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贾裴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贾裴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扫去灵魂上的灰尘,给心灵注入新鲜的活力。只有崇尚知识的教师,才是堪当时代重任的教师。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决定了教师应该是个读书人,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因此,作为教师,更要重视读书,把读书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现特制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书香校园目标,以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为核心,以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阅读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激发教师的阅读热情,扎扎实实地推进校园阅读 工作的开展。
二、读书口号
让 读 书 成 为 一 种习惯!
三、读书活动具体安排
1、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本学期教师要阅读至少一本教育书刊,教师根据所教学科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的书来读,并鼓励教师阅读中、外名著。在全体教师中展开读书活动。
2、开展新课标学习研讨活动。
进行“如何运用新课标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主题大讨论活动,以此促进教师自身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目标明确,立足课改,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新型教学观,加快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3、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读书的同时,写下读书心得,学校准备每月召开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互相切磋,实现资源共享。
4、定期检查读书笔记。期末上交教学随笔、读书笔记。还要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评选出优秀的,有价值的读书笔记,做为教师们学习的样本。
5、结合校园读书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如读书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读书征文、书画评比、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师读书活动内容。
6、要树立读书典型,不断推广阅读面广,内涵丰富,学以致用的先进教师的做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引领作用。鼓励教师多买书,多藏书。
四、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翁宏云 副组长:杨荣发
组 员:杨 玲、王有华、陈 云、周学坤 2.评价机制保障。
活动进入总结阶段时,学校对教师的读书笔记、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随想、课堂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考评。
3.后勤保障。
工作日全天开放校阅览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
六合区贾裴小学校长室
图书室
2012.4.20
第二篇: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作为普通一名公民,要读书,国家形式的发展,也促使每个人要读书,而作为一名教师,更要读书。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决定了教师应该是个读书人,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因此,作为教师,更要重视读书,把读书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现特制计划如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以更加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读书,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
二、具体安排:
1、教师的读书将不断地为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教育的眼光”、“教育的心情”,所以,在读书过程中,随时产生的教育“眼光和心情”应用文字记录下来,保持阅读兴趣和阅读快乐。所以我要求自己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每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我都要尽量写好读书笔记--进行要点的摘录,练习写读后感。
2、积极和办公室的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积极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让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效果和相关教学活动相结合。
3、把在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及时地上传到个人博客中,做到与他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4、在读书时,我要求自己平均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天天积累,丰富自己。多利用一些间隙读书,如空课时间作业批完后少聊天,多读书。每周切出一整块时间读书。
5、本学期继续读曹洪彪老师的《新概念快速作文》一书。认真读,边读边想,以提高自己的视野。
五花营中心小学
刘永昌
2013年9月
第三篇: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世上万物,皆属身外,惟有一样东西却能点入肌肤,融入骨,让我们耳聪目明,志存高远。这便是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更新自己的观念,丰富自己的头脑。因此,既是响应学校的号召,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特制定以下读书计划:
个人学习目标:
1.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不断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2.转变教育理念,登高望远,高屋建瓴,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
3.使自己成为新课程方面的学者型老师。
4.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
读书内容:
1.教学方面的书籍:如 《专业化视野中的班主任》、《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行走课堂》、《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等。
2.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如《读者》、《意林》等。
3.我喜欢读的教学书籍:如《窦桂梅与主题教育》、《心灵的轨迹》、《做最好的老师》、《困境与超越》等。
读书措施:
时间保证
充分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惜时于学。
物质保证
学校阅览室、个人藏书、因特网
读书形式:
1.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坚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提高文化层次,注重在培训中锤炼自己。学习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先进理念,边学习,边教学,使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
2.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第四篇:贾乐祥读书计划
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丰城初中贾乐祥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通过读书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此,我特定以下读书计划。
一、读书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博闻强识,丰富个人文化涵养,充实自己的大脑,强化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在知识方面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在精神世界方面达到更高、更理想的层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创新能力,同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视野,积累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读书途径和思路:
1、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充分用好课余时间,每天确保一定的时间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2、充分利用网络资料,大量阅读网上书目等,开阔自己的视野,积极发表自己的读书体会。
3、主动将读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读书内容:
《“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等。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读书,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人生更高层次的提升和生活的不断升华。
第五篇:小学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个人读书计划
李爱玲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应该要读书,汲取书籍的乳汁,积淀文化内涵。我必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不断更新理论素养、人文素养,全面提升教育能力,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一、读书目标:
1、将 “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习与工作的恰当结合,努力提高与时倶进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个人教育素质。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读书活动让自己能学会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提高生命质量。
4、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师生管理,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读书内容:
1、经典阅读:《班主任兵法》、《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
2、思想教育类:党建读物、《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做最好的老师》、《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等。
3、每天看好《文汇报》、《解放日报》;每周看好《家庭教育时报》、《学生报》等;每月读好一本教育教学杂志等。
三、主要措施:
1、认真阅读,及时写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并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抓好自身政治业务和自主研修能力的提升。
2、每天确保一定的读书时间。积极撰写一篇读书笔记;研读一本教育刊物、一本教育名著;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读书心得体会或论文;保证读书的效果,并学以致用。
3、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