免因防水板意外损坏渗入水纵向窜流的可能,同时也为保证结构安全,避免结构开裂破损。
6质量缺陷的整治措施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及具体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引起隧道二次衬砌局部渗漏。针对隧道不同情况的渗漏,应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⑴ 排水通道堵塞隧道的防排水也遵循着
“通则不漏,漏则不通”的规律,所以在处理此类渗漏时,可采取疏通且密封连接管道,并在二次衬砌边墙上增设排水孔的方法,及时引导渗水排入边沟内。
⑵防水层破损,止水带安装不规范如防
水层破损,地下水可渗入防水层与二次衬砌灌注混凝土中,遇到二次衬砌局部振捣不密实或施工缝止水带处理不好的部位,水即渗出,导致二次衬砌混凝土表面或施工缝漏水。一般可采用凿槽嵌管引排的方法处理。具体操作如下:从漏水点以上0.5m处开始,顺施工缝或漏水缝凿一条宽60~80mm、深80~100mm的倒梯形槽,直至排水边沟,冲洗干净后在槽中嵌入镀锌铁皮做的矩形引水管,其底宽比梯形槽宽略小,高度比槽深低35~50mm,铁皮管用钢钉固定在混凝土上,两管接头采用搭接连接(上节在里,下节在外),搭接长度不小于7cm,且一直引至隧道边沟后,且一直引至隧道边沟。
7结束语
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柳条山隧道从已经完成1052m二次衬砌防渗情况来看,总体效果较好,在多下雨之后,均未出现渗水情况,可为其他类似铁路双线隧道施工借鉴。
参考文献:
⑴新建铁路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施工
图《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图》《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设计图》
⑵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隧
道工程施工质量暂行标准
⑶经规标准[2005]110,TZ214—2005,客
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⑷殷怀连,张民庆,铁路隧道工程结构防
排水设计理念及施工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