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文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文学院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调研队之小分队——“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分队。这支分队在校团委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文学院辅导员穆建亚带队,王思峰、王坦等10名学生积极参与,历时20天的时间,先后对邓州、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的40多个行政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现状调研。此次调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们先后在南阳网、南阳广播电视台、河南教育网、中原网等多家媒体发表了10篇通讯稿,并最终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对实践活动做了总结。
总结此次活动,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也在当中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恰恰是我们今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前车之鉴。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今年的活动做一总结。
首先从经验方面说,我们历时20天的社会实践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活动准备充分
一年一度的社会实践一般在7月初开始,但我们系在6月初就开始行动,积极策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因为活动牵扯到经费、人员,所以我们必须提前要和当地的共青团委、乡政府、甚至村委联系,和他们商议实践学生的吃、住、活动路线,只有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提前拟定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拟定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提出的问题紧切要害,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实践证明,我们的问卷和访谈问题弄到了点子上,我们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同时,也意外收获了许多。
团委领导给出具体的指导,高屋建瓴。问卷和活动路线确定好以后,我们积极上报了校团委,领导们给与了积极地支持。团委书记靳如军详细查看了我们的调查问卷,提出了宝贵意见,杨洋书记一再嘱托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安排好学生的饮食和住宿,团委的刘婧部长、张龙春部长也都给我们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是我们本次实践取得成果的关键因素。
二、活动启动早
学校安排活动在7月5号启动,但因为我们提前准备充分,学生的热情高涨,所以我们在6月30号就召开了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生们也表了决心。之后大家各有分工、各赴一线,开始了积极的调研活动,7月10号结束,剩下就是大家整理调查问卷,撰写报告、相互交流成果的时间了。早启动就为后面的整理腾出了足够的时间,这也是我们这支小分队在短短时间内发表数10篇文章的一点经验总结吧。
三、活动覆盖范围广
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会固定在一个地方,但因为我们做的是现状调研,所以必须“全面撒网”,这样才能把握整体情况,事实证明这种决策时正确的,我们先后对邓州20多个行政村、宛城区10多个、卧龙区10多个行政村的大学生村官们进行了调研,发现了其中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大学生村官们目前待遇、发展前景、他们遭遇的尴尬处境、他们的价值认同等等问题。这就为以后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吧。
四、活动紧抓典型
“全面撒网”的结果也便于“重点捕捞”,我们在调研当中也挖掘了各地一些有特色的经验,值得其它地方学习的经验,比如说安皋镇的“村官明星”孙明明养獭兔致富,然后带动全村人奔小康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典型。在走访高老家村大学生村官郑荣汉过程中,大家了解到:郑荣汉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经济学专业,自从来到该村,他就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该村实际情况,通过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来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带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在村支书赵本宽和村副支书郑荣汉等村干部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高老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被卧龙区授予“文明新村”荣誉称号。那么这些典型就是我们这次调研后要弘扬的,调研的目的就是把典型积极宣传开来,为今后的工作树立典型、树立模范。
以上是经验之谈,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分队的成员也坐在一起,积极探讨了这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因为时间短,没有常驻村里,和村民们接触的时间有限,有些调查可能会与事实有些差距;后期的撰写文章中应该向更高一级的刊物投稿,让宣传的力度更大些等等这些问题。当然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我们明年一定会做的更好!
2009年7月26日
第二篇:文学院暑期三下乡及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文 学 院 2 0 1 1 年 暑 期 三 下 乡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总 结
文学院团总支
2011年10月15日
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开展争先创优系列活动,坚持服务基层群众和促进青少年成长相结合,坚持志愿服务与科学研究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了提高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增强专业知识,拓展自身素质,文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结合自身师范专业的优势和特长,特此开展了201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学院积极筹备此次活动,动员全院大学生参见社会实践活动,对各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精心选题充分论证,确保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的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文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既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也奉献了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将我院的暑期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前期筹备
为动员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2011年6月23号上午九点在主楼206文学院团总支办公室,文学院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全体队员在文学院团总支副书记王峰的组织下于收看了全国高校学生“永远跟党走”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的电视直播。
直播结束后,同学们对启动仪式上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尤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提出的三点希望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王峰老师要求各位同学牢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精神,高度重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凸显我校的实践育人的特点。
最后,王峰老师对本次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活动安排做了统一部署。会议中讨论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要求和组织形式等四个方面。
二、活动概况
本次关注留守儿童服务团共有两支队伍:第一支支教团赴临泉县陈集镇汇景学校(其中第一党支部3人),(7月11日——7月16日);第二只支教团赴涡
阳县龙山镇张杨李小学,(7月11日——7月16日)。
1、积极开展以“践行争先创优 服务留守儿童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文学院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积极开展“三下乡”义务支教活动。阜阳市和亳州市位于安徽北部,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属于经济贫困地区,临泉县陈集镇和涡阳县龙山镇都属于当地经济较贫困的地区,因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有着教育水平低,失学和辍学现象严重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校舍简陋,教学设施陈旧和匮乏现代化教学设备等一系列问题。文学院的两支义务支教团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
其中支教团队主要围绕义务支教和社会调研两个方向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此次社会实践工作:
义务支教:义务支教的两支队伍每天上、下午各有两个小时的授课时间分别是上午9:00-11:00和下午15:00-17:00。其中每天上午的两个小时给同学们进行正常教学,主要教授语文和数学。每天下午给同学们上素质拓展课,包括诗文朗诵、绘画入门、体育教育、书法辅导、英语会话等。
7月11日上午两支支教团队分别抵达陈集镇汇景学校和张杨李小学,随即开展了安全教育第一课,从安全用电、防溺水、防火、防盗、防骗等几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进行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爱心捐赠:针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短缺的现状,文学院共向两所学校捐赠了价值1800元的图书,丰富了广大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
自护教育:支教服务团共举办了两场“自护教育在校园”的专题讲座。从安全用电、防溺水、防火、防盗、防骗等几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亲情陪伴:组织青年志愿者陪同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做游戏、聊天交流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疏通:由于缺少父母的教导和关爱,许多农民工子女的心灵逐渐变得内向、孤僻。志愿者们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寻找知心姐姐等方式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摆脱心理压力。
素质拓展:通过开设诗文朗诵、绘画入门、体育教育、书法辅导、英语会话等形式多样的兴趣辅导课程,不断拓展农民工子女综合素质,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
感受党的光辉历程:争先创优系列活动,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图片展,感受红色经典爱国影片展、红色黑板报、追寻红色足迹寻访老党员等活动,让他们喜欢历史,了解历史,使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坚定了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支教期间,同学们严格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有秩序的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了解了同学们的心理状况,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压力。同时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让同学们学习到了新的学习方法。
社会调研:我院进行社会实践的同学积极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先进团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社会调研
在开展义务支教的同时,也有专门的同学积极进行社会调研。我们共印制了200多份调查问卷,每天有义务支教的同学深入到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进行调研。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调研,我们掌握了农民工子女现在的家庭环境、心理状态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同时也注重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陪护。每天放学我们会有同学把孩子们送回到家里,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2、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的成员有两位党员和四位预备党员,他们在实践的同时也与当地的党员群众进行座谈交流,深入学习他们的“创先争优”事迹,努力提高自己作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做先进党员。
支教团成员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努力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
责,事事争当先锋,努力争创优秀。积极学习当地先进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以他们为标准,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文学院学生会各部门对“关爱农民工子女”课题进行了分解任务,分部门撰写调研课题内容。
非毕业班各班同学对“暑期调研课题”进行认真选题。分别撰写调研报告。
三、认真总结,转化成果,加强宣传。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拨了专项资金以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每位同学通过实践活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暑期酷热难耐、加上蚊蝇叮咬,农村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学生义务支教志愿者们都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支教活动中所锻炼出的甘于奉献、善于创造的意志和品质将使自己终生受益。
(一)体会及思考。在支教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们很纯洁,很勤劳,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他们有着一颗渴望学习的心,有着一颗渴望了解学习新事物的心。皖北农村的落后,制约着孩子们学习新事物的进程,我们希望政府及更多的社会人士来关注农村的教育,关注留守儿童。
大学生志愿者们想留守儿童之所想,急留守儿童之所急。他们力争利用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一颗热忱服务的心,在指导小学生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拓阔他们的眼界;让农村小学生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知晓国内外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件;并籍此让他们树立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发奋学习、早日成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活动的意义。社会是个大舞台,实践是个大课堂。当代大学生必须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这个在课堂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才干,丰
富人生阅历。在本次在支教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及农村教育的现实,锻炼了实际能力,增强了服务社会本领。大学生志愿者在了解贫困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基础上,进行义务支教、进行更改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设,为安徽皖北地区的农村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阜阳师范学院的学生走上小学的三尺讲堂,也是对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提前体验。在支教活动中锻炼自己驾御教学、驾御课堂管理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支教活动既服务了了农村教育,服务了社会,又锻炼了自己。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学习到了很多很多。在给当地留守儿童送去关心与温暖的同时,更让同学们得到了历练,向社会展现了我校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当地学校和群众的高度肯定与一致好评。阜阳日报、阜阳电视台等媒体对文学院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大学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在团中央、团省委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在文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更好更有效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继续谱写激昂奋进的青春之歌!
文学院团总支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五日
第三篇:文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文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文学院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调研队之小分队——“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分队。这支分队在校团委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文学院辅导员穆建亚带队,王思峰、王坦等10名学生积极参与,历时20天的时间,先后对邓州、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的40多个行政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现状调研。此次调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们先后在南阳网、南阳广播电视台、河南教育网、中原网等多家媒体发表了10篇通讯稿,并最终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对实践活动做了总结。
总结此次活动,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也在当中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恰恰是我们今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前车之鉴。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今年的活动做一总结。
首先从经验方面说,我们历时20天的社会实践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活动准备充分
一年一度的社会实践一般在7月初开始,但我们系在6月初就开始行动,积极策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因为活动牵扯到经费、人员,所以我们必须提前要和当地的共青团委、乡政府、甚至村委联系,和他们商议实践学生的吃、住、活动路线,只有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提前拟定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拟定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
量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提出的问题紧切要害,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实践证明,我们的问卷和访谈问题弄到了点子上,我们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同时,也意外收获了许多。
团委领导给出具体的指导,高屋建瓴。问卷和活动路线确定好以后,我们积极上报了校团委,领导们给与了积极地支持。团委书记靳如军详细查看了我们的调查问卷,提出了宝贵意见,杨洋书记一再嘱托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安排好学生的饮食和住宿,团委的刘婧部长、张龙春部长也都给我们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是我们本次实践取得成果的关键因素。
二、活动启动早
学校安排活动在7月5号启动,但因为我们提前准备充分,学生的热情高涨,所以我们在6月30号就召开了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生们也表了决心。之后大家各有分工、各赴一线,开始了积极的调研活动,7月10号结束,剩下就是大家整理调查问卷,撰写报告、相互交流成果的时间了。早启动就为后面的整理腾出了足够的时间,这也是我们这支小分队在短短时间内发表数10篇文章的一点经验总结吧。
三、活动覆盖范围广
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会固定在一个地方,但因为我们做的是现状调研,所以必须“全面撒网”,这样才能把握整体情况,事实证明这种决策时正确的,我们先后对邓州20多个行政村、宛城区10多
个、卧龙区10多个行政村的大学生村官们进行了调研,发现了其中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大学生村官们目前待遇、发展前景、他们遭遇的尴尬处境、他们的价值认同等等问题。这就为以后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吧。
四、活动紧抓典型
“全面撒网”的结果也便于“重点捕捞”,我们在调研当中也挖掘了各地一些有特色的经验,值得其它地方学习的经验,比如说安皋镇的“村官明星”孙明明养獭兔致富,然后带动全村人奔小康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典型。在走访高老家村大学生村官郑荣汉过程中,大家了解到:郑荣汉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经济学专业,自从来到该村,他就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该村实际情况,通过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来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带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在村支书赵本宽和村副支书郑荣汉等村干部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高老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被卧龙区授予“文明新村”荣誉称号。那么这些典型就是我们这次调研后要弘扬的,调研的目的就是把典型积极宣传开来,为今后的工作树立典型、树立模范。
以上是经验之谈,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分队的成员也坐在一起,积极探讨了这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因为时间短,没有常驻村里,和村民们接触的时间有限,有些调查可能会与事实有些差距;后期的撰写文章中应该向更高一级的刊物投稿,让宣传的力度更大些等等这些问题。当然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相
信我们明年一定会做的更好!
2009年7月26日
第四篇: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一、调研主题:全球化背景下闽西客家文化的变迁
二、调研背景:
客家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是中华文化根深叶茂、博大精深的具体例证。而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
响应中央关于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号召。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社会交际能力。
三、调研目的和意义
1、有助于同学们了解闽西客家文化,提高文化意识。
2、在调研中,我们可以得到与民俗学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经验。
4、得出总结,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海西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微薄之力。
5、本次调研,旨在从根本上拉动学生学以致用,让理论拉动学习,学习投身实践。
四、调研组织形式
本次调研以实践团队为组织形式,以小组到龙岩上杭、宁化等进行实地考察为重点,采用田野作业、文献学等方法搜集、整理资料,调研结束后进行资料汇编及其他成果转化。
五、调研策划:
根据调研组对活动地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本次活动有如下暂时性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6月25日——7月10日1、6月25日——7月3日
确定实践主题、资料来源(政府数据与当地居民)、组建团队(12人)、寻找指导老师(张晓红,研究方向:民俗学)、对调研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填写申报材料并上交至团委。
2、7月4日——7月9日
准备实践所需的材料,学习理论知识,查询相关资料,设计问卷、访谈内容,做到有备而行。
(二)中期主要实施工作 7月10日——17日
1、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研闽西客家文化:
第一小组:调研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
第二小组:调研岁时节日民俗(包括:年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
第三小组:调研人生仪礼(包括:诞生、成年、婚姻、丧葬)
第四小组:调研民间艺术(主要是山歌)
参观走访、问卷调查、采访座谈,了解闽西文化内涵、特点与变迁,探究闽西客家文化变迁的原因及其对策。
2、举办“村民队员共联欢,相亲相爱一家人”联欢活动。
(三)后期总结工作 7月17日——8月29日
1、组织学生安全返校。
2、总结本次实践内容,主要收获及不足之处。
3、整合调研数据,做好实践报告、调研报告。
4、图片展。
第五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人这一辈子有很多值得细细回味的,在茂名的几天虽然是短暂的,却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珍藏且受用一生的。通过本次茂名之行,我们收获很多,其实,不仅是这次出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在时刻改变着我们的想法,让我们不再幼稚,快速成长.岁月对于我们就像是一把苍刀,当我们不得不被它刻上印记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坦然地说我们已经尽力并心怀坦然地去享受了这个过程,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在短暂的几天中,无数张脸铭刻在我的记忆中,但是也许不久之后,我会将他们全然忘记,然后封存在我的心底,我真的不知道我会不会还有想起他们的一天,就像我同样也不知道是否有一天我还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但我始终记得一句话,正是这个全然忘记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是的,不仅是书面上的知识,真正的知识只来源于生活。
一、这是一次拓展见识和心灵洗涤的活动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农民生活的艰辛。很多的农民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困,然而有些农民有自己的一幢房子、一辆小车···生活质量比大城市的居民还好。贫富差距越来越多,真的跟电视上看到的一样,有的人生活在“天堂”,有的人却生活在“地狱”。但是很多贫困的农民即使不能拥有富裕的生活,还是很乐观向上,尽心抚养下一代,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上大学,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
还有就是高州的农民非常的热情纯朴,记得一天下午我到农户家做调查半路上遇到一对夫妇正好要去干农活,可是听到我是大学生三下乡,马上停下来,配合我们做调查。更让我感到不好意思的是,当我们走到一户农家时,刚好这家农户在做当地的特产——艾糯,特意先煮了一些给我们吃。对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孩子来说,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
我们还了解了曹江镇淮山的种植和收获过程,这里的种植已经很大程度的使用机械化,而且这里的淮山名副其实的质量好、味道更好。
二、这是一次提升能力的机会
到一个以前从未去过的地方,沟通交际能力是与当地人相处的第一需要。又是在农村,更需要沟通的技巧。我做调查问卷时对象都是一些比较的贫困的农民,我所能做的只是告诉他们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乐观面对一切。当我在要求别人时,我同时也在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有没有资格教导别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对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激励我不断向前,要做他们的榜样。
三下乡活动不是以个人行式行动,而是一个整体。让我体会到,你不能再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而是做任何事必须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整个团体的利益。我感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方式,诙谐幽默的方式最佳。在轻松的氛围中别人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而且可以较快的表露自己的感情。
三、这是一次快乐的旅行
都说高州是荔枝和龙眼之乡,此次高州之行,终于一睹美丽高州,果然名不虚传。在第一天出发去高州的路上,那看不尽的龙眼荔枝树,连绵起伏,仿佛永不无止境;千姿百态,使我们的眼睛没有片刻休息的余地,这般盛状,错过岂不可惜?我们还参观了600多年前专门用来进贡荔枝给杨贵妃的贡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它饱含了多少农民的心血。
此次“三下乡”活动进行得较为顺利,因为有队友们团结的精神和力量,我们精心的准备、周密的策划、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尤其是热情好客的曹江领导和人民的关照和配合,使本次活动最终取得圆满成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感到自己学的东西太少,能够帮助和给予他们的也太少。作为大学生,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成才,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再也没有理由去怨天尤人,我们要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