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网络谣言,领导责任重大

时间:2019-05-15 09:3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防控网络谣言,领导责任重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防控网络谣言,领导责任重大》。

第一篇:防控网络谣言,领导责任重大

防控网络谣言,领导责任重大

当前,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散布政治谣言来势凶猛。领导干部责任重大,应该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清醒的政治头脑,既要严密组织网络政治谣言防控工作,又要带头防控政治谣言的传播。

当好“先锋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要为官兵做好表率、树起标杆。思想上,切实把带头防控网络政治谣言作为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重要检验标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全局思考和处理问题。言行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保密纪律,决不发表有悖于中央精神的言论,决不对中央的决策妄加议论,决不对组织决定说三道四,坚决防止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行为上,领导干部要带头抵制和批驳网络政治谣言,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拥护者和捍卫者。对于不实信息和错误观点,要大胆抵制,不做谣言的“二传手”。

筑牢“防火墙”。防控政治谣言、保持部队团结统一,是领导干部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对领导干部掌握部队能力的实际检验。应该客观分析形势,准确查找问题,制定得力措施,打好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仗。一要筑牢思想防线。坚持把打牢官兵思想政治基础作为防控政治谣言的根本之策,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和官兵思想动态,认真落实思想调查分析制度。及时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热点问题引导,帮助官兵辨别是非,及时把官兵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二要筑牢制度防线。要教育官兵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制度,重申政治纪律“十不准”要求,从严落实防范网络泄密“十条禁令”、手机使用“十个严禁”等规定要求。三要筑牢技术防线。应该加强对论坛、博客、微博和搜索引擎的监控,及时判断网络舆情特别是涉军舆情走势,有效处置有害信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增强“免疫力”。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领导干部要引导官兵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完成各项任务上,增强“免疫力”,做到“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一方面,确保部队安全稳定,让敌对势力“找不到缝”。应该练精用实知情功、说理功、疏导功、解难功,扎实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做到教育无死角、管理无盲区、安全无隐患,使敌对势力没有空子可钻。另一方面,加强部队全面建设,让敌对势力“叮不进来”。要引导官兵不为谣言所惑、不为干扰所动,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抓好各项建设,圆满完成各项使命任务,把部队打造成铜墙铁壁,使敌对势力的任何动作变成徒劳。

“互联网错觉”如何清除

杜绝互联网谣言,必须加强对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监管,这样才能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促进我国互联网络市场健康发展。

强化互联网经营者的责任,目的是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实现权利义务的动态平衡。当前少数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为了吸引公众关注,唯恐天下不乱,他们不仅允许互联网使用者传播各种谣言,而且在谣言传播的过程中推波助澜。这是一种极端危险的边缘游戏,不仅会影响网络信息的品质,而且更关键的是,会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挑战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强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过滤,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在笔者看来,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范畴,那么,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就没有了界限,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解决我国互联网谣言泛滥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尽快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 “互联网错觉”,规范公民互联网使用者的行为。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这就使得一些公民在互联网发表言论的时候,错误地以为自己处在匿名的状态,因而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增加互联网的透明度,是减少我国互联网谣言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可以考虑将网络 “实名制”落到实处,在必要的时候,互联网监管机关可以出台实施细则,防止一些互联网站为了吸引用户,在推行实名制的过程中阳奉阴违,人为制造混乱。

其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完善内部编辑流程,把互联网信息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当前一些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为了吸引互联网用户不择手段。他们打着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便利的幌子,疏于对互联网发布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监管。相当多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干脆把某些 “公告板”或者 “聊天室” “承包”或者 “委托”给一些互联网使用者监管,由互联网 “版主”依据个人的喜好进行信息审查,这就难免给一些违法信息在网络上流传钻了空子。

第三,应当充分借鉴现行法律中规定的 “避风港原则”和 “红旗原则”,加大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保护的力度。我国 《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 “避风港原则”、“红旗原则”,只适用于民事侵权行为,无法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所谓 “避风港原则”是指,被侵权人通知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链接等必要措施,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所谓 “红旗原则”是指,互联网服务者知道互联网用户利用其互联网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互联网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很显然,这些规则只适用于民事侵权领域,因而无法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应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如果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接到有关投诉之后,未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消除互联网谣言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互联网监管机关可以暂时停止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经营活动。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几个原则

一种理论的话语体系要得到更好地传播,就需要能够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认同。如果关起门来自搞一套,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外边的人都听不懂,那本身就失去了构建一种话语体系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一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语言风格、以时代话语形式逐步展现出来的过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理论内涵上的新意,也是话语体系上的新意。两手抓、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等,在传统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中找不到,这是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特色。

构建话语体系的四个基本原则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构建这样的话语体系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实践性原则。理论来自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使其在客观上摒弃一切脱离实践的、主观臆想的和凭空杜撰出来的东西。就语言的表述看,它也必须是来自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活动要求,并能真正准确地反映这些要求。只有这样,它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在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付诸实施。我们说构建语言体系,就是自觉地遵循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我们的主观努力推进其发展,绝不是按照主观意愿,为了创新而创新地去追求语言的华丽与新奇。

其次是开放性原则。构建话语体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扬传播理论本身,而传播就是交流。一种理论的话语体系要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播,就需要能够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认同。如果关起门来自搞一套,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外边的人都听不懂,那本身就失去了构建一种话语体系的意义。所以,需要遵循开放的原则,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的目的是为我所用,是把话语作为先进思想体系的物质载体来用。就像马克思当年创立他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系,引用许多黑格尔的话语,但从思想内容方面却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颠倒过来一样。

再次是统一性原则。构建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体系内部话语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只有内部一致的话语体系,才能表达统一的内在思想。如果在话语的运用上破坏了统一性原则,什么时髦用什么,表面上看可能很新鲜,也颇能迷惑一些人,但实质上往往会造成理论内部概念上的混乱和矛盾,很难发挥理论对人的正确引导作用。由于文化和国情等方面的差异,很多时候同一字面上的概念或命题,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我们在话语吸收和借用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四是普及性原则。一种话语体系必须为社会广泛接受才能够产生自己的影响并具有存在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所以其话语体系也必须能够在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充分考虑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广大群众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方面,毛泽东思想在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是很值得总结与弘扬的。当然,如同理论本身一样,话语体系也是分层次的,各个层次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话语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本身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内容上的要求,即内容上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体系;另一个是表达形式上的要求,即符合思想内容要求的范畴、命题、结构体系。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后者主要就是话语体系的问题。有了好的思想内容,如果在话语的表达形式上不能用中国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能用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思想,那么再好的思想也很难得到准确彻底的表述。从这点上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话语体系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那种在话语方面的照搬照套、囫囵吞枣,是不可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思想舆论阵地的要求。我们之所以一再强调话语体系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就是因为我们所讲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绝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的一种话语要求,而是说这样一种话语体系要在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在广大民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渗透并发挥作用。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是把我们坚持的话语体系停留在官方宣传媒体上,形成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时一种话语体系,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说的是另一套话语体系,甚至同样是报纸、广播、电视,发表正式的主流声音用一种话语体系,各种和老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娱乐节目、生活信息说的是另一套话语体系,搞成两张皮。这就会影响到媒体的宣传效果,不易做到使主流意识形态真正深入人心。固然,社会生活话语和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任何时候都是有区别的,不可能完全合一,但一种意识形态要真正在整个社会得到认同,则必须更为贴近广大民众的生活话语。这恐怕也是我们构建话语体系的一个方向。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话语体系是非常关键的。毫无疑问,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这一点来讲,我们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文化,会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给民众带来福祉的文化,都应该有相通之处,由此形成文化交流中的求同存异,相互促进。所以,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使我们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成为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凝练核心价值观的三重选择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学理性的解读已有大量论述。但是,如果把认识、分析问题的思路稍做调整,就不难看到,社会主义本来是活生生的运动与实践,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它在本质意义上的属性与特点也几乎尽在其中,只是我们对它缺乏应有的关注。

这就是说,要从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内的全部社会主义实际的发展进程中,从社会和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感悟中,凝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确定其所反映的制度特性、内在属性和价值内涵。按照这样的认识思路,凝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注重三方面内容的选择。

1、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源头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而认识这一问题最简单的思路,就是把“到哪里去”回归于“从哪里来”的原点上来分析。由这样的因果关系所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不能不追溯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源头,即分析、明确社会主义为什么产生的问题。应当说,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源头的认识,存在有不同的看法,而社会主义学说在最初产生后逐步演变为众多的流派,也促使其产生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模式。但所有这些不同,都不表明对其起源的认识有太大的争议。事实上,关于社会主义的横空出世,共识性的观点至少有二:一是源于对社会不平等特别是财产不平等的憎恶,由此形成了对于平等的追求;二是源于对极端个人主义特别是个人获利模式的不满,由此形成了以集体利益为目标,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为衡量标准的制度选择。这样两方面的观点,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在本原意义上的内容,也是其具有存在合理性的根本原因。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怎样凝练,都应当与其本来意义上的内涵相吻合,这是社会主义最具有根本性的价值属性。

2、从社会主义的普遍共识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反映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必须使人们从这样的核心价值观中看到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价值取向。那么,社会主义究竟有没有为人们所普遍共识的制度特征、价值选择与发展取向呢?从实际生活看,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某种悖论,即一方面,人们或多或少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置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并由很难说清楚的思维推出了现实的社会主义不存在普遍共识的结论;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们又会很自然地对某个社会、某种做法甚至某种认识予以“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或其他什么主义的评价。但这样的悖论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不存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共识,就不会发生关于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分歧;反言之,如果存在着这样的分歧,就应当有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共识。所以,即使在世界的范围内,关于社会主义的普遍共识或基础性判断其实是存在的,比如社会主义从萌芽时期就留给人类关于大同社会、和谐生活的理想追求,比如社会主义从最初试验就开始的合作、互助、共济精神,比如对强权、剥削、压迫的反抗和对正义、平等、尊严的推崇,以及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共治、共享和共富的渴求等,都构成了世界范围内包括社会主义对立面也难于否认的隶属于社会主义范畴的普遍共识。这些共识或许还缺少某种专门的概括,但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出现与这些共识相违背的现象,人们就会以非社会主义视之。而这些在社会主义长期发展中已经深深打上社会主义烙印的内容,无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提供了厚实的素材。

3、从社会主义的大众感悟中凝练。社会主义从产生之日起,普通大众对之就有心知肚明的感悟。到了近代,特别是现代社会,这样的感悟尤为明显。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无论是战争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亿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深奥,但他们又确实对社会主义有深切的感悟。这种感悟,既源于思想的教育与宣传,更是他们身边的人或事以及这些人或事带给他们的深刻印象赋予的。比如共产党员、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战士身上体现的坚定信念、无私无畏、朴实品格、心系百姓的精神,比如李大钊、江姐、雷锋、焦裕录、孔繁森事迹反映的舍生取义、忠于职守、公而忘私、向往正义的价值追求,都使普通群众从中获得了生活化、人性化和具体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人”的感悟。所以,实际生活中的普通群众是有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的,这种理解使他们能够自然地把两极分化、损人利己、恃强凌弱与社会主义区分开来,而同样自然地把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平等包容与社会主义连于一体,这构成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忽略的大众基础。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相衔接,与社会主义的普遍判断相一致,与普通群众的感悟相吻合,只有这样的凝练,才是社会主义的,才能为广大群众所认可和接受。

第二篇:抵制网络谣言倡议书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倡议 抵制网络谣言依法文明

办网

4月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出倡议,呼吁互联网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传播。倡议书说,网络谣言的传播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侵犯公民权益,损害公共利益,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希望互联网业界采取有力措施抵制网络谣言,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动互联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倡议书呼吁互联网业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公约,不为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道,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利用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积极响应“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制作和传播合法、真实、健康的网络内容,把互联网建设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平台。

倡议书希望互联网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论坛、微博等互动栏目的管理,积极引导网民文明上网、文明发言,坚决斩断网络谣言传播链条。建立、健全网站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制作、发布和传播流程,强化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站内容的甄别和处理,对明显的网络谣言应及时主动删除。

倡议书强调,要加强对网站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

人员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督促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号召提供互动信息服务的企业,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真实身份认证的要求,同时要做好保护网民个人信息安全工作,提醒各类信息发布者发布信息必须客观真实、文责自负,使每个网民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倡议书提出,互联网企业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听取网民意见的畅通渠道,对公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整改,提高社会公信力。希望广大网民积极支持互联网企业抵制网络谣言的行动,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助长谣言的流传、蔓延,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发现网络谣言积极举报。

第三篇:网络谣言治理调查报告

网络谣言治理调查报告

8月20日,公安部启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的专项行动。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简称“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两高司法解释”)。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对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5个城市进行了关于此次整治网络谣言舆情的专项调查,并发布《合力构建聚民心尚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九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整治网络谣言。

主要数据

1.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谣言已成公害。

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71.4%)表示自己接触过网络谣言;超过八成受访者(80.4%)认为目前我国网络谣言传播情况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在关于谣言危害性的认识上,80.4%的受访者表示网络谣言具有危害性。多数受访者认为“社会治安类谣言”和“灾难类谣言”的危害性最大。其次是食品类、民生类和金融财经类的谣言。其他列举的谣言类别,如“娱乐类谣言”“历史文化类谣言”等,被认为危害性较小。从年龄段来看,接触网络谣言比例最高的是18—29岁年龄段的群体,为80.3%。从接触渠道来看,通过微博、社交网站、微信等社交媒体接触网络谣言的比例,18—29岁年龄段的群体在各年龄段中都是最高的。

2.九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整治网络谣言。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93.6%)认为有必要整治网络谣言。认为“非常有必要”的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4.4%。而认为“没必要”和“完全没必要”的比例仅为4.6%。调查显示,76.0%的受访者认为此次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比较及时。有24.0%的受访者认为整治不够及时或严重滞后。近七成受访者认为此次网络谣言专项治理行动会取得较好效果。六成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不影响民意表达。调查显示,48.8%的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不影响民意表达”,是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的;另有13.0%的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能“促进民意表达”;两项相加,即累计61.8%的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对民意表达有益无害。

3.多数受访者认可“两高司法解释”。

八成受访者认为该解释对于网络谣言治理比较重要,且各年龄段对解释的知晓度都超过70%。近八成受访者对“两高”出台司法解释的作用持肯定态度,认为该解释对于整治网络谣言和网络诽谤“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两高司法解释”第二条第一项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即可以视为诽谤罪。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访者(72.2%)认为该量刑标准比较合适。

问题分析

1.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极其多样,论坛和微博是主渠道,微信正在成为谣言传播的新渠道。

调查发现,公众接触网络谣言的最主要渠道是网络论坛(70.2%)和微博(63%),其次是QQ聊天(45.2%)、微信(35.8%)、人人网等社交网络(33.8%)、手机短信(33.8%)、海外网络(13%)。这说明,网络谣言传播渠道极为多样,论坛和微博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主渠道。不可忽视的是,微信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谣言传播渠道,且有后来居上之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13%的受访者接触到的是海外网站的谣言。

2.对于什么是“网络谣言”多数人并不清楚。

调查发现,自认为对网络谣言清楚的受访者仅占14.6%,“比较清楚”的占48.2%,而

“不太清楚”的则占37.2%(“不太清楚”29.2%,“不清楚”2.6%,“不好说”5.4%)。由此可见,尽管公众对网络谣言深恶痛绝,但由于关于网络谣言一直缺乏科学清晰的界定,造成公众对于网络谣言的认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这无疑会给治理网络谣言带来一定的难度。

3. 网络谣言是一个难以杜绝的长期性复杂问题。

调查中,认为网络谣言“有可能被杜绝”的受访者仅占一成(10.4%),认为“也许有可能”的占三成(33.2%),而认为“不太可能的”占四成(40%),认为“不可能”的占一成多(14.6%)。这表明,多数人认为,网络谣言不可能被杜绝,网络谣言治理将是一个需要长期应对的复杂工作。

4.一部分人对集中整治网络谣言是否会影响民意表达心存担忧。

对于此次集中整治网络谣言行动,有超过六成的人认为整治网络谣言不影响而且会促进民意表达。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了担忧,担心整治网络谣言会在执行中存在扩大化,尤其是可能会影响民意表达。因此应当及时解疑释惑,消除群众疑虑,回应部分网民的关切,让他们意识到网络谣言和自由表达观点的区别,让网络谣言整治的效果落到实处。意见建议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谣言治理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政府与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广大网民互动,合力构建聚民心尚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

1.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健全常规化的管理机制。

整治网络谣言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即以法制和常规管理为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这样的网络谣言治理成本低,也可以减少舆论阻力,有利于网络善治的可持续性。此次“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标志着我国在网络法规建设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符合依法治网的原则性要求。

2.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挤压谣言滋生的空间。

在诸多重大时政事件和突发事件中,相关信息的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充分,不仅是谣言产生并泛滥的主要原因,也容易导致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降低,给谣言传播提供土壤和时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要尽快出台贯彻这一意见的执行细则,对各级政府机构落实该意见提出刚性要求。尽快做到最大程度的信息公开,这是治理网络谣言的关键。

3.针对不同类型谣言,应采取不同措施消除其危害。

网络谣言多种多样,谣言治理应该分级、分层、分类。一般而言,运用科学知识能够澄清的谣言,是最易净化的谣言;涉及食品安全、医疗健康及环境污染等与百姓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谣言,虽流传快、传播广,但辟谣信息也传播快,容易被接受和认可,属“可控型谣言”;与政府部门、权力机构、一些利益阶层相关的谣言,属于“顽固型谣言”,比较难以净化,需要尽可能透明、公开地处置,并着力解决现实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涉及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刑事犯罪、教育问题、违反常伦、民族宗教冲突的谣言,很容易被某些人与政府失误、官员腐败等联系起来,对于此类“潜伏式谣言”,更应侧重即时追踪判别,防患于未然。

4.加快行业规范化进程,鼓励社会化媒体“阳光营销”。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新媒体时代市场竞争的新形式,这是一种发展趋势。由于社会化媒体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规范和管理还很不到位,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手段传播谣言和诽谤信息的行为确实时有发生,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在整治网络谣言中,应避免把网络谣言传播与社会化媒体营销混为一谈。建议由相关机构或媒体牵头,主要互联网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企业通过共同签署“社会化媒体阳光营销共识”等方式,对现阶段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自律。从长远来看,社会化媒体营销还应有相应的法规出台来规范。

5.转变观念,对于网络谣言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认识。

一是转变认为能用“堵”和“删”的办法控制网络谣言的观念;二是转变网络谣言只是网络管理的问题的观念。我国的网络谣言泛滥现象发生在社会转型关键期和互联网快速发展期,有着特殊的社会土壤和传媒发展背景。因此治理网络谣言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的网络治理只能治标于一时,难以达到治本于长远。因此,既要对网络谣言进行整治,也要关注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消解谣言滋生的土壤。

6. 研究构建网络谣言治理与防范的社会化管理体系,把政府管理网络的这只“看得见的手”变成“看不见的手”。

互联网管理应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让主流媒体、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协同作战,巩固网络辟谣的阵地。同时,培养和鼓励一批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来,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和揭露虚假不实信息,帮助网民正确辨识谣言,增强网络的自净化功能。2012年4月,在北京网媒协会“抵制网络谣言共建网络诚信”的呼吁下,新浪、搜狐、网易等7家开设微博客的网站,组织自律专员参与举报网络谣言,一些政府网站和法人微博也积极建立辟谣平台,一些网民也自觉成立了辟谣网站和辟谣小组,这些都是社会协同抗击网络谣言的积极尝试。

第四篇:网络谣言

三人成虎,指鹿为马;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而今,随着现代网络传媒业的迅速发展,给谣言的制造与传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为,“在网上谁也不知道你是一只狗。”所以一些人可以不负责任、无所顾忌地造谣传摇,而网络本身的通讯“及时性”,又使它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范围更广、连锁效应更强,有时几成铺天盖地之势。

网络谣言是“社会毒品”,是为了吸引一些网民眼球造出来的“阴暗新闻”。而这些“阴暗新闻”又毒化一批网民,使他们更想看“阴暗新闻”。这种“网上心理毒品”容易使人“上瘾”,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沉迷,深陷其中,欲罢不能,其社会危害不亚于“网上黄赌毒”。

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和传播,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尤其是一些涉及官员的谣言,之所以甚嚣尘上、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并非偶然,概由多种因素使然。

其一,人民群众的“信任缺失”。不可否认,由于一些政府工作的不到位,由于一些官员的漂浮作风、嚣张之言、腐败之行,造成了党群关系的紧张与对立,干群关系成了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互相对立,互相仇视。碗里的沙子多了,米就少了;人看到的阴霾多了,阳光就少了。在官员负面形象、官民关系负面报道屡见报端的背景下,只要出现关于官员的负面传言,老百姓倒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百姓对政府、对官员队伍的“信任缺失”,是导致涉官谣言加速传播的一个重要心理诱因。当然,这决不是容忍、纵容造谣传谣的理由。

其二,挟私报复的“卑劣手段”。客观地讲,网络是现代社会民主监督的一种“有力武器”。但是网络的发展,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一种算计、攻击别人的“便捷工具”,于是以小夸大,无中生有,使人真假莫辨。而第一时间发出的讯息往往又容易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第一印象”,往往使对方陷于被动的地位,如若缄口不言,等于默认;如若出面澄清,有时又会“越描越黑”,结果是又口难辩,跳下黄河也洗不清。

其三,无聊随便的“恶搞心态”。一些人无意识地传播或膨化这种谣言,而他们本身,只是报着一种“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一般的恶搞心态,像在街上看别人打架一般地凑热闹、瞎起哄,无意识拖动鼠标、复制谣言,助长其加速传播与发酵。

其四,政治攻击的“新式武器”。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人民有选择自己社会模式、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自由。而某些国外势力,总想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总想解救中国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借助网络散播谣言藉以丑化官员的形象,来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歪曲说明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多么的缺少合法性和稳固性,中国的执政阶层是多么的缺乏民主意识和悲悯之心。而这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连其本土的有识之士,也会对其做法不耻甚至拍案而起、大胆反驳。明智的国人,只要静下心来仔细思一思、想一想、量一量,还是能一目了然、洞察其狼子野心的。

假作真时真亦假。当网络谣言满天飞的时候,不去主动参加传播,需要一种素养;要保持一种“任它风狂雨骤,我自岿然不动”的冷静,不为所动,需要一定勇气;而能以敏锐的头脑抽茧剥丝、看出端倪、明了真相,则需要一些智慧。

而要从根本上治理网络谣言,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官员形象的“美誉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另一方面,还要从制度上、法律上、应对机制上不断健全完善,对那些利用网络造谣传谣、横生事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者,予以迎头痛击、严惩不贷。从而不断强化网民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从自身做起,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不断净化纯化网络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这种现代传媒,不断开拓网络时代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网络不应是谣言疯长的“伊甸园”近期,一些谣言借助网络流传,有关部门依法处置了谣言制造者,引发网上网下反思。作为现代科技对人类的伟大馈赠,网络的神奇魔力迅速改变着世界。人们享受网络的诸种便利同时,也不时遭遇网络衍生物———网络谣言的侵扰甚至伤害。从“抢盐**”,到“地震谣言”,再到“艾滋病人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等等,屡屡“发作”的网络谣言,不仅构成舆论的纷扰,也加重着社会转型期公众的焦虑与不安。

谣言并非始自网络,作为畸变形态的“信息”,谣言自古即有。汉时孔融做诗谓“谗邪害公正”,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慨叹“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其中“谗”即谣言。鲁迅一生备受“流言”陷害,更痛陈其“杀人不见血”。或可说,谣言作为一种社会病,始终与人类社会相伴,但网络谣言,因借助了现代媒介的传播因子,其危害性与杀伤力甚于以往任何时候。

网络是奇妙的世界:鼠标一点,环球风云尽收眼底;拇指一摁,指点江山,议论时局。一个论坛就是份报纸,一个微博就是家电视台。网络改变着舆论生态,“言论自由”获得了空前的沃土。人们身着马甲在隐形世界“潜水”“拍砖”,欣悦于这个公共平台的自由、开放和平等,却不知自身已成为媒体传播的一环、一分子。

由是而论,网络并非普通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更兼具媒体的某些强大功能。而这一点,恰恰被许多人忽略。从善意角度讲,不少人将网络视作意见表达的场所,直抒胸臆,甚至发发牢骚也无妨,但一切应以事实为依据,这是公共场合发言“呛声”的底线。与此同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确有好事者或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恶意编造谎言谣言以惑众。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现实的不确定性及预见的模糊性,谣言作为社会意识和情绪的“浮标”,极易在网络上病毒般快速蔓延,加剧社会的不安和恐慌。对此,公众已有太多的教训。近年网络暴力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正是谣言始作俑者瞅准公众情绪的软肋,将谣言贴上各种“标签”,轻者对某个人造成人身伤害,重者误导舆论,造成社会割裂阶层对立,危及社会安全。谣言与真相有时就是一纸之隔。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但网络传播瞬间暴发的“病毒”特征,已然打破这一定规,世间固有智者,但等到谣言被证伪时,病毒已伤及无辜。若放任谣言无所顾忌地漫游于网络,现实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正因为此,依法加强网络管理,惩治网络谣言,这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的通例。连最标榜“新闻自由”的美国,最近也有报告称,“数字世界将不再是一个没有法律约束的疆域”。

网络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人人都可当记者,做“意见领袖”。在这个百花园里,谣言不能像野草般疯长,理性的社会也不能被谣言牵着鼻子走。作为网民,当你到网络上发声,事实上已扮演起“记者”角色,那就请说真话,至少不传播谎言谣言。作为网络经营者,更应承担起媒体的社会担当和职责,“秒杀”谎言,做谣言“粉碎机”,这应是网络社会的基本准则和公俗良序。

对策:首先,网站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清楚自身的定位与义务。互联网虽然是虚拟世界,但充斥其中的各类网站却是现实世界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就应该以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这其中不仅包括法律和经济上的义务,还包括“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也就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网络谣言与社会道德无疑是背道而驰的,对此,作为企业的网站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网站要有法律意识,对网络谣言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网络谣言产生必须要借助一定的传播工具,论坛、博客、微博等都有可能被造谣者所利用,网站也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成为造谣者的“ 帮凶”,对此网站应时刻警醒。《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有明确的管理处罚规定,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除知法守法外,更应敬法畏法,在法律的框架内,谨慎对待处理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

最后,网站要提高技术应用管理水平,筑造防范网络谣言的第一道“防火墙”。要想铲除网络谣言,对其加强监测、识别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将网络谣言封堵在产生之初,才能避免其酝酿扩散。网站在为公众提供信息的同时,更需保证这些信息的无害性、合法性,因此,提高网站技术水平、加强对网站内容的监测,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扩大网站的社会影响力。

精彩开头: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措施:建立全面防堵网络谣言的机制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网络谣言会随着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存在,要完全杜绝网络谣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网络谣言又是可以防堵的,如果能够建立起有效的防堵网络谣言的机制,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便会被大大压缩,其危害会降至最低。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依法查实、惩处网络谣言传播者特别是造谣者的机制。

第二,建立高效的信息求证、查实和反馈机制。

第三,建立全网络系统的协调机制。

第四,建立防堵网络谣言的工作机制。

第五,实施基于网络技术特性的防堵措施。

第六,夯实防堵网络谣言的民众基础。

第五篇:网络谣言 英语作文

互联网谣言

1.近年来网络上谣言盛行

2.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

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Online Rumors

No one can have failed to notice the fact that Internet rumors have been a grave problem confronting us.Groundless allegations flood the Internet.Taking a look around, we can find examples too many to enumerate: scandals of both famous and unknown people, fake forecast of earthquakes and the like.Internet rumors will definitely result in severe consequences if we keep turning a blind eye to them.First and foremost, made-up scandals directly infringe upon citizens' rights, affecting their daily life and ruining their public image.Besides, the dissemination of such rumors as those about social or natural disasters causes panic and disorder among society.Last but not least, the spread of rumors on the Internet will undermin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net to such a degree that people will no longer trust it in the future.Given the seriousness of this problem, effective steps must be adopted before the situation deteriorates.First, it is imperative that laws and regulations be enacted and executed to stop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Internet rumors.For instance, real-name system should be introduced as soon as possible.Secondly, people should be educated to identify and reject groundless allegations.With severe laws and a conscious public, it will only be a matter of time for Internet rumors to be eradicated.For one thing,the 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people with such convenient communication tools as BBS, Microblogs, QQ, and e-mail, which will promote the spread/diffusion of rumors.Moreover, the convenience of anonymity on the net enables users to shirk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remarks , which has also reinforced this trend.(52words)

问题的解决措施

Firstly, the authorities should make and implement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impose heavy penalty on those who spread rumors through the Internet.Secondly,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stop the circulation of rumors.Last but not least, as for the Netizen themselves,neither should they believe the rumors easily,nor disseminate rumors deliberately.As the common saying goes, “rumors stop at the wise.”(73 words)

下载防控网络谣言,领导责任重大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防控网络谣言,领导责任重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染防控领导致辞

    “感染防控,守护健康”感控知识竞赛领导致辞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医院向前来参加此次“感染防控,守护健康”感控知识竞赛的各个科室、各位选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这次......

    高中作文认清网络谣言

    高中作文认清网络谣言 篇一: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 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 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太子头上的 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 话题......

    打击网络谣言与网络言论自由

    打击网络谣言与网络言论自由 当今,互联网的开放性、时效性、信息的共享性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

    抵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

    抵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 【热点材料】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连续发生多起传播谣言事件,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规定的47号公告”、“歼——10B战机试......

    防控高致病禽流感领导讲话

    防控高致病禽流感领导讲话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在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以及xx市防控高致......

    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小学2013年4月2日......

    防控高致病禽流感领导讲话

    防控高致病禽流感领导讲话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是在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以及**市防控高致病......

    防控高致病禽流感领导讲话

    防控高致病禽流感领导讲话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是在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以及**市防控高致病......